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绍兴古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绍兴古桥研究论文

纤道桥: 桥在绍兴县柯桥镇阮杜间,与萧绍运河平行,俗称百孔官塘,又称铁链桥。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长达米,共有115跨,每跨净垮2米左右,桥面用三条石拼成,宽米,桥墩用条石干砌,墩厚米,桥底一般都接近水面,只有东端第四十五垮较高,以通小舟。该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两端各设茶亭一座。这种桥全国其他地区未曾发现过,绍兴该桥颇多,有长达1--2公里的,目前还有樊江的贯虹桥和二处残迹,一处在钱清附近,一处近绍兴城。 1983年绍兴市文管会己把该桥整修一新。 八字桥: 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佑四年(1256)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这里位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粱桥,三向四面落坡,共中二落坡下再设二桥洞,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桥面条石并列,长米,桥高5米,净跨米;桥面宽米,桥东西长27米;桥东的南北向落坡各为米、米,桥西的南向落坡为l4米,西南落坡17米。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 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政府巳作出保护规划。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越来越被海内外游客所青睐和赞叹。 广宁桥: 该桥位于绍兴市区广宁桥直街东端,南北向,单孔拱形石桥、横跨漕河,相传此处本无桥。乡人集资建桥,来往百姓,广受其惠,故名广宁桥。 广宁桥始建于南宋高宗以前,至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站在桥上可见城南诸山。桥心正对大善寺塔与龙山,为极好的“水上”对景。自南宋以来,一直是纳凉观景之处。明修洁士朱亢宗曾作诗怀古惆怅:“河粱风月故时秋、不见先主曳杖游。万叠远青愁对起,一川涨绿泪争流。” 桥为七边形拱桥,全长60米、宽5米、高米,净跨米、两边备有20级石阶。24根桥柱都雕以荷花。雄健厚实。柱板花纹,幽雅大方。桥洞顶拱石上,刻着“鲤鱼跳龙门”等六幅石刻,甚为精致,桥拱石上刻有招贤修桥的姓名。《绍兴具志余辑》记有:“桥,方向东西,一圆洞,高三、四丈、长十余丈,桥面广度为二丈,上有石栏甚坚,有碑亭、是越中大工程”。 夏履桥: 据《吴越春秋》记:禹“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桂不顾,履遗不蹑。”此遗履之处,后人感念。谓之“夏履桥”。 光相桥: 该桥在城西北,环城公路旁,因桥畔原有光相寺而得名。桥始建于东晋、清乾隆与嘉庆年间均重修过,靠桥端一根莲花瓣望柱上刻着“隆庆元年(1567年)吉日重修。”(注:某系拱石上所缺之字) 该桥南北向,横跨老城河,两头衔接上大路和下大路。系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20米,桥宽6米,高米。桥两端置垂带,上设工字形座栏,每边座栏均以六只覆莲望柱相隔、未端置石鼓,石级桥面,两边各有21石级。每级均厚米,宽米。拱圈似纵向并列砌筑(因纵向缝并不对直),似宋、元代桥梁。拱石有莲花座图案,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一块拱石上还刻有“古有光相……至正某年五月吉日…·等等。桥拱四分之一处有兽头横系石两根。在杜春生《越中金石记》中载有“光相桥题记”。 该桥为绍兴保存得较好的石桥之一。对研究水乡石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绍兴市区北海桥直街。 春波桥: 为清代重建的单孔石拱桥,拱圈为纵联分节砌置,桥面纵坡很小,采用两根石梁做桥栏。原为石拱桥,玲珑雅致。20世纪50年代改成水泥板桥。水泥粱板连接搁在两岸石勘,细铁杆作栏。长约5—6米,宽约3米。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绍兴人)曾有“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之句,故名春波桥,该桥座落在绍兴市区都昌坊路鲁迅纪念馆不远的禹迹寺前。 另说----又名伤心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前妻唐琬重逢于沈园,放翁感慨万分,题下《钗头凤》一词。40年后,年近古稀的陆游又到沈园,而唐琬早已忧郁去世,陆游触景生情,赋诗两首,其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诗句,凄凉悲伤,令人断肠。伤心桥也因此得名。 太平桥: 该桥在柯桥镇的阮杜与管墅交界处,跨萧、绍运河是一座一孔净跨10米的石拱桥与九孔净跨米高低石粱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总长米、高7米,桥面宽米,拱桥在南,为通航主孔,石粱桥在北,桥建于明天启二年,清乾隆六年,道光五年相继重建,现存桥建于咸丰八年(1858年)。桥头有《重修碑记》等四块,附近建有石亭,石牌楼。(已拆毁)。拱桥顶部“太平桥”三字清晰可见。拱圈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的半圆拱,纤道沿拱脚贯穿而过,拱桥南端落坡中设平台,经平台折向东西两面下桥。靠着拱桥的三跨粱桥较高,跨度较大,然后以三孔一组逐次下降,至北端与船码头相接,以便水运与陆运较好地衔接,全桥布局既利于排洪和兼顾众多的大小船只通航,也便于陆上交通,工程上省工省料。望柱,栏板,抱鼓上图案雕琢精致美观。 周围良田万顷,水波涟漪,颇具水乡特色。 都亭桥: 桥在今鲁迅纪念馆西南侧,为绍兴古桥之一,据《越绝书》记述,秦始皇东游(公元前210年)至会稽时,曾驾临都亭,位于都亭附近的这座古桥,就取名为都亭桥。 题扇桥: 桥在今蕺山南面,长10米、宽3米、高米的古石桥,相传有一位穷苦的老妇曾在此卖六角扇,生意清淡。书圣王羲之见了,就在每把扇上都题了词,并嘱老妇提价出售,一时竞相争购,老妇也因此发了财。现在桥上还竖着“右军题扇处”的石碑。 在宋嘉泰《会稽志》的“戒珠寺”条目中,载有“寺南百步有题扇桥,盖卖扇老姥所居云”,以此桥的由来说明该桥在晋时已存在。 迎仙桥: 迎仙桥位于新昌县桃源乡104国道边,长29米,宽米,净跨米,为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乱石拱桥。该桥在明万历《新昌县志》有载。清代道光时,丁天松重修。 该桥的桥名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相传东汉时吴县青年刘晨和阮肇入天佬山采药迷路。在刘门坞遇见了二位仙女,双结伉俪。不几日,刘、阮回乡,世上已是其七世孙时代。此桥因刘、阮在此遇仙得名。真可谓:刘阮迎仙留桥名,悬链奇拱落梦境。茅公伏笔语惊人,有心圆梦天佬径。 古桥专家茅以升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预言:我国古代可能存在超时代的梁桥技术。迎仙桥填补了中国古桥技术史的空白,悬链线拱桥是二十世记六十年代世界先进桥梁科技。 玉成桥: 位于嵊州市谷来砩头村,该桥与迎仙桥同属近似悬链线型古石拱桥。该桥长12.15米、宽4.7米、高6.7米,拱高5.7米,建于清道光丙申(1836年),坑举马正炫建造。此桥系罗关洲继迎仙桥后发现的第二座近似悬链型古石拱桥。据当地村民介绍,当时桥建成后,村民认为此桥拱曲线平坦,恐有坍桥之虑,提出妄作观些,而拒付工钱,现存谷来马氏家谱中,记有建桥史料。 咸宁桥: 位于题扇桥北,双层石梁桥,桥名咸宁,可能此桥建于西晋咸宁年间。桥名宁字无丁,系宋朝以前的写法。此桥在嘉泰《会稽志》有载。可定为宋朝以前的古桥。 杏卖桥: 桥在偏门外陆放翁的故里三山附近,桥名是附会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而来。 虹桥: 桥在今西廓门外,曾有一名人少时曾在这里游泳,故又名浴龙桥。 云门桥: 志书中记有淳化寺原名云门寺,建于东晋义熙三年(408),寺门外有桥亭名丽句亭。嘉泰《会稽志》中的“云门桥”条目中记有“云门桥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若耶溪南有仙翁钩矶。宋考功之总诗云:雁塔骞金地,虹桥转翠屏。谓此自桥东百余步又有小石桥,架亭其上,扁丽句亭。”这说明此寺前有二桥,桥可能与寺同建,到北宋淳化时二座桥肯定存在。同时指明了此桥为虹桥,即石拱桥。 跨湖桥: 马太守庙在跨湖桥南,跨湖桥是通往该庙的必经之桥。马太守庙建于唐开元年间,跨湖桥在唐开元时必然存在。此桥现已改建为现代桥。 谢公桥: 绍兴谢公桥是单孔七折边拱桥,全长28、5米。明代重修时保持原型,至今完好。嘉泰《会稽志》记有“谢公桥在新河坊,以太守谢公 囗 所置,故名。”嘉泰以前的绍兴谢姓太守有:谢惠连(397——433)南朝宋代会稽太守。谢公桥当始建于南朝。因谢惠连在东晋末年只有21岁,不可能当太守,桥不可能建于东晋,谢惠连当太守应在南朝的宋代。所以谢公桥可定为始建于南朝宋代的古桥。谢公桥的桥拱上的捐款刻石文字的风格为晋代隶书风格。 兰亭桥: 此桥在会稽通往诸暨的古道上,桥以兰亭为名。现在原址建现代桥,桥头的宋朝古道已被发掘,作为文物展示。 庙桥:该桥是通往钱武肃王庙的必经之桥,庙存在于五代,桥在五代时必然存在。此桥已拆建为现代桥。 龙兴桥: 以龙兴寺得名。该寺建于汉太始元年,唐代神龙二年称龙兴寺,桥与寺当同时建造龙兴桥当建于其时。 杨桥: 曹操与杨修读书处,桥因杨修得名。此桥应为三国时代的桥梁。 学堂桥: 朱买臣读书处,当为汉桥。 司马悔桥: 此桥现存,位于新昌县桃源乡。该桥名出自“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的典故,桥在唐时已存在。 孟宅桥:此桥在上虞县丰惠镇。嘉泰《会稽志》载:“在县东南一里三十步,汉孟尝所居也。”此桥又称还珠桥。北宋诗人华镇有《还珠桥》诗:“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桥可能建成于汉,在北宋时仍在。此桥桥面已改为现代式,桥礅仍为古桥原物。 拜王桥: 建于唐、乾宁三年(896)的绍兴拜王桥系单孔五折边拱桥。据《越中杂识》记:“唐末,钱(缪) 武肃王平董昌,郡人拜谒于上,梁太祖即位于后封吴越王,故桥以拜王名。”

