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我Q1219661334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2.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43.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4.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5.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46. 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48.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49.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50.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51.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52.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53.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54.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55.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56.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57.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58.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59.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60.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61. 公共政策执行梗塞问题研究 62. 公共政策的多源流框架研究 63.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64. 社区居民自治: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础 65.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社会工作介入 66. 论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管理 67. 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68. 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 69.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发展问题研究 70. 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完善71. 行政程序的法律价值72. 试论行政不作为及其危害73. 行政补偿概念刍议74. 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75. 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对策76. 浅谈“政府上网”77. 论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78. 关于建立行政机关激励竞争机制的对策研究79. 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80. 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81.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探析82. 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83. 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84. 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85. 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86.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87. 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88. 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89. 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90. 政府财政教育投入比较分析91. 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92. 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93. 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9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95.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96. 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9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98. 村民“自治”问题研究99. 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100. 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101. 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102.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103. 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104. 公共财政体制研究105. 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10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107. 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108. 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109. 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110. 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111. 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112.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11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构建114. 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115. 浅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116.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或宪政主义)去向的理论渊源和发展117. 政治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118. 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119. 税费改革对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影响研究120. 权力腐败中的59现象研究121. 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2.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23. 居民小区中的物业管理问题探析124.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125. 浅谈集体上访的原因及对策126. 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127. 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28. 浅谈政府机关的行政自由裁量权129. 浅谈入世背景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30. 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131. 当前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分析132.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133.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134. 浅谈儒家道德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135. 浅析企业服务品牌的创建问题136. 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137.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启迪138. 浅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流失问题139. 浅论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140. 试论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的影响141. 浅析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142. 浅谈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塑造企业文化143. 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144. 浅析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45. 浅析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146. 浅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47. 浅谈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148. 公共行政人才资源开发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149. 浅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对策150.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151. 儒家文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152. 企业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研究153. 浅谈当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154. 浅析团队沟通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55. 浅析我国法治进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156. 浅析企业执行力157. 浅谈“公推公选”的目标定位158. 论官员问责制159. 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60. 乡镇合并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61. 浅谈有奖发票制度的完善162.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中国近代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历史及启示163. 经营城市及政府在其中的职能定位164. 浅谈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165. 浅谈民营企业领导者的授权艺术166. 浅析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167. “两委会”的矛盾及其对策168. 基层政府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169. 浅谈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170. 浅谈组织目标的制定171. 农村养老主体问题探悉172. 浅谈我国的行政区划173. 浅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174. 论我国社会救助的不和谐——低保户的保行为175. 论当代企业推行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6. 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177. 我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程序分析178. 电子政务—我国政府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179.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增收180. 浅析政府在GDP与国民收入增长关系中的作用181. 对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及管理现状的反思182. 浅析我国政府网站建设183. 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184. 浅析企业危机管理185. 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186. 从“鸡鸣狗盗”浅谈企业用人之道187. 浅论农村税费改革188. 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189. 浅谈领导者的能力素质190. 论在科学发展观下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191. 试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192. 企业公共关系沟通模式与价值分析193. 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194. 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探讨195. 政府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分析196. 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的探讨197. 行政绩效初探198. 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的探讨199. 论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200. 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探析201. “守夜人”角色与政府主导型之辨202.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03. 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204.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205. 地方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206. 论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府公关的必要性207. 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探讨208. 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209. 城市公共企业评价(或改革)探讨210. 论电信市场的政府管制211.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研究212. 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213. 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214. 西方行政改革的研究215. 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216.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研究217.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218.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探讨219.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220.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基础教育管理、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22. 我国村民自治组织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23.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分析224. 关于中国农民“离土”问题研究225.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226. 试述农业保护政策227. 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228. 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研究229. 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2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思考231. 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232. 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焦点与对策研究233. 论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34. 浅议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与改革235.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理论探讨236. 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237. 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238.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行政管理理念创新探析239. 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思考240.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探讨241. 论政府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242.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243. 拯救“志愿失灵”244. 培育志愿精神,奠定公共事业组织发展基础245. 牵手合作,共建和谐——市场经济添加下准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246. 优化制度环境,发展公共事业247. 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研究248.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249. 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研究250. 社会团体治理结构研究251. 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思考252.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探讨253.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行政管理理念创新探析254. 政府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分析研究255. 公共决策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256. 论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257. 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探讨258. 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探讨259. 公共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260. 中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讨26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与发展262. 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初探263. 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264. 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初探265. 国家公务员制度考核研究266. 强化公务员绩效考评的思考267. 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268. 以人为本在国家公务员管理中的作用269. 论公共部门内部治理中的公平问题270. 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271. 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问题探讨272. 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273. 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274. 以企业精神打造公共事业组织275. 试论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76. 提高企业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分析277. 管理者开展有效沟通的路径研究278. 人力资源的战略与规划关系分析279. 浅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280. 民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281. 人力资源之招聘分析282. 现代企业绩效考核低效之成因分析283. 论人力资源的柔性化趋势284. 提高员工忠诚度的对策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该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学术堂整理了20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2、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3、基础设施产业反垄断问题研究4、我国网游产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5、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6、企业信息化与营销创新7、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8、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9、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10、企业电子化与商务整合策略研究11、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化企业中的应用12、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构建13、物流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实施14、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15、企业购并扩张研究16、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17、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18、探讨深化国企改革与建立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19、论企业的激励机制20、论中国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你具体怎么谈,分析,完整这样一我才好帮到你你懂我意思
