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民生银行新融资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民生银行新融资方法研究论文

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国有中小金融机制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1000余万家,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一)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不足内源融资是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所用资金中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等其他资金通常占60%。而在我国,据有关部门调查,即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构成中自有比例也仅为40%,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分别占40%和20%。(二)中小企业融资目前依然是间接融资为主据国家经贸委近期调查,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分别是:东部占60%;中部约70%到80%;西部则高达90%。可见,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民间贷款也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比为,而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三)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包括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民生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比重较高,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外,其余三家银行贷款份额均较小,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性业务服务比例更低。(四)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在历来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一)信贷歧视直到今天,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国有制)歧视”。中小企业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创造了30%GD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贷款,而创造了70%GD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贷款,这是极不公平的。在当前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有支配地位。所有制背景的不同,使得国有银行主管部门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顾虑重重,生怕中小企业赖债而使自己难脱干系。相比较而言,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即使出呆账,也不会承担政治风险。这导致了国有银行的“逆向选择”,即宁愿向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贷款,也不愿向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贷款。(二)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目前,很多私营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老国企的弊端,一部分演变成家族式企业,而所谓的改制企业有许多还不规范,尤其是有些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废银行债务,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很少。而同时市场结构性过剩,多年的卖方市场的格局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由于制度更新滞后,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外援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增。(三)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增强。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摘 要: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增长、科技进步、出口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现状 问题 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每年出口创汇占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多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促使它们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相当高,如美国、英国、日本的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都超过90%。它们在发展中都或多或少的也遇到了融资方面的困难。但是,其政府为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帮助其消除这些障碍,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具体的研究、分析,在政策上进行调整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完善,同样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的,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2.信用歧视。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重视。据统计,1998年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新增贷款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贷款仅新增1亿多元,中长期贷款几乎为零。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业务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部分机构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个别银行有诸如一定数额以下或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下企业不贷的规定,恰恰断掉了贷款需求以“急、频、少、繁”为主要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3.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向权利登记等,极为繁琐。4.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长期以来,在政府和银行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这种现象。5.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6.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他新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7.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银行也感到放款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难。主要表现是:一是抵押难。中小企业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并且手续繁琐,收费昂贵,中小企业普遍难以承受;二是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其作担保人,而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三是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即使钱到手,可能已错过商机。而一旦借到款后,一些企业宁肯接受罚息,也不愿意办续借手续,免得再经历一番评估、登记、公证等全套贷款手续。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借贷的途径。8.在中间业务方面,满足中小企业交易需要的结算工具较少。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对中小企业办理托收承付和汇票承兑业务及票据兑现。由于资金结算渠道不通畅,资金进帐时间过长,甚至发生梗阻,因而,使一些中小企业改用现金结算,加大了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小企业竞争的实力。9.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目前只是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另外,法律的执行环境也很差,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10.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对于新股的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1997年以后,证券主管部门不再向各地、各部分分配股票发行的数额,而是分配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从企业债券市场看,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国家每年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确定当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并具体分配到各地、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批准债券发行的期限、品种和利率;中国证监会审查债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资格,做出是否允许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决定。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根据以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自身规模小,资产少,负债率高,担保能力弱;管理者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低;又有银行贷款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还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搞活地方金融市场,多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筹集资金。实行政策扶持,政府主导,立足地方,市场运作,化解风险。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验,相应采取措施,尤其是在政策上应加大倾斜力度。其具体办法是:1.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现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在金融信贷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法律保证可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考虑: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法》,日本的《中小企业法》;专业性、区域性或行业性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法》,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反对垄断的法律,如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和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立法。应尽快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首先,要划分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其次,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再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2.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只要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标准,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只要经过央行机关批准,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开设地方性金融机构。并强化监督、鼓励竞争,形成规范的地方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以聚集更多闲散资金,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3.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于民间主体的融资活动不能简单禁止,而是要用地方性法规进行规范,明确融资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将其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4. 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要引导中介机构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体系。修订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评级不利于中小企业,含有对中小企业的心理歧视。实践证明,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并不比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产生更稳定的效益,信用更强。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上也应及时调整策略,变重视企业经营规模为重视企业经营效益,取消某些歧视性的评价项目。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少,资金缺乏。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是银行非常广大的信贷市场;同时,资金的紧缺又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能拿出有效保证和抵押的中小企业却不多;另外,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会计制度还不尽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还存在不规范之处,贷款风险较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它国家的经验,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应该是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它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可成立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开辟多种渠道筹集担保基金: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切实改进中介机构的服务,简化手续,降低标准;金融机构可适当扩大有效财产的抵押范围。另外,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应坚持预见性、能动性、创造性、协同性、渗透性、人本性和渐进性七项核心原则。目前不少省市已出台了建立担保体系的办法,为支持成长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信贷市场,银行要积极协助和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允许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为抵押;建立政府贷款担保基金,为经过其评估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建立中小企业共同担保基金,由政府加以引导,从而可以调剂各企业间的担保资源。建议设立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除设立地(市)级担保机构外,区、(市)、县还要设立专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鼓励企业间实行会员制的联保,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担保资金实行政府财政启动,各方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5.鼓励中小企业投靠优势企业。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企业吸纳中小企业成为它的零配件生产单位,按照图纸进行加工,生产其零件、配件。这既为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尖、特方向发展,解决了产品的销路,而且为中小企业找到了融资担保单位。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6.大力推进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建立法人治理机构,提高银行职工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市场经营货币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当前要乘乡镇清理债务之机,追偿旧债,或仿照国有商业银行的办法,剥离不良资产。使其轻装上阵,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在地方金融机构中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利率是货币的价格,靠价格进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只要在政府适当干预下的利率市场化,就能搞活地方金融机构,提高其竞争能力。拓展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的特点,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畅通汇路,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工具。应尽快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托收承付、汇票承兑与贴现业务。另外,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其资金来源,在政策上给予积极且持久的扶持与倾斜,并逐步实现其在融资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7.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针对中小型企业量大面广,布局分散的特点,政府实行分类指导,鼓励优胜劣汰,采取适者生存的竞争性措施。对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优先扶持。实行扶优扶强。8.各地要加速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以全面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让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特别是在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着重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通过搞活地方金融机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9.建立对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制度。党的十五大就已经明确指出,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对非公有企业一视同仁,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不增加任何政治因素和顾虑地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投入力度。而且,随着国有小型企业的改制的完成,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的信贷市场基本上就是非国有企业的市场。例如在浙江、福建等地区则主要是非公有企业,即私营个体、外商投资企业的信贷市场。如果银行忽视对非公有企业的的投入,便会失去一个大市场,失去一个最有活力、不断发展壮大而贷款风险又相对较小的效益增长点。10.积极寻找风险投资资金。我国约有95%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企业规模小造成R&D费用投入不足,一些成果因企业财力不足不能进入中试而被束之高阁。因此,对于那些处于良好发展阶段且有良好前途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积极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联系,寻找风险投资资金。同时,中小企业应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其生产经营运作,塑造其良好形象,并应当加强其信息交流和商务沟通,从各种渠道,包括政府部门、咨询公司、银行等各方面获取信息,积极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交流,寻找其支持和帮助。11.加强内部融资力度,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一种全员入股的资合与人合相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一方面可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将全体职工的闲散资金积聚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对于组建股份合作制发展好的企业,则可以转化为股份制公司,直至最后争取上市,突破融资的障碍与瓶颈。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使中小企业走上开放式经营与管理,向最终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现在,已有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改组改制不断壮大,有的已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据统计,截止1999年底,在我国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已有14家。这些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通过改组发展壮大而来的。这可以说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12.建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或联盟。这种协会或联盟应是互助型的,它不仅可以为协会或联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信息,而且可以为中小企业相互间交流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提供场所和条件。协会或联盟内的中小企业应加强互助合作,资金充裕的企业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先进的企业则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还可以相互间提供贷款担保。这样,某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则可以在协会或联盟内得到解决。而且,这种协会或联盟为其以后发展为集团公司或联营公司奠定了基础。13.加大兼并与联营、合资的力度。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单个企业的力量已渐显单薄,因而,一股重组与兼并的浪潮袭卷世界各地。中小企业应借这一趋势,积极进行兼并或联营、合资。通过兼并某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则可以解决其自身的资金困难,通过与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联营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中小企业还可以积极引进外商投资,通过改组成为中外合资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自身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外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14.创建新的企业经营形式。通过特许经营、代理制等新形式的引进,可以克服自身资金缺乏的缺陷,而且这些先进经营形式的引进,甚至可以引发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引起其经营与管理的变革,在增强企业资金实力的同时实现其发展的飞跃。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传统问题,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应当以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它,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倾斜力度,而且也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借鉴国内、国外的良好经验,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这样,这一传统问题必将会得到良好的解决,中小企业必将达到一个发展的新境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优先股,是相对普通股来说的,持有这种股份的股东在盈余分配和剩余财产分配上优先于普通的股东。优点:优先股筹集的资本属于权益资本,缺点:优先股融资的成本比债券高。优先股融资是与国外投资者比较好的合作方式,能满足国外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方面的要求。为更好地吸引国外合作投资者,建议国内企业采用优先股中的可转换优先股,即国外合作投资者有权视情况在以后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

