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终于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放下武器。
在日本接受投降前三天,杜鲁门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此时,麦克阿瑟的任务不再是战争,而是实现和平、重建日本。
8月15日,最后一位战时首相铃木贯太郎在完成和平使命后,便向天皇提出辞职。8月17日,昭和天皇责成其叔父东久迩宫组成看守内阁,处理投降的善后事宜,并派出三位皇室成员到海外驻军司令部做说服工作,敦促日军停止抵抗。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派出以陆军副总参谋长河边虎四郎为首的16人代表团分乘两架飞机前往马尼拉,与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接洽。8月28日,美国空军的飞机在东京机场降落。大批的英、美军队开始在日本海岸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麦克阿瑟——这位日本的新主人、实际上的“太上天皇”,也登上前往日本的飞机。
据麦克阿瑟的助手惠特尼回忆:“麦克阿瑟心情异常激动,手里握着烟斗在机舱里走来走去”,急切地与我讨论日本国家的未来。“很简单”,他说, “我们将利用日本政府这个工具来实行占领。”随后,麦克阿瑟自言自语起来:“首先摧毁日本的军事力量,然后建立一个代议制政府机构、释放政治犯、解放农民、开展自由劳工运动、鼓励自由经济、废除警察镇压制、建立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制度,还要分散统治权力,赋予妇女选举权……”
麦克阿瑟与昭和天皇的政治交换
战争结束时,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昭和天皇同东条英机一样对战争负有最大的责任,应把他作为战犯进行审判并处以死刑。不少日本人这时也骂起天皇来,说他是战争贩子,甚至还在盟军总部前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废黜天皇。但是,情感终究不能代替政治。麦克阿瑟认为,“绝大多数日本人崇敬天皇,如果把他抓起来并进行审判,那势必会引起暴乱”,他警告华盛顿,“如果废除天皇,那至少需要100万援军来应付可能爆发的游击战争。”
在麦克阿瑟的支持下,天皇的名字被从战犯的名单上划去了。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对天皇的待遇“不应有任何降低之处,凡是一位君主所应得到的礼遇都要给他”,这倒不是麦克阿瑟对天皇有什么特殊的感情,这只是一种政治交换。麦克阿瑟心里很清楚,只有获得天皇的支持,他才可能用最低的成本实现对日本的改造与重建。长期担任麦克阿瑟副手的劳伦斯·贝克曾这样说:“麦克阿瑟在精神层面上通过天皇、在政治层面上通过吉田茂进行卓有成效的占领。”
1945 年10 月4 日,麦克阿瑟命令管理宫廷内务的近卫文麿负责领导修改日本宪法的工作, 并让近卫经常与盟军最高统帅部的政治顾问艾奇逊保持联系。为弄清美国人“重建日本”的真实意图,近卫文麿去征求盟军总部政治顾问艾奇逊的意见。艾奇逊提出了扩大众议院权力,贵族院民主化,废除天皇否决权,司法独立,断绝军队干政等一些“个人的非正式的解释”。为此, 近卫召集京都大学、东京大学、立命馆大学的法学教授们开始了宪法的修改工作。同时,麦克阿瑟也正式抛出了改造日本的计划,盟军总部发出“关于民权自由的指令”,要求日本政府立即解除对政治、公民和宗教权利的一切限制,废除一切镇压和压制法令,释放一切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犯,取消一切新闻检查,解散一切镇压机构和宪兵队。第二天,负责处理投降事宜的东久迩宫内阁自知无力应对,宣布“不能执行指令”,全体辞职。随后,天皇任命亲美的老牌外交家、曾任驻美大使、华盛顿会议日方全权代表的币原喜重郎组阁。
币原内阁成立次日,即10月10日,日本政府释放了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439名政治犯,以此表示改革的姿态。第二天,币原拜见了麦克阿瑟,询问了有关新宪法的问题。麦克阿瑟向他提出五大改革内容:
一、通过授予公民权,解放日本妇女;二、鼓励工人成立工会;三、学校更多地向较开明的教育开放;四、废除那些通过秘密审讯和虐待而使人民一直处于恐怖之中的制度;五、使日本经济机构民主化。
就此,麦克阿瑟为美国治下的新日本第一次定下了调子。
把“战犯”踢出新日本
当时,币原任命近卫为“内大臣府御用挂”,投闲置散的近卫依然高调,他与麦克阿瑟曾有两次会面,每一次近卫都会强调必须防范“左翼分子和日本革命”的问题,还大谈“宪法改革”。这使麦克阿瑟对他大为赞赏。得意忘形的近卫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天皇退位和修改《皇室典范》问题,认为现行的《皇室典范》中没有关于天皇退位的规定,担任修宪的专家们,有必要在近期修改《皇室典范》时,研究加入退位程序的条款。谈话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成为日本政府“没有料想到的政治问题”,盟军总部也感到为难。舆论纷纷指责近卫是战犯,有人甚至指出:“如果让近卫公爵在战后继续担任要职,无异于让吉斯林当挪威总统,让赖法尔当法国总统,让戈林当欧洲盟军司令。”《纽约时报》在社论中也猛烈抨击近卫:认为他“绝非修订日本宪法的适当人物”,美国舆论的压力使得麦克阿瑟也觉得近卫“不适合参与宪法起草工作”。1945年11月1日,美国占领当局发表声明说“近卫的任务只限于总部同皇室的联系;至于修订日本宪法,总部自始便丝毫没有借重近卫的意思”。此后,在舆论一片喊“杀”声中,近卫文麿于12月16日服毒自杀。
