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西游记》所呈现的宏观场景是“天界”、“冥界”和“人间”,如此宏大的场面中,频繁出场的角色一般都是天帝、天神、佛道尊者,由此不难想象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小角色所影射(映射)的不会是现实中的普通人物。那么角色猪八戒又意指何人呢?
先说猪八戒,根据《西游记》中的描述,猪八戒原先是天宫的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贬到人间错投了猪胎。我们姑且相信角色猪八戒影射的是两个朝代中的不同历史人物,根据《西游记》作者对角色“天蓬元帅”、“猪八戒”的刻画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可以断定,这两个角色映射到现实中应该是两个反面人物。因为作者对猪八戒的态度与孙悟空不同,对孙悟空是极力赞美而对猪八戒是极力丑化,且讥讽与丑化的手段极其辛辣。
除了丑化他的相貌,在《西游记》作者笔下的猪八戒其品质极其恶劣,懒惰、贪财、好色、自私;说慌话、吹牛皮、背信弃义、挑拨离间、临阵逃脱……,凡是人类所有的缺点,他几乎全占了。由此足以瞥见“猪八戒”这个角色所影射的生活原型和《西游记》作者似乎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刻骨的仇恨。
为了读懂《西游记》,研究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实,“唐僧取经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到了宋代已有“猴行者”文学角色模型,之后也陆续搬上了舞台杂剧。但从各种剧本内容看,百回版《西游记》的文学艺术水平已经登上了巅峰,且分析整篇的思想套路及隐藏其中的各项谜底可以发现,百回版《西游记》似一人所为,不像是多人在不同朝代进行编排的结果。
安禄山、朱元璋属不同朝代的历史人物,任何文学作品中也不会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编造故事,但《西游记》中可以,《西游记》故事突破了“三界”时空的限制。猪八戒是天蓬元帅下凡,投胎时不慎投错了猪胎。在这里,猪八戒和天蓬元帅是同一个灵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生命个体。
用昆仑文化系统(神魔理论)来理解这很正常;要是用现代唯物论思想解读,这一切都是《西游记》作者所编造出来的、子虚乌有的神魔故事。但作者在编造的过程中,他一边要讲真实的历史(取经故事),一边又要对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进行道德审判,引用《西游记》作者的话就是:“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也就是用文学手段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个人主观臆想、并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梦幻般的寓言故事相结合,给读者呈现出一场气势恢宏的、不受时间和空间所限的社会历史场景,并借此抒发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就猪八戒的特征与唐朝叛将安禄山、明朝皇帝朱元璋之间进行比对。
一、天蓬元帅探秘
月宫嫦娥?这也是古代文人编纂的神话故事,但在《西游记》中拿“嫦娥”说事,将她锁在“广寒宫”中。这“广寒宫”本身映射的就是帝王设置的的冷宫,也可以是古代文人们精神层面上的“冷宫”。显然,这位名叫“嫦娥”的美女也只能映射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历史人物,她可以代表一些类似唐贵妃杨玉环之类的、在民间具有良好口碑但没能善终的女性历史人物们的灵魂。
如果嫦娥果真能映射到杨贵妃的话,天蓬元帅的原型一定是那位胡将——安禄山。
唐朝皇宫内外文武奇才济济,反面人物、风流人物更容易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历数唐朝反面人物,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那位手握重兵,把守天关,集节度使为一身的安禄山了。此人肥头大耳,极度贪婪好色。在野史中,与曾拜为义母的贵妃娘娘之间曝出了很多丑闻。
像安禄山一类的、曾反叛过唐朝的人物,如果出现在中原文人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灵魂肯定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表现在《西游记》中就是被玉帝贬到人间做猪。
品读《西游记》时,还需注意一种现象:同一个“天神”或灵魂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肉身”的形式出现在民间。也就是说,按照《西游记》中表现出的时空观,不同朝代的、不同经历的历史人物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一段故事情节当;我们可以理解为《西游记》讲述的是一群历史名人们的灵魂,披着各色人物或动物皮囊在读者们的精神舞台上演戏。
因此,《西游记》中各角色映射的社会原型也不是单一的。书中角色可以是历史人物的集合体,比如“玉帝”代表的是正统帝王体系、二郎真君代表地方政权等。
猪八戒的前世也可以是象安禄山一类的反叛人物,比如:安禄山、史思明、朱泚等人。猪八戒从天宫被贬人间为猪,其猪窝在福陵山,福陵山就在凤翔府附近。唐朝时在今天的宝鸡地区设节度使,叛将朱泚曾任凤翔节度使。在《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中,唐僧给女国国王介绍猪八戒的祖籍道:“我的二徒弟是西牛贺洲乌斯庄人士”。
这个“乌斯庄”在哪里?在古代青海省西部叫“乌斯庄”(少数民族词汇注重音节即可),西游作者虚构这些地名东拉西扯地安在猪八戒身上,其用意就是在暗示猪八戒影射的历史人物的身份。祖籍在“乌斯庄”意思是猪八戒的前世影射的人是“胡人”;猪窝在“福陵山”,暗示其官职为“节度使”。在《旧唐书》中,也将这一类型的反叛人物归为一处:“天地否闭,反逆乱常。禄山犯阙,朱泚称皇。
贼巢陵突,群竖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这些人皆是大唐的死敌。《西游记》作者将安禄山、朱泚这样一类人的品行集于一个角色之上,用来衬托唐僧、孙悟空等正面形象,能很好地突出作品主题,也能迎合读者的扬善惩恶、弘扬正义等情结。但作者仍然给了这些反叛人物的灵魂最终的出路,很多妖魔鬼怪也没有直接铲除而且最终有了好的归宿,这样处理也恰好符合佛教的教义。“取经”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教化人民“向善”。
但《西游记》作者将《旧唐书》中所记载的“贼巢”(即黄巢)却是极力美化。在孙悟空收服猪八戒之后,立即偶遇乌巢禅师。在古代“乌金”或“金乌”是太阳的别名,传说中后羿射落的太阳变作乌金。在《西游记》中“乌金”指败死的皇帝。“乌巢禅师”是《西游记》中虚构出来的人物,现实中没有任何有关“乌巢禅师”的记载。这里的“乌”就是金乌,“巢”指黄巢起义中的黄巢。乌巢禅师的原型就是“黄巢”。
在《西游记》中乌巢禅师与猪八戒很熟,但与孙悟空不相识,这是作者在暗示安禄山与黄巢身处同一国家,而与孙悟空却不是同一民族。历史上,黄巢是农民起义军首领,自立为帝,曾留下良好口碑。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有一首描写猪八戒生平的诗: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
