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企业执行力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企业执行力论文文献

对温州民营企业管理的反思摘要:温州民营企业数量很大,是一个宠大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的企业群体,闻名海内外“温州模式”在我国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温州民营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充裕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的发展,又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加快我国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步伐。此外,民营企业在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变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温州民营企业因其在资金、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国有企业在改制和改革中竞争力不断增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国家给民营的政策优势逐渐弱化,温州民营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温州民企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时机迎接挑战是一个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管理 温州民营企业在我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成长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发展,现在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其对社会的贡献也日益彰显。目前,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及中国步入WTO这个大市场,温州的民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管理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一、 温州民营企业存在的不足 (一)、家族式管理制约了用人机制 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把选人、用人正好限制在了家庭、近亲这个小圈子里,往往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兵多将少无帅才,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难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所以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二)企业主体决策者素质不高 企业的主体决策者素质不高,造成决策质量低下、失误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民企的主体决策者大都是农民出身,因此,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能够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自已成立企业,并取得成功。但由于他们的素质不高,并且中国的经济环境亦在不断的变化,使他们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决策,延误商机。 (三)制度形同虚设,奖惩制度难以执行 制度的形同虚设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一大弊端。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约有10%的民企没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当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制度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四)员工的主体意识差,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 员工因为自己在企业中没有股份,仅仅是个雇员,多做与少做所拿的是差不多,并且在家族式管理的情况下,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如与其家族中的人不合,就会被排斥,甚至被开除,大多数人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只要完成上面交下来的任务,其他的均可不用管。万事皆老板说的算,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使得关健人才像是被捆绑了一样,使人才不能充分发挥才能,导致人员管理上的混乱等现象。 (五)缺乏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技术人员 民营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本科以下的学历,高科技人员严重缺乏。基本上,技术人员不具备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而是自学徒开始作起,从老的技术人员学习各种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就成为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小的方面可能胜任有余,但一遇到重要的技术难题就很可能束手无策。 (六)企业决策者集三权与一身 民营企业的决策者集经营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于一身,经营者行为不受任何人监督,而对所雇职员有随意的处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没有分离,使职工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职工受到无理解雇时没有自己的机构为职工说理,职工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亦无法全心全意的为企业创造利益。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决定 首先,在观念上保留了以前封建时期统治者的思想,认为只有自己家族的人可以信任,不管其能力的高低,就把他们安排在高位上。其次,其他合作者亦希望自己家族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把自己的亲属安排进来。所以,重要位置上就都是所谓的“自己人”占据着,形成 了家族管理企业。 其次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尚未成熟,家族化管理对企业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民营的老板外于领袖的地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是由其创业经历、权威、才干和实绩所形成的。因此他们传统理念、作风、能力、经验、知识等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使企业具有很强凝聚力。 (二)企业主要决策者不能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温州民企的初期发展,主要靠手工或简单机械操作,客观上对企业主要决策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平后,就要求决策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如果企业主要决策者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那么,民企不是裹足不前,就是不断出现失误,或者被社会淘汰。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只有年。 (三)不能依法办事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业主不好打破情面,撕不破脸皮,不能依法办事,不能公事公办。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使民营企业中大多数人是业主的家族或其他合资者的家族,企业里的各种章程对一般职工是可行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些一纸空文,根本不起什么约束作用。他们在企业中漠视制度,我行我素,甚至胡作非为,而业主则碍于各种关系,不能依法办事,公事公办,以至影响业主的决策的贯彻和执行。 (四)家族式管理损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也要管理制度。在民营企业中,本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而对违规事件的处理又是“人治”化成分居多,经营管理上经常遇到管理人员鼻祖很高相互之间不服气,加上管理层次及职权分配不明晰,谁也管不了谁的局面。从面导致人员管理上的混乱等现象。员式的主体意识差。民企的家族式管理,业主的家长作风,任人为亲的用人机制严重损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以厂为家的主要翁意识模糊了,自觉参与、大胆创新的积极性削弱了,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难以体现。 (五)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度不够 首先,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和任人为亲的用人机制,使高技术人员和高素质人员害怕自己进入企业后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使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其次,民营企业的工资不高,各种福利制度和保险基本上是没有的,他们害怕进入民企后没有保障。 很多温州民营企业老板简单地把员工当作是实现自己企业目标和赚钱工具罢了,普遍缺乏挖掘和培养企业自己人才的中长期计划,没有系统进行培养开发人才的工作,人才严重青黄不接,根本没有将管理职能转到开发和培训人才资源方面来,由于人员的不断变动,企业不愿意培养人才,他们总认为,自己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去培养人才,万一人才走了怎么办,岂不是人财两空。没有一套企业的薪酬、绩效、激励、考核机制。 (六)决策权与监督权没有分开 首先,温州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业主不仅是最高的决策者,也是最高的监督者。业主绝对不容员工对他的权利的侵犯,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不可能把重要的权利交到别人的手里,业主们始终坚信的是只有把权利全抓在自己的手里,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其次,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没有经历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很多职业经理人的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高,在一个信用缺乏的环境中,让创业者把经过多年拼搏创造出来的财富交给别人去打理,没有几个人能够放心。 三、 企业改进对策 (一)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民主化管理 由于家族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最重要的是要任人唯贤,严格按照制度来选拔优秀人才。 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 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因此,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内外招揽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是打破家族式管理的重要标志。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 作为企业决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最高层次。决策者,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个个体,还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层次。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管他处于哪个层次,都操纵着这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操纵着这个企业所有人的经济利益和前途,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道,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在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很难的。可以为企业领导培训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衫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参加这培训“值” 同时,民营企业主也走出一个思想的误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的训练,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便应适时地退居二线。 (三)企业要建立各种健全的制度 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不称其为好国家;同样,一个没有制度的企业,也不是一个企业。企业没有健全的制度,就不可能对人产生约束,大家各自为政,造成企业的混乱,企业自然不可能发展。而如果有健全的制度,但不是对企业一体人员都起约束力,亦然。古人有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在现在,如果不是每个人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那么规章制度亦成为无用之物。只有企业全体人员都遵守,并且谁触犯了制度就要受到惩罚,才能做到有令即行,企业才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企业按照员工的能力和业绩来分配其工资,就可以为企业招徕有能力的人。而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必定全心全意为企业办事。这样不仅他们个人获利,企业亦能从中获得巨额利益。各种福利制度和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智,为企业谋利益。 (四)用人唯才 现代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亦日益提高,只有用人唯才,才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人才的亲疏关系不应是用人的标准。亲者而德才兼备,自然最好,可是这种人才是很少的。如果亲而无才身居高位,那只会影响管理上的健康,影响团队的士气,使人才鄙视和疏远你。有些人对非亲非故者身居高位总存有担心,而不信任,不放心,这完全没有必要。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在于能否领导原来并无联系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挺进。企业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那离现代管理就太遥远了。 同时,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企业员工购买企业股份,或者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奖励企业股份,或者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现股票期权制,分散企业股份,并利用股份形成企业和员工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建立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出聘请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让那拥有较高管理水平和高科技人才,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管理,勾画下一幅蓝图。 (五)建设一个平等互利,民主集中的企业文化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尊重和信任员工,将创业热情转变为长期的核心价值观,并有系统地传递给企业员工,使之成为共同的行为规范,逐渐培养起价值认同感。老板是企业文化的主导人物,老板不仅要改造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更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以关键人才为主的员工的文化需要,打造全新的有自己个性的企业文化,针对民营企业易犯的毛病,提出民营企业尤其要注意提倡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民主集中、共同成不等式的文化精神,而要严防出现老板掌控,唯我独尊,封建等级制度的文化精神。做强企业需要胆略和眼光,需要精神和时间,做大企业则需要文化精神的统一。 (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同时建立工会组织,员工的合法利益在这里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他们敢于放手去拼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因此,只有改变因扰企业发展的传统的、保守的、封闭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上台阶、上档次,加速民企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民企不断发展。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跨越,把温州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使温州民营企业在新经济浪潮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民营企业管理锦囊》 作者:刘金星 2、《温州企业管理创新之特色》 杂志 3、《温州民营经济研究》 作者:谢健、任柏强 4、《WTO与中小企业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 主编:林汉川、田东山 5、《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2月 主编:罗国勋 6、《私营企业成功模式解析》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年10月 主编:李明 7、《WTO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与实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转集权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特别是在一些私营企业主小有成就时,以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自信,更容易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决策方式,使决策风险加大。 二、 原因浅析

