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些旅游专管理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参考资料: (论文荟萃) .
农家乐百科名片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欢迎。农家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乐旅游也慢慢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感受自然体验田园生活,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了。但我国各地方都在大力发展农家乐,当然其中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如定位不准、特色不明、“脸孔相似”,吸引力还不够强。[1]深一个被360°包围的绿色空间,农庄内有重达200斤的天下第一芋头王,天然的枇杷林可同时容纳1000人烧烤、游玩项目多、农庄面积大堪称天下第一农庄。园内湖水点缀、草林葱绿,一派江南水乡风情。登观景台,一览农庄美景,山峦起伏,云雾飘渺,返璞归真,远离都市的嘈杂,融入大自然怀抱,生态农庄是你在喧闹的城市中放松休闲的一片静土。编辑本段起源 [2]“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法国有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期阶段。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农家乐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1]编辑本段发展 农家乐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编辑本段分类1.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 农家乐“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魅力。2.花果观赏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之一,国家4A风景区的幸福梅林。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开启了宜林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葡萄园3.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4.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南昌县海湾农庄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的一笔。美食购物型以苏州阳澄湖莲花岛旅游风景区,利用阳澄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闻名海内外的阳澄湖大闸蟹为特产座上宾。把渔业生产转化为旅游模式,和美食模式。使之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1]编辑本段问题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农家乐不少旅游者比较乐于成群结队或结伴在旅游中选择“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一些旅游者甚至现场购买“农家乐”里还在饲养的猪、羊、狗、鸡、鸭等畜禽,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现场宰杀的畜禽几乎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游客和经营者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农家乐”中的厨房、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措施,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猪、蛇类、青蛙等动物。2.景区安全令人担忧。由于大部分的“农家乐”点规模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农家乐”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旅游景区的设置、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有的“农家乐”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也没有,有的游客甚至还被狗咬伤、猫抓伤的现象发生。3.服务有待提升。点的茶半个小时都上不来,车被堵住个把小时也找不到堵车的车主,有的甚至连固定停放车辆的位置也没有,大部分都是依路停靠和随意停放。“农家乐”发展虽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了,但服务提升依然是最大难题,服务“短腿”日渐凸现。据调查统计:国际旅游业界公认,超过80%的旅游利润来自“回头客”。编辑本段建议乡村旅游虽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尚未规范、管理滞后的市场。应加强进行监管和规范,促进市场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1.组织推动。包括景区推动,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带动、辐射和吸收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的接待和服务。2.政府推动。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3.公司推动。即“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指导、组织农民开展地方风情、渔耕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活动。4.精心规划,强化监管。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同时监管好每一个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的细枝末节,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5.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比如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村、古镇、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笔者认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要做好做足“农”、“家”、“乐”三字文章。[3]发展“农家乐”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以旅助农,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农家乐”发展要以“农”为根。农民要通过自家的良田、果园、庭院、鱼塘、牧场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通过展示吸引旅游者;餐饮接待设施可利用自家的宅地和现有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要充分体现农村、农业、农家、农民的乡土气息。由于“农家乐”已经成为品牌,很多城里人开设的或开设在城里的餐饮服务设施也大打“农家乐”品牌,实际上同真正的“农家乐”相去甚远。“农家乐”发展要以“家”为形。“农家乐”应该以家庭为单位,不求全,不求大,其形应该体现出“家庭”的形态。既然是“家”,其规模就应该适度,不应贪大求洋;发展应该特色化,不应大众化。平江县盘石洲村“农家乐”就是以土、特、多而著名。所以,“家”是农家乐的载体,无家不以成“农家”。“农家乐”发展要以“乐”为魂。“农家乐”以什么取乐?现在很多“农家乐”千篇一律,提供餐饮、打牌、卡拉OK之类项目。城里人戏言:换个地方打牌。其实,“乐”也要利用“三农”做文章,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简单的农事、农活,如采摘、推磨、苗木盘扎等。以乐为魂就是要发扬光大“农家”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突出特色,做出项目,如农民喜闻乐见的花灯、皮影戏、山歌、龙狮、地花鼓、踩高跷、讲故事等,使“农家乐”旅游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编辑本段服务质量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农家乐的接待服务并没有跟上其快速发展的步伐,在餐饮经营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才能提高农家乐餐饮的服务质量?如何使农家乐菜式更具有特色?这些都是农家乐餐饮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根据近几年对农家乐餐饮的了解和关注,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服务人性化勤劳简朴、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远离市场竞争的乡村,村民大多心地善良、淳朴憨厚。但是随着游客数量和接待次数的增加,许多开展农家乐旅游的家庭住户的管理人员(一般是户主)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足,往往会造成无论是哪位客人的要求、不管是什么要求、能不能够达到的要求都满口答应。但是由于农家住户服务人员较少,一旦忙起来,客人的要求不能够及时满足或者先满足了那些无关紧要的要求,就会给客人不好的印象。其实,农家乐的服务人员不能一味迁就客人而勉强为难自己,而要学会合理拒绝客人,尤其是在现有条件下很难满足的要求。同时在客人用餐时,服务人员不能远离,要及时为客人提供服务。二、器具统一化与居家自用不同,游客用餐讲究的是协调与舒适。但许多农家乐餐馆使用餐桌、餐椅、餐具并不统一,往往在一家可以看见颜色式样各异的桌子和椅子,一个餐桌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盘子、高高低低的碗,塑料的、搪瓷的、铁质的一起上,给人以不整洁之感。因此,农家餐需要根据自己的接待能力配备相应数量的餐具和器皿,如果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具效果会更好。三、卫生安全化“农家乐”的厨房制作车间生菜与熟菜分开放置,饮用水源和清洁水分开,面粉、米、油、调 料等储藏间也要防潮、防鼠、防霉变,同时仓库要禁止外人出入。自然的家庭氛围,质朴的生活方式,文明的休闲内容,是农家乐吸引城里人的特色。“农家乐”要吸引客人,用餐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最好是有专门的餐厅,条件不好的也可以将自家庭院开辟出来,但庭院用作餐厅需要做好灭蝇、灭蚊、 防尘、防风沙。我们力求从农家乐发展的实际出发,将旅游管理的理论与农家乐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重点是对农家乐实践指导,尤其在农家乐的餐饮、住宿、安全等农家乐中问题较为突出的环节叙述较为详细。[4]四、菜肴本土化都市人吃惯了山珍海味,到乡村旅游多为寻求绿色自然。因此农家餐馆并不是越高档越好、菜的品质并不是越贵越好。“农家乐”的菜肴应以民间菜和农家菜为主,一定要突出自己民间、农家的特色,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农家乐”的菜肴要立足农村,就地取材,尽量采用农家特有的、城里难以见到的烹饪原料。除了农村特有的土鸡、土鸭、老腊肉、黄腊丁以及各种时令鲜蔬外,还应广泛采用各种当地土特产。 “农家乐”的主食也应该充分体现出农家的特色。例如,“农家乐”的米饭就不应该是纯粹的大米饭,而应该做成诸如“玉米粒焖饭”(俗称“金裹银”) 、“腊肉豌豆焖饭”、“红苕(或南瓜) 焖饭”、“豇豆(或萝卜丝)焖饭”等等。其实,这些饭既有农家特色,又好吃,而且成本不高。“农家乐”的小吃和面点也不能搞得和城里一样,而是应当突出农家特色,搞一些诸如凉粉、凉面、锅摊(薄煎饼)、发糕、叶儿粑、蒿蒿馍馍、粽子、土豆饼、红苕饼、玉米饼、窝头以及煮玉米、煮红苕、煮土豆之类的小吃和面点。要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安排菜肴。来“农家乐”消费的人各种各样:有男 人、有女人、有年轻人、有中老年人、还有小孩,有工人、有职员、有干部、有企业家,还有文化人 等;消费者也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一两个两三个人来的,也有十个八个甚至几十个人来的;有只点几个菜的,也有包上一桌甚至几桌的;有只吃一餐的,也有住上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的,等等。因此,“农家乐”菜肴就应当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并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情况,灵活变化、合理安排。 例如,男人一般都要喝酒,可以多安排一些大菜,女人、小孩不喝酒,则可以多安排一些小吃;工人、职员可以多安排一些经济实惠的菜,干部、 企业家、文化人等可以多安排一些档次稍高且比较有特色的菜;用餐少的可以尽量安排特色菜;多的则可以面面俱到,各种菜肴都安排。对于那些要住上十天半月的消费者,所安排的菜肴可尽量做到“家常”,使人看起来像居家过日子的样子。五、质量标准化农家餐馆的菜单要相对稳定,同一时期的招牌菜和特色菜量要大小多少都差不多,同一道菜不能今天用盘子装,明天用大碗装,同时口味也要尽量统一。农家餐馆要体现经济实惠意识。工薪阶层是游客的主力军,经济实惠、物美价廉是大多数游客消费的常规心理。因此,农家餐馆要多利用本地优势,多用自种的瓜果蔬菜,降低单位菜品的价格,从而让惠于游客,也给农家餐馆带来更多的客源。[5]编辑本段开发模式“公司+农户”开发模式这类具有旅游特色的农家乐,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环境,指导乡村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农家乐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这种开发设计充分考虑了农户利益,在社区全方位的参与中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在参与式农家乐的开发中,这种开发还可演化成 “公司+社区+农户”开发,公司先与当地社区(如村委会)进行合作,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农家乐,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二)“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开发模式这类农家乐开发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 通过合理分享利益又各司其责, 政府负责农家乐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农家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避免乡村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农家乐可持续发展。