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研究生写论文就像画马

发布时间:

研究生写论文就像画马

你好的!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⑤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⑥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缕缕就可以了!⑦ 要是计算机类的代码什么的到CSDN或者51CTO下载!【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WARNING】=========================================================[Ⅰ] 如果确认找人代笔,交押金的要慎重考虑![Ⅱ] 淘宝交易的话,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时间,有的设定为【3天】,到期之后人家自然收到钱![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让童鞋们多个心眼!

被迷茫了,抓紧时间,就快答辩了,把论文整好了。否则最后无法毕业,只能延迟毕业!

最近这几年,各大高校都在不断加强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和审核工作,同时也开始加大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力度。如果想蒙混过关的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想要顺利毕业就必须重视论文写作的环节,并且要注意论文查重后的重复率达到学校标准。编辑多年从事高校教育工作,也多次参与硕士论文评审,下面papertime小编就给大家讲讲硕士论文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来做一个总结,希望大家在写作时能够注意避免。

题目:优秀的选题一定比别人更加提前一步。质问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就学术研究而言,质问是寻找优质选题的最佳方式。此时,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证明问题:三重证据法的学术价值及研究意义。选题得当,选题得当,是完成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要实现“论出史学”,仍需下大力气广泛收集可靠资料。信息即“证据”即“论证”。

结束语问题:让研究结论无限接近事实。观点就是结论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常常不太可能得出能够反复验证的唯一结论,所以科学精神中的“唯一性”似乎不太适合人文社会科学。

技术性问题: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有关的技术问题。一般而言,研究生学位论文大致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很明显,这是形式上的问题。但如何把每一部分都写好,如何把论文整体组织起来,如何把三部分无缝地连接起来,甚至如何给论文及其章节起一个恰当的名字,都没有一个技术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凡文章:浅入浅出者庸,浅入深出者无,深入深出者难,深入浅出者更难。行文的生动性不是简单的写作问题,其本质上还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把握问题的准确性、剖析问题的深刻性和积累知识的广博性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底蕴。在这个基础上 ,再加上作者的天赋灵性 、 文字功夫和灵感的捕捉与巧妙的 发挥 .说到底 ,还是作者的整个人格,素质与修养 .

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综述多,分析少:长篇累渎的综述前人的思想观点,而缺乏逻辑和实证的分析研究,论文缺少自己的分析研究;

2、观点多,观察少:缺乏必要的观察实验,而凭空提出很多所谓的新思想新观点,其实大多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3、发明多发现少,想象多经验少:发明了许多新的概念,而缺乏事实的支持,观察现象、收集事实才是真正的发现,许多理论是缺乏经验的想象,处于空想阶段;4、外来多本土少,复制多独创少:以为国外的东西一定是先进的,多数文字是原文的.翻译或复制,缺乏对本土问题的真正了解和认识;5、结果多,过程少:没有必要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关键环节的介绍而得到结果;

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引言过于笼统:手头缺少有分量的文献,没有对同行工作的介绍,对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缺乏实质性的介绍和描述,起不到引言的作用;

2、方法过于笼统:缺乏对研究思路、方法和重要环节的清晰描述介绍,让人弄不清你的结果及结论是如何获得的;

3、缺少一手材料:许多论文缺乏第一手数据和结果,往往是别人工作的模仿,或得到与他人完全相同的结果;

4、混淆了结果、讨论和结论:不会结合讨论来解释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以结论代替讨论,忽视了解释实验结果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中国人自己论文引用率低

学术浮 躁 、功利性强:为晋升职称和学位答辩而撰写论文,论文本身就缺乏独创性和新的思想观点;

掩耳盗铃、抬高自己:有人认为引用他人的论文及思想观点,就影响到自己研究的独创性;

崇洋谜外、文人相轻:有人明明是引用国内甚至是本单位人的论文,却在参考文献中全是外文;自以为事和高人一等:不屑引用国内论文和他人的思想观点,其实是自己无知的表现;

境界低下、声誉不响:做科学技术研究境界较低,发现不了特别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长期滞后,国际影响很小。

学术论文引用率低,就像粮食烂在仓库里没有发挥作用,就像树上长的叶子落叶后化为泥土,就像文物深埋于地下而不被人发现,是不能产生学术影响的。要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必须从提高学术论文的引用率入手。国际上有一个惯例,如果学术论文被他人引用1次,相当于有100名同等水平的人读过你的论文;国际论文在SCI期刊引用100次以上,即为可以获得国际大奖的学术论文;国内论文引用130篇次以上,即为获得国家大奖或院士的论文。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就是发表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成果,也是提高自己学术地位的重要举措。

