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狠手辣,胆大包天,八面玲珑,爱憎分明,却偏偏信错了人。从贾琏到王夫人,无不让自己摔了个大跟头。她最后的死,这两人着实功劳不小。
高调出场(见《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在贾府这样严肃的氛围里,王熙凤可以这样说话,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位高权重,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能够体现出一种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先声夺人就可以看出。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王熙凤衣着和外貌的华丽87版电视剧《红楼梦》 王熙凤图7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而“丹凤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心机深沉,无时无刻都在算计别人。但作者到此还没交代这位少妇是谁。接下去我们先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揭示了王熙凤在贾府受宠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会做人,用话就是情商高,懂得人情世故。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王熙凤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其实在炫耀着自己在贾家的特权……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王熙凤的出场前后做如许皴染,后文焉得不跃然纸上!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王熙凤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 《红楼梦》的读者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王熙凤的聪明不假,确实是聪明的,比如在王熙凤出场这一回中,王夫人(王熙凤的内姑母)在之前曾找王熙凤要过一端布料,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王熙凤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对王夫人说没有找到,但王夫人马上改口说这是为林黛玉准备的布料,而王熙凤在两人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又顺着王夫人说我已经听王夫人的备下了,这样一来王夫人有了台阶下,也得了贾母的欢心,自然而然的也就更喜欢王熙凤了。但是她大部分的聪明是残忍的聪明,是虽然八面玲珑但是人人又恨又怕的聪明,可恶的聪明。富有管理才能[1]《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一些文字中,生动刻画出王熙凤这一贾府中的当家管事的女性中豪杰形象。王熙凤治理的是流,而不是源;是末,不是本;是局部,不是整体。王熙凤图8小说《红楼梦》揭示的是封建社会的衰落,通过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落揭示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变化。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整个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衰败中的一个小插曲,挽回不了家族整体衰败的命运。王熙凤工于心计,虽然文化不深,却有主见、有胆识,王熙凤的确是贾府乃至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王熙凤同身边的其他命妇小姐比,因为缺少更深的传统伦理熏陶,更显得有胆识。这些个性素质在封建三从四德教育下的妇女也是难得的。而此时,那些男性主子们则享受着祖宗的荫庇,不务正业,养戏子的,爬灰的。总之,那些公子王孙在温柔乡里,尽享荣华富贵,过着金玉锦衣的奢华生活,成为社会上的没有真才实学的寄生虫、浪荡子。针对弊端,提出相应的整顿措施。1.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责,临期推委;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2.整顿措施第一、建立新的规则,打击违规违纪,惩治首犯。到宁府后,王熙凤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的规则。对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王熙凤的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定责任并相应授予部分权力,给管事人以管理灵活性。以此克服“事无专责,临期推委;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王熙凤采取相对授权的管理方式,要求部门管理者带头遵守规则严格管理,她对来升家的说道:“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第二,重新制定岗位,划定责任范围,罚责明确。王熙凤为了克服宁国府管理上的弊端,采取了“定岗定责,按责定编,包干到人,责任到人”的措施。王熙凤的管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岗位适当,编制合理,尤其是部门管理,责任到位,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做事与管物结合起来、责任与实效结合起来,误事要罚,丢了东西要赔。在管理中保留一定的弹性,作为激励,最突出的是关于大观园里树木、蔬菜种植的“承包”管理,就有很大激励作用。第三,严格执行规定,项目管理,恩威并施。王熙凤建立新的规则,严格执行,严格管理。王熙凤一到宁府就明确提出严格的时间要求,因此当王熙凤第一天“卯正二刻”正式到宁国府点卯,“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王熙凤对宁府人说:“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为了尽快扭转宁国府管理的混乱的状态,王熙凤亲自早起点名,狠抓新纪律的贯彻执行。王熙凤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负责迎送亲友客人的一人未到。王熙凤说道:“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并命令拉出去责打二十板子。紧接着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命令“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严格惩罚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时人们也才真正体会到琏二奶奶的利害。从此众人不敢偷闲,兢兢业业,保全执事。在严管同时,又恩威并用,她一方面维护新的规则,严格执法,又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人给与鼓励众人。王熙凤说:“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在短暂的宁国府管理实践中,应该说,王熙凤的是相当成功的。然而,这小小的短暂的成功再也挽回不了整个封建家族在世风日下的形势下衰败的大局。故事中的影响力1.贾母史老太君老太太(老祖宗)是荣宁二府中辈分最高的老祖宗,最具权力。王熙凤很会讨好老太太,老太太和这个孙子媳妇之间关系十分融洽,王熙凤也深得老太太的欢心。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在林黛玉的眼里,见到王熙凤深得老太太欢心,自认老太太是王熙凤的最具权力的后台。2.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书中表述贾政与王夫人是贾母的次子、次子媳。可贾政、王夫人与老太太住正房。可见贾政与母亲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自然贾政的夫人王夫人也最得老太太宠信。王夫人是王熙凤娘家的亲姑母,又是婶婆。王夫人自然喜欢王熙凤,娘俩之间互相互帮衬。王熙凤和贾琏不与父亲贾赦住在一起,反而和老祖母、叔叔、婶娘们住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关系情感最近的人。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王夫人的嫡亲子媳李纨不能与公公、婆婆住正房,反而让堂侄媳妇王熙凤一起住,更见其关系不一般。3.