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论文

抽烟不一定全部得肺癌,肺癌也不一定全是抽烟导致的。只是抽烟更容易诱发病变,从而患发肝癌,所以吸烟有害健康。

抽烟与肺癌 一项关于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表明:目前影响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精神因素,吸烟,室内环境污染,呼吸系统疾病及家族史,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等。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的危险因素,肺癌死亡有87%是由于吸烟所引起的,吸烟过程中可产生40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与肺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苯、砷、丙烯、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的损害,某些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导致细胞遗传信息转化癌变。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不同烟草类别中以长期吸卷烟最为危险,相对危险度可达,仅抽雪茄或烟斗者危险度较低,吸不带过滤嘴烟或多焦油者肺癌的危险度高于过滤嘴或低焦油者。美国癌症协会对25个州的队列研究表明,开始吸烟年龄小于15岁,15-19岁、20-24岁和25岁以上,其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依次为、、、。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oll对英国医生的肺癌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吸烟5-14支、15-24、25-49支者,其肺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和。在吸烟量固定情况下,吸烟年限分别为15年、30年、45年时,肺癌超额发病率之比约为1:20:100。研究表明吸烟与不同肺癌细胞类型都有剂量-效应关系,但在联系强度上,吸烟与鳞癌和小细胞癌的关系明显高于腺癌,且吸烟年限对细胞类型的影响比每日吸烟量更重要,吸烟年限对所有细胞类型都有剂量-效应关系,但与鳞癌的关系比对腺癌更明朗。上海肿瘤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类型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男性鳞/燕麦的PAR为85%,腺癌为33%,女性分别为48%,6%,说明无论男或女吸烟引起鳞/燕麦癌的PAR%大于腺癌。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戒烟可导致肺癌发病率的下降,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吸烟使肺癌发生的危险增加。英国自1950年以来全国的吸烟、戒烟和肺癌的流行趋势以及与1950年、1990年两项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论:吸烟者即使到中年戒烟,也会减少以后患肺癌的危险。中年以前戒烟可减少90%以上归因烟草的危险。如果现在的吸烟者放弃吸烟习惯,在不久的将来和21世纪的上半期死亡率会持续下降。而年轻人以后变成持续吸烟者,将大大影响其在21世纪中期或下半期的死亡率。由于限制吸烟的法律和条例的实施,近些年来在英国、美国、荷兰等一些欧美国家,男性肺癌死亡率已处于稳定或下降状态,英国男性肺癌死亡率1950年为万,1974年增长到万,以后呈下降趋势。美国男性死亡率1950年为万,1990年达万,从1990年后逐年下降,2000年为万。肺癌年龄曲线多出现65岁以上年龄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5岁-60岁稳定或波动,40岁组略有下降,预示今后这些国家肺癌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 吸烟和肺癌的其他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一项关于肺癌患者p53、K-ras基因突变的Meta分析表明,吸烟者此二基因突变率均高于非吸烟者,p53基因总的OR为(95%CI为),K- ras基因突变总的OR为(95%CI为)。 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群总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率为,开始吸烟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3岁。男性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烟率达,较1984年上升了5%,开始吸烟的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年。女性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率为,开始吸烟年龄比男性晚5年,且年龄别吸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特别是吸烟人口的不断增加,在未来20年间,我国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还将继续攀升。 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还会因为非吸烟者被动吸入大量环境烟草烟雾(ETS)而危害其健康。ETS主要由侧流烟雾和主流烟雾组成,侧流烟雾比主流烟雾含更高水平的致癌化合物,如苯、甲醛、肼、N-亚硝胺、苯胺等。据报道,吸一支烟,主流烟中的强致癌物N-亚硝胺为,而侧流烟却为597-735mg。日本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重度吸烟者的非吸烟妻子患肺癌的危险性较高,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Blot 将多项有关被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综合讨论,指出非吸烟者的妻子因丈夫吸烟而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30%(RR=),丈夫重度吸烟的RR值达。我国高玉堂等研究上海女性肺癌病因时,认为妻子不吸烟而丈夫吸烟,由于被动吸烟引起肺癌的RR随丈夫共同生活时间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共同生活40年以上者RR=,鳞和小细胞肺癌的RR更高。

你好,抽烟不一定会得肺癌但是得肺癌的几率很高目前的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吸烟为不吸烟者的倍;肺癌的年死亡率,不吸烟者为/10万;每日吸烟10支以下者为/10万;每日吸烟20支以上者为/10万,比不吸烟者高倍。API特异生物免疫疗法。

目前统计数据显示来看,抽烟与肺癌并无直接联系。长期的有毒烟雾对呼吸道的刺激,可造成呼吸道的黏膜水肿,诱发肺癌。具体危害如下:1、诱发癌症:常见有肺癌、口腔癌、消化道肿瘤等;2、系统病变:如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各个系统的病变;造成脏腑功能减退,身体机能全面消退,免疫功能减退,进而引发各种潜在隐患。