就像研究生的毕业论文

看导师通不通得过。要不然查重通过的话,基本不深究。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硕士毕业论文

多数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人,都有过写作数千字文章的经验。而从写作数千字的文章到写作二三万字的硕士论文,中间隔着一道较为艰难的“坎”。一旦顺利地跃过这道坎,会有一种登上一个较高的山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此前写作的文章,第一是字数有限,在结构和逻辑的把握上较为容易;第二是文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本科毕业时写作的论文可能是最大的,一般谈一个较小的话题,可以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只要把基本知识以自己的语言叙述清楚,就算合格了。日常工作中写的文章,无非是工作总结、学习体会和文秘类的东西;即使尝试过文学作品的创作,无限自由的文学遐想与科学的论文写作,距离是很大的。对于多数硕士论文作者来说,都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文章,不仅长度,而且文章的性质也与自己经验中的完全不同,它要求学术性和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如果在硕士论文写作方面下一定的功夫,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规范,论文成功了,这是一个人在学业上的一次飞跃,一定要把握住研究生三年学习中写论文这一最为关键的环节。

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硕士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据许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规模较孝给予作者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在职研究生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地把握题目。一般来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吸收外国的经验和技术,引进外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等问题。在当前贯彻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要注意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等等。二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注的、或期待解决、或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的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像工资改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物价的调整、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建设、社会治安、法制教育等等。还有各行各业的经验总结、改革预测、研究决策等。另外,有些题材看似具体小事,却关系着干家万户,也可作为选题。如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勤俭持家问题等。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一种?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着重探讨和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因此,选择现实性较强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认识上的价值,即有无普遍性的意义,能否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有些题目也并不一定直接与现实挂钩或有直接的实际用途,如对历史问题、典籍问题、外国问题的研究等。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题材能够表示某种趋势,或对现实有借鉴的作用,因而也就具有理论价值,这样的题目当然也是可以选的。我们所要反对的只是那种脱离现实、咬文嚼字、繁琐考证、追求时髦等毫无意义的东西。二、勤于思索,刻意求新毕业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所谓新意,即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文章的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对于毕业论文来讲,限于条件,选择这类题目要十分慎重。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是前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老题材了。可有的人敏锐地抓住了企业实行股份制后,职工思想出现的波动和变化,收集了大量新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股份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方法一文,读后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如同样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有的学员针对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合同工,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从小生产者向产业工人的转化,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农民合同工的思想特征以及对整个职工队伍思想的影响,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这样的文章同样具有新意。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要发现有新意的题目,首先要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就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事物及其矛盾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面临新旧体制转换、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风和社会风气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原有的理论要再认识、再发展,而且需要创立许多新的理论。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事物的运动、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撰写的具有新意的毕业论题。其次,要善于积累和分析资料。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过去已经形成的理论,包括教科书上的一些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的深入,还可以进行再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分析资料。对有关方面的问题要弄清楚别人写过什么东西,有些什么论点,有何争论及分歧的焦点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如何,等等。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作一番加工整理的工作,把别人认识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起点,在前人和他人认识的基础上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

自画像研究论文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其貌不扬,却引人注目.我长着水灵灵的眼睛,扁扁的鼻子,... 他们都夸我画得更好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我很爱看书,记得有

对于论文,首先需要构思巧妙,既不能太过泛泛而谈,也不能只单方面论述,可以从他所有的作品开始入手后再切入正题(自画像),这是纵向的说。关于不同画家的自画像风格及特点可以是横向的说。然后再加上各个时期对于其自画像的鉴赏开始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上面谈到的几点看似散却直奔主题,所以以次可以取上一个灵动的论文题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男人,一定要快!