这时,美国人意识到有必要对负有战争责任的日本政治人物进行清理。1946年1月4日,盟军总部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清洗计划,列举了要求罢免和清除的七类人:战犯、职业军人和陆海军部特别警察和官吏、同日本扩张有关的金融机构和开发机构成员、占领地行政长官、其他军国主义者和极端民族主义者。币原本想以总辞职来抵制这一计划,但被顶了回去。
至1948年3月清洗工作完成时,总共约有21万人被开除公职,约1300个政治或半政治性的极端民族主义团体被解散。
“松本委员会”竭力维护日本权力
1945年10月25日,币原首相专门指定了一个委员会负责修宪工作。自此,宪法改革的责任正式归了内阁。这个委员会由著名政界领袖组成,主席是内阁成员松本烝治。松本招募了许多日本知名大学的宪法学者,史称“松本委员会”。可以想象国家根本大法需在外部统治者的压力之下制定,这对于高傲的日本人必定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币原内阁就新宪法提出了“四项原则”:一、不改变日本天皇的统治权;二、扩大议会的权力,限制天皇权力;三、内阁首相的责任包括整体国政,对议会负责;四、扩大对自由和人权的保护,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
“松本委员会”从10 月25 日成立,直到1946年2月2 日共举行了7 次大会、15 次的调查会。但对于宪法的起草工作始终采取拖延。与日本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民间政治力量的活跃,就在委员会开始运转的同时,各种对宪法的修改意见就以社论、信件乃至对委员会成员访问的形式提出来。修宪成了人们在街谈巷议中、报纸上甚至家庭中讨论和辩论的焦点。12月19日,日本内阁信息局民意调查科发布了调查报告称,75%的受访者都“要求改革宪法”。
知识分子、政党、普通民众都活跃地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改革方案。战后组建的各个政党也提出了自己的宪法草案。日本共产党于1945年11月第一次全国协议会上就提出了“新宪法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主权在民、18岁以上男女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民有批判和监督政府的自由等”,1946年6 月,日本共产党有还正式发表了《日本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明确主张废除天皇制,建立共和国。自由党提出的宪法草案则完全不同,他们主张“天皇万世一系,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但需要在人权方面加以改善,主张人民拥有思想、言论、宗教、学术、艺术的自由。社会党人主张主权由天皇和国民共有,分割统治权,将天皇非政治化。进步党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维护天皇制,只是希望将非常统帅大权、编制大权等几个极端权力收归议会。此外还有六个民间的宪法草案,讨论范围更是五花八门。
麦克阿瑟为日本人“捉刀”
为了尽快成功制宪,1946 年1 月24 日,麦克阿瑟与币原首相进行了第二次会谈。会谈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天皇制与放弃战争。关于天皇制,币原表示“如果废除天皇制,自己惟有一死”,麦克阿瑟也明确表示“希望保留天皇制”,他催促日本尽快拿出宪法草案,以便各方讨论。
2月1日,《每日新闻》特讯抢先刊登了一份“松本委员会”的宪法修正草案,并在社论中指出“在宪法核心的天皇统治权方面,草案与明治宪法完全相同”,一下子把“松本委员会”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个保守的“松本草案”立刻遭到了日本民众强烈不满。人们普遍认为其过于保守,天皇仍然保有“完全的统治权”,其地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样的新宪法,不要说美国人那里过不去,就是日本人民这一关也过不去。
日本政府随即否认了它的真实性,“它和委员会毫无关联”。但盟军司令部民政局局长惠特尼看到后判断,这是“真正的松本委员长个人的草案”, “但草案极端保守,恐怕难获民意支持。” 惠特尼向麦克阿瑟指出,新宪法几乎就是《明治宪法》的翻版,仅仅是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改为“最高不可侵犯”,将“天皇统帅陆海军”改为“天皇统帅军队”这样的文字游戏实在是毫无诚意。麦克阿瑟怒气冲天,下令由惠特尼负责日本宪法的起草工作。
