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红枣姜汁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红枣姜汁毕业论文

生姜红枣茶的功效:健脾补血、和胃驱寒、助消化。 生姜红枣茶的应用:适用于食欲不振、贫血、风寒感冒、反胃吐食、面色无华。

,又名大枣。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红枣为温带作物,适应性强。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成都市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实验环境良好,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不仅有国内国际领先的各种饮料研发需要的仪器和设备,而且有各类饮料中试模拟生产线,特别是蛋白饮料超高温瞬间灭菌模拟生产线、碳酸饮料模拟生产线等;

生姜红枣水有补血、益气、活血化淤、善治脾胃虚寒之功效。

红糖,不仅可以增加身体需要的多种营养,而且还有补血、益气之功效。另外,食用红糖还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舒筋、暖脾健胃、化瘀生新之功效。红糖保留的营养素虽然较多,可是内含有一些杂质。因此,食用红糖要得法,不要直接食用,最好是烧成红糖水饮用。食红糖每次要适量,以免量过多而影响食欲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生姜是人们常用的佐食调味佳品。它除了供食用之外,同时用于医疗保健与养生,这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赞颂生姜“辛而不荤,去邪避恶,生淡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搏矣。

扩展资料:

女性因寒痹引起的痛经,喝碗生姜红糖水亦有缓解作用。除了生姜的辛温之性,红糖性温,也有缓中止痛、活血化淤功效。 生姜能止吐因其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所以吃了寒凉食物或受了寒邪引起的胃部冷痛、呕吐,喝碗生姜水都能起效。如果是多次呕吐,胃长时间亏空,建议再加上几枚大枣同煮,除了温中止呕还能补中益气。

红枣补血,深受女性钟爱。其实红枣的功效远不止此,想要有不同的治愈功效,还要配合不一样的做法,跟着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最宜常吃。不过,枣的吃法不一样,功效也不一样。干姜味辛性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功效,善治脾胃虚寒、寒饮喘咳等证。

红枣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作用。桂圆有益心脾、补气血及安神等功效,红糖性温润甘甜,既能益气、活血化瘀,还兼散寒止痛之效。由此看来,此方将姜、红枣、桂圆等诸味合用,具有健脾暖胃、温经散寒的功效。

参考资料:冬季养生:畏寒怕冷试试生姜红枣水----人民网

生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材,日常中,我们在厨房中用的比较多,一般用于菜肴的去腥增香的作用,但其实生姜也属于中药材的一种,搭配红枣煮水喝,有不错的调理作用,红枣和姜煮水喝对人有什么好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生姜有驱寒作用,红枣补气养血,二者放在一起熬水喝,具有一定的养生效果,主要有温中祛寒、益气养血、行气宽中、调理脾胃的作用,还能预防一些疾病和 感冒 。好处主要体现在: 1、针对日常胃部的受寒虚寒引起的胃痛、腹痛、恶心呕吐症状,或者脾胃虚寒导致的胃部隐隐作痛、嗳气、呃逆等症状都有一定的健脾暖胃调理作用。 2、由于生姜解表驱寒、红枣能够补益气,也能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外感风寒,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痰稀薄的症状。 3、红枣和生姜的搭配有温经散寒的作用,针对女性气血不足、虚寒性的月经不调、经痛、闭经和宫寒等症状也有调理作用。 4、另外因风、寒、湿等不良因素造成的腰腿疼痛、手脚冰凉的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是由于红枣生姜水比较热气,不建议长期饮用,可能会引起上火。

生姜红糖红茶果冻毕业论文

红茶味甘性温,能利尿、除水肿,生姜能驱寒,二者制成生姜红茶对身体十分有益。

1、疏通经络,生姜和红茶都是性质温和的食材,它们一起制成生姜红茶供人们饮用,能起到疏通经络驱寒取暖的重要作用,平时人们因经络不通,引发四肢疼痛或四肢冰冷时可以直接喝一些生姜红茶,它能让症状很快减轻。另外那些一到冬天就怕冷的人,也可以多喝些生姜红茶,它能让身体抗寒能力明显提高。

2、抑癌,科学证实,生姜还有抑制癌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从姜中提取的精华素,还可以被用来治疗偏头痛、行动障碍和关节炎。

