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红楼梦中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红楼梦中论文范文资料

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

黛玉的艺术形象很美,一说到她让人想到凄美。但要说到她的性格,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冒出来了是小性,爱哭、刻薄。黛玉既然小性刻薄,为何大观园里她如此受宠爱?答案:她真,坦荡。这在那生就一颗富贵心,长着两只势利眼的大家庭里真是不多见。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到了潇湘馆,看看黛玉如何行事的,亲自为贾母捧茶送到跟前事很不起眼,这就看出黛玉的为人处事。老太太能在乎她一碗茶?贾母那样疼她,她能不感激吗?但也没必要说出来。黛玉这体贴,不显山不露水,就把这意思传达过去了。在看到了余下几位小姐屋里,主人就没这个心思,她们是主子,有什么事情丫头都给干。老太太真是没白疼她。外人看着这女孩子真是懂事,贾母这脸上能没光吗?心里能不觉得这女孩子乖巧贴心吗?黛玉是面冷心热,这点宝玉最知道。她对宝玉的关爱也是这样,不显山不露水,时时刻刻关心,宝玉一被贾政叫走,这边黛玉就开始担心。大概大观园要说谁的丫头最累,那一定是黛玉房里的丫头们。一次宝玉被喊出去了,这边黛玉打发丫头跑了好几次去打听。两个人吵架对着哭,她都哭成那样了,还要自己拿了手帕给宝玉,为何?宝玉穿的是藕合色的衣服不能沾泪。怨不得府里这些人都说她心细,伶俐。惹人怜爱。涉世未深你要是对她好,她一定是认真回报你。宝钗无非就是劝她,不该看那些杂书,后又给她送些燕窝。这就把她感动不行。从这后追着宝钗呼姐,对薛姨妈只称母。香菱那是薛蟠的屋里人,和黛玉完全没有什么关系。想学写诗宝钗嫌烦。把香菱打发到黛玉那边,黛玉是认认真真的教不厌其烦。黛玉就是这么一个人,看开篇很多人都不太欣赏她,越到后越喜欢她,为何?就是因为她这真,她没有宝钗那种小恩小惠的做派去笼络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是发自肺腑,早晚能被人揭穿妙玉那更是冷人,但她就偏偏看重黛玉,梯己茶也是找着黛玉就是出言冒犯黛玉,黛玉也不回嘴。黛玉还是位利嘴,秀外慧中。王熙凤那些笑话和她比起来就低一个档次。黛玉的幽默是一种雅,开始看没什么感觉,但回头细品能让你忍俊不止。袭人宝玉和晴雯吵了一架,人人都在气头上,三个人在那里哭。黛玉走了来,一句话就把气氛扭转过来了,逗得袭人和宝玉笑了起来。宝钗在那里洋洋洒洒,报着画画的所需物品,看着很无趣。笔锋一转,黛玉的随口几句就很搞笑,搞的一家人一时没回过味来,一旦明白她说什么笑喷了。她的嘴是出了名的伶俐,贾家伶俐的人能排的上,贾母、凤姐、黛玉。要是说起人来,凤姐那是种市井说词,黛玉是借题发挥,语带双关。加上她有文采,说出来的话就更让人没法招架。这就是心灵嘴巧,其实也是一种聪慧的表现,关键时刻能一语中的,直打对方要害,让人辩无可辩。你要是气,人家没明说,--------没法回嘴你要是不气,是侮辱你自己的智商,---------气的头痛宝玉就常常被她搞得又是咬牙又是笑。黛玉给宝玉的感觉----可爱。。黛玉说话的感觉就是这样,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一招一式都有讲究。就跟她作诗一样,别人是冥思苦想,在她是一挥而就。看似随手几笔,一下就让人眼前一亮。宝玉喜欢她,一点不奇怪,这样一位解语花在身边确实很有趣。她的痴、灵、秀、雅、怜,是最终开启了宝玉真心的钥匙。宝玉那种大族的男人,能做到对一位女子这样情深意重真是不多。没城府。袭人想探听她的口风,她给人家来了个东风压倒西风说。她是单纯对着袭人问她尤二姐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要是宝钗就要掂量了,“平时不说是非的袭人今天这是怎么了?”宝钗一脑袋问号,而后不动声色,慢慢套出袭人的意图。黛玉哪里想到袭人是为了自己未来探听她的口风。这一下就把袭人给顶回去了,袭人自然就往宝钗那边倒了。她自己还浑然不觉,就当一闲聊天。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宝玉偷跑出去祭奠金钏,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借着戏文说宝玉,在外人看来就成了讽刺挖苦了。天下水无非是一样的,要祭奠何必跑出去,取一瓢水对着哭去吧。她说的对不对呢?也没错吧!宝玉私自跑出去,这边为了找他都闹翻天了,害贾母担心也确实不该。心里有那个人,何必一定要形式表现呢?华丽的形式就一定是真心的吗?史湘云和她开始就磕磕绊绊,到了最后冰释前嫌因为了解她的本真,自然就能理解,她说话的含义。倒是那个整天和她们,亲热异常宝姐姐,不知道上哪里去了。 很多时候她说话是直来直去,但别人听着感觉真是不受用。因为真话往往不好听,这是事实,生活里我们说的老好人,就是从来不当面说真话的楷模。不说真话的好处是谁也不得罪,自然大家都说他(她)好了。真爱无言她和宝玉交锋最有看头,最能体现她的这种只重意不重形的性格。只要宝玉说他心里有她这就行了。也许刚才还哭天抹泪,只要宝玉一句暖心话,立刻就雨过天晴。她看错宝玉了吗?没有,宝玉也是个心实的人。宝玉为什么在病中送她手帕?一接了这手帕她就感动成那样。答案:明代扬愼的《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郎君着意翻复看,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这是诗人看着远方妻子寄来手帕而作的诗。)两个人看过西厢记,宝玉学张生给莺莺送手帕传情,这是宝黛的定情信物。从那一天开始,宝玉就阐明把心交给黛玉了,由过去那种吵架拌嘴相互猜忌,到黛玉亦步亦趋跟在宝玉身后。黛玉再也没为金玉良缘闹过。相对而言变得爱笑了,对宝玉变体贴了。宝玉则是更细心呵护着黛玉。这大概是黛玉一生最美的一段时光这和反对封建礼教,冲破思想牢笼没什么关系。无非就是两情相悦,水到渠成,犯下的有失检点的事情。这是黛玉一生品行上唯一的败笔,结果还是很值得去犯这个错误的。在当时女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清誉禁失。这个可以参照迎春丫头司棋,被发现私定终身的后果。黛玉不是完人,这一点上她确实有过失。现在人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衡量这件事,实事求是说她越礼了。很多人都看不懂这段的含义,(这一段在34回,)更有些人发现,这黛玉怎么突然一下不闹了,也不整天和宝玉拌嘴了。情都定了还闹什么?两个对外谁也没表现出来,还是和往日一样照旧。他们两个就是这样的人,什么事情点到为止就可,这是一种修养。两个人的事情,心里有数就可以了。何必非要那么直白张扬。应了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这就能理解黛玉为什么最终宁可死,也不愿在这世间苟活。这点和柳湘莲与尤三姐很像,柳湘莲定亲又毁亲。尤三姐挥剑自刎。这两者是相通的,宝玉和黛玉已定了情。黛玉已经把自己当成宝玉的人了,最终无法完成心愿,那就质本洁来还洁去 。黛玉既不是死于投湖,也和上吊没什么干系。就是自己一心求死,一病不起。那手帕和她的命一样珍贵,她最终一定是把手帕烧了。而宝玉也没辜负她,一直到最后还是守着他们的盟誓。在他心里黛玉已经是她妻子了。尽管黛玉没坐着花轿进贾家的门。最终宝玉和柳湘莲一样遁入空门,这才不辜负了当初的盟约。----今生不负。其实愤世嫉俗那不适合黛玉,真正有这思想的宝玉和宝钗。宝玉是真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宝钗是内心和外表两个反差。黛玉和宝玉的思想似近实远,这点脂砚斋中有批复。但这不妨碍两个人感情,黛玉就是那种只要宝玉喜欢,就是前面是悬崖,她也跟着跳的女人。----情痴。她也不会去奉承,那些凤姐宝钗脸都不红就能说出来的话让她去说!结果只能是感觉像是笑话。王熙凤把尤二姐弄院子来了。别人以为是好事,在她们几个看来,都为尤二姐担心。她是个冷人吗!只是挨着面子,不便生事说出来而已。所以贾母疼黛玉不是没根据,人的天性还是喜真厌假这样一个女孩,真是没法让人不喜欢。黛玉唯一的致命伤,就是涉世未深,要说心机她也有,她的聪慧绝对高过宝钗,她要玩心计也不比这些人差,但她是顾影自怜,没有想从人家那里分享占有什么。对她最重要就是宝玉,满心满眼就是这个男人,别的她都看不到了。她的个性就象一首凄美的古调,没有太多修饰,也没太多华丽的手法。喜不喜欢她还是那个样子,她是给自己活,她的世界里除了诗词歌赋,就是宝玉和老太太。黛玉就是这样一位大家闺秀,有着一身小毛病,而又让读者从心里不能不喜欢和怜惜的女孩子。

