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法学理论论文

试论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探讨

2015-11-25 10: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青少年犯罪凸显出来,这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前人在青少年犯罪方面相关数据的研究与整合,得出了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行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意义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保证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 犯罪危害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青少年犯罪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社会学家将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然而,我国当今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青少年犯罪成为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潜在威胁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对于青少年犯罪类似的事件需要引起各方重视,以便能够制定出更好的方案来避免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从而降低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率,保证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为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现状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行为是犯罪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青少年”是青年与少年的总和,其中,“青年”是指年龄在十五、六岁与三十岁之间的人,而“少年”则是指年龄在十岁到十五、六岁之间的人。根据前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过程来看,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1.狭义青少年犯罪
  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学者们站在刑事法学的角度对这个概念的定义。一般情况下,它是指年龄在十四岁至二十五岁之间的人所实施的按照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2.广义青少年犯罪
  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学者们站在犯罪学的角度上对这个概念的定义。他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在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安定和谐的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经过调查研究,分别在中国“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向社会发布了我国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了12.6%。而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了68%。在“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进入一个稳步上升阶段,而青少年犯罪率同样处于上升状态,因而,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二、犯罪行为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一)对青少年自身的危害
  一旦青少年实施了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的身心都受到严重的伤害。
  1.被逮捕前的恐惧心理
  在犯罪之后青少年会有严重的恐惧感,这与校园内犯的小错误有很大区别,青少年在身心方面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煎熬。
  2.被审判前的焦虑情绪
  青少年在被逮捕之后会受到警察的审问,严格的审问过程和严厉的眼神,这些都会使青少年产生焦虑的心态。
  3.服刑期间的不适应
  在审判等程序结束以后,等待犯罪青少年的是少管所以及长期的牢狱生活。对于那些平时娇生惯养的青少年们来说,这样的环境会产生极大的不适应。
  4.回归社会之前的困难
  在犯罪青少年依法服完刑期后,必将重回社会。然而,当他们重新走进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时,会被自身的刑事污点所影响,严重影响回归社会的正常就业。
  (二)对家庭的危害
  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不但给被害人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家庭,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给其父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1.经济方面
  在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之后,需要家长进行经济方面的赔偿,数额会由数千数万元到甚至更大的数目,这样无疑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2.精神方面
  在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之后,会给其家人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如若青少年进了少管所,家长会十分担心。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少年犯罪对于家人精神方面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消极影响。
  (三)对社会的危害
  青少年犯罪数量的增多,影响了当前和谐社会的主要氛围,对于社会各界都有着许多不良影响,会严重威胁社会的正常、健康发展。
  既然青少年犯罪行为对青少年本人、家庭以及社会都有着众多危害,那么对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教育和规范显得必不可少,重新规范青少年行为势在必行。



  三、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类似于生态系统中较为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儿童社会化较为重要的场所。在这里,每个家庭成员都是这之中的一份子,而夫妻、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关系无疑都会影响到这个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有很多,然而,经过研究者对青少年这些犯罪行为进行深刻研究后,便可以发现,家庭这个系统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出现在犯罪行为的众多影响因素之中。与此同时,在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背景材料后,不难发现的是犯罪的青少年在性格特点方面及其犯罪这一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与这些青少年的家庭有关的。那么,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养方式不良
  1.教养方式过于极端化
  研究者曾经将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情况与正常青少年的家庭情况进行对比论证,研究报告表明,在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呈现出比正常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更加极端的现象。犯罪青少年的家长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或者过度苛求,以及对青少年过度的放纵或者过度的干涉。类似这种十分极端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青少年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并没有使他们得到正确、健康的教育方式。研究表明,缺乏父母的关心与温暖的青少年更容易造成自身情绪不稳定、缺乏爱心以及对社会较为仇恨的心理特点。
  2.教养方式过度弱化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中,通过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以及孩子与父母正常的沟通,这些都能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依赖、支持的关系。只有父母与青少年之间建立起正确、良好的家庭关系才能保证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研究者在通过对犯罪青少年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犯罪青少年都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例如,父母双亡或者经常遭到虐待和辱骂等。正是这些不良的家庭关系,使得犯罪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缺乏必要的依赖关系,从而导致青少年在遇到问题或挫折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分歧
  按照以上调研方式的步骤,研究者在父母教养的方式方面,将犯罪青少年所受父母教养方式同正常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认真的比对,发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意见。然而,青少年此时正处在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对于父母之间存在的分歧,很容易会受到不良影响。
  (二)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人类发展生态理论中阐述了父母教养的方式与父母的工作、文化水平和婚姻情况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家庭区位的差异
  调查表明,中城市大多数父母会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尽到作为家长的义务,给予青少年许多温暖与理解;然而,在农村,多数父母与青少年相处的过程中表现最多的就是苛刻的要求以及无情的否定。受经济能力的影响,部分农村的父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维持生计之上,对于子女的教育有所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导致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
  2.文化程度与职位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的父母所受的文化教育水平比较高,他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能够掌握好分寸,达到一种既不放任又不溺爱的效果。然而在这一方面,农村的父母则没有城市的父母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然而职位的不同也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父母对于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很大程度上也是受自身教育能力水平的限制。
  3.家庭关系的差异
  在众多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中,不和谐的父母关系占了很大的比例。另外便是父母是否在世、父母的婚姻状况,这些都会对青少年起着重要影响。因为青少年正值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父爱或者母爱的缺乏无疑都会给青少年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与伤痛。如果青少年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人际交往中便会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也有可能无法使他们学会如何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上这类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关键因素。

  四、解决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通过以上对犯罪青少年受家庭影响方面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可以认识到家庭方面的因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要想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重视家庭教养
  青少年犯罪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避免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就应该守住家庭,这是第一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1.探讨家庭教育方法
  随着当今教育方面研究者不断的发现与研究,家长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充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以此来达到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状态的目的。父母之间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保证彼此在对子女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统一意见和方法。
  2.努力净化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努力对家庭环境进行调节,一定要严于律己,注意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也要严格地规范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在子女面前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以此来以身作则的教育子女应该如何处理问题。
  (二)改善学校管理与教育
  学校是对教育青少年起到重要作用的场所,是青少年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重要一步,在这一环节中青少年会实现自身向社会化过程的转变。
  1.采用个性化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被新型理念所取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中对学生一视同仁,保证公正平等。教师要注重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与学生实时、有效的沟通,能够体察学生的感想,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评价一名学生,不能单单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论学生的好坏。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中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必要前提。学校与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较多正确的学习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以此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