优先股融资优点

优先股筹集的资本属于权益资本,通常没有到期日,即使股息不能到期兑现也不会引发公司的破产,因而融资后不增加财务风险,反而使融资能力增强,可获得更大的负债额。其次,优先股股东般没有投票权,不会使普通股东受到威胁。第三,优先股的股息通常是固定的,在收益上升时期可为现有普通股股东“保存”大部分利润,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

优先股融资是与国外投资者比较好的合作方式,能满足国外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方面的要求。优先股融来的资金也同样直接增加国内企业的实收资本和权益,也能大大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财务状况。但国内企业支付固定利率的优先股息无法像可转债支付利息那样税前列支,而须税后列支,无法获得抵税的益处。当然在国内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吸收优先股新资本还是能使现有股东获得更多的利益。

为更好地吸引国外合作投资者,建议国内企业采用优先股中的可转换优先股,即国外合作投资者有权视情况在以后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这相当于事先赋予国外合作投资者一份认购的期权。虽然可转股优先股在国内的《公司法》中还没有相关规定,但2006年后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给股东间的合作很大的弹性空间,可转股优先股完全可以采用。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论文

金融专业的论文篇3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一、前言 我国的金融稳定不但与经济的稳定相关,更与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密不可分。影子银行在近几年突然崛起,这对我国的金融稳定性有着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发挥影子银行优势的同时又能很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影子银行双面性的对策或方案,促使我国的影子银行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分析 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大致由银行外表业务和民间借贷这两大方面构成,具体而言又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银信合作为主的理财产品 我国银行的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保本型,到期时银行承诺会还本付息,理财产品的规模被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另一种是不保本型:需要投资者自负亏盈。一直以来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是否隶属于影子银行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就目前而言,银监会认为银行自主开发管理的理财产品并不属于影子银行体系,可是在理财产品中占很大比重的银信合作却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 (二)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由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人等委托人提供合法资金,商业银行作为受委托人代理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金额、用途、利率、期限等代为发放并且监督使用和协助收回的贷款。本质上委托贷款即是企业间的资金拆借,是企业对企业的对点贷款,而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并不对这部分业务担负信贷风险,只是收取服务费行使贷款的职能。此外,我国的中小企业、房地产企业和矿产都是委托贷款资金的主要流向范围,而其盈利能力和调控政策等原因导致了此领域内的委托贷款的风险性增加。虽然如此,我国的委托贷款的资金规模依旧表现为迅速增长的形势。 (三)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一般是指公民间、公民与法人间和公民与其他组织间的借贷,只要借贷双方认同即可有效。民间借贷与银行借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民间借贷局限于自然人间或是自然人与企业间,而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借贷是被禁止的。在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异常火爆,其包括民间集资、典当行、P2P网络贷款、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形式,通常他们都是直接向社会发放信贷资金,发挥商业银行的放贷职能。民间借贷由于其特殊的融资性质相对自由,而我国对民间融资这块也一直缺乏规范的引导。同时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文件,长期处于社会融资的灰色地带,不受相关部门的监管。 三、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积极影响 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对金融管制的一种突破,其发展历程也很好地体现了管理与创新的博弈过程。我国影子银行的出现与金融体系密不可分,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存在和发展对金融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民间资本持续进入金融体系中来,为当前金融制度下的有序竞争提供了前提条件。与此同时,随着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的持续出现,完善了我国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平台,促使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得到整体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利差得到的利润之所以会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影子银行在传统业务上与商业银行有较为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为了维护其稳定性,只好通过金融创新来不停地扩展新的业务,并踊跃地建立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此来获得未来的稳定发展。因此,影子银行本身具有的强大竞争力是银行体系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同时影子银行的创新能力和遇到风险时的于应变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拓展新业务的可能。 (二)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消极影响 尽管我国影子银行对完善金融体系有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和不确定性,因此会导致其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安全隐患。其一,影子银行削弱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影子银行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为了应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通常以影子银行系统来实行信用投放,基本上都违背了信贷政策的目的。它不仅避开了政府对信贷流向和投放量的掌控,也导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的削弱。其二,影子银行会放大投机行为的作用。由于监管不到位,投机行为才会发生。因此导致投机者有漏洞可钻。影子银行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投机主义者的需求,他们在监管之外或监管不全面的情况下,资金进入的门槛和受测程度低,投机者恰好能够通过此疏漏和监管的空白来实行他们非法的暴利行为。 四、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措施 (一)规范监管体系、建立有效制度 虽然我国的影子银行已经存在了好些年,但其监管措施还不十分健全。因此,我们要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汲取 经验 ,以此来构建一个规范化的监管框架和风险评估系统。影子银行的风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其信息不公开造成的,因此,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重点是要规划出一套规范化并且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央行作为重要的金融监管的主体要按期将影子银行的有关数据汇总并发布出来,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以此来提高影子银行的信息透明度。主动地探究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加强合作,推进市场化 影子银行作为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通常是离不开国际资本等因素。因此,对我国的影子银行的监管自认而然也离不开国际合作。要想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我国就得与多国以及国际组织签署双边或多边协定,将各国不同的监管准则和惯例逐步的同一,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国际监管体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受到严格管制导致的。我国实行利率管制政策,使民间利率和市场利率背道而驰,导致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利率市场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银行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这对改变目前的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影子银行的利率优势也会逐渐消失,这对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主要浅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产生背景和原因进行了说明,全方介绍了影子银行,并联系我国自身的状况,阐述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及其构成。然后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如何影响了我国金融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专业的论文篇4 浅谈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一、引言 我国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就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并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融合。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连成一个整体。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出发,我们应该警醒的是要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控制其走向就必须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出发。同时,我国也要逐渐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向来把握和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国际金融市场为我国提供的机遇和风险出,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在未来如何把握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提供参考信息。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首先,从广义上来讲,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国际中的金融业务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操作和处理的场所。这种操作和处理既包括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也包括非群众之间。从狭义上来讲,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国际的经济交流主体之间进行不同时期的借贷行为的场所。我们自一般情况下提到的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广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之所以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关键在于当前的几乎一切的经济行为都可以通过国家金融的形式来体现。国际金融市场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按照资金融通周期的长短的不同分为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指的是资金融通的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国际货币市场指的是资金融通周期短于一年的。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资金融通的周期的长短。 国际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一个作用便是通过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使得资本增加和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一方面可以使得世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从而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技术的发展和互相交流。 三、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 (一)价格风险和制度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产生的影响都十分敏感。首先不可避免的一定就是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会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由于这种敏感带来的影响会影响到各种金融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得国家金融的发展大大受挫。同时,由于价格上的影响带来的信用危机会逐渐延伸到金融监管的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价额风险和制度风险会同时存在。 (二)汇率带来的影响 目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虽然已经取消了对美元的挂钩。但是,美国当前还是作为最大的经济体而存在。所以,当今的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依然占据了最主导的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的价值如果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就会对国际金融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美元的动荡,国际金融的信用等问题也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动荡。由此导致的后果会使得世界各国调整自身的宏观经济决策的难度也不断加大。根据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发展局势可以知道,美元汇率的变化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的危机。同时,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美国会依靠自身巨大的经济实力来操作美元的汇率来获取私利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四、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机遇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必然会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发展机遇。任何失误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其两面性,发展机遇也就是潜藏在风险之中。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以及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国家金融市场中的各项交易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在实现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的统一之前,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只受到其中几个主要的世界经济体的主宰。但是,在当今的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的环境下,世界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局势就可以代表着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发展要求。由于各个国家都可以参与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局势的讨论中就可以使得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在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不断地减少。所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可以参与到世界金融的发展中来并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 (二)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世界各国的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以前,资金融通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流通由此导致的资金融通的效率和效果的不够理想。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的最有配置还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往来和金融合作。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建立为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融通建立了一个可信的基础和机构使得资金融通渠道和行为都受到相关部门的保护从而降低融通风险。所以,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之一便是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资金融通。 (三)实现国际商品贸易 众所周知,当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局势都会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某个国家的商品交易也可以在世界其他国家内进行。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从传统的国内的商品交易在国内的市场进行转向国内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商品交易的效率并同时可以使其他国家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的服务。同时,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实现了相对自由的商品交易之后会把各国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其他国家。因此,各个国家可以更方便地借鉴来自其他国家的不同技术和经验。由国家金融市场导致的商品交易的全球化也可以大大提高世界各国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并同时促进各个国家其他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本文从国际金融市场出发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和主要作用。然后再分别讨论了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与机遇。本文认为风险体现在价格、制度和汇率中,而机遇则表现在对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促进资金融通和实现国际商品贸易中。在国际金融市场实务中,我们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并同时积极解决风险以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1. 金融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2. 金融学方面参考论文优秀范文 3. 金融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金融学术论文3000字 5. 金融系论文例文

