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报 主要刊登国内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食物化学、实验营养、实用营养、临床营养、营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其它营养学研究论文或简报,也刊登著名专家撰写的述评、学术动态、国际交流信息、学会活动消息和营养学家传略等。刊出论文的图表用英文表述,原著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图表,简报附英文题目和关键词,脚注首作者简历和课题费来源,每卷末附中英文总日次,主题索引和作者索引。营养学报先早出的微量元素与克山病营养病因,硒与人类健康关系,大豆合理应用研究等都居国际领先地位。 学报登载食物化学、实验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及其他有关营养研究的论文、简报、实验技术及重要文件、述评、会讯、消息和特约稿件。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中国中药杂志9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0 病毒学报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3 解剖学报1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5 中华放射学杂志16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7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8 中华护理杂志19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1 中华内科杂志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3 中华血液学杂志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5 中华消化杂志26 中华肾脏病杂志27 中华传染病杂志2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 中华外科杂志30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1 中华骨科杂志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4 中华烧伤杂志3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7 中华麻醉学杂志38 中华创伤杂志39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儿科杂志4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2 中华肿瘤杂志43 中华病理学杂志44 中华神经科杂志45 中华精神科杂志46 中华皮肤科杂志47 中华眼科杂志48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0 药学学报51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52 中国药学杂志53 药物分析杂志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问面太面先看看 畜牧、物医、狩猎、蚕、蜂: 畜牧兽医报 兽医报 预防兽医报 兽医 兽医科技(改名:兽医科) 兽医杂志 草业报 草(改名:草报) 草报 物营养报 蚕业科技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 家禽 物医进展 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畜牧杂志 饲...
你们学校或单位,根据省里的规定,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般是按照研究领域的专业性,把全国的刊物划分为A、B、C类(有些地方称为一、二、三类),和你们研究领域最合适的,就是A类,其次的是B类,再次是C类。刊物的目录,只有你们单位的人事处有,其他地方的规定,对你们来说,是无效的。
不是一级期刊。学报杂志期刊荣誉CA化学文摘(美)(2009),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动物营养学报》主要内容涵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动物营养学报》主要分专论、综述、猪营养、禽营养、反刍动物与草食动物营养、水产动物营养、特种经济动物营养、饲料营养、饲料安全、饲料资源开发、饲料检测、研究简报等多个栏目。在动物营养学报投稿是有320一版的稿费。
花生油具有花生的香味,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种主要食用油。花生油可提供给人体大量营养,而且能增加食品的美味,是构成人体内多种组织成分的重要原料。 ≮功效≯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证实,花生油含锌量是色拉油的37倍,粟米油的倍,菜籽油的16倍,豆油的7倍。虽然补锌的途径很多,但油脂是人们日常必需的补充物,所以食用花生油特别适宜于大众补锌。营养专家还在花生油中发现3种有益于心脑血管的保健成分:白藜芦醇、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β—谷固醇。实验证明,这几种物质是肿瘤类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是中老年人理想的食用油脂之一。优质花生油中含多种抗衰老成分,有延缓脑功能衰老的功效。 ≮适用人群≯ 适合所有人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用。 ≮适用量≯ 每天40克。 ≮特别提示≯ 花生油耐高温,除炒菜外适合于煎炸食物。毕竟热量很高,并含有大量脂肪,食用过多对心脑血管还是会有—定影响,而且容易发胖。 花生油营养价亦高 在国际上,人们也已经对花生作为一种非常有益于健康的食品达成了共识。由此,花生油、花生酱等花生制品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事实上,花生油也确实和花生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花生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占75%以上,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50%以上。同时,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也正被人们逐步了解,科学家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胆固醇,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并可降低21%的心血管危害性。 除此以外,花生油中还含有13种维生素和26种矿物元素,其中富含维生素E、叶酸,以及矿物质元素锌、钙、磷、铁等。这26种元素中的每一种对人体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饮食补充这些营养素的摄入,能够增强体质,并有助于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缺乏和营养不良的状态。 例如,每100克花生油含锌毫克,是色拉油的37倍,粟米油的倍,豆油的7倍。而锌能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激活中老年人的脑细胞,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另外,科学家还在花生油中发现了一些植物活性化学物,包括植物固醇、白藜芦醇、异黄酮、B-谷固醇等,它们都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营养学研究证实,植物固醇是一种脂类化合物,不为人体吸收并阻止胆固醇吸收,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B-谷固醇则具有降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功效。 为健康学会挑花生油 节假日里,人们容易陷入美食的包围圈,这个时候我们更加应该注意膳食平衡,给自己的身体补充必要的能量,而含有丰富营养的花生和花生制品花生油等,无疑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不过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如果你选择食用花生油这种花生制品作为对自身健康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有力支持,那么并不是市场上销售的每一种花生油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不能起到给身体添活力的作用,甚至还会有损健康。我们在挑选花生油的时候,除了要认准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外,还要懂得判断。判别的主要手段在于油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浸出工艺会破坏花生的营养,而纯物理压榨就能完好地保留花生的天然营养。(新闻晚报) 中国营养学界研究报告验证: 花生油对健康确实有益 近期《中国营养学报》上发布了山东大学《花生油对中国城市中老年人血脂水平的影响》的实验报告。 实验选择了65位中老年(40—60岁)健康者,每人随即先后使用四种不同食谱:A、基础膳食,即原有膳食,动物性脂肪摄入较多,烹调用色拉油;B、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膳食;C、花生油膳食,用花生油代替色拉油,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D、花生油加花生膳食。 实验结果:与基础膳食比较,富含高油酸的花生油膳食和花生油加花生膳食与低脂膳食一样,均降低了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山东大学徐贵发教授表示,就拿参加实验的鲁花压榨花生油来说,这种先进的压榨工艺,可最大限度的保留花生中的活性物质,如脂溶性维生素、植物固醇和白藜芦醇,这些物质在调节血脂的过程中也发挥有益的作用。 花生油与橄榄油各有千秋,花生油更适合大众消费。 花生油与橄榄油都成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爱的食用油。其共同点是: 不含胆固醇、油酸含量高。橄榄油含油酸最高,高达60%—84%。花生油达42—68%,是大豆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等其他植物油的2至3倍。 