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战略联盟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新思维,然而因为多种原因,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却相当高。文章从剖析战略联盟失败背后存在的一些障碍性问题入手,对寻求解决办法进行系统性思考,通过清晰认识战略联盟基础性问题,合理完善战略联盟构建全过程,有效实现六个层面的整合,以此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相应的具体策略,以找到克服障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战略联盟 发展障碍 解决方法1【Title】Obstacle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And Systematic Solutions【Abstract】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a new strategical thinking tha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corporate competitive to verying reasons,the failure rate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very paper tries to seek solu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thinking by first analyzing obstacles behind strategical alliance by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improv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and integrating the six aspects,it identifies the fundamental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analyses,this paper develops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Key words】strategical alliances ;obstacles ;solutions【文献综述】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当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但企业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战略联盟体现了既竞争又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思想,它对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深远的意义[1]。然而战略联盟的构建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诸多障碍性问题的存在,使其失败率相当之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障碍性问题,成功构建并维持战略联盟,成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任何问题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网络,事物的发展都处在一个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2],因此对解决障碍性问题办法的思考绝不能局限于对几种简单策略的寻求,而必须以系统的思维方法,从整体上对影响战略联盟正常运作的诸多因素进行把握,从而实现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也就是该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所在,即以系统性思维模式寻求解决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方法,促使战略联盟成功运作,发挥其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大作用。二、理论研究动态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基本属于战略管理范围。 其概念由美国DEC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儿()最早提出。至今,并没有一个关于战略联盟的明确意义。事实上,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目前,在英文文献中,主要使用的概念有: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c linkage, Strategic partnering等等[3]。综合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意见,可以对战略联盟的基本概念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把其界定为: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4]。战略联盟的演进经历了传统战略联盟、现代战略联盟、新兴战略联盟三个发展形态。最早的战略联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工业化初期的卡特尔形式,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早期的联盟主要是指价格联盟,因为工业化初期,产品差异不明显,产品竞争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但这种联盟,被认为是共谋获取垄断的手段,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一般国家均有立法予以限制。二战后,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商品极大丰富,企业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无处不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以自身的资源往往无法达到战略目标,选择合作联盟成为必然,此时的战略联盟基本上是以产品为中心,包括合作研究与开发联盟,联合生产联盟,市场开拓与发展联盟三种。而此后出现的新兴的企业战略则是指知识经济到来的知识联盟以及相似的联盟形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取代了资本成为最重要且最稀缺的要素,企业通过联盟,可以使知识的交流在一种半内部化的状态下完成,解决企业无法高效获得自身稀缺知识资源的状态,并与其他组织合作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能力。目前知识联盟主要有虚拟企业联盟、动态联盟等形式[5]。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战略联盟的发展,其具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一些学者开始对其设立标准,进行合理界定。Yashino和Rangan(1995)给出了战略联盟三个必要和充分的特征条件[3]:(1)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致力于一系列目标,并在联盟后保持独立性;(2)合作企业分享联盟的收益并控制特定业务的绩效,这可能是联盟难以管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3)合作企业在一个或多个关键战略领域如技术、产品等方面持续作出贡献。按照这一标准,兼并、接管、收购、跨国公司的海外分部这些形式都不算是联盟。我们认为,这一限制对战略联盟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可以澄清在联盟概念上的含混不清的问题。战略联盟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市场的契约安排方面主要包括联合研究与开发、联合产品研制、长期供货合约、合作生产、联合营销、共享分销渠道和服务、标准检验;另一方面是产权安排,这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形成新的实体,这包括小股权投资或参股和交换股权,另一部分则是新建企业[3]。以上是针对战略联盟概念、演进过程、具体形式界定多数学者研究得出的较为统一的认识。然而由于视角不同,对战略联盟形成的机制至今说法不一,存在很多的理论,这里举出国外专家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理论以作简单的了解:1、价值链理论[7]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1988)一书中创建了价值链理论。波特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波特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一个企业的价值链蕴藏于范围更广的一连串活动中即价值系统中。它提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指最终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是因为各企业的价值链互不相同,即企业在价值链各环节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合作各方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从而共同获得竞争优势。波特定义的战略联盟为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既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它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销售协定和合资经营等形式。不同企业价值链中的合作与互补(如生产与营销方面的合资经营)为横向联盟。而发生于波特称之为纵向联系的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厂商、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联盟(如供货协定)为纵向联盟。两种形式,两种联系,结果都是通过协调和合作获得最优化及竞争优势[8]。2、企业能力理论[6]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能力理论得到瞩目,企业能力理论实际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的结合体。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力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这些理论认为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正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互补性,为使其在价值活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价值链各环节上相互合作,以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理论分析具体如下:(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沃纳菲尔特、格兰特、巴尔奈等学者的研究促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新流派——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这一理论认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企业的潜在能力。但各企业的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流动,所以战略联盟的构建成为一种需要。战略联盟可以使资源运筹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制,从而带来资源的节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2)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最终产品的竞争只是表面现象,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在于企业核心能力之争。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只有通过联盟合作关系才能相互学习与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大的竞争合力,这便导致了企业广泛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实现核心能力的创建。(3)帕维特、纳尔森、福斯和格兰特等人提出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生产的关键投入和企业价值最重要的来源是知识,社会生产是在知识的引导下进行的。以进行知识转移和共同创建新知识为目的的结盟通常被称为知识联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上的学习和交流成为企业合作的核心。博格、顿肯和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80年代初期,50%的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是为了对方知识,因此把这种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的联盟称之为知识联盟。3、交易费用理论[9]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总是伴随着交易而进行的,而交易过程又是有成本的,交易费用理论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研究经济组织和各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战略联盟被认为是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顺应了企业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通过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稳定双立交易,减少签约费用并降低覆约风险。80年代以来,专业化和分工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增加,引致了越来越高的交易费用,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战略联盟蓬勃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过高交易成本的自主模式。4、合作竞争理论[3]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不断变化的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观——合作竞争观。合作竞争理论认为,竞争并不排除合作,有时,合作更有利于提高竞争效率。战略管理研究因而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研究的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现代合作过程中产生了新型竞争者,构筑了新的行业体系,创造了新的竞争类型。战略联盟就是这样一种新型合作竞争团体,当共同创建一个市场时表现为合作,当进行市场分配时表现为竞争。战略联盟各方旨在创造并分享一个不断成长的更大市场的目标正是这一新竞争观的体现。由于战略联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近年来才传入我国,因此对它的研究,国内学者一般还是遵循国外一些知名学者的思路,不过在一些实际操作中,许多专家也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如在对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分析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王方华、赵昌平、葛卫华老师提出了战略联盟存在路径依赖性的问题[10],而具体有关这方面理论的阐述将在正文中进行。