这是我的论文··我刚定稿试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和风险的控制摘 要: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中步入创新时代。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当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之一,然而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金融创新在规避原有金融风险的同时又会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就是在揭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二者对立关系的同时,简要归纳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设计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并在此基础上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在实施金融创新过程中防范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的基本策略,以促进商业银行在最小的风险下实施金融创新,在创新中求稳健发展。关键字: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An Analysi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isk controlAbstract:70 from the mid-20th century,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to a new era. Financial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contemporary commercial banks, one of a new trend, but the financ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specially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circumvention of the original and also the financial risks arising from the new financial risks, as a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constraint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at the risk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opposing briefly summed up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that may bring new risks, such as credit risk, design risk, legal risk and operational risk, and in this on the basis put forward b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various risks that may occur in the basic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minimize risk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erms of innovation in order to stead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 lrisks financial innovation引 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浪潮。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股世界性的强大浪潮,冲击着各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给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在金融工具不断突破传统旧体制、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发展的改革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创新也随着20世纪80年代银行金融体制改革而开始了。所以,中国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过程实际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然而银行业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的过程虽然规避了某些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有关人士也指出了创新和风险的对立关系,创新就是要勇敢大胆的去尝试去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嚼别人从未嚼过的馍。这种情况下,往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再加上这种创新投入非常高,因此创新风险也很大;一个完整的创新项目,在很大方面,如策略、技术、产品创新等一般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人们不可能预见所有的情形,百密难免一疏,往往有些很小的细节会被忽略,而恰恰是这些微小细节,很可能颠覆整个创新规划,致使创新全盘失败;如果新产品超前生产,相应的行业标准付诸阙如,配套产业远未跟上,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孤军奋战是极为艰难的。产品成本会高局不下,质量难以保证不说,利润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因此银行业应该在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银行业创新的同时,要针对金融创新对产品市场做出迅速反应,根据产品推出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以及组合化、交叉化、复杂化、电子化程度高等特点和趋势,密切关注和识别伴随创新的金融风险,及时引导银行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快速发展。总之,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商业银行应该适当的把握这把双刃剑,使其在当前变幻莫测的环境下发挥其最优的效果。一、金融创新含义及其产生的必要性(一)金融创新的涵义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生产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那么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归根到底金融创新是金融的革新创造,它是金融领域中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的创建活动的概称 。(二)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金融深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金融制度的创新,还是金融产品的创新,都是当前商业银行维持生存的当务之急和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1、只有金融创新,才能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经济形势发展较快,由于各种经济增长的措施逐步到位,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提升,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将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把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经济决定金融,进一步促使经济增长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不仅需要银行增加投入,调整信贷结构;而且要求商业银行扩大中介服务、创造新的信用工具、改革结算手段等。在新的经济走势面前,商业银行必须审时度势,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才能以变应变,更好地为推动经济增长 。 2、只有金融创新,才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多年来,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经营上立下根基,依靠老字号、金招牌来巩固阵地,发展业务,在客户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已进入一定的衰减期,银行面对的市场和客户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交易市场的逐渐开放、国企改革有效实现结构升级和产品换代、个人资产日益增加等等,使得内地银行业已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了银行竞争的挤压;市场和客户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集约化、综合化,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研究市场、驾驭市场,做好创新文章,在经营上独树一帜,才能形成自身经营特色,满足客户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和扩大自身的份额。 3、只有金融创新,才能应对外资银行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代金融充溢着激烈的竞争,既有国内的市场竞争,更有国际的市场竞争。谁的经营高人一招,胜人一筹,谁就能有效地占领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随着入世后保护措施的取消,获得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凭着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娴熟的创新技巧以及已经成熟的创新产品,在中国的业务将获得飞速发展。目前,200多家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为3%左右,据预测,在未来10到15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国内的业务将可望年均增长40%,可能占据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约30%的份额。外资银行在经营体制、管理水平、科技网络、国际业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将采取精选区域、精选客户、精选业务的发展策略,重点在国际结算、消费信贷、银行卡、个人理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领域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只有锐意进取,通过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来拓展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由上可见,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而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是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开始的,历经2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组织制度方面在组织制度方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体制,完成了中央银行的机构建设框架,形成了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城市信用社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了近百家证券经营机构、多家保险机构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初步形成了多元所有制结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企业体系。同时,放宽了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和保险业市场进入条件,初步建立了外汇市场,加快了开放步伐。(二)管理制度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中央银行从纯粹的计划金融管制变为金融宏观调控,调控方式由计划性、行政性手段为主向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转变;放松了对金融机构业务管制,各专业银行可开办城乡人民币、外汇等多种业务。(三)金融市场方面在金融市场方面,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初具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建立了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间公开操作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统一市场。(四)金融业务方面在金融业务方面,负债业务上出现了保值储蓄存款、住房储蓄存款、委托存款、信托存款等品种;资产业务上出现了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品种;中间业务上推出多样化服务,开办个人汇款、个人支票业务,扩大各种代理业务,开发多功能的信用卡等等。(五)金融工具方面在金融工具方面,主要有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和长期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受益债券、股权证、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六)金融技术方面在金融技术方面,金融机构电子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中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了金融机构资金汇划电子化、证券交易电子化、信息管理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出现了电子货币“一卡通”、网上银行、网上股票交易、网上电汇办理等新型电子与网络金融业务,在金融技术上实现了与国际金融业的对接。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创新已经全方位展开。通过金融的改革创新,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盈利状况逐步改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俗话说“收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金融创新具有双刃剑效应,风险管理是银行创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创新过程始终风险管理是银行创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于现代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已经渗透到它的血液当中。因此,不考虑风险的创新不是科学的创新,不会给银行带来稳定可持续的收益。银行应该在创新过程中保持更高的风险敏感性,让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都贯穿于业务开发的始终。一遇到客户需求,就想到创新,一遇到创新,就想到风险 。(一)金融创新增强了商业银行管理和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作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手段,金融创新能够通过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手段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管理和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首先,商业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可以将同一单位的金融资产分摊到多个金融产品上、或运用于多个金融市场、或由多个风险承担者分摊,通过不同的组合和配置有效地分散风险。其次,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可以将自身承受的风险合法的转移给其他主体。