受宁国府当家的贾珍相邀请王熙凤前来协理宁府,是接受了宁国府赋予的尚方剑的,自然可以行使有最大的权力。这就不容不得宁国府里的丫环婆子刁奴恶仆们不听。对于管理一个企业,必须与最主要的领导、直线领导搞好关系。你有能力是一方面,若果搞不好关系,你的能力就等于没有。能力只有用在实践中并且显示出来,才是能力。王熙凤明的暗的都具有,就是会运用潜规则和显规则。甚至贾琏都不敢直接对着干。王熙凤的协理是有实效的,是利用当时封建家长制为主体的暂时的人治胜利1、王熙凤平时与侄子贾蓉的夫人秦可卿关系最好,对宁国府的事情非常了解。宁国府里的事可以说了如指掌,“知彼知己”,王熙凤就能做到这些。她利用了许多信息,掌握了宁国府管理中存在着的各种弊端。这是协理宁国府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熟悉管理对象的情况。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宁国府管理上存有五大弊端。人物新解历史长河中,对王熙凤的看法大多是持贬低的态度,一度成为历史的主流观点,包括一些红楼梦研究者,也都褒少贬多。近些年来,也有为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重新定位的,其中有一些红楼研究者,也有民间的红楼爱好者,甚至有为其喊冤的。新解主要观点汇聚(1)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一面,很生活化和现实化。从根本上与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种虚拟化的人物相对称,生活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难找到的,而王熙凤却到处都是。因此定位王熙凤这样的角色,就应该有不同的眼光和标准。⑵有红楼梦新解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用“贾瑞的死,尤二姐的死,王熙凤的凡事利己”作为把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塑造成众人唾骂的形象,是有失偏颇的,甚至是“情绪化和观念化”的误读,误解。同时,分析贾瑞的死,尤二姐的死,都不能尽把罪责归咎凤姐身上,认为那样太片面化,不太符合客观。有红楼爱好者写博文指出,“贾瑞和尤二姐的死,铁槛寺弄权致张金哥和守备公子双双殉情”都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还跟相关的客观环境有关。完全归罪于王熙凤,显得太过分,严重剥离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统一的属性。⑶王熙凤作为封建社会下的女人,具有超前的独立女人意识,尤其对男权的专制极其痛恨,在《红楼梦》中表现出对老公贾琏的痛恨和厌恶,但又不敢强烈表现,只是犀利言语的表露,狠狠地骂贾琏,挖苦贾琏。贾琏与多姑娘偷情,与鲍二媳妇偷情,王熙凤知道后就非常愤怒,但封建男权的三妻四妾伦理观念又在压迫凤姐,到最后,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忍无可忍,最终爆发,加上贾琏之妾秋桐和丫鬟的添油加醋,导致尤二姐吞金自杀。认为站在客观女人的角度上讲,王熙凤也是封建男权下的牺牲品,其也值得同情。有红楼爱好者博文指出,认为是“女人间荣辱的争斗”。⑷“关于说王熙凤奉承贾母”,新解者认为,用这个批评王熙凤,就太冤枉了。王熙凤这个人本身就是爱说爱笑的人,其办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其本身口才好,能言善辩,会说会道,能逗得贾母开心,也不奇怪。有红楼爱好者指出,贾母是一个表面图享乐而实际是一个有世面认识的老人,王熙凤善于搞好与上级的关系,而她的上级又是她的长辈,算孝敬,算策略,也不为过。更何况,世上能讨得长辈高兴的人也不见得多,不能博得长辈高兴的人往往又被说成是不孝敬。也实在太让凤姐为难了。⑸“关于说王熙凤扣着月钱不发,放高利贷等”,新解者认为,王熙凤作为贾家的管理者,有权对财政进行处理和安排。从文中可看出,王熙凤无意扣月钱不发,只因放高利贷投资,有时发放就晚些,再者,‘放高利贷’在封建社会是合法的,同炒股的合法性类似,王熙凤用于投资,来支撑贾府的开销,足见其有责任心和善于理财持家的才华。⑹新解者博文指出,王熙凤有赏识人才的眼光,能把林小红看中,收在门下,这在贾府是无人能比的。还指出,王熙凤的才华,贾家无人能比,薛宝钗虽懂人情通诗书之礼,但论实践才干,是赶不上王熙凤的。⑺新解者指出,王熙凤同邢夫人和赵姨娘等有冲突,尤其在遏制贾家荣府反派赵姨娘等有极大的功劳,不算反派人物。⑻关于贾府的没落衰败,新解者认为凭所谓的索隐谐音法等,是不能说明全由王熙凤成为承担罪过的。贾府这个没落家族,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指出王熙凤到贾家时,贾家已是每况愈下了,贾家整个家族的没落衰败,贾家的男人是要付责任的,而贾府里的女人除了王熙凤以外,难道可以脱干系吗?是不能的。所以贾家覆没罪责不能全归罪王熙凤。⑼王熙凤,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巧姐遭难等,对王熙凤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而作为贾家的当权者,没有理由把贾家往死路推,那岂不是断自己的路。王熙凤也是个悲剧角色,被“棒打出头鸟”,落井下石,终难善终。总而言之,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人们讨论得多,评价也多。有人评价道:“王熙凤啊王熙凤,叹你命好啊又叹你命薄,说你才华气宇不凡,却不知才高易遭人嫌,为己为家一生累,反倒遭人怨,聪明为人耍花招,不料一招招把命关,心非真毒,手段实辣,身为娇贵,行动爽快,活生生的真女人,真正的活女人。”至于读者的认识,按有人的话“《红楼梦》流传已经几百年了,阿凤也跟着在人们心中几百年,其形象或许还是不能完全敲定的,但会更加深入人心,这应该是深信不疑的一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王熙凤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塑造,是《红楼梦》在文化界和民间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关键所在。历来红学家和文化者,都大多认为,有王熙凤这个人物使得《红楼梦》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增强。不管怎么样,小说人物千古评,各人心中有各人的红楼情,对待同一人物的不同评价,也实属正常,因个人体会差异导致的不同,正可促成更进一步认识这部伟大的著作《红楼梦》。盖烈夫:企业管理者要学王熙凤翻阅《红楼梦》,当看完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之后,大为感动。既感动于曹雪芹的细节描写,更感动于主人公王熙凤她那比作者还要精细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要学王熙凤!为什么?学什么?一、干啥想啥,心无旁骛。王熙凤在受命协理宁国府之初,王夫人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回答:“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从这短短的对话中,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启迪:管理者必须围绕自己的职责去思考,而且一定要“先理出一个头绪来”。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他发现了宁国府在管理上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王熙凤认为:“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三、管事管人,有板有眼。尽管王熙凤还未施展管理才华,曹雪芹就先来个肯定性的评价:“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那么,凤姐儿是怎样管理的呢?请看:⒈抓关键,先掌控。⒉身先到,威仪重。⒊先君子,后小人。⒋分工明,责任清。⒌有授权,有监督。⒍有要求,有惩罚。⒎有时间,有节点。⒏有巡视,有督导。⒐有安慰,有激励。其实,细细想来,还不止上述这些启迪,比如,王熙凤还是个有个人主张,有改革理念的人,您看王熙凤当着众人是怎么说的:“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再比如,王熙凤的不怒自威等等。婚姻中的谋略家,王熙凤要说做老婆,王熙凤那是一把手.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任凭你二奶是为情还是为钱,都把你送上黄泉路永世不得投胎。尤其是王熙凤和尤二姐关系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表明了这一点,夫妻矛盾怎么样转换为妻妾矛盾,把一切的仇恨、怨毒、心机、谋略都用在了这个上头。