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的撰写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是计算机应用论文格式。
作者
1.作者署名的规范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5;
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
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摘要的规范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实践途径
摘要: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必要性开始,探讨了如何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加强上机操作以及采用无纸化阶段性考试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技能;教学内容;上机操作;无纸化;阶段性考核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能也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本领。
1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成为人们生存能力之一。有人这样说:“不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就是”半文盲“。所以,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对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应该注重对操作、应用的技能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智力辅助工具。[1]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途径
2.1精选教学内容合理选编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知识等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其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显得尤为关键。
要做到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就应该树立“以应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理论课程来看,学生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才能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是千篇一律,从计算机的发展讲起,讲原理、讲理论,后面才讲到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上学期,刚刚步入大学,同学们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层次不一,笔者的第一节课堂上讲授的就是打字,这个也许同学们都会,但要统一规范学生的打字指法和速度的训练,打字也是掌控计算机操作的最基本技能和起步阶段,更是各类实践操作的基础。接下来讲授的就是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和PPt演示文稿软件,这也是计算机基础的重点内容,虽然同学们中小学可能接触过,但掌握的都很浅显,并没能很好的领会这些软件的实际操作。学习Word使学生能够对文字、图形、表格文档合理的编辑排版,重点介绍文字的编辑、表格的插入与编辑、图形的插入与编辑、页面设置等。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需求根据教育部对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遵循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规律和特点,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上,重点突出使用操作技能、紧密联系实际需求的教学原则。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实践多做、注重技能、力求能力、开拓创新的基础课程培养模式。根据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讲授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排除病毒的方法。利用业余或少部分时间也可介绍下当前流行的网上交易,也就是大家说的网购,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信息社会的信息交易手段。
2.2加强上机操作和科学考核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应尽可能地体现生动直观的原则。在多媒体教室,教师用讲授和演示法教学,边讲解边轻松的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进行演示,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让知识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将优质多媒体课件放置到校园网上,使学生可以随时回顾、预习课程。辅导答疑网络化,在网上向学生提供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提供条件。
加强上机操作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环节,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最好途径。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环节,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外部设备的连接等。如果有条件,可让学生动手进行硬件的连接实验,这比在理论课上口头讲解硬件要生动得多,学生也更容易理解。[3]在讲授常用办公设备打印机的使用和维护中,将真实的打印机展示给同学们,介绍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打印机卡纸、没墨等故障的排除,如何实现网络共享打印机,并让学生们进行实际的操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采取无纸化、阶段性考核方式要真正使计算机基础教育上一个台阶,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一个思想活跃、富有创造精神、百花齐放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多年来,计算机基础教学都是以讲为主、以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机试为辅。这样的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而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科学评估,不但能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相辅相成。
我校高职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取消期末终结性考核,采取“无纸化、阶段性”的考核方式,这样不仅能真实的考核出学生的水平,而且也消除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减小了期末考试的压力,平时学习更加认真,教学效果也有显着的提高。将考试分散到阶段性上机操作测试当中。根据检查每个人的完成情况来给定阶段性考核成绩,随着教学进度的进展,考核的任务也逐渐的完成,期末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阶段性考核成绩、平时操作及课堂表现汇总出期末总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客观、全面的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也驱使学生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掌握好各项操作技能。
3结束语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时期,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合理组织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教学,重视对其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切实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相应要求,以便顺利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周南岳.计算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2]张保华,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信息技术,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