均为压榨法制油。花生油与橄榄油都属于压榨法制油,保证了成品油的安全、卫生、无污染。 二者的不同点是,橄榄油味淡,适合西方人口味;而花生油浓香扑鼻,更适合中国人讲究色香味的传统饮食习惯。橄榄油市场价位昂贵,是一般食油的10倍;花生油每公斤十多元,城镇居民大都可以接受。 高级营养油--葵花子 葵花子,又叫葵瓜子,是向日葵的果实。它的子仁中含脂肪30%-45%,最多的可达60%。葵花子油颜色金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油。它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和成长,保护皮肤健康,并能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淤积,是一种高级营养油。 葵花子油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含量比花生油、麻油和豆油都多。因此,它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防止动脉硬化和血管疾病的发生,非常适合高血压患者和中老年人食用。 葵花子油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每百克中约含100-120毫克。因而,有良好的延迟人体细胞衰老、保持青春的功能。经常食用,可以起到强身壮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葵花子油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3,对治疗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等精神病疗效明显。它含有的一定量蛋白质及钾、磷、铁、镁等无机物,对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病的治疗都很有效,对促进青少年骨骼和牙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含有的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助于人体发育和生理调节,对于防止皮肤干燥及鳞屑肥大也有积极作用。 葵花子油还含有葡萄糖、蔗糖等营养物质,其发热量也高于豆油、花生油、麻油、玉米油等,每克可产生卡热量。其熔点也较低,宜于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可达98%以上。另外,它稍经加热,香味浓郁,是除了芝麻油外味道最好的食用油。 由于葵花子油富含营养,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被誉为“高级营养油”,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大受青睐。 要健康吗?吃花生油吧! 2003-6-6 2003年新春伊始,北京人民大会堂选定鲁花特香纯正花生油为国宴用油。这,除了进一步奠定了“鲁花”在优质花生油中的精品地位,还引起了国人对花生油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一场花生油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对改善国人饮食结构作用的讨论。让我们来听听几位著名营养学家和医药学专家的意见。 用花生油少心脏病 美国营养学会、美国辛辛那提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花生油的人群,有“两低一高”:血脂低、有害胆固醇低、有益胆固醇高。另一项对美国80082名妇女长达几年的调查发现,花生油中的主要成分单不饱和脂肪酸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心脏保护因素。 美国心脏协会在对现代人们饮食研究中发现:希腊,尤其是克里特岛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低,芬兰和美国最高。究其原因,希腊和另两个国家惟一显著的差别是其居民摄取的脂肪类别不同。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低的国家,单不饱和脂肪酸被大量摄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毛文岳教授说,食用油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组成,国内外营养学家一致认为,判断一种食用油的优劣,主要参照该油品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越高。 在我国主要食用油中,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48%,而玉米油、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大部分调和油、葵花子油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只相当于花生油的1/3~1/2。多不饱和脂肪酸常见于玉米油、色拉油、葵花子油、红花子油。 胆固醇分两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也被分别称为:“坏胆固醇”和“好胆固醇”。前者对人体有害,后者则能清除胆固醇并转移到肝脏,通过胆管排出。多不饱和脂肪酸既降低“坏胆固醇”的含量,也降低“好胆固醇”的含量。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不只降低“坏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增加“好胆固醇”含量,从而防止胆固醇沉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中国“长生果”美国香饽饽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美国营养学会会员徐贵发教授介绍说,近年来,美国掀起了食用花生和花生油的热潮。同时,美国营养学家向居民推出了一系列花生抗衰老成果。这验证了我国花生古称“长生果”的合理性。他们通过对花生和花生油的实验表明,花生中含有多种抗衰老成分,尤其以单不饱和脂肪酸、白藜芦醇、贝塔植物固醇、叶酸和微量元素锌等5种抗衰老成分最为突出。这些成分对调节人体机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徐教授说,对花生的基本看法,中美两国居民有很大差异。我国许多人认为花生是容易使人发胖的食品,而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证明,花生是减肥者食谱的主要内容,花生食品是深受美国广大居民喜爱的日常食品。 一个顶二一个顶三 毛文岳教授说,他曾经与一位著名餐饮节目主持人一起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用纯正花生油、普通调和油、色拉油做同一个菜。结果发现,要达到同样的色、香、味要求,使用量的比例为1∶∶3。花生油简直就是一个顶二,一个顶三。 他告诉消费者,从别的食用油改用花生油的时候,一定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平时用三两,现在用一两五、一两就可以了,既经济又实惠,还能减少人体对脂肪的摄取,防止肥胖。 毛教授援引中国预防医学院的数字说,每百克花生油中锌元素的含量高达8.48毫克,是色拉油的37倍,菜籽油的16倍,豆油的7倍。众所周知,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多补充锌元素能增强人体抗病的能力,延缓脑细胞和人体机能衰退,儿童多食用一些含锌丰富的食品,能增进食欲,促进身体发育,促进智力发育。 压榨原料食用绿色 据了解,目前国内流行的食用油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浸取法,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溶剂消除,高温精炼,脱色、脱臭等“六脱”或“八脱”,难免造成一些营养成分的损失,大部分色拉油、调和油采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一种是以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鲁花”为代表的压榨法。这种工艺的原理是:靠物理压榨让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确保产品的原汁原味、安全、卫生、无污染。 毛教授介绍说,国内花生油压榨技术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采用5S纯物理压榨工艺核心技术的鲁花特香纯正花生油,无论在色泽、口味,还是内在质量上,达到或超过国际名牌产品的水平,已经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是老百姓可以放心食用的绿色食品。 杭州人对花生油的具体情况可能知之不多。可到了北京以后,才发现花生油真是琳琅满目,要想买别的食用油还真不容易。 其实,1998年前,北京还很少见花生油,随着消费者消费理性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花生油在北京食用油市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无论煎、炒、烹、炸,还是凉拌菜,都离不开它。大多数知名的餐厅和酒店用的都是花生油。 中国粮油协会油脂专业分会会长、首席专家王瑞元认为,花生油营养价值非常高,使用性能又非常符合东方人的饮食习惯,我国的花生在国际上占有非常明显的规模优势和质量优势。可以确信,用不了几年,花生油将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之一,因为老百姓的健康生活确实离不开它。 看看,花生、花生油有多重要!(浙江日报) 食用油,别老盯着一种吃 近二十几年来,由于人们吃了太多的包括脂肪在内的高热能食品,或者是因选用的脂肪不当,使超重、肥胖、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胆结石等疾病高发。而社会上对各种食用油的说法又很多,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食用油,百姓一头雾水,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呢? 食用油各有特点 橄榄油 它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中属于最高的一类,它有良好的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胆固醇(好胆固醇)的作用,所以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胆囊炎、胆结石发生的作用;橄榄油还含维生素A、D、E、K、胡萝卜素,对改善消化功能,增强钙在骨骼中沉着,延缓脑萎缩有一定的作用。