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太大,只能说还是很正常,到了他这样的学历,每天都是面对很深奥的知识,学习都是很费脑,心态不好的人,就有可能坠楼。
在背后有可能是他看过一部动画片或者小说里面是转世成猫的或者穿越成猫的,所以他就自杀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就断无再续生命的可能性。研究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凭借着高学历,也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然而大连理工一位研究生,却在即将毕业的时候,选择了用自缢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身抗压能力太差,仅仅因为研究课题不顺,便将自己归结为loser,最终陷入了给自己设定的死循环,在留下遗书之后,便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图源网络,侵权删
虽然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读书,最终踏入研究生行列。
能够成功考研的人,可以说他比身边80%的人,都要更加优秀。
但很多时候也正是这些看似很优秀的人,其实内心特别的脆弱,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之后,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在思想上走入了极端,最终用轻生的方式,来逃避自己人生中的逆境。
图源网络,侵权删
看了下这位研究生的遗书,觉得他自缢的原因,不外乎是研究课题实验不理想,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结果完全不一致,害怕自己因此而延迟毕业,成为同学中间的一个笑话。
相比自己实验过程顺利的同学,他又一次对自己的能力,持有了怀疑的态度。之所以说是又一次,我想在这之前,也有过怀疑情况存在。
这位研究生的一生,似乎都在被迫做选择。当初在大学毕业时候,选择考研也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的压力,不想进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漩涡中。
图源网络,侵权删
可惜在他生命的尽头,自己状态最不好的时候,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没有发现异常,及时的开导他,并且给他提供信心和帮助,让他走出认知的误区。
倘若能够有一人注意到他的变化,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出现。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他平日里可能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并不是特别的融洽,可能连一个要好的朋友都没有。
如果他能够降低自己的自尊心,并且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多的看看外界的风景,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图源网络,侵权删
人的一生需要经历的磨难太多太多,今天我们眼中过不去的鸿沟,可能在明天的我们看来,那就是一个小沟渠,能够毫不费力地迈过去。
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出现轻生的念头,毕竟死是对自己的解脱,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懦弱、无能。
轻生的人虽然了却了自身的烦恼,但却将这份烦恼,乃至痛苦统统转移给了最亲的人。
图源网络,侵权删
如果我们觉得生活压力大,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候,不妨回过头看看那些比自己压力还大的人,那些远不如自己的人。他们都在努力地活着,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轻言放弃呢?
从小到大,他生活在无尽的学习压力下,渴望自由。渴望在路上看到野猫,自由。他的功课压力太大了。他认为,如果猫能自由地出售可爱的宠物,它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2020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三年后,面临研究生毕业答辩。导师严格要求他们,不允许颁发专利来处理毕业答辩。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时间和意外的实验结果,这位研究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自杀笔记后,暂停了自己的学业。一个刻苦学习了25年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把所有的错误都留给了自己。他自杀了,因为压力太大而离开了。在他的遗书中,自杀学生描述了他所有的错误。然而,其中一些问题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家人的期望,他们成了压力。
这个学生描述了他多次拒绝论文的经历。他尽最大努力满足导师的要求,私下里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后,他从导师那里得到了几句敷衍的话:“好吧”,“去看看文献,看看别人做了什么”和“数据毫无意义”。在多次失败后,他变得不再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顺利毕业。今年,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在这种沮丧情绪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希望。
在他的遗书中,他还对导师的不负责任表示了不满。他按照导师的要求对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导师对数据不满意。此外,在做实验时,实验设备经常出现问题,他需要修理设备。深夜做实验时,自杀笔记上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自责情绪。从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自杀遗书来看,他死前承受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学习压力变成了一种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使他上气不接下气。最后,他想不起来了,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