展卷《红楼梦》,每每眼前浮现宝黛二人荡气回肠的挚情苦恋,耳边响起宁荣二府巨厦崩彻的苍凉悲歌。此时,我不禁惊叹雪芹先生那既工精巧细致,又善斫石裂鼓的如椽巨笔。那笔下汹涌而出的沧桑巨变、轰轰烈烈固然令我钦佩不已,而那一丝丝款款流动的低吟浅唱则更在我掩卷静思时久久萦绕于心。红楼一梦,不论是红绡帐里的多情公子,还是黄土垄中的薄命女儿,都在为无奈的世事悄然落泪,而其中的一人却能在人们原本已难平静的心绪中再荡起一个更大的涟漪———那便是晴雯。她美丽、聪明、能干,特别不同于一般丫头的是,在她身上很少奴性,她不甘受侮辱、受损害的地位,处处要显示出她作为人的自尊、自贵。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钗册时,打开的第一本便是晴雯的,那判词上写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心"指的正是她对自身价值、独立人格的追求及她的高洁的品格;而这"身"则是指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中她作为奴婢的卑贱身份。这"心"与"身"的无法弥合的差距,便构成了她性格与命运的悲剧性矛盾冲突。 《红楼梦》中的晴雯不但容颜美丽,而且聪明伶俐,有着高洁自尊的品性,朴素的平等观念和坚贞不屈的反抗性格,还有着对宝玉纯洁的心和真挚的爱。这份纯洁无瑕的爱让晴雯的形象更加美丽感人。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奴隶与奴才同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但他们在性格上却有着明显的分野。正如鲁迅所说:"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扎,以至于实行挣扎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摸、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1]晴雯虽是宝玉房中的丫头,但是她在与宝玉的相处中,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她"心比天高"。晴雯很珍视与宝玉在平等基础上的友谊,正因此,她受不了宝玉在不知不觉中摆出的主人面孔,常常要以她的伶牙俐齿讥讽一番。对这一点,袭人看得很清楚,她曾蓄意挑拨似地对宝玉说:"你这个人,一天不捱他两句硬话村你,你再过不去。"其实,袭人哪里知道宝玉恰恰看中的是晴雯毫无奴气的率直之言。由"跌扇"到"撕扇",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宝玉与晴雯的那种精神与情感上的亲近。宝玉参加宴会归来,因金钏儿被逐,又因挨了宝钗的讥讽,心中闷闷不乐,偏偏此时晴雯上来为宝玉换衣时失手跌折了扇股,宝玉便借此出气,责备晴雯为"蠢才",并训斥了一番。就当时宝玉的心情来说,应当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习惯于和宝玉平等相处的晴雯听来,却大觉反感。所以她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这意激词切的语言,抒发出晴雯的一腔怒气。他之所以和宝玉有着密切的友谊,绝不因为他是"二爷",相反,正是宝玉不摆"二爷"的架子,让她感觉到精神上的平等,而现在宝玉却一反常态,这就让晴雯格外生气。偏偏这时袭人又赶来劝架,并护着宝玉说了句:"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平时就看不惯袭人曲意逢迎、笼络顺从的奴才相,此时更是夹枪带棒地揭露他们的阴私:"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不料这些话又激怒了宝玉,于是他更以主子的身份说晴雯人大心大,要回王夫人打发她出去,"晴雯听了这话,不觉越伤心起来"。晴雯的伤心,是因宝玉挫伤了她的自尊心,损害了他们之间那种平等相处的友谊。而这种真情也只有宝玉能够省悟,于是便有了紧接着的"撕扇"这一《红楼梦》中最动人的情节。此时的宝玉满怀歉意,比平日更显得谦和和宽容,他对晴雯说:"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这里的隐含之意实际上是"只要你高兴就成"。没想到晴雯果真痛快利落地几下撕碎了宝玉的扇子,接着又撕碎了宝玉从麝月手中抢过来递到她手中的扇子。伴随着"嗤"、"嗤"、"嗤"的响声,他们二人都放声大笑。在这笑声中,宝玉趾高气扬的主子身份消失了,晴雯也为自己找回了尊严。在宝玉的连声叫好中,晴雯的自由个性和自身价值得到了认可和尊重,而宝玉也正是从晴雯任性放纵、敢作敢为的行动中认清了晴雯不同凡响的心志与魄力。于是,他们在笑声中和解,在笑声中成为心灵上志同道合的知己。实际上,经过这场风波,晴雯与宝玉在精神情感上更加接近了,他们的友谊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是吗?在宝玉挨打之后,为向黛玉赠绢子以明心志,宝玉想着法子支开袭人,而将这一"机密"任务交给了晴雯。的确,在大观园中,除了潇湘馆中的林妹妹,宝玉最信得过的也只有爽直明快、任性而为的晴雯。 晴雯也以自己纯洁真挚的情感来回报宝玉的友谊。

“千红一窟(哭)” 之黛玉泪 提到《红楼梦》,人们总会想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一提到林黛玉,人们总会想到她随时都可能流下的眼泪。可以说,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完美的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典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作者将黛玉的前世,设计为一株浸满泪水的仙草。这也许预示她将要用一生的哀愁来还回泪。多会泪还完了,那生命也可以终结了。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残酷至极: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人篱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一出场,她就给我们一种“病态美”,却也符合她的悲剧命运。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这才刚进贾府就哭的稀里哗啦,为从未谋面的亲人,也为自己凄苦的命运。“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这一段,其实也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 在小说中,她哭了不下N次。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吃也不愁吃,穿也不愁穿,瞎哭什么呀!但仔细想一下,答案也就明了。黛玉父母早亡,上无兄长疼爱,下无弟妹怜惜;千里投亲,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日益膨胀。虽有贾母疼爱,但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比起对孙子、孙女的来自然又差了一层。尤其是当这两种疼爱冲突时,贾母当然~~~这怎能叫人不伤心呢?在大观园中,黛玉虽然可与众姐妹一同读书写字,吟诗抚琴,饮酒观花,玩笑游戏,可自己的悲哀又怎能与他们诉说?她唯一信得过的知己便是贾宝玉。对宝玉她可以喜怒不隐,言笑无忌,以最激烈的态度相对。唯其信任宝玉,在宝玉面前她才有十足的霸气;自己愁了,恼了,烦了,可以把这些情绪一股脑儿泼到宝玉身上,而不管宝玉是否冤枉,是否承受得了。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宝玉对她也是一片深情。但,那个封建的时代害了所有人。即使两人真心相爱,也不可能成亲;就算成亲,也不会幸福。黛玉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拼命追求,哭得乱七八糟。更何况,每日相伴黛玉的诗书琴花等,又最是牵愁引恨之物,黛玉又是一个早慧早熟者,平白无故还要自寻烦恼,哪里还经得起这些物事的招惹。愁肠百结又无人诉说,怎能不受煎熬!终日哀伤愁思,怎能不伤身体!久病缠身,怎能不使她这弱柳娇花过早凋萎! 我想,黛玉之泪,包含了太多忧愁和辛酸。人,最早都是很孤独的。所以才需要家人、朋友、恋人来陪伴。可黛玉朋友不多,没有父母,找不到恋人,孤独极了。再加上那个时代本来就是千红一哭的,所有女性都逃不了悲剧的命运。其实,没人陪你、没人懂你,是很惨的……

