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2014年11月25日,教育部消息,已印发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开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通知要求,要将中小学课程中,已包含的宪法知识内容进一步整合,与法治知识课程设置相结合。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明确中小学宪法教育的专门学时,并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的测试范围。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涉及“宪法知识”教学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权利与义务”方面课程内容要求:
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二)“法律与秩序”方面课程内容要求: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活动建议: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由此,足见国家对当代中学生加强宪法知识教育和宪法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凸显了国家培养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公民,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尤其是宪法意识的重视程度。鉴于此,笔者认为,涉及“宪法知识”的相关章节和考点必将成为2015年全国各地思品中考的“主打章节和考点”之一。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根据自身对宪法知识的了解,从宪法基础知识串讲与典例预测(主要对基本权利与义务、宪法的地位、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践行宪法精神四个方面进行串讲,分别从复习方向点击、典型例题预测两个角度加以引导)、基本价值取向与复习策略两个大的层面,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以期对广大师生复习迎考有所裨益。
一、宪法基础知识串讲与典例预测
(一)掌握权利义务
1.复习方向点击
(1)能结合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区分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内在联系。
(2)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说明我国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能结合对相关典型案例或图片、漫画的分析,说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合法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监督权)等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害,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要求。
(4)能结合自身实际和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依法维护或行使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合法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监督权)等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途径,学会依法维权。
(5)知道受教育、劳动等既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并能结合相关案例作简单分析说明。
2.中考典例预测
【例1】漫画赏析:
分析图1、图2两幅漫画,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图2两幅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在我国,权利和义务之间有什么联系?
(3)你感觉我们应向图几中的公民学习?作为时代中学,你感觉我们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提示】(1)图1中的公民不能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知道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只重视享有权利,不愿意履行义务;图2中的公民懂得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道理,既重视权利的行使,同时又积极履行义务。(言之有理即可)
(2)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是相关联的。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3)我们应向图2中的公民学习。①公民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使非法权利、谋取非法利益,不仅不受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例2】新闻透析:
视点一: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截至2015年1月3日上午11时,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视点二:2014年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举行了假冒伪劣(过期)食品药品集中销毁活动,将查获的所有2526种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进行了集中销毁。据统计,2014年呼和浩特市共查办食品药品各类案件2202起,取缔“黑窝点”356户。
分析上面两则新闻视点,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两则新闻视点所反映问题的交点在哪里?
(2)我国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的这一权利?
(3)作为未成年学生,当遇到踩踏事件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4)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如何做才不会被依法取缔或销毁产品?
(5)请帮助身边的人出出点子,减少在经济活动中的被侵权现象。
【提示】(1)都会使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或人身、财产安全权)受到侵犯或伤害。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3)举例:不要奔跑,以免摔倒;靠墙壁行进;抓住身边坚固牢靠的东西,如路灯柱、栏杆等;及时联系外援,寻求帮助,如拨打110、120、119电话,同时开展自救和互救等。
(4)①作为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更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等。②作为销售者,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保证不销售缺斤少两、失效变质的商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更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
(5)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经营者协商,在互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投诉等。
(二)认识宪法地位
1.复习方向点击
(1)能结合相关材料,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明确宪法的地位。
(2)能结合相关新闻素材,正确认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3)能结合相关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中考典例预测
【例3】漫画赏析:
请认真分析右边漫画,结合所学思品知识,简单谈谈你对漫画所反映问题的认识。
【提示】①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体、基础和核心,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②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言之有理即可)
【例4】情景分析:
小丽:“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这足见我国政府对宪法权威的重视。”
小唐:“是的!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谈到‘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可以不遵守宪法了。”
小刚:“小唐,我不赞同你的观点……”。
分析上面情景对话,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宪法的权威?