在王熙凤和尤二姐的较量中,特别含意深长的是:第一,王熙凤竭力塑造自己贤良的假象,得悉偷娶秘事后,她主动登门,又主动引见给贾母,以致二姐悦服、长辈欣慰、众人称奇,其目的在摘掉“妒”的帽子,在宗法礼教上占得一个“制高点”;第二,王熙凤又调动一切手段,把尤二姐置于名教罪人的地位,揭发尤二姐“淫奔”的老底,咬定其悔婚再嫁,一女竟事二夫;因此,所谓“借剑杀人”,不单是假手秋桐之流,更是凭借着全部封建宗法的权力和舆论机制,其操纵运筹的精明熟练,真可叹为观止,达到置人于死地而不承担任何法律和道义的责任。总之王熙凤这个人物,历来融化在中国女性人格中深入骨髓的从属意识,在她身上居然相对弱化,不仅可与男性争驰,甚至还能居高临下。王熙凤不仅才识不凡,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这一切,当出格出众、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示威时,我们觉得很痛快,扬眉吐气;当其为所欲为,算尽机关,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特别是同为女性者的人格、尊严以至生存权利时,又不能不使人心寒、深恶痛绝。这二者交织、纠结、迭合而形成了一个所谓“凤辣子”的中国女性形象。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摘要】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是家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协办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初显个人才能。她口才出众,八面玲珑,博得男女老少卑尊的喜悦。她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在衣食享受权利争取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她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女人的气息、秉性与情怀,没有爱情,没有真正的朋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制造了别人的悲剧,最后制造了自己的悲剧。 【关键词】 人情练达 精明强干 红颜悲怜 【目录】: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一、 人物形象之一:人情练达 二 、人物形象之二:精明强干 三、 人物形象之三:红颜悲怜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红楼梦》就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悲剧,家族衰落的悲剧,儿女情长的悲剧,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文章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更是丰满鲜活的,尤其是对“凤姐”这一形象的塑造更是让人觉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不论是怎样人物的出场都逃不出悲剧的结局。 王朝闻先生在《论凤姐》中说:曹雪芹是讨厌凤姐这一形象的。在这本厚厚的书中满是批判,其实对于凤姐有让人鄙弃的一面也有令人佩服的一面。 人物形象之一:人情练达 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除了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靠山,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巧妙周旋,她的聪明和才智。 宝玉曾说:若说老太太只喜欢会说话的,那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宝钗曾说:凤丫头说笑过后也就罢了,便便林丫头爱用春秋的法子这两个人的评价无疑很公道地说出了凤姐性格中乖巧的一面,也正是这一面使得她在老太太面前八面玲珑,在众姐妹面前谈笑风生,在下人面前威恩并重。 你看,林黛玉出场,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语:她并没有预备衣料,她是随机应变,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其实王熙凤的心机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邢夫人气性大发,王熙凤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赦邢夫人的儿子,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有关描写凤姐的练达之处时时出现,如:对贾琏说“国舅老爷大喜”几分娇媚;钗黛宝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说吃了辣椒”,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老太太额上的包是来盛福寿的,几分急中生智;“我们大家也放炮仗??散了吧”,几分不露狰狞的逐客之道;贾母正为贾赦讨鸳鸯的事发怒,她却说“是老太太的不是,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怪不得人要”。……她把个“老祖宗”捧得团团转,疼她爱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她好“挟天子以令诸侯”。凤姐的这一性格,是调和人物关系,发展故事情节的不可或缺的佐味。实际上正是这样,她才成了贾府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 人物形象之二:精明强干 还在凤姐未出场之前,作者就借冷子兴之口向读者这样介绍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描绘她: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
心狠手辣,胆大包天,八面玲珑,爱憎分明,却偏偏信错了人。从贾琏到王夫人,无不让自己摔了个大跟头。她最后的死,这两人着实功劳不小。
高调出场(见《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在贾府这样严肃的氛围里,王熙凤可以这样说话,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位高权重,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能够体现出一种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先声夺人就可以看出。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王熙凤衣着和外貌的华丽87版电视剧《红楼梦》 王熙凤图7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而“丹凤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心机深沉,无时无刻都在算计别人。但作者到此还没交代这位少妇是谁。接下去我们先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揭示了王熙凤在贾府受宠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会做人,用话就是情商高,懂得人情世故。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王熙凤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其实在炫耀着自己在贾家的特权……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王熙凤的出场前后做如许皴染,后文焉得不跃然纸上!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王熙凤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 《红楼梦》的读者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王熙凤的聪明不假,确实是聪明的,比如在王熙凤出场这一回中,王夫人(王熙凤的内姑母)在之前曾找王熙凤要过一端布料,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王熙凤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对王夫人说没有找到,但王夫人马上改口说这是为林黛玉准备的布料,而王熙凤在两人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又顺着王夫人说我已经听王夫人的备下了,这样一来王夫人有了台阶下,也得了贾母的欢心,自然而然的也就更喜欢王熙凤了。但是她大部分的聪明是残忍的聪明,是虽然八面玲珑但是人人又恨又怕的聪明,可恶的聪明。富有管理才能[1]《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一些文字中,生动刻画出王熙凤这一贾府中的当家管事的女性中豪杰形象。