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10月31日正式成立。该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湖南在线"(网址:)同时开通。湖南日报已经走过了五十二年的办报历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湖南日报社不断发展壮大,办报质量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报业集团现有<湖南日报 现代消费报 家庭导报 文萃报 三湘都市报 大众卫生报 科技导报> 等七家报纸和一家网站,以广告、发行、印刷为支柱的报业经济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集团总资产已达五点六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达一点六亿元人民币。 2004年 李凌沙: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 邓献忠: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地方中心主任 邹放平: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集团办副主任 傅卓然:湖南日报地方中心执行主任 张湘河:湖南日报湘西自治州记者站站长 刘丛猛:湖南日报株洲记者站站长 向国生:湖南日报张家界记者站站长 周勇军:湖南日报常德记者站站长 王 晴:湖南日报地方中心记者 周怀立:湖南日报地方中心记者 张京明: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记者 2006<覃晓光:从政府高官到报业老总>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 历史上业界只知道湖南的电视有名,却鲜知湖南的报纸媒体。从政府高官到报业老总,2006年覃晓光完成了身份的重要转变,他所接手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也很快随之声名鹊起。如果说子报三湘报市报的改头换面只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伸向市场的敲门砖的话,历年来从未改变的湖南日报的改版对湖南媒体市场而言,则是一次地震,对历来政治观念很浓的湖湘报人无异于一剂促动改革的强心针。跳出湖南办媒体,跳出报纸办报纸,2006年,覃晓光开动了湖南报业这架巨大的媒体机器。 在湖南的传媒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是电视媒体,像定位“快乐中国”的湖南卫视,为卫视提供源源不断的快乐资源的湖南经视。或许应了一种说法:“此一长,彼一短。”湖南“电视湘军”的雄起,也在某种程度导致了当地报业的不景气。 大环境中,全球报业也迎来了大挑战。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广告收入持续走低,很多报业的老总都开始担心,这个“报业寒冬”会持续多久。 然而身处如此双重困境中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却认为,这是第二次报业改革的开始。整个集团从2006年年初开始改革,从体制入手,以改版扩版为先,希望能产生“蝴蝶振翅”般的效应。 2006年1月1日,《湖南日报》率先改版扩版:对开瘦身黄金报型,红底白字的居中报头、图文并茂。形式上的改版还伴随着内容和体制的改革。新闻报道也开始慢慢不同于以往的党报做法,采编中开始有意识地将领导视角转换为群众视角、社会视角,将工作新闻转变为公共新闻。 改版至今9个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覃晓光认为还是有了一些变化。“从现在看来,改版以后,内容、形式有变化,发行数量有上升,零售市场也有上升。来势好的一个标志:我们的广告效益在1-7月有20%的增长,和去年相比。”但覃晓光也认为这个变化还不够明显,他希望在年底的时候能有个更显著的“战果”。毕竟,只有在整个集团的改革中起带动作用的主报先“开门红”,才更能鼓舞后来者的改革信心。 《三湘》则是早在5月改版之前,集团就确定了其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一是积极探索,条件成熟时实行独立法人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委托其经营好国有资产、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二是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经营逐步推行公司化运作,将报纸发展成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品牌报纸;三是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内部机制,逐步取消沿袭多年的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一套富有效率的新闻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为全省新闻出版业的后续全面体制改革提供“先锋”借鉴作用。 这蝴蝶的第一振翅,获得了满堂的惊艳,算是讨了个好“头彩”。 在新媒体方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加大投入的力度。覃晓光说:“湖南在线就是我们湖南的新闻网站,在全国聚合类网站排名中位列前五位,是很有影响的一个省级的新闻网站。”可他们又不仅仅满足于这样一个地域性的网络媒体。于是,投资1000万建立了“华声在线”新闻聚合类网站。“华声在线”是由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一家机构联合创办,目前由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控股,总部在北京。为壮大网站实力,集团将所属杂志《卫生政策》交给网站,改名为《华声》杂志。网站承办的“华声手机报”也已经开通。 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伯清认为,网络年是以月计算,技术为王、内容为王,只有跑在最前面,才能抢占制高点。他说,“现在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创造力。我们要通过改革,用全新的体制、机制去激活人的创造力,释放人的创造力”,“在急剧扩大流量的基础上,网站吸纳广告的能力将会成倍增加,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湖南在线的故事说到更远的地方去。” 覃晓光说集团在新媒体方面投入的重点是“网络媒体”,“网络是以新闻为主,然后逐步扩展到娱乐、视频这些领域”。他希望通过“华声在线”把网络媒体越做越大,把地域区域色彩淡化,逐步面向一个更大的市场。 除了这些以外,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进行了事业建设、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占地750多亩的报业文化城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据覃晓光介绍,“眼下正在着手的就是我们的印务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的一些先期建设,这些建设都是我们湖南“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政府将其列为重点工程项目,并且给予了财力支持。财力的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远贷款,另一个就是财政的支持。我们最近就要把这个事情迅速搞起来,建一个现代化的报业印务基地。从报业的印务延伸到它的物流配送等等方面。” 就像所有领域的改革一样,大改小改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必然会有不少阻碍,也就是所谓改革的“阵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一个最明显的政策就是“人事改革”。竞聘,人才上下的渠道是疏通了,可有人上,必然会有人下。《三湘》总编辑杨山青说,他们稳妥地处理了这种改革阵痛,“首先集团消化了一部分人员,他们自选岗位,自谋岗位。另外我们自己也消化了一部分。”覃晓光认为改革的难点在于集团内部的思想观念问题。“安于现状”已经让他们错失了很多机会,挣脱这种观念的束缚,加大改革的推行力度,才有可能在报业竞争中突围。 在财力上,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着天然的优势。覃晓光曾谈到,“我们建立报业文化城,政府就给我们支持了亿的25年远贷款。以上这些,恐怕别的媒体难以做到。”政府有力的支持让他们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对于旗下的子报,“在过去传统的要给集团上缴的额度”上给予适当支持,“放权、授权经营”,“尽量的按照他们的设想、他们的意图去做,不束缚他们的手脚。” 一般改革最重要的硬件就是人与财,如今看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算是从内部得到了一般党报集团都难得的支持。 起步时间不长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改革,到现在还谈不上成或败。像《三湘》总编辑杨山青说的,“如果成功了,现在所说所做的都是成功的注解;如果失败了,那所说所做的就都是失败的原因”。他们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浇水、除虫,期待春天花会开。 