3、降血脂,生姜含有一种含油树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4、驱寒,姜茶可能喝一次即驱走轻微的感冒,症状较重者一连三天每日喝一次,就不再流鼻水、咳嗽、发烧、喉咙痛、头痛;容易患感冒者也可以每三天喝一次以起预防之效。

5、淡斑美白,生姜红茶还是一种具有美容功效的健康饮品,它能淡斑美白,可以防止色素在皮肤表层堆积,因为生姜红茶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姜素等营养成分都能增强皮肤的抗氧化能力,而且能促进皮肤代谢与再生,经常饮用能滋养肌肤淡化色斑。

扩展资料:

生姜红茶适宜人群

姜茶只适用于体质虚寒的女生饮用。红糖姜茶的成分主要是姜和红糖,生姜有温经散寒,驱寒作用,红糖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的效果,两者结合可以温经散寒,健胃,化瘀。

体质虚寒的特征:较怕冷,手脚冰凉,月经期间小腹冷冻,经痛,患者喜暖,痛楚得热则缓,经行不畅,或红色暗,多血块,唇舌色淡或暗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生姜红茶有6大功效哪些人群适宜喝红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姜红茶

可以做成果冻的

从古到今,医书上以及保健书上都极力推荐生姜的保健功效。很多人都用生姜来养生。主要是因为寒气和湿气是引起引起身体众多慢性病的最主要原因。而生姜驱寒除湿的功效是非常好的,况且又没有任何副作用。红糖生姜针对的是特殊人群,有的胖人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身体肥胖,那么这类人想要减肥,首先就要祛除体内的湿气,比如饮食上我们常说的红糖生姜、薏米红豆等都是祛湿的好食材。体内的湿气祛除了,才会在运动的状态下身体恢复从前瘦身的状态。所以说红糖生姜减肥是否有效,是分人,不是绝对的。

扩展资料:

第一阶段

早中晚正常饮食同上+生姜红茶

这个阶段的饮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晚上吃过晚饭后就不要吃任何东西了,饮用生姜红茶!切记哦!喜欢甜食的话就多放点蜂蜜(蜂蜜断食减肥),饭后和饭前推荐生姜红茶,一天饮用1-6杯,要让你的肠胃慢慢适应生姜红茶的味道!

好了,适应了这样的步骤!我们就可以继续下一步。

第二阶段

早中晚胡萝卜+生姜红茶(400ml)同上杂粮粥(美颜瘦身粥选择)一天下来你会发现小肚子变柔软了,排泄很畅快,精神也集中了。其他清肠秘方:晨饮运动清肠炒大米刮脂术

这个时候可是个挑战,用生姜红茶代替早餐,记得添加足够的蜂蜜哦!晚上和第一阶段要求一样!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中午的饭要尽量清淡!如果忍受不了这样,就回到第一阶段,千万别勉强自己!

推荐萝卜减肥汤:红白萝卜各250克,姜10克,调料各适量。将红白萝卜洗净、切块,加入姜块、清水同煮,至熟透,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饮汤吃萝白,有减肥功用。

第三阶段

找个轻松的周末吧

早中晚

第一天断食,喝生姜红茶2杯(400ml)杂粮粥杂粮粥(建议喝粥,因为节食后的肠胃比较脆弱)

第二天生姜红茶正常饮食同上

注意:如果感觉到肚子有灼热的感觉时,要考虑减少生姜的用量,一天饮用2至6杯就好。第三阶段只能偶尔使用了,平时,第二阶段可以保持就不错,不过别勉强自己,而且随时可回到第一阶段!

参考资料:生姜红茶减肥法-百度百科

红糖姜茶最好是,不要加白凉粉做成果冻的。因为红糖姜茶属于热饮,而且性质也属于温热,而白凉粉做成果冻之后,容易在性质上有所改变的。所以食用后会出现肠胃消化不良,或者影响肠胃产生不适,所以平时在饮食上一定要多注意了。平时饮食一定要多多留意,健康正确的饮食方式,尽量少吃生理冷食材,这样才可以让肠胃得到很好的保护。

山药红枣糕毕业论文

山药是一种根茎类蔬菜,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开始采收,形状细长呈圆柱形,长可达1米多,断面乳白色,虽熟后口感跟土豆相似,但它的营养价值可不一般,山药是药食两用食材,入药能补脾胃亏损,治气虚衰弱、消化不良、遗精、遗尿等。日常生活中滋补脾胃的食物首推山药,它是健脾、补肾的佳品,尤其搭配红枣做成美食,不仅美味又营养。