纠察灵官奏玉皇,那日吾当命运拙。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却被诸神拿住我,酒在心头还不怯。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亲言说。改刑重责二千锤,肉绽皮开骨将折。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其中的如下诗句很像是在映射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野史: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
三花聚顶就是“绞刑”,带套绳索的节点处就是三根绳子, “三花”就是要命的绳套。
顺便说一下,月宫中还有一个人物名叫“吴刚”。神话人物,原本就是文人们的虚构,为什么对“月宫”中的一名男子要取名吴刚呢?合理解释就是他影射当年马嵬坡前逼死贵妃的唐朝武士。安史之乱导致大唐江山将倾,高到皇上,低到士兵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帮爷们把事情没办好,责任推给一介女子,纵然三尺白绫(就是三花)加于项上,能否保江山于不朽?女皇武则天说得好,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唐朝武士在马嵬坡前带领将士逼宫,看似刚性霍霍,实则有勇无谋,在危急关头乱上加乱,不听指挥“勇”不对敌,在后世文人笔下亦无勇可言。作者起名作“吴刚”有没有取其谐音“无钢”?,意为钢水没用到刀刃上,有钢也同无钢。这等武士,其灵魂也只配在冷宫中劈柴货。
二、猪八戒转世之后可能的历史形象
在编造神话的文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类似安禄山之类的唐朝叛将其灵魂还能在“天宫”安身吗?被贬下界是必然的,但贬到猪窝?这肯定是明人所为。
自公元1350年“白莲教”组建“红巾军”起义之初,起义领袖在黄河边事先掩埋“独眼石人”,让蒙古人胁迫下的、修筑黄河堤坝的民众挖出这尊石像,这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促使一股推翻元朝蒙古人统治的起义在黄河边爆发了。这次战争的性质由推翻蒙古人的统治直到后期起义军之间的相互攻伐,以郭子兴、朱元璋为主导的战争历时二十二年。在当时的士人阶层中,朱元璋做皇帝非士人所愿。
明朝建立后,民间散布着种种带有侮辱性的言语、舞台杂剧中也出现了取经人“猪”形象,这一切都是文人们针对文盲皇帝朱元璋的。其最终也导致惨烈的“文字狱”事件,大批量的文人被屠杀和发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曾署名的小说《西游记》,其中的取经人“猪八戒”形象的创设并非单纯用来是取悦广大读者的。如果让后世读者来猜度明朝文人们的心境,让他们创作一部不用署名的小说,在小说中可以尽情诋毁、讽刺、侮辱他们最为害怕的、也最为仇恨的皇帝……。实际上百回本《西游记》就是在公元1555年左右开始起笔的,书中的取经人“猪八戒”形象倒很像是作者精心设置的用来鞭挞当朝始祖的角色人物。
三、“猪八戒”形象与明太祖高皇帝比较
角色名:猪八戒,法名:猪悟能。
猪八戒与朱元璋皇帝的小名“朱重八”,其谐音有两个字相同;猪悟能,似乎在调侃:“无能之辈”,在文人眼里作为一国之君却未能迈进儒家门槛,说无能也说得过去。
婚姻和出身:在《西游记》中描述道: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拨救拔救。”
塔萨道:“此山叫做甚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查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
通过以上对话也可以管窥到,猪八戒本人不承认自己是“猪”,说他是“猪”的人,实际就是《西游记》作者本人,是他借角色观音之口说他是“猪”的。在变成“猪”之前,他曾是“天蓬元帅”下凡,其灵魂在天宫中具有一席之地。能占据天宫地位的灵魂,影射的人物肯定是人间的王者。
在中原王朝的帝王系列中寻找,面相丑陋不堪、婚姻关系又是属于“倒插门”的实属不多见。再从“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等综合分析,猪八戒影射的生活原型与朱元璋皇帝极其相似。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曾沦为乞丐,当过和尚,因家中排行老八取名为朱重八,后被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到门下,并许配义女马秀英为妻,改名朱元璋。说他是上门女婿并不为过。郭子兴收留朱元璋也与他奇特的长相很有关系。《明史.太祖本纪》描述朱元璋的长相时说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史料载: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
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八戒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高老庄”,高老庄在哪里?“高”者,至高无上也,“老”者至尊也,“高老庄”非民居之庄,这里的“庄”只能是明朝皇宫孝慈高皇后所在地。
郭子兴一干人马,也可以说是大明王朝的“母本”,随着“红巾军”起义军的不断壮大,最后坐拥大明江山的人物不是郭家之人,而是朱元璋。这与猪八戒所交代的:“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不是如出一辙么。
四、九齿钉钯的奥秘
猪八戒手中的钯子是农具,但它是九齿,古代帝王被尊称为“九五之尊”,可见这钯子并非一般农民的器具。《西游记》中有交代:猪八戒被贬下界后被一村女卵二姐(在青海,“卵二姐”这种称呼是蔑称)招赘,即唤做“倒查门”,那女子死后占了她的家产,这钯子自然是农女所使的农具。
马秀英(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灵璧县人。她之所以被称为“马大脚”,是因为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因此被人称之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养父郭子兴把她许配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钯子”也是红巾军起义军手中的得力武器,因为红巾军起义是在修筑黄河时聚众爆发的。
佛有好生之德,作者将明太祖的灵魂塑造成猪八戒,让他跟随唐僧取经,此举正是佛对凡尘所犯深重罪孽者的救赎,这也符合明朝皇帝弘扬佛法的历史之真实。
唐僧是唐朝人,朱元璋是明朝人,《西游记》作者让他们结伴“取经”?因为《西游记》是小说,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其中所讲的故事从不受常人时空观的限制。品读这部旷世杰作时,读者们也将自己的视野拉长到几千年华夏文明史当中、站在华夏文化的制高点上去审视和思考吧……
小说《西游记》所呈现的宏观场景是“天界”、“冥界”和“人间”,如此宏大的场面中,频繁出场的角色一般都是天帝、天神、佛道尊者,由此不难想象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小角色所影射(映射)的不会是现实中的普通人物。那么角色猪八戒又意指何人呢?
