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茶石乳又有称石乳香,它的种植历史已有近两百年,在晋商买卖岩茶时就很出名。 2.石乳为中熟品种,是武夷岩茶传统品种的名品。 3.相传石乳这款岩茶是由石头上蹦出来的乳汁而产生的,故而得名。 4.石乳是因香气而得名的名丛,产自武夷岩茶核心区慧苑岩、大坑口一带,产量并不多。 5.石乳石之炼乳,其香气含有乳香和花果香的混合气味,其水质柔滑而甘甜,岩韵十足,所以又被称之为石乳香。 6.在传统乌龙茶艺表演中,第三道的名称为“三斟石乳,荡气回肠”,乌龙茶是以第三道茶和第四道茶为最精华,而以石乳为茶艺第三道茶命名足显对其的重视。 7.有北京资深茶友在品过慧苑坑石乳后赞不绝口,特填诗一首:滴水穿石丹霞现,千重树外花果山。 8.把壶慢慢流香榭,三斟石乳万事闲。 9.石乳是很有特点的一个品种,乳香显,茶味足而不烈,水绵滑,水香细幽温雅,汤味细腻、稠滑、喉韵、山场韵皆佳。 10.石乳,石者岩也,乳者香也,岩之骨、乳之香,其汤水如乳汁般稠顺柔滑,其香味如火烧岩石般粗狂开朗,最明显的韵味就是有一股纯正的苔藓味和花蜜香,茶汤中又显乳香气和杏仁香,是武夷岩茶中最佳韵味之一。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青上(萎凋)让茶叶的苦水走失,达到突出香气、滋味的目的,通常人们把这个过程叫萎凋或者做青。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可以让水分走失更快。等青是让水分走失的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要根据茶青的转化因素来决定摇次数,摇速度,摇多久,等多久等等,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原因决定怎么摇。做青好了以后,把茶叶堆放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进一步让茶叶的滋味醇和,这个时间比较短暂。烘干茶厂采用薪炭加温的办法,比采用的油燃和气燃方法多了一种烟香,发现,烟是香的。烘干技术看似简单,温度的控制是关键,其实用多少温度把茶叶焙到几成干燥需留意。乘热揉碾,看似做型,其实揉碾过程让剩余茶汁挤压出来,在茶叶表面形成“霜”,也是闻干茶香的主要味觉来源。焙火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还多了一道特殊的制作工艺——焙火。传统的岩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饮的话,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这样滋味会更醇和。而且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长时间的存放。
岩茶制作过程工艺介绍如下:
操作如下:
1、萎凋(两晒两晾)。
采取先日光萎凋后阴处摊晾,控制萎凋失水程度,控制水分,使之恰到好处。这对提高岩茶品质十分重要,萎凋必须根据日光程度、鲜叶老嫩及不同品种,灵活把握。
2、做青。
做青是形成岩茶醇厚滋味、茶果香和“绿叶红镶边”的过程。做青史岩茶制作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技术工序,关系到茶叶品质的优劣,因此要有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3、双炒双揉。
双炒双揉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特有的方法。复炒复揉可以改进第一次炒揉不匀、半红半青的花青状态,使外形条索紧结美观、形成武夷岩茶独特的“蜻蜓头”、“蛙皮头”、“三节色”。
4、炖火。
炖火即低温久烘,使提高岩茶香气、滋味重要而独特技术措施。通过低温久烘,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
炖火的过程,需7小时左右,每个时段的动态温度、火候的掌握,全凭焙茶师傅的手感和温度对感觉的冲击力来判定。
岩茶大果肉是指武夷岩茶品种-肉桂茶叶。跟动物没有关系,各种肉对应的是武夷岩茶不同茶场名称
茶一般都是养神,醒脑,消化的呢过功效的。
水肉大就是水仙肉桂大红袍,同属于闽北乌龙,也是武夷岩茶的代表。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商品大红袍是允许拼配的。水仙是小乔木,成品茶条索肥壮、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叶背常现沙粒,香幽长似兰花,浓醇,汤色呈深橙黄色或金黄色,耐冲泡。
武夷岩茶以“香、清、甘、活”吸引人。