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的问题与建设策略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的问题与建设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相继出台,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构建是高校实现发展战略的前提,是提升行政效能的关键。文章就当前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缺失的问题深入研究,从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行政制度、管理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和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促进执行力构建的相关策略,以期为高校办学水平提升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各地区高校纷纷把握机遇,着力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然而,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且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因此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研究的最迫切的命题。
笔者所论述的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是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根据学校领导层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单位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执行力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际执行的整个过程,是有效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与高校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
一、提升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也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卓越的执行力。
(一)提升执行力是实现高校战略规划的前提
当前正处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渐加强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办学竞争越发激烈,为创设更好的教育环境,高校制定了一系列顺应改革发展的战略规划。要推动这些战略规划的落地,不仅需要领导层面作出科学的战略决策,还需要行政管理队伍具备超强的执行能力。
(二)提升执行力是行政效能的关键
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提升是整个高校行政效能的关键。如果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较差,则容易出现管理层下达的某些指令,下级执行不到位,同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因而,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如何,关系高校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的顺利实现,关系高校各项行政计划的落地实施。特别是在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多而杂,行政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升执行力,行政效能才能显着增强。
二、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教育改革方针政策的同时,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构建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校整体教育发展情况,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不胜枚举,这也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执行力缺失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四点:
( 一)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需求且执行人情化
当前,高校多为公办教育性事业单位,其运营性质和模式主要沿袭事业单位惯用形式,主要划分为院、系、班级等多层组织,分管不同的行政事务。虽然部分高校对这种行政管理结构进行了细化,但这已经逐渐僵化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标准形式。事实上,这种行政管理结构下行政管理人员的着眼点通常在于高校资金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等基础行政事务上,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关注有限,导致其所制定的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实际需求,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在行政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执行者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要求时松时紧,看领导态度办事,制度人情化问题突出,部分高校甚至发展成了没有领导意见,行政管理人员便束手束脚不敢办事的情况,一些简单事务被无限拖延、反复敷衍,制度形同虚设,不仅损耗了行政制度的公信力,也降低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二)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是部门权责交叉,缺乏合作。一般来说,高校设置有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教务处和后勤管理处等诸多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不免需要跨部门合作,寻求其他部门辅助配合。现阶段,高校管理机构分工都十分细致,具体事项都细分到个人。行政管理人员所执行的部分事项可能涉及多部门共同管理,中间容易出现权责交叉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为推卸责任,容易互相推诿扯皮,不仅影响高校内部团结,也降低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二是督办机构不受重视。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是确保其执行力的关键,因此督办机构在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过程具有重要地位。通常,高校都会设置纪委等独立督办机构对事务的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当前高校督办机构形同虚设,督办机构人员有限,而督办工作事务繁杂,无法有效地开展监督。
(三)考核评价体系缺失
对高校行政事务的执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奖惩是促进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考核方面都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考核标准,但是落实到具体事项中却缺乏健全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过于笼统,且习惯于采用总结型的考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只重结果,却忽视过程,很难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如果考评结果低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执行人员不免产生怨怼心理,抑制其工作积极性;如果考评结果高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对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有失公平,对于执行者自身来说也可能由于对其执行能力的过高估计,导致其无法正视后期的考评,进而限制其执行能力的提升。
(四)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执行力的`高低由执行人员的能力和愿力共同决定,从执行能力角度来说,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都经过层层选拔进入高校,其智力和体力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多固化单一,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入职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长此以往,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容易同社会脱节,无法与时俱进增强自身执行能力。而愿力方面,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具备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然而事实上,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受当前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思想相对放松,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成为束缚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存在的诸多问题,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要构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行政制度制定和执行环节
高校要推动各项事务保质保量地高效执行,就必须配备具体可执行的行政管理标准和制度,如此,才能让行政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提升其执行力。但是高校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有其独特的行政管理模式,因此在制定行政制度的过程中,高校要综合考量自身的师资、生源、基础设施等,制定与管理需求匹配的行政标准和制度。另外,高校还要确定明确的行政管理目标,为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准则,以把握行政管理工作执行的总体态势。除此以外,高校领导也要带头严格执行相关行政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行政制度规范化执行。
(二)构建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高校要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为高校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提供可靠的组织脉络。一方面高校要尽量精简管理机构,尽可能扁平化管理,避免过多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针对现有部门做好权责划分,明确各部门工作目标及工作范畴,权责清晰,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以构建执行力为目标的组织体系,辅之各部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二是建设上下联动的督办机制。有效的督办机制,既有助于高校行政命令的准确传递,也能够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提升执行力。建设上下联动的督办机制,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比如自查制度,要求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督查要求,将行政管理工作按照逐项指标检查后整合成文字汇报上交督查部门。比如政策落实倒计时制度,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定日期前完成指定工作。其次,要不断创新督查手段,当前高校督办机构都面临人员不足的困境,为提高督查效率,高校可以借助网上督办系统进行督查,由督办人员在系统内录入督办事件,领导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查阅各执行人员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这样不仅能够为部门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也能让督办工作更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流程。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流程包含考核目标、考核制定、考核实施等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促进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构建。首先,高校要以总体目标为主,结合行政管理部门发展目标制定考核目标,以主导整个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高校需以考核目标为准绳,结合具体事项执行状况,协调参与各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一般情况下,考核可以分为日常和专项考核两种,分别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和专项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最后,考核办法制定后,由专人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考核实施。
二是充分发挥考评价值。考评结束后,要科学运用考评结果,以此促进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提升。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考评结果直接同行政管理人员的奖励性绩效挂钩,根据考评成绩适当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相应的岗位档级系数,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形式增加绝对奖励;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考评结果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将执行力考评结果同职位晋升关联,能够极大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一是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伴随着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化,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工作能力。首先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掌握更多政治理论,武装自身头脑,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其次,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加强高校教育相关方面学习,增强自身跨部门合作能力。此外,行政管理人员还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促进行政管理工作革新。
二是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实践训练。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因而要提升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还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实践训练。一方面,高校需严格规范人才准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招聘流程,从源头确保行政管理人才具备较高的执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其应对各类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执行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对于高校战略规划的实现影响深远,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办学水平,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不容忽视。然而,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中就存在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需求且执行人情化,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缺失,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因执行力缺失造成的问题。对此,高校需联合多方力量从行政制度、管理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和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协力推进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尹虔颀,陈菲,黎红中,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机制构建: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例J].江准论坛,2017(6)。
[2]林慧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的高校执行力提升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
[3]王亚晖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J]教育现代化,2018(16).
[4]王瑾新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分析及其提升策略[J].山西青年,2020(7).
[5]梁煜.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9).
[6]林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8).
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无论哪项工作,执行战略比制定战略要困难得多,再好的战略,再精致的构想,如果不能付诸实施或执行不了,那无疑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战略制定既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也可以向专业战略策划机构或策划人咨询,但执行战略却是任何人或任何组织都代替不了的。它需要管理者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才能实现。因此,战略只有通过有效地执行,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它的目标也才能由构思和设想的未来状态成为现实的结果。一、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所谓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指领导干部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力如何,能综合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解码力、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和控制力。 (一)解码力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落实者、执行者,落实与执行就存在联系本部门或本地区的实际理解上级决策的问题。换句话说,就存在一个领悟和结合的本领问题,这就是解码力的问题。解码力是指提高领导干部对政策、任务的领悟能力以及将政策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解码力高,理解深刻,领悟透彻,执行起来就能将上级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 (二)服从力 执行力是一种服从力。服从是指我们在上级的领导下,产生符合上级规范要求的行为。服从是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执行过程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服从,唯有服从,才能实现上下感觉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如果下级不服从统一指令,各有各的想法,工作就无法开展。“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体现的是一种服从的态度。假如你的下属抗令不行,你是什么心态?由己及人,你也应该服从你的上级。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是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组织力 所谓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确定的目标而有效工作的过程。我们所有决策和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干部的服从,尤其需要组织力的保证。领导干部的组织力指是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协调组织关系,合理调动、利用、配置和开发各种资源,高效实现领导目标过程中应具备的才智和技能。(四)创新力 创新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慧的统一与综合,领导干部的创新力一般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办法,克服常人或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常人或前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工作的新突破。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实证明,工作干得如何,与当地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五)控制力 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群众是否认可。控制力是一种评估力、问责力、调整力。计划无论多么完善,也不可能预见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会发生的所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把实际结果与原始目标相比较,作系统的客观的评估。通过评估和问责,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提出纠正和完善的措施。使执行更趋于圆满。 二、当前干部执行力差的几种现象 (一)“马虎”现象。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对于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无所谓,没感觉,导致有些重大决策停留在纸上。(二)“本位”现象。符合自己意愿或本部门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实质缺乏全局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和缺乏团队精神的表现。(三)“教条”现象。有些干部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其实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四)“推诿”现象。