在他的遗书中,他说他想在来世成为一只猫。虽然他只能活10年以上,但他不知道活20年有多美好。是的,我一直在学习,参加考试和交答案。我原以为我能顺利毕业并进入社会,但我却屡屡受挫。我不批评任何人,也不责怪任何人。我只想对这群研究生说一句话:他们真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从这位研究生的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孩子。他告诉自己所有的问题,并没有说学校或老师一点都不好。如果他猜对了,他就有一种顺从的性格。这类人往往对自己的处境关注不够,总是过于关注他人的期望。在多次失败后,他变得不再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顺利毕业。今年,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在这种沮丧情绪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希望。
2020年10月14日,一位大连理工的研究生,在就读三年后,面临研究生毕业答辩,导师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允许发专利,只能在短时间内发一篇学术论文,以应对毕业答辩。
可2020年诸事颇多,开篇就是疫情,笔者这类大四人员,直接从寒假放到了毕业,在没有导师帮助、指导下,我们这些三流学校的毕业设计,也十分的水。这对我们这些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上的人差生来说,能够低标准毕业是件庆幸的事。
然而在这些精力放在学习上的研究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因为疫情的原因,将这位学生的论文准备是件推迟了很长时间。而在许多其他学校采取了推迟毕业的原因,所以他们有时间来为自己的论文准备实验数据,大连理工却不推迟毕业。
面对越来越近的毕业时间,很多学生采取发专利的方式,来进行毕业论文的替换,然后死者的导师却不允许,称之太水。
因为实验室的设备有限,使用人数又多,在死者与他人公用了一段时间的设备后,发现效率低下,便将白天让给他人,晚上自己通宵做实验。
然而意外来了,这名研究生在相同的条件下,不断得出不同的结果,让其精神有些崩溃,对自己的无法毕业的情况产生了幻想,又联想起了自己家人的期盼。
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时间,以及实验结果的意外,这名研究生在网络发布自己遗书后,便悬梁自己。
一位苦学了25年的学生,在还没有步入社会的时候,便将所有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离去。
在这位轻生大学生的遗书中,把自身所犯下的错误都叙述了出来,然而其中甚至有一些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结合这家人对自己的期盼,变成了压力。最后,这位温柔的研究生写道,希望自己来生变成一只猫,能无忧无虑生活。
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了对死者的理解,什么“学校配给的实验仪器在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坏的”、“导师经常指点哪儿不对让学生接着改”、“数据没有意义”。
还有名网友将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发了出来:在研究生中,有67%的人至少在一年时间里绝望;有54%的研究生情绪低落、无法工作。
大多数人其实对科研并没有什么兴趣,如今的考研热无非是希望拿个文凭罢了,至于他们是不是适合,甚至没有考虑过。
咱们中国人,是所有人种中最能吃苦耐劳的,所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象走钢丝的考研,都有很多明明不适合科研、却考上的人。
而且如今在考研的学生的父母,甚至对考研的过程、考上研之后该干什么,没有一个概念,只是觉得这文凭是块“香饽饽”,便催促自己的子女考研。
其实父母也不必大费周章,孩子健康、人品良好、有责任感,就已经很棒了。
而学生也要尽量疏解自己的压力,别让压力变成负担,延期毕业其实并没什么,健康最终要。
活着本身其实就是个奇迹:高考、四级、地位、工资,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之上,健康才是基础。
不禁让笔者想到《3 idiots》(《三个傻瓜》、《三傻大闹宝莱坞》),那个因为无人机上吊的学生。
用主角兰彻的一句话:人心其实很脆弱,所以我们要经常哄哄它。遇到让自己的难过的事,就把手放在心上“平安无事、平安无事、平安无事……”
读者们,压力别太大,别干傻事,没什么事过不去。
2020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出通报,10月13日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自杀前把遗书留在了微博上,微博昵称为“红烧土豆叶”。他的微博只有一条动态,长达五篇的文字,一个定位和两个字的配文“再见”,接着他就这样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许多人看到他的遗书那一刻,也设身处地地感到了他的崩溃,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那么为了头衔放弃生命真的值吗?我觉得不值得。
他在遗书中说到了研究生生涯的种种不顺,贸易战开打,世界疫情来势汹汹,导师的授课质量差……这三年研究生读得稀碎。
他说,实验设备经常不能正常运转,组里老师的一句“做出来的数据都没意义”的评论,推翻了他寒假之前的所有努力。
他说他拼了命的赶进度,通宵的做实验,但每一次都得到不同的结果,他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笨,没用,脑子出了毛病,这二十几年家里人养了一个废物出来。他觉得自己消失最好,不配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
“去死吧,那好吧”,触目惊心的几个字,消磨了他最后的希望,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这篇遗书的末尾他感谢所有看完他这篇文章的人,他说,他希望来生自己成为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野猫也行。
是什么让他来生即使愿意当一只野猫,也不愿意再当人去看遍世间万种风情了呢?