但橄榄油价贵,味淡,缺乏诱人的脂肪香味,所以大多数中国人对它的口味不太欢迎。 茶油 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与橄榄油相仿,所以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据报道,某茶油产地的居民,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其他地区的人群低。 菜子油 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很高,故有与橄榄油相似的作用,它还有利胆的功效。由于菜子油是所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油中价格最低的,所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花生油 含丰富的油酸、卵磷脂和维生素A、D、E、K及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所以有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民间认为多吃花生油容易‘上火’,这是由于花生油中的花生烯酸导致人体变态反应的缘故。 豆油 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D,有降低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对体弱消瘦者有增加体重的作用。豆油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在各种油脂中属于最容易酸败变耗的,因此购买时一定要选出厂不久的,并尽可能趁“新鲜”吃掉。 葵花子油 含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α-亚麻酸在体内可合成与脑营养有关的DHA,孕妇吃葵花子油有利于胎儿脑发育;含有的维生素E、A等,有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防止干眼症、夜盲症、皮肤干燥的作用。它也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有与豆油一样的注意事项。 色拉油 它是植物油中加工等级最高的食用油,已基本除尽了植物油中的一切杂质和腊质,所以颜色最淡。色拉油适用于炒、炸、煎和凉拌,这是其他食用油所不及的。 麻油 有“植物油之王”的美誉,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钙、磷、铁、卵磷脂、维生素A、D、E,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防治便秘、冠心病、糖尿病、头发早白以及润肤美容的作用,中医认为肺气肿患者,在睡前及次日起床前喝一点麻油,可减轻咳嗽症状。 猪油 它含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吃得太多容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肥胖等,但也不要不敢吃,因为其含的胆固醇是人体制造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和自行合成维生素D的原料。猪油中的α-脂蛋白能延长动物的寿命,这是植物油中所缺乏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蒋家教授) 不同的油营养不同,不能绝对的说哪一种好。单一的吃一种油长期来看并不好。从这个角度来将调和油就比较均衡。但是那种便宜的调和油其实主要成分还是大豆油。所以如果是便宜的调和油肯定是不如花生油好了。真正的花生油成本价都在60-70元,是比较高的,所以那种便宜的花生油也不是真正的花生油。我个人喜欢吃豆油,可能由于是东北人,我们从小就吃豆油。 几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亚油酸)。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菜籽油 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同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亚油酸 ,花生酸。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保持春青。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4、棉籽油 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 ,花生酸,油酸,亚油酸,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因为棉清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特别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上升,维护人体的健康。人体对棉清油的吸化吸收率为98%。 5、葵花籽油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6、亚麻油 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亚麻油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食用品质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籽油。另外,由于含有过高的亚麻油酸,储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其营养价值也比亚油酸、油酸为主的食用油低。 7、红花籽油 红花籽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并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在医药工业上红花籽油可用于制造“益寿宁”等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肝硬化等疾病的药品。此外,红花籽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谷维素、甾醇等药用成分,所以被誉为新兴的“健康油”、“健康营养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食用油----“对症”买 从今年10月1日开始,花生油、大豆油两种食用植物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新标准明示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标识的要求,无疑使市民对食用油的品质及营养更加关注了。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市营养学会和食疗研究会的有关专家,他们认为,选购食用油除考虑品牌、口味和价格之外,其实也有一个“对症”的学问。 大豆油减少患心脏病几率 大豆油含有的亚麻酸有降低血压作用,而且不含胆固醇。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大豆油的成分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它可显著降低健康成人的血中胆固醇,有效地减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 玉米胚芽油可抑制心血管疾病 高血脂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根源,维持人体脂肪在正常水平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除了多做户外运动,或多吃蔬菜及水果类食品之外,由于玉米胚芽油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从而能达到抑制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原生橄榄油有助消化吸收功能 原生橄榄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性极强,丰富的油酸能增强胃肠道的收缩,提高胰腺、肝、胆的分泌功能,保护肠道粘膜,使食物能在胃肠道得到很好吸收,还可以缓解各种原因产生的便秘。 葵花籽油帮助预防皮肤疾病 葵花籽油属于低脂油类,其中的亚油酸含量高达66%,远远高于市场上的其他油类。此外,葵花籽油还含有卵磷脂与胡萝卜素等,不含芥酸、胆固醇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预防皮肤疾病、支气管扩张和夜盲症,可降低人体血压,减低血清胆固醇。 花生油降低血液总胆固醇 花生油中所含的油酸可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却不降低有益胆固醇。营养界把油酸称为安全脂肪酸,它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与基础膳食比较,富含高油酸的花生油膳食和花生油加花生膳食与低脂膳食一样,均降低了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 还要特别注意!!!!!!!!!!!!!!!!!! 食用油不宜久存 不少家庭主妇喜欢购买大容量的桶装食用油,以为这样可以省心一些。如果家里人口多,油用得快,这是个好方法。然而,如果家里人口少,油又用得慢,购买大桶装的食用油却不划算,因为食用油是不能放得过久的。 食用油是很容易变质的,因为油脂会自动发生氧化作用。油脂氧化会产生很多有毒的氧化分解物质,人如果长期食用已经劣化的油脂,会使细胞功能衰竭,诱发多种疾病。油脂氧化后形成过氧化物会造成酸败,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油脂的酸败不像食物腐败霉变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我们闻到不正常的气味时,油脂的过氧化物含量已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的数值了。 因此为了避免食用油的变质,建议消费者最好购买小容量的桶装油。 调和油将被迫亮出配方“底牌” 如果正在征求意见中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真正颁布实施,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各类调和油除了要在商标上标注食用的原料外,还要提示消费者各类原料所占的比例。昨日,记者从省质监局获悉,调和油国标的征求意见稿尚未到达。据透露,经过征求意见、修改后,调和油国标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调和油必须明示原料含量 据了解,调和油国标最受关注的是,提出了要标明产品配方与比例的要求,要在包装标签上标明花生油、菜子油、大豆油、亚麻油、芝麻油和玉米油等油种占调和油总体含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此外,调和油中其他成分的名称与含量也必须标出。 