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统一”结出统筹硕果——河南省新乡市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纪实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1 2 从保障生活到促进就业——国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综述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1 3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师 2007/02 4 失业保险基金审计的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会计之友(上) 2007/02 5 国外改革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措施 中国劳动 2007/01 6 论转型期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法制与社会 2007/02 7 浅析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北方经贸 2007/01 8 美国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9 论我国失业保险立法的完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 美国失业保险:特点、绩效与问题 上海保险 2007/02 11 从福利到工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理性选择 沈阳大学学报 2007/01 12 失业保险递减支付与固定支付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3 西方失业保险理论:评述与启示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2 14 农民工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吗 农业知识 2007/08 15 国外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人口与经济 2007/S1 16 试论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的合并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03 17 对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考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7/01 18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试论当前失业保险工作需要破解的问题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4 19 高新科技管理 “四化”开路——湖南省平江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失业保险改革创新纪实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4 20 对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参加失业保险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 200521 中国现阶段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2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 厦门大学 2006 23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研究参考 2007/24 24 失业保险制度要破三大难题 了望 2007/23 25 我国目前失业保险政策存在的缺陷及修改建议 企业技术开发 2007/05 26 失业保险基金缴费低的成因及其对策 审计月刊 2007/02 27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综合评价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04 28 刍议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新西部(下半月) 2007/06 29 改革终结收支倒挂——江苏省兴化市失业保险改革纪实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6 30 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科技 2007/05 31 美国失业保险的最新改革举措 红旗文稿 2007/09 32 借鉴国外经验 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 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04 33 我国流动人口的失业保险问题探讨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34 农四师农牧团场职工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7/S2 35 失业保险混合策略模型与政策建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3 36 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海门市实施城乡统一失业保险制度 中国劳动 2007/06 37 农民工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吗? 人才资源开发 2007/05 38 黑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 佳木斯政报 2007/03 39 失业保险法律关系概念探析 社会科学家 2007/03 40 对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 天府新论 2007/S1
被鲁迅先生高赞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中国“二十四史”之首,记录着上到上古传说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 最近,我正好在阅读《史记》的部分篇章,有幸了解它的叙事方式,领略其实录精神。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太史公在描绘各朝人物时,并没有因其地位尊贵而有所隐晦,或是因地位低贱而口无遮拦。 这几句是班固高度评价太史公和《史记》尊重且忠实于历史的体现。 由于司马迁修《史记》时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他被誉为“良史”,他所著的《史记》被誉为“实录”。 本文将结合此实录原则,找出相关原文加以佐证,也算是一个小记录。 “不虚美”主要表现在帝王公侯的传记里。 虽是为君王作传,太史公却没有使用许多溢美之词,而是真实地记录君主事迹。 班固在修《汉书》时,有时会碍于君王尊严,选择对某些事件隐去不写,司马迁却不会因为这些事情牵涉到政治现实就有所隐讳。即使是面对最高统治者,他也敢于揭露其丑恶一面。 这是史学家的风骨,也是纪实文学最应该具备的特点。 在《本纪》的开篇里,司马迁多会用传奇的出世经历做衬托。 例如,《周本纪》中,周后稷由 有邰氏 遇一巨人迹所生,其父母几次将之弃之山林隘巷,后均被马牛飞鸟相护,终未遂。而在描写刘邦的出身时,不但仅称其父母为“太公”“刘媪”,连带其出身经历也略带滑稽的意味——其母与神遇,有孕,还被他的父亲撞见该场景。其实这是司马迁在隐晦地表示,刘邦是个出身不高之人。在《高祖本纪》后部分,司马迁对其诛杀功臣的行为也做了略写。虽无直接评论,也是以事实说话,证实刘邦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的行为作风。 此外,除了在本纪,司马迁为塑造完成丰满的人物形象,常常会在其他传记中补充。 仍是刘邦的例子。 在《高祖本纪》里,司马迁并没有直言高祖的品行,却会在《项羽本纪》中通过对比突现其 怯弱、冷酷绝情 的隐性特点。 为了躲避敌军追赶,减轻驾车重量,刘邦屡次将一对子女推下车,足见其自私与残忍。 还有,《封禅书》中,司马迁详细描写汉武帝在封禅前做的种种准备及遭遇,包括进行郊祀,请方士等等,却对真正的封禅大典一笔带过。 其违背逻辑的现象,不得不让读者好奇司马迁撰写汉武帝封禅的真实动机。 封禅本是君主上泰山向天报平安,阐述群神之力以及君臣治理之功,实质上是强调 君权神授 的手段。汉武帝屡次被方士愚弄却不放弃,只有一个原因——他心中的某个念想使他如此执着。《封禅书》也在一步步揭示,武帝的这个念想便是“成仙”。 对汉武帝这个治国奇才,司马迁并没有隐去其追求“成仙”以至被方士愚弄的可笑行为。甚至在结尾处进行评论,以目击者的身份,对武帝(及其臣子)所进行的种种迷信活动表现了深深的厌恶之情。 《吕后本纪》中,太史公如实记录吕太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事件,并借其儿子孝惠帝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大胆揭露张汤、王温等人如何曲承汉武帝旨意,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因其在牢里的真实体验,描述之也更为深刻和厌恶。他从现实出发,通过描绘酷吏们的残酷行径,实际上是揭发了在汉武帝统治下,看似繁盛的大一统汉王朝,有着许多不合理的制度与规则。一个案子往往牵涉几十人甚至几千人。 在收集关于“一言以蔽之”的评论时,我本想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为引入,说说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的真实用意。经过查阅资料,较之这点,笔者发现《史记》的实录精神给令人敬佩。 司马迁秉承记史纪实的态度,对帝王的功与过,进行如实描写与披露。不为刘氏撰写帝王家谱,而是用事实说话。 这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光辉传统,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意义——为后代呈现真实的历史。【参考文献】 1. 程正江.论《史记》的“实录”精神[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1):74-75. 2.《史记》:岳麓出版社 3. 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南昌职业大学是民办大学。