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现状论文

吸烟对吸烟者本人的危害已经众所周知,而被动吸烟的危害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直至近10年才开始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论文篇1 摘要: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首要地位,而每年因吸烟对我国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于是有了所谓的“戒烟”行动。然而这所谓的戒烟人群成功戒烟的却寥寥无几,明知吸烟的危害却仍然继续吸烟。为了杜绝此现象,本文主要论述吸烟的危害和介绍成功戒烟人群的一些 方法 ,让吸烟远离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吸烟危害戒烟方法 一、烟草行业的现状 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行业市场规模超过万亿。2012年,中国烟草制品行业的产销规模均较2011年有所扩大,但规模以上企业家数较2011年有所减少。2012年中国烟草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143家,较2011年减少了8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2013年,烟草制品行业的企业数量减少,规模以上企业家数 ①135,但产品销售状况较好,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然而,我国每年因为吸烟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巨大。根据卫生部曾经发布的一份《中国吸烟危害健康 报告 》显示,我国每年因为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经济损失高 ① 达亿元,已经足以抵消烟草所带来的收益 二、香烟的组成 尼古丁,香烟烟雾中极活跃的物质,毒性极大,而且作用迅速。40-60毫克的尼古丁具有与氰化物同样的杀伤力,能置人于死地。尼古丁是令人产生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之一。 焦油,在点燃香烟时产生,其性质与沥青并无多大差别。有分析表明,焦油中约含有5000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烟草在发酵过程中以及在点燃时会产生一种烟草特异的亚硝胺(TSNA)。一氧化碳,吸烟时,烟丝并不能完全燃烧,因此会有较多的一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心血管的血氧供应,促进胆固醇增高,也可以间接影响某些肿瘤的形成。放射性物质,烟草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其中以钋210最为危险。它可以放出α射线。其他有害及致癌物质,除了上述有害物质之外,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还有苯并芘,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另外烟中的金属镉、联苯胺、氯乙烯等,对癌细胞的形成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吸烟的危害 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烟叶烟雾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需经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羟化酶代谢作用后才具有细胞毒和诱发突变作用,在吸烟者体内该羟化酶浓度较不吸烟者为高。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这就解释了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 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2~4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COPD易致自发性气胸。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 四、戒烟失败原因何在 人们知道了吸烟的众多危害,开始了戒烟,但是戒烟成功的例子却不容乐观,为什么呢? 最常见的莫过于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遇到挫折就放弃。戒烟是一件难事,当然不能一蹴而就。此外,烟民还必须避免以下几种经常出现的错误做法和想法。 1. 对戒烟不作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心血来潮般地想到戒烟就开始。这是一种轻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戒烟,十之八九要失败。对大多数烟民来说,戒烟是一场克服烟瘾的斗争,不是自己能完全左右的。因此,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解一切有用的戒烟知识和方法,制订详细的戒烟策略和计划。戒烟的办法有多种,应该向戒烟成功者取取经,并采纳适合于自己的戒烟方法。 2.没搞清自己吸烟的真正原因。每个烟民都有促使自己吸烟的原因,有的出于社交的需要,有的为了减轻心理压力(压力食品),有的则为了追求时髦。一旦你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点燃香烟时,你就会去寻找其他无危害的方法,来代替香烟。 3.有些烟民怕戒烟失败而被人取笑,不敢公开宣告自己要戒烟,只是暗暗下决心戒烟。这就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很难戒烟成功。所以,戒烟时应大胆地争取家人、同事、朋友的帮助,并提醒周围的人,你戒烟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健康食品),希望得到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事先向大家打个招呼,把你戒烟的消息传出去,这样,同事、客户就会体谅你,而不再向你递烟,也就少了许多尴尬。开个家庭戒烟“发布会”如何?让妻子、孩子配合你,演练拒绝香烟时的言谈举止。例如,可坚决而有礼貌地说:“谢谢您,我不吸烟!” 五、如何戒烟 如何戒烟,我们来听听成功戒烟的声音。第一,扔掉吸烟用具,诸如打火机、烟灰缸,香烟,减少你的“条件反射”。坚决拒绝香烟的引诱,经常提醒自己,再吸一支烟足以令戒烟的计划前功尽弃。 第二,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第三,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摆脱饭后一支烟的想法。 研究表明:在戒烟初期多喝一些果汁可以帮助戒除尼古丁的成瘾。烟瘾来时,要立即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分的口香糖,避免用零食代替香烟,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告诉别人你已经戒烟,不要给你烟卷,也不要在你面前吸烟。 六、 总结 吸烟的危害如此之多,如果你是吸烟人群中的一个,请停下来吧,否则将来后悔的终将是你,如果你没有吸烟,你应该感到庆幸,同时也希望你告诫周围的朋友,吸烟有害健康,请远离吸烟,戒烟戒烟不容迟疑。 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论文篇2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虑及国际社会关于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全世界健康、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的关注,严重关注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卷烟和其他烟草制品消费和生产的增加,以及它对家庭、穷人和国家卫生系统造成的负担。认识到科学证据明确确定了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残疾,以及接触烟草烟雾和以其他方式使用烟草制品与发生烟草相关疾病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还认识到卷烟和某些其他烟草制品经过精心加工,籍以引起和维持对烟草的依赖,它们所含的许多化合物和它们所产生的烟雾具有药理活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并且在主要国际疾病分类中将烟草依赖单独分类为一种疾病。 【关键词】吸烟 健康 烟草 吸烟有害健康,尽人皆知。然而,不少人你说你的,我吸我的。有的甚至觉得吸一支烟只少活几秒钟,抽一辈子烟也少活不了两年,毫不在乎。更可怕的是,当前我国的烟民队伍在扩大,烟民的人均年龄在降低,女烟民在增加,每天平均吸烟的支数在增多,因吸烟导致各种疾病进而死亡的人数也在增加 ……大量事实说明,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 吸烟是众所周知的健康杀手,和吸烟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呈上升趋势。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吧:1支烟里面约含有4000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对你的健康产生危害;烟草每年引起的全球死亡人数达300万,到2025年将增至1000万;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烟草危害者已达60~70万,到2025年将达200万;我国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中国人10大死亡原因里,占前4位的4种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而这些疾病都与吸烟有关;目前全球共有13亿吸烟者,我国吸烟者则有3亿多人,而且15~19岁的年轻人吸烟率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 措施 遏制这一势头,30年后我国的吸烟者将增加至亿人,到那时,治疗因吸烟而引起的有关疾病所耗费的医疗费用会远远超出烟草行业所创造的利润,这还不包括疾病导致的其他间接费用的增加。同时,吸烟还不断引发出许多诸如环境污染、青少年犯罪、走私之类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 1.吸烟与身体健康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患心脏病的几率增加6倍。这是因为烟气中的化学物质会使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心绞痛和慢性动脉损害。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是香烟中导致心脏病的两大罪魁祸首。有人认为,少量吸烟问题不大。但丹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女性每天吸3支烟、男性每天吸6支烟,就可使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1倍。吸烟的误区:吸烟可以控制体重。在与不吸烟者身高相同的情况下,吸烟者的体重虽然比不吸烟者轻,但是由于吸烟影响身体脂肪的分布,吸烟者的腰围要比不吸烟者粗。也就是说,虽然吸烟者在整体上是“消瘦”了些,而其腹部却不然,这是因为机体把更多的脂肪“转移”到了腹部。这里的脂肪细胞不仅代谢活跃,而且还凭借它们靠近心脏的“地理”位置和血流方向的优势,把大量脂肪倾入人体血液中,增加了吸烟者患心脏病、糖尿病的机会。 2.肺癌的流行与防治 肺癌的流行与防治:20世纪初,肺癌在全世界是罕见的肿瘤。但到20世纪中叶以后,由发达国家开始,渐至发展中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2002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135万,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51%(男性44%,女性76%)。肺癌是肿瘤死亡的主要死因,2002年,肺癌死亡118万,占所有癌症死亡的。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之前,69%的肺癌发生在发达国家,之后, 的肺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显著上升: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高发癌症变化明显,肺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位居癌症死因第4位,跃居2000年的第1位,上升最为明显。我国1973-1975年全人口及1990-1992年1/10抽样人口全死因回顾调查资料显示,肺癌死亡率自20世纪70年代的万增至90年代的万,升幅达,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最高。其中男性死亡率由万升至万,上升了;女性由万升至万,上升了。