研究红楼梦的论文资料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见一个打趣一个",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处处事事与人计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细考究起来,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个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们应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诌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见人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香菱是宝钗的丫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篇目令其阅读,批改香菱的习作,堪称是"诲人不倦",她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称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悦。可过了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四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深厚坦白!三、皎美的容颜、浓郁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一个内慧外秀的“红颜”。《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虽小,却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黛玉之美已见端睨。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描绘黛玉之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算看见了!"通过"写虚"的形式给人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再从宝玉眼里看见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也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作祟,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四、痴情女叛逆者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人生。《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参考文献:[1]《红楼梦》,曹雪芹著。[2]《红楼梦论源》,朱淡文著。[3]《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著。[4]《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沛著。

查看刘心武的书

红学末路:红学走到末路了吗 2005年05月11日16:15:09 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红楼梦》漫画版 误读红楼 甲申除夕前五日,笔者收到未曾谋面的前辈朋友克非先生寄来的新著:《红学末路》。但细读三过,实在不能苟同该书的观点。 《红学末路》一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脂砚斋、脂本的揭示,宣告新红学“已到了穷途末路”。作者在该书《题记》中说: “本书提到的红学,专指新红学,即所谓的考证派红学。”依此,书名应称之曰“新红学末路”,方才切题。好在只要读过这本书,也能领会作者的心意,倒也不必过多的在题目上做纠缠。 既是批判新红学的书,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新红学”是什么?1921年,胡适《红楼梦考证》一文里,提出了《红楼梦》考证的范围:“我们只须根据可靠的版本与可靠的材料,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而他用的方法,就是他一再推行的“科学考证法”。这种方法,要求撇开成见,搜求证据,尊重证据,让证据做向导,引出结论。后来,胡适常将这种考证法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就是新红学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克非先生眼中的“新红学”是什么:“这个甲戌本及其上面脂砚斋的批语,便是新红学的奠基石,……胡适依靠它进一步完善了自己原有的‘自叙传’说,曹寅的‘家史说’,并作出结论:脂批本是真本,《红楼梦》最早的本子,都是带有脂砚斋的批语的,只有八十回,后来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本子,后四十回是高鹗的伪续。概而言之,这便是考证派新红学最初的体系……”(《题记》)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克非先生所理解、所批判的“新红学”与胡适开创的历史上的“新红学”是有很大出入的。首先,众所公认,胡适的“新红学”形成于1921年;而照克非先生的理解,直到1927年“甲戌本”出现以后,才有“新红学最初的体系”;其次,胡适虽然在搜求到大量有关曹雪芹家世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叙传”说,却从未提出过所谓“家史说”;第三,胡适提出“《红楼梦》最初只有八十回,直至乾隆五十六年以后始有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以及“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等观点,是1921年,而不是克非先生所说的“甲戌本”出现以后的1927年。 很显然,克非先生是过于夸大脂本、脂批在“新红学”体系中的地位了。正因如此,克非先生才把揭批脂本、脂批和脂砚斋作为他批评的切入点,“以揭露新红学的诸般荒谬”。而事实上,对脂本、脂批的研究,只不过是“新红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对此前的作者研究、版本研究提供了新证。即使没有脂本、脂批的出现,此前对《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研究,也是对红学史的了不起的贡献。在胡适以前,并没有人用现代学术的眼光对曹雪芹加以研究;胡适和他的追随者挖掘出大量的有关曹雪芹和他的家世材料,对于这些材料,难道还需要一一列举吗?在克非先生的书里,这些材料以及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曾被广泛的引用。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红学末路》一书引用或提到的有:永忠、瑶华、敦诚、敦敏、周春、二知道人、张问陶、袁枚、杨钟羲、俞樾、裕瑞等人的诗与文。观点则有“曹雪芹死于1763年”,“曹雪芹生于1724年”等等。我这里想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人及其材料都是胡适和他的信徒们在浩如烟海的史料王国里翻检出来的(当然远远不止这一些);克非先生引用新红学的成果,已经是在为新红学张目了。 克非先生曾称新红学为“楼外之学”。那么“楼内之学”是什么呢?克非先生说:“进入文本,根据其具体的描写,研究其人物塑造、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主题开掘、思想意义、生活表现、艺术上的成就与不足、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及教益,即它的客观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还有作者的教养、身世、经历、思想、感情,等等。”笔者这里不禁想问,胡适及其学派对曹雪芹及其家世的研究,是不是研究作者的“身世”?新红学派关于曹雪芹生卒年的研究及结论,是不是为后人划定了《红楼梦》产生的时代?按照克非先生的划分,这应该算作“楼外之学”呢,还是“楼内之学”呢? 克非先生宣判:新红学已走到了末路;但我们忍不住要问,难道曹雪芹不需要研究了吗?《红楼梦》的版本不需要研究了吗?其实,撇开新红学的其他组成部分不谈,但就这两个领域,近年来也不断有成果涌现。比如,前些年,大同发现了记载有曹振彦史料的碑文;去年,胡文彬先生发现了曹寅的《北红拂记》;前年,曹立波女士曾研究“程本”的一个子本———“东观阁本”而发表一部专著……此外,在这两个领域依然有很多有待研究的空间。比如,克非先生和他的几位同道的朋友,都认定:程本早于脂本,而脂本又是伪本;因而程本在克非先生等的眼中,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但是,就是对程本的研究,也是远远不够的。自1791年以来,经过100多年的流传,其间经过了太多的变化;诸如“程本共有多少子本”、它们之间异同如何等问题,并没有经过细致深入的研究。单将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也不是靠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就能办得到的。而这些,不都属于新红学中“版本学”范畴吗?又怎么能说新红学已走到末路了呢? 《红学末路》用相当的篇幅评说了冯其庸先生的《石头记脂本研究》,因为冯是当今红坛上崇脂、扬脂的“首屈一指的人物……比上一代的胡适、周汝昌等走得更远”,“海内外无一人能望其项背”(318页),《石头记脂本研究》是“这种版本学方面的最主要最权威的著作”:“甚至可以说,没有冯先生的研究、著作、贡献、倡导,新红学派的版本学便难成其学,至少是支撑不起来”(186页)。确实,在作者和版本研究方面,冯其庸先生是紧承胡适余绪的,而且也的确做出很多贡献。但是,冯先生从事版本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难道从20年代到70年代的这半个多世纪,《红楼梦》的版本研究就是一片空白吗?而且,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克非先生批判的冯先生的一些基本观点,其发明权却在胡适。如该书76页说:“冯先生的意思是,《红楼梦》早期流行的本子,就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其实,最早提出此说的是胡适,在1933年,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这篇文章中。再如该书23页,克非先生似乎对冯其庸的“后四十回自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颇为欣赏,但这个观点,仍是胡适最先发明的,我们看胡适1921年在《红楼梦考证》中的原话:“但我们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因此,站在克非先生的立场,我以为批胡比批冯好,所谓“擒贼先擒王”。 《红学末路》确实如宣传的那样,提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观点:“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个脂本都是曹雪芹以后很晚的伪本,脂批是伪批,脂砚斋是“巧伪人”、是制造伪文物(脂本)谋利的低级;脂本之残,是脂砚斋故意整残的。庚辰本、己卯本,是在同一间土作坊里,同一时间内,由同一个制造而成的。它们产生的顺序依次是庚辰本、己卯本、甲戌本……《红学末路》有“一个故意被整残的本子”一节,论述甲戌本的产生年代。克非先生根据他总结出来的甲戌本的特征,列出15条路标,然后,就“我们完全可以判断”,甲戌本的产生不是在乾隆时代,而是在嘉、道年间,甚至咸、同以后。这15条路标包括“曹雪芹和其家世已经开始明朗化”、“将《红楼梦》本事开始和曹家胡乱连接”、“后四十回为高鹗伪续已成定论”等等。我这里想问:在1921年以前,曹雪芹和其家世是如何明朗化的?《红楼梦》本事是如何和曹家胡乱连接的?后四十回为高鹗伪续是如何成定论的?此外,作者对他认为的脂本的“炮制”过程,多次作了详细地描述:如何雇抄手、如何流水作业等,言之凿凿,如同亲睹,试问:又有何根据?《红学末路》总给人一种印象,它的论据并不能证明它的结论。胡适阐述治学方法的时候,经常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愿以此话与克非先生共勉。 克非先生说,新红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笔者也不能同意。1921年新红学一出,即受到很多批评。在1928-1953年,这一学派非常沉寂;相反,这期间有吴宓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30年代有李辰冬用西方文学批评方法写成的论文及后来出版的《红楼梦研究》,40年代有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这都不属“新红学”的范畴。而且,索隐派的著作也仍不断问世。到了1954年,“新红学”遭难了,尽管那不属于学术批评的范围,代之而起的是阶级斗争红学。到了80年代以后,新红学才又逐渐翻案。但此时,不少人提出诸如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红楼梦》等新思路。所以,尽管新红学影响很大,但并未独霸。只是,在极左的年代里,新红学的研究也并未中断,如1963年前后围绕曹雪芹生卒年的争论。这主要是这一学派自身的学术魅力和它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直到今天)。 《红学末路》还有几处硬伤,我想在这里指出来:11页,作者将扬钟羲列为乾隆时人,其实杨氏生活于清末民初,是一位遗老;268页,克非先生说,“新红学家将三个脂本看成是乾隆甲戌年、己卯年、庚辰年的本子,并说是曹雪芹生前的本子”;其实,新红学家是说三个脂本的底本是乾隆甲戌年、己卯年、庚辰年,底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本子。 要之,这部号称宣判新红学已到末路的450页的煌煌大书,并没有伤到新红学一丝一毫。

