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成本研究述评

2015-11-05 10: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与演化。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成本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实践意义述评。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成本,述评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与演化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成本理论,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其主要标志就是在纺织业、动力机械和冶金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的发明,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腾飞,也加速了市场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
  当工业革命兴起之初,新生的资本家和经营者对尚无经验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潜在的社会危害,并没有充分认识和相应对策。对在工业生产的成本中,所费于社会的代价,资本家既无意识,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仅有少数观察力敏锐,具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开始提出企业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
  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末期,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发生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与此同时成本管理论文,人类对自然无穷无尽的索取而不考虑对自然的补偿,使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更为复杂,自然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接连不断的悲剧的发生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保护政策,社会经济制度,政治体制以及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开始要求企业约束自身行为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试图将其造成的社会损失进行计量并转化为企业成本的内容,归由企业承担使社会成本得到补偿。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这个词组是1924年由美国人谢尔顿提出来的,指企业不能仅仅以获取利润为唯一目的,还应照顾到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社区、环境、社会弱势群体及整个社会的利益。从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所属的国际会计报告准则专家小组于1982年在《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中,对社会责任的披露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建议。
  根据社会责任报告在线收录网站CorporateRegister的数据,截止2008年9月28日,该网站已收录全球4609家公司18299份社会责任报告。目前,我国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主要是进入500强的大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南方电网、南方航空、中石化、中石油、中国银行、中移动、中远集团、中钢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平安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加入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列中论文发表。
  二、中西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评述
  根据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显示,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并把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如果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则利益相关者就会将隐性的要求转化为显性的,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因此,只有对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健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工业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社会的工业化程度越高,企业社会成本问题也就越突出,因而,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是历史的必然。
  从人们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关注到推动企业社会成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成本管理论文,许多中外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对社会成本理论作了积极的探索。
  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法国籍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弟提出的“社会成本”概念,英国经济学家约翰?莫里斯?克拉克的“社会成本簿记”和“社会价值”理论,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C?庇古的“外部效应”思想,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创始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阿弗里德?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性”理论,还有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W?卡普的“社会损失”理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那德?哈理?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以及美国会计学会关于“社会成本”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的许多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对社会成本理论也做了许多探索,主要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社会生产费用”论,以许毅、王振之为代表的“社会平均成本”论,以陈今池、刘凤歧为代表的“社会代价”论,还有吴水澎教授的“企业对社会的任何成本”论,谢志华教授的“企业非自愿性支出和耗费”论以及有关学者的社会成本是“国民经济成本”说等等。
  在上述的西方“社会成本”理论中,克拉克的“社会成本簿记”和“社会价值”观念,可以说是早期较为完整地研究社会成本的学术成果;庇古的“外部效应”思想为研究社会成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马歇尔首次提出“外部经济性”的观念,使经济学从单纯分析单个企业组织经济行为,扩展到对单个企业组织经济行为所引发的社会经济效应影响作用的关注;卡普的“社会损失”思想试图用实物和价值指标对环境污染作为“社会损失”即社会成本的实例进行了他的计量研究。而科斯所说的社会成本是私人成本与交易成本的总和,他认为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私人成本就会等于社会成本,社会成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交易成本的存在,其社会成本的含义一方面包含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又包含交易成本。
  我国关于“社会成本”的诸多认识中,最有代表性的其实就是“社会平均成本论”和“社会代价论”两种不同的社会成本观念,尽管二者差异悬殊但彼此并不矛盾,都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概括和描述,都反映了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对社会经济资源耗费管理的社会化程度也应提高的要求。他们涉及不同的研究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社会经济资源耗费水平和状况,从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二者不存在取代和替代的关系,而是要以某种形式把二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成本管理论文,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资源耗费,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益。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从萌芽到发展,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的理解。有些是按照政治经济学中的再生产理论去理解社会成本的内容;而有些则是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浪费去理解;还有的则是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理解社会成本。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一部分人是站在国民经济的角度看待社会成本,另一些人则是站在企业角度去看待社会成本。由于人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有较大的差异。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的发展告诉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往往是以高昂的社会成本为代价的。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正趋于老化,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生态资源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政策的失误以及社会利益集团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的矛盾,加剧了社会经济资源耗费与补偿的失衡。同时,特大矿难、黑砖窑、三鹿奶粉等社会责任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关注。严峻的形势告戒我们,忽视从整个社会去研究资源的耗费与补偿,忽视社会成本的存在,最终必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企业付出应尽的社会责任成本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投资。只有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才能准确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从而,为企业更加健康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价值的定量信息。
  三、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实践意义述评