这一时期,尽管肺癌高发地区多处于城市,但城乡肺癌死亡率均显著上升。 利用两次全国肿瘤死因回顾调查原始数据,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1-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有关肺癌死亡率的数据,经年龄标化后制图。结果显示,我国男性及女性肺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与世界流行情况相似,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为男性高于女性。20世纪70年代,我国肺癌死亡率的性别比为(男性万,女性万),90年代为(男性万,女性万)。城市的性别比高于农村。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地区分布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20世纪70年代,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分别为万和万;90年代,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分别为万和万。1993-1997年,全国12市县肺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显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城市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和哈尔滨等大城市的死亡率最高。 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年龄自40岁以后迅速上升,70岁达到高峰,75岁以后略有下降。女性和男性年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肺癌死亡率迅速上升的城市,不同时期的肺癌死亡率年龄曲线显示,肺癌死亡率高峰出现前移。如北京,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相比较,70年代肺癌死亡率由40岁年龄组开始迅速上升,而80年代则由30岁年龄组就出现上升,前移了5~10年。天津、沈阳等地也有类似现象。调查表明,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向。 肺癌的临床诊治效果不佳:肺癌早期少有症状,因症状就诊者多属中晚期,疗效不佳。因而早期发现,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但是,目前全世界尚没有成熟的肺癌筛查方案。痰细胞学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作为肺癌的筛查方法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痰细胞学检查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假阴性偏高;胸部X线对于直径<1厘米,隐藏在心脏和大血管后方的病灶,漏诊率较高。以上两种方法对于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收效甚微。我国云南个旧锡矿矿工中,肺癌早期发现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目前,发达国家提倡的液基细胞学检查及低剂量螺旋CT等方法,在我国开展筛查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肺癌早诊早治的实施难度颇大。 近20年来,肺癌的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技术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医院收治的可根治切除的肺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约为25%~30%。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在发达国家约为15%,我国低于10%。究其原因,主要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我国目前尚无肿瘤临床专业准入标准,肺癌的临床诊治也急待规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肺癌的防治仍有较大差距。 3.吸烟不会上瘾 烟草中的尼古丁已被公认为是会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吸烟时,烟内的尼古丁会使人产生短暂的兴奋感觉,从而令吸烟者总想继续吸烟。久而久之,吸烟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当吸烟者停止吸烟一段时间时,他们就会因体内的尼古丁减少而感到不适,从而产生戒断症状,即感到烦躁、头痛、失眠和精力难于集中等。 4.吸烟可以缓解压力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阻碍人脑神经反应,从而使吸烟者暂时感觉轻松。但当吸烟者体内缺乏尼古丁时,会再次出现疲倦感,需要通过吸烟来补充体内尼古丁作为提神之用,这便形成恶性循环。吸烟除有“镇静”作用外,同时也有兴奋作用。如果你很紧张,它能做的就是提高你的血糖水平和肾上腺素水平,使你更加焦虑和紧张。 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放下香烟后,在20分钟内你的血压会同降,8小时内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会降到正常水平,2天内患心脏病的几率会下降、嗅觉也会有所好转,3天内你的呼吸道开始畅通,2周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1个月内鼻窦阻塞减轻、疲劳减少,2个月内你的肺功能有所提高,6个月内整体体能提高,1年内永久性的皱纹减少、患冠心病的几率下降到吸烟者的一半,3~5年内患肺癌的几率下降到正常。要成功戒烟,主要依靠你的意志和信念。若这是你第一次尝试戒烟,你应该坚定信念,告诉自己一定能成功。即使你曾戒烟失败也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戒烟未必能够一次成功。开始戒烟也就意味着你重新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任民主.吸烟与健康论文集 〔M〕.经济日报出版社, 〔2〕 颜真.给吸烟者的礼物〔M〕.蜀蓉棋艺出版社, 〔3〕 万德森.吸烟与癌症--社区肿瘤防治丛书〔M〕.广东科技出版社, 〔4〕 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 〔5〕 李科文,魏书彪.吸烟的历史〔M〕.重庆出版社, 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论文篇3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虑及国际社会关于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全世界健康、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的关注,严重关注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卷烟和其他烟草制品消费和生产的增加,以及它对家庭、穷人和国家卫生系统造成的负担。认识到科学证据明确确定了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残疾,以及接触烟草烟雾和以其他方式使用烟草制品与发生烟草相关疾病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还认识到卷烟和某些其他烟草制品经过精心加工,籍以引起和维持对烟草的依赖,它们所含的许多化合物和它们所产生的烟雾具有药理活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并且在主要国际疾病分类中将烟草依赖单独分类为一种疾病。 【关键词】吸烟 健康 烟草 吸烟有害健康,尽人皆知。然而,不少人你说你的,我吸我的。有的甚至觉得吸一支烟只少活几秒钟,抽一辈子烟也少活不了两年,毫不在乎。更可怕的是,当前我国的烟民队伍在扩大,烟民的人均年龄在降低,女烟民在增加,每天平均吸烟的支数在增多,因吸烟导致各种疾病进而死亡的人数也在增加 „„大量事实说明,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 吸烟是众所周知的健康杀手,和吸烟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呈上升趋势。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吧:1支烟里面约含有4000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对你的健康产生危害;烟草每年引起的全球死亡人数达300万,到2025年将增至1000万;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烟草危害者已达60~70万,到2025年将达200万;我国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中国人10大死亡原因里,占前4位的4种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而这些疾病都与吸烟有关;目前全球共有13亿吸烟者,我国吸烟者则有3亿多人,而且15~19岁的年轻人吸烟率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一势头,30年后我国的吸烟者将增加至亿人,到那时,治疗因吸烟而引起的有关疾病所耗费的医疗费用会远远超出烟草行业所创造的利润,这还不包括疾病导致的其他间接费用的增加。同时,吸烟还不断引发出许多诸如环境污染、青少年犯罪、走私之类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 吸烟与身体健康: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患心脏病的几率增加6倍。这是因为烟气中的化学物质会使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心绞痛和慢性动脉损害。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是香烟中导致心脏病的两大罪魁祸首。有人认为,少量吸烟问题不大。但丹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女性每天吸3支烟、男性每天吸6支烟,就可使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1倍。吸烟的误区:吸烟可以控制体重。在与不吸烟者身高相同的情况下,吸烟者的体重虽然比不吸烟者轻,但是由于吸烟影响身体脂肪的分布,吸烟者的腰围要比不吸烟者粗。也就是说,虽然吸烟者在整体上是“消瘦”了些,而其腹部却不然,这是因为机体把更多的脂肪“转移”到了腹部。这里的脂肪细胞不仅代谢活跃,而且还凭借它们靠近心脏的“地理”位置和血流方向的优势,把大量脂肪倾入人体血液中,增加了吸烟者患心脏病、糖尿病的机会。 吸烟不会上瘾。烟草中的尼古丁已被公认为是会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吸烟时,烟内的尼古丁会使人产生短暂的兴奋感觉,从而令吸烟者总想继续吸烟。久而久之,吸烟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当吸烟者停止吸烟一段时间时,他们就会因体内的尼古丁减少而感到不适,从而产生戒断症状,即感到烦躁、头痛、失眠和精力难于集中等。 吸烟可以缓解压力。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阻碍人脑神经反应,从而使吸烟者暂时感觉轻松。但当吸烟者体内缺乏尼古丁时,会再次出现疲倦感,需要通过吸烟来补充体内尼古丁作为提神之用,这便形成恶性循环。吸烟除有“镇静”作用外,同时也有兴奋作用。如果你很紧张,它能做的就是提高你的血糖水平和肾上腺素水平,使你更加焦虑和紧张。 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放下香烟后,在20分钟内你的血压会同降,8小时内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会降到正常水平,2天内患心脏病的几率会下降、嗅觉也会有所好转,3天内你的呼吸道开始畅通,2周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1个月内鼻窦阻塞减轻、疲劳减少,2个月内你的肺功能有所提高,6个月内整体体能提高,1年内永久性的皱纹减少、患冠心病的几率下降到吸烟者的一半,3~5年内患肺癌的几率下降到正常。要成功戒烟,主要依靠你的意志和信念。若这是你第一次尝试戒烟,你应该坚定信念,告诉自己一定能成功。即使你曾戒烟失败也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戒烟未必能够一次成功。开始戒烟也就意味着你重新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任民主.吸烟与健康论文集 〔M〕.经济日报出版社, 〔2〕 颜真.给吸烟者的礼物〔M〕.蜀蓉棋艺出版社, 〔3〕 万德森.吸烟与癌症--社区肿瘤防治丛书〔M〕.广东科技出版社, 〔4〕 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 〔5〕 李科文,魏书彪.吸烟的历史〔M〕.重庆出版社,