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试论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茶经》问世1228年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在《茶经》的诞生地举办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陆羽茶文化节,这一举措必将极大地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这一千二百多年中,研究茶和茶文化的著作层出不穷,茶文化的内涵得到深入的阐发,茶与文化的结合已从诗书画印扩展到小说、诗歌、音乐、舞蹈,几乎涉及到所有文化领域,品茶休闲已经从宫廷、豪门走向市民社会,成为社会时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研究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是茶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表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一、传承科学精神,打造现代茶产业的竞争优势 用心研读《茶经》和历代茶书,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茶经》还是各个朝代的茶书,总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研究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从各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茶的品性以适应当时饮茶者的需要。 陆羽通过自己的调查和实践,总结出好茶生在“阳崖阴岭”这种最适合于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并指出“烂石”是最好的立地条件;采茶的时间是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与不同茶树的生长规律来规定的,关键是看茶芽的生长情况,以“紫者上”、“笋者上”、“叶卷上,”而且要做到“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通过采、蒸、捣、拍、焙、穿、封七个环节,制成当时流行的饼茶。 宋代贡茶的主要产区转向建安,蔡襄《茶录》就着重论述建茶的甄别和饮用方法;而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则进一步阐明北苑茶的生态环境和茶质优劣的关系;尤其是赵佶的《大观茶论》,对白茶的独特性能作了生态的描述,对培育茶的良种有重要启示作用。到明代,改饼茶为散茶,于是有许次纾的《茶疏》,详述罗岕茶的胜人之处,采摘制造之法和烹点饮啜之要;周高起的《洞山岕茶系》更对罗岕茶作深入考察研究,作出更确切的论述。到清代,随着龙井茶的崛起,于是有程淯的《龙井访茶记》,对龙井茶的特色、立地条件、培植、烹瀹、收藏,作了具体的论述。 我们从《茶经》和历代茶书中应该传承什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传承这些著作中所创导的科学精神。我们应该适应新的需求,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开发新的、品质更优异的茶叶品种和茶的制成品,来提高茶产业的竞争力。 一千二百多年前,湖州长兴的顾渚紫笋是唐代最好的贡茶。由于历史原因,到上个世纪中叶,紫笋茶已经不那么出名了。湖州长兴的茶叶科研人员从研究《茶经》入手,在唐代贡茶的原亍虽旧矫髟孪恳淮≡裆肪澈土⒌靥跫最佳的茶山,采摘最富有营养成分的茶芽,按现代制茶方法,炒制出“芽叶微紫、芽形似笋、茶汤清澈、茶性温和”的紫笋茶。一举夺得全国名茶的称号,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的成功范例。 安吉县通过茶树良种普查,在大溪横坑坞发现一株宋·赵佶在《大观茶论》中阐述过的“与常茶不同”的白茶,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开发出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绿茶二至三倍的现代白茶,市场价格高于绿茶数倍,几年时间,就使白茶种植面积扩大到四万多亩,成为安吉茶农种茶致富的“摇钱树”。事实上,从不发酵的绿茶到半发酵的乌龙茶,到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确普洱茶,也是茶叶加工方法创新。如果我们还能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开发出适应消费者新需求的茶制品,就能进一步提高湖州茶产业的竞争力。笔者认为,这是在现代条件下,传承历代茶人所坚持的科学精神,努力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丰富文化内涵,拓展茶和茶文化的产业链 研究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还能观察到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儒家、释家、道家和民间人士都非常重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非常重视茶与文化的结合。 研究儒家的人士,从茶性平和、高洁,引伸出茶导和、和为贵的哲学命题,把饮茶和修身养性结合起来;释家提出茶禅一味,把饮茶与修禅悟道融为一体;道家重视茶的怡情养性功能,认为饮茶能轻身换骨,进而追求精神的永恒。民间人士则以茶为礼,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形成各有特色的社会习俗。 从上述理念引伸开去,茶与文化的结合就有了多种形式和载体。 在《茶经》这部茶叶专著中,就载有著名诗人有关茶的诗句。如西晋·左思《娇女诗》中:“心为茶 剧,吹嘘对鼎钅历”的诗句。