虽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但微博上的投票的网友都赞成研究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与学术研究,我们姑且不去批判现代教育结构的不足,单从心理教育上来说,确实是存在漏洞的。
个别研究生导师享受着名誉、地位和俸禄尸位素餐,仅用一句“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打发研究生的困惑,日积月累,学生对导师能够指点迷津的期待也被消磨殆尽。
即便是这样,如果受大环境所迫,每个人都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那么他们当初那么拼命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无法得到研究生的头衔,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这个世界一直教我们成功与卓越,“心灵鸡汤”和“毒鸡汤”充斥着朋友圈和微博,给我们不断洗脑,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人,而且终此一生可能也只是个平庸的人。
我觉得人生可怕的不是平庸,可怕的是没经历过奋斗便甘于平庸,最后一生碌碌无为。你已经看到过自己奋斗的模样,因此即使是失败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这世间除了死亡,一切都是擦伤。即便没有研究生的光环,即便你在学业上暂时一败涂地,你也有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你还年轻。
唏嘘之余,我也被一条评论戳中:
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惆怅。如果没有腰缠万贯,这几两碎银也能让人度日;如果世界灰暗,那便在心中留给自己一份净土,对外界失望时有后路可退,阴霾终将散去,与美好不期而遇。
压力太大,只能说还是很正常,到了他这样的学历,每天都是面对很深奥的知识,学习都是很费脑,心态不好的人,就有可能坠楼。
2021年4月22日,中南大学发生了这么一起令人心痛的事件,从官方平台上面公布的情况看出,在当天早上6点左右,该校19级的硕士生黄某突然坠楼身亡。而此次坠楼的原因尚不得知,有猜测可能是因为此前黄某发布的一期学术论文,在后期核对的过程中发现数据不对,害怕该文章成为了自己学术不端的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之下选择了跳楼身亡。
该事件在发生之后,警方第一时间介入了调查,从现场的情况已经排除他杀,初步判定该受害人是高空坠亡。虽然特别惋惜,但是学校方面也第一时间做好善后工作。而根据同学提供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得出来,这次意外伤身亡很有可能与黄某之前发表过的一篇论文相关。黄某一直以来在学校期间特别优秀,此前还曾经在某国际期刊上面发表个人论文,然而就是这么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却没有想到这篇论文将黄某推入了黑暗的边缘。
从黄某与同学的聊天记录基本了解到黄某在坠亡之前的心理状态,在2021年的3月22日,黄某在网站上发表的论文被接收。然而在之后两天时间里,黄某再次修改其论文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论文存在些许的问题,希望撤回论文,但是论文已经发表并不能够撤回。
3月30日,论文问题依旧没办法解决,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明显上升,在4月10日时论文正式发表出来,黄某心理承受的压力特别严重。要知道论文对于黄某毕业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该错误被整个学院知道之后,很有可能会举报,如果判定为学术不正,则会被取消学位。此后在4月20日时,黄某依旧挣扎在论文的深渊中,还和老师交流。虽然和导师讲述自己已经看开了此次事件,但没想到就在4月21日选择了跳楼身亡。
其实在当下年轻人不堪心理重负,而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事件并不少见。就在今年的4月份笔者所在的小县城里面就发生了一起高中生跳河结束自己生命的事件,当时还觉得特别惋惜,毕竟还只是17岁,还没有见识过这个世界的大千美好,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管是对于其自己而言还是对于家人来讲,都是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有很多在我们看来当下难以解决的事情,随着时间的磨砺,等成熟了之后再回头看,只会一笑而过,所以千万不要随意放弃自己的生命。