一项关于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表明:目前影响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精神因素,吸烟,室内环境污染,呼吸系统疾病及家族史,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等。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的危险因素,肺癌死亡有87%是由于吸烟所引起的,吸烟过程中可产生40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与肺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苯、砷、丙烯、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的损害,某些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导致细胞遗传信息转化癌变。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不同烟草类别中以长期吸卷烟最为危险,相对危险度可达,仅抽雪茄或烟斗者危险度较低,吸不带过滤嘴烟或多焦油者肺癌的危险度高于过滤嘴或低焦油者。美国癌症协会对25个州的队列研究表明,开始吸烟年龄小于15岁,15-19岁、20-24岁和25岁以上,其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依次为、、、。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oll对英国医生的肺癌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吸烟5-14支、15-24、25-49支者,其肺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和。在吸烟量固定情况下,吸烟年限分别为15年、30年、45年时,肺癌超额发病率之比约为1:20:100。研究表明吸烟与不同肺癌细胞类型都有剂量-效应关系,但在联系强度上,吸烟与鳞癌和小细胞癌的关系明显高于腺癌,且吸烟年限对细胞类型的影响比每日吸烟量更重要,吸烟年限对所有细胞类型都有剂量-效应关系,但与鳞癌的关系比对腺癌更明朗。上海肿瘤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类型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男性鳞/燕麦的PAR为85%,腺癌为33%,女性分别为48%,6%,说明无论男或女吸烟引起鳞/燕麦癌的PAR%大于腺癌。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戒烟可导致肺癌发病率的下降,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吸烟使肺癌发生的危险增加。英国自1950年以来全国的吸烟、戒烟和肺癌的流行趋势以及与1950年、1990年两项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论:吸烟者即使到中年戒烟,也会减少以后患肺癌的危险。中年以前戒烟可减少90%以上归因烟草的危险。如果现在的吸烟者放弃吸烟习惯,在不久的将来和21世纪的上半期死亡率会持续下降。而年轻人以后变成持续吸烟者,将大大影响其在21世纪中期或下半期的死亡率。由于限制吸烟的法律和条例的实施,近些年来在英国、美国、荷兰等一些欧美国家,男性肺癌死亡率已处于稳定或下降状态,英国男性肺癌死亡率1950年为万,1974年增长到万,以后呈下降趋势。美国男性死亡率1950年为万,1990年达万,从1990年后逐年下降,2000年为万。肺癌年龄曲线多出现65岁以上年龄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5岁-60岁稳定或波动,40岁组略有下降,预示今后这些国家肺癌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 吸烟和肺癌的其他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一项关于肺癌患者p53、K-ras基因突变的Meta分析表明,吸烟者此二基因突变率均高于非吸烟者,p53基因总的OR为(95%CI为),K- ras基因突变总的OR为(95%CI为)。 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群总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率为,开始吸烟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3岁。男性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烟率达,较1984年上升了5%,开始吸烟的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年。女性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率为,开始吸烟年龄比男性晚5年,且年龄别吸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特别是吸烟人口的不断增加,在未来20年间,我国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还将继续攀升。 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还会因为非吸烟者被动吸入大量环境烟草烟雾(ETS)而危害其健康。ETS主要由侧流烟雾和主流烟雾组成,侧流烟雾比主流烟雾含更高水平的致癌化合物,如苯、甲醛、肼、N-亚硝胺、苯胺等。据报道,吸一支烟,主流烟中的强致癌物N-亚硝胺为,而侧流烟却为597-735mg。日本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重度吸烟者的非吸烟妻子患肺癌的危险性较高,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Blot 将多项有关被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综合讨论,指出非吸烟者的妻子因丈夫吸烟而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30%(RR=),丈夫重度吸烟的RR值达。我国高玉堂等研究上海女性肺癌病因时,认为妻子不吸烟而丈夫吸烟,由于被动吸烟引起肺癌的RR随丈夫共同生活时间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共同生活40年以上者RR=,鳞和小细胞肺癌的RR更高。根据各国的大量调查资料都说明肺癌的病因与吸纸烟关系极为密切。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纸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实验动物吸入纸烟烟雾或涂抹焦油可诱发呼吸道和皮肤癌肿。有吸烟习惯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量大者发病率更高,比不吸烟者高20倍。本世纪末,西欧国家随着妇女吸烟者日益增多,女性病人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临床确诊的肺癌病例中,每日吸纸烟20支以上,历时30年以上者,约占80%以上。近20~30年,我国吸烟的情况非常严重,近3亿人口有吸烟习惯。京、津、沪等大城市男性成年人吸烟率近50%,女性近5%,青少年中吸烟者亦为数不少,如不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劝阻吸烟,则今后10~30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必将进一步增长。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磷状上皮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无吸烟嗜好者,虽然也可患肺癌,但腺癌较为常见。