民营企业论文篇1 浅谈民营企业发展中 财务管理 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本文就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剖析了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相关国家政策的鼓励,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民营企业顺应这一潮流,也开始茁壮成长,为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只是较为乐观的一个方面,虽然民营企业开始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和缺陷,开始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财务管理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1民营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同时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在民营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一个集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组织,企业老板不仅是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极为明显,但是大多数经营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了解并不多,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风险管控、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多种概念理解不清晰,所以企业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财务管理和监控不严格,甚至有部分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建立起健全的审计部门,或者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相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制度意识,对相关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第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部分漏洞,不够细致和严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度;第三,即使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落实并不关注,执行力不足,制度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第四,企业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对于资产的管理力度不足。 资金筹措能力较差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对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资金筹措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民营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未能制作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民营企业难以审查财务信息;其二,企业负债过多,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融资信誉降低,融资难度加大;其三,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国家未设立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不大,也有部分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热情度不够,也在一方面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投资管理能力不强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大,对投资方向的把握度不够,缺乏科学性;同时缺乏战略性的规划,更多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另外,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更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贷款,为了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会尽可能快的收回成本,在规模扩张上一般考虑得较少。 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家族操作方式较为常见,因此监督管理不够健全和完善,多数的企业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甚至会将审计视为内部经济检查,容易引起职工情绪,影响员工结构的稳定性,削弱了管理层的权威,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自主经营权。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已设置对应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作出特殊的规定,难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导致审计部门的设计也多是流于形式。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决策模式较为单一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的老板控制着主要的财务,独断专行色彩较为浓厚,因为民营企业在创始阶段,公司大多数的资产基本掌控在老板手中,因此经营权和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是由老板单独决策的,这样集权式的经营模式在财务管理极为集中,这样财务内容比较单一,更多将财务管理局限于财务控制之上,但是控制力度又不够,具体体现为决策审核程序不规范、预算体系不够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控,控制不够全面,面对突发状况不能提出及时有效的改善。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起始阶段人员多是内部招聘,因此公司会有许多有血缘关系的人就职于公司,对于他们所谓的外人不够信任,尤其是财务这种重要的岗位多会安排亲戚就任,选择他们认为放心的人,但是这样人员的从业素质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很难留住有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即使管理者想要做好财务的管理,但是也力不从心,不具备能够管理的能力。 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民营企业中, 企业管理 者更多的是应用已有的 经验 来进行决策,这样决策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强,方便快捷,但是决策的方式较为草率和粗糙,对相关信息没有进行一个全面的收集,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而且相关财务人员的参与度不足,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财务管理方式不先进 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更多的局限于财务核算,对于财务计划、财务预算、信息收集以及财务系统的建立还没有完善。 3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 渠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该体系作为中介机构,不得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以承担服务职能为主,不得增加民营企业的额外操作成本,尽可能的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基金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民营企业的人员收取会费,对基金实行封闭式的管理,给予民营企业发展一定的资金支持。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机遇,企业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但是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规模化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并且有一定的预见性,采取有效的 措施 加以规避,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定资金管理责任制。同时企业在筹资上也要做好合理的规划,确保合理的筹资结构,在适当的负债能力下来筹措资金,不可急功近利,贸然增加投资风险,并将资金投入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都考虑其中,核算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控制好资金的分流情况,防止资金的无端流失。第二,健全财务分配和利益分配机制,防止人员的投机主义和寻租现象产生,防止人员外流和技术断层现象的产生。第三,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将危险防患于未然,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学会收集多方信息和情报,了解市场行情和动态,更好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将异常消灭于萌芽之中。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极为重要,而资金管理又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忽视,因此必须将财务管理更好地内化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并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得到落实。另外企业开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离开资金,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对资金的周转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将资金管控到位、认识到位,从而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做好内部审计与监督,一方面在财务流程上不可马虎,做到规范标准,对于一些重要的经营活动或者企业决策,都应该将财务管理纳入其中,应用科学的财务处理流程来对项目或者决策进行评估,并把好资金的审核关。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有健全的财务体系和财务制度来做好支持,尤其是内部审计,应用审计职能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化解危机,通过提升整个团队的财务管理水平来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大多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内部领导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制作假账、弄虚作假、伪造事实等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些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员素质,由于人员素质较低才导致了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刻不容缓,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 教育 ,强化财务人员的科学规划意识和内部监督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当然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首要条件就是从领导做起,领导具备一定的示范效应,只有领导起到了带头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具备法律观念,才能从根源上改变企业的财务混乱局面。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金筹措能力较差、投资管理能力不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决策模式较为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原因决定的,需要从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来解决企业财务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磊.中小型民营 企业战略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张晓勇.山西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赵岩.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4]张桂红.民营企业上市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陈忠法.浅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2(11). [6]邹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7]石锋.初探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 [8]裴智聪.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8). [9]王希燕.