关于红楼梦研究论文

黛玉的艺术形象很美,一说到她让人想到凄美。但要说到她的性格,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冒出来了是小性,爱哭、刻薄。黛玉既然小性刻薄,为何大观园里她如此受宠爱?答案:她真,坦荡。这在那生就一颗富贵心,长着两只势利眼的大家庭里真是不多见。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到了潇湘馆,看看黛玉如何行事的,亲自为贾母捧茶送到跟前事很不起眼,这就看出黛玉的为人处事。老太太能在乎她一碗茶?贾母那样疼她,她能不感激吗?但也没必要说出来。黛玉这体贴,不显山不露水,就把这意思传达过去了。在看到了余下几位小姐屋里,主人就没这个心思,她们是主子,有什么事情丫头都给干。老太太真是没白疼她。外人看着这女孩子真是懂事,贾母这脸上能没光吗?心里能不觉得这女孩子乖巧贴心吗?黛玉是面冷心热,这点宝玉最知道。她对宝玉的关爱也是这样,不显山不露水,时时刻刻关心,宝玉一被贾政叫走,这边黛玉就开始担心。大概大观园要说谁的丫头最累,那一定是黛玉房里的丫头们。一次宝玉被喊出去了,这边黛玉打发丫头跑了好几次去打听。两个人吵架对着哭,她都哭成那样了,还要自己拿了手帕给宝玉,为何?宝玉穿的是藕合色的衣服不能沾泪。怨不得府里这些人都说她心细,伶俐。惹人怜爱。涉世未深你要是对她好,她一定是认真回报你。宝钗无非就是劝她,不该看那些杂书,后又给她送些燕窝。这就把她感动不行。从这后追着宝钗呼姐,对薛姨妈只称母。香菱那是薛蟠的屋里人,和黛玉完全没有什么关系。想学写诗宝钗嫌烦。把香菱打发到黛玉那边,黛玉是认认真真的教不厌其烦。黛玉就是这么一个人,看开篇很多人都不太欣赏她,越到后越喜欢她,为何?就是因为她这真,她没有宝钗那种小恩小惠的做派去笼络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是发自肺腑,早晚能被人揭穿妙玉那更是冷人,但她就偏偏看重黛玉,梯己茶也是找着黛玉就是出言冒犯黛玉,黛玉也不回嘴。黛玉还是位利嘴,秀外慧中。王熙凤那些笑话和她比起来就低一个档次。黛玉的幽默是一种雅,开始看没什么感觉,但回头细品能让你忍俊不止。袭人宝玉和晴雯吵了一架,人人都在气头上,三个人在那里哭。黛玉走了来,一句话就把气氛扭转过来了,逗得袭人和宝玉笑了起来。宝钗在那里洋洋洒洒,报着画画的所需物品,看着很无趣。笔锋一转,黛玉的随口几句就很搞笑,搞的一家人一时没回过味来,一旦明白她说什么笑喷了。她的嘴是出了名的伶俐,贾家伶俐的人能排的上,贾母、凤姐、黛玉。要是说起人来,凤姐那是种市井说词,黛玉是借题发挥,语带双关。加上她有文采,说出来的话就更让人没法招架。这就是心灵嘴巧,其实也是一种聪慧的表现,关键时刻能一语中的,直打对方要害,让人辩无可辩。你要是气,人家没明说,--------没法回嘴你要是不气,是侮辱你自己的智商,---------气的头痛宝玉就常常被她搞得又是咬牙又是笑。黛玉给宝玉的感觉----可爱。。黛玉说话的感觉就是这样,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一招一式都有讲究。就跟她作诗一样,别人是冥思苦想,在她是一挥而就。看似随手几笔,一下就让人眼前一亮。宝玉喜欢她,一点不奇怪,这样一位解语花在身边确实很有趣。她的痴、灵、秀、雅、怜,是最终开启了宝玉真心的钥匙。宝玉那种大族的男人,能做到对一位女子这样情深意重真是不多。没城府。袭人想探听她的口风,她给人家来了个东风压倒西风说。她是单纯对着袭人问她尤二姐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要是宝钗就要掂量了,“平时不说是非的袭人今天这是怎么了?”宝钗一脑袋问号,而后不动声色,慢慢套出袭人的意图。黛玉哪里想到袭人是为了自己未来探听她的口风。这一下就把袭人给顶回去了,袭人自然就往宝钗那边倒了。她自己还浑然不觉,就当一闲聊天。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宝玉偷跑出去祭奠金钏,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借着戏文说宝玉,在外人看来就成了讽刺挖苦了。天下水无非是一样的,要祭奠何必跑出去,取一瓢水对着哭去吧。她说的对不对呢?也没错吧!宝玉私自跑出去,这边为了找他都闹翻天了,害贾母担心也确实不该。心里有那个人,何必一定要形式表现呢?华丽的形式就一定是真心的吗?史湘云和她开始就磕磕绊绊,到了最后冰释前嫌因为了解她的本真,自然就能理解,她说话的含义。倒是那个整天和她们,亲热异常宝姐姐,不知道上哪里去了。 很多时候她说话是直来直去,但别人听着感觉真是不受用。因为真话往往不好听,这是事实,生活里我们说的老好人,就是从来不当面说真话的楷模。不说真话的好处是谁也不得罪,自然大家都说他(她)好了。真爱无言她和宝玉交锋最有看头,最能体现她的这种只重意不重形的性格。只要宝玉说他心里有她这就行了。也许刚才还哭天抹泪,只要宝玉一句暖心话,立刻就雨过天晴。她看错宝玉了吗?没有,宝玉也是个心实的人。宝玉为什么在病中送她手帕?一接了这手帕她就感动成那样。答案:明代扬愼的《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郎君着意翻复看,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这是诗人看着远方妻子寄来手帕而作的诗。)两个人看过西厢记,宝玉学张生给莺莺送手帕传情,这是宝黛的定情信物。从那一天开始,宝玉就阐明把心交给黛玉了,由过去那种吵架拌嘴相互猜忌,到黛玉亦步亦趋跟在宝玉身后。黛玉再也没为金玉良缘闹过。相对而言变得爱笑了,对宝玉变体贴了。宝玉则是更细心呵护着黛玉。这大概是黛玉一生最美的一段时光这和反对封建礼教,冲破思想牢笼没什么关系。无非就是两情相悦,水到渠成,犯下的有失检点的事情。这是黛玉一生品行上唯一的败笔,结果还是很值得去犯这个错误的。在当时女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清誉禁失。这个可以参照迎春丫头司棋,被发现私定终身的后果。黛玉不是完人,这一点上她确实有过失。现在人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衡量这件事,实事求是说她越礼了。很多人都看不懂这段的含义,(这一段在34回,)更有些人发现,这黛玉怎么突然一下不闹了,也不整天和宝玉拌嘴了。情都定了还闹什么?两个对外谁也没表现出来,还是和往日一样照旧。他们两个就是这样的人,什么事情点到为止就可,这是一种修养。两个人的事情,心里有数就可以了。何必非要那么直白张扬。应了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这就能理解黛玉为什么最终宁可死,也不愿在这世间苟活。这点和柳湘莲与尤三姐很像,柳湘莲定亲又毁亲。尤三姐挥剑自刎。这两者是相通的,宝玉和黛玉已定了情。黛玉已经把自己当成宝玉的人了,最终无法完成心愿,那就质本洁来还洁去 。黛玉既不是死于投湖,也和上吊没什么干系。就是自己一心求死,一病不起。那手帕和她的命一样珍贵,她最终一定是把手帕烧了。而宝玉也没辜负她,一直到最后还是守着他们的盟誓。在他心里黛玉已经是她妻子了。尽管黛玉没坐着花轿进贾家的门。最终宝玉和柳湘莲一样遁入空门,这才不辜负了当初的盟约。----今生不负。其实愤世嫉俗那不适合黛玉,真正有这思想的宝玉和宝钗。宝玉是真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宝钗是内心和外表两个反差。黛玉和宝玉的思想似近实远,这点脂砚斋中有批复。但这不妨碍两个人感情,黛玉就是那种只要宝玉喜欢,就是前面是悬崖,她也跟着跳的女人。----情痴。她也不会去奉承,那些凤姐宝钗脸都不红就能说出来的话让她去说!结果只能是感觉像是笑话。王熙凤把尤二姐弄院子来了。别人以为是好事,在她们几个看来,都为尤二姐担心。她是个冷人吗!只是挨着面子,不便生事说出来而已。所以贾母疼黛玉不是没根据,人的天性还是喜真厌假这样一个女孩,真是没法让人不喜欢。黛玉唯一的致命伤,就是涉世未深,要说心机她也有,她的聪慧绝对高过宝钗,她要玩心计也不比这些人差,但她是顾影自怜,没有想从人家那里分享占有什么。对她最重要就是宝玉,满心满眼就是这个男人,别的她都看不到了。她的个性就象一首凄美的古调,没有太多修饰,也没太多华丽的手法。喜不喜欢她还是那个样子,她是给自己活,她的世界里除了诗词歌赋,就是宝玉和老太太。黛玉就是这样一位大家闺秀,有着一身小毛病,而又让读者从心里不能不喜欢和怜惜的女孩子。