发行和广告——统起来做大 今传媒:我们了解到报业集团将在自主发行方面有一些新计划? 覃:发行方面,下一步是把整个报业集团的发行统起来。之前,我们的发行都是分散的,比如《三湘》有自己的发行队伍,《湖南日报》、《文萃报》也是。既然这几个发行量很大的报纸是一个体系,我们很想把发行整合,把队伍加强。我们就想把发行做成一种有其他资本参加的、多元化股份制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之前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发行工作的体制机制上的改进,效果很明显。所以,现在想做进一步的调整,把整个集团的发行统起来。这对《三湘》的经营是有好处的,因为现在的发行队伍就发行《三湘》一张报纸,整合以后,他们同时发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其他几张报纸和杂志,还有一些在我们这里代印的报刊,这样,他的运营成本就会更低。 今传媒:广告经营方面呢? 覃:广告经营方面,我们也是想要这样。我们目前的广告经营还是比较传统的做法,每个媒体都操作各自的广告经营,各走各的,各搞各的。这种模式在目前我们的广告盘子不大,总量不大的情况下,还可以操作。但要想把它做大的话,就必须整合,把广告经营公司化,实行代理制。 竞争——在优势下学习对手 今传媒:湖南报业市场上现在主要有三个: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和湖南新闻出版集团。您觉得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湖南的报业市场上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改革完成后,您希望她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覃:在湖南的报业市场上,我们应该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我们有一个省委的机关报,有强大的支撑。我讲的支撑重点是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这是其他的媒体不好比的。政治优势能够确保报纸的整个运作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二是有一个人才的优势,《湖南日报》创办57年,储备了很多人才。三是我们办报的传统优势——先进文化,我们的经验积累得很丰富。还有一个就是强大的经济优势。这个经济优势就是省委省政府在政策方面、经济方面和其他一些方面给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支持。比如说这次建立报业文化城,我们获得了政府的25年的远贷款亿。以上这些,恐怕别的媒体难以做到。有这些优势和支撑,我认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湖南这个市场上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这种优势不能用广告量的多少来衡量,有些事情应该综合考虑。特别是我们现在发行量、覆盖面方面,我认为,在湖南还是影响力最大的。 我们不要跟他们比,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自己要有实力,把自己的实力做到了,什么都好说。自己没有实力,再怎么说都是白说。 湖南的这几个报业集团,我认为都是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我们要向人家学习。 今传媒:另外,湖南的传媒市场还有和其它的地区不同的地方,就是湖南的广播电视非常强势。这就必然会分割更多的湖南地区的广告市场份额。那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是如何应对湖南广电的挑战的? 覃:确实是这样。湖南的广电做得很好,有很强大的支撑在里面,很多广告量都流向了广电。但说到广电对报业的挑战,应该反过来思考,就是:要如何把报纸办好,如何贴近群众,贴近读者。我认为还是我们的报纸办得不好,影响力不大,在读者当中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形成。报纸办得不好看,所以不能怪广告客户不找我们。要让报纸有影响力,给读者带来新鲜的东西,让读者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吸引广告客户。一味地怪广电的分割是没有意义的。 未来——做出个样子来 今传媒:您对湖南日报报业改革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划? 覃:要说规划那肯定是很宏伟,但现在我们最首要的就是一步步来,把已经开始的改革进行下去。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在3-5年内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做成一个强势的传媒集团,而不光是报业集团。我现在只能讲这么一个原则性的话,这个事情不是讲了就可以做到的。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现在就是把一件件事情做成功,做出个样子来。 覃晓光在采访中始终谦逊、谨慎,从不将话说得太远太大,他始终强调的是“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的做出一些成绩,所以在最初联系采访时他是有一些排斥的。就像他说的,“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自己的实力”。可真正说到各个报纸的改革时,他又显得信心十足,坦言一定要抓住第二次报业改革的机遇,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有人说,会选择在公共场所穿布鞋的都市人,注重内心感受、比较随意,愿意踏踏实实的干事。不知道在会议室似的办公室穿着布鞋的覃晓光社长是不是这样的人?他的2006改革是否能如他所愿的“做出个样子来”?希望在2006年结束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一个更为清晰的结果。 覃晓光个人简历 覃晓光,湖南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1980年3月调湖南电视台工做,历任记者、科长,新闻部副主任、主任;1985至1988年,在湖南教育学院政教专业学习;1991年1月至1993年2月挂职锻炼,任中共双峰县委常委、副县长;1993年8月起任湖南电视台副台长;1996年1月起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先后兼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湖南电视台副台长、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总经理、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常务副指挥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等职。(1995年至1998年,在职攻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1999年12月获硕士学位。)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在中央党校17期中青班学习;2001年12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2003年7月当选为湖南省新闻工做者协会主席;2005年10月至今,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湖南日报》为每天对开8版日报。一版为要闻版,主要刊登省内重要新闻和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二、三版为省内新闻版,内设“长沙新闻“栏目;四版为国际时事,编发《国际博览》或《国际采风》等;五版为国内新闻版,辟有《市场与消费》、《潇湘热土》、《旅游热线》、《洞庭》、《文艺副刊》、《法制与社会》、《家庭顾问》等栏目。周日双休刊,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彩色印刷。《湖南日报》一至八版均辟有各种规格的广告刊位,供客户选刊广告。
不应该的吧,据说一般
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3日,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控股,公司拥有湖南省内最为强势的媒体资源。
以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湖南日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华声在线及湖南在线、湖南省内发行量最大的省级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稳居全国同类报纸发行量前3位的《文萃报》、《科教新报》、《大众卫生报》、《华声》杂志等品牌和影响力支撑。
落实2014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批复,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性传媒业资产转制并注入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已于2014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现在,公司下辖湖南报业经营分公司、三湘华声分公司、湖南报业印务分公司、文萃传媒分公司、大众卫生传媒分公司、湖南华声公众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华声传媒有限公司、湖南华声户外有限公司、湖南华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长沙天仙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分)公司。
