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引进和推广了供应链的管理模式。现阶段,供应链管理模式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供应链成本管理基础的核心,企业只有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才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1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不断降低产品的价格,价格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价格竞争的愈演愈烈使产品的价格不断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很多国外的企业进入到我国市场中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再加上他们的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生产成本较低,加剧了我国市场的价格竞争;二是随着贸易壁垒的消除和市场自由度的增加,很多竞争者涌入到市场中来,导致很多行业中的企业数量过多,产生企业过剩的现象,导致供大于求,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三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推广,人们可以便捷、高效地对企业的价格信息进行对比与分析,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推动了拍卖和交易行业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价格竞争;四是顾客更加重视产品的价值,企业必须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价格竞争的趋势。
很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缓解降价压力,不断寻求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能否找到新的降低生产成本的办法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困难与挑战,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管理中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只有加强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有效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才能使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2.1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些成本管理方法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式中,桑克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它主要包括成本动因、战略定位和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要做好战略成本管理必须准确地对企业进行战略定位,使企业能够找到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为此,企业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产品、竞争对手、市场和整个行业做出全面的分析实行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策略,运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供应链成本进行管理。
2.2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迈克尔·波特希望运用价值链对企业进行管理,以合理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价值链理论认为,所有企业的活动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一种独特的价值活动,企业必须通过这些活动创造企业的价值,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价值链。按照企业自身、竞争对手、行业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将价值链划分为三种,即竞争对手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这些价值链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必须对其中的价值链单元进行优化,降低价值链中某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整合价值链的成本。
2.3委托代理理论
在整个供应链成本管理体系中,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问题,委托人需要在确保代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需要妥善处理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对激励成本、代理人问题成本和协调成本等因素进行分析,以取得最优化的代理效果,使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合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4组织间成本管理
组织间成本管理是对供应链中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通过双方之间的共同努力,共同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彼此之间的合作提高他们自身的效率,同时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但是,组织间成本管理只适用于精细型的供应链,在这种供应链之中交易双方相互影响,在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在组织间成本管理中,为了提高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积极性,必须将供应链获得的超额利润在所有的参与企业中实现共享,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成本管理的改进中来,实现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
2.5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是指供应链中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谈判、激励、签约、监督和履约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在利用外部资源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多的交易成本,这就需要利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对核心企业内部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监督与管理,连接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各个过程,形成一种网链状的管理模式和结构体系。
3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
供应链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与推广。本文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例,应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的方法指导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在工业企业中,成本核算可以反映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各项花费,以便于工业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针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具体说来,目标成本法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产品的独立制造过程进行成本管理和利润计划,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客户及竞争者的相关情况,实行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是以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所得到的差额利润,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除此之外,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进行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能够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法可以按照事先制定的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以目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很多工业企业没有运用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工业企业为了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工业企业应积极转变传统的采购模式,合理地对各种物资进行分类,灵活选用采购管理模式,如招标采购、委托采购等;二是要控制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做好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购买性价比较高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材料,并且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效率;三是要完善销售渠道,尽量将销售渠道简单化,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相信通过以上措施,一定能够做好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现阶段,工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业企业必须积极运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运用积极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措施做好成本核算,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成本管理体系,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2篇:供应链成本管理探析
一、供应链成本管理现状
1.企业尚未一体化
为了使供应链的总成本趋于下降,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资源配送是实行共享的,但是,企业间物流管理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自身因素导致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节点企业之间没有实现资源的完全整合,未达到资源共享,也没有专门的机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公平、公正的协调与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供应链成本管理有序的良性运行。
2.合作伙伴缺乏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所以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是推动供应链有序运行的基础。然而,因为利益矛盾的存在,目前企业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管理环节信息失真
由于合作伙伴之间的不信任,就会导致信息失真,它们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
4.缺乏绩效与激励机制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但是,利润分配不均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目前的供应链企业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合作伙伴以及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与激励。没有建立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没有有效的市场协调机制。
二、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对策
1.建立横向一体化机制
供应链资源整合需要从顾客反馈以及市场调研开始,一直到开发生产产品服务并接至顾客手中,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应将自有资源与其他企业进行整合,从生产流通环节上降低成本。在保证服务质量、保证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横向一体化机制不但要求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各节点企业的协同管理,还要求对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整合。不能只是单独在某个节点企业或者某个生产环节使用某种成本管理方法,而是将所有能运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统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成本管理方法的作用,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
2.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的本质是将各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整合,所以,合作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换句话说,信任可以促进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减少供应链的交易成本,提高它快速反应的能力。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法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另外,通过信息的获取,能使企业对已经获得的关于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集成和整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不确定性。可见,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要想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4.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与流程重组之后,企业还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