调和油国标的酝酿、起草历时两年,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调和油市场较为混乱,同称为“调和油”,不但食用原料大相径庭,价格方面差距很大,而且消费者在购买调和油时,也很难避免误区。 调和油价格千差万别 据了解,调和油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它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 昨日,记者走访了省城的一些超市,发现调和油的品种繁多。在一家大型超市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购买较为集中的为花生调和油和大豆调和油。记者看到,所有品牌的调和油,在原料标注方面,都只表明了使用原料,未标出配方比例等。 因为原料不同,调和油的价格差距也很大。例如某品牌推出的调和油,主要原料为葵花子油、花生油、芝麻油和橄榄油,5升装的价格为76元;而另一品牌的同等容量装的菜籽调和油的价格则仅有37元。 新国标有助消费者明白地消费 据了解,原料价格决定着各类调和油的售价,例如茶籽油、花生油较贵,而其他的相对来讲便宜一些,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十多元的花生调和油,花生油的含量通常不会超过20%。 据悉,调和油国标实施后,现行的所谓“花生调和油”、“大豆调和油”等名词将消失,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传统油调和配制出来的食用油会被统一称为“食用调和油”。成分、含量,包括成分的来源方式,是压榨还是浸出等制作工艺的标注都会帮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买调和油。 【链接】 如何辨别食用油质量 普通消费者要想辨别植物油质量优劣,其实很简单。一是闻味儿,滴一滴油到掌心,打转搓一下之后,闻味道,合格的油会有植物香,而不合格的会有怪味儿。二是买回植物油后,放到冰箱冷藏室,半个小时后看有无冻结,若有,里面很可能便含有质量低的棕榈油。三是用眼看,品质正常的油脂肉眼观察应该完全透明,如果油脂中含有碱脂、类脂、蜡质等和含水量较大时,油样会出现混浊或沉淀物。
答:木子油,又称“山茶油”属天然食用油,也可用于头发和皮肤的养护。
木子油的作用:1、食用。木子油是由野生油茶树种子经物理方法压榨而成,环保健康,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他添加剂,用于凉拌或炒菜,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之功效,长期服用对软化血管、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另外木子油易消化、营养高,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特别适合孕产妇及学生食用:
2、外用。木子油性偏凉,清热、解毒、杀菌、化湿。外用可用于烫火烧伤、疥癣、蚊虫叮咬等:
3、护肤、护发。木子油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D、K和胡萝卜素,滋润细腻易吸收,在护肤方面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宝宝出生时用木子油涂抹全身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发炎,而且终生受益。也可作为护发素使用。
油分四个等级,一等最好。目前食用油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这些等级中,一等最好。购买时要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注明。此外,国家规定食用油是否含转基因成分也要在标签说明,购买时可查看标签,有针对性地选购。 压榨油有香味,浸出油没杂质。其实,压榨油就是用物理压榨的方法“榨油”,一般花生油和香油采用这种工艺,制出来的油有浓郁的香味。而浸出法是针对大豆和菜籽儿等而言的,采用化,市民购买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散装油不标准,谨慎购买。农贸市场上常见的许多炼油摊完全没有标准可言,很多只经过简单工艺处理,没有卫生保障,保质期更是模糊。另外,国家规定未经工艺处理的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只能作为加工成品油的原料,所以购买市场上零售的散装油时要慎之又慎。 几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亚油酸)。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菜籽油 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同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亚油酸 ,花生酸。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保持春青。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4、棉籽油 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 ,花生酸,油酸,亚油酸,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因为棉清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特别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上升,维护人体的健康。人体对棉清油的吸化吸收率为98%。 5、葵花籽油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6、亚麻油 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亚麻油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食用品质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籽油。另外,由于含有过高的亚麻油酸,储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其营养价值也比亚油酸、油酸为主的食用油低。 7、红花籽油 红花籽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并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在医药工业上红花籽油可用于制造“益寿宁”等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肝硬化等疾病的药品。此外,红花籽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谷维素、甾醇等药用成分,所以被誉为新兴的“健康油”、“健康营养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食用油----“对症”买 从今年10月1日开始,花生油、大豆油两种食用植物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新标准明示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标识的要求,无疑使市民对食用油的品质及营养更加关注了。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市营养学会和食疗研究会的有关专家,他们认为,选购食用油除考虑品牌、口味和价格之外,其实也有一个“对症”的学问。 大豆油减少患心脏病几率 大豆油含有的亚麻酸有降低血压作用,而且不含胆固醇。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大豆油的成分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它可显著降低健康成人的血中胆固醇,有效地减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 玉米胚芽油可抑制心血管疾病 高血脂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根源,维持人体脂肪在正常水平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除了多做户外运动,或多吃蔬菜及水果类食品之外,由于玉米胚芽油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从而能达到抑制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原生橄榄油有助消化吸收功能 原生橄榄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性极强,丰富的油酸能增强胃肠道的收缩,提高胰腺、肝、胆的分泌功能,保护肠道粘膜,使食物能在胃肠道得到很好吸收,还可以缓解各种原因产生的便秘。 葵花籽油帮助预防皮肤疾病 葵花籽油属于低脂油类,其中的亚油酸含量高达66%,远远高于市场上的其他油类。此外,葵花籽油还含有卵磷脂与胡萝卜素等,不含芥酸、胆固醇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预防皮肤疾病、支气管扩张和夜盲症,可降低人体血压,减低血清胆固醇。 花生油降低血液总胆固醇 花生油中所含的油酸可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却不降低有益胆固醇。营养界把油酸称为安全脂肪酸,它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与基础膳食比较,富含高油酸的花生油膳食和花生油加花生膳食与低脂膳食一样,均降低了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 还要特别注意!!!!!!!!!!!!!!!!!! 食用油不宜久存 不少家庭主妇喜欢购买大容量的桶装食用油,以为这样可以省心一些。如果家里人口多,油用得快,这是个好方法。然而,如果家里人口少,油又用得慢,购买大桶装的食用油却不划算,因为食用油是不能放得过久的。 食用油是很容易变质的,因为油脂会自动发生氧化作用。油脂氧化会产生很多有毒的氧化分解物质,人如果长期食用已经劣化的油脂,会使细胞功能衰竭,诱发多种疾病。油脂氧化后形成过氧化物会造成酸败,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油脂的酸败不像食物腐败霉变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我们闻到不正常的气味时,油脂的过氧化物含量已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的数值了。 因此为了避免食用油的变质,建议消费者最好购买小容量的桶装油。