扩展资料:
华声在线频道:
1、滚动播报介绍
湖南首家全媒体原创新闻播报、互动平台,提供湖南新闻与资讯;24小时接受爆料。
2、精英博客介绍
主要为国内政治、经济、外交、学术、军事、文化、艺术、传媒、教育、法律、公共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提供博客交流平台。
3、投诉直通车介绍
《投诉直通车》栏目是由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主办的监督、维权、帮助类新闻栏目。对于网友投诉,栏目以核实发布、发函调查或实地采访调查,投诉、及调查稿件选登入《湖南日报》“来信”版,热点投诉酌情以《内参》形式上报。
4、湖南领导介绍
报道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和决策。包含湖南政务报道、人事任免、新闻专题、领导简历及文集等栏目。
5、混在长沙介绍
湖南长沙最大的互联网综合社区,包含休闲灌水,情感婚姻,长沙团购,长沙俚手,社会民生,吃遍长沙,玩转长沙,生活服务等版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声在线
参考资料来源:华声在线-关于华声
2001年5月,湖南在线新闻网站成立。成立伊始,即成立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依托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六报两刊优质的新闻资源,湖南在线成长为湖南省访问量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并率先成为完全市场化的省级党报网站。2006年6月,华声在线在北京成立,一个融合多种业务形态和媒介形态的传媒集团“华声传媒”成立。同年全国首份网络文摘杂志《华声》试刊,华声手机报登陆新媒体市场。2008年3月,华声在线与湖南在线整合,更名为华声在线,取“中华声音”之意。以湖南为总部,北京为运营中心,在赫尔辛基设立了欧洲办事处。2009年3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及每天传播网整合,开启华声在线“全媒体”新时代。2009年9月,中央外宣办印发《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工作方案》,华声在线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北京千龙网等10家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被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单位。以华声在线为核心的三湘华声全媒体旗下品牌包括:中国门户网站十大品牌华声在线;湖南新闻门户网站湖南在线;省内覆盖面最广的省级晚报《三湘都市报》;国内唯一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网络文摘杂志——《华声》杂志;每日传播网在全省县级以上城区拥有3000多块党报阅报栏;有湖南规模最大的手机报群,包括《华声手机报》、《三湘手机报》、《文萃手机报》等,覆盖湖南移动300万手机报用户的1/4。2010年3月,三湘华声全媒体启动“2009湖湘书坛、画坛年度人物评选”。2010年4月15日,“湖南首届金板手汽车评选”完美落幕。2010年5月22-23日,启动以“保护母亲河湘江”为公益主题的第四届湖南百公里毅行活动。这是中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群众性长途步行活动。2010年5月29-30日,以“爱的传递 经典记忆”为主题的首届湖南体验式儿童节举行。2010年6月27日,首届长沙社区文化节正式启动。2010年7月6日,《家庭导报》正式加入三湘华声全媒体,并拟变更刊名为《UP向日葵》。2010年7月8日,华声在线常德分站挂牌,常德频道正式开通。2010年7月,华声在线国内首档广告行为秀——“脱颖而出”举办。2010年8月18日,以“全媒体形态下都市类媒体的融合与创新”为主题的三湘都市报升级改版周年座谈会召开。2010年9月28日,《天下华声》特刊出刊,以116个版近8万字的篇幅梳理了华声在线,并以超500万元的广告收入验证了三湘华声的营销能力。2010年9月29日,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挂牌创立,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股改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发来贺信,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等领导出席创立典礼,并为股份公司揭牌。2010年11月4日至6日,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阅报栏户外媒体协作网大会在长沙举行。2010年11月,三湘都市报被评为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新闻宣传先进单位。2010年11月11日,三湘都市报记者杨艳、王华玉等采写的 《橘子洲凭啥收取百元门票》、华声在线关于《新湖南史记》的网页设计均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王华玉获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11年1月8日,三湘华声承办的“2010年度湖南房地产业金芙蓉奖”颁奖盛典在澳门举行。2011年3月21日,经湖南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转增股本金,公司注册资金增至5100万元人民币。2011年4月7日,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湖南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13日,华声在线主办《湖南手机杂志》正式发布。2011年4月24日,“行走湘江,关注东方莱茵河”——2011湖南百公里毅行落下帷幕。2011年5月14日,《2011中国文化品牌报告》暨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发布会在深圳文博会上举行,华声在线入选新媒体分类榜。2011年5月18日至19日,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一行来湘调研,认为华声在线探索建设全媒体的做法值得肯定。2011年5月22日,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正式出任《UP向日葵》杂志的名誉主编。2011年5月27日,华声在线娄底分站正式挂牌,华声在线娄底频道开通运营。2011年5月27日,三湘华声承办的“2011年长沙商业地产与金融投资高峰论坛”举行。2011年5月29日,“庆六一·红领巾心向党——三湘红色文化大探寻”主题活动暨第二届湖南体验式儿童节开幕。2011年6月16日至28日,三湘都市报联合楚天都市报、江南都市报共同举办了湘鄂赣青年记者“红色三山行”大型采访活动。2011年6月16日,华声在线邵阳分站挂牌暨邵阳频道开通仪式在邵阳举行。2011年6月21日,华声在线株洲分站正式挂牌成立,华声在线株洲频道同时开通。2011年7月18日,《红色记忆》——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刊以92个版面的宏大规模面世。2011年8月10日,由三湘华声全媒体发起并全程资助的“天路寻爱”行动正式启动,报道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力。2011年9月5日至9月21日, “保护母亲河 妙盛湘江行”中国首届湘江全流域漂流大型公益环保活动成功举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10月7日,三湘华声独家承办的“CCTV2011中国法治人物湖南十佳”评选结果揭晓。2011年11月16日,三湘华声承办的“中国年,湖南味,2012湖南(红星)年货购物节”正式启动。2011年12月4日,在央视“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上,由华声在线力推的“免费午餐”爱心群体等最终入选2011年度法治人物。记者王立三拍摄的《摄影:免费午餐》获联合国和新华社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非专业类三等奖。2011年12月7日,华声在线采用定向募集方式,引进6家战略投资者,增加了11254万元的战略投资。2011年12月21日,华声在线投资3500万元购买北京CBD中央商务区的朝外soho办公用地960平方米,北京总部建设迈开实质性步伐。
