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好找,一般测验可以找到但是要是想找到常模和测量标准很难得。除非你花钱买个。或者去学校看看能不能找到老师用学校资源
题目的话很多,你可以参考中国论文援助中心一、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1儿童认知(或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2选择性注意中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综述3任务难度对儿童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4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5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6 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7 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8 心理与语言9 心理与文化10 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11心理学数量化方法的优缺点评估 1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 13心理实验的逻辑在心理学方法中的作用 14多元统计分析与心理学研究 15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16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17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 18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19职业心理素质的诊断与评估 20职业培训中心理学问题 21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的初步构想 22中学生的意志力训练方案 23个性与智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24中学生职业分流的心态调查二、教育心理学1运用快速阅读策略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2低年级小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教学实验研究3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4学习有困难学生(初中)一般能力倾向的研究5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6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关系的研究7大学生的自信心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8新兵常见的入伍动机与教育对策的研究9肥胖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征的研究10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应付方式发展间关系的研究11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认知间的关系研究12青少年问题应付方式、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13依恋类型与学生心理健康14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 15中小学生零花钱状况调查 16中小学生中“擂肥”现象的调查 17大、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研究 18大、中、小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19大、中、小学生电子游戏行为的特点研究 20大、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21大、中学生价值观调查 22大、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 23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研究 24中小学生中课外补习班现象调查 25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 26当前青年择业倾向调查 27城市(或农村)人口生活满意感调查 28 大学生家庭观念研究 29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 30校园暴力事件调查 31 家庭暴力事件调查 32生活价值观的代际比较33论智力高而成就低的原因 34论青年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35开发青年智力为什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6论青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如何发展青年的创造力? 37论青年情绪情感的和特点与心理卫生 38论青年的焦虑及其调节 39青年的自我评价成熟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 40论青年自尊心的特点 41论青年自我概念及其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42论友谊在青年期的特殊意义 43论当前我国青年友谊、爱情观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44论我国当代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45论我国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及影响青年人生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46论形成青年违法犯罪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47论违法犯罪青年在个性意识的倾向性方面的特点 48论青春期性心理特点与性教育 49对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调查50对当代大学生自杀动机和原因的调查 51对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研究 52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53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如何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生宿舍文化 54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尊发展特点 55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发展特点三 、临床心理学1中学生(或某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体因素及应对方式的关系2青年择偶观的性别差异3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4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5糖尿病患者心身关系的分析6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7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身关系的分析8人格、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的研究9心理控制感量表在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10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的研究11遭遇创伤时间后的心理改变研究12影响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特征13宽恕的心理机制14青少年爱滋病高危行为的心理防御机制15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四、老年心理学1思维方式对老年人应对行为的影响2自我效能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3老年人的个性特征与长寿4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主客观标准5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因素6社会心理素质与晚年健康7老年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与策略8应激与老化五 、管理心理学1激励理论及其应用2学习理论及在企业中的应用3交警工作倦怠的成因极其对策的研究4路口信号灯变换时间与违章抢行发生概率关系的研究5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语音报警参数的研究6团体依恋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7教师(或其他某种职业的)职业兴趣与工作绩效的关系8彩民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六、人格心理学1人格中的动机研究取向述评 2依恋理论对人格研究的影响 3内隐人格理论述评 4创造性人格研究 5(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6自我概念的心理学研究 7自尊的心理学研究 8自我效能的心理学研究 9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 10潜意识的心理学研究 11攻击性的心理学研究 12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七、社会心理学部分 1关于影响人们对他人作判断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2关于归因的偏误的文化特征研究 3关于归因的两难推理的研究 4关于社会偏见的研究 5性别岐视的现状及成因的相关研究 6自我预期与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 7自我概念及其成因的相关研究 8自我表现的社会心理技能技巧的研究 9自我监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10应对压力的社会心理策略研究 11人际交往的年龄特点研究 12人际交往的性别特点研究 13伴侣关系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异同 14婚姻承诺增强的决定因素 15婚姻关系恶化的决定因素 16控制错觉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17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式 18竞争行为与合作行为的相关研究 19关于态度改变模式的时代特征的研究 20社会压力的种类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21从众行为的时代特点研究 22服从行为的时代特征研究八、变态心理学部分 1论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2社会文化与心理变态之我见 3心理过程障碍的访谈研究 4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5性禁锢、性放纵、性教育 6神经症的特征与研究进展 7成瘾行为的病理机制研究 8违法犯罪访谈研究 9自杀整合干预综述 10论儿童品行障碍的早期预防 11迷信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 12论心身障碍的交互作用机制 13重性精神病的社会康复 14变态人格评估研究 15论心理变态的预防模式九、学校心理辅导部分 1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2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3辅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4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5学校心理辅导研究进展综述 6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7论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 8谈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 9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的比较研究 10学校心理辅导评估技术探讨 11学生学习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习动机、策略、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 12校园生活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情绪、休闲、消费、人际、性、危机干预、网络使用等)13择业与生涯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 14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15中外学校心理辅导比较研究
骚年,多来几次开卷考试就好了
洁癖强迫症案例浅析
爱干净本来是一种好习惯,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过度爱干净,那很可能是强迫症在作怪。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洁癖强迫症案例。
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体现了家庭主妇的贤惠能干,可要是一天反复拖地十多个小时,就有点可怕了。近日,退休女教师张女士求助心理专家,诉说自己做清洁上了瘾,明知不对劲却身不由己。
55岁的张女士,爱干净。退休后打扫卫生像上了瘾一样戒不掉。如果家人弄脏了地板,用手摸了家具,她都反反复复地重新擦拭,尽力保持一尘不染。家人觉得不可思议,非常反感。张女士痛苦地说,如果自己还这样下去,非神经不可,家庭也会破裂。
心理专家介绍,根据描述,张女士可能患有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有的人总是不停地洗手;有的人会情不自禁锁门一次又一次;有的人看见火会不由自主地想自己会不会放火……据心理专家介绍,强迫症和环境、性格都有关系,一些特殊的职业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如会计),容易出现强迫性行为。而“完美主义”者,患上强迫症的几率更高一些。
强迫症的确诊,需要专科医师进行心理测试和症状判断,有强迫症行为的人不要对号入座,强迫症的特点是你越在乎它,它越纠缠你,而你听其自然的话,反而会让症状逐渐消失。
强迫症:为什么你总会担心没锁门?
许多人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心里总是想着某些事情;脑子里不断回响着某个不愿听到的旋律或声音;不把某个物品规整到秩序井然就心神不宁;离开家门后总要反复多次回去检查门是否已经锁好,等等。这些例子中,人们似乎被一种力量驱动却又无力抗拒,在不自愿的情况下不断产生特定想法或行为,其中,最常听到的故事可能就是关于锁门的了。那么,这些人是否都得了强迫症呢?