会增加患肺癌的可能性

抽烟与肺癌 一项关于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表明:目前影响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精神因素,吸烟,室内环境污染,呼吸系统疾病及家族史,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等。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的危险因素,肺癌死亡有87%是由于吸烟所引起的,吸烟过程中可产生40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与肺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苯、砷、丙烯、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的损害,某些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导致细胞遗传信息转化癌变。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不同烟草类别中以长期吸卷烟最为危险,相对危险度可达,仅抽雪茄或烟斗者危险度较低,吸不带过滤嘴烟或多焦油者肺癌的危险度高于过滤嘴或低焦油者。美国癌症协会对25个州的队列研究表明,开始吸烟年龄小于15岁,15-19岁、20-24岁和25岁以上,其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依次为、、、。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oll对英国医生的肺癌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吸烟5-14支、15-24、25-49支者,其肺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和。在吸烟量固定情况下,吸烟年限分别为15年、30年、45年时,肺癌超额发病率之比约为1:20:100。研究表明吸烟与不同肺癌细胞类型都有剂量-效应关系,但在联系强度上,吸烟与鳞癌和小细胞癌的关系明显高于腺癌,且吸烟年限对细胞类型的影响比每日吸烟量更重要,吸烟年限对所有细胞类型都有剂量-效应关系,但与鳞癌的关系比对腺癌更明朗。上海肿瘤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类型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男性鳞/燕麦的PAR为85%,腺癌为33%,女性分别为48%,6%,说明无论男或女吸烟引起鳞/燕麦癌的PAR%大于腺癌。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戒烟可导致肺癌发病率的下降,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吸烟使肺癌发生的危险增加。英国自1950年以来全国的吸烟、戒烟和肺癌的流行趋势以及与1950年、1990年两项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论:吸烟者即使到中年戒烟,也会减少以后患肺癌的危险。中年以前戒烟可减少90%以上归因烟草的危险。如果现在的吸烟者放弃吸烟习惯,在不久的将来和21世纪的上半期死亡率会持续下降。而年轻人以后变成持续吸烟者,将大大影响其在21世纪中期或下半期的死亡率。由于限制吸烟的法律和条例的实施,近些年来在英国、美国、荷兰等一些欧美国家,男性肺癌死亡率已处于稳定或下降状态,英国男性肺癌死亡率1950年为万,1974年增长到万,以后呈下降趋势。美国男性死亡率1950年为万,1990年达万,从1990年后逐年下降,2000年为万。肺癌年龄曲线多出现65岁以上年龄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5岁-60岁稳定或波动,40岁组略有下降,预示今后这些国家肺癌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 吸烟和肺癌的其他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一项关于肺癌患者p53、K-ras基因突变的Meta分析表明,吸烟者此二基因突变率均高于非吸烟者,p53基因总的OR为(95%CI为),K- ras基因突变总的OR为(95%CI为)。 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群总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率为,开始吸烟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3岁。男性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烟率达,较1984年上升了5%,开始吸烟的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年。女性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率为,开始吸烟年龄比男性晚5年,且年龄别吸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特别是吸烟人口的不断增加,在未来20年间,我国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还将继续攀升。 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还会因为非吸烟者被动吸入大量环境烟草烟雾(ETS)而危害其健康。ETS主要由侧流烟雾和主流烟雾组成,侧流烟雾比主流烟雾含更高水平的致癌化合物,如苯、甲醛、肼、N-亚硝胺、苯胺等。据报道,吸一支烟,主流烟中的强致癌物N-亚硝胺为,而侧流烟却为597-735mg。日本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重度吸烟者的非吸烟妻子患肺癌的危险性较高,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Blot 将多项有关被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综合讨论,指出非吸烟者的妻子因丈夫吸烟而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30%(RR=),丈夫重度吸烟的RR值达。我国高玉堂等研究上海女性肺癌病因时,认为妻子不吸烟而丈夫吸烟,由于被动吸烟引起肺癌的RR随丈夫共同生活时间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共同生活40年以上者RR=,鳞和小细胞肺癌的RR更高。