其实,“唐僧取经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到了宋代已有“猴行者”文学角色模型,之后也陆续搬上了舞台杂剧。但从各种剧本内容看,百回版《西游记》的文学艺术水平已经登上了巅峰,且分析整篇的思想套路及隐藏其中的各项谜底可以发现,百回版《西游记》似一人所为,不像是多人在不同朝代进行编排的结果。
明朝文人所塑造的“猪八戒”形象,若要影射一些反面的历史人物,让读者在历史长河去打捞的话,具备像猪八戒一样携带斑斑劣迹的历史人物?很多!但能与猪八戒对上号的、笔者能找到的对象还只有唐朝的叛将安禄山之类和明朝皇帝朱元璋。
月宫嫦娥?这也是古代文人编纂的神话故事,但在《西游记》中拿“嫦娥”说事,将她锁在“广寒宫”中。这“广寒宫”本身映射的就是帝王设置的的冷宫,也可以是古代文人们精神层面上的“冷宫”。显然,这位名叫“嫦娥”的美女也只能映射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历史人物,她可以代表一些类似唐贵妃杨玉环之类的、在民间具有良好口碑但没能善终的女性历史人物们的灵魂。
如果嫦娥果真能映射到杨贵妃的话,天蓬元帅的原型一定是那位胡将——安禄山。
唐朝皇宫内外文武奇才济济,反面人物、风流人物更容易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历数唐朝反面人物,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那位手握重兵,把守天关,集节度使为一身的安禄山了。此人肥头大耳,极度贪婪好色。在野史中,与曾拜为义母的贵妃娘娘之间曝出了很多丑闻。
像安禄山一类的、曾反叛过唐朝的人物,如果出现在中原文人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灵魂肯定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表现在《西游记》中就是被玉帝贬到人间做猪。
品读《西游记》时,还需注意一种现象:同一个“天神”或灵魂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肉身”的形式出现在民间。也就是说,按照《西游记》中表现出的时空观,不同朝代的、不同经历的历史人物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一段故事情节当;我们可以理解为《西游记》讲述的是一群历史名人们的灵魂,披着各色人物或动物皮囊在读者们的精神舞台上演戏。
因此,《西游记》中各角色映射的社会原型也不是单一的。书中角色可以是历史人物的集合体,比如“玉帝”代表的是正统帝王体系、二郎真君代表地方政权等。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有一首描写猪八戒生平的诗: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纠察灵官奏玉皇,那日吾当命运拙。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却被诸神拿住我,酒在心头还不怯。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亲言说。改刑重责二千锤,肉绽皮开骨将折。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其中的如下诗句很像是在映射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野史: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
三花聚顶就是“绞刑”,带套绳索的节点处就是三根绳子, “三花”就是要命的绳套。
在天宫也有冷宫,就是“广寒宫”。杨家有女初长成,此女本是平常女,嫁于帝王做娼娥(别误会,这里的“娼娥”是歌女),功圆行满成“嫦娥”。常抱玉兔于腰间,包揽祸水于一身。玉兔映射贵妃腰间“玉环”,杨家女子,生来玉带缠腰,故取名“杨玉环”。在中国神话中,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因独吞不老仙丹后独自飞升月宫。很少有人去探讨“后羿”映射何人,其实“后羿”是“后裔”的谐音。后羿射日,曾射下九个太阳,中国文化中“太阳”代表的就是帝王,被射死的太阳变成了“乌金”。中国的隋唐时期,就是生产神话故事的鼎盛时期,“嫦娥”仙子的原型,在笔者看来映射的是美女艺术家杨贵妃,因为在那个时期只有杨贵妃才是后世老百姓心中的“女神”。给“嫦娥”仙子找一个现实中的生活原型,也只有杨玉环才能匹配。如果杨贵妃是“嫦娥”,那么“后羿”就是李隆基了。李隆基也的确是正统帝王后裔,只因“安史之乱”在精神层面未能善终。但他也在自隋朝起九个帝王之后创立了“开元盛世”,这与后羿射落“九个太阳”的传说相吻合。嫦娥偷食“不老仙丹”,何为“不老仙丹”?现实中人们会将不老仙丹理解为能够长生的药物,其实在神话中,“不老仙丹”隐喻的是能够让一个民族持续繁衍、人丁兴旺的方法,也就是与男女性事有关的一些活动。很多道士为帝王们炼制“长生不老”药,这种药就是为年老皇帝特制的壮阳药丸。正真所谓“长生不老”的药是后人的传说,古代的皇帝是不是很昏庸?不见得!嫦娥偷食“不老药”隐射的就是在野史中盛传的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的风流韵事。词汇“偷食”也是杨贵妃在精神层面背叛皇帝的具体表现。(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最早是在《山海经》中所载,但《山海经》中并无记载。嫦娥故事既然出现在《西游记》中,角色嫦娥完全可以映射现实中的任何美色女人)
在编造神话的文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类似安禄山之类的唐朝叛将其灵魂还能在“天宫”安身吗?被贬下界是必然的,但贬到猪窝?这肯定是明人所为。
角色名:猪八戒,法名:猪悟能。
猪八戒与朱元璋皇帝的小名“朱重八”,其谐音有两个字相同;猪悟能,似乎在调侃:“无能之辈”,在文人眼里作为一国之君却未能迈进儒家门槛,说无能也说得过去。
婚姻和出身:在《西游记》中描述道: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拨救拔救。”塔萨道:“此山叫做甚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查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