根据自我意识和人格理论,以“我的自画像”为题3000字的老姐给你

用户画像研究论文

2013年,工信部公布的一个4G牌照启动了十亿级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 基于空白的蓝海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环境下,优质用户体验成为产品抢占流量的核心竞争力,随之诞生了“ 以用户为中心 ”的产品设计理念。 想要更好地为用户服务,需对用户进行深入分析,而过程就叫做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贯穿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而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所以相应的用户调研的目的也会有所变化。下面就围绕生命周期的 探索期 、 成长期 、 成熟期 、 衰退期 四个阶段对用研目的进行讲述: 1.探索期:产品还未完成定型 这个阶段往往指的是公司刚成立,此时产品未成形,需要通过用户画像定位细分市场、产品模式及功能,这个阶段需做大量的宏观调研、定性定量调研, 明确: 你的产品应该切入的是哪个细分市场 找到核心用户及获得用户特征 了解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及场景 初步形成用户画像为需求做底层支撑 2.成长期:产品运营中 这个时候产品已有domo或已上线迭代,产品处于完善、升级的阶段,需要做大量微观且具体的用户调研: 基于后台、第三方平台监控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关键及原因分析,优化产品功能及运营模式 基于数据,对前期的设定的用户画像进行验证、完善 通过调研及用户画像发现新的机会点 在产品最活跃的时机,寻找盈利点 3.成熟期:产品相对稳定 到了成熟时期的产品,公司已经有了稳定的运作模式,市场地位趋于稳定,日常工作也大多以维护为主。且 现有增长点 已遇上了瓶颈,用户活跃将不可阻逆地缓慢下降,即使你做再多产品优化、烧钱运营都无法改变你的产品终将走向衰退的命运,时间问题。企业急于寻找 突破口 和 新的增长点 ,用户调研又将被赋予新的使命: 基于用户画像进行“新增长点”的分析,同时取样验证思路并对需求进行分析 获取当产品转型时,新老用户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继续留下还是离开?或是成为新的核心用户?(对用户动态进行预测) 对产品转型后的用户群进行洗牌,重新定义用户分层、用户画像 4.衰退期:产品活跃度快速下降 进入到这个阶段,说明产品没有成功转型。这时候再做用户调研的意义其实不大,如果一定要做,除了提高回流率、挖掘增长点外,我更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一个复盘总结。 当你有了一个idea,你如何 低成本、快速、有效 地验证你的想法是否可行?定义你的目标用户?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定性/定量研究,它是一种研究指导方法,包含且不局限于调研。 1.什么是定性?什么是定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定量调研的前提,是由熟悉情况和业务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经过研究判断提出 初步的意见 ,其结果是不可量化的 如“早餐吃很少”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基于定性研究的一种 深入研究 、通过数学、数据统计等方式将定性指标转为量化信息的一种方式 如“早餐只吃1个苹果” 2.如何做定性/定量研究 一般先组织内部头脑风暴,初步创建用户画像的模型 接下来就可以直接开始做定性调研了,主要目的是验证、优化内部用户画像。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group:尽可能邀请包含细分市场不同层次的用户,通过邀请使用产品(竞品也行)、听他们说、观察行为等方式得到不同层级用户的态度,谁的意愿更强?核心动机什么?他的性格如何?等等             2.邀请专家:有条件的可以邀请该细分市场中的专家面聊,记得准备礼品。 做完了以上工作后基本可以拿到一份比较完整但不怎么精确的用户画像,所以紧接着需要针对几个层级的用户画像做剖析,通常也有以下两种方式:             1.问卷调查:基于定性调研的结论,做问卷调查,准备的题目要能够量化(问卷的设计涉及到行为学、心理学等范畴,没想象中的简单)             2.找调研公司:不考虑成本可以直接找专业的调研公司协助。 调研的方式有很多,以下我仅针对常见的 问卷调查 、 用户访谈 的利弊进行梳理 问卷调查 利:成本低、可视化、数量多、便于统计 弊:能够获取的信息量较少、信息不准确的概率高 用户访谈 利:能够通过观察用户表现、表情等获取更多的信息,洞悉用户的真实想法 弊:成本较高、数量少 调研是一项成本非常高的工作,为了避免冷场、纯聊天、跑题等情况的发生,前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1.首先需要明确你调研的目的以及背景 也就是说,你得清楚本次调研的意义。基于什么环境下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需要通过用户调研解决?