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法学理论论文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的发展机遇

2015-11-21 09: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与国外的纪录片行业相比,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发展史并不算长。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给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产纪录片从最开始的高端化、小众化慢慢走向大众化、市场化。新媒体的崛起,加大了国产纪录片的推广力度,促进了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 国产纪录片 传播

  引言


  2012年是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纪录片行业厚积薄发,时隔多年后国产纪录片终于又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在娱乐文化品牌几乎遍布电视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时,以“舌尖”为代表的纪录片品牌尝试为娱乐致死的审美疲劳解除饥渴。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态势与之前相比有着飞跃性的转变。

  一、国产纪录片发展回顾

  我国纪录片的发展是和政治国情、文化进步紧密相关的。在30余年的国产纪录片发展历程中,上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电视纪录片开始出现一些政治目的明确的纪录电影,如《周恩来外交风云》等,这是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初级阶段;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中国的纪录片也找到了更多的空间,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国产纪录片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纪录片作品,如《话说长江》、《望长城》等。这个阶段的作品篇幅宏伟,气势磅礴,并且在审美和叙事结构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这些作品的出现说明我们国家开始在真正意义上发展纪录片。以上两个阶段中,我国的国产纪录片主要通过电视与大众见面,在那些年代,电视机是家家户户接收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近90%的国产纪录片是通过电视而被观众所熟知的,其推广模式十分单一,电视平台播出几乎是唯一的渠道。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VCD、DVD功放机风靡一时,便有了纪录片的光碟在市场上销售,也有极少数的纪录电影能过通过院线播出,但是自愿去观看的观众少之又少。这显示了中国的纪录片市场化当时处于萌芽阶段,市场竞争意识并不强,纪录片并不是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存在于文化产业当中。
  制播分离的推行,减轻了电视台的负担,许多制作成本被分担到市场上的传媒公司,这给中国的传媒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也加快了我国的传媒产业的发展进程,商品化、市场化、品牌化成为行业内主要前进方向。伴随着这个革命的到来,纪录片行业同样面临着转型。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以迅猛之势不断更新,新媒体迅速在5~6年之内崛起,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架势;另一方面,中国的纪录片行业在继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家都认为纪录片是属于精英阶层的,适合高级知识分子观看,这样的受众心理无疑使得纪录片无法被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面前,公众所能接触到的优秀纪录片也慢慢变少。直到2000年中国的纪录片市场开始回暖,201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作为第一次对中国纪录片发展正式提出整体性指导意见的文件,预示着中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道路开始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12年央视制作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异常火爆,成为家喻户晓的优秀纪录片。

  二、新媒体崛起给国产纪录片发展带来的新途径

  在当前这个阶段,我国的纪录片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根据《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纪录片在生产、播出、投资、交易、发行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纪录片产业资金链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电视台、政府投资走向更加开放的资本市场。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纪录片也有更多的机会与普通大众见面,特别是独立纪录片。因为新媒体带来的更多机会和空间,纪录片的推广和营销开始成为纪录片产业化、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制作方重视的部分。对于一些由民营纪录片公司独立制作的纪录片,要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投放到市场上去竞争、盈利,其网络营销和推广策划对产品的销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这对于整个纪录片行业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被推广和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出现了纪录片主题网站和网络社区纪录片主题板块。据2014年2月25日数据统计,国内几家主要的知名纪录片网站及其注册人数为:纪录片之家64786位,良友纪录论坛70146位,良友新世界138407位,3E帝国248152位。其中由纪录片之家发起2008年2月开始运作的纪录片百科词条已经达到8650个;良友作为专门为纪录片爱好者提供的门户网站,向受众提供最新最详细的纪录片资讯,以及最专业的共享平台,其纪录片片库目前有3980部。良友还在北京、昆明等大城市与当地一些实体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对公众放映纪录片的活动;3E帝国论坛截至2014年2月25日,其帖子总量达2512787个,日平均发帖量都在1000条以上。此外,不仅仅这些纪录片主题网站在不断发展中,很多著名的网络社区也出现了专门的纪录片主题版块,大量的网友集中在这些板块进行讨论和资源共享。比如豆瓣社区存在不少于150余个的纪录片主题小组,腾讯QQ群的搜索页里检索“纪录片”三个字会出现598个相关QQ群,铁血社区的历史版块、军事版块等多个分区都有专帖讨论各种题材的纪录片,天涯论坛和猫扑论坛也是如此。在新浪微博社区,只要输入跟纪录片主题相关的词条便会实时出现海量即时信息。如果说纪录片主题网站的主要活跃群体本身是纪录片爱好者,那这些以普通网民为主要活跃群体的网络社区就是扩大纪录片受众面的重要宣传推广渠道。
  一方面,视频网站设立纪录片单元页面。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做过的一个关于“纪录片观看渠道”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占70%,电视占56%,展映占18%,院线占5%。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的开机率越来越低,将来观众接收信息和观看节目的主要阵地将转移到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对于纪录片来说,比起过去电视的影响效率,
  网络无疑给纪录片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也激发了国产纪录片在内容上的不断创新突破。随着电视台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开办以来,国内几家主要视频网站也顺势跟紧,如土豆网、优酷网、爱奇艺、凤凰视频网等知名大型视频网站也开设了纪录片单元页面,里面有大量的纪录片供网友点击观看。这些网站通过与国内外电视台、民营纪录片公司合作买进各类纪录片播放版权,同时也吸纳社会资金,与企业合作自制纪录片进行对外播出。奥利奥公司与优酷网合作,尝试以纪录片为主的营销策略,联合优酷自制栏目《季录》拍摄了纪录片《成长季》,每一集的点击量都在数百万以上。由雷禾公司出品的7集系列纪录片《青春致敬青春》的三线首播,爱奇艺是其网络首播的独家合作方,7集播出以后,该纪录片在其纪录片播出排行榜上进入前50名。
  另一方面,手机终端的出现把纪录片推送到每一个人的眼前。当下正热门的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更是给纪录片市场化推广带来了更为有效的方式。一条公共微信可以拥有无限量的关注粉丝,中国纪录片网公共微信号每天向每个微信粉丝发送至少一条关于国内外纪录片行业动态的资讯。一个微博账号的内容也可以被无限量的粉丝所浏览,如果在微博社区里有意见领袖的转发,大量的粉丝群体也会跟进转发,将形成“病毒式”的传播效应。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是离不开网络传播的,“舌尖”这个词汇在相当长时间内占据微博讨论话题榜前十名,成为推动“舌尖”品牌效应不可忽略的力量之一。同样,手机的视频终端也开设了纪录片专题页面,如视讯中国作为手机视频终端的领头军,率先购入大量纪录片,开设纪录片单元页面。随着手机终端的不断普及,纪录片也将成为人们的掌上商品。

  三、结语

  国内纪录片产业发展走上市场化道路后,纪录片的推广应当结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者,双管齐下。新媒体拥有迅速、快捷、自主性强的特点,电视媒体声画结合、受众群稳定,院线立体化视听效果完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利用、优劣互补,将给纪录片的发展传播带来飞跃性的变革,同时也为国产纪录片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当下,数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国产纪录片未来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其内容题材、叙述视角和视觉审美等方面的不断进步,还可以将市场策划和营销与纪录片的推广有机结合,让国产纪录片成为强有力的文化产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