家里有小朋友的,可时常用山药和红枣搭配做小糕点,早餐或午点时吃几块儿,既营养又美食,还有很好的滋补效果,对于爱美的女生来说也是不可抗拒的美食哦。

所需食材:山药2根、红枣6枚、蔓越莓10g、蜂蜜5g

食材说明:做这款【山药红枣糕】首选口感面的铁棍山药,它不但口感好,营养价值也高。喜欢更甜一些可以多放红枣;5g的蜂蜜用来装饰,也可以调和口感。

制作过程:

1、首先将山药外皮清洗干净,然后用削皮刀去掉外皮,削皮时为了避免山药的粘液蛋白沾染手上而引起过敏性骚扰,可以带上手套。山药去掉外皮后切成小段儿装盘备用。将红枣清洗干净,尤其不容易洗净的褶皱处,可以用小刷子刷洗一下,洗净后和山药统一装入盘中上蒸锅蒸熟。

2、水开后大约十分钟左右山药就蒸熟了,从锅中取出后趁热把红枣的皮用手撕掉,红枣蒸熟后在处于鼓胀的状态最好去皮了,如果不担心口感的可以不用去皮。

3、同样趁热将山药用工具压成细腻的山药泥,越细腻口感越好。

4、将去掉皮和核的红枣切成小块儿备用;把蔓越莓洗净,再用刀切成小一点儿的颗粒,装入盘中备用。

5、将红枣和山药一起倒入山药泥中,带上厨用手套抓匀。

6、取出家中的模具,清洗干净,用油刷子在模具的内表面刷一层薄薄的熟油,便于脱模。

7、取一块大约20g左右的山药红枣泥,用手团圆,放入模具中,填压平整,再将模具倒扣在案板上,轻压模具手柄,然后再边轻推手柄,另一只手握住模具离开案板,一个漂亮的的【山药红枣糕】就脱颖而出了。吃之前可淋上少许蜂蜜,味道更加清甜。

小贴士:

这款【山药红枣糕】因没用任何保鲜剂,所以,一次不可做太多,一般做食用两、三天的量即可,吃不完的密封后放冰箱保存。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健身生活录,如果觉得对您有用,记得点赞、关注、分享哦,下期见。

可以将山药碾成山药泥,或者直接将山药爆炒,这样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了,非常的好吃,也非常的有营养。

山药可以去做炒山药,这样做就是特别好吃的,而且也非常有营养,把它切成条状之后,然后再起锅烧油,倒入到锅里面,进行不断的翻炒,再加入一些清水,生抽,老抽,进行不断的搅拌,盖上锅盖煮5分钟左右。

强健机体,益精滋肾的作用;健脾益胃、助消化;保护肺部健康,对滋润喉咙效果特别好。

关于红枣的毕业论文

河北省沧州金丝小枣创四个“全国之最”河北省沧州金丝小枣以其四个“全国之最”构成的独特优势成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主导产业,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这四个“全国之最”是: 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尔雅》、《诗经》和《史记》等均有记载,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悠久的栽培史,使沧州成为我国无可争议的金丝小枣发源地。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大。目前全市金丝小枣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分别占河北省、全国和世界红枣面积的44%、和,年产量亿斤,分别占河北省、全国和世界红枣总产量的、和,年产值亿元,成为国内外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并被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品种最全。以金丝小枣为主导产品,近年先后开发培育出冬枣、旱脆王、金丝蜜、无核红等近10个系列300多个新品种。以枣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有枣汁、枣酒、蜜枣、糖枣、乌枣、阿胶枣、脆枣、枣茶等30多个品种,年加工量2000多万公斤。品质最好。沧州金丝小枣以皮薄核小,肉厚而韧,含糖量高而著称,因干枣掰开后能拉出缕缕金丝而得名。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尔雅》有“枣为脾之果“之说;《本草纲目》称枣有“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之功效;民间有“一天吃仨枣,一辈不见老”;“五谷加小枣,赛过灵芝草”之说。中国医科院测定,每百克鲜枣含维生素C大于640毫克,相当于苹果的100倍、柑桔的20倍,同时富含维生素A、B1、B2,被誉为“维他命之母”。世界枣业看中国,中国枣业看沧州。沧州金丝小枣以其出类拔萃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外市场经久不衰的果中精品。目前国内市场已覆盖20多个省市区,同时成为传统大宗出口商品。据天津港史记载,沧州小枣1861年(清咸丰11年)开始出口,当年出口2988担;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出口500吨;其后多数年份出口数千吨,以出口港、澳和东南亚为主,近年扩展到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有关资料曾透露,全国每出口两颗红枣,就有一颗来自沧州。为使这一古老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再现青春活力,沧州市委、市政府近日以“沧州---中国枣业从这里走来”为主题,邀央视等各大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请各路专家为枣业发展建言献策,以枣为媒与国内外客商广泛寻求合资合作,决心进一步把小枣产业化的文章做大做强。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angzhou沛然Century Co., Ltd. has developed rapidly, expanding scale of oper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Cangzhou City dates industry leading enterprises, but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issu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my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overview of the status date and the company's current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dvantages of its produc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market advantages o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company's products and consumer position, found a low market share, the low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brand promotion efforts of small, inadequate capacity for sustained develop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沛然can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ate palm industry play a role in the drawing.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rket demand; product effectiveness; product positioning