“农户+农户”开发模式“农户+农户”的农家乐开发开发是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农户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这种开发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是最受欢迎的农家乐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股份制开发模式在开发农家乐时,可采取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合作,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通过土地、技术、劳动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企业通过公积金的积累完成扩大再生产和乡村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相应旅游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到乡村的公益事业(如导游培训、旅行社经营和乡村旅游管理),以及维持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的运行等。同时通过股金分红支付股东的股利分配。通过“股份制”的乡村旅游开发,把社区居民的责(任)、权(利)、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居民自觉参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的保护,从而保证农家乐的良性发展。[6]编辑本段盈利途径食物利润,通过提供吃、喝可以赚取门票,有些农家乐设有门票合作方面广告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品具体你可以看看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这一理念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以下是我整理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在经历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且分析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以及如何改善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选题的意义
游客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与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2011年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一文中写到我国农村面积较大,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我国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中提到吸引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参与、体验乡村才有的项目,包括弄湿活动体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坐畜力车在乡间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族舞蹈和传统手工制作等。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风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件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维嘉2008年在《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该在投入运行之前就具备对游客的足够吸引力,运行中则能够使游客感到舒服和不断出现新奇感,运行结束后仍然能够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回味无穷的体会。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从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以及开发的的现状着手研究,进一步指出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绪论
一、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二、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三、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开发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措施
结论
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掌握我国目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发展状况,并且研究如何开发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研究与写作计划:
xx-2-20---xx-2-25 提交开题报告;
xx-2-25---xx-3-25 文献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研究与开发手段研究;
xx-2-25---xx-4-10 提交论文设计初稿,老师修改;
xx-4-10---xx-4-20 提交论文设计第二稿,提交非指导老师查阅;
xx-4-20---xx-5-10 修改论文设计,提交指导老师的修改;
xx-5-10---xx-5-20 提交论文答辩稿;
xx-5-20---xx-6-1论文答辩;
xx-6-1---xx-6-10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终稿,提交学院保存。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论文框架
1、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有关资料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时间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升级期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现已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形势迅猛。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对扶贫开发方式进行创新,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17年,在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推进“旅游+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建设,并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在扩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也为发展社区经济投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社区在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最后,城乡居民互动的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居民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还较为薄弱,涉及到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研究领域,并且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呈现。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的形式说明上述关系,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现实意义
以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小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地位与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旅游发展基础认知、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态度、参与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总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策略与建议。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社区一体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来源,并结合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依据相关研究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选取调研地点,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量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量表进行解释。
第五章实证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软件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利用软件、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对测量模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的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四、提纲
摘要
1 绪论
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
理论背景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述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相关概念解析
社区
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
理论基础
社区一体化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理论模型
模型来源
研究假设
参与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4 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样本选择依据
数据收集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旅游开发基础认知量表
社会资本量表
政府支持力度感知量表
参与能力量表
参与旅游态度量表
社区参与度量表
5. 实证研究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比较
测量模型分析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信度分析
效度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因素和社区参与度结构模型分析
参与旅游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结论
建议
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注重创新发展,扩宽居民参与内容
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强化居民参与能力
培养居民积极参与态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研究创新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把握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网络信息,详细了解文章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为本文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并设计调查问卷,按照样本选择依据选取调研地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的发放,收集原始数据,使用软件、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各假设成立的情况,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唐代剑,过伟炯.论乡村旅游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浙江藤头、诸葛、上城埭村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55-157.
[4]杨洋.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78-79.
[5]Karoline Daugstad. Negotiating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2):402-426.
[6]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n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04):665-690.