南昌职业大学(Nanch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职业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产教融合职业本科课程改革试验学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3年的江西大宇工商学院;2003年4月改名为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4月更名为南昌职业学院;2019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昌职业大学。
学校历史
1993年6月,经江西省教委批准,江西大宇工商学院成立;同年9月,第一批新生入学。
1998年3月,江西大宇工商学院更名为江西大宇专修学院。
2000年4月,湾里校区第二期工程奠基。
2003年4月,江西大宇专修学院更名为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
2006年4月,国家教育部高教出版社确定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级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同年,安义校区开始筹建。
2007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专科人才培训评估。
2011年,更名为南昌职业学院。
2013年4月,学校被列为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试点院校。
2018年12月,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019年5月,更名为南昌职业大学,并入选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同年6月,学校正式挂牌。
2020年11月,学校入选江西省1+X证书联盟牵头院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82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54人,占;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429人,占;有“双师型”教师276人,占;截至2020年9月,学校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96人,占,副高级职称158人,占,中级职称189人,占,初级职称52人,占;有博土学位11人,占,硕土学位418人,占。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0个,开设本科专业15个、高职专业47个。
特色专业:音乐表演、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工商企业管理、汽车运用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工程监理、报关与国际货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学术科研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有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特种成形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2020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122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课题1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项、规划项目2项、思政项目2项,江西省教科“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9项、重点项目2项,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2项,南昌市“十三五”社科规划一般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青年项目1项、一般项目8项、重点项目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8月底,学校馆藏图书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中文电子期刊1万册;此外,还拥有中国知网数据库、博看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超星期刊数据库、超星读秀学术搜索平台等电子资源。
《南昌职业学院学报》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南昌职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内部交流学术刊物。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学院始终坚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技能的继承和传递上,还要实实在在增强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努力践行“真诚服务,为你铺路”的服务承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并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初次就业率,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院校。 学院办学二十多年来,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学院、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高职院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区别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不过公办大学中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当然中外合作专业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类专业通常低10-20分,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填报。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高,公办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性质也属于民办大学,但是民办大学也是正规大学,是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等都是在学信网可查的,国家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
第20卷 第1期长 春 大 学 学 报 2010年1月 收稿日期:2009-01-10基金项目:长春大学2008年教学研究重点课题(XJ2008-02)作者简介:朱秋(1962-),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朱 秋(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2)摘 要: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研究的归纳和总结,阐述和提出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认为研究现状是静态性的研究多于动态性的研究,特征性的研究多于规律性的研究,研究素材中想象的问题多于实际发生的事例;遇到的问题是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与非主流意识影响的博弈日益加剧,有约束环境与相对无约束环境的影响差别明显,知识层面教育与思想道德层面教育不协调。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中图分类号:D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0)01-0092-03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整个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探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规律,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研究有上千篇文章,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心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分量。111 静态性的研究多于动态性的研究所谓静态性的研究是指研究的结果是研究对象在一个时间节点上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举止表现。所谓动态性的研究是指研究成果是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变化状态或行为举止变化表现。静态性的研究投入精力小,所用时间少,相对于动态性的研究来说,成果说服力弱,实践性不强。动态性的研究投入精力多,时间跨度大,成果说服力强,具有指导性。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上的研究之所以静态性的研究多于动态性的研究,主要是研究者本身多是/单兵作战0,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团作战0;或研究者本身手中没有多少可用于支配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如张道理的/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倾向研究0[思想教育研究,2004(9)];王克真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0[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张帆,沈旭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0[中国青年研究,2006(3)];陈伟民的/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制度非均衡分析0[理论导刊,2007(4)];连福鑫,贺荟中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研究0[当代青年研究,2008(6)]等。从这些文章的署名中就可以看出来,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发表的文章基本都是个人书名,没有课程组集体署名;文章的作者也多是普通教师。而要在这一领域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有一个动态性的研究,靠/单兵作战0,不动用一定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无法办到的。112 特征性的研究多于规律性的研究所谓特征性的研究是指研究成果只是对研究内容进行状态性的描述,而非规律性的阐述。规律性的研究是指研究成果是对研究内容进行规律性的阐述,而非状态性的描述。特征性的研究大多运用归纳的方法,即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规律性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即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级思维形式。因此,特征性的研究只是对研究对象的表象的研究,而规律性的研究才是对研究对象的本质的研究
