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前,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应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
论文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原因 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今,由于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生活的不幸、社会环境的种种诱惑,使得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触目惊心,已成社会管理的一个严峻问题。为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以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使未成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笔者结合所办案件,深入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以期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所裨益。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2009年至2011年,我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4件33人,其中2009年受理3件4人,2010年受理8件9人、2011年受理13件20人,近两年来我区未成年犯罪直线上升,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分析
1.外地未成年人居多,本地未成年人有上升趋势。据统计,2009、2010年涉案的13人中,仅有2人为本地人,其余11人均为来区打工的外来流动人员,而2011年涉案的20人中,有9人为本地人,占比达到45%,11名外来未成年人中有8人为在区内生活多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
2.有不良行为或不良记录的未成年人占据一定比例。大多数未成年人案发前都喜欢上网、吸烟,有的甚至有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涉案的33人中,还有5人有犯罪前科或劣迹。
(二)从犯罪类型分析
1.犯罪类型多元化。涉案的33人全部为故意犯罪,分别为强奸7人、抢劫7人、盗窃5人、聚众斗殴4人、抢夺3人、故意伤害2人、敲诈勒索2人、寻衅滋事1人、诈骗1人、运输毒品1人。
2.侵财类犯罪居高不下。盗窃等侵财犯罪占比达到54.5%。须引起重视的是,部分未成年人在初次作案得手后,因存在侥幸心理,又连续多次犯罪。
3.暴力犯罪倾向越来越严重。抢劫等暴力犯罪占比达到72.7%。除了传统的抢劫、抢夺等暴力侵财案件多发外,强奸、故意伤害等暴力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也占较大比例,其中强奸、抢劫犯罪更是跃居所有犯罪类型的首位,占比均为21.2%。
(三)从作案方式分析
1.共同实施犯罪的居多,单独犯罪的少。近三年来的未成年人案件基本都是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其中三人以上共同犯罪占比达到57.6%。共同作案的人员一般具有邻居、同学、朋友、亲戚、老乡等关系,有的是成年人带着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有的是多名未成年人纠集在一起共同作案。
2.突发性犯罪居高不下,预谋犯罪逐渐增多。未成年人处在青春期,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在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发或特定情境的刺激下,往往会实施犯罪行为。还有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较强的预谋性和计划性,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二、未成年人犯罪之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文化程度偏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涉案的绝大多数未成年人都只有小学或初中辍学文化程度,其过早走上社会后又不愿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贪图享受,把上网、玩游戏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把冒险作案当英雄,把哥们义气当友情,把结帮成伙当靠山,一经不良分子的怂恿、拉拢或引诱,难免盲目跟从,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二)家庭原因
大多数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均存在误区。有些单亲离异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有的父母自身素质差、言语不良、行为不端,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有些家长只顾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尤其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日常忙于应付繁重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子女,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这也正是我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犯罪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松懈的管理、薄弱的法制教育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区内学校开展普法活动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在政法系统工作的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但由于这些兼职的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自身工作忙碌,接触学生的机会较少,再加上对教育工作不是很熟悉,所以开展法制教育只能起到临时和补充的作用。个别学校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导致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缺少家庭的约束,整日在社会上游荡,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歪曲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特别是一些外来务工的未成年人过早辍学后没有一技之长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且好逸恶劳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容易走上偷、抢等犯罪道路。另一方面受不良文化的影响较深。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受充斥着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的影响,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变得冲动、好斗,成为暴力犯罪的诱因。另外,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面对色情抵挡不住诱惑,抑制不住生理和心理躁动,容易诱发性犯罪。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与对策
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应该是动态且长期的,必需走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道路,需要司法、学校、家庭、社区等共同参与,密切配合。
(一)以打造“平安社区”为载体,扫除社会管理盲点
建议把对外来人员的管理纳入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范围,建立“属地化、小区化”的新型管理模式,配合公安机关共同做好外来人员的信息收集、房屋租赁登记、提供入学就业指导等工作,增强对他们在生活、就业尤其是对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帮扶力度,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有一技之长,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和累赘。针对部分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的情况,社区居委会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引导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此外,社区居委会还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做好问题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应重点关注,正确对待,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预防再犯罪和脱保现象的发生。
(二)以创建“法制校园”为载体,完善学校教育
一是要形成长效的法律教育机制,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健全良好的人格。建议区内的教育主管部门为每所学校尤其是职高中专院校至少配备一名法律教师,专门负责学校的法制教育以及日常的一些涉法问题,并把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纳入学校的综合考评和学校领导的任期目标中,对发生重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学校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二是要建立学籍跟踪机制,对长期不来上学的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要及时了解情况,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三是要落实好有劣迹学生的帮教措施,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能简单地采取劝退、开除的办法,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将其推向社会,任其随波逐流以至走向犯罪。
(三)以共创“和谐社会”为载体,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文化部门要充分运用舆论的正确导向,加强宣传报道,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公安机关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大力整治区内的黑网吧,规范对网吧、电脑屋的治安管理,使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方面也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在学校周围检查电子游戏室、书籍和影碟出租室等相关场所的情况,一旦发现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配合公安、文化部门进行查处。此外,还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些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引导未成年人参与到具有丰富科技知识、高级趣味、健身内容等娱乐活动上来,促使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以深化“平安创建”为载体,加强司法预防
一方面,政法部门要充分发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力军作用,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大力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使未成年人逐步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一些犯罪后果严重、手段恶劣、主观恶性较深的未成年犯罪分子必须严厉打击,绝不能一味以未成年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而处罚过轻,避免出现不良的示范效应。此外,还要积极做好延伸帮教工作,与区妇联、团委、民政部门及热心社会公益的企业搞好工作对接,通过争取财政拨款、企业捐助等渠道筹措经费建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设立未成年人救助基金,帮助解决生活、就学、就业困难,最大限度地促进未成年罪犯改造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