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重要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完成,而是想方设法把工作任务推给别人或其他部门;对于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工作问题,则更是相互扯皮,找借口逃避责任。这是反映在执行力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没有执行找借口、执行不力也找借口,出了问题还是找借口。找借口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是缺乏事业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的表现。(五)“专权”现象。有的干部热衷于把权力紧抓在手中,结果手下的人没事干,而他本人却累得要死,且执行效率还不高,其实这是缺乏组织协调力的表现,这是在阻碍执行效率的提升。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一)在解放思想中提高执行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解放思想要联系实际。要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切实把自己摆进去,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境界、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象手电筒一样,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切实解决谋划有余而实践不足、顾后有余而瞻前不足、满足有余而争先不足的问题,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解放思想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在执行中,领导更多的是出一个思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一个时限,提出期望的结果,这就要求执行者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而且其结果应尽量超越领导的预期。能够把上级决策本土化、特色化的人,才是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才。勇于创新,首要是敢想、敢闯、敢突破。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亮点、一些闪光点,就是靠创新。凡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凡是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改,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带动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 (二)在勤学深思中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包括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部门、组织、个人学习力与知识力的集中表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执行力要靠学习来不断提升。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有资料显示,从1901年到2005年,占世界人口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成就惊人。研究发现,酷爱学习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现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不读书不看报,跟着感觉凑热闹”、“读书读个皮,看报看个题,文件看大意,过后锁在抽屉里”的现象,这样的干部,怎么指望他能够有执行力?知识渊博才能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方能得心应手。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执行力要靠思考来不断深化。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维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要善于思考,做到谋划在前、思虑在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于一项具体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全局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二是从职责范围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把工作把握得更全面、更周到。三是从一件事的全过程去想,就会使自己把正在做的事做得更有条理、更有章法。 (三)在强化责任中提高执行力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比尔盖茨这样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著名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中“罗文精神”揭示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努力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佳,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劲头调整到最大,追求卓越,追求最好,追求更好。 (四)在破解难题中提高执行力 任何一项事业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困境中攻坚克难促进发展,才能体现能力和水平。人们常讲“困难就是欺软怕硬的弹簧”,只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总能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很有道理。落实不落实,首先是态度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艰难险阻怎么办?别无他法,就只有两条:一是对自己再狠一点。二是执行要再韧一点。现阶段是社会的发展加速期、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如遇难则退,一碰就回,那将一事无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愈挫愈勇,愈碰愈硬。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投入自己全部的忠诚和热情,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干事创业。 (五)在规范流程中提高执行力 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流程就是规矩,就是制度,就是程序。规范流程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现在执行力不高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执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要彻底消除低效率,必须制定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运行流程,规范做事方式,优化做事程序。从执行力的角度来看,就是“让流程说话,流程成为将说转化为做的唯一出路”,流程导向有利于提高执行力,每一名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一个清晰、规范、科学的流程,使每一个干部心中都有一个执行的“路线图”,正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的,“管理就是擦桌子”,在哪里擦、谁来擦、什么时候擦、谁来检查擦的效果都有着严格、清晰的规定。 (六)在督查考核中提高执行力 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能干善干的干部要在政治上予以重用、精神上予以鼓励,不断激发广大干部提高执行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还要建立常态的监督机制。督导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和中心工作,对干部的执行情况实行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多管齐下,立体约束,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执行工作顺利落实。 领导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执行力状况直接影响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牢牢把握住干部执行力理念,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干部执行力建设,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工程。
1、接到任务,要迅速分析任务是什么,该怎么做,预计完成时间,做到有条不紊。2、细分任务,每一个任务要规定一个完成时间,暗示自己需要按时完成每一个小任务。3、当任务遇到难题,一定要积极主动去分析问题,找出最快、最有效的解决方案。4、提高自己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任务善始善终。5、不推卸责任,有担当,任务出现问题反映要迅速而果断。不能让鸡毛蒜皮的小事耽误任务执行。6、储备知识与经验,这样会让任务执行更加顺利,执行力自然就提高。
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无论哪项工作,执行战略比制定战略要困难得多,再好的战略,再精致的构想,如果不能付诸实施或执行不了,那无疑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战略制定既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也可以向专业战略策划机构或策划人咨询,但执行战略却是任何人或任何组织都代替不了的。它需要管理者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才能实现。因此,战略只有通过有效地执行,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它的目标也才能由构思和设想的未来状态成为现实的结果。一、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所谓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指领导干部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力如何,能综合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解码力、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和控制力。 (一)解码力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落实者、执行者,落实与执行就存在联系本部门或本地区的实际理解上级决策的问题。换句话说,就存在一个领悟和结合的本领问题,这就是解码力的问题。解码力是指提高领导干部对政策、任务的领悟能力以及将政策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解码力高,理解深刻,领悟透彻,执行起来就能将上级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 (二)服从力 执行力是一种服从力。服从是指我们在上级的领导下,产生符合上级规范要求的行为。服从是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执行过程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服从,唯有服从,才能实现上下感觉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如果下级不服从统一指令,各有各的想法,工作就无法开展。“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体现的是一种服从的态度。假如你的下属抗令不行,你是什么心态?由己及人,你也应该服从你的上级。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是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组织力 所谓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确定的目标而有效工作的过程。我们所有决策和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干部的服从,尤其需要组织力的保证。领导干部的组织力指是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协调组织关系,合理调动、利用、配置和开发各种资源,高效实现领导目标过程中应具备的才智和技能。(四)创新力 创新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慧的统一与综合,领导干部的创新力一般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办法,克服常人或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常人或前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工作的新突破。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实证明,工作干得如何,与当地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五)控制力 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群众是否认可。控制力是一种评估力、问责力、调整力。计划无论多么完善,也不可能预见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会发生的所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把实际结果与原始目标相比较,作系统的客观的评估。通过评估和问责,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提出纠正和完善的措施。使执行更趋于圆满。 二、当前干部执行力差的几种现象 (一)“马虎”现象。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对于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无所谓,没感觉,导致有些重大决策停留在纸上。(二)“本位”现象。符合自己意愿或本部门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实质缺乏全局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和缺乏团队精神的表现。(三)“教条”现象。有些干部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其实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四)“推诿”现象。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重要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完成,而是想方设法把工作任务推给别人或其他部门;对于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工作问题,则更是相互扯皮,找借口逃避责任。这是反映在执行力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没有执行找借口、执行不力也找借口,出了问题还是找借口。找借口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是缺乏事业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的表现。(五)“专权”现象。有的干部热衷于把权力紧抓在手中,结果手下的人没事干,而他本人却累得要死,且执行效率还不高,其实这是缺乏组织协调力的表现,这是在阻碍执行效率的提升。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一)在解放思想中提高执行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解放思想要联系实际。要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切实把自己摆进去,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境界、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象手电筒一样,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切实解决谋划有余而实践不足、顾后有余而瞻前不足、满足有余而争先不足的问题,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解放思想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在执行中,领导更多的是出一个思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一个时限,提出期望的结果,这就要求执行者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而且其结果应尽量超越领导的预期。能够把上级决策本土化、特色化的人,才是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才。勇于创新,首要是敢想、敢闯、敢突破。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亮点、一些闪光点,就是靠创新。凡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凡是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改,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带动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 (二)在勤学深思中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包括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部门、组织、个人学习力与知识力的集中表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执行力要靠学习来不断提升。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有资料显示,从1901年到2005年,占世界人口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成就惊人。研究发现,酷爱学习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现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不读书不看报,跟着感觉凑热闹”、“读书读个皮,看报看个题,文件看大意,过后锁在抽屉里”的现象,这样的干部,怎么指望他能够有执行力?知识渊博才能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方能得心应手。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执行力要靠思考来不断深化。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维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要善于思考,做到谋划在前、思虑在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于一项具体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全局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二是从职责范围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把工作把握得更全面、更周到。三是从一件事的全过程去想,就会使自己把正在做的事做得更有条理、更有章法。 (三)在强化责任中提高执行力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比尔盖茨这样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著名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中“罗文精神”揭示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努力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佳,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劲头调整到最大,追求卓越,追求最好,追求更好。 (四)在破解难题中提高执行力 任何一项事业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困境中攻坚克难促进发展,才能体现能力和水平。人们常讲“困难就是欺软怕硬的弹簧”,只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总能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很有道理。落实不落实,首先是态度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艰难险阻怎么办?别无他法,就只有两条:一是对自己再狠一点。二是执行要再韧一点。现阶段是社会的发展加速期、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如遇难则退,一碰就回,那将一事无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愈挫愈勇,愈碰愈硬。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投入自己全部的忠诚和热情,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干事创业。 (五)在规范流程中提高执行力 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流程就是规矩,就是制度,就是程序。规范流程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现在执行力不高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执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要彻底消除低效率,必须制定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运行流程,规范做事方式,优化做事程序。从执行力的角度来看,就是“让流程说话,流程成为将说转化为做的唯一出路”,流程导向有利于提高执行力,每一名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一个清晰、规范、科学的流程,使每一个干部心中都有一个执行的“路线图”,正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的,“管理就是擦桌子”,在哪里擦、谁来擦、什么时候擦、谁来检查擦的效果都有着严格、清晰的规定。 (六)在督查考核中提高执行力 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能干善干的干部要在政治上予以重用、精神上予以鼓励,不断激发广大干部提高执行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还要建立常态的监督机制。督导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和中心工作,对干部的执行情况实行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多管齐下,立体约束,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执行工作顺利落实。 领导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执行力状况直接影响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牢牢把握住干部执行力理念,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干部执行力建设,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工程。
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国际劳工组织估计,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环境保护全靠你我他,环境论文不能你我他。