红学末路:红学走到末路了吗 2005年05月11日16:15:09 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红楼梦》漫画版 误读红楼 甲申除夕前五日,笔者收到未曾谋面的前辈朋友克非先生寄来的新著:《红学末路》。但细读三过,实在不能苟同该书的观点。 《红学末路》一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脂砚斋、脂本的揭示,宣告新红学“已到了穷途末路”。作者在该书《题记》中说: “本书提到的红学,专指新红学,即所谓的考证派红学。”依此,书名应称之曰“新红学末路”,方才切题。好在只要读过这本书,也能领会作者的心意,倒也不必过多的在题目上做纠缠。 既是批判新红学的书,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新红学”是什么?1921年,胡适《红楼梦考证》一文里,提出了《红楼梦》考证的范围:“我们只须根据可靠的版本与可靠的材料,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而他用的方法,就是他一再推行的“科学考证法”。这种方法,要求撇开成见,搜求证据,尊重证据,让证据做向导,引出结论。后来,胡适常将这种考证法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就是新红学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克非先生眼中的“新红学”是什么:“这个甲戌本及其上面脂砚斋的批语,便是新红学的奠基石,……胡适依靠它进一步完善了自己原有的‘自叙传’说,曹寅的‘家史说’,并作出结论:脂批本是真本,《红楼梦》最早的本子,都是带有脂砚斋的批语的,只有八十回,后来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本子,后四十回是高鹗的伪续。概而言之,这便是考证派新红学最初的体系……”(《题记》)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克非先生所理解、所批判的“新红学”与胡适开创的历史上的“新红学”是有很大出入的。首先,众所公认,胡适的“新红学”形成于1921年;而照克非先生的理解,直到1927年“甲戌本”出现以后,才有“新红学最初的体系”;其次,胡适虽然在搜求到大量有关曹雪芹家世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叙传”说,却从未提出过所谓“家史说”;第三,胡适提出“《红楼梦》最初只有八十回,直至乾隆五十六年以后始有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以及“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等观点,是1921年,而不是克非先生所说的“甲戌本”出现以后的1927年。 很显然,克非先生是过于夸大脂本、脂批在“新红学”体系中的地位了。正因如此,克非先生才把揭批脂本、脂批和脂砚斋作为他批评的切入点,“以揭露新红学的诸般荒谬”。而事实上,对脂本、脂批的研究,只不过是“新红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对此前的作者研究、版本研究提供了新证。即使没有脂本、脂批的出现,此前对《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研究,也是对红学史的了不起的贡献。在胡适以前,并没有人用现代学术的眼光对曹雪芹加以研究;胡适和他的追随者挖掘出大量的有关曹雪芹和他的家世材料,对于这些材料,难道还需要一一列举吗?在克非先生的书里,这些材料以及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曾被广泛的引用。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红学末路》一书引用或提到的有:永忠、瑶华、敦诚、敦敏、周春、二知道人、张问陶、袁枚、杨钟羲、俞樾、裕瑞等人的诗与文。观点则有“曹雪芹死于1763年”,“曹雪芹生于1724年”等等。我这里想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人及其材料都是胡适和他的信徒们在浩如烟海的史料王国里翻检出来的(当然远远不止这一些);克非先生引用新红学的成果,已经是在为新红学张目了。 克非先生曾称新红学为“楼外之学”。那么“楼内之学”是什么呢?克非先生说:“进入文本,根据其具体的描写,研究其人物塑造、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主题开掘、思想意义、生活表现、艺术上的成就与不足、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及教益,即它的客观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还有作者的教养、身世、经历、思想、感情,等等。”笔者这里不禁想问,胡适及其学派对曹雪芹及其家世的研究,是不是研究作者的“身世”?新红学派关于曹雪芹生卒年的研究及结论,是不是为后人划定了《红楼梦》产生的时代?按照克非先生的划分,这应该算作“楼外之学”呢,还是“楼内之学”呢? 克非先生宣判:新红学已走到了末路;但我们忍不住要问,难道曹雪芹不需要研究了吗?《红楼梦》的版本不需要研究了吗?其实,撇开新红学的其他组成部分不谈,但就这两个领域,近年来也不断有成果涌现。比如,前些年,大同发现了记载有曹振彦史料的碑文;去年,胡文彬先生发现了曹寅的《北红拂记》;前年,曹立波女士曾研究“程本”的一个子本———“东观阁本”而发表一部专著……此外,在这两个领域依然有很多有待研究的空间。比如,克非先生和他的几位同道的朋友,都认定:程本早于脂本,而脂本又是伪本;因而程本在克非先生等的眼中,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但是,就是对程本的研究,也是远远不够的。自1791年以来,经过100多年的流传,其间经过了太多的变化;诸如“程本共有多少子本”、它们之间异同如何等问题,并没有经过细致深入的研究。单将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也不是靠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就能办得到的。而这些,不都属于新红学中“版本学”范畴吗?又怎么能说新红学已走到末路了呢? 《红学末路》用相当的篇幅评说了冯其庸先生的《石头记脂本研究》,因为冯是当今红坛上崇脂、扬脂的“首屈一指的人物……比上一代的胡适、周汝昌等走得更远”,“海内外无一人能望其项背”(318页),《石头记脂本研究》是“这种版本学方面的最主要最权威的著作”:“甚至可以说,没有冯先生的研究、著作、贡献、倡导,新红学派的版本学便难成其学,至少是支撑不起来”(186页)。确实,在作者和版本研究方面,冯其庸先生是紧承胡适余绪的,而且也的确做出很多贡献。但是,冯先生从事版本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难道从20年代到70年代的这半个多世纪,《红楼梦》的版本研究就是一片空白吗?而且,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克非先生批判的冯先生的一些基本观点,其发明权却在胡适。如该书76页说:“冯先生的意思是,《红楼梦》早期流行的本子,就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其实,最早提出此说的是胡适,在1933年,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这篇文章中。再如该书23页,克非先生似乎对冯其庸的“后四十回自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颇为欣赏,但这个观点,仍是胡适最先发明的,我们看胡适1921年在《红楼梦考证》中的原话:“但我们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因此,站在克非先生的立场,我以为批胡比批冯好,所谓“擒贼先擒王”。 《红学末路》确实如宣传的那样,提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观点:“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个脂本都是曹雪芹以后很晚的伪本,脂批是伪批,脂砚斋是“巧伪人”、是制造伪文物(脂本)谋利的低级;脂本之残,是脂砚斋故意整残的。庚辰本、己卯本,是在同一间土作坊里,同一时间内,由同一个制造而成的。它们产生的顺序依次是庚辰本、己卯本、甲戌本……《红学末路》有“一个故意被整残的本子”一节,论述甲戌本的产生年代。克非先生根据他总结出来的甲戌本的特征,列出15条路标,然后,就“我们完全可以判断”,甲戌本的产生不是在乾隆时代,而是在嘉、道年间,甚至咸、同以后。这15条路标包括“曹雪芹和其家世已经开始明朗化”、“将《红楼梦》本事开始和曹家胡乱连接”、“后四十回为高鹗伪续已成定论”等等。我这里想问:在1921年以前,曹雪芹和其家世是如何明朗化的?《红楼梦》本事是如何和曹家胡乱连接的?后四十回为高鹗伪续是如何成定论的?此外,作者对他认为的脂本的“炮制”过程,多次作了详细地描述:如何雇抄手、如何流水作业等,言之凿凿,如同亲睹,试问:又有何根据?《红学末路》总给人一种印象,它的论据并不能证明它的结论。胡适阐述治学方法的时候,经常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愿以此话与克非先生共勉。 克非先生说,新红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笔者也不能同意。1921年新红学一出,即受到很多批评。在1928-1953年,这一学派非常沉寂;相反,这期间有吴宓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30年代有李辰冬用西方文学批评方法写成的论文及后来出版的《红楼梦研究》,40年代有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这都不属“新红学”的范畴。而且,索隐派的著作也仍不断问世。到了1954年,“新红学”遭难了,尽管那不属于学术批评的范围,代之而起的是阶级斗争红学。到了80年代以后,新红学才又逐渐翻案。但此时,不少人提出诸如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红楼梦》等新思路。所以,尽管新红学影响很大,但并未独霸。只是,在极左的年代里,新红学的研究也并未中断,如1963年前后围绕曹雪芹生卒年的争论。这主要是这一学派自身的学术魅力和它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直到今天)。 《红学末路》还有几处硬伤,我想在这里指出来:11页,作者将扬钟羲列为乾隆时人,其实杨氏生活于清末民初,是一位遗老;268页,克非先生说,“新红学家将三个脂本看成是乾隆甲戌年、己卯年、庚辰年的本子,并说是曹雪芹生前的本子”;其实,新红学家是说三个脂本的底本是乾隆甲戌年、己卯年、庚辰年,底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本子。 要之,这部号称宣判新红学已到末路的450页的煌煌大书,并没有伤到新红学一丝一毫。