王熙凤治理的是流,而不是源;是末,不是本;是局部,不是整体。王熙凤图8小说《红楼梦》揭示的是封建社会的衰落,通过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落揭示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变化。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整个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衰败中的一个小插曲,挽回不了家族整体衰败的命运。王熙凤工于心计,虽然文化不深,却有主见、有胆识,王熙凤的确是贾府乃至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王熙凤同身边的其他命妇小姐比,因为缺少更深的传统伦理熏陶,更显得有胆识。这些个性素质在封建三从四德教育下的妇女也是难得的。而此时,那些男性主子们则享受着祖宗的荫庇,不务正业,养戏子的,爬灰的。总之,那些公子王孙在温柔乡里,尽享荣华富贵,过着金玉锦衣的奢华生活,成为社会上的没有真才实学的寄生虫、浪荡子。针对弊端,提出相应的整顿措施。1.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责,临期推委;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2.整顿措施第一、建立新的规则,打击违规违纪,惩治首犯。到宁府后,王熙凤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的规则。对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王熙凤的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定责任并相应授予部分权力,给管事人以管理灵活性。以此克服“事无专责,临期推委;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王熙凤采取相对授权的管理方式,要求部门管理者带头遵守规则严格管理,她对来升家的说道:“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第二,重新制定岗位,划定责任范围,罚责明确。王熙凤为了克服宁国府管理上的弊端,采取了“定岗定责,按责定编,包干到人,责任到人”的措施。王熙凤的管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岗位适当,编制合理,尤其是部门管理,责任到位,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做事与管物结合起来、责任与实效结合起来,误事要罚,丢了东西要赔。在管理中保留一定的弹性,作为激励,最突出的是关于大观园里树木、蔬菜种植的“承包”管理,就有很大激励作用。第三,严格执行规定,项目管理,恩威并施。王熙凤建立新的规则,严格执行,严格管理。王熙凤一到宁府就明确提出严格的时间要求,因此当王熙凤第一天“卯正二刻”正式到宁国府点卯,“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王熙凤对宁府人说:“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为了尽快扭转宁国府管理的混乱的状态,王熙凤亲自早起点名,狠抓新纪律的贯彻执行。王熙凤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负责迎送亲友客人的一人未到。王熙凤说道:“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并命令拉出去责打二十板子。紧接着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命令“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严格惩罚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时人们也才真正体会到琏二奶奶的利害。从此众人不敢偷闲,兢兢业业,保全执事。在严管同时,又恩威并用,她一方面维护新的规则,严格执法,又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人给与鼓励众人。王熙凤说:“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在短暂的宁国府管理实践中,应该说,王熙凤的是相当成功的。然而,这小小的短暂的成功再也挽回不了整个封建家族在世风日下的形势下衰败的大局。故事中的影响力1.贾母史老太君老太太(老祖宗)是荣宁二府中辈分最高的老祖宗,最具权力。王熙凤很会讨好老太太,老太太和这个孙子媳妇之间关系十分融洽,王熙凤也深得老太太的欢心。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在林黛玉的眼里,见到王熙凤深得老太太欢心,自认老太太是王熙凤的最具权力的后台。2.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书中表述贾政与王夫人是贾母的次子、次子媳。可贾政、王夫人与老太太住正房。可见贾政与母亲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自然贾政的夫人王夫人也最得老太太宠信。王夫人是王熙凤娘家的亲姑母,又是婶婆。王夫人自然喜欢王熙凤,娘俩之间互相互帮衬。王熙凤和贾琏不与父亲贾赦住在一起,反而和老祖母、叔叔、婶娘们住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关系情感最近的人。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王夫人的嫡亲子媳李纨不能与公公、婆婆住正房,反而让堂侄媳妇王熙凤一起住,更见其关系不一般。3.受宁国府当家的贾珍相邀请王熙凤前来协理宁府,是接受了宁国府赋予的尚方剑的,自然可以行使有最大的权力。这就不容不得宁国府里的丫环婆子刁奴恶仆们不听。对于管理一个企业,必须与最主要的领导、直线领导搞好关系。你有能力是一方面,若果搞不好关系,你的能力就等于没有。能力只有用在实践中并且显示出来,才是能力。王熙凤明的暗的都具有,就是会运用潜规则和显规则。甚至贾琏都不敢直接对着干。王熙凤的协理是有实效的,是利用当时封建家长制为主体的暂时的人治胜利1、王熙凤平时与侄子贾蓉的夫人秦可卿关系最好,对宁国府的事情非常了解。宁国府里的事可以说了如指掌,“知彼知己”,王熙凤就能做到这些。她利用了许多信息,掌握了宁国府管理中存在着的各种弊端。这是协理宁国府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熟悉管理对象的情况。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宁国府管理上存有五大弊端。人物新解历史长河中,对王熙凤的看法大多是持贬低的态度,一度成为历史的主流观点,包括一些红楼梦研究者,也都褒少贬多。近些年来,也有为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重新定位的,其中有一些红楼研究者,也有民间的红楼爱好者,甚至有为其喊冤的。新解主要观点汇聚(1)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一面,很生活化和现实化。从根本上与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种虚拟化的人物相对称,生活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难找到的,而王熙凤却到处都是。因此定位王熙凤这样的角色,就应该有不同的眼光和标准。⑵有红楼梦新解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用“贾瑞的死,尤二姐的死,王熙凤的凡事利己”作为把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塑造成众人唾骂的形象,是有失偏颇的,甚至是“情绪化和观念化”的误读,误解。同时,分析贾瑞的死,尤二姐的死,都不能尽把罪责归咎凤姐身上,认为那样太片面化,不太符合客观。有红楼爱好者写博文指出,“贾瑞和尤二姐的死,铁槛寺弄权致张金哥和守备公子双双殉情”都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还跟相关的客观环境有关。完全归罪于王熙凤,显得太过分,严重剥离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统一的属性。⑶王熙凤作为封建社会下的女人,具有超前的独立女人意识,尤其对男权的专制极其痛恨,在《红楼梦》中表现出对老公贾琏的痛恨和厌恶,但又不敢强烈表现,只是犀利言语的表露,狠狠地骂贾琏,挖苦贾琏。贾琏与多姑娘偷情,与鲍二媳妇偷情,王熙凤知道后就非常愤怒,但封建男权的三妻四妾伦理观念又在压迫凤姐,到最后,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忍无可忍,最终爆发,加上贾琏之妾秋桐和丫鬟的添油加醋,导致尤二姐吞金自杀。认为站在客观女人的角度上讲,王熙凤也是封建男权下的牺牲品,其也值得同情。有红楼爱好者博文指出,认为是“女人间荣辱的争斗”。