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医院成本管理的应对问题探讨论文(共5篇)

2023-12-10 0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医院成本管理的普遍性问题与规范化途径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伴随我国经济腾飞,医院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但是成本管理始终不够科学规范,影响了医院经营效益,也有碍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如何借助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手段,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成为了医院体制改革和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


  二、成本管理内涵概论


  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实施策略,来控制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减少输出资源的消耗,帮助单位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按照核算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整个医院、科室、医疗项目或病种分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根据成本的不同特征,可以把医院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也可以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还可以划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现代意义的成本管理内涵不断拓展,愈来愈强调全过程管理和对隐性成本的管理。2015年底以来,我国着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关键内容就包括了降成本,这也是“十三五”新医改对医院提出的要求。


  三、医院成本管理的普遍性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医院习惯了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广泛存在:①缺乏成本管理意识。部分医院对成本管理认知程度不够,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减少损耗,就是压缩开支,没有将医院整体运营消耗纳入成本核算,因此难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管理制度,也无法按照既有制度执行相应的管理措施。②成本管理水平较低。部分医院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定额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这给医院运营带来一系列风险,弱化了对医院职工的约束力,导致各科室分化严重,无法形成成本管理合力。③成本管理监督不严。成本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传统化,通常注重后期管理,却缺乏对资源流动过程的动态控制,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没有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导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成本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成本管理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医院成本管理的规范化途径


  1.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医院必须树立“向成本要效益”的理念,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号召全体职工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鼓励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给予鼓励和奖励,以此提高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逐渐形成成本管理文化。医院应以《医院会计制度》为依据,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制订成本核算指标,明确成本核算内容,以此计算各个科室的收益率,在此基础上进行利润分配。对于药品和医疗器材的采购,医院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对于降本增效突出的医护员工,应积极给予奖励,以合理降低成本。医院应全面分析成本动因,理顺医护流程,深入挖潜增效,而且针对成本比重大、影响面广的环节,需要制定专门的控本、降本措施。


  2.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全成本法、病种法、项目法等,其中全成本法以各科室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各个科室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分摊,是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广泛应用的方法。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成本消耗定额,以此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事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制定合理的招标计划和采购计划。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贯彻材料限额领取制度,防止材料浪费。现代财务强调与前端业务密切配合,“成为业务的最佳合作伙伴”,成本管理人员应深入各個科室,从价值角度计算业务活动的绩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业务科室以及成本管理人员应随时将实际消耗的成本与定额进行比较,认真分析计划与实际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反馈给医院管理者,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3.加强成本管理监督


  为了确保成本管理的效果,医院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为此可以成立监督考核小组,积极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同时,加强动态考核和监督,把成本管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各科室的工作目标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给予执行良好的部门以奖励,对执行较差或违背成本管理制度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监督考核小组及时将成本管理考核结果反馈给医院的管理人员,让管理层得以总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索解决方案。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实行奖优罚劣,才能充分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积极建立讲约束、讲实效、讲规范的成本管理新机制,保证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切实纠正粗、疏、漏、乱等现象。


  五、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范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的竞争可以说是成本的竞争。成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各级医院必须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积极加强成本管理,规范资金运作体系,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作者:魏兴广

  第2篇:医院成本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1.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


  我国相关财务制度已经对医院的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规定,比如利用成本归集方法,成本核算级次等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但是由于相关的实施细则不是很明确,以及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工作流程,所以对医院的实际工作的全面开展无法发挥更为明确的指导作用。目前许多医院的成本核算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未能建立一个以院长为主要成员的,财务部主任为办公室主任、专职核算员、各个科室等共同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不同的医院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有些医院核算级多,有的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核算。在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相应的规定的情况下,成本报表无法对医院的真实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科学化的核查,无法对比医院以往的成本支出,难以支持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1.2成本管理仅仅为了满足绩效分配的需要


  从我国当前的医院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实现对员工的绩效分配,而不是用于对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成本管理很少全面的分析医院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差异,这无助于提高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也无法给出体现医院的服务项目的真实情况的资料,使得医院管理层无法知道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经营效益。这实质上是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缺乏足够的成本管理意识,采取的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的管理方式。


  绩效是医院与医护人员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对医院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也可以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所以,它可以体现医院的文化和价值观,可以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但目前即使是一些三级甲等医院,在实现对员工的考核工作中,也缺乏对成本因素的考核指标,有的医院则把成本指标放在并不突出的位置,所以该项工作没有得到医院和相关人员的关注,不会对医院的考核工作产生太大的影响,各责任科室在进行医院成本控制的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1.3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没有实现交互、共享和转换