为了更好地理解强迫心理或强迫症,我们假想一个场景:
小强和女友约会,见面后突然感到焦躁不安。女友不解,问为何事,小强撇下一句“我得再去看看”,便头也不回地回到家。回去了,他却没进家门,而是使劲地、反复地拧门外把手,检验门是否已经锁好。再三确认门已锁好后才想起约会的女友,这种事发生了不止一次。小强的女友终于忍无可忍,决意分手,不论小强如何哀求最终也未能挽回局面。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英文为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中英比较,英文名称能让人更容易理解强迫症的本质。按照英文名称,强迫症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要素是强迫性的思维,指挥之不去的念头(Obsessive);另一要素是强迫性的行为,指反复发生的特定行为(Compulsive)。
但是,即便你有无法挥去的念头、有反复发生的特定行为,也只能说明你具有了强迫心理或强迫症的倾向,还不能确定你患上了强迫症。若是强迫症,还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伴随挥之不去的念头,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也因为这一点,强迫症被归类为焦虑症的一种;第二个条件也是诊断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通用考察点,即你的强迫行为是否导致你的生活产生混乱,甚至难以为继。以前面假想情景中的小强为例:强迫思维伴生的焦虑情绪驱使他不顾撇下女友的后果,最终陷入失恋分手的困境,基本可以断定小强患有强迫症了。
其实,还有一个条件就是“非自愿”——虽然已经隐含在上述两个条件中,但还是有必要单独提一下。因为在平静的情绪下,强迫症患者们也和普通人一样,并不觉得自己的想法、行为是必要的。
患上强迫症的个体,往往会面临精神和现实两方面的困境;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患有强迫症的人不在少数。据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的估计,约有两百万美国成年人患有强迫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 。考虑到强迫症成人中约有三分之二早在孩提时代就有强迫症端倪,而孩子们绝大多数还未得到诊断,因此患美国人中患有强迫症的比例远远不止 。
强迫症的病因
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人患上强迫症,答案仍然扑朔迷离,或者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一些神经心理学家猜测,强迫症的发生跟大脑血清素异常有关,虽然目前几乎没有可靠的研究考证出这种联系的细节,但是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对强迫症的治疗确有效果,证明大脑血清素与强迫症之间存在联系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
分子生物学家Ozaki等人的研究发现,强迫症可能是基因变异的结果;研究者还发现,强迫症患者有关血清素传递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另一项由北卡罗来纳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布拉莫维茨(Abramowitz)等人发表在《柳叶刀》上的论文认为,45%-65%的.强迫症病因可以归结为遗传因素。
进化心理学家布拉查(Stefan Bracha)认为,强迫心理或行为具有某种进化优势,适度的连续检查是一种提高警觉预防外敌的策略。心理学中有一个叶克斯-多得森定律,证实焦虑程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曲线,中等程度的焦虑情绪下能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这个定律为进化心理学对强迫症的解释提供了依据。
强迫症的治疗
按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意见,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是:心理疗法、精神药物,或者二者兼施。
在治疗强迫症的心理疗法中,首推认知行为疗法。这种疗法通过特定程序指导患者掌握思考、行为或者应对情景的方法,帮助患者减少焦虑,进一步减缓强迫念头或行为。如果只针对强迫行为,那么不妨采用效果乐观的暴露疗法,即在治疗时让患者在与现实尽可能一致的情境下产生恐惧反应,并体验到所恐惧担忧的事并没有发生,如此反复,逐渐让患者的恐惧反应降低到正常人水平。
当强迫症状比较严重时,必须考虑服用精神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对强迫症也具有显著疗效。但是,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强迫症见效慢,一般需要10-12周方有效果,而且可能会产生头疼、眩晕、困乏等副作用。有时,医生也会开出抗焦虑的药物来治疗强迫症,这些药物对强迫症能迅速起效,不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一般不会建议长期服用。
在强迫症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自助和互助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一般情况下,被确诊患有强迫症会让人感到“丢人”,产生不愿见人的想法。此时,亲朋的鼓励能够帮助患者对医生和治疗方案充满信心,坚持接受专业治疗。另一方面,患者本人也有必要“强迫”自己接受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调节饮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与医生沟通病情等等。这些措施能有助于坚持接受治疗,也有助于治疗结束后减少复发的概率。
其实,在各类精神疾病中,强迫症并不难治,隐瞒或无知才是大忌。如果小强能做到坦诚面对,了解相关知识,向女友直说自己的困苦,得到女友的理解和鼓励并接受专业的治疗,那么生活回到正轨并非难事。
青春期强迫症的产生和自愈情况
面对出现青春期强迫症表现的青少年和家长,青春期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青春期强迫症会自己好吗?都比较急切的关心这两个问题,下面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青春期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青少年在青春期由于不恰当的生活教育方式、依赖和独立的冲突、性萌芽与压抑、中高考的压力对青少年强迫症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青春期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国外调查显示,青少年强迫症的患病率为3%~,年发病率为,亚临床强迫症的患病率高达19%,年发病率为。国内调查也显示, 青少年强迫问题尤为突出, 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同样显示有其深层的病理心理机制, 男生症状以检查与重复内容为主, 与中国人望子成龙, 对男性要求严、管束多少有关;女生以整齐及清洁为主, 则与几千年封建文化对女性的约束更大有关。
青春期强迫症会自己好吗?青少年一旦被青春期强迫症困扰,有可能背负强烈的心理负担,人际交际变弱,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社会功能,无法正常生活学习。那么青春期强迫症会自己好吗?面对如此“大伤害”的它,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愿与您分享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这些简单实用的方法自我调整,青春期强迫症会自己调整好的。
青春期强迫症简单实用方法之:亦止法
“亦止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老子倡导的“顺其自然、无为而为”, “亦”是“就是”,“止”是“不动、不变、停住、平静”的意思。亦止法是心灵重塑疗法体系中观息法的延伸练习,在这个方法的练习中将理论式的说教融汇为具体的练习内容,在有实操内容的练习中帮助青少年朋友摆脱强迫情绪、阻断强迫思维从而安在当下,改变强迫的习性心理,达到治愈。
练习步骤:
1、这个练习要对,无论是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闻到、尝到、或是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经验到的,凡是引起你注意的都要对它进行描述,并且在后面加上“亦是如此”。
2、凡是引起你注意的,无论是好与坏都一律的加“上亦是如此”。
3、不刻意去回想过去的或是想象未来的情景加“亦是如此”,只对当下发生的加“亦是如此”。
青春期强迫症简单实用方法之:观息法
所谓的“息”就是当下的一呼一吸,观息法就是一持续专注的心,逐步由表层、浅层再进入深层,如实观察觉知,每一次的深入都是对心灵垃圾的一次清理。
观息法三部曲:选择安静不被打扰且不沉闷的环境;以打坐的姿势双腿盘坐,闭目;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以“平等心“的原则观察、觉知呼吸的进出。对于当下的呼吸状况以及头脑中的念头,不做任何的判定、分析、联想和纠缠,就只是如实单纯地观察呼吸。
青春期强迫症简单实用方法之:勤于锻炼
运动能调节心情、转移注意力,在运动过程中,集中在焦虑事件上的注意力会被转移到的运动上,从而占据强迫性质行为和思想的时间,对减轻强迫心理的干扰是有促进作用的。有氧运动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即为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状态下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而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可以有效缓解青春期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都属于有氧运动。
战胜青春期强迫症,请身体力行!自助需行动,自愈需坚持!这样“青春期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青春期强迫症会自己好吗?”便不再成为你的困扰。
强迫症行为的本质
强迫症是一种自我作斗争的疾病,面对这种心理疾病如何从根本上去治疗呢?要想治疗强迫症的第一步就是要认清强迫症的本质。
你之所以要反复的检验来确定一些事情,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是强迫行为的一个错误连接,正是因为强迫行为可以暂时缓解我们的焦虑,所以我们认为除了实施这些行为就没有办法减低焦虑,正是由于这种认识才始强迫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我们会错误的认为如果不实施强迫行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无法做任何事情。而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实施强迫行为,我们的焦虑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降低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很多朋友认为我们自己根本无法控制这些行为,想想在过去的岁月里有没有在什么特殊的时候或者有什么紧急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完全控制了强迫行为呢?