一、自己确定论文方向大多数研究生的论文方向,都是导师帮忙确定的,一般导师研究什么,手下的学生也跟着研究。如果你的导师是“佛系”,现阶段啥都不研究,那你该怎样确定论文方向呢?选择本专业的权威期刊,多读多研究,你自然会知道什么课题比较热门,你对什么比较感兴趣,从中再筛选,记住一个原则:热门又不烂大街。当然,你要选择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资料和数据会比较充分,更容易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但是也不能烂大街,其他人都研究的差不多了,研究透了,你也搞不出什么新意了。比如,我的专业是国际贸易,当时,“反倾销”是个大热课题,相关的文章非常充分,很难出新意,已经烂大街了。但是,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稀土案,是个热点,但由于出来的比较晚,相关研究还没做透,还有很大的空间,又可以和“反倾销”相结合,借鉴“反倾销”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二、遇到困难找谁请教确定了论文方向,只是第一步。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你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自己的导师不给力,该找谁请教呢?谁在研究这个领域就找谁,即使不是自己的导师。没有哪个老师会拒绝好学的学生,态度谦卑些,把自己的实际困境告诉你要求助的导师,他会帮助你的。在请教之前,一定要自己做好充足准备。你必须是对已有的资源和知识掌握的差不多了,寻求更深入的研究,才去找相关老师,这样你提出的问题才会比较深入。如果你是一问三不知,就贸贸然地去请教,不被赶出来才怪。但是,对自己的导师也不可轻视。虽然他没指导我,但是他有一票否决权。我当时写论文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有什么进展或困难,都会给他发邮件。虽然也没什么用,但是至少表示了我是很尊重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三、如何避免遇到佛系导师前面那些,都是在已经遇到佛系导师的前提下,怎么做才能顺利毕业。那么,怎样避免遇到佛系导师,从源头上避免这些苦恼呢?去学校官网查导师的资料。学校的官网上,一般都会有导师的详细简历,包括他的年龄、所获荣誉、研究方向、代表文献等。坚持一个原则,“三不选”,太过出名的不选,行政职务过多的不选,过于低调的也不选。 太过出名比如你们学校有个某领域内的大牛科学家,确实是学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力大。但同时,他也太忙了,忙到没时间管手下的研究生;已经功成名就,你一个小小硕士生的成果,他不会放在心上。 行政职务过多比如某个导师是校长或党委书记,每天的行政工作都做不完,怎么会有时间管你这个小小的研究生看没看文献、刷没刷数据呢? 过于低调要不就是年纪大了,等着退休抱孙子了,人家每天乐得保温杯里泡枸杞;要不就是年纪太轻,自己还出不来成果,又怎么有能力去指导别人呢?总之,首先要避免选到不靠谱导师,即使运气不好,选了一个不是特别适合自己的导师,也不要放弃。记住,你已经是个研究生了,有成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自助者天助。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不会被打败。
如果毕业被老师卡了,我觉得很有可能是两者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正解,具体是什么导致了你们出现了矛盾才会出现这种状况,找到问题之后再去想应对之策,你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解决,比方说请他的领导,或者说跟它来次很好的沟通,如果这些都不行的话,我觉得你应该会查看一下学校的规章制度,然后根据规章制度分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仅代表个人观点。
你应该和你的导师好好沟通一下,一般的导师都是想让自己的学生毕业的或者找自己的朋友帮助一下。
1、送礼。送一千块左右的购物卡就可以。千万不要现金&转账。2、还是在论文上下功夫,好好完善论文。导师不让你参加答辩针对论文自然得有个说法。按照他的说法把论文仔细修改不要应付。3、你跟导师的关系不咋地,导师手里每年有一些毕业名额没有给你。搞好关系,跟导师多走动。4、以上都不行可以跟学院申请换导师。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缢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研究生乃至学生群体的心理应该受到更加重视和关怀。从他留下的遗书中可以感受他深深的无奈、自嘲与自责,这是他放弃生命的原因,也是当代学生群体乃至当代社会人的压力所在。
该学生在遗书中称由于自己对自己的实验实在是太不满意所以不如放弃,放弃实验,也放弃自己。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总是令人惋惜痛惜的,大好年华结束自己的生命总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大连理工研究生的自缢相必很多跟他一样的研究生或者学生更加有体会。
其实,该研究生是对实验不满意,更是对自己不满意。他的遗书中提到自己的实验和作业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说他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他一次又一次地提到自己“根笨,很蠢”,所以从来没有取得成功;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做一名人,来世希望成为一只猫。