用户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盘点完这些问题,后续的工作才有办法展开。 2.明确目的后,确认你的调研对象 找到本次调研的典型用户,一般分三步走: 找到相关用户的特质(可能是一个个行为数据、或是性格特征等等) 抽取核心特质作为样本标准(年龄、性格、喜欢的内容、登录时间等等) 通过设定好的标准筛选样本 3.分析用户和问题 需针对用户和问题做一次内部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4.准备调研内容 任务:需基于结论给用户设定相关的任务 访问提纲:根据结论给用户设定相关的访问内容,从以下几个维度设计:                     1.基于本品的已知问题:了解用户的操作习惯、消费习惯等,以及原因                     2.基于本品的未知问题: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哪些操作用户感觉很烦?用户愿意掏钱做什么?                     3.基于已知问题与竞品的比较:用户直观感知两者的区别,本品、竞品的使用差异                     4.基于竞品的未知问题:如果从竞品移入本品,用户放弃的理由是?从本品移出到竞品,核心理由是? 演习:反复演习,想办法从用户获取更多的信息 5.选择合适的对象 做好以上工作后,就可以从调研对象中筛选合适的对象,需考虑时间、地点、是否感兴趣、是否带有情绪化等等相关因素 6.邀约 废话不多说,联系他。 调研过程中有四个字: 望 、 闻 、 问 、 切 1.望:观察其所为 给予用户明确的任务(基于之前的内部分析) 让用户自行完成任务(不做任何指导,让他自由发挥) 并从用户的行为过程中、从场景中发现问题 不同层次的用户尽可能分开、不同的任务尽可能分开 2.闻:洞悉问题 发现问题后及时记录,并快速分析其可能原因 重点观察:异常行为、用户的表现、用户的表情 在望的同时需产出:关键行为、行为对应可能的原因、行为的具体表现 3.问:验证、提问 用户拿到任务后,是怎么思考的 认为需要花多少时间完成,大致需要怎么做 针对关键行为/问题,完整地描述具体表现,并以线性的方式提问3-5次 4.切:切中要害 让用户发表看法,他觉得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接收到用户的解决方案后,需进一步询问用户的动机,挖掘更多的信息 演示你的解决方案,看看用户的感受,不要单纯地问用户“要不要”、“好不好”,用户出于安全考虑用户一般会敷衍回答。 要点 破冰:先缓和情绪,不要着急一下子进入正题,做一些能够让对象放松的事情 快速校验:迅速了解对象背景信息与自己猜测的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可以尽快结束,减少无意义工作 模拟、还原:尽可能还原用户的真实环境 记录:通过录屏、录音、笔记的方式将过程记录下来 如何让用户开口 让用户讲故事,把用户当做采访对象,让你自己处于弱势 鼓励用户表达、少打断 如果以上的方法不管用,就刺激用户,说反话:用相反对立的观点刺激用户表达 用户画像是优秀产品的基石(包含不局限于互联网产品),起初是基于产品思路下遐想出的一个虚拟角色,随着调研的展开,用户画像将逐步分层、清晰、量化,所以用户画像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不断成长。 用户画像的意义在上面已经说明过了,此处不再陈述。 1.那么用户画像是什么呢? 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是给用户“贴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 2.构建用户画像的四步走 用户画像可以分四步走:确定样本标准+样本筛选+信息收集+构建画像 确认样本标准:通过前期的定性/定量研究能够获得目标用户群所具备的基本特点 样本筛选:可以提供样本范围,让调研公司去搜集用户样本 信息收集:邀约用户访谈,需尽可能涵盖各个层次的用户 构建画像:这一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归类,创建用户角色框架(更全面地反映出用户的状态),同时结合 用户规模 、 用户价值 和 使用频率 来划分,确定 主要用户 、 次要用户 和 潜在用户 。 3.用户画像通过哪些属性构成? 这里有五个维度,通过这五个维度分析能将用户变得更真实准确,它们是:用户静态属性、用户社会属性、用户消费属性、用户行为属性、用户心理属性。 用户静态属性:一般指的是用户一定时间内稳定不变的属性,如:年龄、性别、年龄、学历、角色、收入、地域等。依据不同的产品,这些信息会有不同权重的划分,如教育产品就应该更看重年龄、学历、收入等等,而对地域等信息则不感冒 用户社会属性:能够体现其社会关系、社交方式等 用户消费属性:主要包括消费水平、消费心理、消费嗜好等,反映用户对于花钱的看法,是喜欢质量好的还是性价比高的?倾向于功能价值还是情感价值?这一块需要好好琢磨,涉及到钱的事儿都是重要的事儿。 用户行为属性:体现用户的日常行为特征,如睡懒觉、常加班、喜欢玩游戏、上班刷微博等等信息,用研中想要获取到真实的用户行为属性非常难,一般从数据中来 心理属性:能够体现用户的心理状态,如好胜心极强、好奇心强等等,该标签需要对前四个属性充分分析后才可以获取到。 录屏工具、手机端录屏、统计系统(growingio、诸葛io、appsee、友盟等)、录音笔... 为了用研而用研 直接问用户有什么需求 试图说服用户 求全求量 依赖问卷调查