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遇到问题浅析[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03). 民营企业论文篇2 试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大环境,使得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国有大型企业虽是我国经济支柱,但民营企业的破竹发展之势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据工商联 报告 显示,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达90%,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超过60%,可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大。民营企业随着发展开始不断寻求更为长远的目标。从以往的家族式管理治理模式为主到现在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张,其发展中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如用人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使得诸多民营企业因此陨落且普遍寿命较短。 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正是民营企业在逐渐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典型案例,其反映出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家族民营企业的原始风险以及创始人与经理人的控制权之争风险,为其他众多企业的转型改革敲醒了警钟,更加表明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密切联系的,完善的治理结构作为健全的内控机制的基础,是推动内控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完善的内控也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和环节。因此,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关键。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等通过执行具有控制职能的程序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等;公司治理是指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所有者等重要关系之间的处理权责划分的一个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耦合是民营企业能够有效应对转型期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的同源性—委托代理理论 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为了达到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等目的,即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满足委托人所期望的利益最大化,而开展的内控工作和采取的诸多管理活动等。而公司治理更是基于企业两权分离导致的问题所采取的有关制度安排,合理安排企业的重要利益关系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所以,如何基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这一同源性理念来实现企业内控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互动和耦合,事关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2.功能交叉性和重叠性 首先从控制主体层面来看,公司治理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内部控制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执行岗位和职能经理。可见,总经理和董事会是两者控制主体的共同部分。其次,激励与控制是内控与公司治理的共同基本控制方式。再者,从目标层面来看,两者虽然具体目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根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最终服务于企业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资产的安全完整等。 3.平台载体的统一性 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内控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决定了内控运行的效果。反过来,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完整。对于公司治理来说,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一个完善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充分认知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不同岗位职员的不同角色要求,认真承担起其角色应担负的职责。同时,不仅仅是要做到企业信息的及时下达,同时还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上传以及企业内外的畅通沟通和传达。 三、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股权配置不合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由以前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过来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面对融资难等问题,所以多是通过家庭内部成员来筹集资金,应对民营企业成立初期的诸多风险。同时家族治理既能够降低企业资源成本又能够迅速建立共同利益目标,种种优势使得家族模式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立时的共同选择,并且一直影响到民营企业后续的长远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所有者占有资本占到独资、合伙和公司这几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公司资本的76%左右,股权高度集中是民营企业的突出现状。 2.内部人控制风险突出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人主体日益多元化,内部人控制风险越发突出。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吞噬、侵害所有者权益等行为。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获取信息占优势的一方则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取决策权,内部人控制则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被损害,更难以获得决策权。这种大股东权益最大化既不利于企业的转型改革,更不利于民营企业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内部监督不到位,缺乏激励约束机 制监事会是监督企业董事会及经理的重要部门,我国民营企业许多监事会选聘机制的流于形式使得其不能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能。同时,缺乏专门的内审机构和人员也导致内部监督的不到位。对于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没有采取很好的绩效考核以及奖金制度等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使得民营企业在引入代理人之后,出现了代理人虚报信息等行为出现,不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4.人事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任人唯亲现象,人事管理不科学。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性,而且存在代理人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我国多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不愿意聘请外部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所以多是任人唯亲,使得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难以吸取众多的外部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于民营企业一些重要岗位的重要职责更是家族内成员担任,重要决策也多是这些家族企业人员控制。 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合理平衡内部人利益 首先要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制定相关市场法规,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完善经理人市场来增强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执业经理人的信任度。同时要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善于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而不是任人唯亲。再者,通过建立配套的人才考核评估体系来加强对经理人及相关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以企业利益为己任,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2.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监事会作为监督企业董事和经理层的专门监督部门要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责。首先,要加强对监事会成员的日常培训和学习,让每个成员充分认知自身职责所在,同时在培训和学习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休养,增强工作能力。其次,通过监事会的定期汇报工作来督促监事会职责的行使。再者,可以增设内审部门和人员以及利用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外审部门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通过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董事会相关决策是否科学民主,以及经营层是否将正常落实到位。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提高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从而增强企业业绩实现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控制来说,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都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采取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通过及时的跟踪记录来对人员工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既让优秀员工起到模范作用,又对犯错人员进行警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整个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划分,分成若干小目标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每一位员工都切实感受到自身参与到企业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4.完善内部控制 首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软实力,更是一种无形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个别高管层就能执行的,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切实参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 规章制度 以及培训学习等,来增强员工对内控的认知和关注度,以及自我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目标和增强经营的效率效果。其次要促进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以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为载体,来保障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这种高效结合来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便于企业准确把握风险点,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实现内部控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博.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66. [2]刘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72. [3]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0. 猜你喜欢: 1. 有关民营企业创新论文 2. 企业成长论文 3.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4. 企业经营现状 5.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团队执行力论文