强迫症行为的本质
另外,想想我们怕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怕的并不是东西没有摆放整齐,也不是怕扔垃圾时把有用的东西扔掉,怕的也不是自己打错字或看不懂文章,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而已。我们真正怕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这是问题的根本,针对这个根本,那我们的解决之道应该是使自己不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看看我们的强迫行为是不是针对这个根本在解决问题呢?很显然,我们的强迫行为并没有针对这个根本,强迫行为并没有使我们不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那为什么强迫行为还会缓解我们的焦虑呢?这是因为强迫行为把我们的不确定感变成了确定感,当我们的不确定感消除了,变成确定感了,所以我们就不焦虑了。想想,我们在没有检查之前,我们不能确定东西是否摆放整齐,当我们反复做了几次之后,我们就确定已经摆放整齐了。这里就很清楚的看到,强迫行为是把我们的不确定感变为确定感。而问题的根本是我们害怕不确定的感觉,强迫行为并不能使我们不怕不确定感。所以,我们通过强迫行为并不能使我们的强迫症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本来怕蛇,一旦我们看到蛇,我们就找个厨师把蛇做成一盘菜,我们不怕这盘菜。我们错误的认为这样做了就解决了我们怕蛇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样做根本没有解决我们怕蛇的问题。我们下次见到蛇还是会害怕。这样,我们每次见到蛇就会想办法把蛇做成菜,这个把蛇变成菜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强迫行为。所以,无论我们把多少蛇变成了菜,我们仍然还是怕蛇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坚决的阻止原来的这些强迫行为,而是去学会忍受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这样慢慢的习惯了我们就不再害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了。我们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
强迫症行为的本质是害怕不确定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付出某些行为了没有,治疗强迫症的根本方法是去学会忍受这种不确定的感觉,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如何运用音乐治疗强迫症
如何缓解强迫症之音乐恰当的音乐选择可明显缓解强迫症患者的痛苦,那为什么音乐有助于缓解强迫症呢?
如何缓解强迫症之音乐用音乐来缓解强迫症症状时,可先选用一些安静、柔和的音乐,用聆听法让患者的情绪得到稳定,再根据其存在的具体不良情绪,编制出能引起患者同感的音乐,让患者的情绪在音乐世界里感受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如何缓解强迫症之音乐在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并产生寻求改变愿望的时候,把音乐更换成上进、开明、辽阔型内容,引导患者感受积极、美好的现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走出心理误区。当然,这种音乐选择及治疗过程的控制都要由专业职员来实施。
另外,即使普通的、患者根据自己喜好所选择的音乐也能起到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只要情绪得到有效控制,或多或少就会对疾病治疗发挥作用。
音乐缓解强迫症的方法,以上已经具体介绍,强迫症患者应该正确把握,用一些安静、柔和的音乐,用聆听法让情绪得到稳定,以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找到积极、开阔的心理感受,走出误区,使病情得到更快的恢复。
如果上面的介绍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点击我们的咨询员在线咨询,让正处于痛苦中的朋友能得到一个更加专业全面的建议。
强迫思维的表现与克服
人世间最痛苦的是什么?绝症?战争?生离死别?不,是自己与自己的战争,是一个自己与另外一个“自己”的战争。而且,很多人战斗一生,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患有强迫思维的人就是自己与自己斗争,他们不时的有刻板的不随意地反复闯入个人脑海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常令人不快,患者经常徒劳地努力加以抵制。尽管如此,病人仍将其认作是自己的思想。这只有患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这番痛苦的感受。
强迫思维的表现与克服
强迫思维的表现有:
(1)有冲动思想,反复的闯入头脑,引起的烦恼。
(2)这种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并不单纯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3)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
(4)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头脑的)产物(并不是被强加的思想插入)。
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强迫思维,他们为什么老是害怕事情没有做好?
他们的“怕”无非有两类:1、怕“万一”。往往盯着万分之1的可能,而忽略另外万分之9999的不可能。为“万一”、“可能”、“也许”找出种种的理由和借口,逃避现实,想入非非,想象出 “纸老虎”吓唬自己。2、怕“不完美”。要求自己一定要十全十美或严格按照社会伦理或道德的规范去想、去做,否则,就自责、痛苦。实际上,这些“万一”和“完美”事实上都是不现实的!
如何克服强迫思维?