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创新观点和主要内容本文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战略联盟发展障碍解决方法的思考,不是从某个点着手,而是着眼于系统性分析。首先明确战略联盟的真正含义,在对基本性问题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把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寻求放到整个联盟构建过程中去,通过完善构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联盟的优化,并且提出六个层面的整合,以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从而通过这一系列系统的分析和实践找到克服战略联盟发展障碍的方法。而本文最大的创新就体现在这一系统性的思考过程中。一般出现问题后,人们都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方法,而缺乏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对过程的系统性思考,而本文克服了这一点,以系统思想指导全文。此外,本文还对一些知识点的内容作了增补以求更为全面,如在战略、战术、操作、人际关系、文化整合中创造性地加入了组织整合这一因素,构成六大层面的整合[2]。此外,在文章许多地方本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就不详述。以下来介绍本文大致框架,以求得对其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文章总体架构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依次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六种影响战略联盟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它包括:路径依赖性的形成及其引发的负效应;不合作行为的产生;组织管理的滞后性;文化冲突的发生;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和足够的沟通;联盟建设时间的难以掌控。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战略联盟对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大意义,指出尽管发展战略联盟困难重重,但是仍必须坚持这一组织创新,指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战略联盟的基本问题,包括其定义和分类的界定,为进一步深入剖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从战略联盟的构建过程中探询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且提出战略、战术、操作、组织、人际关系、文化六大层面的整合,不仅用它指导业务,也用它指导思想。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克服障碍的六种具体对策性方法。参考文献:[1] 于克信 . 论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1 , (3) : 78-81 . [2] 周健临 . 管理学教程[M].p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 135 -137. [3] 李新春 . 企业联盟与网络[M] .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 26-33 .[4] 郭昕炜 . 战略联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思路[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 001 ,(3) : 74-77 .[5] 史言信 . 论企业战略联盟形态演进 [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02 , (3) : 105-108 . [6] 陈耀 .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 , 2002 , (9):47-52 . [7] 黄丽薇 .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观点[J] . 企业研究 ,p2002 , (3) : 101-103 .[8]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 102-200 .[9] 芮明杰 .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 403-411 .[10] 赵昌平,王方华,葛卫华 . 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及其启示[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2 , (10) : 115-117 .【正文】当今世界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单独的企业已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去慢慢积累各种成功的要素,于是企业从战略的角度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构建起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这已形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联合的时代潮流。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很高。据估计战略联盟的失败率超过了60%〔1〕。当然导致战略联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高失败率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随着战略联盟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如何发掘出这些问题,并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将是构建好战略联盟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一、战略联盟的发展障碍分析(一)联盟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引发负效应企业在结成战略联盟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固化的关系,形成路径依赖性。所谓路径依赖性是指与决策和成果相关的承诺,它通常是以高变化成本为特性的,路径依赖性能放大那些管理者所熟知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位置锁定性偏袒和逐步增长的承诺效应[1]。前者指的是企业的决策制定者们通常倾向坚持当前的战略而不选择更有吸引力的战略的现象。这是因为采用新的战略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也会使机会成本增加。身为决策制定者的高层管理者人员为了减少自己可能承担的责任,降低推行新战略所冒的风险并且减少其工作量,一般倾向于维持现状,坚持现有的战略。而后者是指管理者在面对负反馈时,通常会感到一种证实投入到联盟中的时间和资金是明智的需要。当企业和别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高层管理者为了证实联盟决策的正确性,往往会支持现有联盟并给予其资源上的保障,即便有更好的战略出现,高层管理者一般也不会放弃这种思路,仍执着于现有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建立后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而一旦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战略的柔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外在动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或使企业放弃与最佳战略伙伴合作的机会等等,从而使战略联盟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战略联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战略联盟一般是以联盟各方企业签署的共同协议为基础,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与行动上都要合作,然而联盟本身的松散性,成员之间在战略、组织、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合作行为在战略联盟中极容易产生,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联盟各方竞争地位的失衡导致联盟不合作的产生[2]。企业竞争地位的平衡是维持联盟的一个关键要素,当联盟开展后,随着各方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可能会造成某一方竞争实力提高,而另一方相对竞争位势下降,平衡被打破,自然就容易造成不合作。2.联盟各方收益的不完全对称破坏企业的平等合作[2]。由于联盟所得收益构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联盟企业共享,另一部分按照各企业对联盟贡献的大小等指标加以分配。从而有的企业受短期利益影响,不惜损害共同利益而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视联盟的整体利益,从而破坏联盟的融洽,造成对方不满。3.联盟企业为保护自身的核心能力设置障碍,影响整个联盟的合作关系[1]。事实上,在战略联盟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又为防止核心知识不被联盟伙伴窃取而设置种种障碍,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彼此间一系列的不信任与不合作。4.联盟伙伴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联盟认识不同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1]。这是因为往往高层管理者认识到了联盟的好处与重要性,而中下层管理者从本部门出发,并不认同这一点,从而联盟的执行仅停留在战略层次,而中下层管理者并不合作。5.战略联盟伙伴具有文化、组织、战略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导致联盟运行中冲突的出现。总的来说,造成企业间不合作行为的因素是相当多的,而不合作本身就对联盟有着致命的打击,一旦产生而没有得到有效而及时的解决,将会使联盟走向解体或至少不能取得预期的效应而归于失败。(三)战略联盟增加了组织管理上的难度,使得一般的管理很难跟上联盟是一种非股权式的松散的合作体,其运作存在着行政与市场的双重机制,由于它不能单纯以行政命令来解决各方的利益与冲突,所以要求按市场规律建立并运行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2]。这对于单一企业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有不少联盟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组织管理没有跟上联盟发展的需要,在一些战略规划、执行协调等重大问题上由于缺乏组织保证而出现失误,从而导致联盟的失败。(四)战略联盟容易引发文化的冲突战略联盟不仅是业务上的联合,也存在文化上的融合与交流。然而不同组织的文化融合是很难的。由于各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会转化为经营管理上的差异,从而加大战略联盟的管理难度。当联盟企业各方的文化出现冲突而文化的交流并不能使它们有效融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弱化企业文化,降低联盟伙伴的文化凝聚力。并且如果文化上的冲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引发矛盾冲突的升级,威胁联盟的稳定。(五)联盟内部往往缺乏相互信任战略联盟通常以目标、任务、观念、经济以及文化的共同协议为基础,它要求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联盟与行动上积极合作,然而由于战略联盟伙伴是独立实体,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组织、战略目标来理解和看待联盟问题,从而容易对对方企业的行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另一方面,联盟各方在参与合作中,担心由于联盟而将企业机密暴露给对方,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和防范措施,有保留地进行合作,导致联盟各方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使联盟的效果受到极大的抑制。(六)战略联盟构建的时间难以掌握Spekman在1996年的调查表明大型复杂的联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其信任,通常联盟的建立与运转之间所耗时间为三年到四年[1]。这不仅因为单纯组织关系上的建设就耗费大量的时间,高层管理者建立起私人的关系网,联盟的信任等各方面的建设也需要更长的时间。长的时间周期虽有利于管理者有充分时间来解决联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它也同时延长了战略决策的时间,在快速变动的企业经营环境中,过长的时间会使战略归于失败。或者丧失一些良好的机会。所以不能合理的掌控时间,也会对联盟发展构成相当的威胁。由此可见,战略联盟的构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困难重重,但是否因此就放弃它呢?对这个问题,通过下一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二、战略联盟发展重要性分析pp战略联盟是许多谋求更多发展机会的企业所不可回避的,因为这种战略上的新思维对企业经营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pp从根本上说,战略联盟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加强和发展其核心能力,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2]。这是因为在动态环境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必须更多的依托于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核心能力,以及建立在这种能力基础上的竞争优势。然而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单靠企业自身发展和逐渐培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能迅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势。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正确地识别和选择符合企业竞争战略原则的资源和能力,并且对这些资源和能力加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并且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强投入,学习和积累,通过创新和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构建战略联盟正是企业为培育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而开辟渠道,创建环境,学习积累的路径之一。它能通过企业间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快速实现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竞争位势的提升。