在绍兴,最有名的当数乌蓬船。绍兴的乌篷船也叫脚划船,是绍兴所特有的。乌篷船两头尖翘,船舶覆盖半圆形的船篷。篷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篱,上涂桐油黑漆。绍兴方言称黑为"乌",故称乌篷船。 不知从何时起,乌篷船就被看做是水乡的精灵、流动的生命,是绍兴的象征。但是今天作为实用的功能已经渐渐被取代,仅仅是鉴湖里的一道风景。 绍兴是中外闻名的桥乡、桥都。有万古名桥出越州之说。 盛产青石的绍兴,因地制宜,在一千四百平方公里的河网和湖泊上构筑了上万座或古朴或精练的石拱桥。可以说绍兴的古桥是登峰造极了。 中国古桥珍品之一的绍兴八字桥,在城东南,它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在绍兴的历史上,名流雅士、平民百姓都与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听董建成反复讲过一个故事,说绍兴曾经有座古桥坍塌,一青年立誓重建,苦于家境贫寒,于是外出经商。十多年后携带全部资产归来建桥。没成想,工程过半时,经费已经用光,他倾尽家产,终于建成此桥。而此时,青年也因心力交瘁去世了。

与其他地方相比,绍兴的古桥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其桥身往往不是平整的,而是“等闲平地起波澜”,特意修砌成一级一级的台阶状。当然也不是说这种桥完全都是一律坎坎坷坷的,在桥的中间还是会留下一条纵贯线被修筑成平平整整的,借以方便行人。      我一直惶惑于绍兴的古桥为什么要修筑成台阶状。这样修建起来的桥显然不便于大型的车队活动,给人的感觉似乎其作为桥的交通功用其实是要大打折扣的。就仿佛很多的时候这种桥的存在似乎只是一种若隐若现的装饰,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我不明白绍兴的古桥为什么在其设计过程中会留下如此巨大的漏洞,而且是那么多的桥都表现出这种特征。可能因为我并非绍兴本土人,所以无法领悟其妙处。或许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凸现其水城特征,绍兴的水网密布,水运是十分发达而便捷的。也许修筑成这种形状还有其军事意义:那种直来直往的陆路思维的桥或者说是体现陆路文化特征的桥是无法驾御这样的一种坎坷曲折的桥也即代表水乡文化的桥。这是一种隐密的文化的符号,一种文化的分野。然而问题是绍兴的许多古桥都是后来人在全国一统的情况下在和平年代兴建的,那么古人有必要还修筑成这个模样吗?不会说古代人的军事意识顽固地残存在了后人的记忆中了吧。所以这种古桥就具备了如下之特征:无论历史如何衍变,这种古桥都能原汁原味地保存其原貌、原生态,而无法完成其与现代文明的嫁接。        每当我从绍兴古桥拾级而上或者依阶而下之时,我发觉自己不是在完成一条河流与另一条河流之间的跨越,而是将这段路程分解成一种散乱的思绪,一种令人无法揣度的神密的符号,使我徜徉在一种无法走出的历史氛围之中。这样的一种迷惘与困惑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对它的困绕远甚于对它的理解与赞许。        我曾于一九九三年来绍兴工作过一段时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段往事更加深了我对绍兴古桥的这种认识与体会。        那天我照常在公司里办公,却听见一对年青的夫妻在剧烈地争吵。平素绍兴人是很少吵架的,他们总会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态度。但是那天妻子却与丈夫毫无顾忌地大吵了起来,而且是在那么多人一起上班的时候。我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因为这位女同胞有了外遇。而且其外遇对象还是本单位的一个糟老头子。我曾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抓了个现形,我必须声明自己只是无意间发现这件事情的,我对别人的隐私一概无任何兴趣。不过呆愣在现场的我的确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女人是如此的年青貌美,令人惊艳不已。而老人的情形恐怕只能用“阿西莫多”来形容了。作为刚来这个单位不久的小青年,我不得不对这种现象保持沉默。但是这种花边新闻越传越多,以至于刚来公司不久的我都能耳焉其祥。而且我听说居然那位老头还仅仅只是她众多“黄昏恋情”中的一个。女人的表现似乎只能用变态来形容了。        每一次丈夫都会苦口婆心地劝慰其妻子悬崖勒马,每一次妻子都会觅死觅活地要自寻短见,每一次丈夫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地作罢。这一次似乎同样的故事正在循环往复地开锣,其剧情每一位观众都已了然于心,大家也就都保持了缄默。因为事情总会以一种波澜不兴的和平方式而告结束。对于这样的一出可有可无的肥皂剧大家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此刻丈夫也保持着和大家伙同样的心态。当妻子觅死觅活欲故伎重演的那一瞬间,丈夫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鄙视和愤怒情绪离开了现场,任由妻子向窗户口走去。他对妻子的这一套已经太熟悉不过了,他也已经忍耐了太多的时候了。现在,是该他表现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的时候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妻子却并没有按照预定的情节在表演,而是自编自导了一出小高潮或者说是现身说法来了那么一段小插曲。总之,当妻子走到窗户口时竟然发觉丈夫没有象往常一样赖死赖活地阻拦自己,哀求自己,顿时忿懑之极,毅然决定要对自己的丈夫还以颜色。她奋不顾身地从三楼上的窗户口直接跳了下去,硬生生地摔在了结结实实的水泥地面上。人们赶紧相互簇拥着围拢了过来。女人扒在地上没有一点动静,难道她就这样去了,一个曾经花枝招展的女人,一个那样生动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的女人,说没了就没了。大家呆立在现场,仿佛是在不由自主地为女人默哀。良久,女人却抬起了头,悲痛欲绝地呜咽着。这时她的丈夫也赶到了现场,他吃惊地发现女人的膝关节处的骨头已经伸出其肉体之外,也就是说都能看到女人的膝关节了,地上则满是血,其状诚可谓惨不忍睹。可以说他这一生就没有经历过这样刻骨铭心的血腥场面。丈夫没之奈何,赶紧叫了一辆救护车。        两个多月后,妻子的伤总算是治好了,现代的医术可真是不可思议的高明,居然能不留下任何痕迹就治好了妻子的伤病。丈夫便推来一辆自行车要将妻子驮回家,因为妻子的伤情还有待在家继续保养。从医院到他们的家要经过一座绍兴古桥,现在他们就是要通过这座古桥回到他们的家。我们无法体会到妻子此刻的心境,在经历了她此生从未经历过的巨大伤痛之后,应该是会在她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灵痕迹的。丈夫推着自行车驮着妻子异常小心地行走在绍兴的一座古桥上,古桥只剩下中间那一段平坦的路面藉以通车,而这一段路面是如此的狭窄,个中情形就仿佛要求一位技艺高超的杂技演员走钢丝绳,是容不得半点疏忽的。然而丈夫的演技实在是不咋地,或者说他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锻炼,自行车一下了就冲出了底线,把持不住将妻子重重地摔了下来,将女人摔回到了两个多月之前的那样一种状况。哎,绍兴的古桥啊!……        从一九九三年到现在,虽然这则往事已经逝去了有些年头了,有许多时候我的脑海中还是会浮现出这一则有关古桥的黑色幽默,我觉得它体现了古代绍兴人对现代绍兴人的一种冷峻、傲慢而辛辣的嘲讽,是古代绍兴人为现代人绍兴人精心设计的一个陷井。

