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初步应用计算机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在讲课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善这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关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对中职学生都必须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一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当代新型的技术工人。现从几方面来分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在教学中的问题。
一、分析问题与课程现状
在教学大纲中,本课程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操作。学生只能用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该课程的内容,因此会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课。虽然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1.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与高中生相比,整体文化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受到中考失利影响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普遍自卑心理严重;初中时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和高中生有一定差距。
2.对课程内容的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它与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相衔接,本教材分为6个学习领域。主要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7基本操作、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和Internet应用。理论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三大理念。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对学进行以辅导。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二、端正态度、培养兴趣
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关键,是学生能否学到知识的关键。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学生兴趣的培养的过程中。就要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更为重要,此时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内容很简单,而不认真学习。这时教师就需要给这部分同学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另一部分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压力很大,什么都听不懂、什么都做不对。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慢慢来,要多用激励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首先,老师要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精心备课,把内容设计相关课件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方向的去学习、思考与探索,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对较为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互帮互学,相互促进,这样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
第三,在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后,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放思想,转换教学观念
思维决定行动,因此如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厌学现象问题,首先我们就应该要纠正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作为中职教师,应该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的舒服,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因材施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教学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厌学的情绪,培养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良好兴趣。让他们能够在中职学校里面能够真正的学习到一技之长,将来才能够走向社会,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于国家和社会都有用的人才。
四、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识的出现,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将某些长时间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识进行提取,对过时的或者已经有新知识对其补充过的知识,在讲课时应该提醒学生,让学生有这方面知识的补充。
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五、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计算机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能学好。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必然不断翻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将必然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培养出高素质的蓝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