8620。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官方发布,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高职单招报考系统中填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报考代码为8620后选择专业。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是一所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共青团江西省委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不错啊,师资不错,每年招生情况都不错, 最关键的是自及努力。
补充:
1、山西青年职业学院是全日制高职院校。占地355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万平方米,配套有各类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礼堂、形体训练室、运动场等硬件设施。
2、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近700台,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校园网出口总宽带200M。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在校生近5000人。
3、山西青年职业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专科院校,是我省唯一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和培训共青团干部的团属高校。前身为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4、经过60年发展,现已成为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青年干部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青少年研究等方面职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大众化、开放型的高职院校和体系完善、质量一流的教育集。
不知道啊天津也有青年职业学院选学校主要看校风口碑专业还有就是自己要努力哦不要浪费了最宝贵的几年时光,加油!
我自己觉得不怎么好,教育的模式都不行,学校资质不高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大昌南路17号、邮编为030032。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是我省唯一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和培训共青团干部的团属高校。前身为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目前主要承担高等职业教育、青年干部培训、青少年研究等方面工作。
学院位于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园区。占地355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万平方米,配套有各类教室、实训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礼堂、形体训练室、运动场、素质拓展培训基地等硬件设施,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近700台,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校园网出口总宽带200M。现有教职工325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硕博士104人,双师型教师43名,企业兼职教师47人,省级双师型名师3人。在校生5600余人。
学院设六系(社会工作系、财经系、管理系、计算机系、艺术系、旅游系)二部(培训部、基础部)一中心(信息中心)等教学部门,21个招生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文秘、心理咨询、会计、资产评估与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模特与礼仪)。
在新时期,学院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学院,怎样建设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大课题,践行“怀德志远、博学力行”的校训,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方针,确立了依托共青团组织优势,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青少年工作组织管理能力为特色,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青年社会工作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团青工作者的摇篮;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属性鲜明、人格体魄健全、专业技能扎实、组织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和专兼职青年社会工作者。
学院遵循高职办学规律,结合团属院校办学属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按照高职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职教理念,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构建起以“三证”为导向,以“三化”为载体(即课证融通模块化、团青理实系统化、人文技能一体化;高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和团校培训合格证)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建有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省级品牌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特色专业,并于2015年入选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实训基地规划项目。2016年资产评估专业入选省级实训基地规划项目。在省内外建立实践实训基地159个,就业率90%以上。
学院通过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涌现出近891项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刊物论文61篇,国家级规划教材23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专著66部,省级科研课题51项,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报被评为全国青年干部院校优秀期刊和省一级期刊。
学院突出团属院校的政治优势,将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特色育人的新模式。开展“特色课程教育”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提升学生的人际素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性素养、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初步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营造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和谐氛围。2015年被评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标兵。
学院坚持“服务团干、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培训宗旨,充分发挥青年教育阵地的职能,创新培训模式,用团干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扩大学院影响,积极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先后举办了政治理论、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社区教育、法律普及、出国留学外语和汽车驾驶等各类培训班,对山西共青团事业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创业培训基地”。