几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亚油酸)。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菜籽油 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同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亚油酸 ,花生酸。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保持春青。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4、棉籽油 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 ,花生酸,油酸,亚油酸,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因为棉清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特别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上升,维护人体的健康。人体对棉清油的吸化吸收率为98%。 5、葵花籽油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6、亚麻油 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亚麻油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食用品质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籽油。另外,由于含有过高的亚麻油酸,储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其营养价值也比亚油酸、油酸为主的食用油低。 7、红花籽油 红花籽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并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在医药工业上红花籽油可用于制造“益寿宁”等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肝硬化等疾病的药品。此外,红花籽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谷维素、甾醇等药用成分,所以被誉为新兴的“健康油”、“健康营养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食用油----“对症”买 从今年10月1日开始,花生油、大豆油两种食用植物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新标准明示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标识的要求,无疑使市民对食用油的品质及营养更加关注了。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市营养学会和食疗研究会的有关专家,他们认为,选购食用油除考虑品牌、口味和价格之外,其实也有一个“对症”的学问。 大豆油减少患心脏病几率 大豆油含有的亚麻酸有降低血压作用,而且不含胆固醇。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大豆油的成分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它可显著降低健康成人的血中胆固醇,有效地减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 玉米胚芽油可抑制心血管疾病 高血脂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根源,维持人体脂肪在正常水平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除了多做户外运动,或多吃蔬菜及水果类食品之外,由于玉米胚芽油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从而能达到抑制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原生橄榄油有助消化吸收功能 原生橄榄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性极强,丰富的油酸能增强胃肠道的收缩,提高胰腺、肝、胆的分泌功能,保护肠道粘膜,使食物能在胃肠道得到很好吸收,还可以缓解各种原因产生的便秘。 葵花籽油帮助预防皮肤疾病 葵花籽油属于低脂油类,其中的亚油酸含量高达66%,远远高于市场上的其他油类。此外,葵花籽油还含有卵磷脂与胡萝卜素等,不含芥酸、胆固醇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预防皮肤疾病、支气管扩张和夜盲症,可降低人体血压,减低血清胆固醇。 花生油降低血液总胆固醇 花生油中所含的油酸可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却不降低有益胆固醇。营养界把油酸称为安全脂肪酸,它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与基础膳食比较,富含高油酸的花生油膳食和花生油加花生膳食与低脂膳食一样,均降低了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 还要特别注意!!!!!!!!!!!!!!!!!! 食用油不宜久存 不少家庭主妇喜欢购买大容量的桶装食用油,以为这样可以省心一些。如果家里人口多,油用得快,这是个好方法。然而,如果家里人口少,油又用得慢,购买大桶装的食用油却不划算,因为食用油是不能放得过久的。 食用油是很容易变质的,因为油脂会自动发生氧化作用。油脂氧化会产生很多有毒的氧化分解物质,人如果长期食用已经劣化的油脂,会使细胞功能衰竭,诱发多种疾病。油脂氧化后形成过氧化物会造成酸败,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油脂的酸败不像食物腐败霉变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我们闻到不正常的气味时,油脂的过氧化物含量已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的数值了。 因此为了避免食用油的变质,建议消费者最好购买小容量的桶装油。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 复旦学报.医学版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 广东医学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 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 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 环境与健康杂志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 中国卫生统计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 毒理学杂志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 中国妇幼保健23. 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 辽宁中医杂志16. 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 解剖学报5. 中国免疫学杂志6. 免疫学杂志 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 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17. 现代免疫学18. 病毒学报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 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 中国急救医学 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 中华内科杂志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 中华血液学杂志6. 中华肝脏病杂志7. 中华消化杂志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 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 中华烧伤杂志11. 中华麻醉学杂志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1.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 临床儿科杂志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中华皮肤科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1.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4. 中华核医学杂志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临床营养作为肿瘤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环节, 在国内近几年被纳入重点研究方向, 专门成立了MCL肿瘤患者医学生活方式全程管理, 其中发布 了很多具有专业性的案例指导及学术研究,。
医学核心期刊有如下:《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是对以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按学科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评价的医学学术期刊目录,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也叫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标准,
同时各地高校和卫生机构根据各地的需要按期刊的影响引子等条件将医学类期刊分为一类、二类或者A、B、C、D等,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各地的要求不统一,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R9 药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尽量买些早期出版的书,新出的都很垃圾!