张孟阳《登成都楼》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据茶史家朱自振先生调查,自晋及清,我国咏及茶事的广义茶诗大约有一万七、八千道。著名诗人几乎都有咏茶的诗。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则是唐·袁高的《茶山诗》,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卢仝的《走笔谢孟谏寄新茶》(即通称为《卢仝茶歌》)和唐·皮日休的《茶中杂咏》,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中十咏》等。 有名的茶书(法)、茶画淙幻挥胁枋敲炊啵渲写兰炎髟厝胧凡嵴咭膊簧佟Lㄍ宀枞瞬倘僬孪壬谐鲇泄夭璧氖榉ㄗ髌罚陀薪ね豸酥摹独纪ぜ颉罚啤せ乘氐摹犊 帖》,宋·苏轼的《啜茶帖》《一夜帖》,蔡襄的《精茶帖》;明·唐寅的《夜坐》,文彭的《卢仝饮茶歌》长卷;清·丁敬的《论茶六绝句》等三十四种。描写茶事的名画,则有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宋·刘松年《斗茶图》和《茗圆赌市图》,元·赵原《陆羽烹茶图》,明·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唐寅《品茶图》,清·金农《玉川先生煎茶图》,近代则有傅抱石的《蕉阴煮茶图》等。 在篆刻艺术作品中,清·黄易与赵之琛都刻过“茶熟香温且自看”的闲章,童大年有“天地一壶间”的闲章。 茶具中的艺术作品更多。从唐代起各地名窑就烧制出著名的陶瓷茶具。如越窑在唐代烧制出“青瓷荷叶盏、托”和“秘色瓷茶盂”,从紫砂茶具问世后,明代制壶大师供春、时大彬、惠孟臣和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都曾制作出传世的紫砂茶壶。尤其是杨彭年与书画家陈鸿寿合作,刻制出融诗文书画与紫砂艺术为一体的《曼生壶》,使茶文化有了新的载体。 历代茶人,尤其是精通文化艺术者,把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作品之中,使这些作品鲜活起来、厚重起来,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甚至成为国宝。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就是茶与文化结合的奇妙之处。茶不与文化结合,就是普通的农产品,一旦与文化结合起来,就成为有生命、有灵魂的东西。它的价值就成倍成几十倍地提高了。 在当代社会中,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茶与文化的结合,也必然有新的延伸,新的形态,新的载体。它可以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于茶艺演示;可以和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结合起来,在茶馆、剧场、和盛大的茶会上演出;也可以制成光盘、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供人欣赏,成为新的文艺作品,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新内容。 2004年在四川雅安举行的茶文化一会一节中,以四川传统茶艺——龙行十八式为基础,扩展为一百零八人组成的威武雄壮的茶艺表演,配以几百人的大合唱,赢得了参加开幕式的国内外茶人长时间的鼓掌喝彩。以歌颂首创人工植茶的吴理真为主题,演出的歌舞剧,把茶人的崇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据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报道,以安溪茶乡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铁观音传奇》拍摄完成,开创了茶与文化结合的新形式,使茶文化有了新的传播手段。 云南省思茅市是普洱茶的原兀衲晁脑戮傩辛耸⒋蟮钠斩杞冢⒔济┦懈奈斩校庖彩呛胙锊栉幕男戮俅搿 湖州是茶人们公认的茶文化发祥地,2008年将在湖州举办的一会一节,应该在茶与文化的结合上有新的拓展。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正在组织茶文化工作者编辑湖州茶文化丛书,既有阐述晋唐以来湖州茶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的《湖州茶史》,又有《湖州茶诗》、《湖州擦茶文》、《湖州茶俗》、《湖州茶业》。由谢文柏主编的《顾渚山志》也将在2008年一会一节中公开发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还有一个演出《茶恋》的计划,把茶圣陆羽的故事搬上舞台,贡献给国内外茶人与越剧爱好者。 三、坚持服务方向,造福种茶人和饮茶人 在选写此文的过程中,笔者还反复思考:《茶经》和历代茶书作者为什么以毕生的主要精力选写茶书?经过仔细阅读《茶经》,有一些启迪。 陆羽在《茶经》中,从一开始就告诉人们,茶是什么,怎么种茶,茶有什么功效,为什么不能粗制滥造。在罗列采茶、造茶工具之后,又进一步说明怎样采茶,制茶,怎样鉴别茶叶的优劣,接着他又用很大的篇幅列举了二十五种艺茶者必须具备的器具,然后再讲怎样煮茶,怎样饮茶,要注意什么问题。非常明白,《茶经》是为种茶人、艺茶人写的,是为他们服务的。