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论文

高校档案文化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

2015-11-09 11: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战略论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可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大力弘扬民族的、传统的优秀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坚定的共同信仰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指出:“今天的大学生,在过10年、20年,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政治信仰、人生态度、思维理念和价值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全局来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高校如何用“接地气”的方式把宣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这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工程中,高校要充分挖掘、利用和创新自身办学资源和历史文化。高校档案文化就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载体和有效途径。高校档案文化包括高校物态档案文化、校友档案文化、办学历史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等。

  一、充分挖掘高校历史档案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我们国家很多高校,都是形成于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于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勇于攀登的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很多高校都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高校,为我们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关键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这些高校在发展建设中,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发展建设的标志性实物,例如解放战争时期师生们用的破旧学习用具,晚间所用的煤油灯,被炮弹炸的残缺不全的校名牌匾,简陋陈旧的教学仪器设备等等。

  这些高校在发展建设时期的实物档案,正是宣讲、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显性和直接的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实物档案,深挖这些实物档案“背后的故事”(坚定信念、顽强拼搏),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先辈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和困难面前,坚定意志、奋发图强、不断攀登的,要让大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正是这样坚定的政治信仰,并内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在经历了“百年动荡、探索、图强”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充分挖掘高校教学科研档案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立德树人”,如何在思想多元化、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德业”和敬业精神,高校可以深挖自身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档案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发展的背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离不开教育、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高等教育和高层次人才,正是有了一批批潜心专研、肯于吃苦、不断攀登的高层次人才,正是有了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才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要注重把自身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通过实物档案的形式梳理出来,特别是要把能够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师生潜心钻研、不怕失败、反复攻关、取得突破、形成效益的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出来,并诠释好这些教学、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孜孜不倦、敬业奉献)。让大学生“眼见为实、身临其境、深有同感”,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中来培养大学生的“德业”和敬业精神。

  三、充分挖掘高校先进典型档案文化,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言必信、行必果;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这是我们历史文化对诚信的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诚信教育时,要注重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要注重与高校自身办学发展历史相结合,要把自身不同历史时期为人师表、德艺双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大家”典型梳理出来,用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生活中“背后的故事”(实事求是、诚信为本)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认知和铭记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就像科学知识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四、充分挖掘高校校友档案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友善意识

  高校通过系统的“传道、授业、解惑”,通过“立德树人”,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这些人才,即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奉献者,也是高校培养出的“孩子”,高校永远是他们的“母亲”,他们时刻惦记着“母校”的发展建设,更愿意用自己的学有所成为母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高校要建立健全好校友档案,把那些学有所成、心系母校、品格高尚的校友与一个年级、一个班级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地缘(老乡),学缘(专业相同)等不同方式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少走弯路、成长进步,充分发挥好校友在培养大学生友善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