现在以资源互补或风险共担等为基础的产品联盟正逐渐向新型的知识联盟转变。这种知识联盟以向战略伙伴学习为主要目的,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获得新知识,同时将其与自身的核心能力连接,加速自身核心能力的开发与提升以创造价值。它在组织资源的运作形式上以松散的网络型为特征,又以长期互惠性为联结,赋予了企业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为企业在识别新的市场机会,增大企业的组织资本上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了有利于核心能力发育和提升的环境与条件。归根结底,战略联盟的意义最终就是体现在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创建上,作为组织创新,它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竞争战略手段[3]。若从具体的方面看,战略联盟在意义表现得更为突出鲜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获取先进技术或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拥有相同的优势,所以许多公司寻求建立联盟是为了找到具有互补性技术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联合,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向市场推出先进的产品,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此外对于本身技术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而言,通过与存在某些技术优势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不断的协作中学习和掌握对方优势的技术和技能,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速度,避免自己开发的极大风险与成本代价[4]。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就已采取了许多积极的行动,在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就与许多外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5]。2.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实现风险共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企业本身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缺乏国际经营的经验,无疑会增大这种风险。战略联盟的建立将有效的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通过合作,企业可以获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外部资源,而且可以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技术,通过提高企业自身实力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4]。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因为联盟各方共同承担风险,从而减小了意外情况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其中任一参与企业的冲击。3.拓展新的市场任何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都有自己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当它们计划拓展自己的市场时,都面临针对新市场建立一个销售网络的问题。如果相关企业能在竞争基础上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对手已有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拓展,则可以避免销售网络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销售竞争,而且还可分担彼此的固定成本。这尤其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时用的比较多。我国优秀的企业大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如果其产品想打入国际市场,却缺乏足够的营销力量,则可以寻找一家同样拥有优质产品当缺乏中国市场销售渠道的国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利用国内过剩的销售能力换取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6]。4.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汇集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资源,战略联盟通常可以提供从事一种特定经营的最有效的规模。如果能有效实现联盟的组合及整合,往往还能使企业发挥出整体大于个别企业加总的巨大协同效应。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义使尤其重大的。中小公司可以联合起来成功的与大型全球公司相竞争。试想,如果不联合组成商用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一些欧洲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投资水平以实现与波音公司进行同等规模和实力的竞争。即使像GE这样的世界最大的公司也与其他公司携手,以便更有效的生产产品。所以尽管实施战略联盟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性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
《彩票营销学》作为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彩票营销业务入门教材,强调营销理论与彩票业务的结合,着重实用性。抽空该买本回来学习,它的作者叫胡穗华,09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我想你要的不是专业学术之类的词语。而是手上在写论文需要结尾总结对吧?。。。呵呵! “结束语主要是论文中体思想的概括,把简介中的意思说一下就可~ ”
我最近没事如果你不会做的话,师哥愿意代劳,助人为乐练练笔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化妆品,即使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产业。当下中国 化妆品产业,被称为“美丽经济”、“朝阳产 业”,随着国内化妆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化妆 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 全国直接开设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一 共两所:分别是位于首都的北京工商大学和位于 魔都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是于2018年新增的本科专 业,以上这两所大学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也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化妆品专业已成为国 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工商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都在香料香精 工艺专业、精细化工工艺专业等专业有深厚的学 科功底和历史底蕴,名声在业界内享有盛名。 除此之处,以医药化工、医学美容为方向的部分 大学,也有该专业的研究方向:北京协和医学 院、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 大学、 暨南大学等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详情文章点我名字进去看。1. 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被引次数:14次 唐煌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5年 第08期经济资本管理本文介绍了国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经济资本的分配与配置原理,阐述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深刻变革。[1]武剑 ... 2. 信息经济及其管理 被引次数:26次 乌家培 文献来自:经济学家 1998年 第02期并就如何研究信息经济及其管理问题,发表了若干意见。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乌家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100010)一、信息经济两种含义信息经济这个概念正在为更多的人士所接受和熟悉。继农业经 ... 3.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次数:16次 尹恩山 文献来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年 第05期4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点。由此构造的实验系统称为经济管理实验系统或者经济管理实验场景 ... 4. 循环经济与企业生态管理研究 被引次数:8次 谢钰敏 文献来自: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 第01期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由纯粹的经济型管理向生态型管理转变,在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生态与经济的两重性,其各项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 ... 5.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 被引次数:4次 符壮才 文献来自:中国卫生经济 2005年 第09期比万丢J公l、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符壮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570000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经营成本<正>2000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医院的补偿政策、价格政策、医药 ... 6.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被引次数:25次 刘军 文献来自: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1期互联网 (Internet)产业的迅速崛起 ,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 ,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临着自?... 7.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价值研究 被引次数:6次 周群 文献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1期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作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虚拟资本,对风险防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于银行灵活调度资本金、实施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度量体系及引导资产定价具有重要意义。[1] RobertoP ... 8.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 被引次数:4次 李敏樱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4年 第08期一、传统财务管理手段对网络经济的不适应性(一)难以防范网络中的新风险。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 9. 彩票经济与管理创新研究 被引次数:4次 王晔 张锦年 文献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01期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保证我国彩票经济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三、彩票经济管理创新 (一)体制创新 由财政部或者专门委员会对彩票的发行、资金使用等进行统一管理,不再按部门划分彩票的经营权。[6]这样至少有两个好 ... 10. 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初探 被引次数:4次 黄清亮 文献来自: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04期除现有四个经济特区外,我国各类开发区的开发,其专业性相对较强,管理对象单纯,应针对这一特定的经济管理对象而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在国外,如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采取行政管理机构一体化的体制,加工区管理局由七名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资源的协同管理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体育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4、体育服装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5、体育用品制造业现金流管理研究6、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管理优化探讨7、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管理研究8、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9、基于PPP视角的重庆市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途径研究10、中高职融通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11、体育赞助营销的风险识别与管理分析12、探析体育教学纳入中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13、从体育用品企业高库存困局谈起--浅议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14、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15、论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法律保护
其实大学生活里毕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般满足毕业论文合格,毕业答辩通过和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学分修满就可以了。所以毕业与否其实和专业是否冷门的关系并不算太大。有的时候一些热门的专业比如计算机、大数据等等反而因为课程难度高而不好毕业。