在自缢的那一刻这个学生一定是充满着深深的悲痛的,人永远无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即便再凌然大义在生命终止的那一刻那种悲痛感也会油然而生。但是现实实在是让自缢者无法再活下去,他们有心结,有着极其严重巨大的心结,这个心结是别人给的,也是自己给的,是他们放弃生命的原因。
这名研究生的遗书的语言似乎显得些许轻松甚至于有些诙谐,但这恰恰体现着他深深的无奈,字里行间是无可奈何。从通篇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五个字“生活的压力”。
因为疫情行业不景气等外部原因他努力考上研究生,为了暂避进入社会的压力,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等待他的是另一番修罗场。
学习的压力同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想获得一个优秀的实验成果,想有真才实学,想获得导师的认可。但是这一切他都没有得到过,甚至只得到了老师的谩骂。他开始质疑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资质、愚笨不堪,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终于放弃了自己。
他在遗书中自嘲,自责,真实的他抑郁、绝望。他的同学和朋友们都说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平时对身边的人关心,人也喜欢笑喜欢搞怪,却怎么也没想到他会以自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他们从没有看到他黑夜里哭泣的身影一样,或许在很久之前的某一天,那个看似搞怪的大男孩心中已经早就没了太阳。
当代学生群体的压力其实已经大得过度了,从幼儿园学生开始上七八门课但小学生背着比自己都重的书包再到中学生每天五六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再到大学生研究生的徒劳无果,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受教育方式越来越机械化,学习能力也越来越无用刻板。
家庭和社会一直在给学生施加压力,社会就业压力,家庭要求压力,还有面子压力。家长希望通过孩子的优异成绩增加自己的面子,老师希望通过学生的优异成绩满足自己桃李满天下的功勋,以至于孩子和学生的心理被完全忽视。
这种忽视也导致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有些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排忧解难,但是有些人不能,我们难道要坐视不理吗任其自生自灭吗?当然不能!
有人说为了一个实验成果就自缢至于吗?没有人会喜欢死亡,也没有人对放弃生命这件事求之不得,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个研究生的自杀不是因为实验不成功,而是因为生活没有了希望。压垮他的不是实验失败,而是失败之后的无助、外界的羞辱和自我的否定。
这也警告家庭与社会一定要重视起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要只一味地要求好成绩高标准,一个健康的人远比一个一百分来得重要。一个孩子的离开是一个家庭的灾难,一个青年的离开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在这个先进的新时代青年们本应该是放飞理想积极进取的,却不是成功的机器。
在我看来,她是没有什么隐情的,只是觉得生活没有乐趣了,想离开世界。
2020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出通报,10月13日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自杀前把遗书留在了微博上,微博昵称为“红烧土豆叶”。他的微博只有一条动态,长达五篇的文字,一个定位和两个字的配文“再见”,接着他就这样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许多人看到他的遗书那一刻,也设身处地地感到了他的崩溃,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那么为了头衔放弃生命真的值吗?我觉得不值得。
他在遗书中说到了研究生生涯的种种不顺,贸易战开打,世界疫情来势汹汹,导师的授课质量差……这三年研究生读得稀碎。
他说,实验设备经常不能正常运转,组里老师的一句“做出来的数据都没意义”的评论,推翻了他寒假之前的所有努力。
他说他拼了命的赶进度,通宵的做实验,但每一次都得到不同的结果,他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笨,没用,脑子出了毛病,这二十几年家里人养了一个废物出来。他觉得自己消失最好,不配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
“去死吧,那好吧”,触目惊心的几个字,消磨了他最后的希望,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这篇遗书的末尾他感谢所有看完他这篇文章的人,他说,他希望来生自己成为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野猫也行。
是什么让他来生即使愿意当一只野猫,也不愿意再当人去看遍世间万种风情了呢?