第一步,分清是非真假。 即认识清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对的、是的,坚决去做,非的、假的,坚决地丢。丢了自己会感到难受,但只要辨别清楚了,难受也要去做,真正按照“习以治惊”的决策做。当你分不清是非真假时,那就随“大流”,若遇到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或怎么处理的,我就向大家学习,也这么想或这么做。如果真正能按照两个“坚决”去做,并坚持下去,不但能够克服“怕”字,而且同时也改造了个性:改造犹豫不决、不放心,树立起果断的个性。
第二步,少想多做。 即少想病态的东西,多做“正常的”事情。除了病态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如工作、学习、娱乐等等。只要是正常的,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不等病态思维出现,就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紧凑,做到事先转移。通过转移把病态思维消灭在萌芽之中。临床上,很多病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空闲下来或情绪不好时,病态思维出现较多;而工作忙时或情绪好时,病态思维出现的较少甚至完全消失。但这种情况只有不逃避的患者才能做到,逃避者往往会退缩不前。
第三步,想到就做。 当想到正常的事情时,就立即去做,不要有过多的想象或假设
过多的想象只能使自己退缩、逃避;当出现病态思维时,立刻转移思路或中断病态想象,不要使自己无限制地想下去,而去做正常的事情。例如,不少患者“怕”出现病态思维,而实际上越“怕”越出现。这时,不要硬顶或者想马上就中断或要求自己不能受到任何干扰,更不要紧张,而是不要理会它的存在,带着症状继续做“正常的”事情。这时,它可能对你所从事的事情的干扰会很大,但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这些干扰就会越来越少。 在采取上述“三步曲”克服“怕”字的过程中,对于强迫思维,可以采取“四不”策略逐步消除——“不怕它、不理它、不硬斗、不刻意注意它”。
不怕它——实际上,很多人总“怕”强迫思维的出现。实际上,这类思维在正常人也是会偶尔出现的,只不过大家不在意它或偶尔思考一下也就过去了。而强迫思维患者往往由于对于这种谁都可能会有的思维出现“闪念性”的恐惧——“怕”,接着,就怕这种思维的再次出现,结果是,越怕出现越出现,越出现越紧张,不断把这种“怕”强化和巩固下来。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思维,而强迫症患者导致了病态呢?还是“树根”——个性缺陷在作祟。试想,如果没有对自己要求完美、伦理道德观念过强……等一系列“过”的个性,而是对什么都不在乎,能够见怪不怪,还会有这种恐惧感吗?还会有这种思维吗?因此,对于强迫思维,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大家都也可能会有这些思维或担心,只是大家不在乎它而已,自己有也是正常的,之所以自己怕它出现,反而强化了它,为什么要求自己一定不能出现呢?出现就出现吧,我不怕你!”对它采取不在乎的态度,不要怕它。只有改变“强迫思维一出现,自己就紧张,还没看清‘纸老虎’的样子,自己就先被吓得瘫倒了”的习惯化病态思维方式,才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心。有了这个自信心做前提,自己在“纸老虎”面前才能站得住,才能和它进行“韧性”和“策略性”战斗。韧性说明它很顽固,策略性说明斗争时要采取策略,不要硬斗。如果怕它,就说明自己的个性改造还不够——树根还没彻底挖掉——“正因为自己的个性还是太严谨、要求太完美、太……,所以它才出现,还要进一步改造这些个性缺陷”。所以,认清“怕”字——“纸老虎”“欺软怕硬”的脾气很重要。否则,被纸老虎吃掉了,自己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对待强迫思维要做到“顺其自然”,不管它、不理它,忽视它的存在,这样才能不被它纠缠,才能摆脱它。
所谓强迫症,已经到了症状的程度,一般人中十个有九个就说自己有强迫症,其实那还不算症,顶多是强迫性行为。比如很多人说自己出门的时候总是要去确认门有没有关好,很多人在睡觉前一定要上一次厕所,很多人东西没摆放好,一定要摆好才觉得安心。这些其实很常见。你会因为觉得没关门半夜起来好几次吗?你会因为想看清楚高处的标志,不怕危险的爬上去看吗?你会因为看不惯邻居东西乱,半夜跑到他家去整理吗?这些已经影响到了个人的生活,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了。强迫症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既然是症状就得治啊!还是首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强迫症吧。 1.遗传因素。很多有强迫症等人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有轻微的强迫症,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科学证明,至少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实例证明了这一点,一想到一家子都要强迫症,真的是有点可怕呀! 2.性格因素。一些爱较真,内向,严谨,自卑,敏感的人更容易产生强迫症,他们希望每件事都完成的很好,不断地去追求完美,他们太过认真,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没有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刻,他们不善言辞,把精力都放在了做事上,即使心情郁闷也不懂得发泄,他们怕自己做的不够好,不能让别人满意,只有强迫自己。 3.环境因素。如果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要求都很高,对你的期望都很大,久而久之,你说能没有强迫症吗?一开始是别人强迫你,习惯了之后就会自己强迫自己。还有,如果你生活在一个身边的人都是强迫症的环境,也是很容易变成强迫症的。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参考文献:[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3]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4]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5]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6]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7] 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6(27).[8] 谢沫珠.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9] 姜超,罗良针.论当前实施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38.[10] 程路.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着力点 [J].教育与职业,2008(8):189-190.[11] 谢沫珠,尤嘉.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73-775.
相信各位早已听说过强迫症这种疾病,在影视作品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患有强迫症的角色。例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纪录片《飞行者》中的主角霍华德·休斯,在剧中就因嫌公共厕所的门把手脏,虽多次尝试克服这种感觉开门,但还是以失败告终。事实上,强迫症高达的终身患病率和全球范围内高达5000万人的患者数,已经让它成为了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而倘若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克服内心的强迫思维、恢复正常的生活并不困难。
为什么有人会得强迫症?
由于严重的强迫症会直接导致患者的社交能力受损,以及工作、学习、生活能力的下降,强迫症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能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收入的十大疾病之一。强迫症(OCD)患者反复发生强迫观念和与其相冲突的反强迫观念,并会由此导致一系列的强迫行为,而强迫与反强迫观念的严重冲突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困扰。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男性强迫症患者往往于青春期后期发病,而女性强迫症患者则大多在约20岁发病;儿童及青少年中强迫症的男女发病比例介于2:1至3:1之间,而成年人中这一比例则变成了1:。尽管如此,5~15岁的儿童中也有患有强迫症,且表现与成人强迫症类似。一般而言,在30岁以后发病的强迫症并不常见,但也有不少老年人患有强迫症(而且老年人所患的强迫症往往未能被及时诊断)。基于严谨的遗传学研究,童年期发病的强迫症有45%~65%具有可遗传性,而成年发病的强迫症有27%~47%具有可遗传性,而且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往往同样具有患上强迫症的风险。
可惜的是,如同其他大多数精神疾病一样,强迫症的病因依然难以得到充分了解。根据目前的一些研究,强迫症与大脑部分部位(如眼窝前额皮质)的异常活跃存在着显著关系,而神经递质5-羟色胺在脑内的功能异常,也很可能与强迫症有关,针对5-羟色胺的药物治疗也已经收到了显著成效,成为治疗强迫症的首选方案之一。
什么样的症状才算是强迫症?