但是为什么《茶经》中又类局列举历史上四十八件茶事典故,又十分详细地论述全国出产茶的地方呢?笔者认为:这是让读者扩展视野,知道饮茶的历史久远、产茶的地域十分广阔,饮茶有利健康,同时倡导精行俭德精神。这也是为种茶、艺茶、饮茶人服务的。所以宋以后七篇《茶经》序皆褒扬陆羽是“有利功于茶者”,“有益于人者”,“羽之功不在于稷下”。这就是《茶经》“脍炙千古”的内在原因。 《茶经》以后的茶书作者都以《茶经》的宗旨为圭臬,不断的充实内容,把不同的历史时期、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藏茶的经验吸纳到出茶书之中,把不同地区出产茶叶的优劣介绍给种茶人和饮茶人。 如果没有茶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在我国广大的产茶地区竟有如此众多的茶树品种,如此众多的制茶方法,出产出如此众多能适合各种需求的茶和茶饮料。各地茶农生产的茶叶也就不可能远销到如此广泛的地区,获得如此众多的收入。同样,如果没有茶文化工作者的介绍,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在全国各地有如此众多的名茶产地,也不可能知道这些名茶产地有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此引人入胜的山水风光,如此深厚的文化沉积。这些地方也就不可能成为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胜地。 现在,我们要认真考虑的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品位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中,当代的茶文化工作者应该如何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为种茶人和饮茶人服务呢? 笔者认为,有几件事是应该努力去做的。 (一)倡导茶为国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茶导和”的社会功能。茶是现代社会三大饮料之一,更适合中国人的品饮习惯,而且有利于营造平和的社会氛围。茶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在社会各界中普及茶文化,可以在学校中传授茶艺,可以在市民中举办茶文化讲座,可以在传媒中介绍茶文化知识——特别是饮茶有利健康的知识,可以开办茶职业学校,培养专职的茶艺师。 (二)在城市中,把茶馆业打造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提高人们生活情趣、促进社会和谐的现代服务业。茶馆也可以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使爱茶人不仅能够在茶馆中品尝到不同风味的茗饮,而且在饮茶的过程中,能欣赏高品位的书画帐酰鎏芴找鼻椴俚囊衾盅葑啵鼓芸吹接械胤教厣奈囊昭莩觥 (三)在名茶产地建设茶文化村。杭州梅家坞已成为世界闻名的茶文化村。在梅家坞不但出产龙井茶,而且有十分清幽的生态环境。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茶人,不仅可以在梅家坞买到龙井茶,而且可以在那里饮茶、休闲。全国各地出产名茶、有条件建成茶文化村的地方不可胜数,但往往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没有整洁的村庄环境。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知名度也没有那么高。这正是茶文化工作者可以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的地方。 (四)保护茶文化遗址,打造一批茶文化旅游区。《茶经》问世一千二百多年来,凡是名茶产地,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沉积,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当代茶人的责任是取得政府的支持,保护好这些遗产,努力恢复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文化建筑,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湖州是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是《茶经》的诞生地,市属长兴县顾渚山又是唐代贡茶的原产地。早在唐代中期就建有专门制造贡茶的机构——贡茶院。在市、县政府的重视下,唐代贡茶院的保护性重建工程已启动,能在2008年一会一节以前完成二期工程。顾渚山周围的唐代古茶山,至今保存良好,顾渚山下的金沙泉还在不断涌流。市县政府已决定把顾渚山建设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 人们可以期待,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大好形势下,在全国各地一定能建起一大批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在茶文化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那你就是找N多,然后自己再重新组合一下呗。。。