在中原王朝的帝王系列中寻找,面相丑陋不堪、婚姻关系又是属于“倒插门”的实属不多见。再从“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等综合分析,猪八戒影射的生活原型与朱元璋皇帝极其相似。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曾沦为乞丐,当过和尚,因家中排行老八取名为朱重八,后被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到门下,并许配义女马秀英为妻,改名朱元璋。说他是上门女婿并不为过。郭子兴收留朱元璋也与他奇特的长相很有关系。《明史.太祖本纪》描述朱元璋的长相时说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史料载: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八戒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高老庄”,高老庄在哪里?“高”者,至高无上也,“老”者至尊也,“高老庄”非民居之庄,这里的“庄”只能是明朝皇宫孝慈高皇后所在地。
郭子兴一干人马,也可以说是大明王朝的“母本”,随着“红巾军”起义军的不断壮大,最后坐拥大明江山的人物不是郭家之人,而是朱元璋。这与猪八戒所交代的:“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不是如出一辙么。
猪八戒手中的钯子是农具,但它是九齿,古代帝王被尊称为“九五之尊”,可见这钯子并非一般农民的器具。《西游记》中有交代:猪八戒被贬下界后被一村女卵二姐(在青海,“卵二姐”这种称呼是蔑称)招赘,即唤做“倒查门”,那女子死后占了她的家产,这钯子自然是农女所使的农具。
如果容笔者猜测,此钯子原属明皇后马秀英所有。
马秀英(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灵璧县人。她之所以被称为“马大脚”,是因为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因此被人称之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养父郭子兴把她许配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钯子”也是红巾军起义军手中的得力武器,因为红巾军起义是在修筑黄河时聚众爆发的。
以猪八戒为原型的论文写作思路很容易的哦。
在一起吗!这!这么!这么晚才好!一切顺利吧、一切顺利吧!这
《西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可以从人物外形、性格特征、特殊本领、优缺点以及经典事例等几个角度展开描写。
猪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胆小,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
因为猪八戒的知错就改,能听取他人意见有重要联系(其实这与悟空的‘督促’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
人物典型事例
1、第十回里,大圣护送着唐僧一路到高老庄,猪八戒此时正等着在这里做上门女婿。高太公想悔婚的原因之一就是他食量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餐得吃百十个烧饼才够。幸好猪八戒作为出家人还守着一点规矩,不吃酒肉,否则高家的产业用不上半年就要被吃光了。
2、猪八戒贪吃但是不会细品,什么东西都是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偷吃人参果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尝出味道,就已经整个囫囵地吞下去了。在途经通天河时,陈家为师徒四人准备斋饭,仆人见猪八戒五六碗饭瞬间清空,还以为他把饭倒进了衣服里。
3、孙悟空派他去巡山探查有无妖魔鬼怪,猪八戒略微走远点,就寻个好地方用钉耙筑卧铺睡觉。在悟空被唐僧驱逐后,八戒受命为唐僧化斋,他遍寻不到人烟,就随便找地方睡下,想着糊弄几个时辰再回去交差。
我可以,你联系我!
猪八戒是集人、神、猪为一体的人物形象。猪八戒虽形象不佳,但反倒让人感到可爱。他有着正常人所有的一切欲望,自然也包括常人容易犯的那些小毛病和小缺点。是一个代表大多数人的一个形象,在《西游记》中主要塑造的这四个形象中,猪八戒是唯一具有人七情六欲。在第二十四回中,他不但要娶老夫人的三个女儿,情急之下连丈母娘也想要,他在高老庄中,对高老的女儿一直以柔情相待,想用柔情感化 “女菩萨“。虽然他好色,但忠诚,在第二十回中孙悟空降伏猪八戒后,临走之时还在给他的老丈人嘱咐:”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的浑家:只怕我们取经不成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作女婿过活。“在取经途中,跟唐僧闹别扭的时候,总是会说我要会高老庄,找高小姐,也没打算去找别人。另外,猪八戒知道节俭,善于理财。在第七十七回中,孙悟空诈唬猪八戒,从他的耳朵里掏出了四钱五六分银子,这一情节在愉悦了大众的同时,也可见猪八戒“暗存私房钱”,居家好男人的形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猪八戒会成为《西游记》师徒四人中最想嫁给的人吧。猪八戒会心疼女孩子,会哄女孩子开心。从现代社会的意义上来讲,能够象猪八戒一样忠于爱情,忠于家庭的年轻人好像是越来越少了。这也就无怪乎,近几年来,各电视太推出了好多有关猪八戒的电视剧,象《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也反影出了人们对猪八戒的喜爱程度。其次,从动物的角度,猪八戒作为一头猪。其中,他体现出贪吃、能吃的一面,食量特别大, “一顿要吃三五斗米;早间点心,也得吃百十来个烧饼才饱” ,在取经过程中;肚子长处于饥饿状态,常为吃饭而遭受孙悟空等人的讥笑,这一情节着实惹人发笑,但他面对一个吃了能长生不老的唐僧却从未打过主意,倒是体现了猪八戒的一份忠诚。其次,他能睡,不管天塌下来他都能睡着,在第三十一回中,猪八戒和沙僧一起去救公主百花羞,沙僧被擒,猪八戒逃走,没有想办法去救沙僧,而是藏在草丛里,一觉睡到半夜时分。但另一方面,猪的可爱形象也在猪八戒的身上体现无疑。临行女儿国,他争着挑女王相赠的御米三升,只说道不沉,只消一顿饭,就了帐。第三,猪八戒作为上天神仙--天蓬大元帅,也颇有些武艺神力。在收沙僧,伏鲤鱼精,过荆棘岭,救乌鸡国国王时,猪八戒有勇有谋,勇打头阵。变得二十长高的身躯,三十长长的耙柄,拽开步,双手使耙,将荆棘左右搂开,护送唐僧顺利通过荆棘岭,用智糊弄孙悟空偷盗人参。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空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本人新手,希望答案能让你满意,谢谢!