不过尽管强迫症这么常见,然而,把身边一些类似于强迫行为的表现当成是强迫症,就有点以偏概全了。在专业医生眼中看来,强迫症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三大核心: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强迫意向。关于这三大核心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参阅下面的描述:
强迫观念:强迫观念即为以刻板形式“侵入”大脑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强迫观念可以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患者明知这些观念并不合理、甚至很荒谬,却往往无法摆脱,陷入强迫与反强迫观念的冲突之中而不能自拔。典型的强迫观念有A)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或说过的话的正确性反复质疑(“强迫性怀疑”),例如反复追问自己“门窗真的关紧了吗?”、“钥匙真的带了吗?”;B)脑海中反复不由自主地回忆以往的事,且挥之不去,哪怕这件事很小且不值得回忆(“强迫性回忆”);C)对于一些没有意义或无关紧要的事反复思考(“强迫性穷思竭虑”),例如反复思考“眉毛为什么长在眼睛下面?”;D)对没有必要担心的事反复担心(“强迫性担心”),例如“我今天会不会被车撞了?”。
强迫行为:是指受脑海中强迫观念所驱使,且一般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所带来的痛苦而实施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以能减少强迫观念的方向进行。典型的强迫行为有A)由强迫性怀疑或强迫性担心所驱使的检查(“强迫性检查”),例如反复查看门窗是否关紧、门是否锁好等;B)由于觉得自己所在的周围环境很脏,从而反复洗手、洗涤衣物或擦洗家具等(“强迫性洗涤”),且这种行为往往在进行数十次后才能停止;C)不能控制地对周边一切可以计数的物品,例如楼层、阶梯、地板砖等进行计数(“强迫性计数”),一旦计数过程被意外打断,便会觉得非常失落;D)为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按照特有的行事顺序或模式进行的动作(“强迫性仪式动作”),这一动作一旦被打断,将进行到动作完整完成为止。
强迫意向:患者能感受到内心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自己去做一些违心的事,尽管这些事本身荒谬无比。尽管患者不会真正去做,也清楚地了解这些事的不合理性,但依然无法控制这种冲动,并会情不自禁地去想,甚至是蠢蠢欲动地准备实施。而当患者遭遇到挫折类事件(如考试失利、恋爱受挫等)之后,还会强迫性地反复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及为患者所带来的影响等。
当然,强迫症的行为和意念从根本上讲,是绝对无法给患者带来快乐的,并且也不会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好处。除此之外,强迫症诊断的一大核心要点是要在强迫观念发生的同时伴有同样强烈的反强迫观念,倘若并没有反强迫观念,被诊断为强迫症的概率微乎其微。
强迫症的规范治疗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已经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来治疗强迫症,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后可以不再复发。而对强迫症患者来说,越早获得诊断并开始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就越好。然而,根据最近的研究数据,仅有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接受了有效的药物治疗,接受合适的行为疗法的患者不到10%。目前为止,被证实对强迫症有较好疗效的治疗手段有如下几种:
药物治疗:前面已经提到过,强迫症的发病与5-羟色胺的功能异常存在着一定关系,因此调节5-羟色胺功能的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被誉为强迫症药物治疗的金标准。根据大型临床试验的数据和权威指南的推荐,SSRIs可以单独应用,或与行为疗法合并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SSRIs的安全性非常好,即使是在儿童中应用较大剂量也没有太多副作用。一般而言,当患者的药物剂量调整到最佳后,应至少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以最大限度防止复发。
行为治疗:最有效的针对强迫症的行为治疗是暴露与阻止反应疗法(E/RP),这一疗法首先会用言语安慰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包袱感,然后通过由受训练的治疗师引导患者逐步暴露于以往会导致强迫症发作的环境中,并逐步让患者脱离开与环境有关的异常反应,达到治疗目的。E/RP的综合有效率可以达到60%~85%,而且倘若将其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可以收到更好的疗效。
深部脑神经刺激(DBS):尽管上述两种疗法对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均十分有效,然而,依然会有约1/3的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10%的患者甚至会进一步恶化。对于这些难治的强迫症患者,DBS(俗称“脑起搏器”)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全新的治疗方法。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证实,DBS可以使50%~60%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达到缓解,且副作用较传统干预手段(如外科手术)大为减少。然而,DBS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植入过程,让它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参考文献】
Veale David, Roberts Aliso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BMJ 2014; 348 :g2183
Grant, J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N Engl J Med 2014;371:646-653. August 14, 2014.
认为心理健康的认为题目,无论有哪些,但最终的一定要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才能体现你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对心理健康的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挥属性,可以从人的思想上去写,可以从人的外在形象的健康,也可以成人的外在形体的健康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或者可以从人的器官感官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从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的。
孩子表现强迫症大概是父母对孩子忽略关心不够,应该进行心理辅导沟通,大人能明白小孩的真正想法才好,强迫症说明宝宝缺乏安全感,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关心她,父母要知道宝宝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从根源解决问题。儿童强迫症其实就是指以强迫观念还有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儿童期情绪障碍,一般平均都是发生在九到十二岁之间,也有百分之十的患者起病是在七岁以前,是有六大儿童强迫症的治疗方法的。
无论我怎么给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了,只是一个劲地哭。自打琛琛降生后,我第一次体验到了无能为力的感觉——既无法消去鞋子上的脏点,又说服不了他接受事实。那一刻,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搂着他,等待他平息下来。
如果不是医院的医生诊断的结果,你只是自己随意猜测的话,那你随这样随意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会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以及自我界定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当中,会有很多让人无法理解行为,比如对秩序感的要求以及后期的出现叛逆期以及自我意识形成跟强迫症相似却有区别的。
强迫症治疗首选心理治疗,是强迫症主要治疗方式。心理治疗方式也是因人而异,要根据病情、酌情选择。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治疗,对强迫观念为主的患者有一定帮助。认知行为治疗是对多种强迫行为有效。其实我觉得强迫症他有时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要看孩子的强迫症是针对哪一个方面。如果是爱干净的强迫症,写字儿规矩的强迫症,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因为有很多孩子想养成这样的习惯,还养成不了的的。
经典心理学书籍之《强迫症》
《强迫症》设计了一个行之有效、自我指导认知行为康复计划。经典心理学书籍之《强迫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强迫症 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
作者: [美]布鲁斯·海曼 [美]切莉·佩德瑞克
译者: 陈晓莉 容怡
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9
平装: 284页
丛书: 鹿鸣心理
ISBN: 9787562476528
原作名: THE OCD WORKBOOK: YOUR GUIDE TO BREAKING FREE FROM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作者简介
布鲁斯·海曼,博士,执业心理咨询师,牛津大学教授,佛罗里达强迫症救助中心主任,专门从事成人和儿童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各类强迫症。
切莉·佩德瑞克,注册护士、自由作家,著有《关爱那个人》《儿童强迫症》《习惯的改变》《形体欠缺困扰症》《强迫症》,现居华盛顿。强迫症患者,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如何摆脱强迫症。
部分目录
第1部分 学习了解强迫症
1什么是强迫症?
2强迫症的症状和诱因
3我们能做什么?
