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法学理论论文

论正确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2015-07-16 1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的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的民主地位,而依法治国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其一。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涵义和意义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国家的一切建设和发展都是为了服务于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党带领着全国人民来共同建设自己的国家,给予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地位,让人民群众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享有一定的权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和谐社会是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一项政策,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让人民群众手中真正握有权利。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团结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相信国家的建设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协调社会各界的关系,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从而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依法治国的涵义和意义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的各项事业的进行可以有法可依,用法治的手段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国家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依法治国是由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社会中的各项制度和各个领域都处在还未成型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序进行,于是依法治国的这一治国方略应运而生。
  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党的领导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坚持依法治国,能够为党的领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发挥党的重要作用。法制的建设会为社会提供一个行为的标准,任何人不得逾越法律之上,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就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惩罚犯罪,扫除社会的不良行为,净化社会的风气。从而保证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可以有序进行,也可以保证人民的生活可以安定安稳。只有在法制约束下的社会才能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预期去发展,才能沿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远。
  三、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贯彻的基本国策,都是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基本国策,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人民当家作主需要以依法治国来做支持和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它的实现过程是漫长的,也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和困难,这时候除了党的领导就需要依法治国来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并为它的实现保驾护航。
  一方面,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这时候层出不穷的阻碍都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地位,让人民群众不能真正地实现当家作主。所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需要法律来予以明确的规定的,通过法律的规定才可以使得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具有权威性,将人民当家作主纳入法律的条文中,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慎重和严肃的事情。这样一来法律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支持就会让那些不尊重人民群众地位的人受到惊醒,让他们不敢再去质疑人民群众的地位,不敢再去侵犯人民群众的权利。
  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全地遵循宪法的精神,按照宪法的规定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我们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处在整个社会的法律体系的最高层,它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并且法律是具有强制力的,任何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通过法律的规定来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能为人民群众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驾护航。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保证人民群众有着当家作主的地位,任何人都不可以撼动的。所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要有依法治国来做支持和保证。
  (二) 依法治国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和目标
  一方面,我们国家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但是法律的规定却有一定的强制力,所以在依法治国的推行中就会受到来自各个领域的反对和排斥。他们认为法律的制定是对他们的自由和权利的一种侵犯和干涉,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约束,国家也就不再是真正的民主了。所以他们就不会去配合依法治国的实施,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依法治国的实现。所以依法治国的推行需要得到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国家就需要让群众看到国家的诚意,赋予他们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让他们能够充分的享受到民主的权利。只有实行民主,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做自己的主人,让他们能够从主人的角度出发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以主人翁的视角来审视依法治国的时候,人民群众才能以客观的态度来评判法制,看到法制的价值所在,从而支持并积极配合依法治国的实现。所以说依法治国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
 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我们之所以要建设法治国家就是希望能够运用法律的庄严和强制力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业,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有序安稳的社会秩序,真正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受压迫和剥削,人民群众的权利能够有所保障,不再受到侵犯。从这一点上来说依法治国的推行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四、 如何处理好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根本性的措施,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对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要求更高了,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在了解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之后,学会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让人民当家作主为依法治国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让依法治国为人民当家作主保驾护航。
  (一) 推进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
  民主制度的建立意味着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所以在处理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关系的时候要重视对民主制度的建设。只有民主制度能够顺利建立起来,才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一个制度上的基础。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制度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政治建设中来了,每个人民代表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在大会上可以有发言权、表决权等等权利,也能够在大会上为人民的利益作出一定的努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四项基本原则中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原则,所以,在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中要不断推进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
  (二) 完善法律制度
  在推进民主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对法律制度的完善。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能够有一个完善的法律系统,可以约束社会当中的各行各业,为每个人的行为都设定一个标准和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在治国的时候有法可依,使各项建设有序进行。除了现行的宪法还应该再制定一套法律体系,使得法律的整个体系是系统化的,能够最大化的包含社会的各个领域,能够约束到更多的行为。另外,立法上的完善只是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立法的同时注重对立法的监督。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了,不仅要确保立法上的全面和合理,还要对立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因为立法只是理论上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记录了下来,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中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很多立法的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太顺利,也会遇到很多阻碍。为了保障立法可以真正起到作用,就需要在立法实施的时候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去完善立法当中不合理的地方。
  (三)协调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的。但是社会中也存在着一些忽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现象,他们只看重人民当家作主或者只看重依法治国,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要充分给予人民群众民主的权利,通过民主制度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真正的当家作主人,但是这样的权利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而是要受到法律的约束的。而依法治国的推行要以人民当  家作主为基础,并将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作为立法的目标和依据,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自身的作用,又可以使双方之间彼此补充,相互配合,让各自都能体现出最高的价值。这样也同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崔英楠.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新视野.2011(1).
  张传鹤.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理论学刊.2014(9).
  陈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时代阐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27(2).
  郝铁川.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法学论坛.2003,18(1).
  张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关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论述的体会.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