综合性大学的学报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 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 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 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研究 6、植物学通报 7、武汉植物学研究 8、菌物学报 9、植物研究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广西植物 Q95/96--动物学/昆虫学类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 7、昆虫知识 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 10、四川动物 下面还有一些是农业和食品的看能不能靠上第六编 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安徽农业科学 18、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江苏农业科学 25、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生态环境 10、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 3、农业机械学报 4、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 4、植物保护 5、农药 6、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7、植物检疫 8、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浙江林学院学报 8、西北林学院学报 9、世界林业研究 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竹子研究汇刊 12、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 14、浙江林业科技 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 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 6、食品科技 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中国乳品工业 9、食品工业 10、茶叶科学 11、食品与机械 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中国调味品 14、粮食与油脂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 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18、中国食品学报 19、中国酿造 20、食品研究与开发
这是从我们学校图书馆网站找到的,由于字数限制指提供一部分,详情请访问如下地址:中文核心期刊表摘录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分以下七类,供大家参考一、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研究 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3教学与研究 4.马克思主义研究 5.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B 哲学l.哲学研究 2.哲学动态 3.自然辨证法研究 4.孔子研究 5.道德与文明 6.现代哲学 7.周易研究 8.人文杂志 9.齐鲁学刊 10.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1.自然辨证法通讯 12.心理学报 13.心理科学 14.心理发展与教育 15.心理学动态B9 宗教l.世界宗教研究 2.法音 3.中国穆斯林 4.中国道教 5.中国天主教 6.天风 7.中国宗教 8.宗教学研究C8 统计学l.统计研究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中国统计 4.统计与决策 5.上海统计 6.数理统计与管理C9l 社会学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中国社会工作 (改名为:中国社会导刊) 4.中国社会保险(改名为:中国社会保障)C92 人口学l.中国人口科学 2.人口研究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与计划生育 5.人口学刊C95 民族学1.民族研究 2.贵州民族研究 3.黑龙江民族丛刊 4.西藏研究 5.世界民族 6.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满族研究 9.回族研究 10.云南社会科学 11.民族论坛 12.中国藏学 13.西北民族研究 14.西域研究 15.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1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C96 人才学1.中国人才 2.人才开发 D0 政治理论1.社会主义研究 2.理论探讨 3.政治学研究 4.国外社会科学 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学习与探索 7.探索 8.社会科学研究 9.中国行政管理 10.马克思主义与现实D1,3,5,7,8 国际政治1.国际问题研究 2.当代亚太 3.西亚、非洲 4.欧洲 5.世界经济与政治 6.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7.拉丁美洲研究 8.东欧中亚研究 9.现代国际关系 10.当代世界 11.外交学院学报 12.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3.日本学刊 14.美国研究 15东南亚纵横 16 燎望 17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D2,4,6 中国政治1.中共党史研究 2.求是 3.党建研究 4.党的文献 5.探索 6.党建文汇 7.理论探讨 8.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9.理论探索 10.理论导刊 11.毛泽东思想研究 12.理论学习月刊(改名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3 党政论坛 14.求实 15.工会理论与实践 l6.青年研究 17.当代青年研究 18.中国青年 19.辽宁青年 20.妇女研究论丛 21.中国机构 22.理论与改革 23.理论学刊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7.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8.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9.领导科学 30.半月谈 31.当代思潮 32 特区理论与实践 33 党建D9 法学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政法论坛 4.法学家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律科学 8.法商研究 9.法学评论 10.法学 11.比较法研究 12.政治与法律 13.公安大学学报 14.人民司法 15.人民检察 16.犯罪与改造研究 17 行政法学研究 18 中国监狱学刊 19 民主与法制二、经济类F0 经济理论l.经济研究 2.经济学动态 3.经济科学 4.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5.中国经济史研究 6.经济评论 7.当代财经 8.财贸研究 9.经济学家 10.当代经济研究 11.学术研究 12.当代经济科学 13.探索 14.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6.南开经济研究F1 世界经济l.世界经济 2.东欧中亚研究 3.世界经济研究 4.拉丁美洲研究 5.世界经济文汇 6.现代日本经济 7.经济学动态 8.世界经济与政治 9.当代亚太 10.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1.国际贸易 12.国际经济合作 13.现代国际关系 14.西亚、非洲 15.国际贸易问题 16.亚太经济 17.国外社会科学情况(改名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8.欧洲 19 国际经济评论 20 东北亚论坛F12,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l.经济研究 2.经济经纬 3.管理世界 4.经济问题探索 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6.经济体制改革 7.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8.经济学动态 9.经济纵横 10.经济问题 11.上海经济研究 12.经济评论 13.经济学家 14.特区理论与实践 15.经济与管理研究 16.江苏经济探讨 17.湖南经济 18.中国经济问题 19.中国物资流通 20.经济管理 21.宏观经济管理 22.经济改革与发展 (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23.特区经济 24.港澳经济 25. 当代财经 26.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7. 南方经济 28. 浙江经济 29.中国劳动科学 30.经济改革 31. 改革与理论 32. 改革与战略 33.中国工业经济 34. 中国房地产 35. 物资流通经济 36. 城市改革与发展 37 北方经济 38.财经科学 39.财经研究F23 会计1.会计研究 2.财务与会计 3.审计理论与实践 4.财会通讯 5.中国审计 6.上海会计 7.中国农业会计 8.四川会计 9.当代财经 10.广西会计 11.财会月刊 12.财贸研究 13.审计与经济研究 14.财经理论与实践 15.审计研究 16.财会研究 17。山西财经学院学报(改名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F3 农业经济l. 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农村经济 4.农业技术经济 5.中国农垦经济 6.农业经济 7.经济问题 8.江西农业经济 9.林业经济 10.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1.农场经济管理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江苏农村经济 14.乡镇经济研究(改名为:乡镇经济) 15.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16.世界农业 17.农村经济导刊 18.南方农村 19.生态经济 20.农村发展论丛 21.中国土地 22.中国农业会计 24.渔业经济研究F4(含F27、F6) 工业经济l.中国工业经济 2.经济管理 3.管理世界 4.煤炭经济研究 5.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6.改革 7.建筑经济 8.外国经济与管理 9.经济问题 10.经济研究 11.经济体制改革 12. 邮电企业管理 13.集团经济研究 14.财经科学 1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6.经济论坛 17.企业经济 18.经济工作通讯(改名为:中国经贸导刊) 19.浙江经济 20.经济问题探索 21.中外管理 22.上海企业 23.经济与管理研究 24.经济纵横 25.现代企业导刊 26.经济学动态 27. 企业活力 28.企业管理 29. 管理现代化 30. 上海经济研究 31. 企业家 32.工业技术经济 33.经济师 34.经营与管理 35.国有资产管理 36.经济改革与发展 (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F7贸易经济l.财贸经济 2.商业经济研究 3.国际贸易问题 4.北京商学院学报 5.商业经济与管理 6.商业经济文荟 7.商业研究 8.价格理论与实践 9.国际经贸探索 10.国际贸易 11.中国物价 12.价格月刊 13.对外经贸实务 14.财贸研究 15.财金贸易 16 世界经济 17.国际商务 18.商场现代化 19 国际经济合作 20 国际商务研究 21 江苏商论F8l 财政(含税务、海关)l.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收与企业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上海财税 6.财贸经济 7.财经问题研究 8.税务与经济 9.当代财经 10.中国税务 11.四川财政 12.财会研究 13.涉外税务 14.湖北财政研究 15.财经研究 16.财经理论与实践 17.财经论丛 18.财金贸易 19.外国经济与管理 20.财经科学 21中国财政F82/83/F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1.金融研究 2.中国投资管理 3.金融理论与实践 4.国际金融研究 5.农村金融研究 6.金融管理科学(改名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7.中国金融 8.银行与企业 9.投资研究 10.国际金融 11.金融与经济 12.广东金融 13.上海金融 14.财贸经济 15.财经理论与实践 16.财金贸易 17.保险研究 18.上海保险 19.证券市场导报三、文化教育类 G0/2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l.中国记者 2.新闻与传播研究 3.新闻战线 4.新闻大学 5.