第2部分 自助策略
4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自主自助项目
5为挑战做好准备——自我评估
6你的'干预策略
7假想暴露
8挑战错误观念
9赢得突破的更多工具——强迫症的辅助治疗
第3部分 强迫症的不同类型
10打破纯粹强迫思想的桎梏
11多虑性失调:当强迫症变得与宗教相关
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强迫症的原因与家庭遗传因素有关,和内分泌分泌异常有关以及压力过大有关,家庭的生活环境,父母不良的习惯影响教育的方法错误都是会导致儿童出现强迫症的。
特殊儿童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在这中需要下自然萌生的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生活日趋全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作为需要被保护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殊儿童自身调适能力、特殊教育教育关爱特殊学生和改进教学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食品不健康、化学药物泛滥或遗传因素等的影响,我国的特殊儿童数量在不断地增长。我们所说的特殊儿童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盲、聋、哑或智商上的智障儿童,还包括不同类型的问题儿童,比如多动儿童、自闭儿童或者学习能力缺陷儿童等。由于他们生理或心理上的种种缺陷或障碍,会使得他们的心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问题。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注重对特殊儿童障碍、技能的恢复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
特殊儿童群体中的孩子除了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还有许多孩子在言行举止、情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异常,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会演变成心理疾病,比如多动症、自闭症、强迫症等。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如下。
1.存在睡眠问题及躯体化症状。通常情况下,睡眠问题在儿童群体中很少出现,但是特殊儿童往往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有时会出现失眠、梦魇等睡眠问题。另外,有些特殊儿童因为焦躁、不安等情绪会表现出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消化不良、头疼、腹痛等。
2.情绪暴躁,对他人有严重的敌对情绪。由于特殊儿童生理或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他们经常感到压抑和自卑,可能会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或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而表现出敏感、焦虑、易怒,甚至情绪失控、大发脾气、破坏东西等。比如多动症儿童,虽然他们在生理和智力上没有缺陷,但是因为表现多动,可能容易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打骂,受到学生的嘲笑或歧视,使得他们对别人没有信任感,存在严重的敌对情绪,攻击性很强。
3.存在严重自卑自闭症状。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一般人的不同,非常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也逃避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盲童、聋哑等本身有交流障碍的孩子,他们总是因为自己交流上的缺陷而逃避和别人相处,长期以往他们就难以融入社会,很难和别人交流沟通,然后就表现出一些自闭症的症状。
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
在当今社会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非常重要。重点是对师资队伍进行心理健康和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打造出有爱心、有耐心并且有教学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用爱感化学生,用寓教于乐、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
2.引导特殊儿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特殊儿童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是由自身认知能力和调适能力不足造成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比如“特殊儿童怎样正视自身缺陷”这个问题,有些融合学校的教师鼓励普通学生不要嘲笑和歧视特殊儿童,不要用“聋子”、“瞎子”、“白痴”等字眼来称呼他们,这固然对特殊儿童是一种保护方式,但是也应该引导鼓励特殊儿童正确地认知自己在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勇敢地使用助残仪器、配合教师、医生等的训练,才能勇敢地去接触社会。正如周婷婷在“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中”所说:“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健听人世界里,这20年来,从意识到自己是聋人,到忘记自己是聋人,再到面对自己是聋人,最后到忽略自己是聋人、同时也正视自己是聋人,经历了一番颇为矛盾、痛苦的心理历程”。
3.要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对待特殊儿童。
(1)用爱心抚慰特殊儿童受伤的心灵。对待特殊儿童的爱心要时时刻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爱护关心学生并不需要说多少大道理,有时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能表达对特殊学生的关怀、肯定、鼓励,使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实际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班内每个特殊儿童的性格、思想,并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差异和每个孩子本身的缺陷,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综合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每个特殊学生身上的长处,不吝于给他们的任何细小进步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进步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
(2)用爱心感受特殊儿童敏感的心灵。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特殊孩子的心灵都比较敏感,任何人、事、物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反应。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需要能够时刻洞察到特殊学生的每一个内心的变化,用爱心来体会他们的内心情感。并利用现实中的具体实例、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引导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判断和应对各种事件。
(3)用爱心理解并感化特殊儿童叛逆的心灵。特殊儿童由于自卑而敏感的心灵,容易有叛逆的倾向。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并经常以鼓励、表扬的话语,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就感。还要充分理解他们身体或心理事实,不因他们本身的缺陷阻碍学习而责怪他们。比如有些在听力上存在障碍的儿童,他们听课主要依靠视觉等感官,使得他们眼睛等器官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进度比较慢,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教师只有认识并理解了这些,才能从他们实际情况入手,为他们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有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设计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体验、合作和自我反思的活动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能力教育融入到科学的文化知识教学中。促使学生尽可能直观地感受和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为特殊儿童创造出轻松、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这对帮助减少特殊儿童的自卑、厌学、敌对等情绪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5.注意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所有的特殊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让特殊儿童更好地生活和适应社会,所以需要注意将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不但设置各种教学活动来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在学生住宿或家庭中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特殊儿童才能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主动自发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实际情况。
三、结束语
最近几年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关注,使得教育质量和教学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进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更要用爱心、耐心给予特殊儿童心理上的关怀、理解,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充满爱的、积极向上的环境,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同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飞.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雷江华.科营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9,(11).
[3]孟建芸.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3).
人民日报评论:影响越大,责任肯定就越大,对于知网这种平台,更不应该滥用影响力。
100多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入,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收录作者的内容,这属于侵权行为,侵犯作者的著作权,所以教授获得了70多万的赔偿,理所当然应该获得这个赔偿的。因为这个文章是人家自己的知识成果,人家自己用可以,但别人用作商业目的那就是侵权。
大家一定要注意引用别人的文章或者引用别人的著作,到底是什么样的目的,非商业目的的就是你自己写一篇作文,你说某某某作家某某教授在哪个文章里面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理论,你去应用这个东西完全可以,因为你并不是为了赚钱,但如果是为了赚钱,你去指明点性引用某个人的著作的时候,再就涉及到侵权的问题了。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没有问题,没有经过同意,对方追究起来那就是侵犯对方著作权。
知网是很重要的学术论文平台应该说只要是一个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要写论文,写论文就必然会用到知网,一个是只往一个是维普,如果作为一个大学生,这两个网站都不知道的话,那自己非常怀疑这个学生是怎么毕业的。大家还记得之前不知知网的某个人吗,导致全国所有大学论文查重率直接控制在25%的那个人,没有人年年是毕业生,但年年都有毕业生那个事情出来之后很多人就算没有上过大学的,也知道了知网到底是一个什么平台。
这个平台虽然知名度很高,但是这平台不代表就完全没问题,它里面所引用的一些东西有的是经过授权的,大部分应该说都是经过作者授权的,但也会出现这种没有经过授权就去收集的作者,没有追究没有发现这个事情那自然就无所谓了,作者如果追究那就得赔人家钱,可以说每年官司都不少啊。因为只要是这种做知识整合收集的平台,就必然会涉及到注册权侵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会是第1次出现,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
个人觉得,过高的收费在行业内部并不合理,甚至也不合法。
人民日报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败诉就下架论文,影响越大,责任就越大,不应该滥用影响力。
兄弟,那癌症原因很多,您指什么啊?