《彩票营销学》作为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彩票营销业务入门教材,强调营销理论与彩票业务的结合,着重实用性。抽空该买本回来学习,它的作者叫胡穗华,09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我想你要的不是专业学术之类的词语。而是手上在写论文需要结尾总结对吧?。。。呵呵! “结束语主要是论文中体思想的概括,把简介中的意思说一下就可~ ”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详情文章点我名字进去看。1. 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被引次数:14次 唐煌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5年 第08期经济资本管理本文介绍了国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经济资本的分配与配置原理,阐述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深刻变革。[1]武剑 ... 2. 信息经济及其管理 被引次数:26次 乌家培 文献来自:经济学家 1998年 第02期并就如何研究信息经济及其管理问题,发表了若干意见。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乌家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100010)一、信息经济两种含义信息经济这个概念正在为更多的人士所接受和熟悉。继农业经 ... 3.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次数:16次 尹恩山 文献来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年 第05期4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点。由此构造的实验系统称为经济管理实验系统或者经济管理实验场景 ... 4. 循环经济与企业生态管理研究 被引次数:8次 谢钰敏 文献来自: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 第01期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由纯粹的经济型管理向生态型管理转变,在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生态与经济的两重性,其各项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 ... 5.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 被引次数:4次 符壮才 文献来自:中国卫生经济 2005年 第09期比万丢J公l、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符壮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570000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经营成本<正>2000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医院的补偿政策、价格政策、医药 ... 6.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被引次数:25次 刘军 文献来自: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1期互联网 (Internet)产业的迅速崛起 ,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 ,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临着自?... 7.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价值研究 被引次数:6次 周群 文献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1期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作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虚拟资本,对风险防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于银行灵活调度资本金、实施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度量体系及引导资产定价具有重要意义。[1] RobertoP ... 8.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 被引次数:4次 李敏樱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4年 第08期一、传统财务管理手段对网络经济的不适应性(一)难以防范网络中的新风险。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 9. 彩票经济与管理创新研究 被引次数:4次 王晔 张锦年 文献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01期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保证我国彩票经济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三、彩票经济管理创新 (一)体制创新 由财政部或者专门委员会对彩票的发行、资金使用等进行统一管理,不再按部门划分彩票的经营权。[6]这样至少有两个好 ... 10. 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初探 被引次数:4次 黄清亮 文献来自: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04期除现有四个经济特区外,我国各类开发区的开发,其专业性相对较强,管理对象单纯,应针对这一特定的经济管理对象而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在国外,如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采取行政管理机构一体化的体制,加工区管理局由七名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摘要】 战略联盟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新思维,然而因为多种原因,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却相当高。文章从剖析战略联盟失败背后存在的一些障碍性问题入手,对寻求解决办法进行系统性思考,通过清晰认识战略联盟基础性问题,合理完善战略联盟构建全过程,有效实现六个层面的整合,以此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相应的具体策略,以找到克服障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战略联盟 发展障碍 解决方法1【Title】Obstacle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And Systematic Solutions【Abstract】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a new strategical thinking tha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corporate competitive to verying reasons,the failure rate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very paper tries to seek solu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thinking by first analyzing obstacles behind strategical alliance by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improv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and integrating the six aspects,it identifies the fundamental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analyses,this paper develops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Key words】strategical alliances ;obstacles ;solutions【文献综述】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当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但企业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战略联盟体现了既竞争又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思想,它对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深远的意义[1]。然而战略联盟的构建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诸多障碍性问题的存在,使其失败率相当之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障碍性问题,成功构建并维持战略联盟,成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任何问题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网络,事物的发展都处在一个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2],因此对解决障碍性问题办法的思考绝不能局限于对几种简单策略的寻求,而必须以系统的思维方法,从整体上对影响战略联盟正常运作的诸多因素进行把握,从而实现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也就是该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所在,即以系统性思维模式寻求解决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方法,促使战略联盟成功运作,发挥其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大作用。二、理论研究动态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基本属于战略管理范围。 其概念由美国DEC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儿()最早提出。至今,并没有一个关于战略联盟的明确意义。事实上,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目前,在英文文献中,主要使用的概念有: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c linkage, Strategic partnering等等[3]。综合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意见,可以对战略联盟的基本概念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把其界定为: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4]。战略联盟的演进经历了传统战略联盟、现代战略联盟、新兴战略联盟三个发展形态。最早的战略联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工业化初期的卡特尔形式,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早期的联盟主要是指价格联盟,因为工业化初期,产品差异不明显,产品竞争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但这种联盟,被认为是共谋获取垄断的手段,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一般国家均有立法予以限制。二战后,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商品极大丰富,企业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无处不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以自身的资源往往无法达到战略目标,选择合作联盟成为必然,此时的战略联盟基本上是以产品为中心,包括合作研究与开发联盟,联合生产联盟,市场开拓与发展联盟三种。而此后出现的新兴的企业战略则是指知识经济到来的知识联盟以及相似的联盟形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取代了资本成为最重要且最稀缺的要素,企业通过联盟,可以使知识的交流在一种半内部化的状态下完成,解决企业无法高效获得自身稀缺知识资源的状态,并与其他组织合作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能力。目前知识联盟主要有虚拟企业联盟、动态联盟等形式[5]。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战略联盟的发展,其具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一些学者开始对其设立标准,进行合理界定。Yashino和Rangan(1995)给出了战略联盟三个必要和充分的特征条件[3]:(1)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致力于一系列目标,并在联盟后保持独立性;(2)合作企业分享联盟的收益并控制特定业务的绩效,这可能是联盟难以管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3)合作企业在一个或多个关键战略领域如技术、产品等方面持续作出贡献。按照这一标准,兼并、接管、收购、跨国公司的海外分部这些形式都不算是联盟。我们认为,这一限制对战略联盟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可以澄清在联盟概念上的含混不清的问题。战略联盟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市场的契约安排方面主要包括联合研究与开发、联合产品研制、长期供货合约、合作生产、联合营销、共享分销渠道和服务、标准检验;另一方面是产权安排,这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形成新的实体,这包括小股权投资或参股和交换股权,另一部分则是新建企业[3]。以上是针对战略联盟概念、演进过程、具体形式界定多数学者研究得出的较为统一的认识。然而由于视角不同,对战略联盟形成的机制至今说法不一,存在很多的理论,这里举出国外专家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理论以作简单的了解:1、价值链理论[7]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1988)一书中创建了价值链理论。波特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波特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一个企业的价值链蕴藏于范围更广的一连串活动中即价值系统中。它提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指最终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是因为各企业的价值链互不相同,即企业在价值链各环节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合作各方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从而共同获得竞争优势。波特定义的战略联盟为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既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它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销售协定和合资经营等形式。不同企业价值链中的合作与互补(如生产与营销方面的合资经营)为横向联盟。