作弊的人~~~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茶的小史】 茗,本指天色较晚时采摘的茶叶,泛指茶叶,又指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的饮料。 宋人苏东坡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将好茶比作美女:“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日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树古已有之。茶树原产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云南,一说是在西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云贵高原地区。是谁发现茶的呢?传说上古的神农氏炎帝“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一说,“黄帝食百草,得茶解毒。”《尔雅.释木》中记载:“槚,苦荼。”晋人郭璞注曰:“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荼,晚取为茗,蜀人名之苦荼。”明确地描述了茶树的特性。 茶最初是作药用、食用和祭祀用,然后才作饮品。炎帝、黄帝中毒,得茶而解之,即是茶的药用。秦汉时期《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三国魏华陀《食论》说:“茗久食益思意。”汉代之前茶主要用作食品,《诗疏》云:“椒树、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中以为食。”现在的腌渍茶、打摆茶、油茶、烤茶、罐云茶等,均沿用古习。 茶作为饮品不过二千余年,西汉巴蜀有饮茶时尚,有专用茶具,还有茶市。公元前59年西汉人王褒在《僮约》一文中记载了家僮每天要做的事情,其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买茶”,可见当时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并且茶叶已成为商品,形成了武阳这样的茶叶集散地。 南朝齐国人王肃投奔北魏,不吃羊肉及酪浆(即牛奶或羊奶),常吃鲫鱼羹,渴则饮茶。有一次他拜见北魏高帝拓跋珪,却开始食羊肉、酪浆。魏高帝感到很奇怪,就问他:“羊肉与鱼羹比怎样?茶汁与酪浆比又怎样?”王肃回答:“羊是陆产之最,鱼是水族之长。羊好比齐鲁大邦,鱼好比邾莒小国。惟茶不中,与酪为奴。”彭城王拓跋勰插嘴:“卿不重齐鲁大邦,而爱邾莒小国。明天我们为你设邾莒之会,亦有酪浆和茶。”后来人们就把茶叫做“酪奴”。 唐朝有一种名茶,产于安徽安庆县天柱峰。唐朝宰相李德裕有一朋友被朝廷授予舒州(今安徽舒城县)知州,李德裕对他说:“你到了舒州,天柱峰的茶叶请你寄三数角(角是贮茶器)给我。”那人一到舒州,便连忙托人带了几十斤天柱峰的茶叶给李德裕。 可李德裕不受,退还给了朋友。第二年,朋友被罢去舒州知州,临行前,他精心挑选了几角天柱峰的茶叶送给李德裕。李德裕高兴地收下了,对朋友说:“这茶可解酒****。”说完,他叫仆人煮了一壶茶,然后把茶倒进盛着肉的银盒子中,盖上盖子。第二天早上,李德裕与朋友一起打开盒子,肉已经化成水了。众人都服其广识。 唐人喜欢把茶叶加工成饼,用黑茶叶包裹,中间打一个洞,用绳子串起来,便于携带,这称为串茶。 南唐京都开封禁苑有北苑使董源,世称“董北苑”,善制茶,人以为贵,称此茶为北苑茶。其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凤凰山所产之茶,亦称北苑茶。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始制龙凤模,以此造团茶,称为“龙凤团”,专供宫廷饮用,以别于士民所饮的茶。 宋仁宗赵桢庆历年间,福建转运使蔡襄又制出小团茶,用作贡品。小团茶极为贵重,宫人往往在茶饼上镂上金子,二十余饼重一斤,值白银二�。但这种茶不易得,宋仁宗每次到南郊祭拜天地时,赐中书省和枢密院各一饼,四人分一饼。 南宋时期,日本僧人慕名来到中国,在不下100座寺庙中学习中国茶文化。后来荣西和尚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形成了日本的茶文化及茶道,荣西和尚被日本人封为“茶祖”。多数国家“茶”字的发音都是从汉语“茶”的字音变化而成的。英文tea从厦门话茶字音te转变而成,而英文俚语茶就是cha,这与茶的符中文读音更接近;俄文则是我国北方话茶叶的译音;日文的“茶”字读“恰”,完全是照汉字读音。
香肠配方:猪肉(肥瘦2、8比例)10斤,盐100克,糖30克,高度白酒100ml,姜汁50克,五香粉100克、胡椒粉100克,鸡精适量、老抽25克(上色)。香肠的制作方法工艺流程:1、切好的猪肉放在容器内,放入盐、白糖、五香粉、胡椒粉、高度白酒、老抽、姜汁(姜切小块,用料理机打碎,挤汁,或者是用刀剁碎,挤汁),将其彻底搅拌均匀,腌渍1小时。2、将买回的肠衣充分浸泡,挂在机器的灌肠杆上,将肠衣前端打结,将腌好的肉倒入机器料斗,开始灌肠。3、全部灌完整条肠衣,尾部打结,用棉线将其分段扎。4、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视个人喜欢,晾10天左右,取下冷冻保存即可。