春城,被一个孤独老工人佝偻的背影所感动 昆明市中心有一个美丽的人工湖———翠湖。过去20年的秋冬季节,人们总是会在湖边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佝偻着背用自己精心制作的食物喂养红嘴鸥。于是,寒冷的季节,碧波粼粼的湖水,白色的海鸥,孤独的老人,摇曳的柳条,构成了翠湖秋冬季节的独特景观。此情此景一直持续到来年春暖花开,直到那白色的候鸟归乡为止。 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叫吴庆恒,是昆明化工厂的退休工人,这个厂子位于昆明西郊 ,距翠湖有10多公里。老人据说终身未娶,毕业于西南联大,曾被打成“右派”,还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去坐牢。残酷的人生际遇使得老人不愿意与人亲近,对人保持着本能的惊惧。 1985年10月,来自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的红嘴鸥第一次来到昆明越冬。从此,这个朔方小精灵年年莅临昆明,给昆明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成为昆明著名的一景。吴庆恒老人渐渐感到它们的可爱,逐渐喜欢上了这些鸟儿。 每月只有308元退休金的老人,每天一早从昆明西郊的住地蹒跚走来,一直要到中午12点左右才能走到翠湖,然后从挎包里掏出自己头晚精心制作的鸥粮,把食物搁在湖边护栏上,在一旁高兴地端详着红嘴鸥进食。由于路远,老人必须下午3点前赶回家。认识老人的摄影师李志雄说,老人为了省钱喂鸥,甚至舍不得花5毛钱乘坐公交车。每月的那点工资还要省下一半给红嘴鸥买吃的。 老人每天徒步10多公里就是为了喂海鸥;自己只抽两三毛一盒的香烟,但看到红嘴鸥喜欢吃吉庆祥的饼干,买元一斤的饼干,老人毅然出手。老人还买鸡蛋,在家和面,为海鸥做好吃的。每天10多公里,老人几乎是风雨无阻,定期和海鸥约会,为它们带来食物。 每年在寒冷的季节来昆明“度假”的红嘴鸥似乎是老人唯一的精神寄托,与红嘴鸥交流似乎也是孤独老人唯一的快乐。 终于有好几天,一直关注老人的摄影师发现老人一连几天没有来喂鸥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李志雄,他约上几个在媒体工作的朋友赶到老人的家去看望老人,但还是晚了———老人已于头天晚上辞世。 李志雄关注老人已经整整10年。 吴庆恒老人爱鸥护鸥的事迹及佝偻着身躯喂养红嘴鸥,亲近红嘴鸥的照片在李志雄等人的努力下被放大,这位老人的形象渐渐成为最具震撼力的城市名片。 2005年10月,为纪念红嘴鸥莅临昆明20周年,一个名叫杨帆的21岁昆明女孩投书昆明颇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市时报》,建议为吴庆恒老人塑像,以资纪念。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热烈回应。 “吴庆恒的故事感动了所有昆明人,为老人塑像,是昆明人的共同意愿。海鸥老人雕像的落成也是对昆明与红嘴鸥二十年不解之缘的纪念。”《都市时报》总编辑赵健吾说。赵建吾在《都市时报》带头捐款为老人塑像。 《都市时报》、翠湖公园和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倡议并出资为老人塑像。一时间,一些知名企业来了,小学生带着压岁钱来了,许多普通市民也纷纷解囊相助。没多久,为老人塑一座青铜雕像的资金就筹集到位了。 云南艺术学院的老师根据李志雄等人为老人留下的照片素材,创作出了老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感人塑像,云南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张文勋先生为塑像撰写了文言碑记。 2005年年底,这尊青铜塑像完工,被安放在老人生前踯躅喂鸥的翠湖公园。2006年1月18日10时30分,老人的塑像正式落成揭幕,于是,云南诞生了第一座普通市民为纪念普通市民创作的雕像。
姓名:李枫成就:第一届“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8强选手 、《最小说》签约作者籍贯:湖南出生地:湖南出生年月:1988年8月31日现居地:北京血型:(不详)身高:182cm性别:男民族:汉星座:处女座属相:龙爱好:书写,绘画别名:闪闪枫、枫崽、枫哥毕业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姓名出处:两兄弟一名为“楠”,一名为“枫”,皆为名贵树种,寄望成为栋梁之材。代表作:《喀纳斯邮寄游记》、《卸妆》、《美男子》等成长历程从小喜爱写作的李枫,第一次发表文章《喀纳斯游记》,刊载在08年11月号的《最小说》上,安波舜总编辑评价这篇文章:游记的精髓就在于能让读者感受到风景的美丽和心绪的澎湃。我不熟悉新疆,但能从这位作者的文字中体会喀纳斯湖的四季交替、风色流转,也能体验作者本人对于心灵宁静的追求。全篇似有信手拈来的感觉,虽是为了寻找水怪而踏上旅途,却也没有拘泥于此,以罗布泊和喀纳斯作对比,更加增添了一种哲学上的意味。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多的阅历会促成更多的创作灵感。李枫是在第一届“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上被发掘出来,“文学之新”36进12现场赛,4人合作完成《魂器》。李枫作为第一棒的开篇选手,评委称赞:“他写起小说来,简明轻快,令人忍不住反复诵读”,这篇文章的成功直接关系到这4位选手全组晋级到12强与上海柯艾公司签约。而12进8的远程赛,是从全国层层选拨出的12位最高资质的文学新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同场竞技,刘震云命题《鸡毛》一文,李枫的《鸡毛》流畅自如,获得刘震云的赏识:“12个选手各有所长,李枫的这篇将三个人物血肉串连在一起,略胜一筹。”并被刘震云钦点成为此次命题直接晋级的优胜者。当时12位闪闪发亮的青年作者,唯独李枫让人铭记于心。其文字优美细腻,从清新的游记,华丽的散文,到小说构思的缜密,以流畅的文字、独特的视角、鲜明的情节矛盾著称。与之擅长塑造人物和情感氛围的能力,独特的语句结构的缺失所造成的阅读秩序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和文字磁场。燃烧的男孩2010年3月,李枫出版了其第一部长篇小说《燃烧的男孩》。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五个孤独的孩子相互陪伴、彼此支撑,共同面对外界的欺辱与各自家庭的变故,最终却分崩离析的故事。当年赏识李枫的著名作家刘震云推荐,对于作者和作品,刘震云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李枫是第一届‘文学之新’大赛选手中,我最为欣赏的一位。他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物关系和作品结构,拥有充分的想象力,情节、语言和人物描写的能力也出乎我的意料。《燃烧的男孩》感情真挚,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本书也由青年作家郭敬明、落落联合作序,郭敬明直言:这将是2010年最动人心弦的文学作品之一。“李枫的写作技巧已经达到了浑然天成、返璞归真的程度。随着这些年的成长,能感动自己的事情越来越少。几年来,没有哪本书能让我潸然泪下。而《燃烧的男孩》做到了。《燃烧的男孩》受到好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作与作者特殊的身世有关。南方小镇,雨坛镇,三灵寺,远处的河……作者无不留下悬念,李枫是一个擅用伏笔的作者,而关于写文用情真挚,则成为李枫另一个醒目的标识。很多读者看完后称之为“后时代的经典情感小说”。——现在网80后作家已经成熟,身世特殊主人公原型是作者。——都市时报作为刚刚踏入文坛的新人,年仅20岁的李枫,在他多个短篇小说中已经开始探讨更深的社会话题,有他这一代的年轻作者所不具备的勇气和珍贵的品质。——青年周末发表作品《喀纳斯游记》-《最小说》《MY WAY》《魂器》(4人合作作文 开篇选手)《MY WAY 2》《鸡毛》-《最小说》《五光森林》(卷首语)-《最小说》《带着勇敢上路》-《最小说》《空落单形雨》(千元大奖)-《最小说》《堆雪人》- 《最小说》《北京在哭》-《最小说》《海上天使》(卷首语)-《最小说》《依莫逊》-《最小说》《森吉与萨苏》-《最小说》《长河》-《最映刻》《谁陪我凄美》《卸妆》-《最映刻》《离去记》《美男子》-《最小说》《其实寂寞有声亦无声—倾听记》(专栏)-《最小说》《燃烧的男孩》(长篇小说)《空房子》(金赏)-《最小说》《逃离美丽人生》-《六月一日》特刊
那些关于坚持奋斗的经典励志故事总能给予我们很多正能量,那么坚持奋斗的经典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坚持奋斗的经典励志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作者:蓑依
在我的微博上,有一个名叫“每天打鸡血”的分类,开微博三四年的时间,我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会刷一次这个分类上所关注之人的更新。到目前为止,我微博上关注了近千人,但这个分类里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五个人,在这五人之中,又只有一个人是我几年里从来没有间断关注的,她就是专栏作家、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播麻宁。相比那些明星大佬,她没有那么风光,但也因为如此,她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白领应该有怎样美好的生活状态,她的日常生活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学习。
她出生在河南郑州,本科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的播音主持专业,因每年成绩都是第一,顺利地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做了北京交通台的主播。很多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在她这里,算是有了很好的注解,学习上如此优秀的她,更是生活的好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她写的一条微博,她这样写道:“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坐着23:55的红眼航班回来,一夜没睡。今明两天上直播,同时还要在31号之前完成这么多事……但是居然只用了一天就基本都做完了!剩下的两件事也都会在一天之内完成,我真是太感谢自己没有拖延症!”