1 翟妹华一案之法律反思 刘作翔 检察风云 2006/012 标本兼治群体性事件 刘作翔 人民论坛 2005/113 宪法关系和宪法性法律关系 刘作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4 研讨会发言摘要 万鄂湘 团结 2004/065 信息公开、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以新闻采访中的“暗拍”为案例而展开分析 刘作翔 学习与探索 2004/046 奥斯丁、凯尔森、拉兹的法律体系理论——根据拉兹的《法律体系的概念》一书 刘作翔 金陵法律评论 2004/017 法律与“原罪”问题座谈会 吴玉章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28 反恐与个人权利保护——以“9·11”后美国反恐法案和措施为例 刘作翔 法学 2004/039 寻求理性下的生活秩序——关于“非典”的一点思考 刘作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0410 具体的“民间法”——一个法律社会学视野的考察 刘作翔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411 中国法制: 回望方知行渐远 信春鹰 时事报告 2003/0312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有效途径 刘作翔 求是 2003/1213 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批判——兼论“司法权国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 刘作翔 法学研究 2003/0114 权利冲突:一个值得重视的法律问题——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研究 刘作翔 浙江社会科学 2002/0315 入世与改变观念 刘作翔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2002/0416 刑讯逼供·沉默权·实验取证——一起“实验取证”与“刑讯逼供”交锋的案例及其分析和思考 刘作翔 学海 2002/0617 法理学视野中的法的适用 刘作翔 法律适用 2002/0718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 刘作翔 中国法学 2002/0219 权利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法律现象 刘作翔 法学 2002/0320 “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思考 刘作翔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521 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的设想 刘作翔 法学杂志 2001/0622 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下) 刘瀚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323 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上) 刘瀚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224 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道路 刘作翔 西江大学学报 1999/0225 法制现代化概念、释义和实现目标 刘作翔 宁夏社会科学 1999/0326 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问题前瞻 刘作翔 法学研究 1999/0427 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328 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追问和再思考 刘作翔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8/0129 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法律文化——关于“法律文化”的一个释义 刘作翔 法学 1998/0630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学术介评 刘作翔 法学评论 1998/0531 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释义之一 刘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8/0432 从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法律文化”:一个新文化概念的取得及其“合法性”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0233 法治化:中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中国企业集团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刘作翔 当代经济科学 1998/0334 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 陈金钊 学习与探索 1997/0335 法律责任的概念分析 刘作翔 法学 1997/1036 论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刘作翔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0237 实现法治:我们的理想和追求 刘作翔 政治与法律 1996/0538 现代化外向型城市法制建设环境要素分析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96/0539 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 刘作翔 法学研究 1996/0440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应当重视法学学问题的研究——兼论法学学科的功能 刘作翔 法学 1996/0441 神圣的宪法权利与“社会公德”的冲突——对浙江医大一则决定的法律思考 刘作翔 法学 1996/0342 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及其功能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6/0643 论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结构与特征 刘作翔 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96/0144 公平:法律追求的永恒价值──法与公平研究论纲 刘作翔 天津社会科学 1995/0545 多元化发展是法理学的必由之路 刘作翔 政治与法律 1995/0646 法律的理想与理想的法律 刘作翔 政治与法律 1995/0147 关于几个法学问题的思考 刘作翔 中国法学 1995/0648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邓小平“民主法治”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刘作翔 中国法学 1995/0249 试论司法公平的实现 刘作翔 政法论坛 1995/0350 多元的时代与多元的法学──迈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走向 刘作翔 学习与探索 1995/0351 法学的意义探究——《法制及其意义》读后 刘作翔 法学 1995/1152 行政执法公平实现的基本条件 刘作翔 法学 1995/0653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构之形式要件 刘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254 我国法理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355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构之内容要件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256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兼议政府职能的法制化 刘作翔 政法论坛 1994/0157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律教育 刘作翔 中外法学 1994/0558 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94/0659 法律的理想 刘作翔 法学研究 1994/066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比较·借鉴·革新 刘作翔 法学 1994/0861 理想的法律模式之建构原则 刘作翔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4/0662 法律的理想与相关法学概念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4/0463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动力及其转换机制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3/0364 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和形式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2/0465 关于建立责任制约机制的思考 刘作翔 人文杂志 1991/0266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法制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91/0367 怎样认识民主问题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90/Z168 民主乎?集权乎?——理论界关于“新权威主义”的论争 刘作翔 理论导刊 1989/04 1. 法理学是一门关于法的一般理论的思维性科学和学科,法理学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法理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学科特征:抽象性,概括性,一般性,普遍性,理论性。21世纪的中国法理学,应深刻把握法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并在此方面作出自身的努力,反对对法理学一味的实用功利之要求,是法理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独立知识内涵和思维的理性之学。2. 法律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法学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之中。法律文化论体现作为隐性的法律意识形态之中,也体现在作为显性的法律秩序结构之中。法律文化既是历史文化的遗留,也是现实的人类创造。过去人们创造了法律文化,今天人们仍在发展着法律文化。法律文化上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宏观整体性文化。3. 20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体现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一元向多元的历史转型和发展时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21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将在世界法律文化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成为多元并存的世界法律文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具有光彩的一支重要文化。