[7]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刘劼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Peter W Williams, Robert W Penrose, Suzanne Hawkes.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tourism land use plan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04):860-889.
[9]Mason P,Cheyne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02):391-411.
[10]Butler Concept of a Tourism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11]Zahed Ghaderi. Domestic Tourism in Iran.[J].Taylor & Francis (2),:278-281.
[12]Murphy . Tourism: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 Methuen Inc,1985.
[13]Pauline J Sheldon,Teresa Abenoja. Rezident attitudes in a mature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waikiki[J].Tourism Management,22(5),435-443.
[14]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 Pitman,1984.
[15]JE Rosenow,GL Pulsipher. Tourism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M].Lincoln,Neb:Century Three Press,1979.
[16]Haywood K.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Community[J].Tourism Management,1988,9(02):105-118.
[17]Chris Ryan. Equity, management, 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 ability: issue of new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02,(1):88-104.
[18]Anahita Khazaei,Statia Elliot,Mar ion Joppe. An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to advance community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the case for engaging immigrants as fringe stak eholder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5,23(7):1049-1062.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这一理念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以下是我整理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在经历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且分析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以及如何改善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选题的意义
游客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与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2011年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一文中写到我国农村面积较大,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我国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中提到吸引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参与、体验乡村才有的项目,包括弄湿活动体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坐畜力车在乡间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族舞蹈和传统手工制作等。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风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件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维嘉2008年在《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该在投入运行之前就具备对游客的足够吸引力,运行中则能够使游客感到舒服和不断出现新奇感,运行结束后仍然能够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回味无穷的体会。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从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以及开发的的现状着手研究,进一步指出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绪论
一、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二、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三、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开发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措施
结论
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掌握我国目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发展状况,并且研究如何开发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研究与写作计划:
xx-2-20---xx-2-25 提交开题报告;
xx-2-25---xx-3-25 文献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研究与开发手段研究;
xx-2-25---xx-4-10 提交论文设计初稿,老师修改;
xx-4-10---xx-4-20 提交论文设计第二稿,提交非指导老师查阅;
xx-4-20---xx-5-10 修改论文设计,提交指导老师的修改;
xx-5-10---xx-5-20 提交论文答辩稿;
xx-5-20---xx-6-1论文答辩;
xx-6-1---xx-6-10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终稿,提交学院保存。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论文框架
1、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有关资料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时间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升级期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现已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形势迅猛。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对扶贫开发方式进行创新,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17年,在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推进“旅游+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建设,并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在扩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也为发展社区经济投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社区在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最后,城乡居民互动的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居民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还较为薄弱,涉及到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研究领域,并且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呈现。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的形式说明上述关系,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现实意义
以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小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地位与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旅游发展基础认知、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态度、参与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总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策略与建议。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社区一体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来源,并结合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依据相关研究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选取调研地点,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量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量表进行解释。
第五章实证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软件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利用软件、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对测量模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的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四、提纲
摘要
1 绪论
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
理论背景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述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相关概念解析
社区
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
理论基础
社区一体化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理论模型
模型来源
研究假设
参与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4 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样本选择依据
数据收集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旅游开发基础认知量表
社会资本量表
政府支持力度感知量表
参与能力量表
参与旅游态度量表
社区参与度量表
5. 实证研究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比较
测量模型分析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信度分析
效度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因素和社区参与度结构模型分析
参与旅游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结论
建议
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注重创新发展,扩宽居民参与内容
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强化居民参与能力
培养居民积极参与态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研究创新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把握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网络信息,详细了解文章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为本文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并设计调查问卷,按照样本选择依据选取调研地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的发放,收集原始数据,使用软件、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各假设成立的情况,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唐代剑,过伟炯.论乡村旅游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浙江藤头、诸葛、上城埭村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55-157.