而发生于波特称之为纵向联系的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厂商、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联盟(如供货协定)为纵向联盟。两种形式,两种联系,结果都是通过协调和合作获得最优化及竞争优势[8]。2、企业能力理论[6]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能力理论得到瞩目,企业能力理论实际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的结合体。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力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这些理论认为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正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互补性,为使其在价值活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价值链各环节上相互合作,以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理论分析具体如下:(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沃纳菲尔特、格兰特、巴尔奈等学者的研究促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新流派——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这一理论认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企业的潜在能力。但各企业的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流动,所以战略联盟的构建成为一种需要。战略联盟可以使资源运筹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制,从而带来资源的节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2)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最终产品的竞争只是表面现象,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在于企业核心能力之争。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只有通过联盟合作关系才能相互学习与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大的竞争合力,这便导致了企业广泛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实现核心能力的创建。(3)帕维特、纳尔森、福斯和格兰特等人提出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生产的关键投入和企业价值最重要的来源是知识,社会生产是在知识的引导下进行的。以进行知识转移和共同创建新知识为目的的结盟通常被称为知识联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上的学习和交流成为企业合作的核心。博格、顿肯和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80年代初期,50%的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是为了对方知识,因此把这种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的联盟称之为知识联盟。3、交易费用理论[9]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总是伴随着交易而进行的,而交易过程又是有成本的,交易费用理论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研究经济组织和各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战略联盟被认为是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顺应了企业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通过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稳定双立交易,减少签约费用并降低覆约风险。80年代以来,专业化和分工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增加,引致了越来越高的交易费用,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战略联盟蓬勃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过高交易成本的自主模式。4、合作竞争理论[3]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不断变化的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观——合作竞争观。合作竞争理论认为,竞争并不排除合作,有时,合作更有利于提高竞争效率。战略管理研究因而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研究的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现代合作过程中产生了新型竞争者,构筑了新的行业体系,创造了新的竞争类型。战略联盟就是这样一种新型合作竞争团体,当共同创建一个市场时表现为合作,当进行市场分配时表现为竞争。战略联盟各方旨在创造并分享一个不断成长的更大市场的目标正是这一新竞争观的体现。由于战略联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近年来才传入我国,因此对它的研究,国内学者一般还是遵循国外一些知名学者的思路,不过在一些实际操作中,许多专家也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如在对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分析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王方华、赵昌平、葛卫华老师提出了战略联盟存在路径依赖性的问题[10],而具体有关这方面理论的阐述将在正文中进行。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创新观点和主要内容本文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战略联盟发展障碍解决方法的思考,不是从某个点着手,而是着眼于系统性分析。首先明确战略联盟的真正含义,在对基本性问题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把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寻求放到整个联盟构建过程中去,通过完善构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联盟的优化,并且提出六个层面的整合,以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从而通过这一系列系统的分析和实践找到克服战略联盟发展障碍的方法。而本文最大的创新就体现在这一系统性的思考过程中。一般出现问题后,人们都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方法,而缺乏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对过程的系统性思考,而本文克服了这一点,以系统思想指导全文。此外,本文还对一些知识点的内容作了增补以求更为全面,如在战略、战术、操作、人际关系、文化整合中创造性地加入了组织整合这一因素,构成六大层面的整合[2]。此外,在文章许多地方本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就不详述。以下来介绍本文大致框架,以求得对其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文章总体架构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依次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六种影响战略联盟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它包括:路径依赖性的形成及其引发的负效应;不合作行为的产生;组织管理的滞后性;文化冲突的发生;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和足够的沟通;联盟建设时间的难以掌控。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战略联盟对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大意义,指出尽管发展战略联盟困难重重,但是仍必须坚持这一组织创新,指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战略联盟的基本问题,包括其定义和分类的界定,为进一步深入剖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从战略联盟的构建过程中探询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且提出战略、战术、操作、组织、人际关系、文化六大层面的整合,不仅用它指导业务,也用它指导思想。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克服障碍的六种具体对策性方法。参考文献:[1] 于克信 . 论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1 , (3) : 78-81 . [2] 周健临 . 管理学教程[M].p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 135 -137. [3] 李新春 . 企业联盟与网络[M] .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 26-33 .[4] 郭昕炜 . 战略联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思路[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 001 ,(3) : 74-77 .[5] 史言信 . 论企业战略联盟形态演进 [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02 , (3) : 105-108 . [6] 陈耀 .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 , 2002 , (9):47-52 . [7] 黄丽薇 .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观点[J] . 企业研究 ,p2002 , (3) : 101-103 .[8]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 102-200 .[9] 芮明杰 .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 403-411 .[10] 赵昌平,王方华,葛卫华 . 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及其启示[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2 , (10) : 115-117 .【正文】当今世界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单独的企业已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去慢慢积累各种成功的要素,于是企业从战略的角度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构建起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这已形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联合的时代潮流。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很高。据估计战略联盟的失败率超过了60%〔1〕。当然导致战略联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高失败率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随着战略联盟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如何发掘出这些问题,并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将是构建好战略联盟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一、战略联盟的发展障碍分析(一)联盟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引发负效应企业在结成战略联盟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固化的关系,形成路径依赖性。所谓路径依赖性是指与决策和成果相关的承诺,它通常是以高变化成本为特性的,路径依赖性能放大那些管理者所熟知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位置锁定性偏袒和逐步增长的承诺效应[1]。前者指的是企业的决策制定者们通常倾向坚持当前的战略而不选择更有吸引力的战略的现象。这是因为采用新的战略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也会使机会成本增加。身为决策制定者的高层管理者人员为了减少自己可能承担的责任,降低推行新战略所冒的风险并且减少其工作量,一般倾向于维持现状,坚持现有的战略。而后者是指管理者在面对负反馈时,通常会感到一种证实投入到联盟中的时间和资金是明智的需要。当企业和别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高层管理者为了证实联盟决策的正确性,往往会支持现有联盟并给予其资源上的保障,即便有更好的战略出现,高层管理者一般也不会放弃这种思路,仍执着于现有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建立后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而一旦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战略的柔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外在动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或使企业放弃与最佳战略伙伴合作的机会等等,从而使战略联盟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战略联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战略联盟一般是以联盟各方企业签署的共同协议为基础,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与行动上都要合作,然而联盟本身的松散性,成员之间在战略、组织、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合作行为在战略联盟中极容易产生,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联盟各方竞争地位的失衡导致联盟不合作的产生[2]。企业竞争地位的平衡是维持联盟的一个关键要素,当联盟开展后,随着各方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可能会造成某一方竞争实力提高,而另一方相对竞争位势下降,平衡被打破,自然就容易造成不合作。2.联盟各方收益的不完全对称破坏企业的平等合作[2]。由于联盟所得收益构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联盟企业共享,另一部分按照各企业对联盟贡献的大小等指标加以分配。从而有的企业受短期利益影响,不惜损害共同利益而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视联盟的整体利益,从而破坏联盟的融洽,造成对方不满。3.联盟企业为保护自身的核心能力设置障碍,影响整个联盟的合作关系[1]。事实上,在战略联盟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又为防止核心知识不被联盟伙伴窃取而设置种种障碍,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彼此间一系列的不信任与不合作。