公共政策论文:论转型期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意义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力,就是公共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贯彻实施既定的公共政策,将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结果,以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执行中的权力,它的承载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公共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运用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力量保证既定的政策方案的贯彻落实,而且还要求这种力量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合理的价值取向。从政治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乎着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从管理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与政府的绩效息息相关。关键词: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安全生产公共政策执行力执行主体合法律性"美国学者艾利森曾经说过,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政策有效的执行。"[1]由此可见,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如果没有高度的执行力作为保证,无论其多么科学、正确,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实际意义。诚然,公共政策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物品,因此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直接关系着其所针对的公共问题能否被妥善顺利地解决,进而影响到政府的行政绩效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一、公共政策执行力及其影响因素公共行政组织,尤其是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能否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地执行和快捷地落实。如果一个政府的方针和政策,能够得到迅速地执行落实,那么这个政府就是一个高效的快捷的政府,是一个受到人民大众高度拥护和支持的政府。反之,则是一个机构臃肿,人员繁杂,效率低下的政府,必然会遭致人民群众的抛弃和抵制。由此可见,能够彻底地弄清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科学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对我们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不可小觑的重大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是近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同时也是学界至今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的问题之一,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依笔者看来,只有对公共政策和执行力这两个概念进行分开阐述,才能最终达成对公共政策执行力这个整体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全面诠释。(1)公共政策。有学者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2]对此,笔者也非常认同。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为此,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意志的体现,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第二,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产生的,体现的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第三,公共政策因为公共问题的存在而产生,因为公共目标而选择方案,因为要实现公共利益而必须被正确有效地执行。第四,公共政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对自然和各种社会稀缺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2)执行力。执行力主要是指一整套能将组织的战略付诸实践,反映组织战略方案实现程度的行为和技术体系。它的显著特点是:第一,执行力的组织性。因为执行力的主体,不是单个的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第二,执行力是一种保障。因为它是组织战略方案得以顺利实现和确认的强有力保障,是保证战略方案从文本或者思维形式成为现实结果的中介力量。第三,执行力的实践性。因为它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步骤和方法以及技术的运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既定的组织目标。(3)公共政策执行力。总上(1)(2)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应该是结合了公共政策和执行力两个概念核心的一个概念,它既要体现公共政策的特点,同时也要满足执行力的要求。鉴于此,笔者对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理解是:公共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贯彻实施既定的公共政策,将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结果,以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特点:第一,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公共性。因为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执行的是公共政策,解决的是公共问题,实现的是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执行力突出特性。第二,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执行的权力,它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因此这种权力必然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力。第三,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组织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是一个有着严密的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以及完整的权责体系的庞大组织系统。第四,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多样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行为方式,不仅包括行政方式,还包括经济方式、法律方式以及思想教育方式。第五,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价值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运用不仅包括公共权力机关是否有足够的力量贯彻既定的政策方案,还包括这种力量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合理的价值取向。2.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脱离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当然,公共政策执行力,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存在发展必然要受一定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厘清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因素,方能使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在执行具体公共政策过程中巧妙地解决各种困难,得心应手地实施公共政策,以实现既定的效果和预定的组织目标。具体来说,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因素有:(1)公共政策本身。一般来说,包括公共政策产生过程以及内容的合法性;公共政策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公共政策目标的明确性、合理性、弹性,等等。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符合法律规范,只有合法的公共政策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可执行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依赖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才能产生合理的科学的公共政策内容,并借助某些工具通过具体的行为直接解决问题;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必须是明确的、清晰的,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目标会让政策执行者难以理解困惑不堪,必须是合理的,缺乏合理性的目标不能起到激励政策执行者的目的,必须"具有一定得弹性,缺乏弹性的目标,会让政策执行失去灵活性和变通性,政策执行者就不能在不偏离政策目标的大范围内,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地实施和执行政策,因而也就增加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3](2)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从组织方面看,纵向上的权限划分不清和横向上的部门职能交叉,是当前我国政府体制中存在的两种现象。纵向上,地方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但是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缺乏规范,导致地方政府本位主义的迅速膨胀和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执行受阻;横向上,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倘若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门履行着相同或相似的职能,那么必然产生一些相互冲突的政策,而且更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因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纠葛和相互扯皮而导致政策执行出现阻滞。"[4];从个人方面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因素:一是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二是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弱。综合素质高,公仆意识强是公共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得到贯彻实施的有力保障。(3)公共政策执行环境。公共政策的社会性质,即公共政策解决的公共问题来源于社会,公共政策所针对的目标群体是社会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也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等,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执行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的执行需要一个稳定良好的政治环境,既包括国内政治环境,也包括国际政治环境,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伦理规范、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它们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也存在着或者提高或者削弱的作用。二、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很多角度加以理解,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政治学、管理学的视角对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加以阐述。1.从政治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乎着执政者的合法性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6期248我国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探讨□陈媛朱龙(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尽管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地质条件差、整体装备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以及绩效管理滞后等原因,导致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煤矿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绩效管理意识不够、绩效反馈不畅、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绩效管理脱节等问题。绩效管理滞后通过员工不满、团队救助精神与协同作业的缺乏等渠道严重地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煤炭企业要通过创新绩效激励体系、传达战略执行观念、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等措施来改善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滞后性,以期对其安全生产有所裨益。关键词: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安全生产1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煤炭资源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既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所需的主要燃料,又是许多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的赋存条件复杂,95%以上的煤炭产量是井工生产,而且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矿井多、效率低、井下作业人员多等状况给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04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1797起,死亡2668人,百万吨死亡率;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百万吨死亡率;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4746人,百万吨死亡率为;20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3786人,百万吨死亡率为;2008年全国煤矿死亡人数为3210人,百万吨死亡率为。2001年到2005年间,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1398起,平均每年发生280起,占全国各类重大事故的11%;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214起,平均每年发生43起,占全国各类特大事故的36%,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2起,平均每年发生8起,占全国各类特别重大事故的58%[1]。频繁的安全事故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为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产业集中度低,地质条件差,整体装备水平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安全投入不足,此外,行业管理弱化、煤炭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不健全、事故警示作用淡化以及绩效管理滞后也是煤炭企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2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企业如果想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就不得不重视绩效管理,著名企业摩托罗拉公司有个关于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观点,就是企业=产品+服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可见,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因此,绩效管理对煤炭企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绩效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绩效管理可以促进煤炭企业的质量管理。煤炭企业的绩效可以表现为采煤数量和采掘质量两个方面,近年来,采掘质量已经成为煤炭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采掘质量指的是企业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既有设备降低采煤成本以及优化一线员工人员结构。绩效管理可以给煤炭企业管理者提供具体采掘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技能和工具,使管理者能够将全面质量管理看作煤炭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企业员工将精力放在采掘质量目标的提高之上。基础。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合法性包括合法律性、合利益性、合道德性。具体来说:(1)从合法律性方面讲,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公共政策,都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无论是执法权力,还是公共政策执行权力,都必须符合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个政府能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行政那必然会获得公众的认可,进而增强这种合法律性;同理,如果一个政府有着较强的公共政策执行力,反过来也会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合法律性。(2)从合利益性来讲,公共政策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公共利益。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其政策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鉴于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一个具有较高政策执行力的政府能够对公民的利益诉求做出迅速而有力的回应,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从而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反之,如果一个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孱弱不堪,虽有公共政策却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现实成果,就会严重忽视公民的愿望和需求,激化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导致社会动荡矛盾丛生,从根本上动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3)从合道德性来讲,公共政策执行力反映着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家普遍共识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作为公共机构以及公务人员,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站在道德要求的最前沿,为社会公众树立榜样和典型,不仅要严格遵守其自身的职业道德更应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忠于职守,勤勉尽责,而这些对于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高和增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相互推诿、欺上瞒下、繁冗拖沓、纪律涣散的工作作风必然会削弱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总之,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强弱从上述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基础,高度的政策执行力会不断增强其合法性,使政府获得社会公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信任,而低下的政策执行力则会严重削弱政府的合法性,使其失去社会成员的忠诚,从根本上影响政府的稳定与存在,导致社会的混乱与矛盾。2.从管理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与政府的绩效息息相关。所谓绩效不仅包括投入与产出的比,即效率,还包括政府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政府的存在与运转需要花费大量的社会成本。(1)从效率的观点出发,政府的各项活动都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如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那么这些活动就是对宝贵的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公共政策也不例外,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公共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就会有较大的资源投入。如果制定出来的公共政策只能存在于政府文件中,只是政府的一种观念共识,而不能由有效的政策执行力加以执行,其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美丽的花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公共政策价值的充分体现,公共问题的迅速解决,公共利益的最大实现,必须以高度的政策执行力作保证。否则,在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2)从效果的观点看,效率只是投入与产出的一个比例关系,更侧重的是数量方面,而效果不仅关注数量更强调质的方面,即取得的实际结果。行政效率高并不必然带来良好的行政结果,效率只是效果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当然低效更不可能带来效果。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较高的政策执行力既要求公共政策能够被迅速及时的贯彻实施,更要求公共政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在这种迅速及时的活动中得到最大化的兑现。综上所述,从管理学视角来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意义就在于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而取得最大化的政策结果,既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又得到预期的效果。参考文献:[1]皮正茂.关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2]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何雄浪,朱旭光.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及其矫正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09,(2).[4]刘淑影.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兰州学刊,2006,(6).作者简介:李超伟(1985-),男,河北承德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09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管理.