1、提高执行力需要明确职责和目标,加强考核力度 余世维的讲座中提到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诸多问题,比如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对偏差没有感觉、个性上不追求完美、不尽责处理问题、对要标准不想坚持导致执行力低下。主管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够完善——缺乏监督、没有要求回报也导致执行力低下。我个人认为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目标导致只有忙碌没有收获。在现实工作中,考核就是最好的监督。员工会对偏差没有感觉,一方面是没有目标,另一方面是目标是否到达与其本人利益没有关系,不涉及到自身利益才会没有感觉。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一个关键事项。 2、人员是执行力的核心 在这次培训之前,我一向认为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这次听完课程,让我的观念有了变化。有了正确的人,我们才会有潜力选取做正确的事,最后才能把事做正确。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人员的素质高低,潜力大小决定了执行力的贯彻强度。余世维的课程中结合华润集团总裁宁高宁和上海申沃执行副总干频的案例,分析了有执行力的人的九大特点:一是自动、自发,二是注意细节,三是为人诚信、负责,四是善于分析、决定、应变,五是乐于学习、求知,六是具有创意,七是韧性——对工作投入,八是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良好,九是求胜欲望强烈。余世维把他认为最重要的特点排在前面,从以上的九大特点的排序我们能够看到前三项都与态度有关,说明态度是关键。这跟蒙牛的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不谋而合。 3、执行力的提高离不开正确的企业文化的引导 有了适合的人,和明确的目标及监督机制,我们就有了实现企业目标的“硬件”,而光有“硬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软件”,企业文化就这看不见的“软件”。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成功的企业,他们都有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比如华为的狼文化。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最终贯彻到思想和行为。适合的人加上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是企业成功的基础,正确的价值观却能让事半功倍。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最近一向在思索如何建立尼亚加拉的企业文化,有了目标却总觉得没有切入点。需要建立或者改善的事项太多,总让人有无处着手的感觉。这次的培训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从客户最期望的事做起,从客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我个人认为我们就应从员工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步步,一点一滴地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完善公司的企业文化。期望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执行力,并想办法突破自我,努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一、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主要有:1.分工不明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和策略,还有一些企业政策经常变,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这就使员工的工作和企业脱节,企业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如果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哪个部门该做哪些事分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往往出现不该自己部门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是自己部门的事情也要等等看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团队的执行力,还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2.职责不清团队内部,每个人每个岗位到底该做什么事,没有定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把它写下来。每个人只是大概知道我要做哪些事,但又都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这样整个团队就没有执行力了。所以,管理者要让员工清晰:我到底该做哪些事?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把他该做的工作做好。3.考核不严有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 员工不会做你希望做的事,只会做你要检查的事。这样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人考核检查,工作只要做了,做得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二是考核检查的方法不对。监督检查原则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在考核指标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不科学合理,随意性突出,常常体现出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这样在企业中常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现象,会导致事情无人负责的情形。4.待遇不公所谓待遇不公,就是企业薪酬的设计不科学,太过失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人认为平均就是公平,管理者如果努力这样做的话,结果将变得一团糟。不管怎么做,回报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个人都缺乏积极性,就会导致企业的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积极工作的员工最大的不公平。平均主义会犯众怒。因为每个人都不满意,要奖励最优秀的员工,通过对能力与业绩的考核,体现出团队对业绩重视程度的高低。二、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靠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团队。团队用战略获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还要用执行力去打造无坚不摧的竞争力。所以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够应对多变的环境,为团队赢得先机。通用前任总裁韦尔奇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企业家柳传志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有:1.合理组建团队团队是一个企业的支柱。要成就企业,先从打造团队开始。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如动力型、开拓型、保守型、外向型、内向型等。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独特的,甚至他人无法替代的优势和长处。当然个人也都有弱点和短处。将每个人的长处,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地搭配起来,优势互补,就能发挥最佳的整体组合效应。唯有找到最为合适的人才,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更好。2.明确共同目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团队与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团队为员工施展才华、开创未来提供了一个平台,员工是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执行文化的核心是塑造团队成员的共同价值观。而共同价值观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团队成员就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当大家目标一致时,所有人都会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大家步调一致,团队的执行力就会提高,企业也将不断壮大。3.提升领导能力一个团队的“领导力”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反之,执行力又作为领导力的后续,支撑领导力继续向前。结合实际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管理者的领导力:作为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四商”、“五能”。“四商”即德商、智商、情商、健商。德商(MQ):指领导者道德的水平。包括尊重、容忍、诚实、正直、负责、忠心、礼貌等美德。智商(IQ):领导本身就是一种仰仗智慧的工作,需要有精心的思考,要智慧。情商(EQ):领导者处理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健商(HQ):领导者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的高低。“五能”就是要有科学判断的能力、按规定办事的能力、驾驭团队的能力、应急管理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4.建立业务流程企业管理者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完善的制度流程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护身符”。完善的制度流程让工作更简单。企业的制度流程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无数人的经验总结,明确公司的制度流程,按照流程办事,可以使员工少走很多弯路,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达到最高的执行。各个部门都按照自己工作的职责和流程办事,团队的整体执行能力就会增强,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5.严格绩效考核。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成效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而不应仅仅只是单纯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约束。要通过考核,通过抓事励人,不断进行员工行为和思想的纠偏,才能不断弱化员工不被监督时产生的惰性,真正将团队的意图贯彻下去,重点工作才能执行到位。对布置的工作要建立督办机制,要有跟踪、检查、监督和反馈,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强势的“执行力度”。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的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能力,实现团队目标,改善企业整体运营管理。通过整体绩效管理,及时了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修正策略,跟踪行动计划和绩效结果,从而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6.完善激励机制所谓激励,即激发与鼓励。具体讲,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员工的身心潜能,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员工是需要激励的,人的工作干劲来自激励。激励员工要从结果均等转移到机会均等,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激励要公平准确、奖罚分明。激励要有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考核尺度相宜、公平合理。管理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激励”和“分配”的问题。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激励员工的方案中,提倡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有序平等竞争以及优胜劣汰。像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的培养等,都可以作为激励的手段使用。同时,我们又必须实行一定比率的淘汰制。7.勇于开拓创新创新应该是始终伴随团队的发展历程的。只要这个团队没有灭亡、裁撤、消失或者被吞并,变革就应该一直存在。团队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阻碍。认清阻力,也就是去认识变革中的守旧力量,是一个团队创新的基本前提。创新的阻力主要有:利益冲突方面的阻力和不确定性的心理阻力。创新包括新技术应用、目标调整,制度创新,流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等模式。如果不能接受创新思维,也就阻断了团队前进的引力,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别人都削尖了脑袋要挤到最前面,如果你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也就意味着最终被淘汰的那一个就是你的团队。创新,能够提高团队执行力,不断向前,并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在团队中,常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考核不严、待遇不公等原因,导致团队执行力低下,许多政策与策略贯彻不下去,团队无法发展、壮大。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没有你我,只有我们。我们需要合理组建团队、明确共同目标、提升领导能力、建立业务流程、严格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勇于开拓创新,带领团队中所有的成员都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提高团队执行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赢得胜利。