⑷“关于说王熙凤奉承贾母”,新解者认为,用这个批评王熙凤,就太冤枉了。王熙凤这个人本身就是爱说爱笑的人,其办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其本身口才好,能言善辩,会说会道,能逗得贾母开心,也不奇怪。有红楼爱好者指出,贾母是一个表面图享乐而实际是一个有世面认识的老人,王熙凤善于搞好与上级的关系,而她的上级又是她的长辈,算孝敬,算策略,也不为过。更何况,世上能讨得长辈高兴的人也不见得多,不能博得长辈高兴的人往往又被说成是不孝敬。也实在太让凤姐为难了。⑸“关于说王熙凤扣着月钱不发,放高利贷等”,新解者认为,王熙凤作为贾家的管理者,有权对财政进行处理和安排。从文中可看出,王熙凤无意扣月钱不发,只因放高利贷投资,有时发放就晚些,再者,‘放高利贷’在封建社会是合法的,同炒股的合法性类似,王熙凤用于投资,来支撑贾府的开销,足见其有责任心和善于理财持家的才华。⑹新解者博文指出,王熙凤有赏识人才的眼光,能把林小红看中,收在门下,这在贾府是无人能比的。还指出,王熙凤的才华,贾家无人能比,薛宝钗虽懂人情通诗书之礼,但论实践才干,是赶不上王熙凤的。⑺新解者指出,王熙凤同邢夫人和赵姨娘等有冲突,尤其在遏制贾家荣府反派赵姨娘等有极大的功劳,不算反派人物。⑻关于贾府的没落衰败,新解者认为凭所谓的索隐谐音法等,是不能说明全由王熙凤成为承担罪过的。贾府这个没落家族,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指出王熙凤到贾家时,贾家已是每况愈下了,贾家整个家族的没落衰败,贾家的男人是要付责任的,而贾府里的女人除了王熙凤以外,难道可以脱干系吗?是不能的。所以贾家覆没罪责不能全归罪王熙凤。⑼王熙凤,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巧姐遭难等,对王熙凤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而作为贾家的当权者,没有理由把贾家往死路推,那岂不是断自己的路。王熙凤也是个悲剧角色,被“棒打出头鸟”,落井下石,终难善终。总而言之,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人们讨论得多,评价也多。有人评价道:“王熙凤啊王熙凤,叹你命好啊又叹你命薄,说你才华气宇不凡,却不知才高易遭人嫌,为己为家一生累,反倒遭人怨,聪明为人耍花招,不料一招招把命关,心非真毒,手段实辣,身为娇贵,行动爽快,活生生的真女人,真正的活女人。”至于读者的认识,按有人的话“《红楼梦》流传已经几百年了,阿凤也跟着在人们心中几百年,其形象或许还是不能完全敲定的,但会更加深入人心,这应该是深信不疑的一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王熙凤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塑造,是《红楼梦》在文化界和民间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关键所在。历来红学家和文化者,都大多认为,有王熙凤这个人物使得《红楼梦》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增强。不管怎么样,小说人物千古评,各人心中有各人的红楼情,对待同一人物的不同评价,也实属正常,因个人体会差异导致的不同,正可促成更进一步认识这部伟大的著作《红楼梦》。盖烈夫:企业管理者要学王熙凤翻阅《红楼梦》,当看完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之后,大为感动。既感动于曹雪芹的细节描写,更感动于主人公王熙凤她那比作者还要精细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要学王熙凤!为什么?学什么?一、干啥想啥,心无旁骛。王熙凤在受命协理宁国府之初,王夫人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回答:“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从这短短的对话中,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启迪:管理者必须围绕自己的职责去思考,而且一定要“先理出一个头绪来”。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他发现了宁国府在管理上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王熙凤认为:“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三、管事管人,有板有眼。尽管王熙凤还未施展管理才华,曹雪芹就先来个肯定性的评价:“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那么,凤姐儿是怎样管理的呢?请看:⒈抓关键,先掌控。⒉身先到,威仪重。⒊先君子,后小人。⒋分工明,责任清。⒌有授权,有监督。⒍有要求,有惩罚。⒎有时间,有节点。⒏有巡视,有督导。⒐有安慰,有激励。其实,细细想来,还不止上述这些启迪,比如,王熙凤还是个有个人主张,有改革理念的人,您看王熙凤当着众人是怎么说的:“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再比如,王熙凤的不怒自威等等。婚姻中的谋略家,王熙凤要说做老婆,王熙凤那是一把手.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任凭你二奶是为情还是为钱,都把你送上黄泉路永世不得投胎。尤其是王熙凤和尤二姐关系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表明了这一点,夫妻矛盾怎么样转换为妻妾矛盾,把一切的仇恨、怨毒、心机、谋略都用在了这个上头。在王熙凤和尤二姐的较量中,特别含意深长的是:第一,王熙凤竭力塑造自己贤良的假象,得悉偷娶秘事后,她主动登门,又主动引见给贾母,以致二姐悦服、长辈欣慰、众人称奇,其目的在摘掉“妒”的帽子,在宗法礼教上占得一个“制高点”;第二,王熙凤又调动一切手段,把尤二姐置于名教罪人的地位,揭发尤二姐“淫奔”的老底,咬定其悔婚再嫁,一女竟事二夫;因此,所谓“借剑杀人”,不单是假手秋桐之流,更是凭借着全部封建宗法的权力和舆论机制,其操纵运筹的精明熟练,真可叹为观止,达到置人于死地而不承担任何法律和道义的责任。总之王熙凤这个人物,历来融化在中国女性人格中深入骨髓的从属意识,在她身上居然相对弱化,不仅可与男性争驰,甚至还能居高临下。王熙凤不仅才识不凡,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这一切,当出格出众、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示威时,我们觉得很痛快,扬眉吐气;当其为所欲为,算尽机关,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特别是同为女性者的人格、尊严以至生存权利时,又不能不使人心寒、深恶痛绝。这二者交织、纠结、迭合而形成了一个所谓“凤辣子”的中国女性形象。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提起《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没有几个人不会恨之如骨的。乍看王熙凤很能干,但她能干却只是为了谋个人私利。王熙凤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在贾母面前得宠,于是在府里便有了势力,真是一人得势,万人不宁。把容宁二府搅得昏天黑地、家财丧尽,死得死,亡的亡,吃官司、惹人怨。有人说王熙凤很有才能,我想这是绝对不能否定,光说她能言善道的嘴,滴溜乱转的眼睛,机敏灵利的脑壳,还有做事决断的魄力,无人不夸无人不赞确有才能。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糊涂。王虽聪明备至,但有五错:一、不够大度。贾琏娶尤二姐,这在古代社会已经很正常,夫权难耐,人家尤二姐也没招你惹你,你敬我爱地过着就是了,何苦害死人命落下恶毒的把柄?人善人聚之,人恶人恨之,今天不算帐,明天挨着你,恶人自有恶人磨,终有一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熙凤聪明极致,为何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下棋只看一步或者几步,却看不到全局,算什么聪明呢?只能算是聪明的糊涂!一个人有点恶也罢了,别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好吧?这害人性命可不是闹着玩滴!人在进攻面前,还是要想到退路滴!一旦贾家失势你还是要偿命滴!二、不悟智慧,妄自弄权。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让她多置善业,多置地产,以备将来遇到后患。秦可卿可谓胸藏心机的才女,其死虽冤也是一生郁郁难以得志。读秦可卿交待王熙凤的一番话,可谓睿智才女,一双利眼,从贾家的兴看到衰,分析得淋漓尽致,真是兴亡有知。然而王却对智慧之言无动于衷,不仅没有谨记在心,相反却乘势弄权。结交私党,营私舞蔽,暗害他人。哪怕为了千两银子的微利,致使一对情人双双为亡命。三、两面三刀,暗藏杀机。王熙凤在尤二姐面前表演得天衣无缝,外表上一片热情内心里却暗藏杀机。