她所谓的“只用一天的时间都做完的事情”包括:完成《时尚新娘》的专栏、《年轻人》的专栏、物业费、车险、送干洗、给爸爸打电话、拷照片、提供父亲节采访资料;“剩下的两件事”是办签证和《女友》专栏。
所有看过麻宁照片的人都会觉得她好美,那种美不是五官有多么妥帖,身材有多么棒,而是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懈怠、一丝无趣,整日都是神采飞扬的。她有一双感染人的眼睛,让每个人都愿意和她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没错,精进的人都挺快乐的。
我有一位“忘年交”前辈,他叫周智琛,媒体圈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名字——国内最年轻的社长。
198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2003年7月毕业于华侨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通过各种招聘和考试,进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06年3月,不到26岁的他,离开南方报业,出任东莞日报社执行总编辑;28岁创办《东莞时报》;2011年8月,到云南《都市时报》出任社长、总编辑,时年31岁。
对很多人而言,22岁到28岁这6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几年中你的努力程度,会直接决定你的中年和老年,将会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度过。我想周智琛是深谙这个常识的。2011年,我有机会参加他举办的首届“都市时报”青年记者训练营。虽然我早前就听到过关于他的故事,但是当我真正和他接触起来,才知道了他之所以成为他的理由。
白天时,他的办公室很少开着门,他要去参加这个会议、那个活动,他算过一天辗转三四个场合是常事儿。你如果想要找他,最好是在晚上十点半之后,八九点是他最忙的时候,他要签版。十点半之后,如果有同事来访,他便泡壶清茶,和他们聊天谈心;如果没事儿,他便关起门来读书,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好书,大部分他都读过;他晚上很少回家,基本都是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他经常在飞机登机时间结束的前几分钟,才能到达机场;有时,在办公室吃顿有红烧肉的外卖,都要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他完全没有一个报社社长的架子,他的吃穿住行都是围绕着工作进行,怎样方便工作,就怎样做,好多次早上我去办公室时,在楼道里遇到他,他都是头发直立,脸都没洗。
他说:“我这个人有个小习惯,闲下来的时候会找出以前的照片,看他的眼神,看他的脸相,你会发现有一阵子你的状态非常好,眼神会比较清澈、平和,有一阵子又会比较涣散,眼神就比较乖戾。从眼睛里是可以看出东西的,相由心生。这也是我一个绝不会放弃努力的原因,我希望我整个人都能由内而外有种号召力,感染我的同事。”
我相信他每一天的“挑战自己工作极限”的努力,便是他成为周智琛,而不是三四十岁还在做“媒体民工”的普通记者的原因。
人有很多本性难改的东西,比如只有当失败、不如意时,才会放眼观光周围的人事,而当生活如常、平静如水时,总是混混沌沌,每日上班、下班而不再去反思当下的自己能否做得更好。
有数据显示,玩微博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月工资3000元以下的普通白领和身无分文的学生。倒不是说微博不好,而是倘若一个人花费很多时间刷新微博、沉浸于微博的各种段子时,也就意味着很可能这部分时间没有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我有一个理论——“低端的人”都偏爱输入(输入: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去吸收各种信息),而“高端的人”更偏爱输出(输出:把自己的思想和所收获的传递出去),因为输出比输入要累很多,它多了一个反刍、咀嚼和表达的过程。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懒散惯了的朋友,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每天在“知乎”上回答三个问题,周遭的朋友都恨不得给他点32个赞。不管目标大小,只要我们不荒废时间在长时间的睡觉、整夜的打游戏和数个小时的聊天中,我们就都能感受到善用时间和努力的力量。
所以,每当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念一遍“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我相信,你立马就可以找到要做的事情。对我来说,还挺管用的,希望你也是。
排队买带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同志们,没有不爱吃带鱼的。那时候带鱼是唯一能吃到的海鲜了,如果不算海带和虾皮的话。
那时候买带鱼就像一场战役。每次食品门市部来的带鱼数量有限,所以听到消息就要立刻行动,慢一步你连鱼腥儿都别想嗅到。除此以外购买带鱼还需要二个条件:第一,要能从有限的生活费里挤出钱来给家人打这一顿牙祭。第二,购买带鱼需要相应的票证,如果你相应的票证借出去了或者丢了,那就买不到了。
哥上中学后,我家买带鱼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我的身上。每年快到春节时,妈妈上班前就把钱和票放在桌子上,叮嘱放寒假在家的我注意“来鱼”的信息。带鱼神出鬼没,我要支起耳朵听着。一听院里人说“食品公司来鱼了”,我就抓起桌上的钱和票,箭一般射到街上。跑到食品公司门口,看到长龙一样的'排队人流,我才会定下心来,站在队尾。
排队是很艰苦的。有一次临近春节,有消息说食品公司来了带鱼,一到晚上六七点钟门口就开始有人排队了。先来的用砖头石头排队,排上就回家去睡觉,下半夜再来。后来的排着排着就不服气了,砖头,石头岂能代表人,于是,有好事的就自己制作号票.待那些摆砖头,石头的后半夜来,见江山已易,哪有肯罢休的。持有小纸片号票的都是坚守阵地的,敖更守夜好辛苦,当然要维护自制号票的权威性。一场争夺战就这样开始。
排队还要讲究功夫。如没人维持秩序,排着排着就有人不本分了。好冲动的年轻人,一起哄,一冲撞,好端端的队就乱七八糟了。于是,人如钱塘江涨潮,都往售货的窗口涌。一时间,挤成一团,于是,有力气的强横翻窗攀壁,踩肩越头,勇者,从一片攒动的人头上爬过,过五关斩六将。
排队也是很无聊的事情,夹在一群老太太和家庭妇女里面,还要不时提防插队的人。因为不会挑选或者售货员欺负我小,所以我买回来的鱼总是又小又烂,经常被妈妈责怪。
当时的带鱼都是咸带鱼,买回来后都要用淘米水泡一二天,或者把它包好放在煤炭里除咸味。因为当时没有冷冻设备,鱼打上来都是用海盐来防腐。不管怎么咸,我们还是觉得带鱼味道很好,它是鱼肉。你们不知道那时的国人,有城镇户口的国人,每人每月只能供应猪肉半斤食油二两,带鱼属于肉食品属于荤食,吃带鱼就是打牙祭就是过节。特别是用带鱼与牛皮菜来做蒸肉,那味道现在都还觉得很好。用米在锅里炒香打成粉面,与牛皮菜茎混合,做成蒸肉,因为牛皮菜很吸盐,带鱼没有那么咸了,它的本鲜味自然就出来了。
寻根问底
我的老家是莒县阎庄东刘官庄的,我姓虢,家乡人都读“gui”,字典读“guo”。从我上学起,就鲜少见到同姓的。说起这个姓,还是有一定来历的。
从小父亲就告诉我,我的老老爷爷就埋在浮来山上,老家是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底的,祖上的名人有清朝时的虢汰,虢汰因与和坤狼狈为奸,最后都被皇上给杀了,在灭九族时,从外地逃过来避难的。走到东刘家官庄村就住下了。因为姓虢,祖上才得以留下,像姓尹的就没有被留下而走了。现在虢姓到了九世了吧
母亲从小就告诉我,她的老家是北京济州老槐树底。因为地阵,发大水的原因,我的老老姥爷和族人们一起南下避难,到处都是荒芜人烟,有一种红头苍蝇,咬人一口,人就得死,没有办法,必须的走。有一部人走到今天莒县的牛庄就停下不走了,有一部走到了今天龙山的段家沟就不走了。我的老老姥爷走到了现在莒县闫庄段家山沟就不走了。还有的走到了安庄的段家泥沟不走了,还有走的更远。所有姓段的居住的地方,大部分以段字做村子的开头。现在段山沟村的段姓到了二十多世了。
最有趣的是,我姥爷村的西边村子老官庄村也去了姓段的,却没有留下后代就过世了。她的母亲就去段山沟要个儿子,好留个根,去要了好几次,都不给。最后,趁人不注意,她的母亲拿着镰刀与她的父亲一起把我的老老姥爷,即后来的段三公抢跑了。本来我的老老姥爷要去要回的,但看到三公在老官庄受到小少爷的待遇,自己家孩子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说孩子六个都是双胞胎,就给老官庄留个后吧,就没有要回来。现在去段山沟村的老林上,可以看到两个段大公的坟墓与墓碑;两个段二公的坟墓与墓碑;只有一个段三公的坟暮与墓碑,另一个段三公的坟墓在老官庄村。每到清明季节,凡是段山沟段姓包括老官庄段姓都来给这些老祖宗上坟,他们每一个的坟墓都很大,有好几分地呢。
段山沟村民风淳朴,小时候父母在外逃荒,我有时就让父亲给送到舅舅家呆些日子。舅舅家门口对着大队(村委会),一次几个小孩因为争桃,妗子就说洗干净脸去大队,大队的人就给桃,我就去了,真给桃,去几次都给。回家后告诉母亲,母亲说那是你的远房舅舅。现在段山沟村西还有碾,还可以用来碾东西。还有好几个井,泉水一年四季不干,特别的甜。在母亲年轻时,外庄有去段山沟村推石头的,走到井边,必须要装水喝,因这泉水比别的庄的水要好喝。段山沟村的要是在外面跟人打架,所有段山沟的人都上去帮忙,就是平常在家打破头的,也上去帮忙。我村的人就不行了,不倒帮着打架就不错了。