新闻与写作 6.新闻知识 7.新疆新闻界(改名为:当代传播) 8.编辑学刊 9.新闻界 10.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1.中国出版 12.中国图书评论 1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4.编辑之友 15.出版发行研究 16.新闻与成才 17. 编辑学报 18.国际新闻界 19, 现代传播 20. 新闻爱好者 21. 新闻实践 22. 收藏家 23. 图书发行研究G25, G35图书馆学,情报学l.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5.图书馆建设 6.图书情报知识 7.图书馆论坛 8.图书与情报 9.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0.图书馆杂志 11.图书馆 12.情报理论与实践 1 3.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 4.情报资料工作 1 5.情报杂志 l6.情报学报 1 7.情报科学G27 、档案事业1. 档案学通讯 2.档案学研究 3.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上海档案 7.档案 8.山西档案 9.四川档案 10.档案管理 11.北京档案 12.湖南档案 13.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l.科学学研究 2.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3.科学管理研究 4.科研管理 5.科技进步与对策 6.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改名为:中外科技信息) 7.中国软科学 8.软科学 9.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 10.中国科技论坛G4 教育学l.教育研究 2.教育评论 3.教育理论与实践 4.外国教育资料 5.教育研究与实验 6.教育探索 7.外国教育研究 8.比较教育研究 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现代教育论丛 11.教育与经济 12.中国教育学刊 13.上海教育科研 14.人民教育 15.山东教育科研 16.教育科学G6l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l.学前教育研究 2.学前教育 3.早期教育 4.幼儿教育G62/63 初等/中等教育l.学科教育 2.课程·教材·教法 3.天津教育 4.数学通报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高三数理化(改名为:高中数理化) 7.上海教育 8.历史教学 9.班主任 10.语文教学通讯 11.普教研究 12.中学语文教学 13.中小学外语教学 14.北京教育 15.化学教学 16.生物学教学 17.物理教学 18.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思想政治课教学 20.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1.中小学管理 22.数学通讯G64 高等教育1.中国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研究 (武汉) 3.中国高教研究 4.上海高教研究 (更名为:教育发展研究) 5.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7.江苏高教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0.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1.黑龙江高教研究 12.高教探索 13.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4.高校理论战线G71/79 各类教育1.中国电大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 3.教育与职业 4.现代远距离教育 5.农村成人教育 6.上海成人教育 7.中国成人教育 8.父母必读 9.中国电化教育 10.电化教育研究 11.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1.体育科学 2.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4.中国体育科技 5.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6.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7.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8.体育与科学 9.体育学刊 10.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1.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2.体育文史 13.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l.中国语文 2.语文建设 3.修辞学习 4.语言教学与研究 5.方言 6.语言文字应用 7.汉字文化 8.语文研究 9.古汉语研究 10.民族语文 11.语言与翻译 12 语言研究 13 汉语学习 14. 演讲与口才 15. 世界汉语教学 16.辞书研究H3/9外国语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学刊 4.现代外语 5.中国俄语教学 6.外语界 7.国外语言学 (改名为:当代语言学) 8.中国翻译 9.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0.外语与外语教学 11.外语教学 12.中国科技翻译 13.日语学习与研究 14.外语电化教学I1 世界文学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外国文学 4.当代外国文学 5.世界文学 6.国外文学 7.俄罗斯文艺 8.外国文学动态 9.译林I2 中国文学l.文学评论 2.文学遗产 3.当代作家评论 4.文学自由谈 5.文艺研究 6.红楼梦学刊 7.鲁迅研究月刊 8.文艺争鸣 9.文艺理论研究 10.中国文学研究 11.文艺理论与批评 1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3.小说评论 14.明清小说研究 15.当代文坛 16.新文学史料 17.民族文学研究 18. 通俗文学评论 19. 名作欣赏作品:l.收获 2.中国作家 3.北京文学 4.上海文学 5.当代 6.十月 7.人民文学 8.钟山 9.解放军文艺 10.小说月报 11.中篇小说选刊 12.花城 13.诗刊 14.大家 15.青年文学 16.天涯 17.作家 18.清明 19.民族文学 20.散文 21.儿童文学 22.民间文学 23. 故事会J2/5 绘画,书法,摄影1.美术 2.美术观察 3.美术研究 4.新美术 5.书法研究 6.中国书法 7.装饰 8.民族艺术 9.中国摄影J6 音乐l.中国音乐学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音乐研究 4.中国音乐 5.音乐艺术 6.人民音乐 7.音乐创作 8.黄钟J7/8 舞蹈/戏剧艺术l.中国戏剧 2.戏剧 3.戏曲艺术 4.戏剧艺术 5.四川戏剧 6.剧本 7.上海戏剧 8.艺术百家 9.中国京剧 10.当代戏剧 11. 舞蹈J9 电影、电视艺术l.电影艺术 2.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3.当代电影 4.世界电影 5.中国电视 6.电影通迅 7.电影文学 8.电影创作 9.电影新作 10.当代电视 11. 电视研究 12. 中外军事影视K 历史l.历史研究 2.近代史研究 3.世界历史 4.中国史研究 5.史学月刊 6.中国史研究动态 7.史学理论研究 8.历史档案 9.中共党史研究 10.文史哲 11.民国档案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安徽史学 14.文史知识 15.史林 16.史学集刊 17.中国文化研究 18.当代中国史研究 19.文博 20.清史研究 21.中国农史 22.中国经济史研究 23.史学史研究K85 文物考古l.考古 2.文物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敦煌研究 6.故宫博物院院刊 7.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8.江汉考古C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4.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5.江西社会科学 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9.江汉论坛 10.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l.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2.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学术交流 14.中国社会科学 15.社会科学辑刊 16.学术研究 17.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8.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西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20.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社会科学 22.江苏社会科学 23.学术月刊 24.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6.世界知识 27.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0.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31.社会科学战线 32. 甘肃社会科学 33.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4.杭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并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5.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江海学刊 37.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 山东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39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0.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1求是学刊 42.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5.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南昌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6.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7.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9.思想战线 50.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自然科学类 O1 数学l.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 ·A辑 3.数学杂志 4.应用数学 5.应用数学学报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计算数学 8.数学进展 9.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0.应用概率统计 11.系统科学与数学 12.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3.数学物理学报 14.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5.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6.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7.工程数学学报 18.远筹学杂志 (改名为:远筹学学报) 19.系统工程O3 力学l.力学学报 2.应用数学和力学 3.航空学报 4.振动与冲击 5.力学与实践 6.计算力学学报 7.固体力学学报 8.空气动力学学报 9.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 10.应用力学学报 11.振动工程学报 12.力学进展 13.工程力学 14.实验力学 15.上海力学(改名为:力学季刊) 16.航空动力学报 17.爆炸与冲击O4 物理学l.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物理 5.大学物理 6.金属学报 7.半导体学报 8.低温物理学报 9.强激光与粒子束 10.材料研究学报 11.真空 12.量子电子学报 13.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4.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15.无机材料学报 16.