如果王的能耐用在与坏人斗智斗勇,可谓足智多谋,可是装乖弄巧欺负老实人,可真是可鄙可卑。假言一片,真心全无,真是一片邪气!四、吃醋撒泼,连身边最疼爱的丫头都不放过。平儿那么好的丫头,竟然也被她吃醋打骂,闹得乌烟瘴气。试想,连身边最好,最得意的佣人都不能维护好,怎么能够聚拢人心为她护佑?王熙凤唯一积德行善的事就是善待了刘姥姥——其实也是为了讨好贾母,寻乐子,才落下了一点仁德。五、豪奢聚敛,挥霍无度。为了讨好贾母,王熙凤当权的时节挥尽了家财——当然贾家为元春省亲建大观园已经挥霍了不少财力,而王熙凤的变本加厉更加加剧了贾家败落和倒台。王熙凤私自弄权赚到的银两其实并没有保住多少,大部分被贾琏拿去挥霍。而她自己也是穷奢极欲,贪图享乐。王熙凤的吃用住都非常豪华,衣饰装束也是贾家最阔绰华丽的一员。更不用说在其它方面的花销了。王的狠毒在史学上文学上有了名,骂声高于赞声。所以王的下场和结局自然是“忽喇喇似大厦倾”。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读罢王熙凤,想起往日里的一位朋友,总是人前面后虚假一片,禁不住长叹!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何苦佯装,何苦人前背后两张面孔。朋友有误会也不怕,只要真人真面,坦率豁达,又有什么!窍喜群中不少朋友直臆胸腑,不掩不漏,反而添加几分可爱,不忍触其纯真之心,欲加珍爱!奉劝假象一片者,自尊自爱,少在好人面前装乖逞能,知过必改吧!
内容摘要:王熙凤被称作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塑造成功形象之一。王熙凤不但有着美丽的容貌,还有着超凡的管理才能,且心机深重、阴险歹毒,成为女性世界中一只杰出的“凤凰”。本文从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反映出封建贵族的罪恶本质,以及封建家族走向灭亡必然趋势的命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王熙凤 能力才干 阴险歹毒 随着社会的变化,不同时代对王熙凤的理解与评价各有差异。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描述代表着时代性,基于经济市场下背景分析王熙凤的处事风格及人物性格。对王熙凤为人处世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因此必须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分析人物真实的性格特征,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容貌风华,恍若神妃 王熙凤人物出场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一语未了,只听到后院中有人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其装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作者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外表,把王熙凤塑造成雍容华贵的美人,赋予了她迷人的风采,使她在众多美女的贾府突显而出。 笔者除了直接描述外,还从侧面衬托凤姐的美貌。在“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两回中,笔者一方面突出了王熙凤的心机和手段,另一方面显现出王熙凤的光彩照人。 二、伶牙俐齿,巧言善辩 王熙凤伶牙俐齿的口才也让读者印象深刻。从她开口的与众不同,“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时时不忘。”从王熙凤话中,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应了周瑞家那句话“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 “刘姥姥进荣国府”这回,王熙凤超常的巧言善辩才能及处事的应变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来意心知肚明,刘姥姥在诉说家道艰难的时候,也不失时机地告诉刘姥姥:“不过借赖着祖父的虚名,作个穷官罢了……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王熙凤尽量的贬低自己,目的是在自身利益不损失的同时,又不至于得罪刘姥姥。简短的几句话王熙凤的表现既让刘姥姥不失颜面,又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充分展现了她异于常人的语言才能。 三、心思细腻,善于心计 在人际关系繁中复杂的家族中,处处都需要防备外人的算计,捍卫自己的地位,王熙凤可谓机关算尽。一边对“老祖宗”奉承巴结、极力讨好,一边对王夫人甜言蜜语,对周围平辈也极力拉拢关系,对待下人打压收买,对触及自身利益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 在小月不能管家的时候,王夫人委托贾探春代为管理。当王熙凤得知探春能力后,对贾府平辈赞美了一番。从中看出她缜密的心思,平时留心观察身边每一个人,在熟知每个人弱点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对付他们。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事上,王熙凤在得知此事后,马上讯问家童打听尤二姐住处。巧言令色的将尤二姐入贾府,指使家奴到官府去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在贾母面前假装好人,瞒贾琏,将尤二姐逼死。整个过程,将她善于心计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做事干练,争强好胜 王熙凤自幼充当男孩子教养,行事风格与那些闺阁女子自然不同。在刘姥姥进荣国府时,听说熙凤管理贾家,就对她称赞有加。在宁国府,无人敢惹焦大,王熙凤却敢说:“还不早打发了没这王法的东西!”协助管理宁国府时,对下人说:“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这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置!”不难看出她雷厉风行的作风。 笔者在表现雷厉风行时,也体现出她争强好胜的性格。宁国府办丧事她本可以不出面,但她极力主动请缨去宁国府帮忙。在铁槛寺,老尼求王熙凤帮退守备家的定礼,熙凤本不想管,可被老尼的话相激,便发起了兴致。从中不难感受到她喜欢卖弄的性格。 五、两面三刀,阴险歹毒 贾瑞起色心时,熙凤本就十分痛恨,却满脸微笑,还以语言相挑逗。对尤二姐的巧言令色,博取尤二姐的同情,让尤二姐“认她作是个极好的人”,跟随她进入大观园。另外,熙凤指使家奴到官府告状,大闹宁国府后,说此事只用五百两银子平复。在尤二姐面前,又以姐妹相称,背地里却叫丫鬟欺侮尤二姐,并不断咒骂二姐,使二姐最后被逼死。 为了得到三千两银子,熙凤与官府勾结使得张家女儿、守备儿子同时自尽;为了除掉情敌,又用借刀杀人将尤二姐活活逼死;因为贾瑞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她便说贾瑞“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如此对待别人的生命,让人不寒而栗。 作品中,作者一面通过对人物形象美丽、泼辣、伶俐、歹毒的描写,赞扬女性的聪明才智,呼吁提高女性地位;另一面又表现对她善于算计,心狠手辣的厌恶之极,揭露并鞭挞了封建时期的主子的罪恶本质。单从作者给王熙凤判词中,不难看出笔者对这个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提起《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没有几个人不会恨之如骨的。乍看王熙凤很能干,但她能干却只是为了谋个人私利。王熙凤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在贾母面前得宠,于是在府里便有了势力,真是一人得势,万人不宁。把容宁二府搅得昏天黑地、家财丧尽,死得死,亡的亡,吃官司、惹人怨。有人说王熙凤很有才能,我想这是绝对不能否定,光说她能言善道的嘴,滴溜乱转的眼睛,机敏灵利的脑壳,还有做事决断的魄力,无人不夸无人不赞确有才能。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糊涂。王虽聪明备至,但有五错:一、不够大度。贾琏娶尤二姐,这在古代社会已经很正常,夫权难耐,人家尤二姐也没招你惹你,你敬我爱地过着就是了,何苦害死人命落下恶毒的把柄?人善人聚之,人恶人恨之,今天不算帐,明天挨着你,恶人自有恶人磨,终有一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熙凤聪明极致,为何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下棋只看一步或者几步,却看不到全局,算什么聪明呢?只能算是聪明的糊涂!一个人有点恶也罢了,别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好吧?这害人性命可不是闹着玩滴!人在进攻面前,还是要想到退路滴!一旦贾家失势你还是要偿命滴!