如银行通过一些金融衍生产品如远期、期货等可以将未来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确定下来,将风险转嫁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者,从而使市场风险也可以从正常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第三,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各种软技术的创新,如早期的统计、概率以及后来的金融工程、数学金融等对金融风险进行规划和安排,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硬技术创新,如计算机、各种现代通讯手段等更快、更有效地对金融风险进行记录和管理,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最后,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为银行对冲风险提供了有效手段。利率远期协议、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及信用衍生产品等,为银行对冲其市场风险甚至信用风险提供了可能。 (二)金融风险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 从金融创新的起源来看,最初的金融创新就是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证明,金融创新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就是金融风险表现最激烈的时期。纵观商业银行的发展史,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比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更广泛、持久、深刻。金融创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金融风险的加剧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业务、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制度创新三大方面。从金融业务创新来看,保值金融工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都与规避金融风险有关;从金融组织结构创新来看,全能银行的产生除了获利目的外,与金融业增强抵抗金融风险能力的要求也密不可分;从金融制度创新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就是一条不断探索规避各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波动的风险,寻求更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的道路。 (三)金融创新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加剧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鲜明的发展特点。金融创新在管理和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 。第一,金融创新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大银行倒闭事件无不与金融创新有关。第二,金融创新源于金融风险的增加,但事实上,作为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产品的风险伴随着金融创新过程仍在加大。第三,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风险。即没有在资金平衡表中得到反映而又可能转化为银行真实负债的业务或交易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特别是美国,表外业务的规模已超过了表内业务,由表外业务创造的利润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新的盈利点。结果,表外业务的风险也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的主要来源。第四,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一国金融机构之间、本国金融机构与外国金融机构之间、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金融体系中任何出现的差错都会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使得“伙伴风险”凸显。总体来说金融创新中新增风险可以细分为以下各种风险。(1)设计风险。即由于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金融创新措施未能如期出台,甚至流产的可能性;(2) 法律风险。即由于交易合约内容不符合法律规范,交易合约不具备法律效力或其他方面的法律原因,而给交易主体带来的风险;(3)信用风险。即衍生交易的一方不按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的风险;(4)操作风险。指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或清算系统失灵而导致的风险 。四、金融创新中防范风险的措施我国现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金融创新的需求巨大,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相当广阔,因而加强金融创新风险监管、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的意义也更加重要。为了构造有效的金融创新风险监管机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风险防范1、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金融监管机构要派专人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全面了解金融创新的过程,准确掌握其产品的风险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和教授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论证并审定能否进行金融创新,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设计风险。2、完善立法对银行业金融创新设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程序,制定关于金融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以消除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使金融交易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执行完毕的整个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来规范。同时建立关于风险管理和交易咨询的有效机制,使各金融机构都有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确保投资的安全性,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 3、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来控制金融创新中的信用风险要根据其信用状况、经营能力、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及当前的市场波动状况给其制定一系列风险监控指标,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在对待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上,要做到放松管制与加强管理并重。对有争议的金融创新工具应严格控制其上市,尤其是对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应加强管理力度。对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时,要把金融机构从事的投机性交易所占的比例作为重要指标来考察。4、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银行业在面对金融环境变化、风险增大的现实,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必须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必须在员工中树立风险意识,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把防范风险作为每个人的职责,力求员工在处理每一笔业务时,都能严格按章操作,自觉注意防范风险。银行的业务部门应把风险的监控和规避视为本身的基本职责,作为每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监控中及时发现并避免操作风险。(二)金融创新主体的风险防范 1、明确风险管理原则首先商业银行在创新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切勿盲目从事,急于求成;其次,商业银行还要遵循分散风险的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此外,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还要遵循规避风险的原则,避开高风险业务,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要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系,通过该体系,随时对全行各项业务的风险作出比较准确的监测和判断,测算风险的时间、风险发生的环节、风险量,以及风险化解的可能性,及时通过系统指导各行解决问题,化解风险。同时,通过建立动态风险报表,随时发现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通报全行注意回避,并协同业务部门就该风险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各类风险产生首先,员工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在进行业务创新开拓时要考虑管理制度的配套,对现行制度与新业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应结合业务发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逐个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制,细化各项基本制度和内部管理处罚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使内控制度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其次,充分发挥银行监察部门的案件防范作用,抓好“三道防线”建设。如果说,风险管理部门是从业务本身防范风险,银行监察部门就是从人员入手,把好人员的风险关。监察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人员遵章守制行为。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择取典型案例加以讲解,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防微杜渐。建立起人员防险的“三道防线”,前台一线人员要把好业务操作风险关,业务职能部门重点监督一线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并针对制度与业务不适应的地方提出具体措施加以改进,稽核部门检查全行业务拓展情况和人员合规经营操作情况,将风险的苗头扑灭在萌芽之中。五、得出结论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金融创新是银行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目前金融创新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还是新生事物,它的成长需要商业银行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推动。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主体,对创新活动及其风险承担第一责任,所以在银行在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创新风险,对其有效控制,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得以快速发展。致 谢 论文在我的导师王东林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王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他那严谨的治学作风与宽广渊博的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毕业论文主要涉及了金融创新与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之前,我对这方面了解的并不多。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我在学术上以及在为人处世等方面,踏踏实实的对待每一个问题,并以逆向思维方式去用于争取新的突破。王老师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另外我还要感谢山西财经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对我的培养与帮助,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维,感受了快乐。最后真诚的谢谢所有给于我关心与帮助的人!参考文献[1][德]迪特尔.巴特曼. 零售银行业务创新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贾琛.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 [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阚新华,陈明贺. 浅谈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 [J]. 经济研究导刊,2007[4]赵瑞.我国银行业加快创新步伐防范创新风险 [J].金融时报,2007[5]邹民生,朱兆荃. 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J]. 中国经济网,2008[6]李伏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J]. 上海证券报,2007[7]赵红.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研究 [M].中国金融学,2004[8]茅芜. 创新的“四险”境地 [J]. 企业改革与管路,2008年第2期[9]林后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J]. 金融论坛,2003[10]陈忠阳. 金融创新如何催生毒垃圾 [J]. 中国青年报,2008[11]杜芹平,张洪营.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 [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王玉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分析与对策 [J]. 中国期刊网,2008[13]刘秋红,梁九科. 商业银行风险与防范 [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4]林海. 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现状及对策 [J]. 中国期刊网,2008[15]倪锦忠.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6]Zeithaml, Berry,.,“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Service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17]Watson,j.,“Crucial Issues in Bank Marketing”,The Bankers’Magazine (UK)(May 2007)[18]Eugene : Intermedi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 The Dryden Press, 2005[19] Brealey and myers: Commercial banks the risk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Bankers’Magazine ( 2007)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的难点应该,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是的核心,银行业则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的加深,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深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管理一般原则的,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早期的银行业务以提供货币兑换或向那些需要流动资金的商人贴现商业票据以赚取手续费为主。银行的资金来自于自有资本或从殷实的大客户获取存款。即便这种现在看似简单的业务在当时也由于客户大部分为远洋的商人而具有较大的风险。由此可见,“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论文