关于肺癌的研究论文

抽烟与肺癌 一项关于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表明:目前影响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精神因素,吸烟,室内环境污染,呼吸系统疾病及家族史,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等。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的危险因素,肺癌死亡有87%是由于吸烟所引起的,吸烟过程中可产生40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与肺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苯、砷、丙烯、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的损害,某些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导致细胞遗传信息转化癌变。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不同烟草类别中以长期吸卷烟最为危险,相对危险度可达,仅抽雪茄或烟斗者危险度较低,吸不带过滤嘴烟或多焦油者肺癌的危险度高于过滤嘴或低焦油者。美国癌症协会对25个州的队列研究表明,开始吸烟年龄小于15岁,15-19岁、20-24岁和25岁以上,其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依次为、、、。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oll对英国医生的肺癌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吸烟5-14支、15-24、25-49支者,其肺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和。在吸烟量固定情况下,吸烟年限分别为15年、30年、45年时,肺癌超额发病率之比约为1:20:100。研究表明吸烟与不同肺癌细胞类型都有剂量-效应关系,但在联系强度上,吸烟与鳞癌和小细胞癌的关系明显高于腺癌,且吸烟年限对细胞类型的影响比每日吸烟量更重要,吸烟年限对所有细胞类型都有剂量-效应关系,但与鳞癌的关系比对腺癌更明朗。上海肿瘤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类型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男性鳞/燕麦的PAR为85%,腺癌为33%,女性分别为48%,6%,说明无论男或女吸烟引起鳞/燕麦癌的PAR%大于腺癌。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戒烟可导致肺癌发病率的下降,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吸烟使肺癌发生的危险增加。英国自1950年以来全国的吸烟、戒烟和肺癌的流行趋势以及与1950年、1990年两项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论:吸烟者即使到中年戒烟,也会减少以后患肺癌的危险。中年以前戒烟可减少90%以上归因烟草的危险。如果现在的吸烟者放弃吸烟习惯,在不久的将来和21世纪的上半期死亡率会持续下降。而年轻人以后变成持续吸烟者,将大大影响其在21世纪中期或下半期的死亡率。由于限制吸烟的法律和条例的实施,近些年来在英国、美国、荷兰等一些欧美国家,男性肺癌死亡率已处于稳定或下降状态,英国男性肺癌死亡率1950年为万,1974年增长到万,以后呈下降趋势。美国男性死亡率1950年为万,1990年达万,从1990年后逐年下降,2000年为万。肺癌年龄曲线多出现65岁以上年龄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5岁-60岁稳定或波动,40岁组略有下降,预示今后这些国家肺癌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 吸烟和肺癌的其他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一项关于肺癌患者p53、K-ras基因突变的Meta分析表明,吸烟者此二基因突变率均高于非吸烟者,p53基因总的OR为(95%CI为),K- ras基因突变总的OR为(95%CI为)。 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群总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率为,开始吸烟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3岁。男性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烟率达,较1984年上升了5%,开始吸烟的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年。女性吸烟率为,现在吸烟率为,常吸率为,开始吸烟年龄比男性晚5年,且年龄别吸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特别是吸烟人口的不断增加,在未来20年间,我国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还将继续攀升。 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还会因为非吸烟者被动吸入大量环境烟草烟雾(ETS)而危害其健康。ETS主要由侧流烟雾和主流烟雾组成,侧流烟雾比主流烟雾含更高水平的致癌化合物,如苯、甲醛、肼、N-亚硝胺、苯胺等。据报道,吸一支烟,主流烟中的强致癌物N-亚硝胺为,而侧流烟却为597-735mg。日本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重度吸烟者的非吸烟妻子患肺癌的危险性较高,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Blot 将多项有关被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综合讨论,指出非吸烟者的妻子因丈夫吸烟而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30%(RR=),丈夫重度吸烟的RR值达。我国高玉堂等研究上海女性肺癌病因时,认为妻子不吸烟而丈夫吸烟,由于被动吸烟引起肺癌的RR随丈夫共同生活时间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共同生活40年以上者RR=,鳞和小细胞肺癌的RR更高。

可以为黑心医生带来丰厚收入!!!