上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常见的业务场景(案例)和5种分析方法。这篇文章将带领大家走进工作时候的业务场景,学习在几种较为复杂的业务场景下,我们都是如何借助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 平常我们在网上也会对用户画像进行搜索,一般情况都会下会找到两种结果的答案。 第一种是会告诉你用户偏标签数字的内容。 第二种是描述一个用户的职业兴趣爱好以及使用产品时候的一些特点。 两种也会有一些差距。第一种一般指的是用户在系统里面产生的一些行为一些用户特征,或者用户主动填写的资料,更偏数据统计过程中形成的标签系统。第二种更是偏用户访谈用户研究的,一些感性的东西。 第一种我们就会用在产品的推广运营,产品设计中。这种一般是来自产品具体数据的表现,所以用在商务或运营中会比较多一些。第二种一般会帮助我们识别产品所主要服务的人是什么类型的,是比较感性的一个东西。但是它对于指导我们具体工作时,会有缺失的。 两者之间有一些差异,但是还是要多了解一下第一种基于数据的用户画像。基础属性(用户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生日、星座、教育、身高、收入、职业 .... 社会关系:婚姻、有无小孩、有无女孩、家有老人、性取向.... 行为特征:基本行为 注册时间、来源渠道....           业务行为 买过特惠商品、曾获优秀学员 业务相关(运动类型产品):高矮胖瘦、体脂率、在练肌肉、日均9000步、收藏100个健身计划.... 1、直接填写(比如是注册的时候,相亲的产品,外卖的产品,装修的产品) 2、通过用户自己的已有特征推得(一般是在做活动的时候,简单个性化运营,业务分析要拆成不通群体观察,用户研究(准备)) 举个案例:产品是一个电商平台,运营部门要针对与北京的女大学生做一个女生节这样的运营活动。 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去区分性别,地址,消费能力。 我们可以用现在已有的特征去推。我们可以通过买过的东西推算,如买过多次男性产品的归为男性,买过多种卫生巾产品的用户归为女性。地址也可以通过收货地址推算得出。消费能力也是可以通过细节消费(比如买一个消耗品超过200元钱这个样子)通过用户特征做推断,都是通过以往信息来筛选。不可能所有用户都发生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我们只能给一部分用户打标签,还有一部分用户没有识别出来的。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做进一步的推演。比如地址我们也可以进一步通过用户的常用IP来得出是否在北京。或者说消费能力也可以查看用户使用的手机型号是否为新款。比如通过手机型号vivo和美图手机也可以得出大部分女性用户(当然也会有些误判)职业可以通过收货地址是大学消费等地方。 3、通过用户身边的人推断 距离相近(某些属性,周围的人都具备,用户大概率也具备) 行为相似(通过协调过滤,找到行为相似的目标用户) 常见特征:基础属性 社会关系 行为特征 业务相关 使用场景:市场营销,个性化运营,业务分析,用户研究.... 通过用户画像去了解数字背后的用户一般情况下会有三种落地的场景(高质量拉新,精准运营推送,辅助产品设计) 如何高质量拉新? (一个2手书籍交易平台)1如何从现有的用户里面找到我们,那些是真正的用户 定义什么是我们真正的用户(比如:高留存用户,核心行为频次,完成率高) 2真正用户的特征 是谁?     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他购买的书籍。倒推他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地域,消费能力。 从哪里来?   电话访谈等方式,发现很多来自朋友推荐。 3按此类型,找到类似的用户  用户画像:高校、科研院所、知识密集型工作区域。消费倾向社科类书籍。 有的时候人拉人的这种手段不一定会做的很好。会有很多条件限制我们,没有办法去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很多渠道做合作做投放,不同渠道会有不同属性,不同渠道的用户会有不同的标签,比如年龄的标签职业性别等。我们有了自己的标签之后,在对接渠道时候我们可以将我们的诉求和特征对应起来选择更好的投放渠道。 另外也有很多广告投放也做的很好,都是可以精准的选择受众。对比两个平台的标签和画像,都是可以对的上。但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梳理好我们要投放什么类型的人,不然再好的平台也是用不上的。我们有一个用户画像之后,在拉新的时候会有一个大体的参考。