中国绍兴---古桥之乡 古 桥 之 乡 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越国。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美名桥乡。 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面积为567平方公里,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自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到适应于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及至跨入当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按材料与结构分:有古木桥(包括木梁桥、木拱桥)10座,石梁桥(包括三折边桥)348座,石拱桥(包括多折边拱、半圆拱、马蹄形拱、椭圆拱、准悬链线拱)241座,多桥型组合桥4座,纤道桥1座。 绍兴古桥不仅类多面齐,而且许多桥取得了国内“桥梁之最”称号: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 国内仅有的唐代特长型石梁桥---纤道桥 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大桥 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古桥---玉成桥,迎仙桥 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 这些“之最”说明绍兴古桥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在桥型、建桥工艺、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 绍兴古桥所具有的环境布局美、结构装饰美和桥楹诗文美,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景观。“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古桥文化成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绍兴现代桥梁建设日新月异。其中尤以昌安立交桥为代表,是绍兴中心城市近年的重大建设成就,它向省内外,国内外人士展示了绍兴古城现代化风貌,开始了绍兴现代桥梁的新篇章。 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越国。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美名桥乡。 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面积为567平方公里,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自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到适应于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及至跨入当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按材料与结构分:有古木桥(包括木梁桥、木拱桥)10座,石梁桥(包括三折边桥)348座,石拱桥(包括多折边拱、半圆拱、马蹄形拱、椭圆拱、准悬链线拱)241座,多桥型组合桥4座,纤道桥1座。 绍兴古桥不仅类多面齐,而且许多桥取得了国内“桥梁之最”称号: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 国内仅有的唐代特长型石梁桥---纤道桥 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大桥 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古桥---玉成桥,迎仙桥 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 这些“之最”说明绍兴古桥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在桥型、建桥工艺、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 绍兴古桥所具有的环境布局美、结构装饰美和桥楹诗文美,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景观。“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古桥文化成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绍兴现代桥梁建设日新月异。其中尤以昌安立交桥为代表,是绍兴中心城市近年的重大建设成就,它向省内外,国内外人士展示了绍兴古城现代化风貌,开始了绍兴现代桥梁的新篇章。 绍兴古桥 越地多水,越人善事舟楫,越地多桥,越人善筑桥梁。据不完全统计,绍兴拥有各式桥梁10355座,其中明清时代的石桥700多座,堪称全国之最。阳春三月下江南,踏访在绍兴这座古桥博物馆中,不能不为古人巧夺天工的造桥技术所折服。从结构上来说,绍兴的石桥大致有梁桥、拱桥、组合式桥三种类型。梁桥平实,以蜿蜒数里的古纤道桥、宋代的八字桥为代表;拱桥飘逸,又可分为折边、半圆、马蹄等形状,其中的折边桥,在国内其他地方很难见到,如城内的拜王桥、广宁桥、谢公桥等,就很为桥梁专家青睐,成为研究的标本;组合式桥雄伟,一般都建在较宽的河流上,拱梁结合,闻名遐迩的有泗龙桥、松陵念眼桥和樊江念眼桥,三桥都有20个桥孔,长虹卧波,蔚为大观。这许许多多的桥梁,有的造型简洁,轻盈如驭水欲飞的仙子,有的古朴浑厚,葛藤倒垂,慈祥如一位耄耋老者,有的仅一石横铺街河,过桥后,但见庭院深深,厅堂画轴,桌椅俨然,原来小桥为一户人家专用。桥俗源远流长小镇有不少与桥有关的风俗。小镇人最喜欢的休镕方式是到桥头聚堆聊,这一风俗在绍兴一带源远流长。位于城里闹市的小江桥,桥栏里还凿有精致的石椅,专供人们休镕憩息。早市未落,长桌条凳的茶馆里早已热闹非凡。携一壶浓茶,占一个合乎身份的位置,历史地理、文学政治、奇闻趣事,没有讨论的主题,只管百花齐放,出格一点也没有关系。这样直到北斗西移,河风凉起时踅回家去,睡个囫囵好觉。安昌还有迎亲过桥的习俗,这可能由绍兴城里‘出嫁过三桥’的旧习演变过来。旧时绍兴人嫁女儿,新娘坐的花桥一定要在城内的福禄、万安、如意三座桥上去绕一圈,其用意大约是为了讨取吉祥平安的彩头。现在安昌一带仍保留有腊月成婚的乡风。泗龙桥泗龙桥位于绍兴县鲁东村南,横跨鉴湖。该桥由三孔半园联拱桥和20孔石梁桥组成,拱圈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太平桥太平桥在绍兴县柯桥镇阮社的浙东古运河上,是一座由石拱桥和石梁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始建于明万历48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其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脚内侧铺设有石板纤道路,桥上行人,桥下行舟,宛然古代立交桥。八字桥宋代的桥梁,除在《清明上河图》和《水殿纳凉图》等宋代画作中有所见外,存世实物已经不多,而八字桥,在经历了700多个严寒酷暑之后,依然卧于清波之上,实瞩可贵。八字桥的著名也在于它独持的建筑风格。八字桥主桥东西走向,两边副桥南北延伸,空间上共有三个层面五处出口,连接三条道路。桥洞近水处一个层面,供纤夫在桥下拉纤;副桥桥面又是一个层次,南北行人只需上到这一层就可往来;主桥桥面最高,只有东西交通才需踏过这一层。八字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桥梁,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空间层次的巧妙运用,已具有现代立交桥的各种元素,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立交桥’也就当之无愧。纤道桥桥在绍兴阮社,与萧绍运河平行,俗称百孔官塘,又称铁链桥。为石板石墩组成的长桥,其主要作用为纤夫拉纤用,此外也可用于风浪大时船只的避风。三脚桥在绍兴县坡塘栖凫村,丁字交叉河道上,同时跨三段河道,一桥代替三座桥,均用三块并列的石板桥面,似为清末建造,脚同接,又称三接桥。