物理学进展 17.人工晶体学报 18.低温与超导 19.声学学报 20.高压物理学报 21.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2.发光学报 23.中国激光 24.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5.计算物理 26.波谱学杂志 27 光子学报 28 原子能科学技术 29 物理实验 30.核技术O6 化学l.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化学学报 3.中国科学.B辑,化学 4.物理化学学报 5.化学研究与应用 6.分析化学 7.高分子学报 8.应用化学 9.无机化学学报 10.化学通报 11.有机化学 12.化学物理学报 13.色谱 14.催化学报 1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6.中国稀土学报 17.分析实验室 18.结构化学 19.化学试剂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1 分子催化 22.分析测试学报 23. 分析科学学报P1天文学l.天文学报 2.天体物理学报 3.天文学进展 4.云南天文台台刊 5.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6..空间科学学报P2 测绘学l.测绘学报 2.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3.测绘通报 4.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 5.地图 6.测绘科技通讯P3 地球物理学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西北地震学报 4.地震研究 5.地震 6.中国地震 7.空间科学学报 8.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 9.地震地质 10.水文P4气象学l.气象学报 2.大气科学 3.气象 4.气象科技 5.应用气象学报 6.热带气象学报 7.气象科学 8.高原气象 9.南京气象学院学报P5 地质学l.地学前缘 2.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3.地质学报 4.地质科学 5.地球科学 6.地质评论 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8.岩石学报 9.地球化学 10.古生物学报 11.矿床地质 12.长春地质学院学报(改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3.地层学杂志 14.沉积学报 15.地震地质 16.地质与勘探 17.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8.中国区域地质 19.矿物学报 20.第四纪研究 2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2.地质科技情报 23.岩石矿物学杂志 24.地质地球化学 25.地球学报 26.矿物岩石P7 海洋学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海洋科学 4.海洋工程 5.热带海洋 6.海洋通报 7.海洋技术 8.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9.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0.海洋环境科学 11.海洋预报 12.黄渤海海洋K9,P9 地理科学l.地理学报 2.地理研究 3.经济地理 4.干旱区地理 5.地理科学 6.冰川冻土 7.自然资源(改名为:资源科学) 8.中国沙漠 9.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0.遥感学报 11.城市规划 12.第四纪研究 1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4.自然资源学报 15.城市问题16.旅游学刊 17.地理科学进展 18.人文地理 19.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Q生物科学1.生物化学杂志(改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4.生物物理学报 5.动物学杂志 6.微生物学报 7.古生物学报 8.动物分类学报 9.生物工程学报 10.微生物学通报 11.动物学研究 12.细胞生物学杂志 13.古脊椎动物学报 14.遗传学报 15.生理学报 16.动物学报 17.生态学报 18.植物学报 19.昆虫学报 20.兽类学报 21.生物学通报 22.生态学杂志 23.微体古生物学报 24.水生生物学报 25.实验生物学报 26.昆虫分类学报 27.人类学学报 28.植物分类学报.29.植物生理学通讯 30.云南植物研究 31.广西植物 32.植物生理学报 33.植物生态学报 34.木本植物研究 35.中国科学 C辑,生命科学 36.菌物系统 37.遗传 38.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N,T 综合性科学技术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6.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南大学学报 8.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9.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0.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11.华东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2.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4.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5.科学通报 16.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天津大学学报 23.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6.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9.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 30.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3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自然杂志 35. 中国科学· E辑,技术科学 36.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3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3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39.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陕西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41.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改名为: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42.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3.中国科学基金 44.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45.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6.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47.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华中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49.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50.自然科学进展 51.华东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5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3.科技通报 54.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55.自然科学史研究 56.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五、医药卫生类Rl 预防医学、卫生学l.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3.职业医学 4.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5.中国公共卫生.提高版 6.环境与健康杂志 7.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8.中国学校卫生 9.中国卫生统计 10.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1.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2.营养学报 13.卫生研究 14.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5.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6.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7.中国卫生经济 1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卫生毒理学杂志 20.中国医院管理 21.劳动医学 22.中国老年学杂志R2 中国医学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中医杂志 3.浙江中医杂志 4.四川中医 5.上海中医药杂志 6.陕西中医 7.新中医 8.中药材 9.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中国针灸 11.中国中药杂志 12.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改名为:中华实用中西医学杂志) 13.中草药 14.山东中医杂志 15.中成药R3 基础医学l.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生物化学杂志(改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4.解剖学报 5.解剖学杂志 6.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7.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8.生理学报 9.上海免疫学杂志 10.中国免疫学杂志 11.免疫学杂志 1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3.基础医学与临床 14.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5.神经解剖学杂志 l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7.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8.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1.病毒学报 22.生理科学进展 2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l.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3.临床检验杂志 4.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5.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6.中国急救医学 7.综合临床医学(改名为:中国综合临床) 8.中华护理杂志 9.实用护理杂志 10.护士进修杂志 11.中华放射学杂志 12.实用放射学杂志 13.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改名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4.临床放射学杂志 15.中华核医学杂志 16.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 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的期刊,每4年更新公布一次。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科技部公布的, 就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有时我们可以见到一本杂志同时标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事实上前两条是没有区别的。3. CSCD核心期刊: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当然,植物营养学报是植物营养专业最权威的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