二、不悟智慧,妄自弄权。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让她多置善业,多置地产,以备将来遇到后患。秦可卿可谓胸藏心机的才女,其死虽冤也是一生郁郁难以得志。读秦可卿交待王熙凤的一番话,可谓睿智才女,一双利眼,从贾家的兴看到衰,分析得淋漓尽致,真是兴亡有知。然而王却对智慧之言无动于衷,不仅没有谨记在心,相反却乘势弄权。结交私党,营私舞蔽,暗害他人。哪怕为了千两银子的微利,致使一对情人双双为亡命。三、两面三刀,暗藏杀机。王熙凤在尤二姐面前表演得天衣无缝,外表上一片热情内心里却暗藏杀机。如果王的能耐用在与坏人斗智斗勇,可谓足智多谋,可是装乖弄巧欺负老实人,可真是可鄙可卑。假言一片,真心全无,真是一片邪气!四、吃醋撒泼,连身边最疼爱的丫头都不放过。平儿那么好的丫头,竟然也被她吃醋打骂,闹得乌烟瘴气。试想,连身边最好,最得意的佣人都不能维护好,怎么能够聚拢人心为她护佑?王熙凤唯一积德行善的事就是善待了刘姥姥——其实也是为了讨好贾母,寻乐子,才落下了一点仁德。五、豪奢聚敛,挥霍无度。为了讨好贾母,王熙凤当权的时节挥尽了家财——当然贾家为元春省亲建大观园已经挥霍了不少财力,而王熙凤的变本加厉更加加剧了贾家败落和倒台。王熙凤私自弄权赚到的银两其实并没有保住多少,大部分被贾琏拿去挥霍。而她自己也是穷奢极欲,贪图享乐。王熙凤的吃用住都非常豪华,衣饰装束也是贾家最阔绰华丽的一员。更不用说在其它方面的花销了。王的狠毒在史学上文学上有了名,骂声高于赞声。所以王的下场和结局自然是“忽喇喇似大厦倾”。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读罢王熙凤,想起往日里的一位朋友,总是人前面后虚假一片,禁不住长叹!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何苦佯装,何苦人前背后两张面孔。朋友有误会也不怕,只要真人真面,坦率豁达,又有什么!窍喜群中不少朋友直臆胸腑,不掩不漏,反而添加几分可爱,不忍触其纯真之心,欲加珍爱!奉劝假象一片者,自尊自爱,少在好人面前装乖逞能,知过必改吧!
【摘要】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是家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协办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初显个人才能。她口才出众,八面玲珑,博得男女老少卑尊的喜悦。她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在衣食享受权利争取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她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女人的气息、秉性与情怀,没有爱情,没有真正的朋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制造了别人的悲剧,最后制造了自己的悲剧。 【关键词】 人情练达 精明强干 红颜悲怜 【目录】: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一、 人物形象之一:人情练达 二 、人物形象之二:精明强干 三、 人物形象之三:红颜悲怜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红楼梦》就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悲剧,家族衰落的悲剧,儿女情长的悲剧,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文章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更是丰满鲜活的,尤其是对“凤姐”这一形象的塑造更是让人觉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不论是怎样人物的出场都逃不出悲剧的结局。 王朝闻先生在《论凤姐》中说:曹雪芹是讨厌凤姐这一形象的。在这本厚厚的书中满是批判,其实对于凤姐有让人鄙弃的一面也有令人佩服的一面。 人物形象之一:人情练达 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除了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靠山,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巧妙周旋,她的聪明和才智。 宝玉曾说:若说老太太只喜欢会说话的,那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宝钗曾说:凤丫头说笑过后也就罢了,便便林丫头爱用春秋的法子这两个人的评价无疑很公道地说出了凤姐性格中乖巧的一面,也正是这一面使得她在老太太面前八面玲珑,在众姐妹面前谈笑风生,在下人面前威恩并重。 你看,林黛玉出场,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语:她并没有预备衣料,她是随机应变,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其实王熙凤的心机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邢夫人气性大发,王熙凤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赦邢夫人的儿子,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有关描写凤姐的练达之处时时出现,如:对贾琏说“国舅老爷大喜”几分娇媚;钗黛宝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说吃了辣椒”,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老太太额上的包是来盛福寿的,几分急中生智;“我们大家也放炮仗??散了吧”,几分不露狰狞的逐客之道;贾母正为贾赦讨鸳鸯的事发怒,她却说“是老太太的不是,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怪不得人要”。……她把个“老祖宗”捧得团团转,疼她爱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她好“挟天子以令诸侯”。凤姐的这一性格,是调和人物关系,发展故事情节的不可或缺的佐味。实际上正是这样,她才成了贾府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 人物形象之二:精明强干 还在凤姐未出场之前,作者就借冷子兴之口向读者这样介绍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描绘她: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王熙凤是《 红楼梦》中着笔最多、也刻画得最为生动的一个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作者写王熙凤的每一举一动,似乎都紧紧抓住了她的内心,因此,在她身上更具传神之笔。这个人物一登场就生龙活虎,如火如荼,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在贾府中与众不同的“泼辣货”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这句‘幕后倒板’真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在短短不到一千字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的王熙凤,她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又是一个忙得不亦乐乎的大忙人。她忙,所以迟到了;她忙,所以在这短暂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到两件题外事,就连在同黛玉的交谈中她也显得忙得很:刚笑着说不到两句话,就为黛玉母亲亡故而伤心流泪,泪水还没来及流出来,双责怪自己不该这样引起贾母的伤心,又忙转悲为喜,又忙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忙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扫屋子等事项。她红,所以才也在众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夕时放涎无礼;她红,自从她到场之后,整个故事的活动都围浇着她展开了,贾母靠后了,黛玉成了一个目击者。王熙凤之所以能这样颐指气使,放言无忌,主要是由她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她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它和贾、史、薛三家本是同等地位的大门阀,而且世代姻亲,叔叔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是当时在朝统领军权,声势煊赫的人物。