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执行力研究论文

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的问题与建设策略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的问题与建设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相继出台,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构建是高校实现发展战略的前提,是提升行政效能的关键。文章就当前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缺失的问题深入研究,从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行政制度、管理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和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促进执行力构建的相关策略,以期为高校办学水平提升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各地区高校纷纷把握机遇,着力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然而,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且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因此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研究的最迫切的命题。

笔者所论述的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是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根据学校领导层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单位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执行力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际执行的整个过程,是有效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与高校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

一、提升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也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卓越的执行力。

(一)提升执行力是实现高校战略规划的前提

当前正处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渐加强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办学竞争越发激烈,为创设更好的教育环境,高校制定了一系列顺应改革发展的战略规划。要推动这些战略规划的落地,不仅需要领导层面作出科学的战略决策,还需要行政管理队伍具备超强的执行能力。

(二)提升执行力是行政效能的关键

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提升是整个高校行政效能的关键。如果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较差,则容易出现管理层下达的某些指令,下级执行不到位,同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因而,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如何,关系高校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的顺利实现,关系高校各项行政计划的落地实施。特别是在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多而杂,行政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升执行力,行政效能才能显着增强。

二、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教育改革方针政策的同时,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构建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校整体教育发展情况,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不胜枚举,这也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执行力缺失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四点:

( 一)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需求且执行人情化

当前,高校多为公办教育性事业单位,其运营性质和模式主要沿袭事业单位惯用形式,主要划分为院、系、班级等多层组织,分管不同的行政事务。虽然部分高校对这种行政管理结构进行了细化,但这已经逐渐僵化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标准形式。事实上,这种行政管理结构下行政管理人员的着眼点通常在于高校资金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等基础行政事务上,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关注有限,导致其所制定的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实际需求,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在行政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执行者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要求时松时紧,看领导态度办事,制度人情化问题突出,部分高校甚至发展成了没有领导意见,行政管理人员便束手束脚不敢办事的情况,一些简单事务被无限拖延、反复敷衍,制度形同虚设,不仅损耗了行政制度的公信力,也降低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二)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是部门权责交叉,缺乏合作。一般来说,高校设置有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教务处和后勤管理处等诸多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不免需要跨部门合作,寻求其他部门辅助配合。现阶段,高校管理机构分工都十分细致,具体事项都细分到个人。行政管理人员所执行的部分事项可能涉及多部门共同管理,中间容易出现权责交叉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为推卸责任,容易互相推诿扯皮,不仅影响高校内部团结,也降低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二是督办机构不受重视。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是确保其执行力的关键,因此督办机构在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过程具有重要地位。通常,高校都会设置纪委等独立督办机构对事务的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当前高校督办机构形同虚设,督办机构人员有限,而督办工作事务繁杂,无法有效地开展监督。

(三)考核评价体系缺失

对高校行政事务的执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奖惩是促进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考核方面都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考核标准,但是落实到具体事项中却缺乏健全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过于笼统,且习惯于采用总结型的考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只重结果,却忽视过程,很难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如果考评结果低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执行人员不免产生怨怼心理,抑制其工作积极性;如果考评结果高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对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有失公平,对于执行者自身来说也可能由于对其执行能力的过高估计,导致其无法正视后期的考评,进而限制其执行能力的提升。

(四)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执行力的`高低由执行人员的能力和愿力共同决定,从执行能力角度来说,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都经过层层选拔进入高校,其智力和体力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多固化单一,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入职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长此以往,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容易同社会脱节,无法与时俱进增强自身执行能力。而愿力方面,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具备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然而事实上,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受当前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思想相对放松,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成为束缚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存在的诸多问题,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要构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行政制度制定和执行环节

高校要推动各项事务保质保量地高效执行,就必须配备具体可执行的行政管理标准和制度,如此,才能让行政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提升其执行力。但是高校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有其独特的行政管理模式,因此在制定行政制度的过程中,高校要综合考量自身的师资、生源、基础设施等,制定与管理需求匹配的行政标准和制度。另外,高校还要确定明确的行政管理目标,为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准则,以把握行政管理工作执行的总体态势。除此以外,高校领导也要带头严格执行相关行政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行政制度规范化执行。

(二)构建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高校要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为高校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提供可靠的组织脉络。一方面高校要尽量精简管理机构,尽可能扁平化管理,避免过多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针对现有部门做好权责划分,明确各部门工作目标及工作范畴,权责清晰,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以构建执行力为目标的组织体系,辅之各部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二是建设上下联动的督办机制。有效的督办机制,既有助于高校行政命令的准确传递,也能够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提升执行力。建设上下联动的督办机制,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比如自查制度,要求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督查要求,将行政管理工作按照逐项指标检查后整合成文字汇报上交督查部门。比如政策落实倒计时制度,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定日期前完成指定工作。其次,要不断创新督查手段,当前高校督办机构都面临人员不足的困境,为提高督查效率,高校可以借助网上督办系统进行督查,由督办人员在系统内录入督办事件,领导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查阅各执行人员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这样不仅能够为部门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也能让督办工作更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流程。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流程包含考核目标、考核制定、考核实施等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促进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构建。首先,高校要以总体目标为主,结合行政管理部门发展目标制定考核目标,以主导整个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高校需以考核目标为准绳,结合具体事项执行状况,协调参与各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一般情况下,考核可以分为日常和专项考核两种,分别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和专项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最后,考核办法制定后,由专人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考核实施。

二是充分发挥考评价值。考评结束后,要科学运用考评结果,以此促进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提升。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考评结果直接同行政管理人员的奖励性绩效挂钩,根据考评成绩适当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相应的岗位档级系数,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形式增加绝对奖励;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考评结果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将执行力考评结果同职位晋升关联,能够极大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一是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伴随着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化,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工作能力。首先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掌握更多政治理论,武装自身头脑,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其次,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加强高校教育相关方面学习,增强自身跨部门合作能力。此外,行政管理人员还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促进行政管理工作革新。

二是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实践训练。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因而要提升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还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实践训练。一方面,高校需严格规范人才准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招聘流程,从源头确保行政管理人才具备较高的执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其应对各类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执行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对于高校战略规划的实现影响深远,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办学水平,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不容忽视。然而,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中就存在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需求且执行人情化,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缺失,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因执行力缺失造成的问题。对此,高校需联合多方力量从行政制度、管理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和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协力推进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尹虔颀,陈菲,黎红中,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机制构建: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例J].江准论坛,2017(6)。

[2]林慧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的高校执行力提升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

[3]王亚晖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J]教育现代化,2018(16).

[4]王瑾新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分析及其提升策略[J].山西青年,2020(7).

[5]梁煜.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9).

[6]林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8).