方法如下:香肠的配方:主料配方:猪腿肉5000g、猪小肠适量调料配方:精盐140g、草果粉8g、胡椒粉8g、肉桂粉5g、丁香粉2g、花椒粉5g、红曲米50g (天然染色剂)、红糖末30g、高度白酒150g香肠的做法:1、灌香肠用猪小肠,清洗小肠,要注意把肠内部的油脂刮洗干净。2、做香肠最好用口感较佳的猪前腿肉,如果嫌肥可以加点净瘦肉,做到肥二瘦八即可。把肉切成宽3cm,厚1cm的大片,取50g高度白酒把红糖末化开连同精盐、草果粉、花椒粉、胡椒粉、肉桂粉,丁香粉与肉片拌均,肉面覆一层保鲜膜送入冰箱静腌一晚。肉在腌渍的过程中时不时搅拌一下便于入味,余下的100g高度白酒及红曲米第二天备用。家庭自制香肠的配方及制作方法3、第二天,将余下的白酒化开红曲米与肉片搅拌均匀。由于家庭自制香肠不可能有专业的灌肠设备,可以用饮料瓶口做个灌肠器,此外准备棉线若开,缝衣针一枚,以上工作准备完毕,就可以开始动手灌香肠了家庭自制香肠的配方及制作方法4、把小肠头套在饮料瓶口,用棉线扎紧,就可以往里面塞肉了,一边塞肉一边把肉往肠子下部赶,要用巧力免得把肠子弄破就麻烦了。每隔三四十厘米用棉线把肠子扎紧,用针刺破肠衣排出肠内的空气。
工具/原料主料:猪前腿肉10斤。调料:辣椒粉2两(可依个人口味增减)。 花椒粉两(可依个人口味增减)。 胡椒粉1大匙。 白糖2两。 盐两(我吃咸味较淡,只放了两)。 白酒2两。 肠衣适量。步骤/方法方法/步骤1:猪内用干净湿布擦一遍(不能用水洗),去皮后切成片。切片比切块好,切片灌出来的香肠外表不会疙疙瘩瘩的。方法/步骤2:放入辣椒粉所有调料。方法/步骤3:充分拌匀,腌约20分钟(如果没时间的话,也可不腌)。方法/步骤4:准备一筒状的物件,如果实在没有这类型的东东,可以用矿泉水瓶子代替,也可用铁丝缠一鸡蛋大小的圈。方法/步骤5:将肠衣套在筒上,如果是铁丝圈,就将肠衣的口部套在铁丝圈上,在肠衣的终端打上死结。方法/步骤6:将肉从筒口往里装,一边装一边用手把进入肠衣里的肉挤紧。方法/步骤7:全部装完后将肠衣口扎紧,用针在香肠上扎孔排出里面的气体。方法/步骤8:在每隔约一尺长的地方用细绳结紧。方法/步骤9:在每间隔两节的地方拴上挂绳。方法/步骤10:将香肠提起,放沸水中汤一下后立即提出,此动作一定要快哈!方法/步骤11:挂在通风处10天后便可以吃了。注意事项香肠口味的浓淡,可根据各人爱好调配。但调料中一定要有白酒和姜粉(汁)。做香肠时加一点葡萄糖,可使腌制出的香肠具有红色,增添香肠的外观美。香肠可以保存较长时间。香肠制作最好在冬至前后,冷,而且风大,正适合制作香肠。做好的香肠可以放在米饭上蒸熟,肉汁渗透到米饭中,非常好吃。一次可以做两种口味的香肠,宴客时也是一道快捷的金牌宴客菜。一定要用前腿肉做香肠,这样口感才嫩。
自制香肠的做法和配方
备用食材:猪前腿肉5斤,食盐45克,白糖50克,淀粉100克,鸡精10克,五香粉5克,黑胡椒粉10克,白胡椒粉1克,黑椒酱汁100克,蒜汁适量,姜汁少许,肉桂粉3克;制作过程:第一步,猪前腿肉准备出适量,将其事先清洗干净,控干后,将肉搅碎,或者是切丁,猪肉放入一个大容器中,加入所有的调味料;第二步,搅拌均匀后腌制1个小时,肠衣洗净泡软后,控干,将肠衣套在灌肠器上,尾端打结,腌制好的猪肉塞入在肠衣中,并且适当长度用棉线打结;第三步,再用牙签在上面均匀扎小孔,将灌好的香肠挂在阳台上晾晒,如果在短时间内能吃完,基本4天,捏着还有弹力便可收回冷冻,如果想要放得久,需要多晒几天;第四步,一星期的时间,晒好的香肠捏着基本没有弹力,比较硬,将其收回用袋子装好,放入冰箱中冷冻保存,待吃的时候,将香肠取出来事先解冻;第五步,隔水上锅蒸熟,关火后虚蒸10分钟,在取出,切成片,特别的软嫩Q弹。烹饪小技巧:1、猪肉选择肥瘦相间的,香肠吃着口感会更好,软嫩有弹力,如果全瘦肉容易发干发硬,猪肉馅中的所有调味料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做调整,拌好的馅腌制一会,会更加入味,所以别急着灌香肠;2、存放香肠最忌直接放冰箱,学会传统方法,根据想要存放的时间长短来决定晾晒时间,如若要存放一年,记得要将香肠晾晒至发硬的状态,再收回保存,这样的香肠存放一年也不会坏,但记得因为其晒得比较干,因此吃的时候需要先解冻、再蒸、最后要焖一会再出锅,口感更佳;3、灌香肠在肠衣上扎小孔,是为了帮助排气,这样的香肠晾晒过程不会发臭,而且煮香肠的时候也不会裂开。
肥皂的制作过程有精炼、皂化、盐析、洗涤、碱析。最后生产成肥皂。
一、精炼
除去油脂中的杂质。常用精炼过程包括脱皎、碱炼(脱酸)脱色。脱胶是除去油脂中的磷脂等胶质,有用水将磷脂等胶质水化,然后沉淀析出的水化法;和用浓硫酸使磷脂和类似的杂质碳化、沉淀的酸炼法。
二、皂化
油脂精炼后与碱进行皂化反应。沸煮法是主要的皂化方法,皂锅呈圆柱形或方形。
除配有油脂、碱液、水、盐水等的输送管道外,还装有直接蒸汽或蒸汽盘管,以通入蒸汽并搅匀皂料。
三、盐析
在闭合的皂料中,加食盐或饱和食盐水,使肥皂与稀甘油水分离。使肥皂析出的最低浓度称为盐析极限浓度。闭合的皂胶经盐析后,上层的肥皂叫做皂粒;下层带盐的甘油水从皂锅底部排出,以回收甘油。
四、洗涤
分出废液后,加水及蒸汽煮沸皂粒,使之由析开状态成为均匀皂胶,洗出残留的甘油、色素及杂质。
五、碱析
为使皂粒内残留的油脂完全皂化,经碱析进一步洗出皂粒内的甘油、食盐、色素及杂质。碱析水完全析出的最低的碱的浓度称为碱析水极限浓度。
上层为纯净的皂基,下层为皂脚。皂脚色泽深,杂质多,一般在下一锅碱析时回用。
扩展资料:
肥皂在生活中的功能有:
1、香氛袋
肥皂切碎后再装进透气性佳的袋子里,即成了香氛袋,放进衣柜或鞋柜里,有去异味防虫增香作用。使用一阵子后,如果发现香味变淡,可以取出当清洁剂使用。
2、防磨脚
在新鞋子或磨脚的鞋子内部涂上薄薄的一层肥皂,即可有效减少皮肤和鞋子之间的摩擦。
3、镜子防雾
在干净的镜子表面涂一层肥皂,再用纸巾或干布用力擦拭干净,即可减弱水气在镜子表面形成小点,有防雾作用。
4、清洁浴室
肥皂切碎后和苏打粉按4:1的比例混合,用来清洁浴室的角落,如水龙头等,去污效果更强。
5、驱蟑螂