4. 法律作为一种人造物,是有自身的理想的。法律的思想就是指作为人格化了的法律所要追求最终目标和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法律的理想不是停留在理念之中,而是体现在人类所创制的实在法体系之中。法律的理想的具体内容有,追求正义的实现,追求秩序的实现,诛求人类生活的幸福,追求法治的实现。法律有自身的理想,法学有自身的理想,法学家更应有自身的理想。理想有多种多样,但追求法治应成为法学家所有的理想中之最高的理想。5. 法治社会应对公权利和私权利确立两个法治原则,这两个法治原则是:对公权利,法无明文规定(授权),不得行之;对私权利,法无明文禁止(限制),不得恕之。这两个原则应作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渗入到我国的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建设的诸环节中去,并将它们作为判断公权利行为和私权利行为的重要依据。6. 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适应,相互吻合,又相互冲突,相对保持距离的特性。法律在总体上同道德相适应,但在某些方面它又相对独立于道德要求,在法治领域,道德问题应主要在立法环节加以解决,立法是对公认的社会道德因素的法定化过程。立法一旦确立,司法环节就应以法律为标准,尽量排除道德因素的介入,因为一旦引入道德因素,就会破坏立法中已经确认的道德因素,对法治带来破坏和冲击。这正是司法中坚持法律标准的实质所在。7.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形态呈现为一种极为复杂的情况,我将之概括为由'法治秩?quot;与'礼治秩序','道治秩序','人治秩序','宗法秩序'等组合而成的'多元混合秩序',这是一种'实质社会秩序',它同国家所确立的'法治秩序'这一'应然社会秩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实现由'实质社会秩序'向'应然社会秩序'结构的转变,是中国在实现法治国家目标和进程中要面临的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8.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这是在在分析和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民主思想上的异同之后,所得出的一个结论,这一结论内含了民主和法治之间的难以分割的'孪生'关系,也是在分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所得出的一个理论观点。 刘作翔教授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执政能力建设和依法执政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课题《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研究》、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群体性事件的防治》等10余项课题。现正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大课题“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立法司法解决机制研究”。1985年以来,刘作翔教授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求是》、《法律科学》、《法学》、《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1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要”摘登2篇,目录索引16条。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法理学?法史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中国政治》、《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研究》等全文复印转载40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杂志转摘5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摘登2篇,被其他报刊转摘10多篇。?刘作翔教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7部,代表著作是:《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法治的路径——项目研究报告(2001-2006)》(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主编学术专著《法与公平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多向度的法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主编法律硕士教材《法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参编教育部、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法理学》统编教材6部,参编其他法学著作、教材、工具书、论文集等60多项。 1992年至2000年2月,刘作翔教授在西北政法学院工作期间,担任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给法理学专业、刑法专业、法律史专业等研究生讲授过法理学、法律文化理论、西方法学原著选读等课程。在导师组共同指导过57位研究生,其中直接负责指导的有8位研究生,至2001年7月,这8位研究生已全部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9年期间,刘作翔教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政治学院等院校约100多位法学博士生评议审阅博士论文和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等。受邀参加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吉林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管理学院3名博士后出站答辩。指导访问学者3名。2002年5月,刘作翔教授被批准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2010年已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8名,正在指导的博士研究生2名。2004年至2010年间,指导9名法律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并获得法律硕士学位的5名,正在指导的法律硕士研究生4名。 2002年至2009年,刘作翔教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指导1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现已有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正在指导的有4名。1992年至2000年2月,刘作翔教授在西北政法学院工作期间,担任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给法理学专业、刑法专业、法律史专业等研究生讲授过法理学、法律文化理论、西方法学原著选读等课程。在导师组共同指导过57位研究生,其中直接负责指导的有8位研究生,至2001年7月,这8位研究生已全部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9年期间,刘作翔教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政治学院等院校约100多位法学博士生评议审阅博士论文和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等。受邀参加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吉林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管理学院3名博士后出站答辩。指导访问学者3名。2002年5月,刘作翔教授被批准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2010年已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8名,正在指导的博士研究生2名。2004年至2010年间,指导9名法律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并获得法律硕士学位的5名,正在指导的法律硕士研究生4名。2002年至2009年,刘作翔教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指导1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现已有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正在指导的有4名。