  信息化是医疗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支撑,医院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建设信息化平台为基础。虽然许多医院都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但信息孤岛问题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比如财务系统、HIS、PACs、LIS等各个系统间地信息无法实现集成管理,无法保持医院的业务和相应的财务信息之间的共享;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之间无法实现自由得转换,而且有相当的一部分工作都需要人工的工作来实现。所以,这就直接的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增加了医院的工作量,二是医院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也无法在整个医院的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2.医院加强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基于全成本因素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全成本包括了医院的所有业务方面的支出,它不仅包括可以直接的可以计入的成本,而且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而考虑了各项间接成本。全成本核算主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内容:床日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医院总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通过这样一种核算模式,医院应定期就医院的整体的目标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同时进行定期地进行成本分析,及时地提出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各业务环节中超标的成本事项或环节。通过将成本问题及时地向医院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反馈,对成本问题和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2.2完善基于成本控制的绩效管理体系


  除了加强成本管理,还需要建立起基于成本控制的绩效管理体系,以真正激发起责任部门和职工有效控制成本的动力。同时,财务部门等成本管理部门需要对医院的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问题进行宣传,比如将优秀医院如何进行成本控制进行集体学习,对医院工作人员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进行合理的奖励,对无法完成的责任部门予以考核,推动医院各项成本管理工作深入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和相关的人员。医院的管理层应对整个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支持,特别是在思想和行动方面的予以重视和支持,正确地处理好医院因为成本控制不到位而发生的矛盾等问题,促进医院基于成本控制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稳步发展。


  2.3重视信息化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除了摒弃了原始的手写病例、治疗及用药单据等工作以外,同时还需要能胜任管理医院的各项成本管理工作,比如为资源采购、各类常用的消耗药品的控制等领域提供信息支撑。因此,成本控制是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模块和因素。比如在采购工作中,需要在信息化系统中从制定采购计划,审核采购申请,采购物品入库,账款支付等各项工作实现信息化的控制,为成本管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另外,在实现信息系统的选取时,应借鉴于一些相对先进的医院的做法,比如目前许多医院虽然建立起了ERP体系,但各个信息化模块却各自为政,不同的模块甚至采用的不同企业的信息化软件,导致信息化的流动不畅通,而一些优秀医院采取统一的系统,或通过连入接口,实现了各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为医院各基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支持。


  作者:黄波

  第3篇:探讨医院成本管理的方法及有效策略


  医疗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加强对成本的管理,针对医院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避免给医院后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医院是治病救人的重要场所,在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医疗器材,同时需要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因素的存在便会给医院带来成本输出。因此,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控制,逐步提高我国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


  一、医院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


  医院在运行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成本,要想在运行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为医院的正常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医院主要工作是为病人提供治疗,各科室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对医院的总体成本管理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员经费、医疗设备以及科室经费等都是医院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院的领导阶层,需要结合医院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医院内部的总的成本进行预算,确保资金能够用在有效的地方。


  (二)对医疗成本进行考核


  有效的成本管理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成本的输出,要想控制好医院的运行成本,需要对医疗的相关成本进行定期的考核。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医院对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针对日常使用的成本进行科学的考核,同时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为后期医院的成本输出提供有效的参考。成本管理是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成本进行考核对医院的顺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对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


  医院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项目,管理项目存在着复杂性,出现成本使用方面的问题在所难免,经常在成本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作为医院的领导阶层,需要针对成本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医院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成本差异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与此同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对医疗设备、医疗药品的购进成本进行控制,确保资金的投入符合医院发展的总体水平,针对医疗器械以及药品的日用量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医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此外,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内部的固定成本进行良好的控制,在保证医疗效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次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是保证医院整体运行效率的基础,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医院的领导阶层,为了确保医院运行的整体效率,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做好监督工作,避免在医疗设备的使用以及用药方面出现浪费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医疗器械的引进以及药品的购买方面需要立足于医院发展的实际现状,从理性的角度出发,避免造成资金上的不必要浪费,减少药品积压的现象。


  (二)对医院的流动性资产进行科学管理


  成本管理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流动性成本给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有效的流动资产管理对医院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为医院的日常运行节省大量的资金。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针对流动性资金需要进行妥善管理,将资金使用在合理的地方,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能够在运行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减少人力资源方面成本的投入


