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行政法论文

试论构建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制度

2015-09-22 09: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 行政决策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更是政策得以及时、有效施行的重要保障,其正确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政策能否成功实施。行政决策能否有效实行既要关注政策的科学化,也要考虑到政策的民主化。只有统筹兼顾到这两个方面,才能做出对人民对国家负责、有效的决策。

  论文关键词 行政决策 科学化 民主化

  一、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制度内涵
  行政决策是政府部门做出的决策,是政府的一种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行政决策是国家及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最重要的环节。现代行政决策为实现其政策制定的正确合理度,非常注重其决策过程中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决策的科学化,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过程要实现从随机决策向程序决策转化。有关决策程序,赫伯特·西蒙曾提出了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等四个阶段,大致包括的步骤为: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集思广益,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比较选优;组织实施,反馈完善。当今社会,政府在做出决策时面临极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要做出成功的决策就必须依据科学性,遵循合理的决策程序,避免随机性。更加要防止独断性,巧妙运用政府的“外脑”来帮助决策的制定和决定。二是决策手段主观性向技术性转化。现今社会问题日趋复杂化,单纯靠过往经验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问题的出现。因此运用新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弥补在定量分析上的不足,帮助更加准确地做出决策。运筹学、统计学等分析方法也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化的决策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法,即在决策中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规避决策的风险和不足,提高决策质量。因此,在一定层面上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强调精英在群体中的功用,更强调政府机构施惠于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的倾向。对精英主义者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保护个人免遭暴政和群众运动的侵害。
  (二)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在行政决策领域,决策民主化也是显示出了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公共管理社会化实践的探索,政府开始转向一种政策制定(掌舵)同服务提供(划桨)分开的机制。现代政府在下述意义上可以说是典型的、民主的:所有的公民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政治领导人和决策的选择,个人的选择权由有效的公民自由得以保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公共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决策社会环境,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国家主人翁地位和参加国家公共管理的民主权利。我国政府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和实施,民主这个词更多地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政府服务职能,首要的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政府决策建设突出规范化,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研究班上的讲话》首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据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在强调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过渡阶段中将民主摆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更加鲜明。这些年,政府在对大事小事的决策中比过去更加重视民众的意见。毕竟,一项政策的落实始终是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有人民满意了,那么我们才能说这项政策是切切实实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利益的。因此,决策民主化的实质精神在于体现民意,公共行政的专业研究人员不能再摆出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姿态,目光直盯着过去以及组织自身,把精力都花在维持现状上。

  二、中国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

  自“服务型政府”提出与实行以来,我国政府已经慢慢体现出它在不同程度上的转变,民众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政府的决策工作也渐渐地体现出了其公开透明化。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不容忽视。
  (一)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政府中“官本位”思想依然严重。因此政府部门中位高权重的自然就有了决策的最终决定权,也就是“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并不占少数。客观的来说,位高权重的政府官员通常也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已久的老干部,做决策的时候他们主要依靠的是过往的经验,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其价值,但是这种做法确实也存在极大的隐患。个人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现代政府行为的复杂化有时已不能仅仅靠经验去做决定,这样无法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另外,“一言堂”也是腐败的伏笔。行政决策主体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也在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这也导致了政府高官的腐败发案率。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这些年我国政府虽不断强调监督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困难的。在决策的实施中监督和反馈的力度依然不够,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所幸看到这几年随着政府工作公开透明度的加大,媒体和公众也对政府的工作有了监督的权力,也确实为政府工作的完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就实际来说,公民参与的范围依然较窄,程度依然较浅。主要局限于对行政文件的公布、行政信息的披露、重大事项的公示、行政决策前期的听证、调研等方面。公众的话语权份量依然偏低,这也主要是公众参与的制度还不完善所造成的。
  (三)行政决策方法落后
  传统的行政决策方法主要靠以往的政治实践、社会经验进行决策,使行政决策的科学性难以保证。行政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离开科学的方法支持就变得非常困难,也不现实,所以行政决策的方法必须不断更新,应趋于更科学化、实用化。在向西方成功经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政府也应更多地学习别人好的方法,更尖端的技术,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应用。


  三、如何构建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制度
  (一)如何构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1.提高政府机关的决策能力与水平
  政府行政机关是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最终决定者。所以,必须要提高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首长的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和水平。决策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群众路钱,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基层的意见,进行反复比较和论证;在决策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民主,听取民意;在作出决策后,必须坚决执行,及时监督反馈。基于此,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决策干部队伍,选拔任用那些德才兼备、为人民服务、具有科学民主决策素质和能力的好干部。
  2.完善行政决策内部制度
  完善行政决策内部制度,既要避免一人独大的局面,又要明确权责一致。因此必须做好合理界定管理权和决策权,完善工作规则和有关制度。决策主体要清晰权责一致,在做出决策的时候要谨慎,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各部门依据决策、执行、监督的原则,做好工作,合理分工、互相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确保政令畅通。
  3.强化专家,政府“外脑”作用
  有关专家人员作为政府“外脑”在行政决策的进行过程中应该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辅助角色。虽不能最终做出决策,但是专家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决策过程中能够集专家学者的智慧,为做出决策提供更多更好的依据。在健全我国的行政决策机制过程中,建立健全研究咨询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利用现有的专家资源,为行政决策提供更多的“外脑”帮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开发政府“外脑”,在更多领域培养大批的人才。
  (二)如何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1.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透明度
  决策公开是提高决策民主性和正确性的必然途径。其本质是对公众权利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政府工作的负责。政府行政机关应把决策的程序和依据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的监督。只有增加了决策的透明度,才能让公众放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着政府机关以更加负责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项决策工作,对人民负责。
  2.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
  政府决策归根结底是与公众息息相关的,因此公众理所当然应该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在决策做出之前,除了要注重其科学性外,民主性也是万万不可忘记的。广泛的进行民意调查,使得公众具有知情权,并且使公众具有参与权与发言权。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在注重民主的决策过程中,决策的最终制定也可以科学地考虑到公众的利益,使得决策更具可实施性,在未来的执行过程中也将更加顺畅。当然,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公众的监督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前,通过听证会和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确保民众最大限度的参与,广泛听取各领域和各阶层公众的意见,尤其是要采集反馈和论辩的意见,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