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经济法论文

经济法实践教学

2016-06-02 11: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指出由于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实践教学不能照搬套用法学专业经济法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思路,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从教育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手段的更新等四个层面进行创新和突破。教育目标应准确定位、有的放矢;教学内容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应深入挖掘、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应与时俱进、扬长避短

 

  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当今高校的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会计电算化和市场营销等专业普遍开设了经济法这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经济领域基本的法律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预防相应的法律风险,处理常见的法律纠纷,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由于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同,导致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实践教学与法学专业的经济法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较大差别,必须予以清晰认识,才能避免教学实践的误区。

 

  一、教育目标应准确定位、有的放矢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基于教育规律和受教者的独特性,对教育活动提出的总体要求。教育目标可以表明教育活动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受教者个性的基础上欲将受教育者培养成怎样的人。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灵魂,也是衡量和检验教育活动成效的根本依据。就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言,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教育目标应当是有所不同的。

 

法学专业的教育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法律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法律专业人才,如进入公检法部门或者律师事务所,或者从事企业的法律服务工作。而非法学专业的教育旨在培养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育目标应定位于提高学生在经济工作和生活中的法律素养,使其知道法律的边界在哪里,从而避免不知不觉地违法,同时使其懂得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拿起法律武器,依法有效地维权。

 

  鉴于非法学专业教育目标的独特性,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实践教学与法学专业经济法实践教学也不可强求一致。旨在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实训方法,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言,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不可勉强适用。因为上述实践教学需要学生既具备实体法又拥有程序法的基本功底,即使是面向法学专业的学生,也更加适合在高年级开展,若简单移植到没有深厚法律基础的非法学专业学生身上,无异于拔苗助长。此外,明确了非法学专业经济法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在从事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避免一个误区,即用自己当初在法学院里接受法学教育的模式来教育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能因材施教以至于无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经济法涵盖众多的部门法,而根据教学计划能够安排的学时与经济法庞大的体系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经济法授课不能仅仅着眼于每一具体制度下的法律条文,而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讲授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阐释各种具体制度背后的立法理念、立法目的和立法价值,以此帮助学生首先形成一种宏观的思维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高屋建瓴的基础上,介绍具体的法律制度内容时,应注重详略得当,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其内心感悟和对法律的情感认同,从而使学生对重点法律规定能够理解透彻和进行实际应用。这个目标具体需要通过案例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来实现。例如在《金融法》的授课中,为增强大学生对于国家金融管制的认识,可通过庭审纪实《纪念币的陷阱》生动地导入基本案情,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案中的大学生买卖真金白银打造的纪念币居然被定为出售购买假币罪,引来牢狱之灾?有声有色的典型案例配以详略得当的教学内容,可以深刻震撼学生的内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方法应深入挖掘、灵活应用

 

  理论学习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合理搭配,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等现实情况,通过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可以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运用经济法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

 

  ()案例式教学

 实践教学

  案例式教学又叫情境式教学,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介绍丰富的案例引入无限缤纷的社会现实,使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讲堂。在案例中认识理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感知的体验,这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素质的提升。

 

1.案例的来源和形式。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媒体中都有海量的法律相关的案例信息,有文字的、有声音的、有视频的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法院网站上公开的案例资料、法制节目的视频案例,只要用心收集,案例无处不在。各种形式的案例都各有优势,宜取长补短,为教学服务。相关电影和电视节目中选取的视频案例资料,可充分利用课间的时间播放,拓宽学有余力的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宽度。

 

总之,要多途径地搜集和选取发生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案例事件,以活生生的案例去诠释枯燥抽象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理,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2.案例的选取标准。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之一。(1)关于案例的真实性问题: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和说服力。案例教学宜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好是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但是不能每次案例教学时都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来。因为真实的案例往往内容繁杂,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容纳过大的信息量,而且学生的知识层面很可能尚没有案例分析所要求的那么宽广,因此必须对真实的案例进行适当地加工,使得案例的法律关系线索清晰,与课堂所要阐明的制度内容紧密结合,如此才能深入浅出地完成教学信息的传递,否则容易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甚至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2)关于案例的虚拟性问题:虚拟性的案例并非一无是处。

 

各类考试试卷上的文字案例资料由于内容精简、重点突出,一针见血,适当地在课堂上引用,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举一反三。(3)关于案例的时代性问题:教师必须关注时代的热点法律问题,尤其要结合学生的法律的误区与盲点来选取热点案例。如大学生被诱骗卖肾、非法代孕、非法买卖纪念币、非法套现和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等他人所犯的错误和付出的代价这一类型的案例有助于警醒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吸取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 蕖Q∪〗鹕焦舅咧芎璧t微博名誉侵权案、民间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第一案等成功维权型的案例,有助于使学生受到鼓舞,乐于应用法律。

 

  3.案例的应用时机。案例的应用时机要根据教学的目的灵活地把握。当需要导入一个新的理论时,可让案例先行,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其自然地引领学生接受新知识。当需要启发学生对某个理论深入挖掘时,可以抛出一个案例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使思维向纵深拓展。当需要加深学习印象,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应用案例进行实训讨论,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的讲评。教师在抛出案例的过程中,目光应始终定睛在学生身上,适当参与,适时引导,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引导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在课程目标范围内畅所欲言,使法律精神和法律规定在思辨中更加清晰明朗,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要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根据需要可以做延伸性阐述,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升,抛砖引玉,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启发式教学

 

  经济法实践教学中必须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当教师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所将要学习内容的社会实践意义,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变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如在相关的章节内容展开时,可尝试引导学生预先思考:消费者该怎样利用合同法中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商事主体,应怎样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从而避免模糊认识造成的经济损失?设置的疑问若能与学生的兴趣点恰当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讲授的效果。在当代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点话题,牵动不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讲企业法时,可以开篇给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你创业,你将选择何种企业形式?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一般的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呢?各种企业组织形式都各有哪些利弊?

 

  四、教学手段应与时俱进、扬长避短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优势于一体,是一种功能更为完善的信息传递体系,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递大量信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经济法教学,一方面节省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另一方面,多媒体的声音和图像效果可以将知识和案例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实践教学虽然不适宜大规模地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实训方法来开展,但可以借助媒体制作的各种真实案例为学生创造思维实践的情境。近些年来,我国各种媒体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法制节目,紧扣当前中国法治进程的热点,有些直击庭审现场,将案件的主要法律关系通过视频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给人以全方位的感受冲击。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的需要,为学生适当截取庭审的部分内容,为学生适用法律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这个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的法律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着不足,教师若过分依赖多媒体,容易变成电子课件的放映员,照本宣科。教师必须把握好授课的节奏和时间,通过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灵活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更多正面的目光交流。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板书,增加新鲜感,避免学生长时间的盯着幻灯片造成视力疲劳。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盲目追求图片多、动画多,光鲜漂亮固然无可厚非,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教育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样样都离不开这个操作主体,就是教师。如何持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使命感,提升特定科目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需要每一位高校教师深入反思并为之努力的。

 

  作者:荆秋 康夕田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5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