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无论哪项工作,执行战略比制定战略要困难得多,再好的战略,再精致的构想,如果不能付诸实施或执行不了,那无疑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战略制定既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也可以向专业战略策划机构或策划人咨询,但执行战略却是任何人或任何组织都代替不了的。它需要管理者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才能实现。因此,战略只有通过有效地执行,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它的目标也才能由构思和设想的未来状态成为现实的结果。一、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所谓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指领导干部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力如何,能综合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解码力、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和控制力。 (一)解码力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落实者、执行者,落实与执行就存在联系本部门或本地区的实际理解上级决策的问题。换句话说,就存在一个领悟和结合的本领问题,这就是解码力的问题。解码力是指提高领导干部对政策、任务的领悟能力以及将政策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解码力高,理解深刻,领悟透彻,执行起来就能将上级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 (二)服从力 执行力是一种服从力。服从是指我们在上级的领导下,产生符合上级规范要求的行为。服从是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执行过程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服从,唯有服从,才能实现上下感觉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如果下级不服从统一指令,各有各的想法,工作就无法开展。“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体现的是一种服从的态度。假如你的下属抗令不行,你是什么心态?由己及人,你也应该服从你的上级。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是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组织力 所谓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确定的目标而有效工作的过程。我们所有决策和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干部的服从,尤其需要组织力的保证。领导干部的组织力指是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协调组织关系,合理调动、利用、配置和开发各种资源,高效实现领导目标过程中应具备的才智和技能。(四)创新力 创新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慧的统一与综合,领导干部的创新力一般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办法,克服常人或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常人或前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工作的新突破。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实证明,工作干得如何,与当地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五)控制力 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群众是否认可。控制力是一种评估力、问责力、调整力。计划无论多么完善,也不可能预见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会发生的所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把实际结果与原始目标相比较,作系统的客观的评估。通过评估和问责,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提出纠正和完善的措施。使执行更趋于圆满。 二、当前干部执行力差的几种现象 (一)“马虎”现象。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对于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无所谓,没感觉,导致有些重大决策停留在纸上。(二)“本位”现象。符合自己意愿或本部门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实质缺乏全局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和缺乏团队精神的表现。(三)“教条”现象。有些干部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其实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四)“推诿”现象。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重要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完成,而是想方设法把工作任务推给别人或其他部门;对于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工作问题,则更是相互扯皮,找借口逃避责任。这是反映在执行力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没有执行找借口、执行不力也找借口,出了问题还是找借口。找借口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是缺乏事业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的表现。(五)“专权”现象。有的干部热衷于把权力紧抓在手中,结果手下的人没事干,而他本人却累得要死,且执行效率还不高,其实这是缺乏组织协调力的表现,这是在阻碍执行效率的提升。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一)在解放思想中提高执行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解放思想要联系实际。要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切实把自己摆进去,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境界、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象手电筒一样,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切实解决谋划有余而实践不足、顾后有余而瞻前不足、满足有余而争先不足的问题,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解放思想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在执行中,领导更多的是出一个思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一个时限,提出期望的结果,这就要求执行者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而且其结果应尽量超越领导的预期。能够把上级决策本土化、特色化的人,才是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才。勇于创新,首要是敢想、敢闯、敢突破。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亮点、一些闪光点,就是靠创新。凡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凡是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改,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带动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 (二)在勤学深思中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包括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部门、组织、个人学习力与知识力的集中表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执行力要靠学习来不断提升。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有资料显示,从1901年到2005年,占世界人口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成就惊人。研究发现,酷爱学习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现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不读书不看报,跟着感觉凑热闹”、“读书读个皮,看报看个题,文件看大意,过后锁在抽屉里”的现象,这样的干部,怎么指望他能够有执行力?知识渊博才能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方能得心应手。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执行力要靠思考来不断深化。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维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要善于思考,做到谋划在前、思虑在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于一项具体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全局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二是从职责范围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把工作把握得更全面、更周到。三是从一件事的全过程去想,就会使自己把正在做的事做得更有条理、更有章法。 (三)在强化责任中提高执行力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比尔盖茨这样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著名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中“罗文精神”揭示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努力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佳,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劲头调整到最大,追求卓越,追求最好,追求更好。 (四)在破解难题中提高执行力 任何一项事业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困境中攻坚克难促进发展,才能体现能力和水平。人们常讲“困难就是欺软怕硬的弹簧”,只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总能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很有道理。落实不落实,首先是态度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艰难险阻怎么办?别无他法,就只有两条:一是对自己再狠一点。二是执行要再韧一点。现阶段是社会的发展加速期、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如遇难则退,一碰就回,那将一事无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愈挫愈勇,愈碰愈硬。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投入自己全部的忠诚和热情,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干事创业。 (五)在规范流程中提高执行力 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流程就是规矩,就是制度,就是程序。规范流程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现在执行力不高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执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要彻底消除低效率,必须制定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运行流程,规范做事方式,优化做事程序。从执行力的角度来看,就是“让流程说话,流程成为将说转化为做的唯一出路”,流程导向有利于提高执行力,每一名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一个清晰、规范、科学的流程,使每一个干部心中都有一个执行的“路线图”,正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的,“管理就是擦桌子”,在哪里擦、谁来擦、什么时候擦、谁来检查擦的效果都有着严格、清晰的规定。 (六)在督查考核中提高执行力 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能干善干的干部要在政治上予以重用、精神上予以鼓励,不断激发广大干部提高执行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还要建立常态的监督机制。督导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和中心工作,对干部的执行情况实行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多管齐下,立体约束,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执行工作顺利落实。 领导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执行力状况直接影响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牢牢把握住干部执行力理念,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干部执行力建设,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工程。

关于执行力论文

三大管理难题之一就是:执行力低下,以至于似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就出现了很多执行力方面的专家和课程。同上述的跨部门协作问题类似,在企业发展初期,高执行力主要依靠团队的创业激情和上级的亲力亲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工作总量增加、工作复杂性增加以及新员工的加入,使企业的运作显得滞重迟缓、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的现象屡有发生。首先要排除员工从一开始就不想把工作做好的可能。我们所看到的是新员工的激情远远胜于老员工,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新员工变成了“老油条”。所以可能性之一:激励出了问题,工作努力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原因何在呢?因为双方对工作希望得到的成果有分歧。下属确实做了工作,而且认为自己做得成果显著,但是,上司却不这么认为。久而久之,下属也就没有了积极性。目标是一项工作活动的结果,目标是在事先已经设定并且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之二:下属依然很想把事情做好,双方也对目标达成了共识,但下属在执行过程中不善于自我管理,抓不住重点,进展缓慢,最终没有完成工作。前文我们提到,目标管理的管控对象其实不是目标,而是计划。计划写得不好,执行就有难度,比如:“拜访A公司的相关人员,并送一些小礼品,以便达到有效的沟通。”相关人员是谁?送什么礼品?什么叫做有效的沟通,如何评价?计划的这种写法是很常见的,那么执行的时候就会有偏差,也做了,但是没做好、没做到位,等于没有做。而且这项计划很可能是另一个大计划的组成部分,因此导致了整体计划没能得以执行。可能性之三:计划不是孤立的,多项计划的协同才能实现最终结果,计划撰写必须严格遵照互相协同原则,各部门计划的制定不是各扫门前雪,而是自上而下进行统一协调。另外,计划的全面过程管控也是必须的,常用的管控工具是两个:计划表单管理和计划会议管理,可惜很多公司这两项都做得不到位。从上述的三个原因来看执行力问题:因为工作成果得不到上司认可,导致积极性不足;因为制定计划不严谨,导致执行偏差不到位;因为计划制定和管控过程的不严谨,导致执行起来有难度。可以归纳为:“不愿”、“不会”和“不能”。