  医疗人员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医院成本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要想在经济效益上得到有效的提升,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在引进医疗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醫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岗位上的混乱,确保整个医院正常运行,减少医院医疗人员出现闲置的现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对医院的顺利运转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以及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率,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了我国整个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陈利创

  第4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管理探讨


  伴随着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建设逐渐完善,医院成本管理水平逐渐提升。成本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医院经济建设具有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业成本法是财务部门中比较典型的管理办法之一,为了推动医院财务改革,需要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医院成本管理中。基于此,在本文中将对该种成本管理法进行研究。


  如今,传统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开始暴露出缺陷,虽然核算过程比较简单,但是却存在着成本分摊不合理、核算结果不准确等问题,难以满足医院成本管理需求。作业成本法能够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具体、准确的成本数据,能够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进一步的将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因此,对于医院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在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一、医院成本管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展现出了弊端,迫切需求医院在成本核算上进行改革。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必要性,首先在医院成本管理中能够提供出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这是因为作业成本法能够按照医疗服务的业务流程划分作业,将资源动因归集作业成本,然后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其次,在进行绩效考核环节中更加的科学,作业成本法能够将医疗服务流程细分为许多作业,保障的员工认清自己的职责范围。再次,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的优化作业流程,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能提升医院经营效率增值上。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比较适合具有以下财务特征的医院体系:第一,间接成本比重大。借助作业成本法能够提升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并且保障成本决策正确;第二,医疗服务流程相对稳固。在医院服务流程稳固的基础上,在作业划分上比较清晰,比较容易形成作业成本库,为医院财务管理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有利条件;第三,科室繁多,项目杂。当医院的科室比较多,并且科室项目比较纷杂的情况下,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能够以作业为中心,更加准确的追溯到各个项目以及科室中。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传统成本法只是对成本的间接分摊,是在各个科室、医疗服务项目之间采用统一化的分配,而作业成本法则与其不同,是将间接的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来,然后在作业动因的影响下,将单个作业成本库分配到具体的任务中。在作业成本法中认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那么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在咨询、挂号等作业应用领域上,能够导致医院中各项资源耗费。同时各个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形成,也会产生相应的作业,如咨询、挂号等。在作业成本法中,总成本被分为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间接成本在资源动因的驱使下,产生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主要作业与直接成本相互作用,产生产品成本,包含了科室的具体成本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建立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具体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流程,首先,在作业成本法应用环节中需要归集医院资源成本,然后确定作业内容、资源成本库与资源动因。接下来作业成本法需要以作业为核心,对轨迹费用进行分离整理。


  (一)归集医院资源成本


  医院的资源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如医务人员、医用材料、医疗设备等。这些资源难以直接的展现出作业成本。为了实现医院资源成本与医疗服务之间的相互匹配,需要对资源成本库进行科学的分配。具体的归集医院资源成本环节中,需要依照资源动因,按照同质性原则,进行设备的折旧、资源的价值分析中。以医院CT室的资源成本归集为例进行分析。在医院CT室中成本资源包含水电费、材料费、药品费、业务费、房屋折旧费、设备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等。在作业成本法这些不同的资源分配形式与传统的成本法下分配模式不同。在水电费的资源分配中,由于医院在每一个科室中都安装了相对独立的水表和电表,因此需要按照时实际的电量消耗来分摊。在材料费的分配上,包含卫生材料费、其他材料费、低值易耗品,需要按照实际领用额来进行分摊。在业务费的分配上包含了办公费、交通费、会议费等,需要按照人员比例进行分配。


  (二)确定作业


  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医院经营全过程中,需要对医疗服务的流程进行分析,并且却定作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秉持着成本效益原则,对成本作业进行科学的划分。首先在进行科室成本核算环节中,需要从科室的职能开始分析,判断其是否能够产生一定的收益。在这样的调查能够区分出主要作业内容和辅助作业内容,并且将作业成本管理中的主要成本和次要成本提出出来。如,在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作业成本法应用中,能够直接针对主要成本进行分析,各临床科室的主要成本主要是各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包括:科室工作人员经费支出、不同科领用的卫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消耗、科室房屋设备折旧、大型医疗设备维修费、科室药物补充、科室人员学习等,这些成本内容都是作业成本确定中需要确定的元素。分清主次之后,需要确定次要作业内容,次要成本是指不参与直接计量的水电费、中心供氧发生的氧气费、电梯售后维保费等;甚至产生的科室病人欠费、科室发生的单病种付费超支额、部分也应该纳入医院成本核算范围。