吕进中,男,1964年10月出生,籍贯湖北省洪湖市。高级经济师。1982~1986年,在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学习;1986~1988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1998年,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工作,先后任外汇综合处科长、副处长;1998~200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银行监管一处副处长、营业管理部非银处处长;2000~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外汇管理局局长;2002~2004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外汇综合处处长;2004年5月至今,任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区分局副局长。2002年,主编《反洗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在该书中提出了提高全社会反洗钱意识,整合反洗钱机构,统一本外币反洗钱系统等政策建议。在《金融研究》、《中国金融》、《中国外汇管理》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刊登于《中国金融》2005年20期的《汇回要求功能变化与出口收汇监

不好考 名校嘛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1)师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想在银行或国内证券公司就业,这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老师,所以学术氛围差了一些,不适合立志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业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学术论文水平一般,但是从是实际工作的能力比较强。由于没有自己的本科生,所以录取比较公平。最近几年招生人数都稳定在7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公费。2)考试特点专业课考试内容广泛,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专业课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面,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题型上看,不需要计算能力,不考察数理分析能力。对于阅读面比较广以及记忆力比较强的学生是一个优势。从试卷给分情况来看,高分也有不少,不及格的也有很多。所以,专业课是可以拉开差距的。如果能够考到120分以上就比较高了。从分数线来看,没有380分以上是很难最终被录取的。所以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除非其它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是很难被录取的。复试以口试为主,包括英语和专业课。推荐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考这里,主要是因为要看的书太多,如果全部从头学,要花很多时间。也不建议数学比较弱的同学考这里。考试难度很高。3)就业前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内金融系统培养人才,所以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国内金融系统,包括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整体就业形势非常不错。进外企和私企的非常少。整体来看,如果想出国,建议不要考这里。最大的优势是这里的导师都是人民银行系统各个司局的干部,人际关系非常强,这一点重要性不言而喻。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师资人大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周XXXXX业教授也是中国金融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在中青年一代学者中,也有像陈雨露教授(人大副校长兼任财长金融学院院长,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和现代金融理论),吴晓求教授(人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资本市场和证券投资),张杰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金融制度学),赵锡军教授(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瞿强教授(院长助理,原应用金融系系主任,主要研究货币金融理论)这样的在国内金融界声名显赫的。国内很多金融界著名学者都是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攻读的学位。2)考试特点人民大学的金融理论自成体系,照自己的体系来出题。从专业课试题上来看,比联考难度要大得多。分数线至少是90分,但是高分很少。110分以上的很少,所以拉不开差距,除非是专业课很强的。所以,如果要考上,主要是两个障碍:一个是专业课,可以分数不高,但是一定要过线,这个还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有些年份老师改卷子的分寸很紧,比如2004年。还有一个是数学,由于其他三门课分数拉不开差距,所以数学成绩就成了重中之重。每年数学成绩都是高分如云。不过人大金融的复试线不是很高,所以如果数学能拿到120分(这个不是很难的),是完全可以通过初试分数线的。总体上看,由于招收人数和专业课成绩的区别,人大总体难度比复旦大学还是要容易一些。但是要特别重视专业课。往年很多高分都是卡在了专业课上,这点一点儿也不比北大容易。虽然人大的专业课最近几年加强了计算题的比重,不过总体上还是以简答论述为主,侧重综合分析能力,出的试题结合参考书和现实,不求死记硬背。记忆力很重要,但排斥死记硬背的学生。只要下功夫努力学,跨专业的同学未必比本专业的同学差。这一点,人大没有歧视。人大金融的排外程度也不高,每年外校外地考入的占50%以上,北大、清华考入的每年有之。3)就业前景人大金融的就业前景非常只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大金融设有实验班,是从所有硕士生中严格选拔出来的。其就业形势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华相比。普通班的情况也很好。人大金融学硕士生找工作的情况在整个人大都是数一数二的。从这几年来看,进入国际级大投资银行的每年都有,比如高盛,摩根。当然了,这些企业对学生素质要求很高的。国际大企业每年也都在人大金融招人,像宝洁,联合利华等等。从整体上看,毕业后进各大金融机构总行和分行的人也很多,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进入了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这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国企的人数也很多。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师资有厉以宁,张维迎等一大批经济学家坐镇,虽然不全是金融学领域的导师,金融方面最有名的导师应该是曹凤岐教授。今年来,有一大批海归的加盟,实力提XXXXX更快。2)考试特点专业课考试难度比较大,侧重一定的数学能力,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还有就是考试范围要广,和人大一起是全国仅有的两所院校初试中强化财务管理知识的学校(联考只是稍微涉及)。专业课给分情况与人大差不多,但是对公共课要求比人大高,所以不建议数学英语不好的同学报名。理工科考生还是很有优势的。出国机会比较多,很多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这一点人大比不了。整体上看,北大光华的金融学考研录取分数线至少需要370分以上,当然,专业课的难度比较大。如果不下大功夫,还是不要尝试了。另外,与其它院校不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要求考数学三,难度大大增加。3)就业前景北大的金融学虽然还不是国家的重点学科,但牌子在这摆着,所以就业形势也非常不错,而且有很多的出国机会。4.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师资导师主要有两个有名的,一个是中国金融工程学会会长宋逢明教授,还有一个是研究公司金融的朱武祥教授。