[4]杨洋.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78-79.
[5]Karoline Daugstad. Negotiating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2):402-426.
[6]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n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04):665-690.
[7]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刘劼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Peter W Williams, Robert W Penrose, Suzanne Hawkes.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tourism land use plan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04):860-889.
[9]Mason P,Cheyne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02):391-411.
[10]Butler Concept of a Tourism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11]Zahed Ghaderi. Domestic Tourism in Iran.[J].Taylor & Francis (2),:278-281.
[12]Murphy . Tourism: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 Methuen Inc,1985.
[13]Pauline J Sheldon,Teresa Abenoja. Rezident attitudes in a mature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waikiki[J].Tourism Management,22(5),435-443.
[14]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 Pitman,1984.
[15]JE Rosenow,GL Pulsipher. Tourism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M].Lincoln,Neb:Century Three Press,1979.
[16]Haywood K.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Community[J].Tourism Management,1988,9(02):105-118.
[17]Chris Ryan. Equity, management, 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 ability: issue of new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02,(1):88-104.
[18]Anahita Khazaei,Statia Elliot,Mar ion Joppe. An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to advance community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the case for engaging immigrants as fringe stak eholder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5,23(7):1049-1062.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音乐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安排的工作和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人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的试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
(一)教学任务:
1.学会发生声音,并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分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二)识谱部分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教师所安排的乐理知识如:中,低,高音阶排列的顺序,掌握的音符,附点,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感受并认识节拍得的强弱规律,力度记号及不同的要求唱法,并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编写等。
(三)唱歌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治喊唱,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情声,演唱方法,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等。
一、学情分析:
三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更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都有所提高,但对于音准方面掌握的不太好,还需要我们慢慢地加大这方面的训练、渗透。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是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欲始终。而课题的题目和内容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先,从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欣赏作品,使学生学会必学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并且做到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内容:
上册总共有十二课内容,分别是第一课老师你好,听赏歌曲《老师你好》,学唱歌曲《老师最理解我》;第二课折纸船,听赏歌曲《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学唱歌曲《折纸船》,音乐活动;第三课山野童趣,学唱歌曲《采山》、《捉泥鳅》,听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学吹竖笛;第四课音乐家聂耳,学唱《卖报歌》,音乐表演,音乐家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听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第五课在祖国怀抱里,学唱《在祖国怀抱里》,听赏与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赏《我为祖国守大桥》,音乐活动《音符之家》;第六课新疆好,听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学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第七课火红的队旗,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听赏与跟唱《红星歌》,识谱活动《唱唱跳跳》;第八课小猫钓鱼,学唱《小猫钓鱼》;第九课欢乐的山寨,学唱《乃哟乃》,学唱学跳《摆手舞》,听赏歌曲《苗岭的早晨》;第十课多年以前,学唱《多年以前》,听赏与跟唱《哩哩哩》,游艺活动;第十一课小放牛,学唱和表演《对十》,听赏《小放牛》,音乐游戏《谁家的门铃在响》;第十二课夜,学唱《月圆曲》,听赏《摇篮曲》,综合活动《班级音乐会》。
下册总共有十二课内容,分别是第一课祖国妈妈,学唱《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听赏《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唱一唱《钓鱼》,吹竖笛《牧童谣》;第二课春来了,学唱《春来了》,听赏《杜鹃圆舞曲》,唱一唱《两只老虎》;第三课愉快的劳动,学唱《剪羊毛》、《我爱我的小镰刀》,
听赏《铁匠波尔卡》,音乐活动《你唱我唱大家唱》;第四课两只小山羊,听赏及表演《两只小山羊》;第五课小骑手,学唱《我是草原小骑手》,听赏《赛马》,吹竖笛《其多列》;第六课母子情,学唱《游子吟》,听赏与跟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唱唱跳跳拍拍》;第七课友爱之花,学唱《小伞花》,听赏与跟唱《爱星满天》,唱一唱《王老先生有块地》,音乐活动《音符之家》;第八课快乐的节日,学唱《快乐的节日》,音乐表演《我们大家跳起来》;第九课小骆驼,学唱《小骆驼》,音乐活动《走走唱唱》,听赏《嘎达梅林》、《打起手鼓唱起歌》、《甜甜的山歌》;第十课梦之船,学唱《梦之船》,听赏《梦幻曲》,音乐活动《花儿朵朵开》;第十一课音乐家冼星海,音乐家故事《冼星海和风》,听赏《下山虎》,学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第十二课喜洋洋,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听赏《喜洋洋》,音乐活动《音乐万花筒》。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每一单元的歌曲。
2、让学生学会表现美的能力。
3、分别从不同的文化,对世界不同的民族的了解。
4、激发学生对用心灵美去爱世界。
5、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引导学生体验劳动快乐与幸福。
7、通过对中外艺术家生平的`故事,了解音乐家的品质和代表作品
六、教学方法和措施: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利用各种打击乐编创音乐活动。
3、及时评价学生。
七、教学进度:(略)
八.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把学校课题“问题引领”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4、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5、利用“海娃拾贝”激励机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艺术的美。