  (三)确定资源成本库与资源动因


  在确定资源成本库与资源动因环节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资源成本库的确定需要与医院中所配备的医疗服务相互对应,也就是说,医院现行有哪些医疗服务项目,就需要在成本分析中,分析到其后台资源中。如,医院人力资源部门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典型代表,那么,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资源成本库确定中,就需要对医院人力资源的人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招聘成本进行分项分析,避免在作业成本核算环节中遗漏内容;第二,在具体的资源分配中也会存在着资源少,需求多的情况,在面对资源分配难的问题,需要按照时资源分配标准来进行,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需要资源的科室得到资源供给;第三,注意因作业不同,而导致的使用量差异大的资源问题,为了提升的资源应用与科室服务之间的匹配性,需要对各个科室进行成本需求分析,以为作业成本法应用提供有利的支持。在医院中确定资源动因的方法有很多,如,测量法、经验法、回归法等。其中测量法主要是借助仪器来测量资源的具体耗用量,能够直接的应用于水、电的测量。


  (四)以作业为中心的归集费用分离整理


  确定资源动因之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资源成本逐一分配到作用成本库中。具体的标准如下:


  人员经费:在人员经费的管理上主要包含了CT室人员工资管理、职工福利、社会保险等。在轨迹费用管理环节中,需要按照作业中心员工的实际需求,以及作业服务時间进行分摊。


  材料费:包含了卫生材料费用、低值易耗品,轨迹费用分离整理环节中,需要以各个科室的实际领用为分配计算原则。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于医院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作业成本法应用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并且研究了作业成本法应用原理。然后介绍了该种成本管理法在医院中应用的具体流程以及具体的内容,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促进医院成本管理水平提升。首先,在作业成本法应用环节中需要归集医院资源成本,然后确定作业内容、资源成本库与资源动因。接下来作业成本法需要以作业为核心,对轨迹费用进行分离整理。


  作者:张伟

  第5篇: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探究


  新医院会计制度自2012年开始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和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提高医院的成本费用核算水平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良好的成本管理能够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基础上,降低经济负担,在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使患者脱离病痛。新医改和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向公立医院发出了逐步向企业化管理靠拢的信息,但还要兼顾医院的公益性属性。在新会计制度行始之初,医院成本管理还刚刚起步,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方式去解决,促进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稳步提升,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概念分析


  按照我国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论述,医院的成本费用主要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以及开展其他有关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资金耗费、资产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项目。医院成本费用按照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


  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指由于医疗服务活动开展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支出项目,主要包括了医护人员经费、药品、耗材以及卫生材料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医疗风险基金提取以及其他费用等内容。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是直接为医院的病患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所产生的开支,因而往往也是医院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


  (二)财政项目及科教项目支出


  财政项目支出主要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一些补助收入以及科研经费等,主要用于对医院进行财政补助或者是对医院所承担的一些教学科研项目等进行补助,这方面的成本经费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拨款的支出,因而往往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


  (三)医院内的管理费用支出


  管理费用支出主要是指用于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等相关业务活动开展所产生的费用支出项目。医院的管理费用支出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后勤以及行政科室部门,与医院的医疗业务科室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往往是作为间接成本,不直接分配到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


  (四)其他支出项目


  其他支出项目主要是指除了上述支出以外的成本支出项目,例如財产物资盘亏、固定资产毁损、捐赠支出、人员培训支出等,这些支出项目往往与医院的医疗业务活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


  (一)在新医改的大潮下,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势在必行


  在新医改政策颁布之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有三个来源即政府财政补助、药品进销差价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随着新医改的到来,政府下达力度要求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差价,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回归医院的非营利性属性。在这种大趋势下,实行成本核算,向管理要效益凸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医院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医院成本核算的结果在医院经济效益管理和职工绩效考核方面具有很大意义。第一,通过分析各科室的成本状况,可以明晰导致科室或项目盈亏的因素,进而在医疗过程中加以有效地控制,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医院管理者可以全面掌握医疗成本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利用成本核算信息可以考察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节能减耗、创新服务的业绩,激励职工提高经营绩效,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控制成本,减轻病人负担,使个人或科室的小目标与医院整体的大目标协调一致,有效地调动医职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医疗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三)在医疗服务定价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医院内的医疗成本核算数据是国家物价单位在制定医疗价格时的重要依据。从医疗成本方面规范治疗项目价格,单病种价格,真实、详细地记录医院内各项支出情况,是得到合理定价必不可少的基础。医院单位在向国家物价部门申请新医疗技术价格时也要提供相关成本核算资料,如实、详细地列举各项治疗流程以及所需费用、人工等,经过反复合理论证、上级严格审核才能得到批准执行。