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宛若一座拱桥,她正好横跨在古代情感史的终结和现代情感史的开端之上。由此看来,《红楼梦》一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加鲜明。作品呈现的古典画卷如此全面逼真地保存着过去时代的影响,使我们得以从中品位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在情感领域巨大而微妙的异同。我们悲喜交加地看到,人类情感史和理性史一样是在向前进化着,尽管进化的轨迹是如此沉重而迟缓,一步一个脚印,前仆后继,包括血和生命的代价,转眼间焦头烂额,各奔东西。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关于中国梦论文范文资料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知道中国梦劳动美征文可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优秀征文,希望您能喜欢!

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征文【篇1】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无论是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还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正式建成开通,亦或是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国83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等等伟大创举,都是由一代又一代劳动者日复一日地钻研、年复一年地坚守而创造出来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爱岗敬业 ,刻苦钻研,推动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敢吃苦、能吃苦、不怕苦,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用智慧和汗水换取胜利的果实,让艰苦奋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蔚然成风。“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新时代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安于现状、坐吃老本,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再上新台阶,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人生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个人的荣华富贵、声名显赫,而是取决于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是否有所贡献。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要时刻保持一颗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初心,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把好政治关、作风关、行动关,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清贫、甘于奉献,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前、想在前,舍“小我”成就“大我”,化“小爱”为“大爱”,多做利民、惠民、为民的实事好事,筑牢干群关系之堤,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催人奋进、引人前行的灯塔。每个时代总需要一些引领者成为榜样,他们用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每位平凡的劳动者都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在自身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报国志和强国行,将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银河,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征文【篇2】

华夏有梦,尽归千年。今昔,一梦入中国。

美好而又现实的中国之梦,如翔龙般渐升碧天,如醒狮般怒吼世界;也似高傲的苍鹰,振翅翱翔。

梦,我希望我能踏破祖国山河卧永年。看塞北草原成群牛羊奔蓝天,尽我眼极眺望黄河滚滚入海成八方。进梦,那波涛翻滚,无尽咆哮的黄河啊!孕育中华民族的不朽魂灵,誓死也要下定决心赶走入侵者,还我中原大地一份和平希望与未来。至那东北大兴安岭之上,仰望苍茫山林,看我祖国美丽瑰宝所属地,这就是意志,对大地的无限探索与不屈的精神,成就了东北黑土地,北大荒奇迹!

梦,希望五千年上下文明传承永不腐朽,中华自古乃礼仪之邦。每一个中华儿女要是能在小事上都很用心,能如《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一样,则中华民族会在世界上永久留名,让世界知道有一个饱受磨难,饱经风霜的民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带着无可附加的震撼,带着满身光辉的,让世人记住中国,记住那个曾经被凌辱,被侵略,被折腾得奄奄一息的中国。同时看到这个雄起的泱泱大国。

如珠穆朗玛峰上流下的一滴甘甜冰水,化作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回转在大峡谷间,而我的中国梦,是华夏能从以前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就像百川归海一样,终究蜕变为一个庞大的强国。所有的耻辱,将会被冲刷,没有任何理由不崛起,没有任何理由丧失气节。世界啊,重新睁眼凝视着这潜力无限的大国吧!中华人民的心紧紧地绑在一起,我们还有更多的困难要度过,我们还有美好的未来需要展望。

我的中国梦,何尝不是每个中华儿女所盼望的,百言当前,不如一梦,当梦醒时,世界震惊。

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征文【篇3】

我有一个家,它的名字叫中国。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字,但却包括了五十六个民族;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字,但却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字,但却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文化 !