公务员如何提高执行力 一、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执行力的核心内容即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等付诸实施的能力。二、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提高执行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也就是说,不管多好的思想、理念和决策、计划,唯有科学的执行理念和强大的执行力,转化落实为具体行动,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重要理念,要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要不断提高执行力。二是提高执行力是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措施。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在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大执行力度,加快执行速度,提高执行效率,是公务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执政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三是提高执行力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切都会落空”。当前,我国正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时期,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些艰难险阻,需要每名公务员用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提高执行力的方式方法(一)提高执行力 重在建机制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是靠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是“干”出来的,是靠严格的制度和机制“逼”出来的,不是坐而论道出来的,不是“忽悠”出来的。提高执行力,既要靠人格的力量,更要靠制度的约束,健全、完善一套长效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证。1、健全教育机制,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狠下功夫。目前,国家公务员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工作靠“拍脑袋”不行,靠“跟着感觉走”更不行,必须靠长期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行政机关要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意志消沉不愿为”、“本领缺失不能为”的问题。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夯实理论基,增强业务能力,成为能够执行、善于执行的工作能手。2、完善责任机制,在强化考核、落实奖惩上狠下功夫。要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问责和责任追究,严格兑现奖惩。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执行力建设纳入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管理考核,同时结合第三方评议和基层、群众评价,对各部门执行力建设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当前,要抓管理,明奖惩,把目标考核与党风廉政责任制、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年度考评结合起来,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效能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和奖惩,让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3、创新激励机制,在争先创优、干事创业上狠下功夫。目前,国家公务员缺的不是安排部署和工作思路,而是实施思路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这既需要国家公务员个人的党性修养,又需要一个健康、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要紧密围绕中心,通过充分运用以“保持先进性、奉献在岗位”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为动力的党建平台,以“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为内涵的文明创建活动等“争先创优”载体,激励更多的公务员为民干事、敢为人先。(二)提高执行力 重在培养健康心态公务员的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力的直接体现。1993年我国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进入公务员队伍主要是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这改变了我国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有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但公务员考试重在考核考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而对于其执行能力的考核还较少。而且政府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营部门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不能像私营部门的管理者那样直接招聘有执行力的人作为自己的下属。因此,通过培养以增强公务员的执行力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途径。培养有执行力的公务员,健康的执行心态是基础。健康的执行心态能认识到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根本途径,能认同决策目标。首先要培养公务员实事求是的现实心态,明确现阶段是否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何争取获得这些条件等。其次是培养其知难而进的心态,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公务员能够积极进取,而不是总打“退堂鼓”。最后是培养公务员的自信心态,对自己的任务有按时完成的自信心,才能有坚持执行的动力。有了健康的执行心态,还要具备执行的能力。这里主要是要培养公务员的理解力、判断力、计划力、推进力和创新力等。具备这些能力,公务员在接到上级决策时,才能正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分析所处环境的优劣势,明辨是非,根据实际情况就自己的任务制定计划并加以实施。执行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和教育等多种途径得到提高。首先是上级领导人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下级执行人员提升能力,包括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指导,多给执行人员锻炼学习的机会,当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应视情况给予改过的机会,进行适当的鼓励以增强其信心。而公务员本人更应该有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的态度。在执行过程中向前辈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遇到困难能虚心求教,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有了健康执行心态和高执行能力的公务员队伍,就像为政府提供了一支爱打仗、敢打仗、会打仗的执行军队,这是提升政府执行力不可逾越的一环。(三)提高执行力 重在增强五种意识所谓“执行力”,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抓落实的力度、能力和水平,以及决策落实到位的程度。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落实到基层,关系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地区发展速度的快慢,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因此,作为政府公务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觉提高执行力。 1、讲政治,求发展,增强大局意识公务员要讲政治。讲政治就是各级公务员要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就是自觉服从大局和服务大局。“大局”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基层单位的大局,有各地区的大局和更大层面的大局;我们这里讲的大局是一个地区在稳定前提下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把这个大局服从好服务好,就是最大的政治。同时,我们说的“发展”,不仅是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还要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注重发展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也不能说是讲政治。 2、察民情,谋民利,增强民本意识共产党的执政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获得最大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的宗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执政党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政府提高执行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所指乃民心所系,亦为国运所系。因此,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增强民本意识,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时刻了解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讲贡献,尽责任,增强公仆意识政府每一个公务员或高或低都有一定的职位职级,手中或大或小都有一定的公务权力。由于受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公务员队伍中有少部分人始终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或者官架子十足,或者“吃拿卡要”,或者不负责任,或者以权谋私,总是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要知道,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们的政府是共产党执政的政府,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众权力,所以我们只能运用好权力,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正起到公仆的作用。公务员尽责任,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发挥好公仆作用,这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如果公务员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多讲奉献,少讲回报,不讲索取”,那么政府机关提高执行力就有了原动力,而且这种动力会长久生发。4、树正气,守纪律,增强勤廉意识 “正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国家机关公务员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创建者、引领者和建设者,因此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公道正派、公平公正、廉政勤政、扎实务实的政风,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守纪律,就是遵守法律和制度。法律和制度是规范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是保证国家机关有序运转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只有做到人人守纪律、守秩序,才能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公务员不讲正气,那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得不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本单位的制度和纪律就得不到遵守;久而久之,就不能保证国家机器协调高速的运转。所以,公务员的天职就是维护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秩序,自觉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执行好单位的制度和纪律。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合法、合规、合理。要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在思想上、作风上、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5、抓落实,做实事,增强效能意识执行力,说到底还是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的能力和速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抓落实”,即把每一项决策每一条政策变成我们的具体行动、具体项目和具体成果,这就是“做实事”。抓落实是一个过程,做实事是具体表现。老百姓就是通过做实事来评价干部、拥护组织的。公务员通过高效率的行政工作,尽可能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就会提升政府形象、改善发展环境,就会增强群众信心。同时,“抓落实、做实事”也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基本目的。行政工作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就是把决策落在实处。换句话说,人民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以,政府公务员要“说了就做,做就做好”,干工作、做事情要雷厉风行、踏实认真,这样就一定能够提高执行力,增强执行效能。(四)提高执行力 重在加强自身建设1、加强党性锻炼、端正思想认识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有相应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才能激发执行的热情,从而解决愿不愿意干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的集中体现。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战争时代,党性主要表现为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才能增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始终践行入党誓言。加强党性修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不断加强品格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得失观”和“服务观”。三是要不断加强行为修养,提高执行党委和上级决策、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慎独、慎欲、慎微,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2、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意图,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否采取适当方法,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将上级的政策、措施加以贯彻落实。公务员的综合能力包括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组织力。只有具备与职位相适应的能力,才能达成执行的目的,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要做到勤学。当前,既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又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各种新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老的体制、机制逐步调整,这都要求我们勤于学习,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建言献策。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必须是准确了解和把握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宏观形势作出较科学的研判,学习应是常话常新的课题。其次要善思。古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知识变成力量的途径。在学习中要善于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善于将理论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事前精心谋划、事中细化完善、事后认真总结,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真正实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三要乐行。勤深善思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锤炼,增长才干,在工作中磨砺意志,增添本领。3、勇于创新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证明,每一次人类发展的飞跃无不与创新相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一是要解放思想,突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二是要脚踏实地。创新一定要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不能搞“空中楼阁”,要有利于推动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体现优化服务环境、方便服务对象的正确导向。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方便管理者自身,而是更大程度上方便人民群众,让群众和服务对象得实惠,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要处理好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行政是对公务员正确履职的基本要求,创新必须在法律政策框架内进行。有些机制、流程的调整还需报经有权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创新依法进行,有序推进。4、改进作风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作风反映精神状态,作风决定执行力。抓住了作风就抓住了从谋划到落实的中枢环节。机关作风是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反映。转变作风,细化宗旨意识,要真正做到“五要”。