猪八戒吃西瓜 猪八戒背媳妇 猪八戒拜师
呵呵,我刚花了几元钱下载好的,给你一起分享吧论 《西游记》的谐趣美[摘 要]:诙谐有趣是人们对 《西游记》众口一致的评价,也是 《西游记》诞生四百年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文本的诙谐有趣,分别体现在性格塑造、内部矛盾冲突、市井生活描写和以俗为美的趣尚四个方面。[关键词]:《西游记》;谐趣;猪八戒;市井生活;以俗为美一 、性格塑造的谐趣关于 “谐趣”,朱光潜先生以为它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而且认为,“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也不能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普通的是容貌的丑拙”】,【照此标准去衡量,猪八戒形象的塑造可谓深得作者之心】。若从大局和整体考查,猪八戒则是一个毛病不少本质较好的可资教育的对象。在唐僧诸徒中,猪八戒的性格是最为丰富复杂的。他既有突出的优点,又有明显的缺陷。整个性格充满着矛盾,而由这种矛盾又每每引发出强烈的喜剧效果。首先,小说中的猪八戒吃苦实干,却又贪食贪睡。猪八戒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是吃了苦、出了力的,特别是许多脏活累活都要由他去做,比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等。在荆棘岭开山,在稀柿衙拱路,都突出表现了他的吃苦耐劳。其实他的这种吃苦耐劳,早在高老庄就开始了。入赘高家后,“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连老丈人也不得不承认:“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但是,他贪食贪睡的毛病也着实让人吃惊。吃相贪馋,食物不论好坏软硬,一概狼吞虎咽,不嚼不品,常常是食“而不知其味”。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就是如此。人饭量特别大,老丈人就曾嫌他食肠甚大而要悔婚,说他 “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他贪食好吃,常常是闻吃而动。第六十八回写悟空让他上街去买油盐酱醋等调味品来做菜用,他推托说自己相貌丑陋 “恐惹下祸来”,偷懒不肯去。悟空就对他说街上有大烧饼、大馍馍、好汤饭、好蔬菜,有糖糕、点心、油食、蜜食等无数好吃的东西,我去买些请你,如何?猪八戒一听这话,口内流涎,喉咙咽唾,跳起来就跟悟空上街了。他贪睡成性,睡觉不择地方,青石板上、荆棘山中、乱草堆里,都可以入眠。让他去化斋,则瞌睡连天;叫他巡山去,则倒在路边呼呼睡起觉来,一睡就是大半天;夜间睡觉,连师父唐僧叫他,他也会恼火发脾气,借此对唐僧调侃打趣。猪八戒的性格实在是最富有谐趣美的一种。二、喜剧来自内部唐僧是取经队伍的最高领导,他下面有三徒。作为一个部门的行政长官,唐僧实在名不符实,他除了长着一副标致的人形和能记住一套菩萨教的紧箍咒外,其他不甚了了,悟空、八戒对唐僧的役使常有埋怨之声,师徒之间时常发出不和谐的声音。首先看猪八戒对无能领导唐僧的调侃。小说第三十七回写乌鸡国王鬼魂夜拜唐三藏,三藏惊醒后连声叫道:”徒弟!徒弟 !”八戒醒来道:”什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捂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若对唐僧这支取经队伍的队形稍加考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孙悟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标准的马前卒形象,虽说有鞍马劳顿之苦,却也占尽了风光。沙和尚忠诚可靠,时刻与领导共进退,日子相对轻松,其位置居中。而猪八戒的营生则要烦累得多,他既要负责殿后,又要承担巡山、化斋、降妖的任务,夜间还要提瓶务脚,充当贴身丫鬟。无怪他整天牢骚满腹,当然,他也深得师父疼爱,打猴哥的小报告也时常奏效。再如小说第四十八回,写妖怪作法致使众人落水,唐僧是俗夫凡胎,不能和别人相提并论,当有淹死的危险。而八戒本是天蓬元帅临凡,他当年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沙和尚是流沙河内出身,白马本是西海龙孙,故此能知水性。当八戒、沙僧在水里捞着行囊,放在白马身上驮了,分开水路,涌浪翻波,负水而出”时,孙悟空急切地询问师父的下落,猪八戒打趣道:”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如今没处找寻,且上岸再作去处。”大圣在空中指引,须臾回转东崖,晒刷了马匹,僻掠了衣裳,大圣云头按落,一同到于陈家庄上。早有人报与二老说四个取经的老爷,如今只剩了三个来也。庄人询问三藏老爷的下落,八戒再次打趣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所谓“陈到底”,实乃 “沉到底”也。既改名,又变姓,猪八戒的玩笑动作有点过大。作为大师兄,孙悟空按理说不应该为长不尊,而应当处处为师弟作榜样,上尽忠,下尽责。但是,由于来自猴类,孙悟空天生就有多动症状,顽皮机警好名坐大,一副为老不尊的顽童姿态,比之于金庸笔下的周伯通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在受业恩师菩提祖师和不男不女的观音菩萨面前,孙悟空能暂时的正襟危坐,其余皆插科打诨,少有完全的尊重,即使唐僧亦不例外。小说第三十八回就有一段关于孙悟空不知长幼、漠视尊卑的描写:……将近有一更时分,行者心中有事,急睡不着。他一毂辘爬起来,到唐僧床前叫:”师父。”此时长老还未睡哩,他晓得行者会失惊打怪的,推睡不应。行者摸着他的光头,乱摇道:”师父怎睡着了?”唐僧怒道:”这个顽皮!这早晚还不睡,吆喝什么?”头乃六阳之首,它高高在上,是真正的尊贵之所在,孙悟空胆敢在此抚摩摇晃,与其说猴性发作的身不由己,倒不如说是作者故作戏谑的有意处理。类似猪八戒式的打趣也时常发生在身为大师兄的孙悟空的口中,如小说第四十回这样写道:三藏闻言,也似信不信的,只得攀鞍在马,顺路奔山前进。正行时,只听得叫“救人!”长老大惊道:“徒弟呀,这半山中,是那里什么人叫?”行者上前道:“师父只管走路,莫缠什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唐僧道:“不是扛抬之轿,乃是叫唤之叫。”行者笑道:“我晓得,莫管闲事,且走路。”(第40回)唐僧虽有佛家普度众生的心肠,无奈肉眼凡胎,失察于人妖之辨,西天路上因此而陷入妖魔之手者多多,给孙悟空降妖除魔制造许多麻烦。所以每当师父要大发善心救人的时候,孙悟空便借机转移话题,以避免不必要的节外生枝而耽误精力和时间。比起徒弟们的偶尔打趣来,唐僧则表现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官僚和严厉,他经常因为自己凡夫俗子的短视而对徒弟们进行劈头盖脸的训斥和刁难,有时更是以“紧箍咒”对忠心耿耿的孙悟空施以严惩。比如骂八戒是 “馕糟的夯货”,孙悟空则是“泼猢”,用粗言恶语去责骂徒弟几乎成了唐僧的家常便饭和生活习惯,明显地带有封建时代师徒间的严重不平等色彩。也正是这种取经队伍的不和谐,使小说处处透出一种让人捧腹的情趣。《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在孙悟空与妖魔之间展开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西行旅途中的丰富生活又不止这一方面。