e-国际贸易与企业实施问题的分析 姚钟华 张涛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 2004年 第08期 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宋亚辉 郭继鸣 李胜歌 文献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 第06期 跨国公司无国籍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邱巍 巫宁耕 文献来自:经济科学 2001年 第02期. 东亚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吴先明 文献来自:世界经济文汇 2002年 第04期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竞争力 蔡筱霞 文献来自: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年 第08期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武勇 谭力文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08期 有关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分析 王学鸿 文献来自: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3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兼谈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 李金环 文献来自: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年 第09期 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林丹明 文献来自:南开管理评论 1997年 第02期 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研究——兼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 许晖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10期 创国际名牌做跨国企业 肖莹 文献来自:中国纺织报 2006年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 王方 全伟 文献来自:国际经贸探索 2002年 第01期 国际贸易中企业国际营销战略阶段研究及中国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演变 徐頔 林媛 杨翠平 文献来自:财经界(下半月) 2007年 第02期 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 汪素芹 文献来自:国际贸易问题 2002年 第11期 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实施国际税收筹划策略分析 杨惠芳 文献来自:国际贸易问题 2003年 第08期 巧用国际资本 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张菁 文献来自:冶金财会 1996年 第04期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浅谈 张凌 2002 (页数: 3) 中文期刊 经济前沿 中国跨国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特征 史彧 2002 (页数: 3) 中文期刊 黑龙江对外经贸 跨国企业并购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何茂青 2001 (页数: 2) 中文期刊 中国信息导报 国际灰市场对跨国经营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 周宏 1996 (页数: 7) 中文期刊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跨国并购的盈利可能性: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情况的分析 胡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对策研究 杜建耀 改革与战略 2003/10
《金融深化:理论与中国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制度变迁与金融资产增长》,《经济评论》,2001年第3期。《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与选择》,《经济论坛》2000年第5期。《货币需求理论与政策操作》,《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3期。《货币政策理论与近年货币调控评析》,《财贸经济》1994年第4期。(注:本文获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重要科研成果奖)《经济学想像力的贫困》,《经济学家》1998年第2期。《投资基金与资产重组》,《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5月29日。《经济学能远离道德吗?》,《财经科学》1995年第6期。《二级市场股票交易价格调节系统研究》,《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用什么确保8%枣关于启动经济的思考》,《中国建设报》1998年8月6日。《投资基金的重组》,《中国证券报》1998年4月16日。《不应片面理解政府救市》,《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4月25日。《经济学发展的检讨与反思》,《学术研究》1995年第6期。(注: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F11《理论经济学》1996年第4 期复印)《消费疲软是一个宏观问题》,《证券时报》1998年7月12日。《正确评判股市现状》,《经济晚报》1994年4月18日。《多渠道筹资的几点建议》,《决策参考》1993年4月7日。《论宏观经济干预手段的配合》,《经济论坛》1990年第3期。(注:本文获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鼓励奖)《货币流通速度:理论与现实的思考》,《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周期波动》,《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资金周转与货币流通速度问题新探》,《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试论资金市场与货币供求》,《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四种意义货币需求的区分及其意义》,《浙江学刊》1987年第5期。《说钱》,《金融时报》1991年9月7日。《漫议通货膨胀》,《城市金融》1993年第6期。《稳定金融的出路在改革》,《河北日报》1993年7月14日。《股份制:一种新的企业制度》,《河北日报》1993年8月25日。《体制问题的综合反映》,《河北经济日报》1993年10月7日。《论金融双轨制》,《企业家报》1993年8月26日。《消费率并非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安徽金融研究》1988年第5期。《货币供给超前增长规律辨析》,《安徽金融研究》1988年第1期。《评<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经济信息》1998年第10期。《资产重组与政府行为》,《资本运营导刊》1998年第5期。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列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 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获批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5月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6年1月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7月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21年8月进入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还进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简称CWUR)和美国权威的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两个著名权威榜单。,学校总面积近23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学院(部)。,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5个。设有普通本科专业37个,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6省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4个,广东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项目9项。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7门。近两届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868人,其中专任教师1329人,博士生导师67人,硕士生导师921人(含附属医院),双聘院士2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人和讲座教授2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8人,广东省教学名师7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扬帆计划”32人,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0人次,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专门建立了1万多平方米、设备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合作教学机构遍布我省各地,形成了良好的校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科研平台服务管理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6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2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是“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湛江市医药产业联盟”、“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牵头单位或会长单位。“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68项,其中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 1309篇,出版学术著作61部,获国家专利授权128件,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学校网络是广东教育科研网湛江地区汇接中心,全面覆盖湛江、东莞两校区和直属附属医院,校内数字信息点超过3万个,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98万多册,电子图书151万多册,音视频材料9000多小时,订有纸质期刊800多种,电子期刊4万余册,购买及可利用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牙 、芬兰、波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各类交流合作。