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政类核心期刊目录为例: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地方财政研究4、国际税5、税务与经济黑名单目录:1、经济学研究类的《科技进步与对策》2、《经济与管理研究》3、《经济纵横》4、《软科学》5、《中国科技论坛》扩展资料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退休金挂钩,毕竟职称不同,退休后待遇差距很大,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发表记录。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期刊“学术垃圾”比例惊人 发论文明码标价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山大学被曝列中文期刊黑名单 称用于内部管理参考资料来源:福建农业大学-2018年版北大中文期刊核心目录(2017第八版,2018~2022适用)
说明你有学术不端行为……进入黑名单,这个出版社所在其它期刊你可能都进入黑名单了……就是不再接收你的文章,你的同校同事文章可能也不再接收了……
假的,仅供参考2016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面简称“中信所”)发布了《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表现》一文,其中总结了6点“中国科技论文及期刊的新动态”[1],引起科研界的广泛关注。6天之后(即10月18日),某微信平台发布《官方公布45个“高危”期刊,SCI杂志黑名单曝光》的文章,文章中提及“评论认为医学科研领域亟须规范,而近年来,随着论文造假被曝光日渐增多,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就公开发布了45个需要科研管理部门重点监控和评估的期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建议各位老师避免向这些高位杂志投稿。对于已经发表的论文,科研管理部门将加强监管力度”,并署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属的“科学与学科建设部”。虽不知发布此文作者的真实意图,但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不少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该文章在网络上迅速被转载和传播[2],因为大家都担心自己正在投搞或已经发表文章的杂志也在其中。也有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对这一消息提出质疑。科学网知名博主马军发表博文驳斥:首先,“中信所”下属7个职能部门、8个公益部门和3个企业集团,这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与学科建设部”!而且,这份所谓的“公告”及“黑名单”在“中信所”网站上根本查不到[3]。同时,相关人员已联系了“中信所”,证实此消息并不属实[4]。这些质疑使得该微信平台很快撤销了那篇文章,看来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发布的消息属于“谣言”。那么,为什么这45份期刊会被“造谣者”选中呢?笔者收集和分析了这45份期刊相关数据,包括2015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去除自引后的IF、它们2015年所发表的文章数量、哪一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以及所属出版社(表1)。初步分析至少得出以下结论:1)这45份期刊绝大多数期刊算是“老牌”期刊了,它们都被Web of Science收录了5年以上,只有4份期刊是2013年以后收录的。2)从“去除自引后的IF”数据来看,只有4份期刊(Circuit World、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Mitochondrial DNA和Journal of GreySystem)的自引率比较高,去除自引后,其IF降低40%以上。3)2015年,这45份期刊中有50%的期刊的文章发表量高于100篇。4)这些期刊来自于不同的出版社:有的属于著名大型出版社,比如ELSEVIER、SPRINGER、TAYLOR &FRANCIS、CAMBRIDGE UNIVPRESS;也有一些属于规模小一些的Open Access(OA) 出版社,比如:SPANDIDOS、HINDAWI PUBLISHING CORP、E-CENTURY。事实胜于雄辩!笔者认为,这些期刊并不像“谣言”说的那样是“高危期刊”。另外,是不是“高危期刊”,目前可靠的依据只有Web of Science发布的信息。Web of Science每年会对所有被收录的期刊进行评估更新,“问题”期刊将会被降级,比如从SCIE将为ESCI,甚至降为普通期刊[5]。虽然我们不清楚“造谣者”是如何选中这45份期刊的,也不知其目的为何,但大家从这个事件中至少可以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只有理性分析、小心求证,才能不被“谣言”干扰、避免进一步“传谣”。
职称是对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工作实绩等业务技术方面的全面评价。对一个人来说,职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建筑企业工程师职称评审 非公有制建筑企业工程师职称评审申报工作的通知
以财政类核心期刊目录为例: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地方财政研究4、国际税5、税务与经济黑名单目录:1、经济学研究类的《科技进步与对策》2、《经济与管理研究》3、《经济纵横》4、《软科学》5、《中国科技论坛》扩展资料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退休金挂钩,毕竟职称不同,退休后待遇差距很大,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发表记录。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期刊“学术垃圾”比例惊人 发论文明码标价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山大学被曝列中文期刊黑名单 称用于内部管理参考资料来源:福建农业大学-2018年版北大中文期刊核心目录(2017第八版,2018~2022适用)
已经发表的论文被撤稿,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撤稿非常明确的表明了文章内容的是不可信的。在论文被撤后,任何试图使用或者引用文章里面的数据都应该非常谨慎。表面上看,撤稿的决定都是由期刊的主编或者编辑下的,他们是促成这个事情的主要成员。但实际上,撤稿的原因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撤稿。如果你有什么疑问还可以询问网站上的编辑老师,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会指导你解决这件事。
哈哈,很多人撤稿的机会都没有看是录用还是未录用,录用的话影响还挺大的,未录用造成的影响会小一些除非是结果不能复现,或者存在学术道德问题,不然不能随便撤稿,而且你能签了transfer of copyright吧,那是有法律效力的具体影响要还是要看撤稿原因,比如说因作假导致的就后果很严重,但也有属于诚实的错误导致的撤稿就没有大碍。撤稿信可以参考下面的: Dear Editor/Staff, I am sorry to inform you, the paper ID ( Recerence ID) XXXXX will be The authors discussed already, we made a decision that for some reasons, we will give up this good Hope you We will still submit our contribution to journal near Author XXXXX