很多人说过“用户虐我千百遍,我待用户如初恋”。然而,你真的待用户如初恋了吗?你知道用户的年龄、学历、喜好吗? 如果用户几千上万,你不可能接触到每一个用户。要想了解一个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少不得要做 用户画像 工作! 一、用户画像是什么 简而言之,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 ▼ 标签化的用户 根据不同产品、不同目的,用户画像又分:品类用户画像 产品用户画像 品牌用户画像 用户行为轨迹画像 用户态度/价值观画像等二、为什么要做用户画像 通过用户画像,我们能描述、认识、理解用户,进而为 产品开发、用户服务、市场探索、品牌策略、营销方案 提供决策支持。 因此,需要用户画像的人很多。 市场、运营、公关、产品、研发、销售 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用户。 比如:同样是新闻类公众号,A的用户大多是20-40岁的年轻人,B的用户大多是40-60岁中年男性,他们推送内容的主题、风格必然大相径庭。 ▼   根据用户画像细分用户 ATEM四种类型用户不同的需求度和消费力 三、怎么做用户画像 1、确定研究对象和需要了解的属性 通常我们选用的属性有 自然属性: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征 社会属性:职位、职业、收入、婚姻状况等 兴趣属性:习惯、爱好等 消费属性:产品、渠道、频率、数量等 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场景对用户画像需求大大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 1、目标相关的         产品/品牌相关         商业目标相关         项目目标相关 2、容易获取的        问得到的        容易答的        让人信的 3、有利区隔的        共性vs.个性        硬性vs.软性        质性vs.量性 X内容网站用户画像研究 研究目标:了解网站服务的用户特点,更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内容服务,增加用户粘性,进而提升网站价值 为达到目标,需要了解这些属性 网络相关的: 网络在各媒介中的占比、网络的优势与特点…… 网络使用习惯——频率、时机、时长、活动…… 内容相关的: 内容来源、关注类型、浏览时间、使用工具…… 内容定义、关注程度、关注原因、分享理由…… 2、数据来源 1)大数据挖掘 从产品本身入手。例如:对电商网站来说,用户所在地、消费频次、销售额等数据均可以从产品内获取。 2)网络调研 爱好、收入等用户属性大多是产品本身没有数据积累的,这就需要通过(定量/定性)调研来获取。 3、用户标签生动化用户画像研究是 具象-抽象-再具象 的过程。 从具象的用户个体数据出发,抽象出描述用户群体的客观的用户属性的数据,再以生动的标签立体直观的描述用户。 因此,当我们从海量数据里统计出用户属性,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给用户贴上生动化的标签。 经统计,某网站用户属性为:性别 男性:女性=74%:26% 年龄 20-29:30-39:40-49:50-59=10%:28%:43%:19% 学历≤ 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10%:30%:48%:12% 标签生动化的过程: Step1设立参照系 网络用户、竞品用户 Step2找出差异点 Step3提炼“关键词” 偏男性、偏年长、本科多 Step4讲一个生动的故事 蔡一德 男,45岁,本科学历 在一家国营企业任部门经理,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做了5年了,成为单位里不可或缺的“骨干中层” 他有一个女儿,马上就要中考了,他和妻子现在正为女儿的学习和志愿烦心 看新闻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之一。每天上班、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自己熟悉的XX客户端,浏览一下时事新闻 看看新闻,可以让自己清醒、放松,也有了和同事朋友聊天的谈资,可谓“一举多得”…… 生动化这一工作,让用户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一个“人”的形象,而非一堆标签的简单堆砌。 * 问卷网 模板库有很多用户调研相关的问卷模板,如果你还没有找到给自己产品做用户画像的思路,去那儿看看。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马原论文