以上就是三年级音乐下学期教学计划精选范文全部内容供学生参考,请认真阅读!!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性格活泼、开朗,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音乐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模仿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但在创造能力以及对音高的把握上还需要提高和加强。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以审美为中心,用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让音乐置身于文化背景之中。
3、加强实践与创造,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探究与创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4、加强综合渗透,加强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的相互融合;加强音乐艺术与生活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
5、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三、教材的分析
1、培养学生对音的感知能力,能分辨音的高低、长短。
2、能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3、能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4、认识了解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木鱼等)的基本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能选择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5、感受、体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6、在演唱中,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立演唱和齐唱。
四、教学的重难点
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认识、掌握音的高低上有一定难度,巩固他们内心对音高的感受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2、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响效果,
五、教改主攻方向
以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为学生终身学习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表
科目音乐教学
班级一、二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上课日期8月27日
节数2节总授课
节数32节考试
次数1次周次期日日日期期期日预定进度起
起讫
1实际
进度出入
原因说明起讫报到注册,入学教育一、鲜花爱雨露音的高低小乌鸦爱妈妈二、小红帽音乐故事大鹿三、小小的船我和星星打电话期中考试萤火虫四、阿里西里、拔河器乐、活动五、拒绝小看人、大风车欣赏、活动六、雪花江雪、小雪橇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下学期,是学校成立音乐学院的第一学期,也是学校进行改革的开始之年。本年度,我院教学工作的重点有二,一是省教育厅的高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有别于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另一项就是全力以赴,力争一年内将“音乐学院(筹)”中的“筹”字去掉。因此,教学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常规方面(拟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大会)
1、开学前的准备会:安排布置有关教学准备工作事宜。
2、第一周:收缴各教师的教学计划(进度)。
3、第四周: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对开学以来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4、第八周: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和期中教学检查布置会。
5、第十二周:召开期中教学检查总结会。
6、第十六周: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和期末考试工作布置会。
7、第二十周:召开年度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二、毕业论文方面
1、第二周:完成开题报告并进入正文的写作。
2、第五周: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各教研室)。
3、第八周:毕业论文整体进展情况通报与答辩前的准备。
4、第十、十一周:论文答辩。
5、第十三周: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优秀论文上报。
三、教研活动方面(仅指学院层面的教研活动,各教研室还需制定各自的教研活动计划)
1、声乐教研室:声乐教学观摩研讨会1—2次
2、钢琴教研室:钢琴教学观摩研讨会1—2次
3、术课教研室:舞蹈、器乐教学观摩研讨会各1次
四、艺术实践方面
1、拟在期中教学检查期间举行师生汇报音乐会
2、拟举办学生专业技能大赛
五、专业评估方面
1、制定详细可行的评估方案
2、做好分工,实施方案
注:每一项工作的详细方案另行协商制定
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音乐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乐理、识谱、视唱等。演唱的技巧和声音都日趋完整。并有一定的竖笛吹奏能力。能够自觉的聆听音乐。整体素质不错,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新的人音版教科书,沿袭了以往的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风格,严格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的理念。加强了时间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与始终。教材中所选的歌曲或乐曲都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童趣。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了2首歌曲进行表演,另外2首作为聆听曲。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如第2单元“农家乐”就选择了富有农村气息的歌曲和乐曲。如《苹果丰收》,《赶圩归来啊哩哩》为表演内容,《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为2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家乐”。而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如:6/8拍,装饰音,升降记号等的认识和运用则要求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领会和运用。另外,本册教材加强了合唱的训练,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渗透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
(一) 表现
①能充满自信的独立背唱2~4首歌曲。
②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合唱曲目。
③能自编动作,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排演歌曲。
(二) 基本乐理知识
①能认识6/8拍并了解强弱规律。
②认识“#”倚音,波音等音乐标记
③了解变拍子的含义
④能视唱所学歌曲的旋律。
(三) 聆听
① 能积极的聆听教材中的乐(歌)曲,并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情感的表达。
② 能用语言,线条,图片描绘听到的音乐
③ 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如舒曼,格里格。
(四) 器乐
① 能独立吹奏2~4首歌曲或乐曲。
②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奏多声部曲子。
③ 能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四 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查范围。
2.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音乐。
5.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感受音乐。
五 教学进度
1 2周 第一课《朝夕》
3 4周 第二课《农家乐》
5 7周 第三课 《足迹》
8 9周 第四课《可爱的家》
10 11周 第五课 《故乡》
12 13周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14 15周 第七课《雨花》
16 17周 《冬雪》
18 周 复习
19 周《音乐宫》