实际上麦克阿瑟也有苦衷,此时的形势已经不允许他犹豫了。1945 年12月,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已就远东委员会的设置达成协议,这样不仅盟军最高统帅将被置于远东委员会之下并接受其领导,而且远东委员会也将修改宪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而这势必会给美国以自身意愿修改宪法设置障碍。到那时,苏联等国还是会强烈要求废除日本天皇制。为了避免此种局面的出现,麦克阿瑟决定在远东委员会成立的1946年2月26日之前,在自己的领导之下完成修改宪法的工作。于是,麦克阿瑟以日本当局不具备修宪能力为由,紧急命令惠特尼领衔,给日本宪法“捉刀”。两天后,著名的“麦克阿瑟三原则”出台:“第一,天皇居于国家元首的地位,皇位世袭。第二,日本放弃作为解决本国纷争之手段的战争、进而放弃作为保卫本国安全之手段的战争。日本将其防卫与保护委以现在正推动世界进步的更为崇高的理想。决不认可日本的任何陆海空军;决不给日本军任何交战权。第三,废除日本封建制度贵族的权力,预算制度效仿英国。”
六天赶制出的“和平宪法”
按照麦克阿瑟定下的原则,惠特尼率领一个团队开始突击作业。具体负责起草工作的是民政局次长盖迪斯。盖迪斯生于纽约犹太人家庭,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成为律师。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盖迪斯对罗斯福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政大为赞赏。战争期间,他一直在欧洲担任情报工作,战后被派往日本协助惠特尼工作。从2月4日起,盖迪斯的小组仅用6天时间便完成了宪法起草工作。其中关键的第9条(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等)的主笔就是盖迪斯。
在经过麦克阿瑟批准后,草案于2月13日提交给日本方面,希望日方以该草案为蓝本迅速起草一份日本的方案。最后出台的宪法草案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实际上是美国制度与英国制度的结合物。它把天皇降到了只是“国家象征”的地位,确立了像美国政府那样的三权分立体制。国会两院将由民选产生,首相由众院选举,并直接对国会负责。对这样一部体现主权在民的彻底冲击日本国体的宪法草案,最初日本政府怎么也无法接受。惠特尼强调,只要日本在“麦克阿瑟草案”基础上制宪,便可以早日从盟国的管制下获得自由。
2月21日,币原首相拜会麦克阿瑟,试图寻求松动,但麦克阿瑟对他说:“象征天皇制和放弃战争,这是不容变更的两大原则。只因规定了这两个原则,才排除了苏联的反对而维持了天皇制。在当今国际形势下,美国方面提出的草案是绝对必要的修正方案,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天皇的地位。”这话一点不假。实际上,币原心里也明白,当时国际社会对天皇一片讨伐之声,要把他作为战犯进行审判,甚至要求彻底废除天皇制。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能够不顾这些呼声坚持保留天皇,已经是够宽容的了,作为孤立的想重返国际社会的战败国还有什么可讨价还价的呢?重要的是天皇保住了,至于其地位如何已无关紧要。这样,日本方面终于决定接受“麦克阿瑟草案”,并马上投入了起草工作。
1946年3月7日,东京各大报在“主权在民”、“放弃战争”等大标题下登载了新宪法草案,立即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在街头巷尾、各种场合进行讨论和辩论,并提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意见。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日本人是拥护这部草案的,他们对草案把天皇制的保留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加以调和,有 “一种安心之感”。据《每日新闻》5月27日的调查结果,支持草案有关天皇地位的规定者占85%,反对者占13%;对是否有必要放弃战争问题,70%认为有必要,28%认为无必要。
从6月到10月,人们认真地辩论了几个月,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政府在报纸和电台里安排了大规模的教育性节目,解释所有的要点,并解答问题。在经过一些小的改动和文字推敲后,新宪法获得通过。1946年11月3日,新宪法正式颁布,次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正式生效施行。
这部“和平宪法”是日本总结战争教训之后向全世界做出的“公约”。从此,天皇成为国家象征,日本则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并最终实现了民主政治。
链接: 日本民主初体验
1946年4月10日,即在麦克阿瑟的新宪法草案出笼后不久,日本根据新的选举法举行了战后第一次国会选举。在新选出的466名议员中,没有一个政党在国会中占有半数以上的席位,其中自由党141席,进步党94席,社会党93席,协同党14席,共产党5席,其他党派38席,无党派81席。新议员的成份也有了巨大变化,老牌职业政治家只有6人进入议会,其他议员来自各个阶层。妇女破天荒地有39人当选为议员。在宣布选举结果的第二天,一位立法界人士来见麦克阿瑟,非常不安而苦恼地对他说:“我遗憾地告诉您,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麦克阿瑟一惊,忙问是什么事。那个人回答说:“有一个妓女被选进了众议院。”麦克阿瑟又问:“她得了多少票?”那个人叹口气说:“25.6万张。”麦克阿瑟尽可能郑重其事地对他说:“那么我应当说,这恐怕不会是全靠她那暧昧的职业得来的吧。”过后,他给全体当选议员包括那位妓女在内,发了贺信。
作者:纪彭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