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无论哪项工作,执行战略比制定战略要困难得多,再好的战略,再精致的构想,如果不能付诸实施或执行不了,那无疑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战略制定既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也可以向专业战略策划机构或策划人咨询,但执行战略却是任何人或任何组织都代替不了的。它需要管理者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才能实现。因此,战略只有通过有效地执行,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它的目标也才能由构思和设想的未来状态成为现实的结果。一、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所谓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指领导干部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力如何,能综合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解码力、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和控制力。 (一)解码力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落实者、执行者,落实与执行就存在联系本部门或本地区的实际理解上级决策的问题。换句话说,就存在一个领悟和结合的本领问题,这就是解码力的问题。解码力是指提高领导干部对政策、任务的领悟能力以及将政策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解码力高,理解深刻,领悟透彻,执行起来就能将上级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 (二)服从力 执行力是一种服从力。服从是指我们在上级的领导下,产生符合上级规范要求的行为。服从是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执行过程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服从,唯有服从,才能实现上下感觉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如果下级不服从统一指令,各有各的想法,工作就无法开展。“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体现的是一种服从的态度。假如你的下属抗令不行,你是什么心态?由己及人,你也应该服从你的上级。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是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组织力 所谓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确定的目标而有效工作的过程。我们所有决策和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干部的服从,尤其需要组织力的保证。领导干部的组织力指是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协调组织关系,合理调动、利用、配置和开发各种资源,高效实现领导目标过程中应具备的才智和技能。(四)创新力 创新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慧的统一与综合,领导干部的创新力一般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办法,克服常人或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常人或前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工作的新突破。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实证明,工作干得如何,与当地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五)控制力 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群众是否认可。控制力是一种评估力、问责力、调整力。计划无论多么完善,也不可能预见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会发生的所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把实际结果与原始目标相比较,作系统的客观的评估。通过评估和问责,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提出纠正和完善的措施。使执行更趋于圆满。 二、当前干部执行力差的几种现象 (一)“马虎”现象。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对于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无所谓,没感觉,导致有些重大决策停留在纸上。(二)“本位”现象。符合自己意愿或本部门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实质缺乏全局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和缺乏团队精神的表现。(三)“教条”现象。有些干部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其实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四)“推诿”现象。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重要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完成,而是想方设法把工作任务推给别人或其他部门;对于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工作问题,则更是相互扯皮,找借口逃避责任。这是反映在执行力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没有执行找借口、执行不力也找借口,出了问题还是找借口。找借口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是缺乏事业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的表现。(五)“专权”现象。有的干部热衷于把权力紧抓在手中,结果手下的人没事干,而他本人却累得要死,且执行效率还不高,其实这是缺乏组织协调力的表现,这是在阻碍执行效率的提升。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一)在解放思想中提高执行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解放思想要联系实际。要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切实把自己摆进去,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境界、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象手电筒一样,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切实解决谋划有余而实践不足、顾后有余而瞻前不足、满足有余而争先不足的问题,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解放思想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在执行中,领导更多的是出一个思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一个时限,提出期望的结果,这就要求执行者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而且其结果应尽量超越领导的预期。能够把上级决策本土化、特色化的人,才是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才。勇于创新,首要是敢想、敢闯、敢突破。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亮点、一些闪光点,就是靠创新。凡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凡是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改,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带动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 (二)在勤学深思中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包括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部门、组织、个人学习力与知识力的集中表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执行力要靠学习来不断提升。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有资料显示,从1901年到2005年,占世界人口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成就惊人。研究发现,酷爱学习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现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不读书不看报,跟着感觉凑热闹”、“读书读个皮,看报看个题,文件看大意,过后锁在抽屉里”的现象,这样的干部,怎么指望他能够有执行力?知识渊博才能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方能得心应手。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执行力要靠思考来不断深化。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维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要善于思考,做到谋划在前、思虑在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于一项具体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全局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二是从职责范围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把工作把握得更全面、更周到。三是从一件事的全过程去想,就会使自己把正在做的事做得更有条理、更有章法。 (三)在强化责任中提高执行力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比尔盖茨这样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著名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中“罗文精神”揭示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努力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佳,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劲头调整到最大,追求卓越,追求最好,追求更好。 (四)在破解难题中提高执行力 任何一项事业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困境中攻坚克难促进发展,才能体现能力和水平。人们常讲“困难就是欺软怕硬的弹簧”,只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总能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很有道理。落实不落实,首先是态度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艰难险阻怎么办?别无他法,就只有两条:一是对自己再狠一点。二是执行要再韧一点。现阶段是社会的发展加速期、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如遇难则退,一碰就回,那将一事无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愈挫愈勇,愈碰愈硬。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投入自己全部的忠诚和热情,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干事创业。 (五)在规范流程中提高执行力 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流程就是规矩,就是制度,就是程序。规范流程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现在执行力不高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执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要彻底消除低效率,必须制定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运行流程,规范做事方式,优化做事程序。从执行力的角度来看,就是“让流程说话,流程成为将说转化为做的唯一出路”,流程导向有利于提高执行力,每一名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一个清晰、规范、科学的流程,使每一个干部心中都有一个执行的“路线图”,正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的,“管理就是擦桌子”,在哪里擦、谁来擦、什么时候擦、谁来检查擦的效果都有着严格、清晰的规定。 (六)在督查考核中提高执行力 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能干善干的干部要在政治上予以重用、精神上予以鼓励,不断激发广大干部提高执行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还要建立常态的监督机制。督导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和中心工作,对干部的执行情况实行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多管齐下,立体约束,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执行工作顺利落实。 领导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执行力状况直接影响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牢牢把握住干部执行力理念,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干部执行力建设,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工程。

执行力论文参考

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的问题与建设策略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的问题与建设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相继出台,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构建是高校实现发展战略的前提,是提升行政效能的关键。文章就当前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缺失的问题深入研究,从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行政制度、管理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和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促进执行力构建的相关策略,以期为高校办学水平提升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执行力;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各地区高校纷纷把握机遇,着力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然而,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且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因此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研究的最迫切的命题。