先后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中芬应用型科学大学联合会,师生参与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活跃度逐年提高,先后获得欧盟“伊拉谟斯+”高校能力建设及教师交流项目。学校于2010年起招收港澳台学生,2019年起招收本硕博层次来华留学生。,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守“面向基层兴医强医,培育英才守护健康”的责任担当,形成了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鲜明的特色,获得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得到张德江、胡春华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充分肯定,称赞学校是“基层医生的‘摇篮’”。,办学64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23万余名医学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广东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通过质量工程的建设,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在省内位居前列。2016年至今连续六年获得全国“最佳实践大学”殊荣。学校近五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国家级170项、省级409项。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广东医精神,弘扬“严谨、朴实、仁爱、奉献的校风”,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强校为要务,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的办学理念,立足广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深厚人民情怀,富有良好科学精神、创新素质、国际视野,具备坚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厚实人文素养,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截至2022年3月1日)
广东有名的高职院校分别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 广东省好的高职院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公办专科学校名单 学校名称 所在地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东莞市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佛山市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清远市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佛山市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门市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江门市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茂名市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茂名市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茂名市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韶关市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佛山市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广州市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源市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惠州市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惠州市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惠州市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江门市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揭阳市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云浮市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茂名市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清远市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汕头市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汕尾市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市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佛山市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阳江市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湛江市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肇庆市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市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市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珠海市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20年夏季普通高考招生章程目 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学校概况第三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章 招生计划第五章 录取规则第六章 录取体检标准第七章 新生注册和复查第八章 收费标准第九章 资助学生政策第十章 招生工作咨询、监督与申诉第十一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证夏季普通高考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规、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省招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教学函〔2013〕9号)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学校概况第三条 学校名称: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第四条 学校国标代码:14361第五条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障岗现龙街南101号;邮政编码:510545第六条 办学层次:专科(高职)第七条 办学性质: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第八条 办学类型:全日制第九条 学校隶属部门: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学校业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第十条 毕(结)业颁证:按国家招生管理规定录取并取得本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毕(结)业要求者,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颁发证书学校名称: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退学学生,视具体情况发放肄业证书或开具写实性学习证明。第三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十一条 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代表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有关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政策,负责制定学校招生章程、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确定招生规模和调整专业招生计划,组织管理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处理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第十二条 招生办公室为学校招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的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编制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处理招生的日常事务。招生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招生纪律和有关考试命题的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第十三条 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考试招生监察小组,对招生工作全过程实施监督。在录取期间成立信访组,安排专人负责考生和社会的信访、申诉、投诉处理工作。第四章 招生计划第十四条 学校录取批次为专科批次。第十五条 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均以生源省(区、市)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第五章 录取规则第十六条 学校遵循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严格遵守教育部、省(区、市)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招生录取政策和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第十七条 在省(区、市)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在确保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按照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美术类)分类录取。