4.联盟伙伴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联盟认识不同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1]。这是因为往往高层管理者认识到了联盟的好处与重要性,而中下层管理者从本部门出发,并不认同这一点,从而联盟的执行仅停留在战略层次,而中下层管理者并不合作。5.战略联盟伙伴具有文化、组织、战略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导致联盟运行中冲突的出现。总的来说,造成企业间不合作行为的因素是相当多的,而不合作本身就对联盟有着致命的打击,一旦产生而没有得到有效而及时的解决,将会使联盟走向解体或至少不能取得预期的效应而归于失败。(三)战略联盟增加了组织管理上的难度,使得一般的管理很难跟上联盟是一种非股权式的松散的合作体,其运作存在着行政与市场的双重机制,由于它不能单纯以行政命令来解决各方的利益与冲突,所以要求按市场规律建立并运行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2]。这对于单一企业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有不少联盟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组织管理没有跟上联盟发展的需要,在一些战略规划、执行协调等重大问题上由于缺乏组织保证而出现失误,从而导致联盟的失败。(四)战略联盟容易引发文化的冲突战略联盟不仅是业务上的联合,也存在文化上的融合与交流。然而不同组织的文化融合是很难的。由于各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会转化为经营管理上的差异,从而加大战略联盟的管理难度。当联盟企业各方的文化出现冲突而文化的交流并不能使它们有效融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弱化企业文化,降低联盟伙伴的文化凝聚力。并且如果文化上的冲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引发矛盾冲突的升级,威胁联盟的稳定。(五)联盟内部往往缺乏相互信任战略联盟通常以目标、任务、观念、经济以及文化的共同协议为基础,它要求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联盟与行动上积极合作,然而由于战略联盟伙伴是独立实体,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组织、战略目标来理解和看待联盟问题,从而容易对对方企业的行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另一方面,联盟各方在参与合作中,担心由于联盟而将企业机密暴露给对方,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和防范措施,有保留地进行合作,导致联盟各方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使联盟的效果受到极大的抑制。(六)战略联盟构建的时间难以掌握Spekman在1996年的调查表明大型复杂的联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其信任,通常联盟的建立与运转之间所耗时间为三年到四年[1]。这不仅因为单纯组织关系上的建设就耗费大量的时间,高层管理者建立起私人的关系网,联盟的信任等各方面的建设也需要更长的时间。长的时间周期虽有利于管理者有充分时间来解决联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它也同时延长了战略决策的时间,在快速变动的企业经营环境中,过长的时间会使战略归于失败。或者丧失一些良好的机会。所以不能合理的掌控时间,也会对联盟发展构成相当的威胁。由此可见,战略联盟的构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困难重重,但是否因此就放弃它呢?对这个问题,通过下一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二、战略联盟发展重要性分析pp战略联盟是许多谋求更多发展机会的企业所不可回避的,因为这种战略上的新思维对企业经营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pp从根本上说,战略联盟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加强和发展其核心能力,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2]。这是因为在动态环境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必须更多的依托于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核心能力,以及建立在这种能力基础上的竞争优势。然而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单靠企业自身发展和逐渐培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能迅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势。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正确地识别和选择符合企业竞争战略原则的资源和能力,并且对这些资源和能力加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并且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强投入,学习和积累,通过创新和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构建战略联盟正是企业为培育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而开辟渠道,创建环境,学习积累的路径之一。它能通过企业间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快速实现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竞争位势的提升。现在以资源互补或风险共担等为基础的产品联盟正逐渐向新型的知识联盟转变。这种知识联盟以向战略伙伴学习为主要目的,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获得新知识,同时将其与自身的核心能力连接,加速自身核心能力的开发与提升以创造价值。它在组织资源的运作形式上以松散的网络型为特征,又以长期互惠性为联结,赋予了企业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为企业在识别新的市场机会,增大企业的组织资本上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了有利于核心能力发育和提升的环境与条件。归根结底,战略联盟的意义最终就是体现在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创建上,作为组织创新,它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竞争战略手段[3]。若从具体的方面看,战略联盟在意义表现得更为突出鲜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获取先进技术或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拥有相同的优势,所以许多公司寻求建立联盟是为了找到具有互补性技术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联合,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向市场推出先进的产品,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此外对于本身技术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而言,通过与存在某些技术优势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不断的协作中学习和掌握对方优势的技术和技能,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速度,避免自己开发的极大风险与成本代价[4]。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就已采取了许多积极的行动,在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就与许多外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5]。2.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实现风险共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企业本身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缺乏国际经营的经验,无疑会增大这种风险。战略联盟的建立将有效的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通过合作,企业可以获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外部资源,而且可以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技术,通过提高企业自身实力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4]。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因为联盟各方共同承担风险,从而减小了意外情况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其中任一参与企业的冲击。3.拓展新的市场任何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都有自己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当它们计划拓展自己的市场时,都面临针对新市场建立一个销售网络的问题。如果相关企业能在竞争基础上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对手已有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拓展,则可以避免销售网络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销售竞争,而且还可分担彼此的固定成本。这尤其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时用的比较多。我国优秀的企业大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如果其产品想打入国际市场,却缺乏足够的营销力量,则可以寻找一家同样拥有优质产品当缺乏中国市场销售渠道的国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利用国内过剩的销售能力换取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6]。4.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汇集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资源,战略联盟通常可以提供从事一种特定经营的最有效的规模。如果能有效实现联盟的组合及整合,往往还能使企业发挥出整体大于个别企业加总的巨大协同效应。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义使尤其重大的。中小公司可以联合起来成功的与大型全球公司相竞争。试想,如果不联合组成商用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一些欧洲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投资水平以实现与波音公司进行同等规模和实力的竞争。即使像GE这样的世界最大的公司也与其他公司携手,以便更有效的生产产品。所以尽管实施战略联盟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性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
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简单的图表和指标,一般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展示都会采取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第二个层次,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布特征。
第三个层次,计量分析,建立模型。而计量分析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回归,包括双变量、多元回归,基本计量问题(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处理。
第二层次更专业点儿,包括模型设定误差检验与模型修正、特殊数据类型(时间序列、虚拟变量、面板数据等)的模型选择和处理、联立方程、VEC模型、VAR模型、条件异方差模型等;第三层次包括有序因变量、面板VAR、神经网络、分位数模型、季节调整模型等等。模型,建立一套研究范式,然后按此模型进行研究。
选题与预估计
问题1:暂定一个题目(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拟使用的理论或方法等方面,可使用副标题,副标题一般指向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
问题2:给出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并初步进行回答(研究之前必须要有预设的初步结论。所谓“实证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所提出的初步结论的检验)。
问题3:给出文献综述(要求:①文献综述的内容必须与你的研究紧密相关,即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或内容梳理、概括相关文献(要注意相关性);②文献综述要能构成你研究的基础,可将其视为你的研究的理论知识平台或背景;③文献综述必须能够引出你所研究的问题,即根据自己的边际贡献或研究特点评述已有文献(要注意针对性))。
问题4:论证你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重要性(先列出“重要性”的论点,然后给出相应的论据)。
问题5:尝试运用计量软件(如:Eviews、SPSS、STATA或R)导入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描述性分析与预估计。
论文模型构建方法如下:
首先要明确撰写论文的目的。
建模通常是由一些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也许那些部门还在经济上提供了资助,这时论文具有向特定部门汇报的目的,但即使在其他情况下,都要求对建模全过程作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小结,使有关的技术人员读了之后,相信模型假设的合理性,理解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所用方法的适用性,从而确信该模型的数据和结论,放心地应用于实践中。
当然,一篇好的论文是以作者所建立的模型的科学性为前提的。其次,要注意论文的条理性。
(一)问题提出和假设的合理性
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把读者想象为对你所研究的问题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一个群体,因此,首先要简单地说明问题的情景,即要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列出必要数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研究对象的关键信息的内容,它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印象,以便擅于思考的读者自己也可以尝试解决问题。历届建模竞赛的试题可以看作是情景说明的范例。
对情景的说明,不可能也不必要提供问题的每个细节。由此而来建立模型还是不够的,还要补充一些假设,模型假设是建立模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关系到模型的成败和优劣。所以,应该细致地分析实际问题,从大量的变量中筛选出最能表现问题本质的变量,并简化它们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就应该在论文的“问题的假设”部分中体现。