肥皂的香味有驱蟑螂的作用。只要把肥皂放进水里搓洗后,用肥皂水来喷蟑螂,即可堵住蟑螂身上的毛孔,蟑螂就窒息身亡了,比使用各种灭虫剂或用鞋底打蟑螂安全简单多了。
6、清洗换气扇
肥皂有能清洗顽固油腻污渍的特性,特别适合拿来清洗平时较少清洗的换气扇和瓦斯炉,能将油腻与灰尘清洗干净。
将固体肥皂加入充分的热水,溶化成肥皂水,将取出的换气扇放入水桶中,浸泡肥皂水约20至30分钟,再使用牙刷和海绵刷洗,就能轻松刷除顽固的污渍与灰尘,最后再将肥皂水冲洗干净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肥皂
提起肥皂,我们就会想起黄色的洗衣皂、红色的药皂、五颜六色的香皂。它们都是肥皂,从制造的原料和生产的原理来看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动物油、植物油和碱为原料经皂化反应制成的。不同点是:对原料的要求不同,生产洗衣皂是各种动、植物油和氢化油,一般不用经过复杂的精制处理,为了降低成本,在配方中往往还加入肥皂总量的10~20%的松香。生产香皂是牛油、羊油和椰子油,制皂以前要特经过碱炼、脱色、脱臭的精制处理,使之成为无色、无臭的纯净油酯,在配方中只加少量松香;洗衣皂的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比香皂低得多,加工香皂的工序多,而且复杂;洗衣皂不加香精或只加少量便宜的香精,借以遮盖一部分不愉快的气味,香皂的香气芬芳,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1~%的香精,有的高档的香皂加入的香精量更多。洗衣皂一般不加着色剂香皂常加入着色剂,使它具有鲜艳的颜色,博得人们的喜爱。药皂和洗衣皂的不同点是:药皂在皂基中加入了各种不同的药物,药物成分能使皂体发软,所以必须选用含高级脂肪酸的固体油脂作为皂基。药皂的种类很多:有治疗疥疮的硫磺皂;有具有消毒作用的硼酸皂、石炭酸皂等。洗衣皂由于碱量高,因而只宜于洗涤一般衣服用。香皂含碱量低,香气浓郁诱人,可用来洗脸、洗澡、洗发等。药皂杀菌力强,可用来洗澡、洗手、洗涤病人衣服或其它消毒性的洗涤之用,但因它们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止皂液渗入眼内
各种肥皂的制取[原理]高级脂肪酸盐(主要是碱金属钾、钠)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但由于需要不同,制造过程的步骤不同,以及应用原料、水质的不同,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肥皂。使用肥皂洗涤能去污,也能使皮肤发生易干裂的现象。为此,在不影响去污的基础上,采用中性油脂、橄榄油、羊毛脂等,就可制得过脂皂。[用品]1.仪器 烧瓶、硬试管、铁架台及附件、搅拌玻璃棒、烧杯、温度计、导管、乳胶管和酒精灯等。2.试剂 皂液、蓖麻油、松香、糖、乙醇、甘油、椰子油、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棕榈油、植物油、月桂醚硫酸二乙醇胺盐、椰子酰二乙醇胺、亚麻仁、硬脂酸乙二醇酯、二乙醇按、烷基醚硫酸铵、合成蜡、月桂基硫酸钠、椰子酰丙基甜菜碱、柠檬酸、氯化钠、椰子油酸、油酸、三乙醇胺、苦杏仁油、皂用抗氧剂、聚乙二醇、季铵化合物、去离子水、硅酸镁铝、丙二醇、氢氧化钠溶液(密度)、精制豆油、葵子油、香料、二氧化钛等。[操作](一)液体皂和软皂1.液体皂。在盛水的烧杯中要保持水温达到70~72℃后,慢慢加入椰子油酰丙基甜菜碱,不断搅匀,待降温至58℃时,再加防腐剂和香料,并持续搅拌半小时,用柠檬酸调到±2,再用氯化钠调节粘度,等到温度低于46℃时,即可以取出。液体皂的配方如下:合蜡,月桂基硫酸钠,椰子酰二乙醇胺2%,椰子酰丙基甜菜碱6%,水。这种肥皂能使皮肤脱脂,合成蜡能以珍珠般的泡沫提高柔润感,它在皮肤上行成无油腻感的保护膜。2.软皂。在烧瓶中放进亚麻油或大豆油50mL并在水浴上加热,保持80℃时,把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60mL慢慢加入瓶内,随加随振荡,或搅拌,使其成透明的肥皂液,再把5mL乙醇倒入、不断溶解,如透明就可以蒸发一段时间。当看到液体有淡黄色、黄绿色和黄棕色的透明、且粘滑的软块出现时,即可倾出。软皂可用于外科手术前洗手,作灌肠剂时调成5%的溶液,制成搽剂,也可以医治关节神经痛等。(二)珠光洗手皂和天然液体皂1.天然液体皂。(1)用椰子油酸、油酸、乙醇胺、三乙醇胺、甘油、苦杏仁油、聚乙二醇60羊毛脂2%、季胺化合物、再混以适量的防腐剂、色料和抗氧剂配料后,放入大烧杯中再加入(2)取1%的硅酸镁铝慢慢地加入一半水的烧杯中,混合匀,加热并保持70℃。另取一烧杯,把2%氢氧化钾溶于水的溶液,慢慢注入后,加热温度到70℃,再加丙二醇和6%月桂基硫酸钠,搅匀。最后把这两烧杯的混合液合并。把混合液倒入90℃的油酸内,待冷却即成。2.珠光洗手皂。把配料比为水和少量防腐剂放入烧杯中,把温度加热到60℃后,再逐渐地加入月桂醚硫酸二乙醇盐和椰子酰二乙醇胺10%、月桂酰二乙醇按和亚油酰二乙醇胺,同时把硬脂酸乙二醇胺溶解后,将温度冷却至40℃,混入烷基醚硫酸铵,最后调pH为7。即是白色珠光液体,它具有很好去污起泡作用。(三)香皂取烧瓶放入牛脂和椰子油,两者的比为80∶20,混合并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用酒精灯加热。有时还加入棕榈油、橄榄油、硬化油少许,用来进行皂化。最后加入香料,香料有檀香型、茉莉型、馥奇型、玫瑰型、桂花、兰花等。皂化完成后,可用盐析法析出香皂。检查香皂质量,可以将香皂泡在20℃恒温水中5h,之后可剖开测量其糊烂层的深度。