2)考试特点非常重视金融学中的数理分析,不过有时候给人感觉是过分的迂腐在数学模型之中,对实际问题重视程度有所不够。由于偏好理工科学生,复试的时候还得考计量经济学,所以报考者基本上是跨专业,考取难度很大。它是全国唯一一个要求考数学一的学校,这一点,基本上堵死了经济类本专业读的可能性。总之,清华大学的金融学比起北大和人大还是比较弱的。不过金融工程还是比较强的。5.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的实力很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绝对的一流。和人大同为全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不过,由于天津市本身的魅力这两年在下降,学校的生源也有大幅度的下滑,前年居然跌到了315的低分。今年分数反弹,但还是没有办法和人大,复旦比。考试难度中等。全国金融学联考得国际金融部分的出题学校。应该说,南开大学的国际金融和保险学水平还是排名全国第一。在教育部的评估中,其国际金融的科研实力甚至超过了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排名全国第一。钱荣堃教授是我国国际金融领域的泰山北斗,是中国的XXXXXBA之父,不过其现在已经过世。现在的学术带头人是马君潞教授,在国内很有名。据说南开大学培养的硕士全部都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保险学是传统优势。刘茂山教授非常有名。保险精算专业全国第一,中国保险精算师老师委员会就设在南开大学。由于联考难度不大,对跨专业的考生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几年,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给人的感觉是国际金融水平已经不如复旦大学有名,但是其实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业内其地位不容质疑。学生素质比较高,但是就业不如人大和复旦。这一点主要是在与天津的城市环境不好。6.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1)师资全国第四个国家重点学科。绝对的名牌。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像姜波克、张军、刘红忠这样的青年学者,(主要是海龟)致力于金融学最前沿的研究。2)考试特点虽然复旦的金融学不过是这两年突然起来的,但是由于招生人数比较少,大部分名额给了保送和单独考试的学生,加上上海的吸引力,考取难度实在太大。06年录取线达到了惊人的422分。复旦大学是联考的领头学校,大部分试题是复旦大学出的。联考的范围比较广,但是难度不大。专业课成绩普遍很高,130分以上的人很多。推荐跨专业的学生报考。英语要求一直都是60分以上,数学没有130分基本不可能考上。应该注意的是,同样是参加联考,复旦大学的专业课成绩给分很高,而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则判卷尺度比较紧。总之,考研难度很大,风险很高。录取比例远远超过了20:1。而且,由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内部其他专业是参加复旦大学自己组织的经济学统一考试,所以金融专业的考生不能在本院调剂。这一点,更加大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还有一点,人大的学生在选导师的时候是双向选择,而复旦大学是指定,所以即使考上,也没有自己选择导师的权利。3)就业前景学科底蕴虽不如人大,但毕竟是名校,而且有着一批海归,所以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而且有很多出国的机会。7.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原先是人民银行直属学校。学校的名气在金融界应该是很响的了,几乎金融界大部分的一把手都是毕业于此,银行学的研究在全国被视为数一数二,拥有像曾康霖、刘锡良、殷孟波这样的著名学者。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也设在这里。是全国第5个国家重点学科。但是,由于成都这座城市地处西部,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再加上前两年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走下坡路的迹象。再加上招生规模与日俱增,几乎有些过于饱和了。像前年,金融学参加复试的居然有260个人。另外,西南财大的保险精算专业考数学四,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的。像南开大学,考数学三。还有一些学校考数学一。不过,考试难度不大,如果数学不好,可以考这里试一试。由于地处西部,英语分数线可以比国家线降5分,对于英语不好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就业形势一般,很多毕业生都去了南方。总体上就业不如北京和上海的高校。这一点是考试难度比较低的最大原因。8.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04年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重点学科。参加联考比较公平,可能可以调剂 招生规模不大。总分只要能在370以上基本就可以被录取了。但是据说专业课判卷尺度比较严。优势:货币银行学和保险学实力比较强,学校环境优美,有好的老师(如张亦春、江曙霞、郑振龙、林宝清等)学生素质比较高。还有,厦门大学的经济管理学科整体上很强,如财政学,会计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所以学校也很重视。所以学生的知识面和资源享受方面有一定优势。劣势:就业不如北京、上海有地区优势。整体上一般。不过,在南方,还是很不错的。9.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实力本来一般,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有一些比较好的老师,如戴国强。前年聘请了美国著名学者,美国康乃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黄明教授担任院长。不过这点与整个专业实力的提高不一定有太大关系。但是上海财经大学地处上海,也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的加入,就业形势较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证券投资专业。相反,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专业的毕业情况就要差一些。考取难度比复旦小很多,也是参加联考,推荐跨专业学生报考。很多人都认为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很强,个人认为和人大,南开,复旦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如果考复旦没有把握,考上财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整体难度属于中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每年的招生简章上写的是招120人左右,但实际上每年都会扩招很多。所以也降低了难度。正常情况下,360分应肯定可以去复试了录取也没什么大问题。扩招是这些财经类院校的共同特点。10.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校不大,不过最近几年扩招速度比较快,每年招生人数也比较多,基本上超过百人。可能是要把目前的旧校址改为研究生部,学校名气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中财的金融还是不错,是全国第三个国家重点学科,老师的水平比较高,比如王广谦校长,李健教授等。学生就业的情况也比较让人满意。考取难度属于中等,还有一点中财招生比较公平。由于学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就是金融(虽然这一点在同类财经院校中明显处于劣势),所以金融学专业很受学校领导重视。初试只考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类似于西南财经大学。试题有一点难度,但过线的可能性比人大和北大还是大很多。复试的三门课都是属于金融学的基础课,金融市场学但就指定教材来说,很难。但是考试难度不大。复试三本书都是全国比较流行的教材。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最强的还是货币银行理论。应该说,全国财经类院校都是如此,比如西南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包括现在并入西安交通大学的原陕西财经学院。这一点与国内金融理论界长期以来的重视国内金融的传统有关。