伙计,看看这个行不?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我们组根据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防癌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们研究了癌症的发生原因、癌症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的防癌方式。把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其综合起来讨论,从而研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癌的积极作用。每年我们都听到患癌症的人数不断上升,“大傻“死于鼻咽癌不过从他平生来看,他后期生活已经属于比较健康所以癌症才得以康复,不过由于突然复发,大傻才离世。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能防癌?为了了解这个,我们首先要明白癌症的发生原因。癌症是一种常见病,除了毛发和指甲外,可发生在人体各部位,中年是癌瘤发病的高峰时期。中年人死亡原因中,癌症占1/5。死于癌症的病人平均年龄为55-59岁,比正常减寿12-18岁。癌症是由身体细胞自动增殖的异性新生物,他源于一个单细胞,种新生物由一群不随生理需要而自由发展的癌细胞所组成癌细胞并无正常细胞的功能。由于它的快速而无规律的生长,不但消耗人体的大量营养,而且破坏了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肿瘤细胞,并由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浸润和它外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进一步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而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要经过一个多阶段过程,通常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这些变化是一个人的基因因素和三种外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外部因子包括: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一种食品污染物)和砷(一种饮水污染物);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老龄化是癌症形成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癌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极可能是由于生命历程中特定癌症危险因素的积累,加上随着一个人逐渐变老,细胞修复机制在有效性上具有走下坡路的倾向。因职业和环境的原因而按触一些化学物质可导致不同部位的肿瘤。例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在一些国家,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某些肿瘤,特别是皮肤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胺。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有关相关研究表示,在癌症的前期和中期才有治愈癌症的可能,同时治疗癌症的风险高过程需要费用高,患者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痛苦。这对患者日后的人生路程留下阴影。所以,医生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防癌。我们找到以下十三种防癌方法。一、戒烟防癌:烟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和放射性元素都能致癌。 开窗防癌:面及许多建筑材料会释放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开窗可使室内空气中这类致癌物降到最小密度。二、乐观防癌:神紧张、情绪压抑、悲观忧愁,会严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癌细胞乘虚而入。与此相反,乐观、开朗能对癌细胞显示出极大的抑制效应。 改变饮食习惯防癌: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变化的饮食习惯可以引起癌变多发,故食物应多种多样。三、体检防癌:多肿瘤是由一些慢性病逐渐演变而来的,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做到早期干预。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可以去除癌前病变,特别是对于某些早期肿瘤,能够彻底治愈。四、擦背防癌:的皮肤下存在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用毛巾摩擦皮肤后,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进入血液循环,并逐步发展演变为网状细胞。网状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因此,经常擦背能增强免疫力,收到防癌效果。五、唾液防癌:液中的过氧化物具有抑制致癌物质的特殊功效。建议“一口饭咀嚼30次”,以充分发挥唾液的作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六、饮茶防癌:叶可阻断致癌物——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同时,也有抑制亚硝胺致癌的作用。七、睡眠防癌: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产生的不正常细胞,细胞分裂多在人睡眠时进行。合理睡眠,有利于机体控制细胞不发生异变。八、食蒜防癌:常食用大蒜,既可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又可激发人体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九、带鱼防癌: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带鱼体表的那层银白色的油脂中,含有一种抗癌成分——硫化鸟嘌呤,能有效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其他癌症。十、常吃蔬菜防癌:菜中的叶绿素、钠盐是有效的抗诱变剂,具有抗癌作用。十一、橄榄油防癌:物实验显示,单独食用橄榄油可防止乳腺癌。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橄榄油较少含有容易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反却含有包括维生素B在内的抗氧化剂和其他物质,所以起防癌作用。十二、吃点肥肉防癌:吃点肥肉可以使血中胆固醇含量不致过低,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十三、胡萝卜素防癌:食中摄入丰富的β-胡萝卜素的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若平时每天摄入β-胡萝卜素达6毫克,能起到保护身体、预防癌症的作用。这看上去与我们常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类似之处,我们要了解一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一、饮食营养有规律且健康:多吃蔬果、杂粮,低脂、低盐就以饮食而言,我国人民多以谷类与蔬菜为主,这倒是“绿色食品”。不过就总体而言,蛋白质略显不足,所以在上海市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中,就有变谷类为蛋、奶、肉的措施。一般而言,可以多吃点禽、蛋、牛奶之类。然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居民的脂肪饮食已嫌过多。高脂肪饮食导致高血脂症,是动脉硬化的根源,而动脉硬化则可引起心脑血管病,是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高脂饮食还使大肠癌、乳腺癌发病率增加,脂肪肝、胆结石亦与之有关。高盐亦是我国人民饮食中存在的问题。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盐分摄入过多,可使高血压发病率增高。高盐损害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炎、胃溃疡发病率也增高。高盐饮食使致癌物质易于入侵,胃癌亦因此高发。所以应该提倡低脂、低盐的饮食。长期不吃早餐,易患慢性胃病,营养失衡的结果则是身体抵抗力下降,常感精力不足。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如是外出吃晚餐,那就吃一半,剩下的则带回家,作为稍后的夜宵。多食用鱼类,最好选择较小的鱼类,譬如野生或有机的鲑鱼、新鲜的沙丁鱼等。常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天大约摄入25克含纤维素食物,如全小麦食物、全燕麦食物、糙米饭等,饭前辅之以坚果、水果如柑橘之类含有黄酮,有防癌作用,这样能汲取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的补充以确保精力充沛。二、有病及时就医: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的人在有病时自己买药解决,有1/3的人则根本不理会任何表面的“小毛病”,“小毛病”被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一些疾病被药物表面缓解作用掩盖而积累成大病,悔之晚矣。正确的作法是,有病勿拖,及时诊治,对症下药,把疾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主动定期进行体检: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对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如有的单位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参加,认为本来没病,何必查出毛病来。事实上疾病是客观存在的,许多疾病都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好。能有机会做体格检查自然应该积极参加。又如有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在短时间内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就置之不理。时间一久,各种并发症出现,或是脑卒中(中风)、偏瘫,或是神经炎、足坏疽,懊悔已来不及了。还有人听说有的病需要终身治疗,就认为反正治不好,就不去管它。甚至有高血压病人已经发展到头痛,也只拿冷水冲冲,希望缓解。其实高血压病也好,糖尿病也好,只要认真治疗,血压完全是可以降到正常水平,血糖也可以维持正常,他们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打个比方,近视眼的人戴了眼镜,什么都能看到,完全和正常人一样。我们总不能因为听说一辈子要戴眼镜,就不戴眼镜,让自己什么也看不到吧。所以每年一定要做定期全面体检,不论是否统一组织检查,个人也要每年至少主动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四、一定要吃好早餐:不吃早餐或者胡乱塞几口成为普遍现象。实际上,不吃早餐会严重伤胃,使人无法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而且人还容易“显老”。