20 21周 考查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农家乐百科名片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欢迎。农家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乐旅游也慢慢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感受自然体验田园生活,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了。但我国各地方都在大力发展农家乐,当然其中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如定位不准、特色不明、“脸孔相似”,吸引力还不够强。[1]深一个被360°包围的绿色空间,农庄内有重达200斤的天下第一芋头王,天然的枇杷林可同时容纳1000人烧烤、游玩项目多、农庄面积大堪称天下第一农庄。园内湖水点缀、草林葱绿,一派江南水乡风情。登观景台,一览农庄美景,山峦起伏,云雾飘渺,返璞归真,远离都市的嘈杂,融入大自然怀抱,生态农庄是你在喧闹的城市中放松休闲的一片静土。编辑本段起源 [2]“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法国有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期阶段。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农家乐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1]编辑本段发展 农家乐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编辑本段分类1.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 农家乐“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魅力。2.花果观赏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之一,国家4A风景区的幸福梅林。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开启了宜林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葡萄园3.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4.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南昌县海湾农庄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的一笔。美食购物型以苏州阳澄湖莲花岛旅游风景区,利用阳澄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闻名海内外的阳澄湖大闸蟹为特产座上宾。把渔业生产转化为旅游模式,和美食模式。使之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1]编辑本段问题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农家乐不少旅游者比较乐于成群结队或结伴在旅游中选择“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一些旅游者甚至现场购买“农家乐”里还在饲养的猪、羊、狗、鸡、鸭等畜禽,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现场宰杀的畜禽几乎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游客和经营者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农家乐”中的厨房、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措施,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猪、蛇类、青蛙等动物。2.景区安全令人担忧。由于大部分的“农家乐”点规模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农家乐”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旅游景区的设置、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有的“农家乐”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也没有,有的游客甚至还被狗咬伤、猫抓伤的现象发生。3.服务有待提升。点的茶半个小时都上不来,车被堵住个把小时也找不到堵车的车主,有的甚至连固定停放车辆的位置也没有,大部分都是依路停靠和随意停放。“农家乐”发展虽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了,但服务提升依然是最大难题,服务“短腿”日渐凸现。据调查统计:国际旅游业界公认,超过80%的旅游利润来自“回头客”。编辑本段建议乡村旅游虽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尚未规范、管理滞后的市场。应加强进行监管和规范,促进市场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1.组织推动。包括景区推动,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带动、辐射和吸收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的接待和服务。2.政府推动。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3.公司推动。即“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指导、组织农民开展地方风情、渔耕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活动。4.精心规划,强化监管。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同时监管好每一个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的细枝末节,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5.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比如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村、古镇、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笔者认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要做好做足“农”、“家”、“乐”三字文章。[3]发展“农家乐”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以旅助农,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农家乐”发展要以“农”为根。农民要通过自家的良田、果园、庭院、鱼塘、牧场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通过展示吸引旅游者;餐饮接待设施可利用自家的宅地和现有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要充分体现农村、农业、农家、农民的乡土气息。由于“农家乐”已经成为品牌,很多城里人开设的或开设在城里的餐饮服务设施也大打“农家乐”品牌,实际上同真正的“农家乐”相去甚远。“农家乐”发展要以“家”为形。“农家乐”应该以家庭为单位,不求全,不求大,其形应该体现出“家庭”的形态。既然是“家”,其规模就应该适度,不应贪大求洋;发展应该特色化,不应大众化。平江县盘石洲村“农家乐”就是以土、特、多而著名。所以,“家”是农家乐的载体,无家不以成“农家”。“农家乐”发展要以“乐”为魂。“农家乐”以什么取乐?现在很多“农家乐”千篇一律,提供餐饮、打牌、卡拉OK之类项目。城里人戏言:换个地方打牌。其实,“乐”也要利用“三农”做文章,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简单的农事、农活,如采摘、推磨、苗木盘扎等。以乐为魂就是要发扬光大“农家”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突出特色,做出项目,如农民喜闻乐见的花灯、皮影戏、山歌、龙狮、地花鼓、踩高跷、讲故事等,使“农家乐”旅游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编辑本段服务质量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农家乐的接待服务并没有跟上其快速发展的步伐,在餐饮经营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才能提高农家乐餐饮的服务质量?如何使农家乐菜式更具有特色?这些都是农家乐餐饮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根据近几年对农家乐餐饮的了解和关注,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服务人性化勤劳简朴、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远离市场竞争的乡村,村民大多心地善良、淳朴憨厚。但是随着游客数量和接待次数的增加,许多开展农家乐旅游的家庭住户的管理人员(一般是户主)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足,往往会造成无论是哪位客人的要求、不管是什么要求、能不能够达到的要求都满口答应。但是由于农家住户服务人员较少,一旦忙起来,客人的要求不能够及时满足或者先满足了那些无关紧要的要求,就会给客人不好的印象。其实,农家乐的服务人员不能一味迁就客人而勉强为难自己,而要学会合理拒绝客人,尤其是在现有条件下很难满足的要求。同时在客人用餐时,服务人员不能远离,要及时为客人提供服务。二、器具统一化与居家自用不同,游客用餐讲究的是协调与舒适。但许多农家乐餐馆使用餐桌、餐椅、餐具并不统一,往往在一家可以看见颜色式样各异的桌子和椅子,一个餐桌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盘子、高高低低的碗,塑料的、搪瓷的、铁质的一起上,给人以不整洁之感。因此,农家餐需要根据自己的接待能力配备相应数量的餐具和器皿,如果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具效果会更好。三、卫生安全化“农家乐”的厨房制作车间生菜与熟菜分开放置,饮用水源和清洁水分开,面粉、米、油、调 料等储藏间也要防潮、防鼠、防霉变,同时仓库要禁止外人出入。自然的家庭氛围,质朴的生活方式,文明的休闲内容,是农家乐吸引城里人的特色。“农家乐”要吸引客人,用餐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最好是有专门的餐厅,条件不好的也可以将自家庭院开辟出来,但庭院用作餐厅需要做好灭蝇、灭蚊、 防尘、防风沙。我们力求从农家乐发展的实际出发,将旅游管理的理论与农家乐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重点是对农家乐实践指导,尤其在农家乐的餐饮、住宿、安全等农家乐中问题较为突出的环节叙述较为详细。[4]四、菜肴本土化都市人吃惯了山珍海味,到乡村旅游多为寻求绿色自然。因此农家餐馆并不是越高档越好、菜的品质并不是越贵越好。“农家乐”的菜肴应以民间菜和农家菜为主,一定要突出自己民间、农家的特色,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农家乐”的菜肴要立足农村,就地取材,尽量采用农家特有的、城里难以见到的烹饪原料。除了农村特有的土鸡、土鸭、老腊肉、黄腊丁以及各种时令鲜蔬外,还应广泛采用各种当地土特产。 “农家乐”的主食也应该充分体现出农家的特色。例如,“农家乐”的米饭就不应该是纯粹的大米饭,而应该做成诸如“玉米粒焖饭”(俗称“金裹银”) 、“腊肉豌豆焖饭”、“红苕(或南瓜) 焖饭”、“豇豆(或萝卜丝)焖饭”等等。其实,这些饭既有农家特色,又好吃,而且成本不高。“农家乐”的小吃和面点也不能搞得和城里一样,而是应当突出农家特色,搞一些诸如凉粉、凉面、锅摊(薄煎饼)、发糕、叶儿粑、蒿蒿馍馍、粽子、土豆饼、红苕饼、玉米饼、窝头以及煮玉米、煮红苕、煮土豆之类的小吃和面点。要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安排菜肴。来“农家乐”消费的人各种各样:有男 人、有女人、有年轻人、有中老年人、还有小孩,有工人、有职员、有干部、有企业家,还有文化人 等;消费者也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一两个两三个人来的,也有十个八个甚至几十个人来的;有只点几个菜的,也有包上一桌甚至几桌的;有只吃一餐的,也有住上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的,等等。