正是因为我想更了解这个孕育我的摇篮,所以,我希望得到一支神笔,一支像马良的笔那样万能的神笔。

第一个,我要画的是——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前的圆明园门票!我要亲眼瞧瞧那座华丽、高贵到极致的宫殿!我要亲眼瞧瞧那富含十足先进技术的十二生肖头首铜像,它们要完整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愿意为此守在它们身边一天,看着它们一个个从嘴里喷出水来,与在正午十二点一齐喷水的壮观景象。我要亲眼瞧瞧,这些凝聚了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巨大智慧的建筑物。我要抬头仰望它们,然后从心底发出无比的敬畏之情。

第二个,我要画的是——可以与_一起进行长征的红军门票!我要体验红军们飞夺泸定桥的飒爽英姿!体验红军们踱步两万七千里的艰苦旅程!欣赏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百经磨难而更强,从而豪迈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个,我要画的是——20_年的奥运会门票!我要亲临现场,感受我们中国人为我们中国队运动员加油的热情,感受我们中国队运动员赛场英勇拼搏的那股热血,感受每当中国队获得金牌之后的自豪之情。当我们国家的运动员没有获得金牌时,我们也不会为此沮丧,而是更加热情的鼓励他们:“没关系,小小的失误算不了什么,奋斗四年之后,我们再战!”这是一股多么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啊!我相信,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骨气!

第四个,我要画的是——20_年的世博会门票!我要大步地走向中国馆,看看中国馆门前长龙似的队伍。我要看到更多的外国人涌向我们中国馆,我要看到,他们从中国馆走出来时,是满脸的微笑,并不时的点头,向我们中国表示赞扬,向我们中国表示认可!

中国,一个从不会示弱的国家!中国,一个昂首挺胸的国家!中国,我的家!我最后要把中 国画 成一个巨大的金鸡,永远闪耀在世界之林!

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征文【篇4】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劳模是无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涌现出了县委书记焦裕禄、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扶贫之花黄文秀、国之重士钟南山等一大批传唱时代、激励后代的劳动模范,可谓是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劳模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是因为他们始终有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干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有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立足职能职责,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在关键时间点,他们牺牲节假日时间,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弘扬“劳模精神”,党员干部就是要厚植爱国主义大情怀,把准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融入高质量发展大潮之中,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击退干事创业路上说而不做、决而不行、抓而不紧的“等等鸭”,在久久为功的辛勤劳动中成就梦想。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此次大会表彰的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都有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能“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技术精兵”。当下,我们正处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特殊历史时期,需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大刀阔斧进行干事创业,然而,个别干部仍存在思想和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出现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只会看不会干,影响工作进度,错失发展机遇。能力是行动的保证,弘扬“劳模精神”,党员干部就是要练就勇挑重担真本领,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努力成为肩能挑梁、臂能挽弓、能干大事、能成骨干的新时代党员干部,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击退干事创业路上不会干、不能干、不敢干的“看看鸭”,在艰苦奋斗的劳动中铸就辉煌。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当代劳模身上最闪亮的新特质。无论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是两丝钳工顾秋亮、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等一系列值得崇拜的大国工匠,他们身上都彰显着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对自身领域的极致负责,都涌动着创造、创新、创业激情,也表明劳模不只是靠吃苦耐劳、硬打硬拼,更离不开创新精神。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行动,弘扬“劳模精神”,党员干部就是要当好改革发展主力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劳模精神”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潮流,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学习劳模勇于创新、争创一流、执着专注的进取精神和工匠精神,大胆寻求革新,创新工作 方法 ,不断提升自身科技素质,保持“精雕细琢出精品”的韧劲,击退干事创业路上因等等、看看而出现的“晚了鸭”,在追求卓越的创造性劳动中续写荣光。

征途竞相逐,慷慨歌未央。“劳模精神”是新时代激励我们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让我们唱响劳动的时代赞歌,用劳动创造成就伟大梦想,推动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征文【篇5】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国家治理,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制造大国还是创造强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这离不开我们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亿万劳动人民的矢志奉献和真抓实干。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偏航、不动摇,赓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仰,坚定建新功、立伟业的伟大实践,激发奋进力量,驶向“十四五”航程。要结合“物质兜底”和“精神鼓励”,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模、爱护劳模、学习劳模的良好氛围,怀匠心、践匠行、出匠品,让更多劳模和工匠人才竞相涌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我定位,也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自省自砺的崇高精神境界。“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是对劳模的精准定义,具有坚定的政治性和先进性、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而言,既是“政治标尺”,又是“法纪戒尺”,既能“正向激励”,又能“反向震慑”。用为民脚步丈量实绩,用为民初心丈量民情,脱贫、抗疫、防汛、复工复产等一线“战场”上,深深镌刻着“不负人民、不辱使命”的时代印记。一方面,要自觉对标劳模、对标先进,时刻“置顶”人民利益,将发现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在“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大事小情中做到言行一致,用心用情用力抓,走好苦干实干细干“每一步”,决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于变局新局中“固本”“强基”“铸魂”。

擘画“十四五”美好蓝图,广大劳动者传递着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为开好局、起好步赢得先机、赢得优势,必将再创新辉煌。“鉴往”可以“知来”,“知来”更要“鉴往”。要以史为镜、学史明鉴,从“读史知史”中探索汲取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斗争智慧和实践 经验 ,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事劲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忘我耕耘不停歇,辉映熠熠奉献初心。要以劳模和工匠人才为“正衣镜”,提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才智本领,乘势而上、主动求变,在迎接风险挑战、防范化解风险中知难而进、逆流而上,永葆向上之姿、担当本色。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致敬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让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干事创业中不断领悟“人间万事出艰辛”实践真知,在为民服务中不断开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广阔前景,真正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携手共赴“中国梦·劳动美”的新时代新征程。

中国梦劳动美主题优秀征文相关 文章 :

★ 中国梦劳动美征文范文精选5篇

★ 2020中国梦劳动美征文5篇优秀作文精选

★ 2021中国梦劳动美征文话题作文【5篇】

★ 2020中国梦劳动美征文5篇500字的优秀作文精选

★ 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的征文

★ 2021中国梦劳动美优秀话题征文作文

★ 关于中国梦劳动美的作文800字范文4篇

★ 关于我的中国梦八年级作文600字

★ 关于中国梦劳动美的主题征文800字作文4篇

★ 2020五一特别节目中国梦·劳动美致敬劳动者观后感精选5篇

中国梦是什么呢?中国梦是一双温暖无比的手,它会拉着你走向幸福的生活;中国梦是一辆 赛车 ,它会乘着你开向成功的道路;中国梦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它可以释放出每个人一生中的所有潜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篇一

《我心中的中国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中国梦的理解。

关键字:中国梦

讲到中华民族,毛泽东同志曾经动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

正是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写下了辉煌的历史。到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进入近代后,由于清朝统治者虚骄傲慢,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落伍了。加之清王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中国开始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特别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更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国家已濒临灭亡的边缘。于是,两大历史任务非常严峻地摆到了中华民族面前: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每个人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渴望实现的中国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伟大目标。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篇二

《我唯一的中国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中国梦的认识。

关键字: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中国梦

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欺凌,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从1895年起,就逼迫我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掠夺走。1937年7月7日,又藉寻找一个“失踪”的士兵为名挑起卢沟桥事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鬼子杀害我无辜老百姓30万人,妇女遭轮奸后也被杀害,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坚持持久抗战,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而在我国境内的日本鬼子已深深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艰苦最光辉的一页,全国几百万抗日官兵包括数十万黄埔将士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中美英苏四大强国的国际地位,换回了民族的尊敬与自信。但是,战后日本从未向我国赔偿道歉,还不顾邻国反对,一再借靖国神社搞拜鬼活动,为军国主义招魂。特别从去年9月起,在钓鱼岛问题上颠倒是非,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伤害了中华民族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一贯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日本右翼分子。我们要特别提高警惕,牢记贫穷就要挨饿、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对胆敢来犯之敌,聚而歼之,彻底消灭干净!使两岸炎黄子孙永远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就是我唯一的中国梦。