我家以前在外面逃荒了几年才回我们村的,那村里人就欺负我家,小孩子搬石头去我家砸门,跟我们小孩子打架。大人们也看不起我家,分给我家的地都不让我家种,据为己有,特别是这一姓虢的,还都是一个老祖呢,跟我舅舅庄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前几年外边虢姓有来县城找到姓虢的续家谱,虢姓每家都凑了钱,大多数虢姓男的都去喝酒了,却不告诉我父亲,这不是有偏见吗。寻根问底本来是好事,可是却带个有色眼镜,寻与不寻又有何差别。
著有《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在《当代传播》《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等杂志发表论文37篇。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课题,主研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等课题5项。获高庠玉奖、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0年7月到唐山学院(原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任教,担任过传播教研室主任、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市级广播电台新闻观察员等职,现为该校新闻学副教授。曾任燕赵都市报记者、唐人居网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报道写作、融合新闻、市场调查。
一、新闻线人的定义新闻线人,或称“新闻报料人”,是指非新闻专业的从业人员有意识地去寻找、挖掘新闻线索以提供给新闻从业人员,而媒体给予其一定的报酬的一类人。包括通讯员、非职业新闻线人和职业新闻线人三种。二、新闻线人的起因自从媒体出现的时刻算起,尤其是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更快地获取新闻资源,很多媒体打出了“重金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并物质 利益来吸引社会人员提供新闻线索,以期在激烈的竞争站稳脚跟。三:新闻线人的分类: 1、通讯员:我觉得通讯员应该属于广义的新闻线人的范围之内,因为他符合新闻线人的定义,他是政府部门里的工作人员,而非新闻从业人员。现在每名跑线记者的手下都有一批自己的通讯员。 这些通讯员分布在政府的各个机关内部,由于他们熟悉各行业的情况,所以往往能提供给记者最新最快的政策,部门活动,有的甚至还写好成稿给记者,要求只有一点,在署名时加上通讯员的名字,这些人对新闻线索费不感兴趣,他们更看中的是名字。2、非职业新闻线人 这些人往往都有一些热心市民,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他们提供新闻线索只是偶尔为之,或者对记者有事相求。普通热心市民是这一群体最大的后盾。 举个例子,今年4月24日下午16时许,在石家庄纪念碑附近,几名小偷在偷东西,被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公交车司机看见了,于是他下车对小偷说把东西还给人家(指被偷者)吧,结果招来几个小偷的一顿毒打,事件发生后,在公交总公司接热线电话的一位饶女士给我打来手机,告诉我所发生的事情。使我得以在最快的速度内,介入采访,并在随后的几天的时间里,做追踪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事后,我总结了此事的经过,因为我不跑公交这个领域,是我的一名同事负责的,但是为什么在事件发生时,她没拿到线索而我拿到了呢?饶女士起了关键作用。事后我问她,当时为什么想起给我打电话,她说:“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就找新闻媒体来反映,毕竟是我们的司机受了委屈,结果我一下子就想起了你,在我的本上翻出了电话就给你打了。” 我认识饶女士是很偶然的一个题目,是反映公交车上乘客带行李加票虽有具体标准,但全凭司机目测,由此导致不公平的稿子。当时我还采访了饶女士,后来她很生气的给我打电话,认为我写的有问题,但是后来不了了之了。但是那一次之后,我让她认识了我。并在脑海中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印象,所以才在最紧急的时候想起我。这是我一直到现在都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我觉得饶女士这类人,既是普通市民,又是在一个部门里负责一块工作的人,她对媒体提供的线索奖并不感兴趣,也不是定期的向媒体记者提供线索,只是在有事的时候才提供线索,所以是非职业新闻线人。3、职业新闻线人: 写到这,我要写一个人,此人行伍出身,后来在石家庄110中心做了一名接线员。110中心每天要接到大量的电话,包括火灾、车祸等在内的电话报警占了相当一部分,而这些都是媒体记者尤其是热线记者最感兴趣的,于是他就通过各种机会认识了各媒体,如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青年报等一干媒体的记者们,给这些记者提供线索,记者一旦采纳了他提供的线索,发表后,他就可以在这些媒体取得一定的线索费。往往是一条线索多家投,一条线索多家收钱,尽量获取最大的利益。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收入非常可观,例如,只是我知道的他在我们一家媒体一个月获得了千余元的收入,而我给他开的最高的线索奖一天高达300多元,这不包括别的媒体给他的线索奖。 另外,要提一下,这个人在媒体中的口碑并不好,后来,据我听说他调到了一个基层派出所。 掌握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有意识的向媒体提供,赚取线索费,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职业线人。四、新闻线人延伸出来的一些问题: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些人很巧妙地利用媒体之间的竞争,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这种收入谁来控制。 如前所说,一些掌握大量新闻线索的人,利用他所掌握的一些线索,向媒体提供,并利用媒体之间的竞争,为自己获取最大的收益,这些人的这种收入究竟应该由谁来控制?由此产生的纳税问题怎么解决?这都是媒体竞争中的产生的恶果。五:记者都应该培养自己的新闻线人: 时下,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记者的生存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个好的记者在写好一般性新闻的同时,也应该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属于自己的新闻线人,并时时加以训练,让他们成为记者深向这个社会的一个个的触角,为写好新闻、挖掘好题材作好第一手准备。
新闻线人,或称“新闻报料人”,是指非新闻专业的从业人员有意识地去寻找、挖掘新闻线索以提供给新闻从业人员,而媒体给予其一定的报酬的一类人。包括通讯员、非职业新闻线人和职业新闻线人三种。
也算是吧,现在传媒竞争很厉害,报社杂志也没有那么多的记者,所以就悬赏买新闻,或者悬赏提供新闻线索
李公麟】,宋代桐城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家,被称为“宋画第一人”【方以智】,明代桐城县人,明末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明末四大公子”之一,桐城派的先祖【阮大铖】,明代怀宁县人,明末政治家、著名的戏剧杂剧大师和诗歌大家,清初著名历史纪实小说文学《桃花扇》主角人物【左光斗】,明代桐城县人,明末著名政治家、东林党重要核心人物之一,抗清名将史可法的老师【刘若宰】,明代怀宁县人,明朝状元,著名文人、才子及政治人物【邓石如】,清代怀宁县人,清初著名书法大师、篆刻家、中国“篆刻第一人”【李葂】,清代怀宁县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的画家【张英】和【张廷玉】,清代桐城县人,“父子宰相”,清代康雍乾时期朝廷重臣、翰林院大学士、著名政治家【戴名世】,清代桐城县人,著名文人、桐城派始祖之一,政治人物,康熙年间“戴名世”案主角核心人物【方苞】、【姚鼐】和【刘大櫆】,清代桐城县人,著名文学家,桐城派三祖、桐城文派集大成者【杨汝谷】,清代怀宁县人,清代朝廷重臣、著名政治人物【方东树】,清代桐城县人,桐城派著名代表人物,著名哲学思想家、文学家【郝天秀】,清代怀宁县人,著名戏曲艺术家,徽剧领袖、“四大徽班”重要领袖和进京功臣之一【程长庚】,清代潜山县人,著名戏曲戏剧大师,徽剧大师和“四大徽班”进京总领袖,京剧的开拓者,被誉为“京剧鼻祖”【赵文楷】和【赵昀】,清代太湖县人,清代进士和状元、翰林院翰林,著名史学家【杨月楼】和【杨小楼】,清代怀宁县人,父子关系,我国近代著名戏剧家,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其中杨小楼是京剧“杨派”的开山祖师【吴汝纶】,清代桐城县人,桐城派后期著名代表人物,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和安庆敬敷书院(安徽大学前身)总练习及创办了桐城中学堂(桐城中学前身)【陈独秀】,清代至民国怀宁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人物,20世纪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之一,中国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五四运动”的旗手和领袖,