  从近年来的一些调查显示:①大多数企业提供的责任竞争力实践表现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②企业提供的责任竞争力所体现出的社会效益非常显著;③企业能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④责任竞争力实践所体现或带来的经济效益排在第五位,比较靠后,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发现:①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的同时,能较好地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和利益;②实践意识比较高,但系统性、战略性、自觉的实施还显不足;③有较好的兼顾履行责任和提升竞争力的关系;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表现较弱,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更差;⑤企业在遵纪守法和对股东的基本责任的履行状况较好,但道德和自愿性责任的履行状况有待加强。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实践意义在于:
  

  1.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研究源于其社会实践,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200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目前,我国企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内容、范围、作用和如何实施等方面还处在学习、消化、探索的初级阶段,相当多的企业甚至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导致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把追求利润当作企业的惟一目的,根本不愿或者只是被动地去承担其社会责任。笔者认为成本管理论文,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从客观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其发展的需要,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各界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它需要有雇员、供应商、销售商、社区以及政府的支持,也就是说企业发展的资源是社会给予的,企业也有义务回报社会论文发表。当然,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会付出一定的短期成本,但从长期看,企业通过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为企业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好的企业声誉带来好的财务绩效,从而促进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可提升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按照成本层次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应该属于宏观成本范畴,在分析成本对象的范围时,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比传统微观成本层次的摘要求相适应。一般来说,人们把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分为八类:①保护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防止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为了改善环境、恢复环境的数量或质量而发生的各种支出;②自然资源成本。是指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因其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而向资源所有者支付的资源使用费。换言之,是企业因开采和使用稀缺的自然资源,应足额支付维持自然资源再生费用的成本;③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为发展人力资源所发生的耗费与支出。包括对员工的招募录用费用、劳动报酬、集体福利、教育培训支出、职工社会统筹保障金等;④消费者责任成本;⑤社区公益和慈善成本。是指企业为社区及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⑥其他责任成本,如节能产品的研发费用等,也包括企业对政府、股东、供应商、债权人以及顾客等承担的责任成本;⑦土地使用成本。这是对企业因使用土地而应支付的成本,特别应包括企业因过度使用土地而使土地退化、质量下降计量的成本;⑧外部不经济成本。是指一个公司或企业从事谋利经营活动而消耗的并未记入自身成本费用中的社会资源或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企业应充分计量这种消极外部效应,并加以内部成本化。
  根据现行的成本会计制度,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计算其产品成本时也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都以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一套相对成熟和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论,得到比较明确客观的成本计量结果。但是成本管理论文,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工具,将很难对以上的一个或多个成本做出系统的分析和计算,这往往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特殊性。即:社会性、间接性、模糊性和滞后性。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性质决定了其计量形式的多样性,只能应用一些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估算,尽量做到相对准确。另外,除了可用货币反映企业的各项社会责任成本和效益外,还可用实物指标和指数,甚至用文字来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核算可以借鉴国内外会计机构的经验,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支出成本法、设计新型成本信息系统等方法。
  3.可加大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与效用关系问题上,美国著名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如果企业能够用他们选择核心业务那样的方法和框架来分析CSR的机会,他们就会发现CSR并不简单意味着成本、约束或者是慈善活动的需要,而是企业实现创新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潜在机会。当企业在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同时已经促进了社会的价值,它会因此获得更好的竞争地位。
  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很多途径。 但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无疑是一条捷径。因为提倡社会责任不仅仅能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更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了,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联度,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论文发表。具体可在提升财务业绩方面,降低运营成本方面,提高效率方面,提高销售量和顾客忠诚度方面以及降低监管力度和市场壁垒方面都会给企业尤其的跨国公司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作为研究课题的专家学者较多,研究内容五花八门,但焦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试图回答:如何从现有的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的经营绩效如何影响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如何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如何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效益如何量化,等等。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以下三方面:
   1.关于企业多元化成本的准确计量问题。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信息的生产应结合使用各种方法,比如成本管理论文,当社会责任成本无法直接决定时,可以通过估计替代品来确定;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实际支出,如购买环保设备,可按历史成本计价;有些社会责任成本可以根据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成本来进行估计,如废水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可通过估算恢复污染之前的状况至少需要多少治理费用来确定。
  2.关于企业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问题。计算外部不经济成本并将其内部化是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较好做法,在计量社会责任成本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外部不经济成本。从经济学分析可知,企业的经济行为可产生两类成本费用:一类是企业自己承担的成本,表现为企业产品成本、营业成本等;另一类是不由企业而由社会承担的企业外部成本。一般而言,企业的成本都是在微观范围内进行最优化选择而付出的代价,但它的活动常常超过自己的财产权力界限,从而发生了一些由社会和他人承担的成本和费用,这就形成了外部性问题。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的建立就是要求在政府干预等手段下解决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问题。
  3.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与效用评估的关联体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两方面决定。若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所付出的成本大于由此所带来的收益,企业就不会很情愿、很主动地去承担社会责任;反之,企业就会很乐意、很热情地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如何科学评估企业在付出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后所带来的效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对企业取证调查的基础上,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与效用评估的关联体系作进一步的量化考察,将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京).2008(6).
2.池祥麟、林怡君.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关联性之分析——以道琼STOXX永续性指数为例.http://www.ntpu.edu.tw/coop/teacher/hlchih/data/CSR_CFP_link.pdf.
3.任迎伟、陈煦江.解析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06-25.
4.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会计研究,2007(2).
5.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6(2).
6.刘俊海.2006.对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的点评,http://www.csrnall.com/.
7.Abbott, W. F.and Monsen, R. J. 1979. on the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elf-reported disclosures as a method of 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involv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2 No. 3: 501~515.
8.Benston, G. J.1982,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Society, Vol. 7 No. 2: 87~105.
2011年1月30日于四川成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