研究绍兴地区酒业论文

阅尽世故质愈厚(心情,袁枚老头儿也是这么想的)。

山阴鉴湖琥珀流(理由,山阴福地、鉴湖源水、琥珀美酒)。

同消万古愁。

绍兴酒,又称绍兴黄酒、绍兴老酒,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更为浓烈,所以绍兴酒称老酒,越陈越香。

绍兴酒是绍兴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酿酒业已很普遍。《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至今城内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在全国众多的酒类中,绍兴老酒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品种之一。

历史渊源:

绍兴酿酒的历史书面记载已有2500多年。《吕氏春秋·顺民》载:“越王苦会稽之耻……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史称“箪醪劳师”。“醪”是一种带糟的浊酒,可见,早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代,绍兴地区酿酒业已很盛行了。

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众围堤筑成“鉴湖”,将会稽山的山泉集聚湖内,从而为绍兴地方的酿酒业提供了优质、丰沛的 水源,也为提高绍兴酒质以及日后绍兴酒驰名中外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绍兴名士云集,酿酒、饮酒之风大盛。

南北朝时期,绍兴出产的黄酒已被列为贡品。梁元帝萧绎(508—554)在其所著《金楼子》一书中记载:他幼时读书,“有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

唐宋时期, 绍兴酒酿造技艺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并成为天下闻名的“酒乡”。

元明清时期,绍兴酿酒业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清初,沈永和、云集、王宝和等大型酿坊创立。康熙《会稽县志》有“越酒行天下”之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绍兴黄酒

上虞自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浙江建县最早的县份之一,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以历史悠久、文化兴盛、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而独树一帜。客观地审视上虞的自然风貌、物质资源和2000多年历史进程积淀的文化成果、人文景观,我们不难发现,丰厚又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无疑是上虞最具价值和开发前景的元素。 一、 上虞的文化地理及人文 上虞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源头——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区域,也是越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境内有属于河姆渡文化第一层的五星村遗址和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的第三至第二层牛头山遗址。越文化源自河姆渡文化,经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而趋于繁荣。越文化不仅对长江以南地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有重大影响,使长江下游东南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摇篮,而且也是惟一跨海北上进入朝鲜、日本,南下经台湾至东南亚、大洋洲走向海洋的文化。古老的文脉,面临海洋(杭州湾)的地理区位,使得作为越文化核心区域的上虞,在文化地理上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地位。 1、上虞是古代部落文化的重要衍生地。“舜避丹朱于百官”、“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通虞)乐,故日上虞”、“大禹治水驻夏盖山”等等,都证明上虞不仅是古代舜、禹部落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以舜、禹、古越等为代表的部落文化的重要衍生地。 2、上虞是春秋制造文化的中心之一。春秋以来,上虞一带的酿酒、烧瓷、制茶、冶炼等著称全国,牛山为当时越国的冶炼铸造地,金银山出土的刀、锄、镰等铁制工具,其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商代中期,章镇等地就用叠压“龙窑”烧制印纹硬陶和外敷青釉的瓷器,直接造就了汉代小仙坛一带越窑青瓷的滥觞,使其成为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3、上虞是中国隐逸文化的重要平台。东晋时以谢安为代表的东晋群贤雅聚东山,和稍前的竹林七贤嵇康隐居广陵等,有力地推动和助长了中国隐逸文化的兴盛。 4、上虞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一大苗圃。王充写《论衡》、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谢灵运开创山水诗、章学诚奠基近代方志学、杜亚泉创办《亚泉杂志》、罗振玉立说甲骨文、马一浮树帜国学等等,使上虞成为中国学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大苗圃。 作为越文化的核心区域,上虞的民俗基本趋同于长江以南吴越文化区的民俗,但就区域特色而言,又有其个性色彩。上虞民性素称敦厚,“习勤俭,重耕织;勤诵读,尊师友;廉耻为尚,气节相高”为其最主要的民俗特色 上虞虽为河姆渡文化和古越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极大多数居民一样,其真正意义上的“土著”少而又少,大多数为外来移民的后裔。自秦至南宋,上虞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外来移民迁入。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将一批中原移民迁至杭州湾南岸绍兴、上虞一带;二是东晋和南朝期间,随晋室南渡的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两大家族从建康南迁江南,绍兴和上虞一带成为王、谢两氏的聚居地;三是南宋建都临安(杭州),绍兴成为陪都,南宋皇室在绍兴居住达一年零八个月,南宋政权统治者、文武官员、军队、随从等大量从北方迁入。此外宋将焦光瓒本率部降金,宋室贬其部率为“堕民”,迁入浙江境内的“堕民”大都集中在绍兴、上虞、嵊州一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虞的人文和文化除了以越文化为底蕴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外来的北方文化、中原文化南北融合、互相掺入的产物。事实上这恰恰也是上虞人文和文化的活力所在。