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建者之一和早期最高领导人【邓以蛰】,清代至民国怀宁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现代美学泰斗之一【王星拱】,清代至民国怀宁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武汉大学的主要创办者之一,曾任民国时期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和广州暨南大学校长【方东美】,清代至民国桐城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大师【朱湘】,清代至民国太湖县人,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近现代理想派诗歌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樱宁】,清代至民国怀宁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宗教领袖,爱国人士,中国道教协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和中国仙学的创建者,现代中国道教界领袖【赵朴初】,清代至民国太湖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宗教领袖、世界知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著名诗人、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现代中国佛教领袖【张恨水】,潜山县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大师,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最多产的小说家”【朱光潜】,桐城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大师、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严凤英】,桐城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被尊称为黄梅戏“一代宗师”,中国黄梅戏艺术第一代代表人物【章伯均】,桐城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最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曾任中国民盟副主席和农工民主党主席,以及《光明日报》社社长【邓稼先】,怀宁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授予中国“两弹元勋”,被尊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杨石先】,怀宁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校长【慈云桂】,枞阳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黄镇】,枞阳县人,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被称为“将军外交家”,新中国第一位外交部长和文革结束后首任文化部部长,戴秉国的岳父和张艺谋的“伯乐”【叶笃正】,安庆市人,我国现代著名气象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何祚庥】,望江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理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现代著名的“反伪科学”领头人【海子】,怀宁县人,我国当代最著名的诗歌作家、诗人,中国当代理想派诗人的代表人物,被称作中国的“最后一位真正的诗人”【程益中】,怀宁县人,世界知名的新闻人、报人,《南方都市报》及《晶报》的最主要创建者,前任总编辑【韩再芬】,潜山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我国第三代黄梅戏艺术领军人物,享誉世界的中国艺术家
——被时间错过的诗人 认识宁文有十来年了。伊始是在2001年左右,那时我在一家报社做编辑。起初接到他投稿的一首小诗《打扫空气》,当即就令我拍案叫绝!我深深地被这首诗语言的先锋性和思想的独特性震撼了!没想到一位才19岁的大一学生,能写出如此具有专业水准的诗!当时,我立马就把这首诗报送主编案头审核,刻不容缓,生怕它飞走了!第二天就在“百花洲文艺副刊”一版刊出,以飨读者。后来几个月,陆续收到了宁文投来的诗作:《你站在那里‧你的眼睛》、《落日西山》和《带走了你的思念的我思念你》等,也相继在我报刊出,发表后颇受读者欢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当年,我被这位象牙塔里的青年才俊的诗华所深深折服,也恰巧我们在同一座城市,于是我特意屁颠屁颠地跑到他所在的大学,一睹这位“真神”的风采。见面后,宁文给我的感觉是偏内向,言语不多,穿着很朴素,一点也没有时下新锐诗人那种“标新立异”的感觉。他身上虽然只穿几十块的衣服,但宁文给人的观感是很精神,浑身散发出一种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跨世纪青年的风采!我确信,这种英气是会感染人的!从他眼神的精光中,我看出这是一位有远大志向、不安于现状、要干宏图伟业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果不出所料,第二年即2002年8月,他的首部个人诗歌专集《锋刃上的舞蹈》即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当年在整个诗坛,特别是给江西文学界带来了极大震动!据说,这部诗集即将付梓时,他所在大学的校长、党委书记和一位副书记,还专门找到他,要为他的诗集题词作序。毕竟,21世纪初年,大学生出书的凤毛麟角!当初,我也有幸被宁文邀请为该书写了一篇后记《无声的呐喊》。《锋刃上的舞蹈》出版后,2002年金秋,江西省城南昌几乎所有重量级的新闻媒体——江西电视台、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和南昌电视台,包括新华网江西频道,都报道了,或新闻或评论或活动纪实或人物轶事,予以隆重报道。几乎一夜间,宁文就成了江西文坛一位炙手可热的文学新秀——青年才杰! 接下来几年, 我和宁文陆陆续续见过几次面,也吃过几次饭,让我惊讶的是,这么一位大诗人,竟然不喝酒?! 2004年9月,宁文又出了一部个人综合文集《欲望之城》,也引起了江西文坛不小的轰动!(国家一级作家、江西作协名誉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杨佩瑾先生还欣然为该书的出版赠诗一首)。 宁文大学毕业后,就和我少有联系了,这小子好像一下子人间蒸发了!难道他只是传说吗?过了好几年,我才在网上碰到一个文学圈子里的人,提到了宁文,说他大学毕业后,觉得搞纯文学没前途,就去考了教师资格证,现在沿海某地区教书。 漫漫人生路,世事多舛,让我们有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你在你的路上走,我在我的路上“吼”,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让我们有了不同的追求!宁文,十五年没见面了,这些年你过得好不好?你在他乡还好吗? 我一直致力于文学评论研究,现在一所大学任中文系副教授;而宁文则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我也理解他的职业选择,毕竟,在文学特别是诗歌极度边缘化的今天,诗集能有多少人买?靠诗歌真不赚钱!甚至要亏血本!我想,宁文选择做一名教书匠,也是无奈之举! 虽然这些年,我和诗人宁文中断了联系,但我想,这么有诗华的一位青年才俊,不可能轻易放弃文学的!我就试着通过搜索引擎,搜了一下“诗人宁文”,结果,带给我极大惊喜!宁文果然在沉默中爆发了!这些年下来,他也创作颇丰,在“诗人宁文精英博客”和“诗人宁文新浪博客”里,宁文传上了他几乎全部的呕心沥血之作,有三百多首!同时,“诗人宁文精英博客”和“诗人宁文新浪博客”的访问量快突破二十万了!但秉心而论,我还是觉得,凭宁文的实力,不该这点知名度的!可能,宁文忙于教书,也没时间去北京文学界,“活动活动”;当然,即便有时间,我想宁文也羞于去找那些文坛前辈请客送礼的,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殊不知,在当今这个极度功利化、物欲横流的年代,文学也被功利化世俗化了!君不见,那些打着“纯文学”的幌子在文坛上蹿下跳的跳梁小丑吗?君不见,那些低劣的甚至下三滥的诗歌,都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各大知名文学刊物吗?还美其名曰“下半身流派”、“新死亡诗歌派”之类?君不见,诗坛各立山头拉帮结伙、互相吹捧之风肆虐横行喧嚣日上吗?一些诗歌刊物主编甚至文坛前辈,也未能免俗,染上了铜臭——不管作品质量怎样,只要给钱,就给你隆重推介,就给你吹捧!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某些被人为冠名的“xx诗人”,只能“红”一时;某些被力吹的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佳作”,只能蒙大众一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就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诗坛有了如此种种蝇营狗苟之举,诗歌能不被边缘化吗?