事实上,在八十一难的很多回合中,吴承恩并不是仅仅写孙悟空与妖魔的对抗,而常常描写在旅途生活中行者与八戒的调侃戏谑,产生一些喜剧性的冲突,这种描写有时甚至占了相当长的篇幅。众所周知,孙悟空机智、好斗,性格玩世不恭,好揶揄,善戏谑。猪八戒又最世俗,呆头呆脑,却又经常耍小心眼,口馋,偷懒,好色,好说谎,又标榜自己最老实。他们之间的打趣调笑,打破了旅途的寂寞和枯燥,使漫漫西天长路生出种种读者并不陌生的生活情趣。加以唐僧对猪八戒的有意偏袒,又增加了情节的趣味性,往往造成这样一种结果:猪八戒在外面是被作弄的对象,回到师父面前再大告师兄的罪状,借唐僧的“紧箍咒”反攻倒算。小说中第四十九回的描写即是如此。孙悟空的神奇本领自有其挥洒的特定空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唯独在水中就大打折扣,并非海陆空全方位驰骋横行。猪八戒恰巧抓住这少有的机会,利用自己执掌天篷元帅时练就的水中本领,对平时经常欺侮自己的孙悟空进行报复,把行者掼在水中。岂不知聪明的孙悟空早有防备,假身故意被摔出,“真身变作一个猪虱子,紧紧的贴在他耳朵里”,借助八戒的猪耳朵安然无恙地返回。原想作弄别人的人却被人家作弄了一回,最后落得跪地求饶、磕头赔礼,小说细致地写出了猪八戒从计划时的欣喜到掼跌孙悟空的惬意和阴谋落空后懊丧的心理过程。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猪八戒的悟性就是这样不长进。三、市井生活的浓缩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市民阶层虽然晚出,但它一旦形成便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不像农民的生活那样,由于依附于土地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般的市民往往都要从事一些贩运和买卖,有时甚至长年累月在江湖上奔波,这就不仅增加了生活的不安定性,而且也不免要承担一些风险。作为一部面向市民的白话小说,《西游记》势必融入市民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市井生活情趣,“买卖”、“生意”几乎成了孙悟空的口头禅。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孙悟空的“好名”。就题材而言,《西游记》当属神魔一类,但从其主人公孙悟空的身上则可以看出明代中期尚未发育成熟的商业社会的痕迹。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传统的价值观被重新审视,孔子“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丧失了它千年以来的金科玉律的地位,代之而起的是商业活动中对“利”的攫取和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功名情结”的魂牵梦萦。作为一个更多来自市民阶层的艺术形象,孙悟空身上几乎没有任何趋利的表现,而好“名”的思想追求却特别的明显而执著。第一次大闹天宫后,就是因为嫌 “弼马温”官小名卑而反下天庭。经过激烈的斗争,才获得一个有其名而无其实的“齐天大圣”名号。蟠桃会上,因排不上座次未见自己的大名而进行了第二次大闹天宫的表演。西天路上,孙悟空的“好名”追求伴随始终,直到故事的结束。由于生性高贵,孙悟空时时表现出了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他言必称 “老孙”,在妖怪面前更是大长自己的辈分,直呼“你孙外公”,或者称别人 “老儿”、“儿子”、“孙子”。即使与妖精斗法,亦从不弄虚作假,只巧取而不豪夺,时常担心“坏了老孙的名头”。孙悟空是一个性格顽强的“美猴王”,浑身充满昂扬进取的精神,绝无刘备式的懦弱流泪。即使因为斗争的需要也不甘心委曲求全,偶尔有那么一次的“坐小”就倍感痛苦万分。《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的大哭场面十分罕见,大闹天宫中仅出现过为数不多的两次。取经路上也有两次大哭的描写,一是小说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写唐僧误以为被狮驼岭的妖怪分吃后曾大哭不止,而这次痛哭流涕却不是出于对师父的牵挂,恰恰因为自己的名声受辱,即使为了形势的需要而一时采取的低姿态也感到痛苦万分。上面这段心理活动描写形象地揭示了孙悟空“好名”的思想性格,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孙悟空是一个大英雄,但算不上一个大丈夫。《西游记》中类似这种通过心理描写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手段运用并不是太多,作者更多的方面是让人物自己现身说法,通过孙悟空多次自诩式的“自报家门”来反复加深其好“名”性格的展示。据统计,小说中写孙悟空自诩式的“自报家门”当在十次以上,现试举两例证之。在小说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中,孙悟空不仅经常自诩其上天入地的英雄本领和出生以来的辉煌战果,有时偶尔还对自己的金箍棒进行夸饰,自诩其武器的神奇,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先从精神上打败对手。再如小说第七十五回的描写。与前文自诩其大闹三界和西天路上降妖伏魔的英雄壮举不同,本段夸饰则主要炫耀其兵器之神。孙悟空先从金箍棒的质料说起,依次介绍了金箍棒的铸造经过、神奇功能以及他运用此棒上斗天兵神勇、下除妖孽贼寇的赫赫功勋。正所谓:“邪魔汤着赴幽冥,肉化红尘骨化面。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上方击坏斗牛宫,下方压损森罗殿。天将曾将九曜追,地府打伤催命判。”四、以俗为美的趣尚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雅文化与俗文化既并行发展,又相互渗透、相互冲突和依存,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雅与俗这对美学范畴是随着音乐的兴起而产生的。《诗经》的时代,文史哲混沌,歌舞乐一体,艺术的发展始终与雅俗的对立和发展紧密关联。十五国风,即是当时新兴的俗乐,又是俗文学的的基本样式,它与王畿土地上的雅乐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的所谓 “乐”,其实可以完全借指文学或文化)。由于俗乐、俗文学对宫廷雅乐和雅文学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所以它一经行世便受到正统卫道之士的竭力排斥。孔子对郑声深恶痛绝,在《论语》中,他一再呼吁:“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在孔子看来,俗乐与俗文学有悖“礼”的规范,应当加以坚决抵制和扼杀。