我们平日所说的“二手烟”、“三手烟”或“被动吸烟”,都是指烟草的烟雾污染。 烟雾中包含了7000多种化学物质,明确的致癌物质至少有70种。所有的烟草都是有害的,接触烟草烟雾,会对身体造成直接和长期的影响。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卒中与吸烟无关研究论文

护理学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护理学以医药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并不断地探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以指导护理教育、科研、实践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1 浅析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施行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从健康教育、饮食生活习惯、服药依从性、心理、自我管理实施方面循证护理,并进行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两年的生活方式、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出院后两年的血压、生活方式、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P<或P<)。结论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作用,可以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方式,规范正确指导患者服药并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可以为出院后的血压、血脂、血糖管理长期达标打下基础,预防并减少脑卒中复发。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血压;脑梗死 2008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是中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脑卒中患者卒中前患有高血压[1]。为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中之重。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和生活方式会影响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2],患者不规范服用药物、心理因素、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脑梗死的控制。本研究从循证护理角度出发,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脑梗死预后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排除沟通及认知障碍、恶性高血压、病情进行性加重、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脑梗死,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37~8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实验组男性26例,占;女性20例,占;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27年。对照组男性25例,占;女性21例,占;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岁,病程3~2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原发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即做好病情观察,按医嘱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正确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主要问题,包括疾病知识缺乏、不良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差、心理因素、出院后自我管理差五大方面,并从这几方面入手实施护理干预。 健康知识宣教高血压及各阶段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健康知识缺乏及健康行为不理想的状况,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行为成正比[3],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从而改善不健康行为,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4]。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调查收集患者检查阳性结果及卒中相关资料,分析患者存在卒中危险因素[5],制定适宜宣教方式,针对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服药指导、健康饮食生活习惯、血压达标的重要性等。责任护士进行耐心、反复地宣教,让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积极主动参加治疗护理,主动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较好的血压控制目标。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调查问卷仍存在的问题,加强宣教,加深患者对疾病防治的认知,并强化出院后按时坚持服药的防病意识,嘱患者不能擅自增减、停止药物,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自我监测血压,并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 健康饮食生活指导饮食、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预后[6]。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生活以“健康四大基石”为指导,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饮食中减少膳食脂肪,食盐摄入量≤6g/d,蛋类每周3~4个[7],并控制总热量,合理膳食配合坚持适度运动锻炼能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将运动锻炼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须结合锻炼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强度以心率达170-年龄为宜。强度适宜,循序渐进,不宜空腹晨练及运动过度,最佳为下午4~5时,避免动作及体位过大过猛,如大体位旋转、弯腰后仰、过分低头等[8],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国内外文献报道,50%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9],抑郁症状发生的峰值在患病后2~6个月之内,重视心理护理,能有效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10]。因此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都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一是讲解疾病发展、预后、治疗效果与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医护人员及家人给予患者安慰、鼓励、理解等心理支持疗法,鼓励患者与他人多沟通交流,从中找出心理障碍的突破口,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从疾病阴影中走出,接受及正视疾病的发生,改善其焦虑状态,促进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11],甚至能重新回到社会工作中;二是运动疗法,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患肢主动及被动训练,肢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对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三是药物治疗,过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改善情绪的药物。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住院期间指导患者正确按时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差是卒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12]。加强按时服药的方法有手机设立服药电子闹钟提示,建立口服药发放清单,护患双方签字,防止漏发。护士床边重点宣教卒中二级预防三大基石药物是抗血栓药物、他汀类、降压药。这三种药物如无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病卒中患者,同时指导其长期服用叶酸片,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健康宣教,并在出院指导中强调注明。 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干预重视出院后随访,予患者建立高血压脑卒中健康档案,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是否规范服药、自我监测血压、不良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针对性健康宣教,发现血压异常或出现卒中先兆及时就诊,焦虑的患者予心理疏导。定期随访可有效控制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13]。让有手机微信患者及家属微信扫码,加入脑卒中防治微信群,在圈内发高血压脑梗死相关健康知识,提供信息平台相互交流,对出院后的持续性宣教随访提供了便利,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提高了满意度。 效果评价 实验组在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1年、出院后2年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该问卷为自行设计,调查由受过培训的专人负责。问卷①为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包括血压值分级、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4个项目26个条目,以“知道、不知道”为评价结果。问卷②为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蔬菜、水果、烟、酒、运动、服药依从性,分为经常(服药为常规)、偶尔、很少、无,经常或常规为优良。蔬菜每周≥5次视为经常,水果每周≥3次视为经常,运动每周≥3次视为经常。生活方式中除了“无吸烟、饮酒”视为优良,其他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判定为“经常”的均视为优良。入院时完成①、②问卷调查,住院期间对两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个性化给予健康宣教指导等循证护理,出院前患者再次进行问卷①调查,对健康知识掌握不足的患者加强反复指导,出院后建档,并进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随访,调查患者有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五项心脑血管病意外,每年到卒中预防门诊面对面随访一次,每年至少复查血糖血脂一次,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患者存在不良行为如吸烟、缺乏运动、不服或偶服降卒中二级预防药等及时干预。出院后2年比较两组血压、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差异。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年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生活方式平均优良率为(152/184),高于对照组的(93/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危险因素[14],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下降或舒张压每下降,可明显降低41%的脑卒中风险[15],因此积极降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本研究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控制不佳的五个方面问题,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护理及护理决策[16],既能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又能实现患者防治疾病的愿望。脑卒中防治健康宣教中不仅强调降压、降脂、抗血栓形成等药物治疗,还应从患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做好宣教,宣教是否到位跟护士知识掌握程度、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有关,卒中专职随访人员资质需要层级较高,由卒中防治知识面广的护士担任。随访过程中发现控烟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存在戒烟后复吸,健康宣教也要重视被动吸烟的危害;对于偏瘫患者,运动要适度,掌握正确康复运动锻炼方法,并注意安全,防止摔倒,避免由于运动不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等。损伤后患者因为疼痛、害怕摔倒抗拒康复运动锻炼,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及服药依从性差者分别是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这些人群的家庭支持配合度低,如何改善这几类人群健康行为有待研究。此研究也发现健康宣教及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对预防脑卒中再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长期随访管理,反复的宣教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及早诊早治的意识,一旦发病,懂得识别卒中先兆,及时到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可降低卒中再发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随访是卒中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专科护士人力不足,卒中患者出院后得到的支持护理服务较少[17],而出院后的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主要由社区管理,可提高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8],但未建立对社区医护人员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培训的长效机制,社区护士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出院后需二级预防的主力军,对脑卒中防治是不利的,随访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是卒中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显示,此循证护理中五个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卒中主要高危因素,使脑梗死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率,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万丽红,张小培,洪华,等.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1):1-4. [2]VERBERKWJ,KROONAA,LENDERSJW,: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Hypertension,2007,50(6):1019-1025. [3]邓石凤,肖姗,万丽红,等.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1-5. [4]李爱东,黄宗青,刘洪涛,等.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与康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2-254. [5]:guidelinesplaceemergencyphysiciansonfrontline[J].JAMA,2011,305(6):551-552. [6]龚凤安,刘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1):122-123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柳州医学,2012,25(3):151. [8]叶莉华,汤嘉敏,李淑霞.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3-5. [9]CAEIROL,FERROJM,SANTOSCO,[J].JPsychiatryNeurosci,2006,31(6):377-383. [10]李丽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医药前沿,2012,2(4):224-225. [11]韦应和,黄永春,蓝小燕,等.护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420-421.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2 浅谈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入院后让其自行抽签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对照组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做好常规检查,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来为患者制定有效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且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做好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尤其是盐类物质的摄入[1]。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科学合理用药,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术前3天,让患者采用臭氧来清洗阴道,对其做好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导泻工作,让患者将肠内的粪便。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需要准确将医生需要的医疗器械,并且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知医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合理并且科学让患者用胰岛素,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每天需要叮嘱患者擦洗会阴部,保持清洁,防止出现感染[2]。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尿管的留置护理,必须保证留置尿管的卫生和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情况。手术结束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鼓励患者合理进行运动,避免出现并发症[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妇科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对患者的血糖并未进行有效的控制,患者在妇科手术中极易出现酸中毒以及昏迷等情况。我院发现采用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因此,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加强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0-141. [2]杨秀.合并糖尿病妇科肿瘤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02. [3]贾艳焕,李育玲.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0):3535-3536.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2.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3.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大学生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6.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香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尼古丁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脑供血不足;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亦可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了脑卒中患者的脑供血不足,使病情恶化;抽烟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心跳加速,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导致脑供血相对减少,加重脑卒中患者病情。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多,通常与年龄增长、吸烟、精神因素,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疾病、家族遗传性因素等有关,可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随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1、年龄增长: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即衰老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长出现血管硬化,易堵塞血管导致中风,这种情况属于自然进程,无法逆转;2、吸烟:不仅可以引起肺部疾病,比如肺癌,还属于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因为烟碱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血管痉挛、硬化、狭窄、斑块,造成脑部缺血、缺氧或梗阻,导致脑卒中;3、精神因素:由于情绪波动,易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致脑卒中,因此焦虑、脾气急躁、失眠以及患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相对较大;4、高血压:属于引发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病与血压增高的水平相关,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5、高血脂: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出现血管狭窄,引发脑卒中;6、糖尿病:由于血糖高,可造成血管硬化速度加快,从而导致脑卒中;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由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加快粥样动脉硬化速度,引发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升高;

