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民法论文

试析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

2015-11-24 10: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发达地区,造成留守儿童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和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成倍增长。本文主要研究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象;最后分析探讨一下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留守儿童 亲情缺失 农民工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劳动力发生大转移,千百万农民进城务工。在千百万农民工的子女中,能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儿童则“留守”在老家农村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和同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普遍健康水平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存在着更多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中最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给留守儿童的身理和心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一、何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异常,一些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象

  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儿童是人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特别需要亲人的关怀和亲情的关爱。父母亲对自己未成年的孩子的亲情则包含着对其知识的教育,心理的引导和对其社会知识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亲如果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刚开始,他们会将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也希望自己的双亲能日日陪伴在他们的身傍,随后,他们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排斥情绪,再接着就会发泄自己的不满,对别人的劝告听不进,甚至产生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本来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就有可能变成性格内向,行为怪僻,与家人不亲,与朋友不和,在家庭中不和谐,成为社会上不合拍的独行者。父母又是子女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要。家庭教育能让人领悟做人的道理,人的启蒙教育在于家庭、人的道德教育在于家庭、人伦礼仪教育在于家庭。但父母常年在外,只能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友照顾,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地存在着教育缺失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未来人口的质量。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解决措施

  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现象需要各方面的不断努力,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而且这项任务是长久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要做到治标治本相结合。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着手解决。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归根到底还是要发展经济。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惠及农民切身利益,发展非农经济,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这样,农村剩余劳动力才得到转移,留守儿童的父母也不用辗转外地,造成父母与子女的长时期分离,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第二,政府要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共责任。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主要在政府。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品格问题甚至青少年犯罪等,都必须依赖政府制订更有利措施。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提到重要决策层面上加以重视,作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各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积极酝酿,制定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中贫困孩子接受教育的政策,并计划投入一定资金资助这些孩子。
  第三,学校应该特别注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的教育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儿童。家长要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规范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四,家长要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选择好合适的监护代理人。在政府和社会帮助下,农民工应该学会家庭教育这门课。专家提倡父母与孩子书信往来,更能表达感受和心声。还有,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