如果是个人原因不想发表,要看有没有出录用通知了,出了录用不一定能撤稿,强行撤稿损害个人信誉,对后期学术生涯也不利,建议不要做出这种行为,有些期刊也是规定了不能黄稿的。如果是因为查重、学术不端等文章问题,那期刊社那边会自己撤掉你的稿件,就不是你能决定要不要撤稿了,可能会被打入黑名单 以后就发不了那本期刊了
假的,仅供参考2016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面简称“中信所”)发布了《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表现》一文,其中总结了6点“中国科技论文及期刊的新动态”[1],引起科研界的广泛关注。6天之后(即10月18日),某微信平台发布《官方公布45个“高危”期刊,SCI杂志黑名单曝光》的文章,文章中提及“评论认为医学科研领域亟须规范,而近年来,随着论文造假被曝光日渐增多,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就公开发布了45个需要科研管理部门重点监控和评估的期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建议各位老师避免向这些高位杂志投稿。对于已经发表的论文,科研管理部门将加强监管力度”,并署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属的“科学与学科建设部”。虽不知发布此文作者的真实意图,但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不少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该文章在网络上迅速被转载和传播[2],因为大家都担心自己正在投搞或已经发表文章的杂志也在其中。也有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对这一消息提出质疑。科学网知名博主马军发表博文驳斥:首先,“中信所”下属7个职能部门、8个公益部门和3个企业集团,这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与学科建设部”!而且,这份所谓的“公告”及“黑名单”在“中信所”网站上根本查不到[3]。同时,相关人员已联系了“中信所”,证实此消息并不属实[4]。这些质疑使得该微信平台很快撤销了那篇文章,看来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发布的消息属于“谣言”。那么,为什么这45份期刊会被“造谣者”选中呢?笔者收集和分析了这45份期刊相关数据,包括2015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去除自引后的IF、它们2015年所发表的文章数量、哪一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以及所属出版社(表1)。初步分析至少得出以下结论:1)这45份期刊绝大多数期刊算是“老牌”期刊了,它们都被Web of Science收录了5年以上,只有4份期刊是2013年以后收录的。2)从“去除自引后的IF”数据来看,只有4份期刊(Circuit World、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Mitochondrial DNA和Journal of GreySystem)的自引率比较高,去除自引后,其IF降低40%以上。3)2015年,这45份期刊中有50%的期刊的文章发表量高于100篇。4)这些期刊来自于不同的出版社:有的属于著名大型出版社,比如ELSEVIER、SPRINGER、TAYLOR &FRANCIS、CAMBRIDGE UNIVPRESS;也有一些属于规模小一些的Open Access(OA) 出版社,比如:SPANDIDOS、HINDAWI PUBLISHING CORP、E-CENTURY。事实胜于雄辩!笔者认为,这些期刊并不像“谣言”说的那样是“高危期刊”。另外,是不是“高危期刊”,目前可靠的依据只有Web of Science发布的信息。Web of Science每年会对所有被收录的期刊进行评估更新,“问题”期刊将会被降级,比如从SCIE将为ESCI,甚至降为普通期刊[5]。虽然我们不清楚“造谣者”是如何选中这45份期刊的,也不知其目的为何,但大家从这个事件中至少可以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只有理性分析、小心求证,才能不被“谣言”干扰、避免进一步“传谣”。
我怎么知道呢
说明你有学术不端行为……进入黑名单,这个出版社所在其它期刊你可能都进入黑名单了……就是不再接收你的文章,你的同校同事文章可能也不再接收了……
很多呃,所谓黑名单是各个省份都不一样的,比如福建厦门有些单位不认可《法制与经济》但是其他地方认识,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你可以去你们当地的相关部门咨询一下再投稿,免得发了没用。。
违反科研诚信屡禁不止,与违规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对违反科研诚信的行为要坚持零容忍。如广东省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体系。在列入黑名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省级科技业务评审中不予认可。这是零容忍。
是的。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并配合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打击学术不端行为。至今已经有不少学校制定了“黑名单”,比如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刊发了研究生教育院、学生工作部(处)、科研处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通知称,“为规范科研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和学术氛围,优化学术环境,经研究,决定建立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即负面清单所列举的期刊杂志在研究生评奖、评优和项目评审过程中不予认定成果和计分”。
能 黑名单期刊只是一些不被某些单位认可的期刊名单。
不是①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擅自印刷的出版物,即会被列为非法期刊。②无刊号的期刊,此类期刊既没有国际国内刊号,也没有内部准印证号。③没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就进口的来自境外的出版物,也在非法范畴之中。一些出版物的书号、刊号、版号通过买卖等途径获得,也属于非法刊物。①较正规刊物而言,非法期刊缺少办刊主旨,收录的内容会显得比较繁杂,排版和文章次序也都安排的很潦草。②国内某些正规期刊社未经批准擅自编印所谓“论文集”,以“宣传推广本刊为名”,故意将本刊社名和刊号混排其中,给读者造成错觉。③一些非法期刊是很难辨别的,但是大家也需要认真鉴别,这类刊物通常有国内、国际刊号,乍一看很正规,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里面有需要猫腻,例如有些CN后面,缀有NR或者HK,HK即为香港刊号的标识,明显是错误的。④假冒正规刊名。偷梁换柱,将正规期刊的某些内容替换成自己撰写或收集的文章,仍以原刊的刊名、期号、装帧重新制版印刷。⑤社址、编辑部地址、注册地址与办公地址分离,注册地为北上广,香港等大城市,但是却在外地设办事处,这明显是有问题,而这也成为这类非法期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