  (四)对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方面,公立医院以社会效益为首,坚持患者第一的原则,尽量在保证医院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另一方面,医院的正常支出必须得到保证,有了经济效益医院才能生存下去,才能保证社会效益的实现。只有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才能争取医院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并使两者最大化,用最合理的价格为人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新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管理的问题


  (一)医院大部分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新财务制度尚处于初步实施的阶段,所以医院大部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尚未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由于医院对成本费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诊疗科室表现出事不关己,无需认真的态度,导致成本管理制度不落实,成本控制效果差的现状。


  (二)医院的成本管理层次有待深化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成本费用核算,只是停留在把医院总成本分摊到各个医疗科室层面,在新会计制度和新医改的大环境下,这种核算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卫生体制改革和新会计制度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全面开展科室成本核算,逐步过渡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提高医院各项资源的经济效益,为深化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三)缺少健全的成本核算组织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平台


  医院的成本核算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具备一定业务水平的团队,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完成这项工作。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没有组建这样一支队伍,并运用强大的信息系统来实现自身的精细化管理,这是医疗卫生系统有待完善的方面。


  四、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对策


  (一)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成本支出涉及到各个医疗科室以及各类医疗科研项目,因此需要内部全员参与配合,不仅仅是医院财会或者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第一,医院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医院全体工作人员树立成本核算意识,让成本理念深入人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医院成本控制水平提升。第二,成本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增强业务技能,不断学习新财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成本核算改进措施,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同时,将相关实践策略进行不断分析应用,积极设计基于成本核算之上且能够实现的成本控制目标,掌握成本核算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个阶段的业务技能,向着高水平成本管理人才发展。


  (二)以科室成本为基础进一步核算单项成本和单病种成本


  医院成本按成本对象由大到小分为院级成本、科级成本、单病种成本和单项成本,其中,科级成本为基础,对上构成了院级成本,对下可以分解为单病种或单项成本。所以科室成本的准确划分是非常重要的。科室成本主要指将科室作为成本对象,对科室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划分和归集。作为院级成本核算的基础,科级成本核算必须保证医院成本在每个科室成本中得以落实,将整个医院的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科室中,从而对每个科室的经济责任加以明确和落实。科室成本按支出产生的主体不同又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主要是科室本身产生的支出,间接成本主要是接受其他科室费用分摊而产生的成本,例如行政后勤人员费用。科室直接成本又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指科室成本中固定不变的部分,主要包括科室人员工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等。变动成本指科室成本中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包括卫生材料,一次性耗材等。变动成本是构成医疗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医疗科室进行的医疗活动是由各种繁杂的单项治疗构成的,例如配液、静脉穿刺、取血、皮試、肌肉注射等,每种活动都要消耗成本。单病种成本是单一病种按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流程治愈后形成的费用,它主要是由多个单项医疗成本按病种归集划分的结果,包括医疗项目成本、药物成本和单独收费材料成本,单病种的成本确定要以充分了解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的治疗流程为前提,在明确了该病种的临床路径之后,便可以对病种进行合理地计算。将科室成本细化为医疗单项成本和单病种成本能更加清晰地显现各个医疗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科学地分析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病患减轻负担,为医院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也符合了新会计制度和新医改对医院加强经济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要求。


  (三)建设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要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医院需要做两方面工作:第一,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由院领导担任组长,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会计工作人员和各科室成本负责人为组员,形成阶梯式管理。科室成本负责人主要由基层骨干人员组成,因为基层人员对岗位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有全面化、深入化的了解,可以对本科室业务发生的成本投入进行详细的核算;第二,医院要投入资金搭建信息平台,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终端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每个科室都是一个网络终端,科室成本负责人进行日常成本消耗的录入,月末,成本核算会计在计算机上汇总全院的成本费用,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卫生医疗成本、医院管理成本,同时制定成本分析报表,为医院领导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现阶段,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是以医疗环节为核心的业务系统,但是,系统与系统之间是独立的,各模块是通过纸质报表或导出的电子数据来实现关联的,在实际工作中给财务统一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医院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各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平台。该系统平台以经济管理为主线,主要包括以下模块:预算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通过这些系统管理模块的构建,医院可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块之间信息的互通可以提升财务人员和医院管理层的工作效率,实现成本管控的数字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当借鉴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先进经验,探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病患负担,让人民享受到更加实惠便捷的服务。在新两制的推动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使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上层楼。


  作者:郑明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