一是思想作风要诚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理论学风要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以实际出发,注意防止和纠正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三是工作作风要扎实,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意防止和纠正好大喜功,作风漂浮的问题;四是领导作风要求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善于倾听各方面意见,注重发挥科室团队整体优势;五是生活作风要朴实,坚持艰苦奋斗,情系群众,注意防止和纠正奢侈浪费。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要”。即一要“真诚”。要加强与机关本部门内部、其他部门以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态度要热情耐心。向服务对象公开办事程序、受理条件等,取得对方理解与支持;二要办事“高效”。能快办不慢办,能合并办理不分开办理,尽量给服务对象方便。三要“严谨细致”。计财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必须本着对国家,对集体负责的态度,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五)提高执行力 重在提高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态度公务员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工作态度。就是说要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必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可能遵照领导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提高公务员工作能力,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公务员自身必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国家机关应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手段辅助公务员进行自我提高; 三是国家机关要进行现有公务员价值、潜力的开发。要让公务员发现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之后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机关要不断挖掘公务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四是选拔合适的人,让他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对不称职的岗位人员进行调整或者解聘,这都有助于公务员整体能力的提高。 其次,要转变公务员的工作态度。态度不够积极,是造成公务员执行力弱的主要原因。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是使一名公务员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转变工作态度,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注国家机关文化的形成,通过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重执行会成为一种优秀文化在行政机关生根开花结果;从根本上让全体公务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有一个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工作态度;二是公务员应持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如何做到绝不拖延?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不要总是认为这是小事,其实工作无小事。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只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做小事中得到认可,博得人们的信任,我们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结论就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三是强化职员的责任心,让每一个公务员明确个人的责任;让公务员明确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公务员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藐视你的工作,从而藐视你的人品。在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会只给自己的单位带来一点点的损失,但却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是个人能力提高了,工作态度有所改观,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就能够提高整体职员的执行力。四、四个努力方向“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再好的战略,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执行才能实现战略目标。一要努力提高执行意识。执行意识是执行的前提。要用坚定的党性原则激发执行热情,牢固的大局观念强化执行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强化执行观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积极肯干的工作热情。二要努力强化执行能力。执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工作落实和创先争优成败。要提升对决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以“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工作目标,在困难面前想办法,在矛盾当中找出路,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不断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推动工作落实。三要努力健全执行机制。要讲服从,全面树立“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执行理念,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的执行氛围,积极培育“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执行态度。要讲责任,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突出并细化、量化,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牵头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讲效能,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在实践中看学习效果、在发展中看实践成效,用强有力的执行力切实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四要健全督导机制。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明确重点进行督查,定期汇总分析,提出工作建议。坚持有岗有责、有责必问的责任追究理念,对在工作中行动迟缓、执行不力的要加以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公务员如何提高执行力 一、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执行力的核心内容即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等付诸实施的能力。二、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提高执行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也就是说,不管多好的思想、理念和决策、计划,唯有科学的执行理念和强大的执行力,转化落实为具体行动,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重要理念,要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要不断提高执行力。二是提高执行力是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措施。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在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大执行力度,加快执行速度,提高执行效率,是公务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执政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三是提高执行力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切都会落空”。当前,我国正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时期,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些艰难险阻,需要每名公务员用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提高执行力的方式方法(一)提高执行力 重在建机制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是靠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是“干”出来的,是靠严格的制度和机制“逼”出来的,不是坐而论道出来的,不是“忽悠”出来的。提高执行力,既要靠人格的力量,更要靠制度的约束,健全、完善一套长效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证。1、健全教育机制,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狠下功夫。目前,国家公务员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工作靠“拍脑袋”不行,靠“跟着感觉走”更不行,必须靠长期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行政机关要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意志消沉不愿为”、“本领缺失不能为”的问题。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夯实理论基,增强业务能力,成为能够执行、善于执行的工作能手。2、完善责任机制,在强化考核、落实奖惩上狠下功夫。要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问责和责任追究,严格兑现奖惩。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执行力建设纳入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管理考核,同时结合第三方评议和基层、群众评价,对各部门执行力建设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当前,要抓管理,明奖惩,把目标考核与党风廉政责任制、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年度考评结合起来,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效能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和奖惩,让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3、创新激励机制,在争先创优、干事创业上狠下功夫。目前,国家公务员缺的不是安排部署和工作思路,而是实施思路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这既需要国家公务员个人的党性修养,又需要一个健康、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要紧密围绕中心,通过充分运用以“保持先进性、奉献在岗位”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为动力的党建平台,以“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为内涵的文明创建活动等“争先创优”载体,激励更多的公务员为民干事、敢为人先。(二)提高执行力 重在培养健康心态公务员的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力的直接体现。1993年我国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进入公务员队伍主要是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这改变了我国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有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但公务员考试重在考核考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而对于其执行能力的考核还较少。而且政府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营部门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不能像私营部门的管理者那样直接招聘有执行力的人作为自己的下属。因此,通过培养以增强公务员的执行力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途径。培养有执行力的公务员,健康的执行心态是基础。健康的执行心态能认识到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根本途径,能认同决策目标。首先要培养公务员实事求是的现实心态,明确现阶段是否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何争取获得这些条件等。其次是培养其知难而进的心态,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公务员能够积极进取,而不是总打“退堂鼓”。最后是培养公务员的自信心态,对自己的任务有按时完成的自信心,才能有坚持执行的动力。有了健康的执行心态,还要具备执行的能力。这里主要是要培养公务员的理解力、判断力、计划力、推进力和创新力等。具备这些能力,公务员在接到上级决策时,才能正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分析所处环境的优劣势,明辨是非,根据实际情况就自己的任务制定计划并加以实施。执行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和教育等多种途径得到提高。首先是上级领导人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下级执行人员提升能力,包括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指导,多给执行人员锻炼学习的机会,当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应视情况给予改过的机会,进行适当的鼓励以增强其信心。而公务员本人更应该有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的态度。在执行过程中向前辈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遇到困难能虚心求教,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有了健康执行心态和高执行能力的公务员队伍,就像为政府提供了一支爱打仗、敢打仗、会打仗的执行军队,这是提升政府执行力不可逾越的一环。(三)提高执行力 重在增强五种意识所谓“执行力”,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抓落实的力度、能力和水平,以及决策落实到位的程度。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落实到基层,关系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地区发展速度的快慢,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因此,作为政府公务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觉提高执行力。 1、讲政治,求发展,增强大局意识公务员要讲政治。讲政治就是各级公务员要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就是自觉服从大局和服务大局。“大局”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基层单位的大局,有各地区的大局和更大层面的大局;我们这里讲的大局是一个地区在稳定前提下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把这个大局服从好服务好,就是最大的政治。同时,我们说的“发展”,不仅是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还要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注重发展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也不能说是讲政治。 2、察民情,谋民利,增强民本意识共产党的执政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获得最大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的宗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执政党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政府提高执行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所指乃民心所系,亦为国运所系。因此,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增强民本意识,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时刻了解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讲贡献,尽责任,增强公仆意识政府每一个公务员或高或低都有一定的职位职级,手中或大或小都有一定的公务权力。由于受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公务员队伍中有少部分人始终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或者官架子十足,或者“吃拿卡要”,或者不负责任,或者以权谋私,总是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要知道,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们的政府是共产党执政的政府,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众权力,所以我们只能运用好权力,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正起到公仆的作用。公务员尽责任,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发挥好公仆作用,这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如果公务员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多讲奉献,少讲回报,不讲索取”,那么政府机关提高执行力就有了原动力,而且这种动力会长久生发。4、树正气,守纪律,增强勤廉意识 “正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国家机关公务员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创建者、引领者和建设者,因此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公道正派、公平公正、廉政勤政、扎实务实的政风,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守纪律,就是遵守法律和制度。