同求.......!明天考试!听说考这玩意!

从辩证法的一分为二来看,就业岗位短缺,竞争激烈,有利于提高整体素质。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不再是稀少的资源,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问题不断凸显。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的策略,旨在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 键词: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大学生就业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面对激烈竞争,高校一定要站在满足人才市场需要的角度,加强教育和教学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变革,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下面将进一步阐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适应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为核心的理念

当前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性,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一定要完全改变大学生过于依靠教师的固定思维,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教学作为核心,实际上就是把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最基础的工作。首先要调整高校评价机制,由重视科学研究变成重视教学。其次,改变教师的考核制度,主要考察教学工作量及水平,使之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发挥核心功能。再次,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提升教学经费在实际教学活动研究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后,行政后勤部门必须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配合、辅助工作。

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教育通常都有着和市场需求不符的情况,存在基础教育不强,专业教育面不广,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该不断拓宽专业路径,始终坚持厚基础、宽路径、强能力这一根本原则。不断强化专业学科和对应的职业及岗位的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本着先进性和多样化的原则,设置课程时要充分思考其先进性,要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喜好与长处选择相应的课程。改变教学及考核的方式,彻底改变之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教师和学生沟通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考核方式也要由之前单纯的笔试,变成笔试和面试以及动手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技能锻炼,鼓励并且支持学生考取多种资格认证。将产学研三者结合起来,尽量让更多用人单位以及科研部门参与课程设置,使用人企业的要求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就业能力较强的人才。

三、强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根本上强化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创新以及耐压能力。另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相当程度上认识真实社会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缩短毕业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四、组织专业及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校当前的就业指导团队大部分由政工工作者和招生工作者构成,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于大学生的指导针对性不强。这方面应该参考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还应聘请就业市场以及中介部门的相关人士,因为他们具备十分丰富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且深知企业用人的准则、招聘程序以及具体的需要,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要达到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目标,就要聘用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员与学生进行正面沟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点,不断丰富自身的就业知识和经验与能力,为毕业求职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要构建一套可以体现学生建议的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当作检查教师工作的主要根据,让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想法及需要。教师要端正教学的态度,调整过于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情况。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应该改变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应用能力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凸显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探索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师职考核标准中,要让教学成效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采取淘汰制度,确保教学成果的持续改善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要进行变革,希望通过以上的阐述,能够给高校从教育教学管理角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王永军.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与就业服务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中国一个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挥之不去的困扰。综合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就业难的原因、解决措施大多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就业难;原因;措施

高校毕业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力军,但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自身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众多刚刚毕业寻求工作机会的大学生倍感困惑。当前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排斥就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约束就业的格局,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随着1998年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大学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学者顾艳霞认为,这种快速教育扩张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者赵天武认为,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剧,供需矛盾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总体上存在着不平衡,社会需求有限、大学生择业要求高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逐渐成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个人层面郭庆玲认为,部分大学生个人择业期望值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慢慢改变。学者罗兴社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太陈旧,“精英”人才意识浓厚。学者张朋钊同样认为,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与时俱进。这往往导致他们眼光只盯住工作稳定、待遇好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国有大企业等单位,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学者王树岩认为,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没有发散性思维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观念,他们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

2、国家层面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就业难”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原因。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使社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无疑会使原本依靠于中低端产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模式与经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不匹配,用工市场供需不平衡。换言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一大原因。甘长来认为,国家支持性就业政策不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措施,但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政府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矛盾现象的出现。国家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与有效的信息支持,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不健全,导致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政府这方面工作的滞后,致使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服务。

3、社会层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个人和国家因素以外,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葛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差距。部分高校盲目扩招,重理论轻实践,概念化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培养能力的环节,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学科和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人才培养现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学生得不到学校全面有效的帮助。覃伟丽认为,各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传统社会心理的影响,高学历成为众多招聘单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众多的招聘现场,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招聘条件中都表示对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优先考虑。唯经验论与唯学历论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扩大,对人才的选拔与聘用更加苛刻,门槛的设置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得其门而不入的重大阻碍。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路径分析

1、个人层面学者丁永刚认为,大学生应摒弃非科学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观。学者任林认为,大学生必须转变“天之骄子”的观念、不盲目追求学历,转变唯“大城市”论,合理选择职业岗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生应将自己从“精英身份”端正到“普通员工身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大学生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去基层,向西部或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等基层地方去寻找工作岗位。提高就业能力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破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关键。王亚娟学者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包容、感恩、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五个心理资本维度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学者赵明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使大学生自身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要将所写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国家层面学者余东华认为为了解决就业这个民生大事,国家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的现实背景下,国家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提升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国家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产业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说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薛晓峰认为国家应该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从宏观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政府要在宏观调控、深化教育体制、完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要做积极的工作。政府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协调工作,对大学生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就业机制,给大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毫无疑问这是最稳妥的策略。

3、社会层面学者武佳文认为,高校要从入学时就引导、灌输学生的就业春岁月知识,从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两方面引导学生就业。在专业方面,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适时增设新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高校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渠道,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黄卫华认为,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冗员,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要求。现在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要想使得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突破创新,就需要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建立人才储备制度,调整人才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新的生机。企业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从培养人才入手,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简评