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人员在对7000人员的长期跟踪后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占到40%,而他们的寿命比其余60%的人平均缩短了岁。而德国的另一所大学在一次对80-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长寿的共同点之一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早餐一定要食用热食。五、不论多忙抽时间与家人进行交流:人生有限,工作无限,欲望无限,亲情更珍贵,常与家人交流,精神上会感到舒缓和愉悦。也可订阅一本有关爱心的杂志,当情绪低落感到悲伤时,翻开来看一看,会觉的周边的世界变得美好起来,压力也减轻了许多。六、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我们几乎常年窝在空调房中成了“温室人”。结果是肌体调节和抗病能力双降。避免长期呆在空调的环境中,最好在空调开机1—3小时后关机。空调温度最好定在25—27℃,室内外温差超过7℃,会加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负担,引起神经调节紊乱。除非极端天气,慎开空调,自然通风和阳光会大大改善身体和精神状况,幸福和快乐就在阳光灿烂的地方!七、不宜久坐要定期活动身体:很多人在平时除非上厕所,决不轻易站起来。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引发新陈代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坐姿长久固定,也是颈椎、腰椎发病的重要因素。定期站起活动身体是白领身康体健的必修课。八、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如果白天都常常要打个盹、看书或看电影时会睡着或打瞌睡则表明缺乏高质量的睡眠,提高效率,养成定时上床睡眠的习惯。午睡最好从下午 1点开始,这时人体感觉已下降,较易入睡。晚上以10点至11点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度睡眠时间是在24点至次日凌晨3点,而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进入深睡状态。可选择沉思、瑜伽等呼吸运动帮助入睡,身体健康的前提。九、不连续面对电脑过久:过度使用和依赖电脑,除了辐射外,还易患眼病、腰颈椎病、痔疮、RSI(Repetitive Strain Injury)重复重力伤害症,精神性疾病在白领群体中也十分普遍。一定养成坐电脑前1-2小时后定期起来活动的习惯,伸臂踢腿,呼吸新鲜空气加快血液循环。十、每日主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适量且持之以恒缺少运动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大弊病。上楼有电梯,出门有汽车,洗衣不用手,微波炉一烤可以饭来张口,不但缺少运动,连一般的劳动也被简化了。人的体能被节约,日久便退化,于是肌肉无力、骨质疏松、脂肪堆积,肥胖、腰椎病、颈椎病随之而生。所以,运动应该被提倡。每天都坚持户外快步走一小时,标准是争取逐步达到能在28分钟之内走完3公里,相当于正常步幅状态下134步/分钟,热量消耗最大,最有利于瘦身。最好在饭后45-60分钟开始散步,如饭后两小时后再散步,效果会更好。也可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客厅扭动身体,当按照音乐节奏运动时,自己的心跳、呼吸在优雅的韵律中得到完美统一,这种“跳舞”每周至少需要两次,长期坚持后的效果会好得另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十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现代的健康概念是指身心两个方面的健康,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过去比较忽视心理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的基础应该是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比如人际关系,从大道理来说,我为人人是基础,不能只要求人人为我。具体地说,对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待人宽,责己严。大家都能这样做的话,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和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加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他自然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现代人对自身的健康应该有科学文明的观念。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十二、戒烟限酒:吸烟是一种不良的嗜好。吸烟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10倍,喉癌的危险性高8倍,食管癌的危险性高6倍,膀胱癌的危险性高4倍。吸烟者冠状动脉易于痉挛,使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烟雾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几难幸免。慢性支气管炎可以导致肺气肿、肺心病,亦是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杀手。酒精损肝,偶尔为之尚可,嗜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还是促癌物质。肝炎后继续饮酒者肝癌发病率增高。所以,烟应戒绝,酒不可多饮。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日常的防癌方法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健康生活方式。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癌有什么作用?首先是健康饮食对防癌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有不少食物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经常光顾肯德基麦当劳。但是根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副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苏宜香教授提供的公式,推荐人体每日脂肪的摄入量应该占到60克至70克,一日三餐的比例大约分别为20克至23克左右。如果这样计算,那么麦辣鸡腿汉堡中的脂肪超过了推荐值的40%。“如果再加上圆筒冰淇淋或者苹果派,显然脂肪摄入会更多。”在麦辣鸡翅儿童开心乐园套餐中,组合脂肪含量最高的一款达40克,超出30克的也不下七八种。假如一餐选择麦辣鸡腿汉堡、薯条(中)、饮料,其热量将达到1000千卡,而这只是一餐。如果摄入的热量多,运动少,就会储存脂肪。而炸薯条是淀粉在高温、高油下制作,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叫丙烯酰胺,该物质已做动物实验证明有确切致癌性。可见这不是健康的饮食。健康的饮食包括蔬果、杂粮,低脂、低盐他们里面含有异硫氰酸盐、黄酮类化合物、番茄红素、隐黄质, 又称玉米黄质、异黄酮,他们对防癌有什么作用?异硫氰酸盐。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在十字花科植物(比如说椰菜、花椰菜和芽甘蓝)中找到。它可以帮助我们抵抗香烟的致癌物质,抑制肿瘤生长,及抑制一些促进生长的类固醇激素。黄酮类化合物。它主要来源于苹果、柚子、洋葱、红酒和茶。在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一项研究发现,吃苹果的人比那些不常吃水果的人癌症的发生率要低68%。而另一项研究发现,常常摄入洋葱、苹果和柚子的人比很少碰这些食物的人,肺癌的发生率要减少一半。另外,黄豆、草莓、椰菜、胡萝卜、柑橘、茄子、胡椒、南瓜和西红柿等食物中也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而黑巧克力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业可以预防肺癌(但对其他肿瘤无效)。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是番茄所富含的一种化学物质,它也可以预防肺癌。而且在烹饪番茄的过程中这种有益的物质的作用会增强。隐黄质, 又称玉米黄质。隐黄质是一种橙黄色的色素,一些研究报道进食富含隐黄质的食物可以减少发生肺癌的几率。富含隐黄质的食物包括南瓜、玉米、木瓜、橘子、甜椒、橙子和水蜜桃。但对这种物质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异黄酮。异黄酮存在于黄豆和亚麻种子之中,它的某些生物学作用类似于雌激素。有证据表明黄豆中的5, 7, 45-三羟(基)异黄酮有预防肺癌的作用。有病及时就医以及主动定期进行体检对防癌的作用:定期地进行癌症检查(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和皮肤癌等),并询问医生身体检测的年龄和时间间隔要求。这样能发现早期癌症可增大治愈的可能性,并降低死亡几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防癌的作用:癌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有的专家甚至认为,性格决定罹患癌症几率的高低,乐观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预防癌症,还对癌症治疗有帮助,那些悲哀、绝望等负性情绪,则可能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诱发癌症。每日主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对防癌作用:里所说的运动并不是比赛中的运动,而是长期的、持续的,有效的有氧运动。这项运动包含有慢跑、快走、游泳、骑脚踏车等较稳定的运动科学的温和运动是每周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或每周四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因为运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如颞动脉振幅减少,而桡动脉振幅增大,意守部位血液量增加,非意守部位则减少(说明意念可以调动自身血流量的再分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加强毛细血管通畅性增加毛细血管袢数量,且改善流态;同时改变血液成分及血细胞的功能,对造血机能有激活作用,如练功后可以使嗜酸粒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吞噬指数也都趋向增加。抗癌健身法可以通过意守作用,有意识地调整血液在体内的分布,使癌症瘤灶区(意守这一部位)单位时间的血流量加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抗癌因素的活力增加,从而达到抗癌治癌的目的。由此看来,癌症并不可怕,要注意日常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健康的人。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你进行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