绍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东巡到苗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将苗山更名为会稽山。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在此建立都城,卧薪尝胆,复国兴邦。秦行郡县,始置山阴县。南朝陈时,析为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直至清末。其中公元1130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并于次年改元为绍兴元年,绍兴由此得名。民国建元,撤府建县,合二为一,统名绍兴。198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市、县并设,同驻越城。2001年绍兴县遂新建县城,迁址柯桥。1982年,国务院公布绍兴市(县级,即绍兴县)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1978年以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绍兴少数民族居民也有较大增加。 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 道教流传最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参照“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参同契》一书,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王”;东晋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结庐会稽,炼丹修行。 稍后印度佛教传入会稽。东汉中平年间(184~189),由安息国(今伊朗)高僧安世高来会稽弘传佛教。此后,绍兴高僧辈出,名刹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学家慧皎、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嘉祥大师吉藏、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法师澄观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价最著名;名刹中,最有影响的有三论宗祖庭会稽嘉祥寺、曹洞宗中兴道场云门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县大佛寺、诸暨五洩禅寺,郡城大善寺、开元寺、龙华寺、戒珠寺等。各种宗派诸如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禅宗等都在境内流传。唐代,越州成为江南佛教活动的重要场地和对外交流的驿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圆仁、圆珍、空海四家,都曾来越州求法,学成回国创宗弘传,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远影响。1982年,日本空海访华团来绍兴寻根问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话。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宗教输入中国。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法籍神甫谢培德等人,先后来绍传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后,各国传教士纷至沓来,足迹遍及绍兴城乡,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发展教徒,并广建教堂。至民国8年(1919),绍兴地区有基督教堂(所)124处、教徒295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缮,一些著名法师升座讲经,重大佛事活动相继举行;道教已近湮灭;基督教、天主教会摆脱外国教会势力控制,经过爱国爱教的革新运动,获得健康发展。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宗教信徒5万余名,约占总人口的%,其中基督教徒万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约万名;全市有各教各级爱国组织18个,各教活动场所218处。教徒在各个领域劳动、生活和参加宗教活动,爱国爱教,心情舒畅。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家投入的绍兴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沉原因,我们认为绍兴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地域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地域文化包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治水文化。绍兴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几千年前,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人们为了生存,进行了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治水斗争。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他忧国忧民,以治水为己任,十三个春秋,披星戴月,“三过家门而不入”。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绍兴人民开始围堤修筑鉴湖,鉴湖水利工程成为我国江南一带最古老的灌溉工程。东晋南朝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疏凿西兴运河,既有利于灌溉,又有利于物资的集散。唐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建海塘,长百余里;后又有汤绍恩主持兴建三江闸,抵御海潮,扩大耕地。至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围垦、90年代兴建标准海塘和本世纪初的围涂造田,更是谱写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新篇章。绍兴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河流、抗海潮、战山洪、改沼泽,围滩涂,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历尽千辛万苦,使远古时代的蛮荒之地逐渐变成了山明水秀的鱼米之乡,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名士文化。毛泽东诗句中的“鉴湖越台名士乡”点出了绍兴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名士文化。大禹、勾践、范蠡、马臻、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文长、蔡元培、鲁迅、秋瑾等,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历代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数不胜数,此文化之精粹,即历代名人名士为民族之复兴,为国家之强盛,敢于上下求索,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先驱。他们一生追求的是真理和光明,追求的是民族、社会的文明进步,他们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引导和激励后人去实现新的理想追求。此特色文化中,也包括了“师爷文化”,“绍兴师爷”作为地域性很强的历史群体,其主持正义的精神,以及善用法典的智谋,同样闪耀着名士文化的思想光芒。在名士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绍兴人重要的精神动力,也成为绍兴县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纺织文化。据有关专家研究认定,绍兴的纺织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代。至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将丝绸用于贡品已很普遍;二千五百年前越王勾践时代,蚕织业已举国为事,首度昌盛;隋朝时珍品脱颖,名重朝野;唐宋时,品量俱旺,产品以越罗总其名而风靡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恢复期、发展期、徘徊期。改革开放后,绍兴的纺织业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机杼之声遍及城乡,轻纺市场雄居亚洲,五洲商贾汇集越地,交易信息辐射全球。被称为“夕阳产业”的纺织业在绍兴县人民的努力下,做大做强,精益求精,在设计、生产、染整、营销等各个方面乃至整个纺织业都实行了新的跨越,成为推动绍兴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更成为跨越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从纺织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绍兴县人民咬定目标不放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个性和精神。 外柔内刚、厚积薄发的酿酒文化。绍兴是中国黄酒的故乡,酿酒历史悠久,传说大禹时古越就有米酒,到春秋末期饮用米酒已很普及。到唐代,绍兴有“醉乡”之称;宋代绍兴已被形容为“城中酒垆千百所”之地;到清代已是“越酒行天下”了。在绍兴,不论山区和平原,不论城镇与乡村,在旧时,又无论官宦之家、缙绅达士,还是市井小民、贫困百姓,都与酒结缘,与酒为朋;酒成了绍兴人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之物,由此引发出的绍兴特有的酒联、酒谜、酒舞、酒歌和酒乐,以及无数酒的传说、酒的诗文,形成了丰富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最大的特点是越陈的酒越香,入口柔和温润,但其性又芳香醇烈,后劲十足,与绍兴人外柔内刚的个性十分相似。在黄酒文化的熏陶下,绍兴人形成了做事务实不事张扬的个性,体现出外柔内刚、厚积薄发的精神。 除此之外,绍兴素以“文化之邦”著称于世,拥有越剧、绍剧、调腔、莲花落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中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建有绍兴大剧院、绍剧艺术中心等一批高档次文化设施,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绍兴酒文化论文的研究意义

绍兴酒原指出于绍兴之酒,主要指四个品种,即元红酒、加饭(又称花雕)酒、善酿酒、香雪酒。元红酒因过去在坛壁外涂刷朱红色而得名。系绍兴酒中历史最早,普及最广的酒种,为干型黄酒。 绍兴酒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中的“越语”篇中,有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动,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以酒奖励生育体现两方面的作用,一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国君,听从国君;二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因此,以黄酒作为产妇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综合性史书。在“卷九季秋纪第九顺民”篇中,有“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的记载。这里,勾践为获得百姓的支持,在有酒时,要倒入河江中与老百姓共饮,说明当时的酒是比较宝贵的,饮酒是一种高档的享受。

