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集群问题研究中,主要的方法是基于集群层面的“集体效率”框架,但对于其微观主体——集群企业的关注却很少。将集群视为特定环境、选取其中的微观主体——集群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在集群价值体系中分析集群企业的价值活动,由此探究集群企业低成本优势的来源,为集群企业构建自身竞争优势以促进集群良性发展、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性提供依据。
论文关键词:集群企业,成本优势,价值链分析
作为集群企业,较之单纯未集群的企业而言,它的身份有两重属性。首先它是集群中的企业,具有对集群的依赖特征;其次,它是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属性。所以我们在讨论它的竞争优势时,必须关注这两个层面,即集群层面与企业层面,这两者相结合,就是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作为独立的不在集群中的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有限的,但众多企业集结成群后其整体竞争优势却是显著的,由此也产生了群内个体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集群企业对于集群整体的依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建立自身竞争优势的压力,使它们之间处于不断的竞争和合作中,在这种新型竞合关系下,集群企业从集群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影响集群的因素,二是企业分享、利用集群优势的影响因素。这两方面因素都会从来源上对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一、集群企业竞争优势
集群企业的集群环境决定了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于大多数集群企业而言,他们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因位处集群而带来的低成本或差异化,并因此而获得集群成长。从集群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其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它来源于集群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活动。而且由于集群企业价值链处在集群价值体系中,集群的特性对其所有的价值活动和联系均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对于未集群企业而言,集群对其中的集群企业将带来的竞争优势主要有:资源优势、专业化优势、成本优势、区位营销优势、社会资本优势、创新优势等,这些优势依赖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互补、交易费用、知识外部性、竞争合作的协调、人文网络的信任等作用机制获得,但这些优势若为集群企业获得且内化后,最终将反映在集群企业自身产品的相对成本和特性上,表现为本企业产品的成本领先优势和差别化优势。
二、集群企业成本优势来源
成本节约既是企业最初聚集的直接原因,又是集群形成后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根据波特教授的竞争理论,低成本优势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按照经济用途对企业成本进行分类的方法,结合集群企业价值链上价值活动的分解,从集群企业人力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几方面的降低来分析其成本优势。
(一)人力成本降低
集群是大量同类相近、相关企业的聚集,聚集效应所致的企业竞争优势所带来的企业效益,使集群对人力资源的吸引不仅在人才数量、质量上,而且在熟练程度和人力成本上,均具有累积因果循环效应。一般而言,有活力的集群内劳动力市场完备且对具有相关技能的劳动者的吸引力较集群外强烈。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大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劳动者面临的选择机会增加,同时也使其选择信息更容易获得;二是劳动者对相关技能的接触、学习、获得提升的可能性更大、途径更广;三是有助于同类劳动者的交流和联合而获得自身合法权益。同时,集群对劳动力的吸纳现象对群内企业无疑也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有大量的劳动力可供选择,而且还可以利用群内流动的现有的各种专业化、有经验的劳动力,这将降低它们在获取人力资源时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二是由于集群内信息的流动和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相近需求,使集群内区域性劳动力市场形成,降低了集群企业解聘和辞退员工的安置成本;三是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特别是教育和培训的投资,以及集群内活跃的个人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共享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使集群企业降低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
(二)研发成本降低
1、知识和信息共享
在集群价值体系中,由于集群企业之间高度专业化分工合作所导致的紧密互动,以及在知识和信息上的共享,可以降低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给集群企业带来的研发成本攀升。由于技术创新过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在技术研究和商业化之间会存在着很长的时间差,尤其是一些领域的技术改变非常迅速、产品生命周期很短、开发成本高,企业进行个体创新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但这种不确定性带入集群本地化网络环境中,由网络承担了创新的组织功能,通过企业间分工协作,减少了创新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企业参与创新过程的风险。同时,技术研究和开发是一个累积性的过程,集群中广泛的技术基础积累也使集群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不是一切从头本身即已经意味着成本的节约。集群企业在价值体系中根据自身的相对优势组织生产活动,并参与到更广泛的企业间分工与合作网络中,价值链之间的联系可以使集群企业间形成创新互动,加速产品研究和开发,实行“精干体制”,即在研究开发小批量产品开始时,就将设计、制造、销售、维修服务各环节的人员组织在一起进行紧密合作,改变过去那种各道工序之间的流水作业方式。由于价值体系内有众多同类企业聚集,非常容易在不影响单个集群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完成合作,结果从设计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大为缩短,产、销、维修服务间脱节的缺陷得以克服,使整体价值链实现迅速升级。集群内这种跨越单个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的组合及联系,也推进了产、学、研自然结合,使诸多科研不再曲高和寡,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也使集群企业的技术学习和升级能力迅速提高、研发成本降低。