由于假设一般不是实际问题直接提供的,它们因人而异,所以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论文中的假设要以严格、确切的语言来表达,使读者不致产生任何曲解。
(2)所提出的假设确实是建立模型所必需的,与建立模型无关的假设只会扰乱读者的思考。
(3)假设应验证其合理性。假设的合理性可以从分析问题过程中得出,例如从问题的性质出发做出合乎常识的假设;或者由观察所给数据的图像,得到变量的函数形式;也可以参考其他资料由类 推得到。对于后者应指出参考文献的相关内容。
(二)模型的建立
在做出假设后,我们就可以在论文中引进变量及其记号,抽象而确切地表达它们的关系,通过一定的方法,最后顺利地建立方程式或归纳为其他形式的问题,此处,一定要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即说理的方法,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得到模型的过程上下文之间切忌逻辑推理过程中跃度过大,影响论文的说服力,需要推理和论证的地方,应该有推导的过程而且应该力求严谨。
引用现成定理时,要先验证满足定理的条件。论文中用到的各种符号,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总之,要把得到模型的过程表达清楚,使读者获得判断模型科学性的一个依据。
(三)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把实际问题归结为一定的问题后,就要求解或进行分析。在数值求解时应对计算方法有所说明,并给出所使用软件的名称或者给出计算程序。还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曲线和曲面示意图,来形象地表达数值计算结果。基于计算结果,可以用由分析方法得到一些对实践有所帮助的结论。
有些模型需要作稳定性或其他定性分析。这时应该指出所依据的理论,并在推理或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明确的结论。
在模型建立和分析的过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可以用清晰的定理或命题的形式陈述出来。结论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可以用助记的形式列出。定理和命题必须写清结论成立的条件。
(四)模型的讨论
对所作的模型,可以作多方面的讨论。例如可以就不同的情景,探索模型将如何变化。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文章一开始所作的某些假设,指出由此模型的变化。还可以用不同的数值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所得的结果。有时不妨拓广思路,考虑由于建模方法的不同选择而引起的变化。
通常,应该对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加以讨论比较,并实事求是地指出模型的使用范围。
除正文外,论文和竞赛答卷都要求写出摘要。我们不要忽视摘要的写作。因为它会给读者和评卷人第一印象。摘要应把论文的主要思路、结论和模型的特色讲清楚,让人看到论文的新意。
语言是构成论文的基本元素。建模论文的语言与其他科学论文的语言一样,要求达意、干练。不要把一句句子写得太长,使人不甚卒读。语言中应多用客观陈述句,切忌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词和带主观意向的语句。在英语论文写作中应多用被动语态,科学命题与判断过程一般使用现在时态。
最后,论文的书写和附图也都很重要。附图中的图形应有明确的说明,字迹力求端正。
数模论文的写作在比赛中可能是你论文质量好坏,得奖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据初步的调查,很多同学在准备比赛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往年优秀论文,精通某种软件和算法上面。不可否认,这会使你的建模水平得到提高,但在比赛时,你的想法再好,如果文字表达不清楚,很有可能使你的论文前功尽弃,因此学会如何写数模论文就很有必要了。关于怎么样写论文已经有了很多的介绍文章,这些都足以说明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一、充分重视论文摘要的写作 摘要在整个数模论文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评委对你所写论文的第一印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组委会对论文摘要提出了专门的要求,再三明文提醒参赛者要注重摘要的写作。在论文的评阅中,摘要是你的论文是否取得好名次的决定性因素,评委们通过你的摘要就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你的论文。换句话说,就算你的论文其他方面写得再好,摘要不行,你的论文也不会得到重视或者根本上就没有评委来阅读你的论文。在摘要中一定要突出6个方面:问题,方法,模型,算法,结论,特色。简而言之,摘要应该体现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避免有主观评论,一定要突出重点,让人一看就知道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做了什么工作,用的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有什么创新和特色。只有这样的摘要才是成功的。 具体写摘要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论文基本完成以后,由一个队员具体负责,在写出初稿后由其他队员交替阅读提出修改,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好的摘要都包含了两个共同的特点:简单与清晰。篇幅在一页之内。范例一: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摘 要 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和最少车辆数。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的较好建议。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的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和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和需要的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和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和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对问题2,交待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采集方法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的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和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的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关键词:公交调度 模糊优化法 层次分析 满意度 范例二:彩票发行方案的最优决策 摘 要 目前,彩票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的福利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 贡献。本文针对目前流行的各种不同彩票发行方案,综合分析了各种奖项出现的可能性、奖项和奖金额的设置以及对彩民的吸引力等因素对各方案的影响,建立了三个模型。模型I:利用超几何分布原理,建立了头奖期望模型。依照此模型,得出传统型彩票中方案 、乐透型彩票中方案 (即 )设计较为合理;总体而言,乐透型彩票的方案 头奖期望最大,方案设计最为合理。模型II:综合考虑影响方案合理性的各种因素,建立了高项奖中奖概率、总中奖概率、奖项的设置以及奖金分配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求解得到:①方案19的加权目标函数值最大,在所有方案中它是最合理的一个方案;②“传统型”彩票方案1~4中,方案4较为合理;③“传统型”彩票方案(1~4)的加权目标函数值总体上小于“乐透型”方案(5~29),从普遍意义上讲,“乐透型”方案相对优于“传统型”; ④对于 (从 中选 )型的方案, 相同时, 为35、30、32、33、34时它们的合理性依次递减。模型III:考虑到彩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结合彩票管理部门与彩民双方的满意度,建立了多目标最优决策模型。通过彩票市场供给、需求随销售的走势,找到了均衡点,同时利用计算机编程,搜索出了更优的彩票发行方案。本文还从 的变化对模型的灵敏性作了准确分析,以及从单式投注向复式投注、适当提高总奖金额等方面为设置彩票发行方案作了进一步讨论。最后据此模型,向彩票管理部门提出了更为积极、实用的彩票发行建议;并从充分认识彩票、入市动机及心态、策略和技巧等三个方面对彩民摸彩、投彩提出了科学的参考意见。关键词: 机率 期望 多目标决策 超几何分布 满意度 范例三:奥运会临时MS超市网点设计的数学模型 摘 要 本文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求出各商区人流量百分比和分布规律,然后进行MS网点的设计,建立了三个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检验。 对问题一,分析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在出行、就餐、消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依照年龄段按照性别的不同,分别对出行、就餐、消费等三个方面总结出观众概率分布的8条规律。 对问题二,利用BP神经网络原理,按照年龄段-性别-商区-进出口将网络分为三级,从就餐习惯和出入场馆两个方面进行链条分析,建立了各场馆最短路径下的人流量模型,编程求解得到20个商区的人流量分布(%):A1到A10商区分别为、、、、、、、、;B1到B6商区分别为、 、 、 、 、 ; C1到C4商区分别为、 、 、 。在人流量分布求出后,总结出对称性定理,即人流量以场馆进出口连线为轴斜对称,并给出了详细证明。 在问题三中,对观众购买欲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建立了购买欲望与年龄、消费额的数学表达式,得到欲望矩阵 ,并对购买能力进行了模糊计算。然后,由两个基本限制条件:满足奥运会期间的购物需求和分布基本均衡,建立了数学表达式,建立了以赢利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多目标决策模型: 用Lingo编程求解,得到了一种可参考的MS网点设计方案:A1到A10商区建立大MS个数分别为3、1、0、0、1、3、1、0、0、1,小MS个数分别为0,1,2,2、1、1、1、2、2、1;B1到B6商区建立大MS个数分别为1、2、3、1、2、3,小MS个数分别为2、1、1、2、1、1;C1到C4商区建立大MS个数分别为2、4、2、1,小MS个数分别为2、0、2、1。 考虑到奥运赛程的安排,实际人流量、消费额、赢利等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为进一步优化网点设计方案,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基于技术用计算机对人流量与收益模型进行了系统仿真,并通过调式,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评估,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从经济收入、旅游和硬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概率 人流量 对称性 欲望矩阵 多目标决策 系统动力学 系统仿真 范例四:长江水质的综合评价与预测控制 摘 要 本文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近两年的长江水质做出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找到了高锰酸盐和氨氮污染源所在主要地区,并对未来10年水质污染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控制方案,给出了一系列较为科学的防污建议。 首先对近两年来长江流域17个主要监测断面的水质抽样,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交互顺序进行统计,建立概率统计评判模型,结果发现:2003-2005年,长江85%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12%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劣Ⅴ类水质占3%。两年来,长江水质局部变化较大,整体较为平稳,但优质水正在下降,超标水质呈上升趋势。为了寻找污染源,我们以长江干流7个断面作为基本观察点,根据水流量、水流速和降解系数,确立了污染源反馈指标: 经计算发现:江苏南京、湖南岳阳高锰酸盐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岳阳同时又是氨氮污染源的主要地区,较为次之的是安徽安庆和江苏南京,但同比之下相差较大。 其次,对近10年的主要统计数据,按照GM(1,1)灰色原理,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归一化处理后,通过DPS数学统计软件的计算,得到了水质类别的预测值和趋势函数,分析认为:长江 I、II、Ⅲ类水质总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 I、Ⅲ类水质急剧下降,劣Ⅴ类水质上升幅度较大,到2014年超标水质总量百分比将达到,长江水质全面恶化,水生态环境严重失去平衡。为了有效控制污染恶化趋势,防止超标水质的上升,运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废水排放总量关于各类水质百分比的函数,经编程运算,我们提出了长江污水处理方案。未来10年需要处理的污水量依次是:0,0,,,,,,,,(单位:10亿吨)。 最后,基于对长江水质状况的综合评价和未来污染趋势的预测,根据“保护长江万里行”考察团的实践调查,我们深刻意识到: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前景不容乐观。为防止长江“癌变”,我们提出了几种水环保理念:做到教育先行,努力唤起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坚持依法治水,为保护长江立法;实行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倡人文环保,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 关键词 监测断面;概率统计评判;污染源反馈;灰色预测;逐步回归;人文环保; 二、论文主体要鲜明、结构要完整 按照数模论文的特点,其论文主体部分就包括以下内容: (1)问题提出——明确问题 这一部分没有过多的说明,一般是直接 copy 赛题的原文就行了,但我认为在时间充裕情况下可以适当归纳总结;因此可以写点这个问题的一些背景知识。明确问题即建模的准备阶段,要建立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第一步是要对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提法,通常我们遇到的某个实际问题,在开始阶段是比较模糊的,又带实际背景,因此在建模前必须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查,查阅有关的文献,同时要着手收集有关的数据,收集数据时事先应考好数据的整理形式,例如利用表格或图形等。在这期间还应仔细分析已有的数据和条件,使问题进一步明确化。即从数据中得到什么信息?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所给的条件有什么意义?那些条件是本质?那些条件是变动的等。对数据和条件的分析会进一步增强我们对问题的了解,使我们要更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及特征,为下一步建模打下好良好的基础。 (2)模型假设——合理的假设 作为题目的原型都是复杂的,具体的,是质和量、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的统一体。