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法学理论论文

社区居家养老——论城镇幸福养老的有效途径探

2015-12-11 10: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对养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存在的几种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以房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来看,居家养老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城镇养老的不二之选。居家养老的可操作性强,在构建居家养老的模式中,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相互协调,为提升城镇老年人的幸福感共同发挥作用。

  [论文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人口较多的国家,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一、目前我国存在的几种养老模式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主要养老模式,它源远流长,著称于世。主要由家庭成员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直到现在,它依然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们家庭观念,生活居住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家庭养老受到冲击。从经济保障上看,绝大多数家庭老年人有稳定的社会保障金(退休金),并有一部分老年人依靠以往的积蓄和自身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使得代际间的反馈物质基础发生动摇,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绝大多数经济来源于自己;从生活照料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年轻人在时间上、人力上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从精神慰藉上,子女大多工作繁忙或者相距甚远,加之当今尊老敬老风气的弱化,使得家庭养老纠纷增多,老年人常常孤寂无助,精神空虚。
  (二)社会机构养老
  是指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老年人通过按月缴纳相应的费用,就可以获得这些服务。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提高,选择养老院等机构提供的社会养老成为养老选择的一种。但实际上,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来自于家庭和养老机构双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老年人不愿去养老机构,对那些生活在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来说,生活在养老机构里,失去他们曾经熟悉的和拥有的一切而产生严重的孤独感、失落感,对这些老年人而言,离开他们一生生活的家,就意味着剥夺了他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对于子女来讲,同样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给人以不孝之感,会授人以话柄。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养老机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数量少,质量差,收费贵,服务缺乏多样化,机构分布不合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真正达到:“尊老、敬老、爱老、热情、周到、服务”、“让老人满意,让亲属放心”和“替儿女尽孝,为政府分忧”等养老机构的宗旨。
  (三)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是目前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针对有产权房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抵押给专门运营这项业务的机构,按月从该机构领取现金养老。老人身故后,由该机构收回房屋进行销售、出租或拍卖。但由于我国现有制度——房屋产权70年,造就“房屋随它的主人一起就墓”的现状,使得以房养老难以推行,再者,“以房养老”的适用范围实际上也是很狭窄的。一方面,对于那些退休待遇十分优厚的城市人口(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依靠不菲的退休金便足以养老,根本就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如租住在廉租房、公租房中的城市低收入人口来说,虽然他们确实有养老之忧,但是又根本没有条件奢谈“以房养老”。因此,在城市真正需要并且有条件实行“以房养老”的人,其实并不多——仅限于那些退休金不够多,又拥有产权房的人群。因此,“以房养老”即便有效,也只是非常权宜、局部的措施,根本不足以应对养老大局,并不被人看好。
  (四)社区居家养老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就目前城市发展而言,社区居家养老应该成为最主要的城市养老模式。我国大多数城市经济不够发达、物质条件并不充裕,政府在发展养老保障方面压力过大,单靠政府力量来发展养老福利事业是不现实的。居家养老也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

  二、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

  (一)成本低、效率高,容易被老人和年轻人接受
  社区居家养老主要依靠社区内的资源来开展养老救助活动。养老保障依托社区内的人际关系网络,将城市社区内的资源聚集起来,充分发掘利用社区资源对老年人进行照顾。在20个世纪90年代,面对经济改革浪潮的冲击,出现了一大部分失业下岗的40、50后人员,政府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他们养老方面的专业知识,利用他们为社区养老提供服务,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又可以很好地为社区养老提供服务,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那些离退休人员调动起来,让他们发挥余热,建立起同群体人际关系网络,便于老年人的情感沟通。因此,这种养老方式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社区内资源的开发,又有利于闲置资源的再利用。


  (二)服务对象具体、服务针对性强
  社区服务的对象相对单一和确定,在社区内开展的老人照顾,能更好地了解到他们的真实需求。社区通过对老年人进行信息档案管理,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家庭大概情况等建立档案。根据档案中记录状况进行针对性管理,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又包括精神层面的,通过社区成员和志愿工作者的调查了解,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更具有人性化,更能体现人文关怀
  老年人在退出劳动领域后,参与的社会活动相应减少,社会地位降低,而子女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常常无法陪伴在旁,老年人情感逐渐空虚,孤独感增强。而社区作为家庭之外老年人生活的第二空间,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老年人不必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有自己长期形成的人际网络,可以更好地沟通、慰藉情感。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照顾,可以使他们的亲缘、亲情的心理得到满足。
  (四)有助于和谐社区的建立,提升老人幸福感
  社区参与养老需要发挥社区成员的互助精神和友爱意识,这样无形之中可以建立起一种互助友爱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社区文化,增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社区对成员的凝聚力,使得生活在社区中的成员呈现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途径

  建立健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开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开设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治疗门诊、保健站、康复中心,通过社区宣传栏加强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定期组织当地医院进行社区义诊,将医院是否进行义诊和义诊次数的多少作为对医院进行考核的指标之一,尽量做到老人有小病能在社区就医。
  建立社区老人陪护中心,采取固定工作人员加志愿者参与模式,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诸如送餐到家,家政服务,日常护理和暂时托管服务等。
  建立社区心理关怀室,对空巢、孤寡老人进行心理及情感安抚,定时不定时地对其进行陪护,尽量避免其在空虚无聊中度过每一天。
  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如棋牌室、爱好交流室、书画室,休闲垂钓室等,让有共同兴趣的老人走到一起,互相交流,生活得以充实。
  建立“以老助老”互助小组,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互助活动,让一些乐于奉献的老人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特长用于助老服务。

  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构建保障

  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构建中,政府责无旁贷,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是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分步推进计划,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预算、综合协调有关的监管工作。居家养老服务从本质上说应该属于公共服务或者说是福利性服务的范畴。因此,即使它是有偿的,但在服务老人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有一些老人的收入或家庭子女给他的赡养费用还不足以支付他应该享受的服务费用的话,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但随着居家养老服务的不断推进,政府应从具体事务中逐步淡出,集中精力开展管理工作,从更高层面(政策、公共财政)上给予居家养老服务更多、更大的支持。
  另外,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无疑可以为这种模式带来很大的帮助。非政府组织由于其为公众服务的本质,决定了其在社区居家养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组织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主体,它接受政府委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和服务对象的评估工作,按时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目前,非政府组织发展还相当欠缺,这将是以后发展的一个重点。
  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必要的保证。扩大志愿者的队伍,充分发动社区、单位、学校利用自己的技能知识,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给老人提供相应的力所能及的服务。

  五、结语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成有重大意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一旦成功,能有效提升城镇老年人的幸福感。为老年人的幸福养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