易糊烂的出现,是由于皂体组织疏松和含水量低所致。将香皂用钢丝剖开,观察皂体组织是否光滑紧密,没有白芯就好。小实验:肥皂的制取认识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油脂的成分。油脂的成分: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叫做甘油三酯。其中的烃基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烃基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烃基不同,就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为混甘油酯。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着重要的影响。由饱和的软脂酸或硬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在室温下呈固态。动物油如羊油、牛油等;由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在室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的主要成份就是油酸甘油酯。小实验:肥皂的制取实验目的:1、了解肥皂的制取过程。2、认识油脂的重要性质——皂化反应。实验用品:烧杯、量筒、蒸发皿、滴管、玻璃棒、纱布、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植物油(或动物油)、乙醇、30%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饱和溶液、蒸馏水实验过程:1、原料的准备:用三个量筒分别取植物油8毫升、乙醇8毫升、30%氢氧化钠溶液4毫升倒入同一个干燥蒸发皿中。2、将原料加热:把盛原料的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点燃酒精灯给其加热,为了使原料受热均匀,充分皂化,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至混合物变稠。3、盐析:将油脂和碱经过皂化反应后形成的稠状物,一面用玻璃棒搅拌,一面加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25毫升,看到溶液分上下两层,有肥皂析出,最后肥皂成为糊状浮在液体上面,下层为黄色或黄褐色的水液层。(其中加入氯化钠的溶液的作用是使肥皂析出(盐析),因为氯化钠的加入降低了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性。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氯化钠溶液与蒸发皿中液体混合均匀。)4、 过滤:用纱布将盐析后的混合液过滤,并将纱布上的固体混合物挤干,加香料(松香)压制成条形,晾干即可。问题思考:1、 在原料的准备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什么?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加入乙醇的目的是使反应物成为均一的液体,以增加反应的速率。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催化作用。2、 植物油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反应?反应类型是什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生了皂化反应。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方程式略。)3、 植物油的成分是什么?肥皂的成分是什么?(植物油的成分是油酸甘油脂。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肪酸钠。)4、 在实验过程3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什么?在实验过程3中混合液产生了怎样的现象?(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钠的溶液的作用是使肥皂析出(盐析)。 因为氯化钠的加入降低了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性。 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氯化钠溶液与蒸发皿中液体混合均匀。 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上下两层。)5、 肥皂去污的原理是什么?(高级脂肪酸钠的羧基部分可溶于水,而烃基部分不溶于水,污垢中的油脂跟肥皂接触后,高级脂肪酸钠分子中的烃基就插入油滴内,而易溶于水的羧基部分伸在油滴的外面,插入水中,油滴就被肥皂分子包围起来。再经摩擦振动,大的油滴便分散成小的油珠,最后,脱离被洗的纤维织品,而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从而达到洗涤的目的。)
百度空间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