2、企业间超市场的创新互动
由于集群组织唇亡齿寒的内部关系,容易形成不同规模企业间独特的技术传递链,使得大企业主动把质量管理、新产品生产方法、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设备改良、新技术情报、新产品开发技术等传送到中小企业中,从而产生了一种在集群企业间创新互动的超市场行为。这种集群对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功能,打破了市场经济中技术扩散的产权屏障,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加速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无形中也降低了中小型集群企业的研发成本。
3、技术标准的认同
技术标准的认同使集群企业的开发成本降低。未来产业的竞争将是企业之间技术标准之争,采纳一种技术标准的企业数量及其市场份额往往决定了这种技术标准的公认性。集群利用地理集中的独特优势,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和合作,使技术标准在集群内被认同,采纳的企业越多,技术的外部效应就越大,集群企业获得的竞争优势越大,从而形成良性的正向累积循环,无形中降低了开发成本。
4、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
集群的形成使企业集中,会明显促进更加强烈的社会相互作用。由于集中使用公共设施可以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政府更愿意投资于当地区域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鉴定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的设立明显有助于降低集群企业的研发成本、推动集群企业的发展。其它准公共物品,如集群信息技术库和声誉将作为竞争的天然副产品而出现,它们也必然对集群企业的研发提供条件和帮助。同时,集群发展所致的效益将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它们会与集群企业的研发形成良性互动,大学、研究所等和集群企业经常交流,形成产学研的密切合作网络,这些都推动着集群企业的研发成本下降。
(三)生产成本降低
1、投入要素的易获得性
一个发展状况良好的集群为集群企业获取各种重要的投入要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集群内集中了大批的供应商,提供了一个深层次、专业化的供应商基地。由于需求和客户集中,更容易产生新的供应商,那些致力于渗入一个广阔而又集中市场的供应商,将会使其定价更具竞争性,因为能够实现营销和服务的高效率。集群的形象和声誉可有助于降低供应商抬高价格或违约的风险。在本地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就地取材而不是从遥远的供应商那里获取资源,供应商、生产商、顾客三位一体、相互靠近,空间上相邻及其所获得的沟通便利节约了交易的差旅费用,以及搜寻市场、交易方信息的时间和费用。集群企业的联合采购还可获得聚集经济带来的规模效应,有助于便利获得供应商提供的配套服务,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及内在信息、技术和服务满意度等先进性、专业化的投入要素,就地取材比远距离获得不仅方便快捷,更具有保障的意义。集群内发达的产业配套网络,使集群为辅助工业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配套网络和辅助工业的繁荣使集群企业的产品供应链距离大大缩短,从而降低了运输、协调和控制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使企业所需原材料能够方便而及时的获得,本企业的产品又能很快生产,库存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这些从发货短距离、运输及库存费用减少等方面降低了产品成本。
2、交易成本节约
集群的根植性特征,不仅使企业经济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而且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产业文化,从而有利于克服机会主义和增加信息交流。网络内部相互之间的关系稳定,交易各方所形成的“老关系”、“老顾客”之类的隐形契约关系,使许多环节得以减免,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再加上彼此间非常熟悉,将来还要继续合作,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提高,由信息的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将降低。从而可以降低信息的搜索成本、谈判费用和由履约、监督成本构成的交易不确定性风险成本,有利于形成集群企业间的长期交易和成本的节约。
3、范围经济
集群的弹性专精和集群内专业化供应商的存在可以使集群企业实施以专业化为基础的柔性生产方式(如转包、再转包等)来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柔性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集群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减少了企业的中间层,使集群企业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迟减少,加快了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使得指令下达、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这无疑将加快企业物流的运动速度,提高后勤活动的效率。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集群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减少企业的学习成本,而在集群价值体系内的合作又可以使每个企业在不牺牲大规模企业所缺少的韧性的条件下从集群中获益,同时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及相互模仿也推动了成本的下降和生产操作方法的优化,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可以使它们的集体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集群企业通过这种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可以使更多的功能操作实现外部范围经济,在这一环境下,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直接占有的资源,而且可以间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由于扩大了集群企业可以利用资源的边界,等同于扩大了其规模。同时,企业进入集群的增加,也增加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这些都间接降低了集群企业的生产成本。