第十八条 在广东省,报考普通专科层次普通类专业,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考试,理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考试,各门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报考专科院校普通类专业至少须有1门成绩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具体要求以广东省当年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第十九条 在广东省,报考普通专科层次报考艺术类(美术类)考生,参加高考文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普通高中学考,参加高考理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普通高中学考;且至少须有2门科目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第二十条 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区、市),本校可根据各省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及生源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微调方案和调档比例。第二十一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最低分数线,符合学院提档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考生志愿、专业志愿,以及本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第二十二条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分档时,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顺序,按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考生投档总分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已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第二十三条 美术类统考专业分档时,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在考生符合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顺序,按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录取。考生投档总分相同时,按照考生排位择优录取。当考生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第二十四条 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按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到低调剂到计划有空额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业录取;考生不服从调剂的,或服从调剂但是不符合计划有空额专业相关要求的,作退档处理。第二十五条 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需慎重报考。第二十六条 有关加分或照顾录取政策,在各省份执行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布的加分项目及分值。加分分值适用于投档及专业分档。符合国家和省(区、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优录条件考生,本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考生学业水平成绩的要求,按各省(区、市)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录取体检标准第二十七条 本校录取考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残障考生,若其生活能够自理,符合所报专业要求,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标准,予以正常录取。本校招生专业对考生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详见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第二十八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以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依据,对新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经复查不符合体检要求或不宜就读已录取专业者,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予以转专业或取消学籍。第七章 新生注册和复查 第二十九条 经本校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缴交学费注册手续,逾期未注册者,作自行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第三十条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将对学生进行政治、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复查。对在报名和考试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纪违规行为者,将按规定取消学籍。第八章 收费标准第三十一条 本校收费标准按《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粤发改价格〔2016〕367号)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校学分制收费的管理办法》(粤发改价格〔2016〕366号)公布的标准执行。学费标准:文科类专业学费5250元/生·学年;理工科类专业学费6410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学费10000元/生·学年;住宿费1500元/生·学年。第九章 奖助学金第三十二条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我校相关规定执行。(一)奖学金1.国家奖学金:8000元/学年/人。2.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人。3.校级奖学金:最高为1000元/学年/人。4.先进个人及团体:最高1000元/学年/人。5.赛莱拉创新奖学金:最高1200元/学年/人。(二)学生资助1.国家助学金:最高4000元/学年/人。2、校级助学金:3000元/学年/人。3.海外研学项目:全额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出国留学,30000元/人。4.国内研学:全额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国内研学,不超过5000元/人。5.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每年贷款额度最高8000元/学年/人。6.生源地信用国家助学贷款:每年最高贷款额度为8000元/学年/人。7.就业求职补贴:在毕业年度内积极求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补贴,2000元/人。8.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补助:免学杂费最高10000元/学年/人,同时补助生活费7000元/学年/人。9.少数民族资助:对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性资助10000元/人。10.南粤扶残助学工程:对广东省户籍持有二代残疾人证的大学生一次性资助10000元/人。11.临时帮扶基金:对家庭经济临时困难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最高10000元/学年/人。12.新生交通伙食补贴: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发放伙食和交通补助1200元/人。13.就业帮扶基金: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毕业生发放伙食和交通补助。14.入伍和退伍学生的学费补偿:自新生报到注册至毕业离校前,保留学籍入伍的或退伍复学的学生均享受三年学费补偿,最高8000元/年/人。15.欠发达地区退伍生活补助:凡生源地在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和江门恩平等欠发达地区的退伍学生(含高考入学和复学),均享受三年生活费和住宿费补贴,7000元/年/人。(三)鼓励并提供困难学生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时薪元。(四)对特困学生学费可申请学费缓交。(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入学报到时,设置“绿色通道”。第十章 招生工作的咨询、监督与申诉第三十三条 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咨询电话: 、37250936传 真:电子邮箱:学校网址:http:// 招生网址:第三十四条 接受纪律监督与申诉的联系部门: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联系人: 王紫监督电话:电子邮箱:第十一章 附则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审查通过,适用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20年夏季普通高考专科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条 本章程由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授权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解释。本章程若与国家和省的规定不一致,以国家和省的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