虽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但微博上的投票的网友都赞成研究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与学术研究,我们姑且不去批判现代教育结构的不足,单从心理教育上来说,确实是存在漏洞的。
个别研究生导师享受着名誉、地位和俸禄尸位素餐,仅用一句“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打发研究生的困惑,日积月累,学生对导师能够指点迷津的期待也被消磨殆尽。
即便是这样,如果受大环境所迫,每个人都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那么他们当初那么拼命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无法得到研究生的头衔,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这个世界一直教我们成功与卓越,“心灵鸡汤”和“毒鸡汤”充斥着朋友圈和微博,给我们不断洗脑,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人,而且终此一生可能也只是个平庸的人。
我觉得人生可怕的不是平庸,可怕的是没经历过奋斗便甘于平庸,最后一生碌碌无为。你已经看到过自己奋斗的模样,因此即使是失败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这世间除了死亡,一切都是擦伤。即便没有研究生的光环,即便你在学业上暂时一败涂地,你也有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你还年轻。
唏嘘之余,我也被一条评论戳中:
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惆怅。如果没有腰缠万贯,这几两碎银也能让人度日;如果世界灰暗,那便在心中留给自己一份净土,对外界失望时有后路可退,阴霾终将散去,与美好不期而遇。
这个女生是从四川考到南方航天航空大学,顺利毕业的话就是一名飞行员,但是她因为各种原因毕不了业,想转别的专业又没办法转,压力过大,选择了轻生。
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缢身亡,他的遗书让所有看过的人都难过到崩溃,2千多字的遗书没有一点抱怨,甚至口气还有些幽默,然而整篇遗书充满的是一种迷惘,焦虑,无力,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他无法面对延期毕业,无法面对一直通宵做实验却数据无意义,他充满了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用而决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所爱的一切!
坎坷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有人咬牙坚持下来也就过去了,可是有些人敏感,脆弱,面对压力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却又无法承受,他们最终选择了死亡,带给所有家人朋友无限的悲痛。
1、一位理工研究生深夜自缢
大连理工研三的一名研究生深夜在实验室里自缢身亡,这名研究生今年25岁,马上就要毕业,走入社会,这一切可以说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在即将毕业之际选择了自杀。他留下了一份近2000字的遗书里坦陈了自己自杀的原因,自己虽然非常勤奋努力,甚至是通宵做实验,但是数据一直都不对,没有效率,自己没办法完成课题,可能无法按时毕业,就算是毕业了,由于就业环境不好,自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未来在他眼里其实一点都不美好,甚至是可怕的。当初他考研究生就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现在他又将要面临这个问题,这个压力可想而知,因为这一次他不能再逃避了,而且他还有可能无法按时毕业。面对这个结果他觉得没办法向所有人交代。
在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导师,父母,朋友,同学都很好,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责任,是自己太笨,太懒,是自己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在深夜里他无法面对这一切,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未来的路在他眼里没有一条是通向生的,最终他决定只有放弃这个世界,放弃所有努力,独自离开!