(四)销售成本降低
集群对各种要素和资源的吸引,有利于形成一系列的市场,而且由于集群的市场外部性,使集群和市场互相促进,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而言,集群企业从集群中至少可获得本地化市场、区域品牌、集体营销效率三方面的优势,从而实现其销售规模扩大和销售成本节约。
1、本地化市场
集群通常形成一个重要的本地市场,使集群企业能方便地接近市场,更容易发现市场、服务的缺口,了解顾客的消费倾向。而且由于缺乏最好范式的评价标准,相互信任和私人友谊等生产者——消费者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而这种关系并不容易跨地区得到,在地理集中的集群价值系统内,供应商、生产者、渠道和客户的聚集和它们之间的长久合作就是形成这种关系的天然土壤。由于一个地区内有众多的产品生产商可供选择,消费者在充分选择和比较的前提下,他会觉得购买风险降低,需求上升时,在不需远距离奔波的前提下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获得,因而客户更愿意来此购买。集群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使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配套性,而投入品、设备以及员工都能在区域内解决,同一产品及配套服务在同一区域、高度集中的特性使本地化市场趋于专业化。本地专业化市场的形成,更易于吸引来全国的采购商,这些采购商的到来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市场需求信息,为集群企业的生产决策、库存控制、产品设计提供了依据,且进一步推动集群的发展,形成集群与专业化市场的良性互动,使市场规模扩大,集群企业从中获得营销、产品配送、客户服务费用的降低。
2、区域品牌共享
集群企业在集群中所能获得的最大销售方面的好处就是区域品牌共享。区域品牌蕴涵了集群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特征,是众多集群企业品牌的提炼和浓缩,比单个企业品牌更形象、更直接,而且只要不是技术变革或环境巨变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加速衰退或转轨,区域品牌的效应更容易持久。基于当地人文历史或专业化市场等因素形成的区域品牌是集群企业可以共享的无形资源,人们在谈论某一行业的著名产品时,总是首先想到该产品的产地,如法国香水、瑞士手表、金华火腿等。区域品牌可以起到传播信息、创造市场需求、树立消费者信心以及排斥竞争对手的作用、对集群企业具有外部性。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区域品牌会使集群企业无形中戴上一个神秘美好的光环,从而很快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这使集群企业的销售成本无形中降低,而且集群企业更可以轻易的在集群的社会形象中获得成长机会。集群企业之间还可以依靠现代科技,利用“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改善营销方式,取得协同效应,更进一步降低销售成本。
3、集体营销效率
集群企业还能从大量的营销机制中获益,获得集体营销效率带来的销售成本降低,如集群组织或分派贸易展览会、贸易杂志、营销代表团等,集群企业通过协同效应,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进入市场、占有市场、产品开发、构建渠道、传播信息、定价、促销等方面合作互动,共同分担成本、获取集体营销效率。地理集中也有利于改善通讯网络,加强集群企业与渠道、客户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营销网络等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同时还便于集中为客户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及增值服务。在集群价值体系的合作网络中,集群企业很容易根据价值链上的分工特点,寻求市场机会和市场空隙,通过目标集聚获得细分市场。而且大量目标聚集的集群企业进行集体营销时,整体的市场覆盖能力,使它们无论作为买方、还是卖方都能增强集体议价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强集群企业的市场力量。
(五)管理成本降低
集群内呈现高度专业化和分工深化,这要求集群企业之间必须分工协作。集群弹性专精特性使集群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高度专业化且趋向于简单化,因而呈现扁平化的特征。扁平化减少了企业的中间层,使集群企业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缩短,加快了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使得指令下达、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流和沟通更为方便、快捷,最终导致集群企业内信息流、控制流关系流畅,也加快了资金流和物质流的速度,使组织协调、沟通的成本降低。集群企业的高度专业化不仅使其结构关系简单明了、规模相对较小,管理费用降低,还让组织决策清晰,有助于明确权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间接降低了管理成本。
三、简要结论
企业集群的优势要想为集群企业获得,并成为集群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来源,需要集群企业将自身价值活动整合至集群价值系统中,重构自身价值链,从人力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来获得成本优势。
集群企业的集群环境决定了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于大多数集群企业而言,他们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因位处集群而带来的低成本或差异化,并因此而获得集群成长。一旦集群企业因低成本或差异化优势成长起来实力逐步增强,成为集群中的佼佼者或核心企业时,集群企业才有可能跨入其他行业或建立起资本实力,并跨域集群品牌构建更强大的企业品牌,如正泰、德力西等,这时集群企业将进入“非集群化成长”阶段,这些核心企业将进一步引领集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OO2 (1):59-65.
2 江青虎,张宏.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7(2):19-22.
3 许进,宁凌.论企业聚集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1-66.
4 石巧君,何亦名.集群型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管理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1):115-117
5 张元智.集群企业成本优势探源[J].人文杂志,2009(2):72-77.
6 项后军,朱晓艳,朱瑞忠.企业“集群化成长”理论的重新研究:基于核心企业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9,27(6):85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