《萄子•乐论》也认为:“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礼记•乐记》更是对当时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和文学大加贬斥:“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直到宋代的朱熹还对此耿耿于怀,认为“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尽管统治者极力标榜雅乐,贬斥俗乐,但由于扎根在民间的“郑卫之音”具有全新的品貌和旺盛的生命力,故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对宫廷雅乐和雅文学构成严重威胁。早在春秋时期,俗乐就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冲开皇宫的大门,使庄严神圣的君王陶醉其中。据《乐记•魏文侯》载,魏文侯曾对子夏坦率道出自己聆听古乐(雅乐)和新乐(俗乐)的不同感受:“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由此可见,俗乐具有多么令人迷狂的艺术魅力。从中国艺术的重要部门古典文学的发展来看,雅俗之争虽然贯穿始终,但其中颇有起伏。中唐以前,文人士大夫的“尚雅”心态明显而强烈,“雅正”这一审美范畴,在文学史上拥有广阔的领地,是封建文人普遍追求的审美趣味。“安史之乱”的爆发和连续八年的兵火,使得貌似强大的唐帝国轰然坍塌,给汲汲进取的士子带来严重的戕害,也给 “雅文学”如登峰造极的唐诗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大诗人韩愈仰望李白、杜甫两座高山,深感创作的艰难,在浪漫、写实两路之外,独创 “险怪”一派,并提出了“以俗为美”乃至“以丑为美”的主张,在创作理论上高擎起俗文学的大旗,虽然还一时无法撼动“尊诗右文”传统观念,但对其后唐传奇的出现无疑起到了警醒的作用。词本是典型的俗文学,但一入文人之手,便又“雅”了起来。宋代以后,词学家习惯于将词分成雅词与俗词两大类。雅词内容无邪,语言典雅,意趣高远,风格中正和平;而俗词多写情爱,语词尘下,风格软媚靡曼,从而失去了雅正之致,故为人所病诟。受雅正美学观的影响,正统文人多指摘《子夜歌》,诋毁《竹枝词》。尽管如此,他们也无法遏制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冲击和浸润,更对俗文学地盘的扩充和势力的壮大无可奈何。直接受到帝王卿相压制的柳永词,正是缘其“俗”,才不胫而走,家喻户晓,以至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奇特景观。其后,作为俗文学典型代表的元曲和明代小说,虽然不被卫道者所重视,但由于其本身的强大的生命力,而最终却能成为一代文艺样式的代表,取得了与诗、词、文争胜的显赫地位。仅就明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而言,它不仅在形式上代表着俗文学的新生,更在题材和内容方面体现着俗文学的价值和魅力。以俗为美的平民文化特征也是《西游记》的审美特征之一。(一)偷盗与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偷盗行几乎贯穿全部小说,可以说他从蟠桃会上兜率宫中一直偷到了朱紫国和平顶山,偷迹踏遍了天宫人间和西天佛土。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就以善偷显名,此后更是变本加厉,把与偷巧妙结合,西天路上屡试身手,结果常常大获而归。经火焰山,取了芭蕉扇;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遇金角大仙和银角大仙,又连偷带,弄走了他们的五件宝贝。孙悟空偷盗技术高明,尽人皆知,声名远播。师弟猪八戒索性就对人夸口说他师兄是个 “开锁的积年”。在别人的心目中,孙悟空则早已是一个积年的惯偷了。东方朔在帝君处与孙悟空相遇,就直以“老贼”相唤:“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让你偷吃。”这里提起小说前七回中孙悟空 “大闹天宫”时偷吃仙丹的往事,太上老君自然记忆犹新,所以他“见行者来时,即吩咐看丹的童儿:“要看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而当孙悟空求借“九转还魂丹”时,他虽心中不愿,却也无可奈何。由此可见孙悟空的偷盗手段之高,不仅远近闻名,而且令人生畏。连玉帝也要礼让三分的太上老君也不敢不送他一丸仙丹,以求息事宁人。如果说孙悟空是以“偷”闻名的话,那么天宫的神祗和西天的佛徒则更擅长哄。“大闹天宫”时,太白金星曾给玉帝出主意:“就叫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于是太白金星当面哄孙悟空:“玉帝传旨到,‘凡授官衔,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是老汉为大王冒罪奏闻,免兴师旅,请大王授策。玉帝准奏,因此来请。”玉皇大帝也当面哄孙悟空说:“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时候的孙悟空尚未具备火眼金睛的神通,便胡里胡涂地欣然接受了。聪明的孙悟空尚且能被人哄,蠢笨的猪八戒上当则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西天取经大功告成时,猪八戒仅仅被封了个等外之列的“净坛使者”,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佛于是哄道:“因汝口壮身慵。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贪吃的八戒自然不再说什么了。(二)“尿”描写:如果说偷盗和哄属于道德审丑的话,那么把猴子和马的小便引入作品就可以视之为艺术上的审丑了。参观过动物园的人们都知道,猴儿们的领地一个“醒鼻”的标志就是熏人的腥臊气味。《西游记》的作者在仔细观察猴子生活的基础上,又借鉴了狗类到处留尿的习惯,在事关生死存亡的大闹天宫一节中,独出心裁地设计了猴子留尿“到此一游”的恶作剧式情节,和高高在上的佛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给貌似庄严的神佛投以反讽,既宣泄了作者心中的不满,又给观众带来了会心的笑意。有人说,“无赖猴头在神圣佛祖掌上撒尿,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最具有喜剧色彩最有民众性的一个细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伟大成功”,“这个评价应当说是较为正确的。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猴尿”的描写,还分别在小说第45回和69回写了 “马尿”和“猪尿”。车迟国王佞道排佛,孙悟空领着两位师弟大闹三清殿,不仅偷吃了供品,把那三清教主一起请下供台.丢进“五谷轮回之所”,还顺势撇下三缸 “圣水”,留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品尝。小说第69回写孙悟空给朱紫国王医病,以大黄、巴豆、锅灰为原料,再借用小白龙的马尿,终于制成了专治朱紫国王的特效药 “乌金丹”.彻底解决了国王的消化不良之症。这三次用 “尿”,不仅品种齐全,猴、猪、马、人四位一起上阵,而且各尽其妙。第一次写尿,是调侃佛祖。第二次是针对明世宗佞道的嘲讽,又使人联想起天宫中专门为玉皇大帝炼丹延寿的太上老君。第三次则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人间的君王。参考文献:[1]朱光替.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2]参见余世谦著.《西游记作者对我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老庵.经典丛书 •西游故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诸葛亮:大型民营企业的首席运营制定企业长远战略;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辅助CEO的工作;负责企业运营管理猪八戒:大型企业的中层领导,主管级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上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指导本部门员工开展工作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家庭条件良好的大学文学类教师研究古典文学、诗词;乐于教授学生成材或者,成为凭借父母一定的助力,成为一代企业家