清人《浪迹续谈》中就有:“绍酒以初温为美,重温则味减。若隔火温之,酒虽胜而性热,于口体非直。”绍酒有四大名品: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和香雪酒。他们对于饮什么酒需配什么菜下酒也很有一套。加饭酒大都以冷盘配蟹下酒。深秋时节,城里酒楼生意兴隆,所谓“秋深菊秀蟹肥时,把盏持螯品绍酒”。善酿酒常配甜菜糕点;元红酒需以鸡鸭肉蛋相佐;而香雪酒,不少绍兴人夏天用来兑汽水饮。在绍兴人的佐酒菜中以“糟鸡”和“盐煮笋”两款最为出名,糟鸡是取肥嫩线鸡一只,清汤煮熟,冷却切块,擦盐,置入坛内,用陈酒糟覆盖,一周后食用。鸡香味鲜,佐酒下饭无不适宜。九十年代后沪上不少宾馆将绍酒起了个别名叫“上海宝石“,他们在绍酒中放入冰块,加冷水稀释,调入鲜柠檬汁或者樱桃,饮时口感舒适,如同清泉入腹,酒香袅袅,让人回味无穷。外乡人只要说到绍酒,马上会想起鲁迅的作品,先生的小说十有八九提到绍兴酒和绍兴的酒风俗。其中《孔乙己》开头是这里写的:“鲁镇酒店的格局和别处是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有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喝酒的人靠柜台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鲁迅入骨三分的刻划当年绍兴街巷酒肆的风物人情。南宋陆游的诗是这样描述绍兴的酒市:“城中酒垆千百所,平时酒价贱如水。”清袁宏道在《初到绍兴》一文中说:“家家开酒店,老少唱吴歌。”绍兴人凡有婚宴寿庆必要喝酒,婚宴上,一杯酒一对新人同喝一口表示“合欢”。饮完酒后掷酒杯于床下,一仰一合,意味着翻云覆雨,阴阳和谐,大吉大利。新婚夫妇今后要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绍兴人对酒的情有独钟,在生活上处处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出生要喝酒,建房要喝酒,迁居,房事,驱灾,中榜,告捷,寿庆等等都要喝酒,以酒助兴,以酒助乐,酒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记载得最早的要算是《国语》中的《越语篇》,越国兵败,越王为增强国力,奖励生育:“生男,二壶酒,一犬;生女,二壶酒,一豚”。《吕氏春秋》中有,越王伐吴,父老献酒,勾践以酒投江,与众将士迎流共饮。士卒战气百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箪醪劳师”。绍兴酒晶莹澄澈,馥郁芬香,已成酒中珍品。除了悠久的酿酒工艺之外,还和鉴湖的水质大有关系。清《浪迹续谈》中有:“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既远逊。”现在江浙各地均有酒厂礼聘绍兴师傅,采用优质糯米,如法炮制绍酒,但是色、香、味等远逊于绍兴当地产的绍酒,皆因无鉴湖水之故,他们的名称也就只能称:“苏绍”或者“仿绍”,而不能称“绍酒”。绍兴人不仅对酒的质量、品味、色泽特有讲究,而且酒的容器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青铜器,就有不少杯、碗、壶等酒具,做工细腻形象逼真,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酒器,都显示了较高的造艺。其中有一只模仿女性生殖器形的酒具,形象真实,尖唇、侈口,表现了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很高的审美眼光。在绍兴人家喝酒场面,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他们的行酒令,酒喝到兴头上,高声劲呼:“独占鳌头”、“两相情愿”、“连中三元”、“四季发财”、“五指登科”“六六顺”、“全家福”!等。行拳猜令,气氛热烈,输者罚酒,当众满樽,举杯痛饮,一醉方休。不知道这种沉淀于民间的酒风俗,是否就是我国的国粹——酒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论文查重

大部分的电脑只要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能够下载的,如果出现电脑无法下载了,要么论文是有权限的,不让下载的,要么就是自己的电脑网络有问题,无法很好的联网站并非所有的论文都能下载,有些论文下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版权,即使中国知网收录了该论文,也要支付相关的版权,很多大学向中国知网支付了费用,但是并不是全部费用,所以学生在下载论文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论文的右边有带锁的字样。通常来说,研究生论文的字数较多,都要长达几万字,如果想要下载的话,则必须支付相关的版权费,相对来说,一篇研究生论文,中国知网的收费通常在20元到50元之间不等,如果账户内余额不足,则无法下载。

不会。因为现在已经明确通知了他,他在考研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平台上都已经发出来了,不会延期,会正率顺利的举行,在2022年的12月底左右,时间也不早了,顺利举行的话,时间是张的,一定要好好准备,争取考上。