2、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没有容易二字
这名研究生本人是个很努力很勤奋,很认真,很细心的人,在同学眼里也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和他相处过的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特别有心的人,而且做事努力待人温和,从同学的描述里我们可以想象出他是一个相当积极向上,乐观,有上进心的人,不管是作为同学,儿子,还是一个学生他都是尽力最到最好的那种。可是就这样一个三观正,努力又可爱的大男生却决绝的放弃了生命,我们不能责怪他太任性,太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这条不归路呢?何况他是那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遗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敏感,温柔的人,但是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不太懂的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困境,确实努力了这么久,别人都能做的很好,别人都能够顺利毕业,而自己却可能延毕,他只能责怪自己还不够努力,不够勤劳,不够聪明,如果这时他能够和老师同学积极的沟通一下,或者找个心理医生疏导一下,那么一切可能都不一样了。
3、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课题完不成吗?不就是可能延毕吗?不就是实验数据不对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生还有很多坎坷,这点小事都过不去,将来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那该怎么活下去啊!确实这话没错,人生还有很多坎坷要经历,可是从遗书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虑很多的人,他考虑到了很多事,那篇遗书里都是他的肺腑之言,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未来一片迷茫,对不起父母的培养,长时间的压抑,已经扭曲了他的心理防线。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怎么就那么难,怎么会有那么多不擅长的东西,所有值得骄傲的东西都无法帮他建立信心。他只能感到深深的无力,他无法掌控自己的一切,他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很没用。他内心的压力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所以简单的说他只是受不了压力,真的是太武断了。
这位研究生的经历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只是大部分人坚持过来了,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没必要活成别人的期望的样子,因为也不可能做到,如果成功太难,那就做自己好了。课题完不成就完不成吧,延毕就延毕吧,反正总会毕业的,找不到理想工作就慢慢找,别太逼迫自己,因为自己真的是很努力了,不要被那些单向度的尺度限制了自己,健康的活着才是最大的财富。
从小到大,他生活在无尽的学习压力下,渴望自由。渴望在路上看到野猫,自由。他的功课压力太大了。他认为,如果猫能自由地出售可爱的宠物,它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2020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三年后,面临研究生毕业答辩。导师严格要求他们,不允许颁发专利来处理毕业答辩。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时间和意外的实验结果,这位研究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自杀笔记后,暂停了自己的学业。一个刻苦学习了25年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把所有的错误都留给了自己。他自杀了,因为压力太大而离开了。在他的遗书中,自杀学生描述了他所有的错误。然而,其中一些问题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家人的期望,他们成了压力。
这个学生描述了他多次拒绝论文的经历。他尽最大努力满足导师的要求,私下里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后,他从导师那里得到了几句敷衍的话:“好吧”,“去看看文献,看看别人做了什么”和“数据毫无意义”。在多次失败后,他变得不再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顺利毕业。今年,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在这种沮丧情绪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希望。
在他的遗书中,他还对导师的不负责任表示了不满。他按照导师的要求对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导师对数据不满意。此外,在做实验时,实验设备经常出现问题,他需要修理设备。深夜做实验时,自杀笔记上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自责情绪。从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自杀遗书来看,他死前承受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学习压力变成了一种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使他上气不接下气。最后,他想不起来了,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
在他的遗书中,他说他想在来世成为一只猫。虽然他只能活10年以上,但他不知道活20年有多美好。是的,我一直在学习,参加考试和交答案。我原以为我能顺利毕业并进入社会,但我却屡屡受挫。我不批评任何人,也不责怪任何人。我只想对这群研究生说一句话:他们真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从这位研究生的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孩子。他告诉自己所有的问题,并没有说学校或老师一点都不好。如果他猜对了,他就有一种顺从的性格。这类人往往对自己的处境关注不够,总是过于关注他人的期望。在多次失败后,他变得不再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顺利毕业。今年,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在这种沮丧情绪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希望。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就断无再续生命的可能性。研究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凭借着高学历,也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然而大连理工一位研究生,却在即将毕业的时候,选择了用自缢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身抗压能力太差,仅仅因为研究课题不顺,便将自己归结为loser,最终陷入了给自己设定的死循环,在留下遗书之后,便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图源网络,侵权删