这样的原型如果不抽象和简化,人们对其认识是困难的,也是很难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而建模假设就是根据建模的目的对模型进行抽象,简化。把那些反映问题本质属性的形态,量及其关系抽象出来,简化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使之摆脱原型的具体复杂形态,形成对建模有用的信息资源和前提条件。 但如何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作得过于简单,则使模型远离现实,无法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假设做得过于详细,试图把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想进去,模型就会十分复杂,甚至难以建立,也对我们计算带来复杂化,一般模型假设遵从以下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从原型中抽象出与建模目的有关的因素,简化掉无关的因素或关系不大的因素。 ②简明性原则,所给的假设条件要简单,精确,有利于构造模型。 ③真实性原则,假设条款要符合情理,简化带来的误差应满足实际问题所允许的范围内。 ④全面性原则,在对事物原型本身作出的假设的同时,还要给出原型所处的环境条件。 最简单的作法:假设的条件一般可以从题目中挖掘。(1)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2)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①对我们所解决问题本身没有影响(或影响比较小)但可以使模型得到简化的因素应该在假设中体现。②不能为了简化问题而大量假设(使求解问题本身与原题意不符),因此应注意假设的量与度。(3).符号说明——不可缺少 在你的论文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数学符号,因此在这部分里应把这些符号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可以从符号,类型(变量,常量),单位,含义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下表):符号 类型 单位 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量纲要统一,含义解释要准确,清楚。 (4).问题分析——思路清晰、图文并茂 从题目到模型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本部分即是这一过程的体现。这部分应是论文主体的一个亮点,建议在文字说明的同时用图形或图表列出思维过程,这会使你的思维显得很清晰,让人觉得一目了然。另外,这部分应对题目做整体分析,充分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和条件,确定用什么方法来建立什么模型。经验告诉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问题的一些初步的判定:比如说可以得到在极限情况下的最大产量,花费的最少时间等,使我们最后得到的方案不能超过(或低于)我们这里分析的量。在这部分应能体现我们解决原问题的雏形。总之,问题分析在整个论文中的作用在于承上启下,也很能反应出参赛者的综合水平。(5).模型建立——数学语言 数学模型就是:数学公式、图表、方案等。模型的建立是将原问题抽象成用数学语言的表达式,其建立方式会由于对问题的理解和着眼点不同而不同。近年来的数学建模竞赛出题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概率统计问题;一是运筹优化问题。因此掌握好以上两方面的知识对于建立模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我还觉得应注意对每个模型式子的解释一定要清楚到位,其中的数学符号一定要与前面的说明保持一致。其基本方法为: 在建模的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模假设的条款,首先区分那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些已知、未知,然后查出各种量所处的位置、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选择恰当的数学工具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构造出刻划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这里要注意两点:其一,构造一具体问题的模型是要尽可能地简单的模型,然后把它与实际问题进行比较,再把其次要的因素加进去,逐渐逼近现实来修改模型,使之趋于完善,这样应形成了由模型一,到模型二,再模型三,……,这样逐步逼迫现实的数学模型。其二,要善于借鉴已有的数学模型,许多的实际问题,尽管现象和背景都不同却有相同的模型。例如,力学中描述的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的牛顿第二定律F= M a ,经济学中描述单价、销售金额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的公式C= p q等,数学模型都是y= k x ,要学会观察和分析,看到问题的本质,抓住本质特征,对我们已有的模型进行修正。 (6).模型求解——软件帮忙 不同的模型要用到不同数学工具求解,如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传统的方法和近代的数学方法,建模发展到现代,多数场合的模型一般多用软件编程求解。三大软件(Matlab,Maple,Mathematic)至少应熟悉一种,另外应学会一些专用软件。比如说解概率统计问题的DPS,SAS,SPSS;解运筹优化问题的 Lingo,Lindo 等。熟练利用这些数学软件会为我们求解带来快捷和方便。其次尽量用不同方法求解,这既能反应出你的思维比较开阔,也能间接地验证你所求解结果的正确性。另外应给出主要算法的一些简要步骤,处理或简化问题的方式,并适当应用表格或图像说明。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必要时可以给出数学上的证明,这会使你的论文增色不少。 (7).模型(结果分析)——检验与修正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把模型解得的结果返回到实际问题,如果模型的结果与实际问题状况相符合,表明模型经检验是符合实际问题的,相反则不行,它就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问题。这时数学模型建立如果没有问题,就需要考虑建模时关于所假设的是否合理,检验是否忽略了不应该忽略的因素或还保留了不应该保留的因素。对假设给出必要的修正,重复前面的建模过程,直到使模型能够反映所给的实际问题。 通常的作法是:由于在模型假设中,忽略了一些对问题影响的次要因素,这或多或少的使问题得到了简化,但必然会产生一些误差;另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多的,在论文中可能只用了其中的一两种方法,思维可能显得比较局限;而模型本身也会有它的优势和缺陷。因此,我们在这部分应该做的工作主要有下面三点:A.是否能用其他方式或方法解决。 B.模型的优缺点分析。 C.模型的误差分析或灵敏度分析。 做好上面的工作,既是对原问题的补充说明,更表现一种思维的严谨和逻辑的严密,使你的论文一气呵成,显得很完备。 (8).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是好的呢?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模型应该具备以下五点: (1)对所给的问题有较全面的考虑。在一个实验问题中往往有许多的因素同时对所研究的对象发生作用,进行数学描述时,应该全面地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这项工作可分为三步进行: ①列举各种因素; ②选取主要因素计入模型; ③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修正。 (2)在已有的模型上进行创造性的改进。数学模型是现实对象的抽象化,理想化的产物。它不为对象所属领域所独有,可以转移到另外的领域。在生态,经济,社会等领域内建模就常常借用物理领域中的模型,能否对已有的模型作为创造性的改造,是考虑一个数学模型的优劣的重要标志 (3)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简化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学模型应当是实际问题的本质刻画,模型过于复杂,则无法求解或求解困难,反之则不能客观的反映客观实际。 (4)注重结果分析,考虑其在实际中的合理性。数学模型是一个从实际到数学,再从数学到实际问题的过程。由于现在的模型仅仅依赖题中的数据,如果从模型中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吻合,模型是成功的,反之则失败,要求我们进一步修改。 (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数学模型是依赖已有的数据和其他的信息建立起来的,他的价值在于能够从已知的信息预测到未知的东西。因此,一个好的数学模型的结果对原始的数据有较好的依赖性,即原始的数据和参数有微小的变化不会引起结果很大的变动,这是模型适应性和有效性的保证。 由于论文本身的局限性,在这里可以对一些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这是文章又一亮点,实力比较强的队伍可以在这一块充分发挥。这部分对于整个论文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另外,我们对问题的探讨与延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假设的条件适当放宽了来考虑问题;可以对你的算法做出改进等等,但我认为在这里做做定性的分析就够了,最后主要对问题的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发散。因为评委的评阅工作至此已经基本结束了。(9).参考文献 这里注意一下格式问题,参赛要求有明确规定:A.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B.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C.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 至于附录,附上相关程序及运行结果,数学上的证明即可,最后注意一下论文的整体感,特别是文字表述是否准确严密。 三、用数学通用软件编写程序 在编写计算机程序时,基本原则是使用通用的、自己使用最熟悉的软件进行编写,这样可以尽快出结果,即使出错也能很快查出并进行改正。数学通用软件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算法基础上的,其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此,尽量使用matlab、mathematicas、lindo、lingo等数学软件编写的程序,能增加模型结果的可信度。另外,也可利用一些二次开发程序。如TSP,EXCEL,DPS等。 四、要善于合理使用图表 在论文写作中一定要注意能用图表的地方尽量用图表来表示,用图表比用文字阐述要来得清楚直接,一张图表往往能代替一大段干巴巴文字,并且图文并茂也可以为论文增加更多色彩。要知道评委们大都是老教授老专家,为了教授专家们的眼睛,减轻他们受文字的折磨,多用图表绝对是不错的选择。须注意的是图表的引用要规范,在交叉引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错位,为此应给每一张图、每一个表都编上号,而且整篇文章的图、表的号码应该连续。图和表在论文中应尽量交替出现,同时排版时也应该让它们处于页面的中部,尽量避免出现在最顶端,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视觉美。 五、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在比赛中,队员之间的配合很重要,每个人对自己这个组的特长,要有一个比较清醒而统一的认识,擅长做哪种类型的题,不擅长做哪种。这样,在选题的时候才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分工的原则: •建模:推导数学模型,数学能力强 •编程:计算机能力强 •论文写作:写作能力强 其次,参赛队中应有核心队员,他的作用就相当于计算机中的CPU,核心队员发挥好了,就能带动一个队正常有效开展工作。无论是选题、讨论、写作、协调甚至情绪等,核心队员都应该充分发挥好,起领导作用,才能使整个队伍充满信心地、高效地完成比赛,否则可能导致队伍的情绪低落,没有信心,甚至前功尽弃。 六、合理控制写作进度 做任何事情,合理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建模也是一样,事先要做好一个规划,论文一般分十个大的板块:摘要,问题提出,模型假设,问题分析,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模型的评价与推广,参考文献,附录。要求我们的队员每天要做完哪几个板块的工作一般先要确定好,这样做才会使工作临阵不乱,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写作,以避免由于时间已经用完而任务没有完成的被动局面,严重的最后无法完成论文。通常的竞赛时间安排:第一天:上午:确定题目,并查阅文献 下午:开始分析,建立初步模型 晚上:编程,得到初步计算结果 12:00 PM 休息•第二天:上午:得到第一个模型的合理结果 下午:开始写论文,并考虑对第一个模型的改进 晚上:得到第二个模型的初步结果 12:00 PM 休息•第三天:上午:得到第二个模型的合理结果 下午:考虑对前二个模型的进一步优化,得到第三个数学模型,或对前二个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晚上:得到最后结果,完成整篇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资源的协同管理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体育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4、体育服装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5、体育用品制造业现金流管理研究6、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管理优化探讨7、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管理研究8、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9、基于PPP视角的重庆市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途径研究10、中高职融通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11、体育赞助营销的风险识别与管理分析12、探析体育教学纳入中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13、从体育用品企业高库存困局谈起--浅议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14、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15、论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法律保护
我最近没事如果你不会做的话,师哥愿意代劳,助人为乐练练笔
告诉你扣号是1135开头的,中间是452,结尾是139。就等你去体验了。他们能帮你写的。!~
1、与体育相结合的特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探索2、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分析3、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基于体育部门的会计管理模式探究5、体育彩票的经济学特征及管理策略6、对完善我国体育运动品牌价格定位管理的思考7、论体育训练单位的财务管理8、竞技体育精神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9、体育类专业财务管理教材及教学方法的研究10、体育企业管理中家族成员问题初探11、上海儿童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12、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研究13、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CUVA)的市场化运作的现状与分析14、山西晋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15、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