绍兴市特殊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特殊 教育 是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需要的 儿童 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 毕业 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特殊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我国特殊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我国的特殊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部分的残疾儿童不仅仅能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还可以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特殊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任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对建设我国和谐社会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和国内特殊人员日益多样化的特殊要求,我们还是会发现我国特殊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特殊教育;问题分析;有效策略 一、引言 特殊教育是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能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他们学习该有的知识,获得技能,发展潜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截止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有1853所,在校特殊学生万,特殊教师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殊家庭和特殊学生对特殊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不管是在教学理念、管理模式,还是在国家监督机制上,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特殊教育是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特殊教育教材设计不规范、师资力量比较弱、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我国的特殊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 热点 话题,这些问题不仅不能全面保障残疾儿童的教学,还制约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1)特殊教育教材设计不合理 特殊教育的课程教材是经过特殊设计,才能使用在特殊教学中,这样才能保证特殊学生可以学懂。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课程仍然是沿用了普通学校的教材内容,虽然稍微进行了改动,加入了一些特殊教育的成分,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残疾儿童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他们本来在某个方面都存在了缺陷,这样不合理的教材设计,会让他们学起来特别吃力。那么特殊教学也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不能保证特殊教学的质量,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 (2)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很多的老师都不愿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工作起来会很累,很吃力,而且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这就导致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师资力量一直都比较薄弱。国家在大力提倡“随班就读”,但是“随班就读”对于教师来讲,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缺乏对特殊教育知识背景的了解,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也不能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或者智力上的差异,这样不仅教师工作起来很困难,学生学起来也困难。教师只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 教学 方法 ,才能让残疾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 (3)国家以及地方对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除比较发达的城市对特殊教育投入比较大外,大多数的省份城市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小。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学校在教学设备、教学管理、基础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完全不能满足当地特殊教育的需求。另外,地方特殊教育学校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却忽略了对残疾人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导致他们在面对正常人的嘲笑讥讽时,不能正确的处理,会致使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 三、解决我国特殊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根据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特殊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社会、学生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关的 措施 ,积极的进行改进,保证残疾学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学习生活。 (1)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教材内容 对我国特殊教育教材的内容要进行改革完善,确保我国的残疾学生可以看懂、学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用那么吃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智力等,进行对教材的不同选择,不能为了方便,全部都选择一样的教材。学校在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会他们相应的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进行培养,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也能正确的看待别人对他们异样的眼光。 (2)强化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领导者,学生能否学好知识,老师是关键。学校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建立一师资力量强的队伍,以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为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学习国际上特殊教育的优秀 经验 。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抱着异样的心态,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保证学生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当然,这需要学校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为特殊学校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基础建设等,让他们能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国家在各地扩建了大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减免了残疾儿童的学费,让所有家庭的残疾儿童都能读得起书,读好书。对于因身体条件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国家还制定了“送教上门”的方案,让他们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例如,视力有问题的学生戴俊林在山东特殊教育学校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后,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按摩店,如今已经有四家连锁店,给四十多名盲人提高了就业技术。 四、 总结 人们都说,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而特殊教育,就为他们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为他们学习知识、发展潜能、健全人格提供良好的环境。特殊教育,承载着培养特殊学生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有效策略,不断的完善,才能给残疾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提高自身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连�.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艺术百家,2012,S1:400-402. [2]何燕春.当前特殊教育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3,25:198+200. [3]娜仁其木格.对特殊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9,09:55-56. [4]庄迪.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公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篇二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之浅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群体也和正常人一样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有了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国的特殊教育取得了飞快发展,使特殊群体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生活生存技能,改变了生活状况。特殊教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特殊教育课程,其直接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然而我国现行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课程目标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特殊教育;课程设置;课程目标 中外教育者对课程虽有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课程是教和学的中介环节,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课程作为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课程内容的选择又要以教育目标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与其说是制定目标,还不如说是选择目标。而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抉择,必须要有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一、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目标来源 课程理论家泰勒所选定的课程来源主要是针对普通学生,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课程设置也可依此为参照,但也须结合其特色而有所偏重。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先天条件、智力、心理以及生长环境、学习能力与实践方面有异于普通的学生,因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应需要照顾到其特异性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照顾到特殊教育学生的差异呢?我们要依据其特点选择特殊教育课程目标。 (一)基于对学生的研究选择制定课程目标 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门设置的课程所承载的知识与能力来实现的,而课程选择又要基于对学生的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我们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可能发展区,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我们课程设置也可从此理论中得到启示,考虑学生可能发展区。课程设置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记忆思维、理解力程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做到使学生学习的课程既不过分超前,又不至于滞后学生发展。因而我们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心智、身体因素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二)基于对学生今后社会生活的研究选择制定课程目标 知识获取的目的是解决生存生活问题,使人们获得幸福生活,而课程作为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设置就理应关注我们的实际生活。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学好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特殊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特殊教育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生存生活问题,根据特殊群体及其家长困难与需求开发课程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旨在帮助他们获取必备的生活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二、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理论基础 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正确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减少人们行为的盲目性,增加行为的自觉性。课程设置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能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考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他们的潜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但由于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环境和个人生存历史 文化 背景的差异,每个人能力发展方面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们应正视这些差异,接受这些差异。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特殊群体的特点,如盲人的听力往往灵敏于我们普通人,残疾人身体某一部分器官缺失,但相对应其他器官功能会特别发达。虽然特殊群体学生某一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其与普通学生隔离开来,而应发现其身上闪光点。学生的智力类型有多种,而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课程设置应顾及其特殊能力的发展。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或者是凭借已有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是有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他认为人的认识循着从泛化到分化的路径而进化,所以课程编制也可以按照从抽象知识到具体知识的顺序进行。因而知识的结构很重要,我们课程的编制就要遵循知识的逻辑结构,以方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教师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容易。 三、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目标 课程目标是我们课程设置的导航,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备条件,明确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基于特殊课程对象的特性,特殊教育课程应着重以下目标的培养。 (一)基本生存生活技能 我们现在经常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我们的生活问题。特殊群体的学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其独立生活,甚至生存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应立足现实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我们要重视特殊群体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公民基本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基础。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其成长基本上是依附于其家庭父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努力使其掌握一技之长,重视问题解决技能的知识,在课程中可阐述展现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在生活中如何处理相似问题,使其能够独立生活。 (二)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幸福是人类恒久追求的主题,而教育的目的也是让人过一种幸福的生活。由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社会上和周围人的不正确评价,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存在一些偏激的认识,认为生活对他们不公平,生活亏欠了他们,而整天处于一种怨天尤人的生活状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致使他们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的认识有所偏差。幸福很大程度上是由 思维方式 决定的,因此,我们的课程要注意向他们传递正确的认识方法,鼓励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教师可在课程的内容上选择一些特殊群体人群成功的事例以对他们鼓励,如曾感动世界,让世人钦佩的舞蹈艺术《千手观音》就是一群聋哑人演绎的,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个节目其实难度是很高的,但是却被一群聋哑人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还有像史铁生,张海迪,霍金等人都是身残志坚的学习榜样。我们的课程就要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有信心、有能力追求快乐生活,他们有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理念,最终过上一种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 3.陈蓓琴、谈秀、菁丁勇,《特殊教育理念的嬗变与课程的发展——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篇三 《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尤其应侧重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尊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问题提出 对于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符合特殊教育目标。应该根据特殊学生的能力,编制特殊教育 语文教材 、课程标准等,以满足特殊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在特殊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应该首先进行语文能力的测试,对学生语文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即包括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测试,也包括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 二、尝试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愉快教学模式 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唤起学生兴趣 教师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尤其是对于身体有却显得孩子来说,更应该受到教师的特殊关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真心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些特殊学校的孩子是住宿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还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我们的教师需要在生活上给这些孩子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用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深深地爱,他们一般不会想家,会特别喜欢在学校生活,有利于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自信,保持愉悦的心情,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关爱,还需要多给学生爱护,鼓励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学生表扬鼓励,使学生增强自尊心,激发积极上进的欲望。对于有缺陷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严格,更不能觉得他们低人一等,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恰当的要求,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对于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对待;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没有责任心,对这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过分的要求,会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2.巧妙运用直观教学 弱智儿童自制力较差,如果想使他们一直专注于教师讲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需要直观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给弱智儿童多种刺激,有利于为弱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弱智儿童轻松学习。弱智儿童对语文充满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实践,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述出做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弱智学生在 语文学习 中心理重建 1.激发学生多问 学生进行学习实际是在心理上重新组建,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善于提出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才有利于问题很好地解决,而且对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很大价值。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努力的营造一种轻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特殊教育规定的教学目标。 2.鼓励学生多说 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学生说话的过程实际是把学生内心的想法、情感用语言的形式与外界的沟通。说的过程是弱智学生在对语言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语言的过程,能够体现出弱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弱智学生先天性大脑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后天受到的教育不足影响,导致弱智儿童在思想上一般都比较迟钝,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的反应都比较慢,口齿不清、发音不清晰,语言表达困难等影响这些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说话能力上的训练,可以为这些孩子组织一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机会。如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说的机会给我们的孩子。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教学重点,侧重讲解一些重点词语,在讲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去把握意思。这样既有利于发展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这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自主创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 文章 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读”“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良好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些孩子对不懂得知识提问,教师耐心解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热情,有利于鼓励他们自主为自己确定学习的小目标。读是锻炼学生理解课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说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是这些孩子能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 四、结语 教育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些孩子的语文能力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得到锻炼,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有所收获,促进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发展。