因此,“农家乐”菜肴就应当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并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情况,灵活变化、合理安排。 例如,男人一般都要喝酒,可以多安排一些大菜,女人、小孩不喝酒,则可以多安排一些小吃;工人、职员可以多安排一些经济实惠的菜,干部、 企业家、文化人等可以多安排一些档次稍高且比较有特色的菜;用餐少的可以尽量安排特色菜;多的则可以面面俱到,各种菜肴都安排。对于那些要住上十天半月的消费者,所安排的菜肴可尽量做到“家常”,使人看起来像居家过日子的样子。五、质量标准化农家餐馆的菜单要相对稳定,同一时期的招牌菜和特色菜量要大小多少都差不多,同一道菜不能今天用盘子装,明天用大碗装,同时口味也要尽量统一。农家餐馆要体现经济实惠意识。工薪阶层是游客的主力军,经济实惠、物美价廉是大多数游客消费的常规心理。因此,农家餐馆要多利用本地优势,多用自种的瓜果蔬菜,降低单位菜品的价格,从而让惠于游客,也给农家餐馆带来更多的客源。[5]编辑本段开发模式“公司+农户”开发模式这类具有旅游特色的农家乐,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环境,指导乡村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农家乐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这种开发设计充分考虑了农户利益,在社区全方位的参与中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在参与式农家乐的开发中,这种开发还可演化成 “公司+社区+农户”开发,公司先与当地社区(如村委会)进行合作,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农家乐,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二)“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开发模式这类农家乐开发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 通过合理分享利益又各司其责, 政府负责农家乐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农家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避免乡村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农家乐可持续发展。“农户+农户”开发模式“农户+农户”的农家乐开发开发是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农户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这种开发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是最受欢迎的农家乐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股份制开发模式在开发农家乐时,可采取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合作,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通过土地、技术、劳动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企业通过公积金的积累完成扩大再生产和乡村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相应旅游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到乡村的公益事业(如导游培训、旅行社经营和乡村旅游管理),以及维持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的运行等。同时通过股金分红支付股东的股利分配。通过“股份制”的乡村旅游开发,把社区居民的责(任)、权(利)、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居民自觉参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的保护,从而保证农家乐的良性发展。[6]编辑本段盈利途径食物利润,通过提供吃、喝可以赚取门票,有些农家乐设有门票合作方面广告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品具体你可以看看
一、意义1、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空气清新,环境放松,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爱。2、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二、发展前途1、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2、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作为乡村旅游设计与乡村度假开发的专业机构,山合水易已形成新农村旅游、新农村民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古村古镇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个专项研究报告,并已经结合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最新精神,为北京、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咨询与规划设计指导工作。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大部分偏僻的农村从自然和区位的角度也无法走工业化致富的路子。走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想,但依然有许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农村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分散,现代生产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农村农民发展经济存在融资难,农民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事实上,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多快,对该类地区无实质性影响。政府在现阶段也无能为力实施人口的战略转移,农民从整体上分析大都缺乏转移的经济能力和技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就城市化而言应实行错位发展。城乡之间有一个“围城现象”,城里人想出去,因为有了经济基础,城里人空余时间要返朴归真,要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回味田园风光;而乡下人则希望进城,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里有丰富多彩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么一个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互换,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农村提供了极大的商机,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城里人到乡下消费,为乡下人带去滚滚财源。这两年一些所谓“农家乐”项目被制止,实质上并非发展“农家乐”旅游政策有误,而是投资者的误读。一是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二是手续不齐备,三是背离了“农家乐”的本义。关于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山合水易的专家们给出了几个观点: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文化众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优质农副产品、淡水产品众多的实际。 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落后面貌都十分有利。无论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 大多数农民依旧无法摆脱对土地和农业的依存。农业由于其天然的弱质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收益不高),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现行的农村生产模式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成功。 一定会拉动农村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自然生态,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推进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换一句话说,乡村游项目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注定也不会成功。另外,从整体而言,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和农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状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带回可观的收入,但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会也不屑于农耕技术,这个文化不高、城市谋生技能不足的群体,受城市文化浸染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愿意生活在物质文化匮乏的农村,变成了城乡之间的游离人,失去了对家乡的热忱,农村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好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一群体提供很好的创业空间,还可以为农村的中壮年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从深层次意义上看,乡村旅游可以使原本封闭的农村提高声望,增加原住民的社会交往,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唤起农民建设家乡的劲头、爱护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并可招引人才和资本流入,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乃至生产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和产品的附加值。