虽然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读书,最终踏入研究生行列。
能够成功考研的人,可以说他比身边80%的人,都要更加优秀。
但很多时候也正是这些看似很优秀的人,其实内心特别的脆弱,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之后,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在思想上走入了极端,最终用轻生的方式,来逃避自己人生中的逆境。
图源网络,侵权删
看了下这位研究生的遗书,觉得他自缢的原因,不外乎是研究课题实验不理想,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结果完全不一致,害怕自己因此而延迟毕业,成为同学中间的一个笑话。
相比自己实验过程顺利的同学,他又一次对自己的能力,持有了怀疑的态度。之所以说是又一次,我想在这之前,也有过怀疑情况存在。
这位研究生的一生,似乎都在被迫做选择。当初在大学毕业时候,选择考研也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的压力,不想进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漩涡中。
图源网络,侵权删
可惜在他生命的尽头,自己状态最不好的时候,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没有发现异常,及时的开导他,并且给他提供信心和帮助,让他走出认知的误区。
倘若能够有一人注意到他的变化,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出现。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他平日里可能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并不是特别的融洽,可能连一个要好的朋友都没有。
如果他能够降低自己的自尊心,并且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多的看看外界的风景,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图源网络,侵权删
人的一生需要经历的磨难太多太多,今天我们眼中过不去的鸿沟,可能在明天的我们看来,那就是一个小沟渠,能够毫不费力地迈过去。
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出现轻生的念头,毕竟死是对自己的解脱,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懦弱、无能。
轻生的人虽然了却了自身的烦恼,但却将这份烦恼,乃至痛苦统统转移给了最亲的人。
图源网络,侵权删
如果我们觉得生活压力大,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候,不妨回过头看看那些比自己压力还大的人,那些远不如自己的人。他们都在努力地活着,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轻言放弃呢?
2020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出通报,10月13日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自杀前把遗书留在了微博上,微博昵称为“红烧土豆叶”。他的微博只有一条动态,长达五篇的文字,一个定位和两个字的配文“再见”,接着他就这样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许多人看到他的遗书那一刻,也设身处地地感到了他的崩溃,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那么为了头衔放弃生命真的值吗?我觉得不值得。
他在遗书中说到了研究生生涯的种种不顺,贸易战开打,世界疫情来势汹汹,导师的授课质量差……这三年研究生读得稀碎。
他说,实验设备经常不能正常运转,组里老师的一句“做出来的数据都没意义”的评论,推翻了他寒假之前的所有努力。
他说他拼了命的赶进度,通宵的做实验,但每一次都得到不同的结果,他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笨,没用,脑子出了毛病,这二十几年家里人养了一个废物出来。他觉得自己消失最好,不配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
“去死吧,那好吧”,触目惊心的几个字,消磨了他最后的希望,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这篇遗书的末尾他感谢所有看完他这篇文章的人,他说,他希望来生自己成为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野猫也行。
是什么让他来生即使愿意当一只野猫,也不愿意再当人去看遍世间万种风情了呢?
虽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但微博上的投票的网友都赞成研究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与学术研究,我们姑且不去批判现代教育结构的不足,单从心理教育上来说,确实是存在漏洞的。
个别研究生导师享受着名誉、地位和俸禄尸位素餐,仅用一句“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打发研究生的困惑,日积月累,学生对导师能够指点迷津的期待也被消磨殆尽。
即便是这样,如果受大环境所迫,每个人都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那么他们当初那么拼命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无法得到研究生的头衔,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这个世界一直教我们成功与卓越,“心灵鸡汤”和“毒鸡汤”充斥着朋友圈和微博,给我们不断洗脑,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人,而且终此一生可能也只是个平庸的人。
我觉得人生可怕的不是平庸,可怕的是没经历过奋斗便甘于平庸,最后一生碌碌无为。你已经看到过自己奋斗的模样,因此即使是失败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这世间除了死亡,一切都是擦伤。即便没有研究生的光环,即便你在学业上暂时一败涂地,你也有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你还年轻。
唏嘘之余,我也被一条评论戳中:
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惆怅。如果没有腰缠万贯,这几两碎银也能让人度日;如果世界灰暗,那便在心中留给自己一份净土,对外界失望时有后路可退,阴霾终将散去,与美好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