笔者所论述的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是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根据学校领导层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单位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执行力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际执行的整个过程,是有效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与高校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

一、提升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也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卓越的执行力。

(一)提升执行力是实现高校战略规划的前提

当前正处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渐加强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办学竞争越发激烈,为创设更好的教育环境,高校制定了一系列顺应改革发展的战略规划。要推动这些战略规划的落地,不仅需要领导层面作出科学的战略决策,还需要行政管理队伍具备超强的执行能力。

(二)提升执行力是行政效能的关键

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提升是整个高校行政效能的关键。如果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较差,则容易出现管理层下达的某些指令,下级执行不到位,同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因而,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如何,关系高校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的顺利实现,关系高校各项行政计划的落地实施。特别是在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多而杂,行政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升执行力,行政效能才能显着增强。

二、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教育改革方针政策的同时,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构建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校整体教育发展情况,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不胜枚举,这也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执行力缺失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四点:

( 一)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需求且执行人情化

当前,高校多为公办教育性事业单位,其运营性质和模式主要沿袭事业单位惯用形式,主要划分为院、系、班级等多层组织,分管不同的行政事务。虽然部分高校对这种行政管理结构进行了细化,但这已经逐渐僵化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标准形式。事实上,这种行政管理结构下行政管理人员的着眼点通常在于高校资金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等基础行政事务上,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关注有限,导致其所制定的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实际需求,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在行政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执行者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要求时松时紧,看领导态度办事,制度人情化问题突出,部分高校甚至发展成了没有领导意见,行政管理人员便束手束脚不敢办事的情况,一些简单事务被无限拖延、反复敷衍,制度形同虚设,不仅损耗了行政制度的公信力,也降低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二)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是部门权责交叉,缺乏合作。一般来说,高校设置有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教务处和后勤管理处等诸多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不免需要跨部门合作,寻求其他部门辅助配合。现阶段,高校管理机构分工都十分细致,具体事项都细分到个人。行政管理人员所执行的部分事项可能涉及多部门共同管理,中间容易出现权责交叉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为推卸责任,容易互相推诿扯皮,不仅影响高校内部团结,也降低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二是督办机构不受重视。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是确保其执行力的关键,因此督办机构在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过程具有重要地位。通常,高校都会设置纪委等独立督办机构对事务的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当前高校督办机构形同虚设,督办机构人员有限,而督办工作事务繁杂,无法有效地开展监督。

(三)考核评价体系缺失

对高校行政事务的执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奖惩是促进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考核方面都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考核标准,但是落实到具体事项中却缺乏健全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过于笼统,且习惯于采用总结型的考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只重结果,却忽视过程,很难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如果考评结果低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执行人员不免产生怨怼心理,抑制其工作积极性;如果考评结果高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对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有失公平,对于执行者自身来说也可能由于对其执行能力的过高估计,导致其无法正视后期的考评,进而限制其执行能力的提升。

(四)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执行力的`高低由执行人员的能力和愿力共同决定,从执行能力角度来说,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都经过层层选拔进入高校,其智力和体力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多固化单一,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入职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长此以往,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容易同社会脱节,无法与时俱进增强自身执行能力。而愿力方面,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具备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然而事实上,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受当前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思想相对放松,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成为束缚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缺失存在的诸多问题,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要构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行政制度制定和执行环节

高校要推动各项事务保质保量地高效执行,就必须配备具体可执行的行政管理标准和制度,如此,才能让行政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提升其执行力。但是高校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有其独特的行政管理模式,因此在制定行政制度的过程中,高校要综合考量自身的师资、生源、基础设施等,制定与管理需求匹配的行政标准和制度。另外,高校还要确定明确的行政管理目标,为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准则,以把握行政管理工作执行的总体态势。除此以外,高校领导也要带头严格执行相关行政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行政制度规范化执行。

(二)构建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高校要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为高校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提供可靠的组织脉络。一方面高校要尽量精简管理机构,尽可能扁平化管理,避免过多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针对现有部门做好权责划分,明确各部门工作目标及工作范畴,权责清晰,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以构建执行力为目标的组织体系,辅之各部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二是建设上下联动的督办机制。有效的督办机制,既有助于高校行政命令的准确传递,也能够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提升执行力。建设上下联动的督办机制,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比如自查制度,要求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督查要求,将行政管理工作按照逐项指标检查后整合成文字汇报上交督查部门。比如政策落实倒计时制度,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定日期前完成指定工作。其次,要不断创新督查手段,当前高校督办机构都面临人员不足的困境,为提高督查效率,高校可以借助网上督办系统进行督查,由督办人员在系统内录入督办事件,领导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查阅各执行人员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这样不仅能够为部门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也能让督办工作更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流程。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流程包含考核目标、考核制定、考核实施等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促进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构建。首先,高校要以总体目标为主,结合行政管理部门发展目标制定考核目标,以主导整个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高校需以考核目标为准绳,结合具体事项执行状况,协调参与各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一般情况下,考核可以分为日常和专项考核两种,分别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和专项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最后,考核办法制定后,由专人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考核实施。

二是充分发挥考评价值。考评结束后,要科学运用考评结果,以此促进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提升。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考评结果直接同行政管理人员的奖励性绩效挂钩,根据考评成绩适当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相应的岗位档级系数,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形式增加绝对奖励;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考评结果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将执行力考评结果同职位晋升关联,能够极大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一是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伴随着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化,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工作能力。首先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掌握更多政治理论,武装自身头脑,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其次,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加强高校教育相关方面学习,增强自身跨部门合作能力。此外,行政管理人员还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促进行政管理工作革新。

二是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实践训练。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因而要提升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还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实践训练。一方面,高校需严格规范人才准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招聘流程,从源头确保行政管理人才具备较高的执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其应对各类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执行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对于高校战略规划的实现影响深远,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办学水平,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不容忽视。然而,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中就存在行政制度难以契合高校需求且执行人情化,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缺失,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因执行力缺失造成的问题。对此,高校需联合多方力量从行政制度、管理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和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协力推进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尹虔颀,陈菲,黎红中,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机制构建: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例J].江准论坛,2017(6)。

[2]林慧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的高校执行力提升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

[3]王亚晖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J]教育现代化,2018(16).

[4]王瑾新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分析及其提升策略[J].山西青年,2020(7).

[5]梁煜.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9).

[6]林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8).

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原创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 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 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 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 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 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