相对普通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发展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普遍照搬普通学校体育,甚至以普通体育教学代替特殊体育教学,使得特殊学校体育理论发展落后。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探究》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体育改革异常活跃。特别是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学校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快速、崭新的时期。按教育对象性质的不同,学校体育可分为普通学校体育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相对普通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发展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普遍照搬普通学校体育,甚至以普通体育教学代替特殊体育教学,使得特殊学校体育理论发展落后,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违背了特殊教育的规律,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 体育 思想品德

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聋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自食其力的人,体育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教给聋生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求体态美,提高表现美的能力,从而陶冶情操,提高体育素质。

残疾儿童学生较普通儿童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很大差异,在教学之前一定要进行教学诊断,比如以聋哑学生为例,按听力损失程度可分为聋和重听;聋还分为全聋、极重聋、中重聋;重听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正常。而且由于生理缺陷还会引发心理缺陷如易冲动、易受暗示、缺乏同情心等;同时还引发认知上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特教体育教师必须懂得医学、心理学知识,为学生进行诊断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

一、提高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残疾学生身有残疾,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并不意味着他人可以干预甚至替代残疾学生选择兴趣爱好、生存目标和发展方向。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切实做好导向工作,使每一个残疾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领域,更深地了解自我,把握发展方向,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让残疾学生懂得,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利用演示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游戏“投降落伞包”,残疾学生看到降落伞包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就都想亲自动手演示一下,教师应满足他们的愿望。聋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让残疾学生参与演示活动,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的兴趣高涨,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

2.加强基本功练习,掌握运动技能。每节课的准备活动环节我都让残疾学生进行基本功练习,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避免运动中受损伤,掌握所学动作的技术要领,为残疾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在校期间的系统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对特殊儿童也不例外,由于先天的自身缺陷更加要求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是特殊儿童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体育活动过程是个人和集体之间关系复杂而变化多样的行为,其互动强、思想活跃、情感流露真实,是发现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体育运动是在特定规则下进行的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奋勇拼搏、尊重他人并与他人合作等方面的优良作风和品质。

体育学科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有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有爱劳动、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教师应将这些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残疾学生开展讨论,适当地引导,让残疾学生能够分辨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如游戏《乌龟与兔子赛跑》,在掌握相应体育知识的基础上,我组织残疾学生讨论:为什么最后乌龟胜利而兔子失败呢?通过讨论有些残疾学生认为是因为乌龟不怕苦不怕累。经我点拨引导后,残疾学生对乌龟和小兔子的最终评价是乌龟做事有恒心,不怕苦和累,所以取得了胜利;小兔子骄傲自满,所以遭遇到失败。

三、培养残疾学生的健康人格

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起、情绪、意志、自立等)。而聋生中存在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聋生消除这些不良心理,引导其向良好的方面转化。

1.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锻炼方法。何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和替代”。体育在教育和训练中避免系统性缺陷和形成系统性补偿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手段。

2.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特殊教育理论研究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一性的缺陷,将导致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体育活动练习需要在特定器械或环境中进行,需要学生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坚忍不拔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心理品质。而且体育具有竞争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残疾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培养残疾学生正确的成功观念。体育教学中,残疾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教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成功观念。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能否超越,一目了然,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却因人而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与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却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导残疾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残疾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最本质、最终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最大限度的补偿自身缺陷,使身心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能够自力更生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家庭和国家减少负担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论文

特殊 教育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大表征,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对特殊人群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的缺失摭谈》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特殊教育存在的严重缺失,就是对残疾孩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忽视。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提出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德育现状及教育途径进行大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缺失;缺失原因;教育途径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现在的社会基本情势不难看出,受社会普遍意识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十分重视残疾 儿童 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关注对他们的生活照管与呵护,而忽视了对残疾儿童的人格品德教育,缺乏对残疾儿童人格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得智力教育与人格品德教育出现了脱节,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残疾孩子,由于生理的先天缺陷,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由于生理的缺陷带来的情感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做错事,容易蛮干,容易受别人的挑唆和鼓动,容易导致不自主的有悖于社会要求的行为,甚至触犯刑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培养和加强残疾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当务之急。特殊教育不但要矫正、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功能障碍、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减少犯罪、做一个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主要从残疾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方面来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以点带面,来谈谈特殊教育面临的确实现状、导致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问卷调研情况

带着了解与困惑,本人在学校的孩子当中搞了一个感恩意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了51名学生和28名家长。调查的结果显示:1.只有极少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大部分学生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也不主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接受,甚至很叛逆。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但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不明显。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5.没有孩子知道 感恩节 是哪一天,更无从谈起如何去感恩了。6.大部分孩子对教师和政府的关怀还是感到幸福的,但没有持久的感恩意识。

(二)缺失原因剖析

一是 家庭教育 的缺失。残障孩子的父母承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为了抚养儿女成长成才付出了无私的爱,所以他们一味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总认为孩子本身残疾,父母内心的自责与痛爱自然表现为娇生惯养。

二是感恩教育的缺失。由于学校和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的百般呵护、不图回报的付出淡化了这些孩子的感恩意识。

三是社会负面的影响。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狭隘的人道主义同情,会不知不觉的纵容残疾孩子的自私、自卑和懒惰、依赖意识。

四是自找借口的迷茫。残疾孩子往往以自身残疾为借口,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攀比享乐,活动中消极懒散,自立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孩子产生自甘堕落和敌视他人的意识。

(三)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培养残疾儿童感恩意识,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找回它们,就得要从身边点滴感恩 文化 开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起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一是自我方面:促进残疾孩子自我教育,提高感恩意识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进行换位思考,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

二是学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感恩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让孩子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接受感恩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媒体素材,让学生自发接受感恩教育;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父母、老师的辛苦,内化成他们的感恩意识;抓住教育契机,实施关爱与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提升精神素养;注重情感培养,补偿学生缺陷;注重规范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注重教师形象,做好学生榜样;注重学科渗透,教书育人结合;学校环境育人,文化因势引导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三是家庭方面: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做到以身作则。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帮助时,要有感激之心,要铭记于心,知恩图报;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怜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等,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能接受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

四是社会方面: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多 渠道 进行感恩教育。社会要加强媒体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可以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播放一些带有“感恩教育”思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多方面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残疾儿童参加,对表现突出和优秀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张榜公布,大肆宣扬,形成社会弘扬感恩的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和监督惩戒,形成对残疾孩子的呵护与教育同行、引导与督管并举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特教工作者,扶助这些残缺生命飞翔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修订本)[M].华夏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

[3]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

[4]王逢贤,鲁洁.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浅谈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