千万别考社科院的在职研究生,就是坑人的,考每一科目都要交200元费用不说,毕业前的论文包括资格审查和院考的还有每门考试的论文加起来起码20多篇。国家考试过了之后第二年才能选择导师写论文,第三年才能答辩,资格审查加上课需要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选择了社科院至少要5年时间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前提是每次考试都能一次性通过。这就是个大坑,千万要擦亮眼睛,反正我们班的同学都气死了。不抱希望了。每科目考试有闭卷和结业论文,闭卷成绩必须达到70分。在职研究生一定不要社科院,血泪教训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即将开班!高通过率,免试入学,名额有限,欲报从速!我们每年在5月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前,组织针对性考前辅导,师资均为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80%以上是博导,且多数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编委或阅卷成员。权威名师系统面授学位课程,根据每年考纲重点变化,紧扣重点,从而提高通过率,保证人大学员历年通过率名列前茅。2006年至今经济学科全国统考人大河南班参考学员162名,其中115名通过全国统一合格线,通过率高达71%。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教学基地

银行研究生最新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金融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2、中国经济部门价格指数波动差异性研究3、并购方高管动机与并购贷款的特殊风险控制4、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5、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6、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7、国际金融公司在赤道原则出现过程中的作用分析8、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9、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探析--以河南省为例10、区域金融生态评估方法比较研究11、对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监管模式的思考12、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评述13、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4、支付系统清算账户流动性管理研究15、中国股市股票交易信息与股票横截面收益研究16、助学信用贷款的金融实践和启示17、基于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研究18、经济周期视角下的资产轮动模式19、在华外资银行进入的动因分析20、基于数据仓库的银行个人信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2.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4.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5.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6.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7.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8.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9.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研究新进展;10.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11.不确定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12.货币乘数分析的理论误区及影响;13.利率市场化及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14.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与管理路径分析;15.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都是比较好写的,如下:

一、国际金融问题

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

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

4、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

5、货币危机预警机制

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

7、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

8、国际金融并购及影响

9、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10、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

二、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5、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

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7、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与宏观金融调控

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9、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

10、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的选择

三、货币政策比较问题

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

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

6、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

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

8、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

9、银行流动性过剩及风险控制

10、开放经济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分析

四、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

1、利率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3、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研究

4、试论储蓄存款的利率弹性

5、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

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8、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9、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

10、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

五、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1、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2、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

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6、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9、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六、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

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

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

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

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

6、构建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

7、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的比较分析

8、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贷款问题

9、政策性银行外部约束机制

10、政策性银行与我国产业政策的配合

七、货币市场问题

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2、货币市场机制分析

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4、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5、证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分析

6、国库券市场的投资分析

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其特征

8、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

9、论大额存单市场

10、大额可转让定期价值分析

八、资本市场问题

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

2、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

3、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

4、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

5、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6、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

7、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8、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

9、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

1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

九、银行不良资产研究

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3、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

4、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

5、论债转股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6、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问题

7、债转股的风险与时机分析

8、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

9、债转股在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效果分析

10、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

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2、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3、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4、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5、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6、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理

7、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

8、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

9、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10、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十一、分业经营与全能经营

1、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银保合作

2、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的潮流

3、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

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5、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