法律和制度是规范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是保证国家机关有序运转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只有做到人人守纪律、守秩序,才能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公务员不讲正气,那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得不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本单位的制度和纪律就得不到遵守;久而久之,就不能保证国家机器协调高速的运转。所以,公务员的天职就是维护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秩序,自觉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执行好单位的制度和纪律。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合法、合规、合理。要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在思想上、作风上、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5、抓落实,做实事,增强效能意识执行力,说到底还是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的能力和速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抓落实”,即把每一项决策每一条政策变成我们的具体行动、具体项目和具体成果,这就是“做实事”。抓落实是一个过程,做实事是具体表现。老百姓就是通过做实事来评价干部、拥护组织的。公务员通过高效率的行政工作,尽可能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就会提升政府形象、改善发展环境,就会增强群众信心。同时,“抓落实、做实事”也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基本目的。行政工作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就是把决策落在实处。换句话说,人民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以,政府公务员要“说了就做,做就做好”,干工作、做事情要雷厉风行、踏实认真,这样就一定能够提高执行力,增强执行效能。(四)提高执行力 重在加强自身建设1、加强党性锻炼、端正思想认识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有相应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才能激发执行的热情,从而解决愿不愿意干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的集中体现。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战争时代,党性主要表现为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才能增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始终践行入党誓言。加强党性修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不断加强品格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得失观”和“服务观”。三是要不断加强行为修养,提高执行党委和上级决策、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慎独、慎欲、慎微,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2、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意图,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否采取适当方法,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将上级的政策、措施加以贯彻落实。公务员的综合能力包括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组织力。只有具备与职位相适应的能力,才能达成执行的目的,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要做到勤学。当前,既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又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各种新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老的体制、机制逐步调整,这都要求我们勤于学习,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建言献策。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必须是准确了解和把握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宏观形势作出较科学的研判,学习应是常话常新的课题。其次要善思。古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知识变成力量的途径。在学习中要善于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善于将理论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事前精心谋划、事中细化完善、事后认真总结,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真正实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三要乐行。勤深善思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锤炼,增长才干,在工作中磨砺意志,增添本领。3、勇于创新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证明,每一次人类发展的飞跃无不与创新相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一是要解放思想,突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二是要脚踏实地。创新一定要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不能搞“空中楼阁”,要有利于推动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体现优化服务环境、方便服务对象的正确导向。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方便管理者自身,而是更大程度上方便人民群众,让群众和服务对象得实惠,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要处理好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行政是对公务员正确履职的基本要求,创新必须在法律政策框架内进行。有些机制、流程的调整还需报经有权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创新依法进行,有序推进。4、改进作风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作风反映精神状态,作风决定执行力。抓住了作风就抓住了从谋划到落实的中枢环节。机关作风是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反映。转变作风,细化宗旨意识,要真正做到“五要”。一是思想作风要诚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理论学风要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以实际出发,注意防止和纠正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三是工作作风要扎实,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意防止和纠正好大喜功,作风漂浮的问题;四是领导作风要求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善于倾听各方面意见,注重发挥科室团队整体优势;五是生活作风要朴实,坚持艰苦奋斗,情系群众,注意防止和纠正奢侈浪费。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要”。即一要“真诚”。要加强与机关本部门内部、其他部门以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态度要热情耐心。向服务对象公开办事程序、受理条件等,取得对方理解与支持;二要办事“高效”。能快办不慢办,能合并办理不分开办理,尽量给服务对象方便。三要“严谨细致”。计财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必须本着对国家,对集体负责的态度,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五)提高执行力 重在提高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态度公务员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工作态度。就是说要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必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可能遵照领导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提高公务员工作能力,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公务员自身必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国家机关应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手段辅助公务员进行自我提高; 三是国家机关要进行现有公务员价值、潜力的开发。要让公务员发现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之后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机关要不断挖掘公务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四是选拔合适的人,让他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对不称职的岗位人员进行调整或者解聘,这都有助于公务员整体能力的提高。 其次,要转变公务员的工作态度。态度不够积极,是造成公务员执行力弱的主要原因。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是使一名公务员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转变工作态度,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注国家机关文化的形成,通过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重执行会成为一种优秀文化在行政机关生根开花结果;从根本上让全体公务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有一个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工作态度;二是公务员应持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如何做到绝不拖延?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不要总是认为这是小事,其实工作无小事。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只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做小事中得到认可,博得人们的信任,我们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结论就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三是强化职员的责任心,让每一个公务员明确个人的责任;让公务员明确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公务员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藐视你的工作,从而藐视你的人品。在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会只给自己的单位带来一点点的损失,但却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是个人能力提高了,工作态度有所改观,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就能够提高整体职员的执行力。四、四个努力方向“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再好的战略,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执行才能实现战略目标。一要努力提高执行意识。执行意识是执行的前提。要用坚定的党性原则激发执行热情,牢固的大局观念强化执行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强化执行观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积极肯干的工作热情。二要努力强化执行能力。执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工作落实和创先争优成败。要提升对决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以“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工作目标,在困难面前想办法,在矛盾当中找出路,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不断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推动工作落实。三要努力健全执行机制。要讲服从,全面树立“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执行理念,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的执行氛围,积极培育“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执行态度。要讲责任,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突出并细化、量化,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牵头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讲效能,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在实践中看学习效果、在发展中看实践成效,用强有力的执行力切实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四要健全督导机制。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明确重点进行督查,定期汇总分析,提出工作建议。坚持有岗有责、有责必问的责任追究理念,对在工作中行动迟缓、执行不力的要加以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原创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 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 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 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 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 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1.论服务型政府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4. 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9.论政府管理创新10. 论诚信政府建设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19.论政府危机管理20.论政府绩效管理21.论责任政府建设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23.论行政文化建设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31. 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42.论行政领导艺术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 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52.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53. 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 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69. 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72. 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1. 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84.多中心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85.提升政府执行力的路径86.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87. 行政问责制的对策研究88.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89.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路径90.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思考91.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92.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9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选择94. 公共决策民主化问题95.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96.关于“省直管县”改革的思考97.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98.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的提升99.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100.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调整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阵地”,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如何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湖南省新田县以“提效能、优环境、正作风、促发展”为主线,深入开展“排忧解难服务月”、“效能制度落实年”、“承诺兑现年”、“作风建设年”和“项目建设环境年”等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优化措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笔者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多次深入调研,针对当前正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的对策谈点初浅的认识。 