在我的家乡盛产红枣,它皮薄、肉厚、味甜、营养价值高。我的家乡,枣林成片、星罗棋布。走进村,就如同走进枣树的世界。春天,嫩绿色的小草欢快地跳出来呼吸新鲜空气,桃花、杏花争奇斗艳,杨树和柳树吐出了新芽,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惟独枣树站在这欢欢闹闹的世界里却无动于衷,贪婪地睡大觉,它既不开花比美,也不高谈阔论,还是老样子,树杆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犹如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那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枣股也迟迟不肯萌动绿芽。直到四月,从枣股里才钻出来几个浅黄色小尖芽芽,看上去非常娇嫩,但是它们长得特别快。不几天,一个枣股里就抽出几个枣吊来。每天枣吊上长出十来片叶子,叶子呈椭圆形,覆有腊质,很像槐树叶,这些叶片在阳光照射下一闪一闪的,既新鲜又可爱。每当微风吹来,一串串叶子就像仙女身上的彩带随风摇动,真是好看极了。枣花开了,六个光光的花瓣,像金黄色的六角的小星星,它们混在树叶中,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招来了许多勤劳的小蜜蜂。听大人们说,枣花蜜还是上等蜜呢!枣花落后,小枣就长出来了,是青绿色的,像一粒粒糖豆,不大好吃。这些小豆豆长得可慢了,总也变不红。到了七月,枣长大了,也开始变红了,好象麻雀蛋圆滚滚的、硬棒棒的。远远望去,绿叶丛中缀满了一串串大红枣,红玛瑙似的倒挂在树枝上,令人垂涎欲滴。伸手摘一枚填入口中,真是又香又脆,满口生津。我爱家乡的红枣!

我的故乡佳县,是远近驰名的"红枣之乡".我非常喜爱故乡的红枣.每年的四月间,枣树开始发芽了,粗糙的树干裂开一道道的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几场春雨过后,绿里透红的枝芽上长出了椭圆形翠绿的叶儿,在长出叶子的同时也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开出淡黄的小花,没过多久,小花就凋谢了,渐渐地长出了圆锥形的小枣.枣子由绿到青,由青到红.到了秋天,红彤彤的大枣挂满了枝头,让人忍不住用手摘几颗,香甜可口真好吃.故乡的红枣个大,核小,肉厚,色红,味香.咬开一尝,香甜可口,枣味浓郁,确实名不虚传,让人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枣树是一种耐干旱的树种.记得,爷爷给我讲,过去每每遇到天年大旱,庄稼歉收,红红的大枣却挂满了树枝.红枣就成了我们家乡人度过饥荒的主要食品,人们把红枣做成各种饭食,比如枣米饭.枣糕,枣粽子......红枣成了家乡人的保命"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红枣依然是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人们把红枣进行了深加工,加工成枣饮料,枣酒,烤枣.....远销到国内外市场.红枣为故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就是我故乡的红枣,我爱故乡的红枣.

干姜毕业论文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姜】生姜=走而不守。畏姜=介乎偏生姜缺于干姜之力。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