(作者为成都本校政研班七期,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中国梦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梦,而你的梦是什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我的中国梦作文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1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就像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但是我总不知道这个中国梦到底是什么? 我的中国梦,是一个有崇就。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但我却想对中华做出一些奉献,我说著中国话;我写着方块字;我学着中国史;我食著中国菜;我听着东方红……我抚摸著中国的气息,在这东方的热土中快乐着。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是流传中国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是存在了五千年的礼仪之邦不存消陨。百善孝为先,我愿中国的每个人民,都能不独亲其亲,孝乃治国之本,每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对待他人的亲人能够以孝为先,那么世界就是和睦的,就是友善的了。诚信无价,我愿中国的社会没有虚伪的谄媚,没有以利益为前提,没有谎言,没有***。诚信是一把钥匙,它开启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结,是国与国之间的隔阂,它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鼎力,赢得国际邻帮的赞许。爱国之情永驻人间,鸦片战争与侵华战争是中国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痛,我们不能忘记国耻,我愿中华人民能够将自己的心与国家融为一体,能够永远铭记国家的历史。 我的中国梦,是回荡在中国校园的朗朗读书声,是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我们的中国经过了灾难与战争的洗礼,从一个封闭落后的清 *** 随意被人宰割的工具,蜕变为一个积极向上的文明大国,我愿我们少年能够随国家的蜕变而蜕变,让国家随我们少年强大而强大,让世人的眼光从低到高的看向我们,见证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那天。 我的中国梦,也是中国人民的梦,这梦它不再沉睡,它在慢慢苏醒,给予世界眼前一亮,寄予大地一片光明。 2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梦,是中国梦。如同鲁迅期盼拯救中国魂,我盼望能拯救中国人真正的“气”!真正的中国人,拥有这种“气”的中国人,应如李大钊,如邱少云,坚忍不拔;应如杜甫,如陆游,誓死为国家出力;也应如韩寒,如鲁迅,有“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毅力。以笔为戎,与当今的“世风日下”展开厮杀。也许,这也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真正富足。 文学与文字的存在,应是服务于人,这是它们的价值。我知道我的文字还不能被称为“文学”,但是终有一天,我的梦想会被实现——拯救与纠正现在的中国人的弊端与缺失。文学的魅力不在于它给了被它影响的人有多少生活上的影响,而在于它应使人感动,使人发奋,激人向上。它应给人向上的力量,让人学会追求精益求精的完美,向往平等温暖的世界,拥有更加天然善良的人性。杜绝空喊口号者。喊口号的人也许一辈子只能喊响亮的口号,原本浑浑噩噩,喊过口号后仍浑浑噩噩,是“看客”,是“多余人”,在这样的人生里,那样的人只能做一个失败者。我希望我的梦想能成为现实,由我拯救如今中国人的中国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梦想的这条长路上,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实践者,而不是只会呼喊的演说家,敢想敢说更要敢于做。古时候人们梦想的飞天,如今不已成现实?在强大的人类面前,没有什么事不可能的。只要你敢去想,敢去为了你的梦想而付出汗水。再难登的山峰上也会有人的足迹,再崎岖的路,也是人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的中国梦,未来将不只是梦!梦想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我们翱翔在蔚蓝的天空;梦想是一颗磐石,带着我们穿越激流的源泉;梦想是一页轻舟,引领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梦想的旅途中充满了坎坷,艰辛。但我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石子只有在激流的小溪中,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为了同一个梦想,我们必须勇往直前。 3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而绚丽多彩的梦,这个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或许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方可获得,甚至有些终生都难以美梦成真。 小时候,老师都会问我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年少的时候,我的性格并非那种目的性很强的人,而是有些依赖,有些随波逐流,因而我的梦也就不是那么十分的清晰。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梦也随之变化。那时候不知道梦想是风雨中的阳光,也不知道梦想是寒雪中的温暖。只知道看到电视里的光鲜亮丽想要当演员,也因为别的原因想当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但现在的我想要成为一名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到很多关于老师这个职业赞颂,但是更多却是在生活中看到我的老师为了他的学生——我们,伏在案桌上每天为我们批改作业,为我们备课。。。。就这样一点点小事一点点大事让我知道老师并不是诗词歌赋里的,我的教育梦也在不断变化的时间里慢慢形成了。 现在的我知道梦想不是你说就能成真的,蹈厉之志,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又坚定的走好每一步,现在的我可能不优秀,离它很远。但,为我那平凡而不普通的梦奋斗,虽然会很辛苦,会有些坎坷,但我坚信不经历风雨如何能见彩虹。只要我坚持不解朝着他而奋斗就一定成功。 这是我的梦,中国也有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这是主席在全国两会上发表的一段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一个梦,两个梦,三个梦,13亿个梦,结成红红的中国结,高高地挂在我们心中。 回首过去,中国在国际上,别人提起中国会想到弱小与贫穷,但现在中国人才济济,飞速发展。从加入wto,香港、澳门回归,XX年成功举办奥运会,XX年上海世博会的空前成功……他们震惊了!!那是因为什么?“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些不是靠一个人力量来完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靠的是亿万中国人齐心协力,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建设祖国、发扬祖国的梦想,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现在中国终于成为了一个强国! “中国梦”“我的梦”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帽为我们的中国尽微薄之力,造就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中国梦”需要一个个鲜活的“我的梦”来实现。让我们团结起来,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将13亿人的梦想汇成一个伟大的梦,那就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关于红楼梦的论文题目

现在的女生都喜欢看穿越红楼的小说,其中就有很多人提到“宝钗”这人人物性格比较符合现下社会主流,情商高,受到很多人的吹捧,可是林妹妹就比较惨了,几乎被一片批评声给埋了,事实上真的是林妹妹不如宝姐姐吗?曹公笔下的女主角可爱的一面,性格中最真实最闪光的品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给里为什么变得一文不名了呢?

家亡人散各奔腾------就教育方式谈贾府的衰败

毕业论文的选题为《红楼梦》研究,你觉得这个题目合适吗?理由是什么?我感觉有点不合适,这个题目标题有点大哦!《红楼梦》有那么多的章节,情节和人物,你具体写谁和谁的?故事啊?

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不知道你敢不敢写,有没有能力写——反贪纵观一部红楼梦,其实就是一副巨大的贪污腐败利益链画卷。贾母的资产支撑着整个贾府的财政,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她的钱从何而来。贾府真正的嫡子本应该继承的财产哪里去了?贾府两代人冲锋陷阵积累的财富怎么到了第三代就开始拮据了呢,反而靠贾母的私产支撑。王家是最后支撑四大家族的关键点,也是最后的荣光,那么王夫人(贾宝玉的母亲)的嫁资应该很丰厚,为什么不见台面?显而易见,王熙凤的嫁资都可以支撑那么久,王夫人的嫁资就更不用讲了。以上是高级管理层面的 我们再讲基层管理者,陪嫁过来的各大管事、大媳妇——XX家的等,他们从奴隶、仆人到自由民,是一个什么样的跨越。而他们跨越出来最大的依仗就是有钱了,那么钱从何来?具体看贾母的陪嫁人员,儿女还自由身,买了价值不菲的宅院,装修的极尽夸张。还请主子去看,去炫耀。这章你们应该有印象吧,好好看看就知道问题大把。店铺、田庄、生意等掌柜、掌权者又捞到了什么可想而知,最后奴才肥了,主子穷困潦倒了。 唉,这个问题越谈越心酸。再仔细看看,你们就知道了。完了,回归现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