6、分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

7、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安全性分析

8、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证合作分析

9、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制度的完善

10、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与监管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论文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126. 资产证券化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金融专业的论文篇3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一、前言 我国的金融稳定不但与经济的稳定相关,更与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密不可分。影子银行在近几年突然崛起,这对我国的金融稳定性有着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发挥影子银行优势的同时又能很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影子银行双面性的对策或方案,促使我国的影子银行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分析 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大致由银行外表业务和民间借贷这两大方面构成,具体而言又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银信合作为主的理财产品 我国银行的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保本型,到期时银行承诺会还本付息,理财产品的规模被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另一种是不保本型:需要投资者自负亏盈。一直以来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是否隶属于影子银行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就目前而言,银监会认为银行自主开发管理的理财产品并不属于影子银行体系,可是在理财产品中占很大比重的银信合作却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 (二)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由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人等委托人提供合法资金,商业银行作为受委托人代理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金额、用途、利率、期限等代为发放并且监督使用和协助收回的贷款。本质上委托贷款即是企业间的资金拆借,是企业对企业的对点贷款,而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并不对这部分业务担负信贷风险,只是收取服务费行使贷款的职能。此外,我国的中小企业、房地产企业和矿产都是委托贷款资金的主要流向范围,而其盈利能力和调控政策等原因导致了此领域内的委托贷款的风险性增加。虽然如此,我国的委托贷款的资金规模依旧表现为迅速增长的形势。 (三)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一般是指公民间、公民与法人间和公民与其他组织间的借贷,只要借贷双方认同即可有效。民间借贷与银行借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民间借贷局限于自然人间或是自然人与企业间,而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借贷是被禁止的。在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异常火爆,其包括民间集资、典当行、P2P网络贷款、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形式,通常他们都是直接向社会发放信贷资金,发挥商业银行的放贷职能。民间借贷由于其特殊的融资性质相对自由,而我国对民间融资这块也一直缺乏规范的引导。同时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文件,长期处于社会融资的灰色地带,不受相关部门的监管。 三、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积极影响 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对金融管制的一种突破,其发展历程也很好地体现了管理与创新的博弈过程。我国影子银行的出现与金融体系密不可分,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存在和发展对金融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民间资本持续进入金融体系中来,为当前金融制度下的有序竞争提供了前提条件。与此同时,随着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的持续出现,完善了我国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平台,促使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得到整体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利差得到的利润之所以会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影子银行在传统业务上与商业银行有较为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为了维护其稳定性,只好通过金融创新来不停地扩展新的业务,并踊跃地建立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此来获得未来的稳定发展。因此,影子银行本身具有的强大竞争力是银行体系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同时影子银行的创新能力和遇到风险时的于应变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拓展新业务的可能。 (二)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消极影响 尽管我国影子银行对完善金融体系有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和不确定性,因此会导致其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安全隐患。其一,影子银行削弱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影子银行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为了应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通常以影子银行系统来实行信用投放,基本上都违背了信贷政策的目的。它不仅避开了政府对信贷流向和投放量的掌控,也导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的削弱。其二,影子银行会放大投机行为的作用。由于监管不到位,投机行为才会发生。因此导致投机者有漏洞可钻。影子银行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投机主义者的需求,他们在监管之外或监管不全面的情况下,资金进入的门槛和受测程度低,投机者恰好能够通过此疏漏和监管的空白来实行他们非法的暴利行为。 四、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措施 (一)规范监管体系、建立有效制度 虽然我国的影子银行已经存在了好些年,但其监管措施还不十分健全。因此,我们要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汲取 经验 ,以此来构建一个规范化的监管框架和风险评估系统。影子银行的风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其信息不公开造成的,因此,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重点是要规划出一套规范化并且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央行作为重要的金融监管的主体要按期将影子银行的有关数据汇总并发布出来,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以此来提高影子银行的信息透明度。主动地探究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加强合作,推进市场化 影子银行作为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通常是离不开国际资本等因素。因此,对我国的影子银行的监管自认而然也离不开国际合作。要想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我国就得与多国以及国际组织签署双边或多边协定,将各国不同的监管准则和惯例逐步的同一,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国际监管体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受到严格管制导致的。我国实行利率管制政策,使民间利率和市场利率背道而驰,导致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利率市场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银行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这对改变目前的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影子银行的利率优势也会逐渐消失,这对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主要浅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产生背景和原因进行了说明,全方介绍了影子银行,并联系我国自身的状况,阐述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及其构成。然后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如何影响了我国金融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专业的论文篇4 浅谈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一、引言 我国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就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并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融合。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连成一个整体。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出发,我们应该警醒的是要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控制其走向就必须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出发。同时,我国也要逐渐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向来把握和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国际金融市场为我国提供的机遇和风险出,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在未来如何把握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提供参考信息。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首先,从广义上来讲,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国际中的金融业务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操作和处理的场所。这种操作和处理既包括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也包括非群众之间。从狭义上来讲,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国际的经济交流主体之间进行不同时期的借贷行为的场所。我们自一般情况下提到的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广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之所以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关键在于当前的几乎一切的经济行为都可以通过国家金融的形式来体现。国际金融市场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按照资金融通周期的长短的不同分为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指的是资金融通的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国际货币市场指的是资金融通周期短于一年的。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资金融通的周期的长短。 国际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一个作用便是通过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使得资本增加和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一方面可以使得世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从而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技术的发展和互相交流。 三、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 (一)价格风险和制度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产生的影响都十分敏感。首先不可避免的一定就是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会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由于这种敏感带来的影响会影响到各种金融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得国家金融的发展大大受挫。同时,由于价格上的影响带来的信用危机会逐渐延伸到金融监管的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价额风险和制度风险会同时存在。 (二)汇率带来的影响 目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虽然已经取消了对美元的挂钩。但是,美国当前还是作为最大的经济体而存在。所以,当今的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依然占据了最主导的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的价值如果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就会对国际金融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美元的动荡,国际金融的信用等问题也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动荡。由此导致的后果会使得世界各国调整自身的宏观经济决策的难度也不断加大。根据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发展局势可以知道,美元汇率的变化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的危机。同时,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美国会依靠自身巨大的经济实力来操作美元的汇率来获取私利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四、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机遇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必然会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发展机遇。任何失误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其两面性,发展机遇也就是潜藏在风险之中。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以及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国家金融市场中的各项交易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在实现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的统一之前,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只受到其中几个主要的世界经济体的主宰。但是,在当今的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的环境下,世界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局势就可以代表着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发展要求。由于各个国家都可以参与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局势的讨论中就可以使得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在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不断地减少。所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可以参与到世界金融的发展中来并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 (二)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世界各国的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以前,资金融通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流通由此导致的资金融通的效率和效果的不够理想。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的最有配置还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往来和金融合作。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建立为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融通建立了一个可信的基础和机构使得资金融通渠道和行为都受到相关部门的保护从而降低融通风险。所以,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之一便是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资金融通。 (三)实现国际商品贸易 众所周知,当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局势都会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某个国家的商品交易也可以在世界其他国家内进行。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从传统的国内的商品交易在国内的市场进行转向国内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商品交易的效率并同时可以使其他国家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的服务。同时,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实现了相对自由的商品交易之后会把各国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其他国家。因此,各个国家可以更方便地借鉴来自其他国家的不同技术和经验。由国家金融市场导致的商品交易的全球化也可以大大提高世界各国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并同时促进各个国家其他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本文从国际金融市场出发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和主要作用。然后再分别讨论了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与机遇。本文认为风险体现在价格、制度和汇率中,而机遇则表现在对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促进资金融通和实现国际商品贸易中。在国际金融市场实务中,我们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并同时积极解决风险以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1. 金融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2. 金融学方面参考论文优秀范文 3. 金融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金融学术论文3000字 5. 金融系论文例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经济金融类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2、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3、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4、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5、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6、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9、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10、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