总体上来讲,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也在加深。

1、研究成就

(1)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客观性。

(2)学者在研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对照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性,研究者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2、研究不足

(1)跨学科研究成果少,大多都从教育学来研究,很少从政治、社会、心理等其他学科进行研究,而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2)研究大多重复,对于问题、原因、对策都有太多相似性,应该拓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原来研究上深入研究。

(3)学者在研究时会与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但只是研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到他们对于问题采取的措施,研究成果有待加强。

(4)学者研究将普遍现象作为重点,对于特殊情况没有研究,研究缺失特殊性。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需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大学生、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才能走好就业之路。

【摘要】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社会资源、就业生活成本、自身能力四个维度分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自主创业

1999年教育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0年的95万扩展到2015年的728万,仍有不断扩张趋势。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部分资源型、装备制造型和压缩产能任务较重地区失业率较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问题。据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0%左右,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贫困大学生更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1、主流劳动力市场的排斥

贫困大学生出生于劣势阶层家庭,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从小接触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脉稀缺。这部分大学生就业更多的会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总体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高。2013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9月底,来自城市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是,来自农村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则只有。从就业质量看,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制部门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高。[1]河北省高校大部分为省属院校,招生结构较为单一,毕业生大部分为省内生源,毕业求职集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这些地区不缺优秀人才,竞争大,贫困大学生跻身其中,受阻很大,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主流劳动力市场更青睐于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贫困大学生常常被排斥在外。

2、就业资源不完全

我国大学生就业体系还不太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偏高。贫困大学生社交网络较为局限,人脉资源不足,求职更多依赖于自身搜寻,不容易获取全面的招聘信息,更接触不到优质招聘资源,求职处于劣势。北京、天津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对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北省高素质人才产生了强烈的“虹吸效应”,致使能在河北省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十分有限。人才流失、国家重点建设领域不足,河北省就业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巨大困境。河北省产能结构偏于重工业,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过程中大量工作岗位减少,毕业生供应量远高于岗位需要职工数量,就业陷入困境。[2]

3、自身能力较弱

从自身来看,贫困大学生接触优质教育资源较少,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贫困大学生一般把学习成绩看作学习的第一要义,忽视了其他方面发展,缺少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不足,领导指挥能力较差。贫困大学生社交范围面偏窄,交际能力较弱,贫困大学生在大学往往收获的只是一只文凭,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在以后的社交中也常常处于劣势,升职空间不大。[3]从外部因素来看,河北省高等院校数量多,但是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仅拥有1所“211”院校,占省内高校的。科研创新水平低,河北省得到教育部认证的科技园只有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占河北高校总数的。河北省只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上远低全国平均水平。[4]

二、破解贫困大学生困境的几点对策

1、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调节机制,严格监管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监察机制。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用工规范化。鼓励开展公平竞争,为贫困大学生就业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重点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近期政府公布了一些一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对于学生找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要加强网站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人才招聘,严格控制企业来源,为学生提供健康便利的择业环境。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就业岗位。

为在校贫困大学生多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要做好毕业未就业学生的实名制工作,并通过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见习、岗位推荐、就业帮扶等“一对一”就业服务措施,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和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河北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已经在石家庄举办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工作培训班。

2、提供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在学生找工作前要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引导,让贫困大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开设各项职业规划课程,把就业指导落实在实处。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开放,把中心放到学生就业质量,而不是就业数量上来。转变贫困大学生畸形就业理念,进行职业平等教育,鼓励贫困大学生回乡发展,带动地级及以下地区发展。

贫困大学生提供到大型企业参观的机会,开阔贫困大学生视野,激发贫困大学生创业灵感,向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大学生引荐企业家,指导学生创业。河北省就业服务局为了加强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114求职平台举办“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有奖知识竞赛”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河北省出台政策规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个人贷款给予全额贴息。

3、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综合素质问题在择业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贫困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社团资源和一些比赛,不断提高自己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考取本专业相关资格证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校期间多关注各大企业实习招聘,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准备。各高校要积极引入行业专才来作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河北省各高校要抓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积极引进北京天津等地的优秀专家学者来开办讲座或授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项目资本对接,开办高校人才交流互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科研素养。学校要注重专业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场素养,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作铺垫。

求助热心人的答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