评价西游记里的猪八戒的真实容貌未必便如电视剧里那么可爱,书中对他的官方描写多次提到獠牙这个特征,显是推断出他并非家猪八戒而是野猪,当为性情凶猛的物种。西游记第二十回写师徒投诉农庄,小老儿见了悟空只道是个瘦弱的痨病鬼,见了猪八戒就立即吓倒,可见老猪是取经团队里最象妖怪最能唬人的一个。
至于评价猪八戒的艺术造型为何如此亲切,只能说明西游记里猪八戒在群众的口耳相传里是个讨人爱的角色,没人想把他弄得狰狞。说到底,悟空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而猪八戒,就是我们自己,那个被懒癌、拖延症、好逸恶劳、情欲和事业的两难、美食和身材的两难困扰了一生的自己,在到不了的灵山和回不去的高老庄之间彷徨了一世的自己。
猪八戒本为神,在天宫贵为天蓬元帅,掌管十万天兵,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威风八面。但八戒空为神仙,却有一颗凡人的心,为情欲所困,不能自拔,最终由于酗酒而醉,借酒吐真言,向嫦娥吐露爱慕之情。却不知嫦娥另有心上人,恼其言行、告其调戏,天庭震怒,贬其下凡,孰知错投猪胎,一失足铸成千古大错。但八戒是个敢爱敢恨之人,在高老庄又恋上高氏之女,谁知孙悟空棒打鸳鸯,破坏了他的美好因缘,无奈地跟随着唐僧踏上了漫漫取经之路。取经路上,八戒几多烦恼几多忧,常常回头用幽怨、无奈的眼神望着广寒宫:“孤寂的娥儿,你还好吗?”八戒知道嫦娥在看着,甚至嘲笑着他,但八戒没有怨言和悔恨,他知道,为爱执着乃男人本色。夜半醒来,八戒常常泪湿衣襟,高氏之女实在让他放心不下,不知有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总梦见了她,梦见与她拜堂成亲的情景,八戒难以割舍这段真情,他常常暗下决心:“如果今生能和她破镜重圆,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冒着再一次被惩罚的危险,与唐僧分道扬镳!今生难能比翼飞,来生再作鸳鸯鸟!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吾八戒生死相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能寻求真爱,八戒可以不顾一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句内心的话,八戒实在不愿意跟随唐僧去取什么经,整日躲在温柔乡里那有多好啊,但往往天难能随人愿,跟着唐僧长途奔波,还要受弼马瘟的气那真是不得已而为之!八戒在取经路上,只能算是个配角而已,出头露脸的事都由那猴头干了,担子也多由那沙傻子挑着。有人老说老猪偷懒,那是不了解八戒的苦衷!取经路虽然前途坎坷、多有险恶,但我堂堂天蓬元帅怕过谁?其实老猪只不过是个不多事的人罢了。取经路上,险难困阻、妖魔鬼怪何其多也,哪一次少了老猪的参与,又有多少次那猴头舍我等而回花果山,还不是我去费尽口舌把他劝回,有多少次唐僧遇难、悟空受困,还不是我去南海找观音菩萨帮忙,又有多少次大家在口干舌燥之时不是我老猪去化缘。但老猪又挨了多少骂呢?扪心自问我,八戒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有人惟恐天下不乱,但我八戒却愿天下永享太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老猪做人处世的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老猪一生的至高追求!
在西游记故事的民间演化中,猪八戒是取经团队里最晚成型的人物。唐僧是个原型,起初便有。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了化身白衣秀士的“花果山紫云洞铜头铁臂猕猴王”。元人剧作中出现了“深沙神”即沙和尚的雏形。惟独老猪直到明初才在杨景贤的杂剧中被建构起来,此时距嘉靖年间《西游记》的成书近在咫尺,是以老猪甫一登场就是成熟的文人创作成果,甚至可说是专属于吴承恩的,避免了民间文学长期流变中为照顾底层阅读口味而脸谱化类型化的纰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满。猪始终是难登大雅却又最为草根阶层所熟知的动物,正如钉耙始终只是农具而非兵器,这些奇特的元素拼凑出一个被戏噱的可亲的带着土地泥渣味的神话,并终于彪炳千秋逡巡史册。所以我一直以为,老猪当得起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完全立体化的主角,第一个不避讳缺点的正面形象,第一个传统社会小农人和小市民一切特点与性情的大集合典型。八戒一出,中国古典小说彻底面貌焕然。八戒的真实容貌未必便如电视剧里那么可爱,书中对他的官方描写多次提到獠牙这个特征,显是推断出他并非家猪而是野猪,当为性情凶猛的物种。第二十回写师徒投诉农庄,小老儿见了悟空只道是个瘦弱的痨病鬼,见了八戒就立即吓倒,可见老猪是取经团队里最象妖怪最能唬人的一个。至于他的艺术造型为何如此亲切,只能说明八戒在群众的口耳相传里是个讨人爱的角色,没人想把他弄得狰狞。
猪八戒是《西游记》里的开心果。 唐僧只会念经,孙悟空只会打斗,沙僧就是个苦当差,外加一匹不说话的马。就这样四个只会闷头干活的人,能沟通吗,太枯燥了,走走还不闹崩了。 只有猪八戒最有人情味,一个另类的八戒,让生活多了一点乐趣。
八戒的弱智、毛病和好脾气。 因为他智商不高,所以常常受到大家奚落。大家都喜欢赵本山的小品,赵本山总是演一些小角色。人们看了哈哈大笑,心理上得到了某些满足,所有的不如意和领导的训斥都可以得到淡化。八戒和赵本山有同样的效果。 八戒身上有很多小毛病,他想捞到什么好处但又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贴近人们对于善恶的认知和期盼。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教化。 八戒的好脾气是出了名的。所有人都可以埋怨他。他即使不高兴,也只是暂时的。八戒的好脾气也包括他对于异性的追求,不似山洞里的妖怪,也不似《水浒》里绿林好汉。
去猪八戒网看看。
不可以的先论文才能拿到毕业证书 如果哟需要 加我q: 81888127 希望我能帮你解决
同志。。。。网络真的可信度很低我都被人威胁多少次了游戏qb电话。。。唉多少人说过要弄死我了。。记不清了这种事别怕直接报警提供证据没问题的横着点没事软了才被人欺负打电话说弄死你你就让他来看谁弄死谁怕他个毛线
WEW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