(2)你赞同小唐的观点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提示】(1)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最高行为准则;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不赞同。因为: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拥护。
(三)明确一对关系
1.复习方向点击
(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主体、依据、核心、具体任务和要求。
(2)能简单阐释宪法与依法治国二者之间的关系。
(3)能结合相关新闻素材,正确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4)能结合相关新闻材料,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及各自的地位。
(5)能结合生活实际,说明我们应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2.中考典例预测
【例5】价值判断:下列叙述,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在谈到依法治国和宪法二者的关系时,中学生小明说:“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
判断:( ) 理由:
【提示】判断:(正确) 理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切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维护法制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因此,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
【例6】材料分析:
材料: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分析上面材料,结合所学思品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决定》强调“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请简要概括一下依法治国的地位和作用。
(2)《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作为时代中学生,你能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些什么?
【提示】(1)答案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和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答案二: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争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言之有理即可)
(四)践行宪法精神
1.复习方向点击
(1)能拓展、综合运用所学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对相关案例和生活实际的分析,懂得青少年要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2.中考典例预测
【例7】生活实践:
材料:2014年11月25日,教育部消息,已印发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自首个国家宪法日开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为了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宪法精神,增强其宪法意识。某校准备组织一次以“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
(1)为了活跃演讲比赛活动的气氛,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征集两条活动标语。请你参与设计。(每条标语控制在30字以内)
(2)为了使演讲比赛活动有序进行,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征集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活动程序。请你帮助设计。
(3)为了减少演讲比赛活动中的人为与不合理因素,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征集评价标准。你能帮助设计一下本次演讲比赛的评价标准吗?
(4)活动结束时,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中学生发出了“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倡议。请简单写出倡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如: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争做宪法精神的宣传、践行者等。
(2)例:第一,活动准备。聘请嘉宾(评委)、制定评选标准、初选参赛人员、明确参赛时间和地点、征集活动标语、安全预案制定等。
第二,活动过程。与会人员有序入场,主办方发言宣布活动开始并提出要求,评委代表发言并明确评选标准,学生代表发言表态,参赛人员逐一演讲,评委打分并颁布获奖人员名单,发奖,主办方总结发言并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第三,活动结束。在愉悦、欢快、祥和的音乐声中,主办方宣布活动结束,并要求与会同学活动结束后写出感想体会,全体人员有序离开会场等。(言之有理即可)
(3)例:懂得努力学习宪法知识;善于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善于宣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懂得用实际行动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知识运用熟练,语言表达流利、有激情等。(言之有理即可)
(4)作为青少年,应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要在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要增强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尊严。(言之有理即可)
二、基本价值取向与复习策略
(一)价值取向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宪法日”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依法治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在我国,维护法制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再者,教育部建议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其目的就在于加大宪法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宪法观念和依法治国意识,从而弘扬宪法精神,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二)复习策略
第一,与时俱进与理论实际相结合策略。
宪法知识的复习与测试,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理念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能否将所学基础知识与时政新闻素材紧密结合,能否运用所学理论观点分析解决新闻热点问题则是更重要的一环。迎合这一复习策略,宪法知识的迎考复习,应重点考虑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宪法日”的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知识纳入中考范围、各地市普法教育工作等时政新闻素材设计问题,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宪法基础知识与时政新闻素材的契合点,切实加强联系与设题练习。
第二,整合捆绑与拓展延伸相结合策略。
有机整合宪法、权利和义务、依法治国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实现思品知识的跨章节、跨教材、跨年级的捆绑、拓展与延伸;与初中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实现宪法基础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整合捆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宪法意识的培养、宪法精神的弘扬融为一体,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与统一;善于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素材,实现试题或问题设计的拓展综合,充分体现思品问题解答的多元开放性;积极实现思品与其他学科相关资源的拓展延伸,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设置体现学科整合的综合性考题。
第三,生活实际与探究实践相结合策略。
思想品德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问题的设计要多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养成行为习惯,深化思想认识,强化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比如宪法知识的学习与复习,可结合悬挂宪法宣传挂图和资料、开展宪法晨读活动、举行以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特别升国旗仪式、上宪法教育课等形式进行;也可围绕宪法学习日主题,采取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班队活动、远程学习等形式,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宪法知识。
作者:陈田峰 李玲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