一、当前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乡镇干部人才队伍良莠不齐。目前,乡镇相对缺乏科技、法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偏低。三是学习培训质量需要提高。近年来,干部学习虽然较多培训,但形式主义严重,实效性不够,影响培训质量。四是进取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干部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缺乏攻坚克难、拼博奋进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习惯于老办法、旧框框,就事论事,死抠条文。 2.工作作风有待改进。一些乡镇干部不遵守机关考勤制度,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中途离岗等现象;有的自觉性不高,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股市行情,上班时间忙私事;有的办事时互相推托,在处理难办、棘手的事情时,相互推诿、推托、推卸,敷衍塞责;有的人浮于事,管理松散,苦乐不均,作风漂浮,对下情缺少了解,下乡了解民情过少。 3.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一是群众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有些机关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耐性不足、态度生硬,让服务对象感觉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二是不讲原则讲关系。对熟悉的热情相待,对一般群众则爱理不理、态度冷漠或是长时间电话聊天,把来办事的群众晾在一旁。三是相互推托,不负责任。一些工作特别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往往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担当责任。四是效率低下,能拖则拖。对一些本来可以立即办好的事一拖再拖,石沉大海。有的顶风违纪,通过暗示的办法或其它途径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直到收到钱物后才着手帮服务对象办事。 4.机关行为有待规范。一是制度还不够完善。乡镇干部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管理松散。对自己要求不高,对下级管理不严,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坚决,监督不到位,不敢处理问题,不敢顶真碰硬。三是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少数干部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置之脑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法行政,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乱作为、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政务公开不够规范。乡镇政务公开虽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公开内容有限,形式比较单一,时效性较差,与上级和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效率观念淡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工作拖拖拉拉。缺乏进取心,平时疏于学习,导致办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或不能准确解答群众咨询。 2.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管理方法较落后。有的制度和乡镇实际脱节,造成年度考核工作走过场、形式化,考核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够量化、细化,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公正,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责任追究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对执行偏差相应的责任人难以进行有效的问责,使得执行中存在主观主义等不良倾向难以得到及时纠正。三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监督政府工作,还没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等主流群体的监督作用,监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奖罚兑现不到位。奖罚激励机制,能够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有助于强化机关的执行意识。但目前乡镇奖罚兑现不到位,造成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势必会影响到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情,削弱机关的执行力。 4.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政府职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效率低下。审批制度改革没有深化,只停留在削减项目的层面上,有的削减掉的项目办事方式还是过去的模式,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少数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没有摆正位置,缺乏团结协作,导致效能低下。 三、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深化服务认识,提高素质能力。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对乡镇干部进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再教育、再发动,进一步引导广大乡镇和乡镇干部增强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各乡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同时,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把效能建设的有关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各乡镇领导班子要注重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强化学习培训,在乡镇中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注重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有效指导农民增收致富。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政治、业务和实用技术等学习活动,鼓励干部通过多种途径自学,多渠道分层次对乡镇机关干部进行全员培训,着重提高乡镇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是注重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水平,提高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增强乡镇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提高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是合理调整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改善乡镇农技、信息,经贸、城建、法律等方面人才缺乏的现状,拓宽乡镇干部队伍来源,既要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机关工作,又要从优秀的村干部中定向选拔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着力解决乡镇机关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转变干部作风,规范行政行为。 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健全制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开门纳谏,深入调研,以保证制度的民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制度虚化、弱化、形式化和口号化。要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二是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奖惩分明,解决制度“落实难”现象。一方面要适当建立奖励机制,保障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制度的落实。 三是着力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一些乡镇干部对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没有及时调整,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办事。有的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以班子联席会议包揽事务的现象。在对待村级事务上,少数乡镇干部指导方式不妥,包办代替一些本应由村级组织自行决定的事务。因此,要引导教育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 四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在履行职责或办理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事项时,必须按照程序办理,防止工作随意性。建立全程办事代理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推行机关标准化建设。建立机关行为规范的量化标准,将管理职能和服务要求分解到岗、到人,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机关诚信建设,提高机关公信力,强化从政道德和诚信教育,构建机关信用体系,使诚信成为机关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制度,完善便民服务措施,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办事提速提效。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设新型办事平台。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研究制定乡镇政务公开的具体规定,规范乡镇政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 二是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监督检查制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程序,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深入开展部门和干部自评、领导点评、群众和效能监督员测评相结合的机关评议,对机关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形成乡镇机关和乡镇干部的正确导向。同时,要抓紧建立效能告诫、诫勉教育、责任追究等制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管理机制体制相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表明,乡镇普遍反映,现在乡镇职能呈弱化趋势,责权不相对称,经常面临有责无权、有事难管的窘境。如土地管理、交通管理、卫生和工商管理等,都是由县级机关派驻乡镇的站所负责。这些站所由于人员限制等原因,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但出了问题,上级和群众往往指责乡镇。对此,县级主管行政机关与乡镇之间要多沟通,建立运转顺畅、职能明确的协调互动机制,严格管理监督站所工作,防止互相推托,办事效率低下。此外,要严格乡镇自身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 四是尽快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乡镇政务公开虽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公开内容有限,形式比较单一,时效性较差,政务公开不够规范,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要根据《政务公开办法》,抓紧研究制定乡镇政务公开的具体规定,规范乡镇政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重大工程项目、采购物品都要实行招投标,尤其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和乡镇财务开支情况,干部群众知之甚少,希望进一步公开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招投标中心。建立财务公开报审制,增强乡镇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4.规范工作载体,密切联系群众。 要创新载体,建立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逐步使联系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推动乡镇机关及乡镇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抓“三联”。即联片、联村、联户。要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管片联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访户,定期考核督查。建立包户制度,按照总户数确定干部包户数量,做到村村有乡镇领导联系,户户有乡镇干部服务,月月有干部上门访问。二是知“三情”。即村情、民情、社情。每位联村干部要填制村居、农户、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建立村情、民情、社情档案,了解联系村居、农户和企业情况。通过走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要求,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访动态。三是创“三到”。即服务到农家,帮忙到企业,增收到村居。通过建立每周定期服务日等制度,落实帮民富民的具体措施,着重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上下功夫,在服务企业发展、村居集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四是推“三进”。即政策法规进万家,文化活动进万家,科技卫生进万家。通过“三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要抓好相关重点工作。要根据省、市、县的部署,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工作效能,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 5.多办实事好事,解决突出问题。 乡镇机关效能建设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着眼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并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继续深入群众征求意见。要多办实事好事,解决突出问题。重点解决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乡镇中借鉴和推广“效能听证会”制度,定期听取群众对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问卷调查、征集“金点子”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建议的成果,进一步进行梳理归纳,找出那些群众关注、影响较大、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是在制定措施、创新载体、建立制度、完善机制上讲实际、求实效。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对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理解、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重点解决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是在全县集中开展“为民办实事月”活动。建议每年特指一个月份定为全县乡镇机关效能建设“为民办实事月”,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村普遍存在农产品销售难、农村实用技术辅导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农民就业压力大、失地农民保障不落实、建房审批难、就医难、妇女权益保障难等突出问题。各乡镇要大力实施“民心工程”,重点解决好当地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 四是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开展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实事求是地找准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服务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深入剖析其原因,因地制宜,采取管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要切实增强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的真情和责任,注重运用集中学习、个别谈心、经验交流、先进模范人物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群众观、科学发展观、政绩观教育,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强烈责任意识和高度自觉性,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保平安。 6.实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承诺。要确保机关效能建设不走过场,必须严把考核关。要根据实际,结合乡镇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推行绩效考核为重点,把考核结果运用好,奖惩分明。 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辞职辞退等制度,加大乡镇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完善和坚持待岗下岗制度。 二是与干部管理考核相挂钩。对那些认真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实施机关效能建设的,要进行批评教育,经过教育仍不思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予以严肃处理。 三是要体现到创先评优和经济奖惩上来。把机关效能执行情况作为创先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实施不好,责任范围内发生严重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问题的,取消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评比资格,对效能建设落实好,成效大的,要给予适当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