乡村旅游是我市主线旅游产品很好的补缀,也是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现的有效载体,十分符合周边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闲需求,通过消费,让城市的财富流向农村,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很好的财富再分配机制。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主导+公司带动+集体、农户参与的模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重以原住民为主体,形成三方共赢的格局。政府的职责是政策引导,主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供应)的建设、适度的财政激励机制、融资配套、有力的监管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的规划,按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物产特色、客源预测分类布局,规模发展。要提供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风格、风景设计、民俗节目艺术等的指导,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得到最好的演绎效果。政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是要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管和服务,要提供包括法律师、政策、税务、项目管理、价格标准、定价原则、融资计划、补贴申领到公共安全,水资源管理、餐饮卫生、食品安全、乡村公共保洁、投诉等方面的咨询和协调。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乡村旅游规模发展的区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线旅游项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优化功能,以及产业的行业服务功能。村集体和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并不是说等待政府和开发商把肉送到嘴里,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建设和投入。遵守乡村旅游游戏规则的村集体和农户,一是可以获得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二是通过开发商的投资拉动,可以在存量拥有的资源中获得可观的增量收入。家乡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农副产品、水产品、村里保留的民间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都可以通过参与劳动或资金投入,获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壮年富余劳动力非常适合乡村旅游及后勤服务工作,并可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三、乡村旅游的内容构成乡村旅游的产品,应是赋有纯正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观赏,生产生活和娱乐结合的田园牧歌景观,略带野趣风韵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悠闲自得的旅游方式。不能说乡村游会成为主流,但绝对是观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领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温泉的舒适和异域外族风情后的最佳补缀。甚至有半天之闲的城里人,以换口味的心理,乡村游也不失一项极受欢迎的内容。乡村旅游原则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依托,配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风景,本地产的优质绿色农副水产品和配套的现代娱乐生活设施。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有若干层次的结构,适应不同规模的投资和对象。1、户外旅馆。选择交通便利,在优美的乡村环境,视野开阔和绿树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设,周边有可以发展主线旅游产品的人文资源或自然资源。建筑风格最好与族群文化的村庄一致,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设标准不低于三星级,招商开发。村集体可以采用土地调整,开垦荒坡地置换成集中面积,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权流转金,由村集体用作其他项目配套开发,这种旅馆适合周边有大型主线旅游产品的地方,单位对口的公务接待和外地游客。可由村集体通过宅基地置换和拆取旧民房的面积置换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农家乐”餐厅,表演传统工艺的作坊,可让游客互动的乡间民俗表演等场地,以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烹制鲜美的农家菜招徕游客,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和娱乐服务。2、旅游宿营地。旅游宿营地适于在离城市不要太远的地方建设,最好选择有山有水,视野开阔的有连片耕地的地点,营地内设置青年旅馆式的低层农舍式建筑或颜色明快的板房和帐篷区,宿营地内利用坡地旱地植草,开展高尔夫练习、骑术、草地网球、小型足球、灯光篮球场、划船、垂钓,参与性强的民俗节目,烧烤场篝火晚会等适合集体活动的娱乐项目。发展好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发农民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农民积累向城市转移的经济积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术的掌握,更有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乡村旅游值得各级政府大力去推进。推进乡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关键点应放在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活力上。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以农民参与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改变“大产业、小景点”的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市内外投资开发商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多年专注于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积累了大量业界的知名专家、专业团队与专业技术合作伙伴,形成了项目总体实施、专业资源整合以及后续服务跟进的实战项目理念。以旅游产品休闲化升级、度假区规划设计、乡土景观与生态建筑设计为核心竞争力。
提供一些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提供一些旅游专管理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参考资料: (论文荟萃) .
据学术堂了解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可以在下面四个方向进行参考:方向一:产业发展、假日经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中西部旅游发展、西部大开发、旅游信息化、电子商务、区域旅游合作、京津冀都市圈、河北省休闲产业带,产业结构优化、网络经济、旅游扶贫、银色(老年)旅游、自驾车、高尔夫、探险旅游、红色旅游、女性旅游、旅游纪念品开发、会展节庆、团队与散客、旅游企业品牌创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服务质量、产品细分与创新、营销销售、礼仪礼貌、职业道德、消费心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传媒、出入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奥运经济、行业诚信、旅游发展史、旅游经济与统计、旅游会计与财务、国际产业交流与合作、旅游安全与预警、会展节庆、学生旅游、老年人旅游、工业旅游等等;方向二:产权酒店、分时度假、经济型酒店、酒店集团、管理艺术与方法、员工技能、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员工流失、餐饮服务、会议旅游、酒店康乐设施等等;方向三:导游管理、旅行社管理、网络化、规模化、产业结构、职业素质等等;方向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宗教文化、生态旅游、文物古迹、景区开发与建设、民俗旅游、湿地旅游、沙漠旅游、沿海度假旅游、皇家陵寝资源、森林公园等等;
建议看看下面的资料网,在这里想要谁给现写一篇,可能不会有,因为这里没人会为了这个区花费一些时间去写的,所以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用心去做,不管毕业论文还是平时作业吗,我相信你都可以做好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 这个网站的论文都是以words的形式原封不动的打包上传的,网上搜索不到的,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文写作建议看看下面的资料网,下面给你一些范文资料网: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百万范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网: 引文数据库: 社科类论文: 经济类论文: 如果你是校园网,那就恭喜你了,期刊网里面很多资料 中国知网: 龙源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优秀论文杂志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提供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提供一些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