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建立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2015-07-06 1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环境会计这一新兴的会计学科应运而生。作为环境会计的核心,环境成本已受到国内外会计学界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特别是日本、美国等都对环境成本概念、分类、计量和信息披露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联合国国际会议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工作会议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将环境成本定义为:“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要求而发生的其他成本。”我国对环境会计的认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会计界对环境成本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方面。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特征
  
  环境成本控制是在传统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控制对象和信息披露上引入了有关环境成本的内容和信息,使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大了。与传统成本控制相比,环境成本控制有如下基本特征:
  1.确认和寻找减轻传统成本控制中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使成本控制为改善环境服务。
  2.将传统成本控制中涉及环境问题的成本加以反映列示,减少传统财务标准与环境标准间的冲突。
  3.设计新型的成本控制系统以鼓励企业做出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决策。
  4.为满足内部和外部的需要,提供新的成本信息,以促使企业对环境负责。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发展
  
  企业环境成本按其控制的环节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wwW.133229.cOM
  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对于环境支出的控制大多采用事后控制法,事后控制法是指在企业在发生环境问题造成环境影响之后,对环境问题设法进行清除和弥补的行为,并将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列为环境成本。采用事后控制法的企业对环境污染缺乏预防意识,尽管环境控制成本可能会较低,但对产生的环境故障成本则无法控制。由于采用事后控制法不涉及到生产工艺流程,对于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甚微,对由此产生的环境支出也起不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在生产工艺流程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控制效果不太明显。因此,这种被动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显然已不适应目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了。
  事中控制法是对环境成本的发生进行过程控制。这一环节的主要是从技术经济方面来考虑产品成本问题,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监督和控制环境成本的发生,记录、整理和分析成本数据资料,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事中控制法是保证各责任中心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各个层次目标实现的保障。
  事前控制法是指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从未来现金流出的比较中筛选出成本费用最少的方案予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事前控制法的实质就是协调处理环境控制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以达到环境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目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选择可行的生产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现金流出最少,而应该把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可以通过事前规划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以生产过程无污染为目标的生产方案,即绿色生产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支出收益预算。采用绿色生产流程的前期投入较大,但是随着各类环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转就可以将企业的环境故障成本逐渐降低到一个极低的水平甚至为零,而且以后企业也无须追加太多环境控制支出,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的环境总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且使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达到最大。事前控制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环境成本的发生方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环境成本控制方式。
  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
  
  西方国家目前在环境成本控制中采取的方法有很多,但运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如下两种。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bc)又被称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这一方法运用的原理是: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并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一种动态的成本信息。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的运作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确认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然后把资源费用追溯到对应作业中;第二步为每一种作业提供一个成本驱动比例,将所有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中。所以对环境成本而言,其发生就可以通过作业这个桥梁实现最终分配给具体产品的目的。

 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1)提高了环境成本信息的可靠性。作业成本法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对环境成本进行作业层次上的分析,并选择多样化的作业动因进行环境成本的分配,从而提高了环境成本的对象化水平和环境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2)满足环境成本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作业成本法在作业层次上对环境成本进行了动因分析,保证环境成本分配准确地追溯到各个产品,揭示了环境成本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企业管理部门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力及准确计算产品的盈利能力。
  如火力发电厂,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的作业主要有除灰、废水处理和厂区绿化美化三部分。除灰作业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燃煤而发生的,所以可以选择燃煤的数量作为其成本动因,同时废水处理和厂区绿化美化这两项作业可以选择废水处理数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分别作为其成本动因,构成各项作业的成本库。企业要将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已经发生的费用分配到具体的产品中去,这种分配的实现可以通过先确定每个作业成本库的动因分配率,然后再分别计算每种产品应当分配到的成本。
  2.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成本法(lcc)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一种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会计核算和控制方法。采用生命周期法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是对作业成本法的补充和深化,对环境成本的作业成本分析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而且包括了产品开发、销售直至淘汰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成本。使得产品成本项目更为完整,从而满足企业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的需要。
  采用这种方法,环境成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普通生产经营成本。指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直接有关的环境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源成本、厂房设备成本等,以及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生产工艺支出、建造环保设施支出等。(2)受规章约束的成本。指由于遵循国家环境法规而发生的支出,如排污费、监测监控污染的成本等。(3)潜在成本(或有负债)。指已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而法律规定在将来发生的支出。
  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分别核算上述三类成本。对于第一类成本通常可以直接从账簿中取得实际反映的数据,对第二类成本则可以根据成本动因进行归集分配,而第三类成本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预测,如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品平价法等。
  采用生命周期法控制环境成本的优势在于它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本都考虑在内,包括了产品设计阶段污染预防以及产品售后阶段产品回收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把分散或隐藏在传统会计系统中的环境成本数据进行了汇总,以此计算产品的盈利能力。生命周期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制度下企业仅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环境成本的缺点,补充计算了潜在成本,使得产品成本信息更为准确完整,环境成本信息更具有可靠性。
  
  五、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机制保障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性工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应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是推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基础。通过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指南、标准等有关法规,使企业更加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标准,明确企业环境会计披露和报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促使企业实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和按理。
  2.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是促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外部动力。政府的指导监督是多方面的,包括及时研究环境成本控制中出现的新问题,主导编制有关法规,监管企业环境成本等信息的披露和发布。
  3.促进第三方审计的实施,保障企业环境成本信息公正、客观、真实披露和发布。要明确企业环境会计报告的审计标准,统一由会计事务所或独立的环境监督机关对企业环境报告及相关的环境成本信息进行审计。
  4.发挥企业的主动性,是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在动力。企业在国家法规约束下及市场竞争中,对生产中的污染不治理或治理不力的企业将付出额外的巨额费用或被市场所淘汰,环境保护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