诗歌不被边缘化才怪!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不可否认的事实之一,现在很多诗歌杂志都卖不出去了,包括全国知名诗歌刊物;送人,人家还不一定要!你看,当代诗歌跌至何等尴尬之境?! 但就是在这样污浊的诗歌大潮下,在民间也还会有几支清流!宁文的诗歌无疑是这些许不多的清流中最难能可贵的一支!正是因为诗人宁文不善搞“关系”,所以十多年过去了,哪怕他的诗歌写得再好,再有历史文本价值,也得不到当代诗坛那些“大腕”的认可青睐!更甭谈力捧了,不打压都不错!悲呼哉?悲也! 我细读了宁文博客里的每一个诗歌文本,截至目前,他所写的三百多首诗里,凭良心说,我也斗胆预测,有近一半将成为经典,无愧于诗史!我想,他的大部分诗歌将永载诗歌史册!我坚信,只是时间的问题!是金子,总会发光!宁文这块金子的光芒,是任何诗歌污浊之流掩盖不了的!我们拭目以待! 当代那些爬上诗歌“金字塔尖”的著名诗人(诗歌幸运儿)——艾青、徐志摩、海子、北岛、郑愁予、舒婷、席慕容等,这些写得好成名的诗人,也就一两首经典,可宁文写下了这么多经典诗作,如《歌唱 歌颂》、《时光》、《最美丽的人》、《多年以后 若再见》、《走吧》、《失语》、《生与死》、《公平的上帝》、《锦瑟华年》、《沉默和唱歌》和《珍惜》等,不胜枚举,却鲜为人所熟知,不知是谁的悲哀?当然,诗人宁文有一定知名度,但凭他诗歌的质量,不应该才这么几十万人知道!悲哉,太可惜了! 当代民间实力大诗人宁文真是被诗坛埋没了!总体来说,宁文有他独特的语言行走方式,别人是学不来的!写下这么多好诗歌、比前文例举的那些当代著名诗人作出的经典诗歌还多,而知道宁文诗名的人却这么少?!反差太大了!所以我说,宁文,是被时间错过的诗人;时光不老,宁文诗歌不老! 惟愿宁文不忘初心,不管命运如何不公、时光如何打磨,砥砺前行,不为名利所累,坚信自己,继续走纯正的诗歌道路,相信总有一天,乌云会被扫荡殆尽,宁文诗歌终会被地球上的大部分人类所铭记,永垂诗史! 诗评家:文山海 2017年10月1日于武汉 宁文,1982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宁都县,字诗怀,号进退居士;当代实力青年作家、诗人,大学期间曾出版诗集《锋刃上的舞蹈》和文集《欲望之城》。在大学期间历任校团委文学社社长、写家团团长和学院新闻部副部长。现准备出版第二部诗集《锦瑟华年》。搜索“诗人宁文”,即可知“诗人宁文精英博客”和“诗人宁文新浪博客”已突破20万访问量。代表作有《最美丽的人》、《多年以后 若再见》《生与死》、《公平的上帝》、《时光》、《最后一首诗》和《锦瑟华年》等。至今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和门户网站发表诗歌三百余首,获各类征文大赛奖项二十余次。作品风格: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激情的奔放乃至本人个体生命的燃烧!对世界无声的呐喊,苍茫的呐喊! 诗观:观真世界,面真内心,抒真性情,写真人生!诗之歌之,舞之蹈之,流注笔端耳!
1、陈独秀
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2、李公麟
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城县(今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李龙眠即李公麟,字伯时,祖籍安徽舒城。
因安庆桐城城北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又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3、邓稼先
核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的技术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
4、姚莹
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因以十幸名斋,又自号幸翁,安徽桐城人。晚清史学家、文学家。从祖姚鼐,是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
姚莹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次年为进士。此后曾游幕广东,在福建、江苏任过地方官。道光十六年,权两淮盐运使。
5、杨石先
中国现代化学家、教育家。民国18 年得校方资助,赴美深造,在耶鲁大学任研究员。两年后,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回国,继续执教南开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杨石先
百度百科-姚莹
百度百科-李公麟
百度百科-陈独秀
截至的2021年9月萨顶顶36岁,萨顶顶是周鹏。
萨顶顶,原名周鹏,1984年12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词曲创作人、演员。
2015年,出席中英企业双峰会,演唱歌曲《Joy欢乐颂》。2018年,在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饰演缘机仙子。
人物评价
萨顶顶是集创作与表演于一身的音乐人,凭借民族风情的大气表演跻身世界乐坛。她的音乐灵感来自于对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体验,同时拥有令人惊羡的独特嗓音及辨识度(江南都市报评)。
陈砺志,男,生于七十年代,土家族,北京麦特文化娱乐传媒公司董事长兼CEO。
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先后从业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媒体形态,做过记者、编辑、制片人、娱乐传媒高管。
2008年创业,开创第三方电影营销商业模式,全案营销的电影包括 《我不是药神》《美人鱼》《无问西东》《心花路放》等。
2013年开始投资制作影视剧,参与出品了《我不是药神》《西游伏妖》《绣春刀2》《致青春》《小时代1234》等作品。
陈砺志的相关涉足领域
记者——湖北《黄石日报》摄影部,杭州《都市快报》文体部。
主编——浙江《青年时报》文体部,北京《明星BIGSTAR》周刊。
制片人——光线传媒《娱乐现场》,搜狐视频《大鹏嘚吧嘚》。
电影出品人、制片人——《李献计历险记》、《逆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爵迹》《追凶者也》《西游伏妖》《绣春刀-修罗战场》。
电影内容营销——《李献计历险记》、《风声》、《海洋天堂》、《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白鹿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系列电影、《美人鱼》、《西游伏妖》、《心花路放》、《绣春刀修罗战场》。
慈善公益——参与并持续推进多位明星名人的公益项目。
曹迪民, 男, 出生。 中共党员, 研究生班学历。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告中心主任。曹迪民同志在经营上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探索多渠道发展。自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报业广告经营管理工作,自1991年担任广告主任以来,广告营业额从630万元发展到2004年的亿元,近年来,由他主持策划了各类有利于广告市场拓展,有利于提升报纸品牌的广告策划和大型公关活动有二十余项。如组织“国际4A广告公司浙江经济圈考察”活动,在向全球品牌商和全国品牌商介绍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推广了《都市快报》,使当年“快报”国际、国内品牌广告的新增量达4000余万元。参与组织策划了2003、2004和2005年三届浙江春季房地产交易会,直接创收达2000余万元。2003年3月组织策划了“中国(杭州)十大城市运营商”推荐活动,在取得当天报纸广告创入600万元的同时,还将杭州房地产业的经营理念提升到“城市运营”的新高度。2003年5月杭报集团改制成立浙江风行传媒有限公司。在他带领下,作为主业的杭州日报、都市快报两报的广告经营当年取得良好业绩,增长率为,两报实际到帐收入比2003年净增5000余万元,同时经营成本下降290万元。今年1-5月,都市快报广告经营已真正实现了浙江省平面媒体第一的良好局面。他的报业广告经营工作比较出色。并多次被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邀请进课堂作为媒介经营专家为学生授课。
浙江 ——郭晓明作者简介钟荣华,男,1976年生于浙江温岭,1998年6月毕业于杭州大学教育系,先后供职于温岭日报社、杭州都市快报社、台州日报社。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各大文学期刊,现居浙江台州。
徐迅雷,生于1966年,大学毕业留校6年,后又到政协6年,再下派到一个江南小镇做镇委书记,最后弃政从文——因为感到还不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这辈子要废了。现为杭州《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2001年开始集中精力写作,已刊发杂文时评随笔书评逾千篇,其中逾百篇被各种选本选载。《杂文报》“名家新作”栏目、《杂文选刊》“当代杂文30家”栏目先后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