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成本管理粗放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重要问题,非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不健全的责任管理及其激励机制、人工化的支持手段等是阻碍解决上述问题的症结。但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的应做好的工作根本上看,是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思想和观念落后,缺乏战略管理理念。本文从战略管理的发展对传统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入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与目标以及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应做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关键词] 成本成本管理战略管理国有企业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只是国内竞争,而是国际竞争。能否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的东西;即能否用同样的成本生产出比别人更多一点、更好一点的东西,这就叫竞争力。同样的技术如果能够降低成本,或者同样的成本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东西,你就有竞争力,你就有市场。否则再好的技术、再大的资本,你做出的东西比你的竞争对手成本高,你就丧失了竞争力。我们的现实竞争力在哪里?企业怎么才能有竞争力?企业要有技术、要有资本、要有人才,还要有核心竞争力,产品要好。但是如果竞争力只有通过高技术、大资本、高级人才才能获得的话,中国,中国的企业就不占有优势。同样的技术如果能够降低成本,或者同样的成本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东西,你就有竞争力,你就有市场。否则再好的技术、再大的资本,你做出的东西比你的竞争对手成本高,你就丧失了竞争力,尽管你的技术可能是最好的。竞争力的概念永远是一个成本的概念,是成本跟效益的关系,本质上是成本的竞争。
近年来,在英、美、日等国家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战略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wwW.133229.cOm刚刚在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新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把各方面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对成本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成本管理经验,但这些成本管理经验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战术成本管理的范畴,很少涉及战略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三个基本问题上陷入了误区,造成管理上的认识偏差与行为偏差。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战略管理的发展对传统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
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定位就是要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并帮助管理者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越来越发现,传统的强调以企业内部价值耗费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系统,没有能够及时适应这一管理环境的变化,不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大背景下,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第一,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则很少考虑,从而表现出与战略管理极强的不适应性。战略管理强调的是知己知彼,也就是说要在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既关注自己,又要去了解别人。既要知道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与经销商的情况,并协调好与他们的关系,同时更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于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开始于材料的采购,结束于产品的销售,而且将重点放在产品制造环节,它实质上采用了“增加价值”这一观念,而不是“竞争优势”观念。如果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增加价值”观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采购之后开始成本管理,失去了同上游供应商开展战略合作的机会,而这对于企业的低成本供应商优势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二是以产品售出作为成本管理的终端,失去了同下游购买商进行战略合作的机会,无疑会影响购买商的价值链。增加最终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三是不考虑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没有揭示出本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成本地位;四是没有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供应商、本企业和购买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