英语高中选修六不是有小提到了一下。

幽门螺杆菌与肺癌相关研究论文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可能导致胃癌,而且是胃癌比较常见的原因,在1994年的时候WHO就宣布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对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就诊消化内科,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药物治疗,以免出现胃癌的情况。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引起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所以对于明确存在Hp感染或者是疑似存在Hp感染的人群需要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给予正规的检查和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常见的就是消化系统的癌症,比如胃癌

一提到幽门螺旋杆菌人们势必会想到胃癌,经过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会生长在胃黏膜内,同时也会粘附在肠道黏膜以及口腔黏膜,容易患上呼吸系统以及肝胆系统疾病。幽门螺旋杆菌会引起哪些癌症?1、口腔癌大部分口腔癌患者口腔里面会有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龋齿的产生,同时和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以及牙周炎关系也非常密切。所以要养成良好清洁口腔卫生习惯,受到早晚刷牙饭后及时漱口,坚持使用牙线,每两年去医院做一次口腔检查,每半年洗牙一次。2、结肠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患上结肠癌的风险明显升高,因为此类病菌主要是定值在肠黏膜,对黏膜带来一定的损害,从而刺激了结肠腺瘤的产生,这属于癌前病变。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腺瘤性的息肉就会形成结肠癌。3、肝癌胃部的血管网非常的丰富,主要是通过门静脉系统会流到肝脏中,当胃黏膜有大量的幽门螺旋杆菌时,释放的炎性因子就会通过血液进入到肝脏,增加了患上肝癌的几率。4、胆囊癌导致胆囊结石、胆囊癌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此类病菌一般都会通过括约肌逆行道胆囊产生大量的毒素,对胆囊粘膜带来刺激,从而导致炎性反应。当胆囊黏膜局部发生反应时,势必会让胆囊的收缩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癌症的产生。5、肺癌幽冥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癌的产生。因为此类病菌以及分泌的毒素,会通过胃食管反流到呼吸道,对气道黏膜带来刺激,降低了肺功能,此时容易让细菌和病毒趁虚而入,影响了肺部纤毛运动,从而导致肺癌。6、心脑血管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导致房颤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会诱发动脉粥样病变,增加了患上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的几率。因为此类细菌会释放炎症因子进入血液中,加快了血液氧化,促进了动脉斑块的形成,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危及了生病。温馨提示别看幽门螺旋杆菌非常小,但是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对身体的每个系统带来病变。平时要注意饮食上的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

幽门螺杆菌被成为癌症祸首,要特别重视,幽门螺杆菌容易引发肠癌和胃癌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