王熙凤到了贾府,丈夫贾琏是荣国府的长门长子,法定的继承人、管家人,从而她也具有总理家务的大权,而贾府地位最高的家长贾母的爱憎决定人们的祸福休咎,她对王熙凤又特别宠爱,因此,王熙凤就靠着王子腾、贾元春的姻亲关系和自己的聪明才干,掌握了这个贵族大家庭的权柄。因此,第一次出场,王熙凤的性格被表现得够鲜明的,但却远非全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挥动着如椽巨笔,一步一步地展现出了王熙凤多侧面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作者通过她,更充分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她锋芒毕露,威重令行,杀 伐决断,泼辣干练。周瑞家的曾对刘姥姥介绍说:“这风姑娘年纪儿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似的,少说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且她呢!”她协理宁国府秦可卿霞事,一开始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她明察秋毫,分析全面,对情况了如指掌,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赏罚严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忙而不乱,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她争强斗胜,卖弄权势,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这可从刘姥姥进城打秋风初见王熙凤略见一斑:那凤姐儿……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里拿着小铜火著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 其实,年愈古稀的刘姥姥早已屏声默候,跪在地下多时了。她这位不过二十几岁的少妇却端坐在炕上拨手炉内的灰,它表现出王熙凤是多么地骄懒怠动,爱理不理,它表现刘姥姥他们,包括那个不懂事吵着要肉吃的板儿进到这个屋后是如何屏息静气,人敢哪怕发出半点轻微的响动。本来还会说活的刘姥姥,在王熙凤的威严面前语无伦次了。先是“你侄儿”“你侄儿”地讲得不中听,及至得到二十两银子,竟高兴得忘乎所以,说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样更不得体的话,使得周瑞家的忙递眼色。王熙凤一贯把自己二看作是立法者,别人命运的孰宰者,“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因此,她强迫彩霞嫁与采旺儿子,一纸书打退了张金哥的婚婚,贾芸求:贾琏安排差使,王熙凤嫌不走她的门路,硬是把位置给了贾芹。王熙凤卖弄的不仅是经济、管理权、人事决定权、婚姻支配权,还有生杀予夺之权,她指使旺儿杀死张华,逼死尤二姐,仍然逍遥法外,就是明证。她阿谀诌媚,曲意奉迎。王熙凤为了能够独揽家政大权,挖空心思讨好贾母,满足贾母在精神上物质上享乐的需求。她惯于投人所好,见机而作,即景生情,插科打诨。她初见林黛玉,便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里看上去是王熙凤在热烈赞美林黛玉的标致,而仔细揣摩,却是王熙凤曲里拐弯、别有用心地在对贾母竭力奉承。贾母谈到她自己小时候鬓角上碰了个伤疤,差点儿活不成,而王熙凤却笑着说:“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就凸高出未了。”看王 熙凤多么娴于辞令,取笑逗乐。尽管她说的内容荒诞不经,但她偏偏煞有介事似地引经据典,、因此显得格外地活脱可喜,轩昂夺人。贾赦这个“癞虾蟆想吃天鹅肉”的老色鬼,却想要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为妾,贾母不分青红皂白斥责儿媳妇们哄她,王熙凤却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你看,王熙凤多会说话,什么事经她一说就变样了,她能化丑为美,转危为安,点铁成金,锦上添花。她说得多么乖巧,又是这样得体,既吹棒了贾母能干,又没有得罪长辈贾赦,本来是贾母生气,一个个地胡乱责怪小辈,空气沉闷,紧张得立刻要爆炸似的,凤姐的这一席话,好象在人们心头开了窗户,不仅使令人窒息的沉闷空气顿时为新鲜舒畅的气流所代替,而且婆媳之间猜疑责备,也立刻为喜笑颜开的亲切稠密的感情所充溢。她嗜财如命,欲壑难填。王熙凤是荣国府中最有实权的管家人,为了贪图享乐,维护虚荣,事事讲究排场,怕省俭了,让人笑话,所以花钱如流水,挥霍无度。贵妃的赏赐正如贾蓉所说:“不过是彩缎.古董、玩意儿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干两银子,够什么?这两年,那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但是在增加私产上,王熙凤却是锱铢必较,分文不舍的。她聚敛财物的手段五花八门,贪婪自私达到惊人的程度。她雁过拔毛,剥削成性,敲骨吸髓,无恶不作,残暴至极!她为坐享三千两银子,弄权铁槛寺,“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通过长安县节度使云光,迫使张金哥退婚,造成一对未婚夫妇自杀的惨剧。她甚至连佣人每月仅一、二两银子的月钱,都要克扣下来去放高利贷,仅此一项,一年不到就刮了上千两银子的利钱。后来抄家时,“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都是违例取利”, “重利盘剥”。王熙凤不但瞒着丈夫贾琏攒体已钱,另设私库,而且还千方百计地揩贾琏的油,在他们之间并没有温情脉脉的纱幕,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有一次,贾琏想偷借贾母的金银器去当钱,让王熙凤去跟鸳鸯说一声,王熙凤为此向贾琏要一、二百两银子作为报酬。夫妻之间尚且如此唯利是图,连贾琏都有点吃惊,说:“这会子烦你说一句话,还要个利钱,真真了不得!" 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八面玲珑,收买人心,奸诈狡猾,杀人不见卯.贾琏在外面谕娶尤二姐,威胁到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王熙凤一面涕泪满面地向尤二姐进贾府来住,另一面背后却采取“借刀杀人”、“坐山观虎斗”等种种阴险手段,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连她腹中已六个月的胎儿,害了两条人命。总之,王熙凤上谀下骄,阳奉阴违,网罗心腹,仗势欺人,假公济私,招权纳贿,勾结官府,杀人灭口,李代桃僵,猫哭耗子,借机讹诈,打击报复,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正如蒋和森所说:“蛇蝎胆,虎狼心,花柳姿,莺凤仪,还有那百般的机灵,在她身上取得了巧妙的结合。”她是权奸、市侩、恶妇、假道学、伪君子、势利小人等各种类型人物的集大成者。她聪明透顶,心术万端,但最终还是落了个“机关算尽大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可耻下场。曹雪芹直面惨淡的人生,探索心灵的颤动,向人生深入,以天才的辩证艺术眼光,统摄了人物性格心理多重素质的复杂组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动活脱、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我有《红楼梦》的论文,“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就给5分你就想要篇3000字的,还论文?想什么呢?
1.悼黛玉诗歌和宿命是你全部的世界。初显诗才是在元春省亲之时: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虽有歌功颂德之嫌,但立意高远,境界开阔,远非众姊妹可比拟。 在你还未入住大观园之前,你的这首诗中已经把大观园比作“别红尘”的“仙境”了。但是在滚滚红尘的包围之中,突然出现这样一个远离名利喧嚣的乐园,是注定不能长久的,最终的被抄检是她必然的命运。然而又唯有在这样的仙境之中,红尘之外,才会开出你和宝玉那至真至纯的爱情之花。不幸的是大观园像虚无的梦一样,像午夜的昙花一样,俯仰之间已是狼藉一片。你的那场缠绵悱恻的爱情之剧注定要和大观园一起谢幕。 然后你又为宝玉捉刀,写下: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自然淡远,别具一格。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齿香。 你不仅有诗才,你对诗歌的悟性亦让人叫绝,同时也加速了你的死亡。 有一次梨香院内笛韵悠悠,歌声婉转,唱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开始是侧耳细听,继之不觉点头,又继之心动神摇,又继之如醉如痴,以至于站立不住。 唉!只怪你太聪颖,对诗词一听便透,假如你愚顽到一无所知,又怎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只可惜,你的芳心已被你对诗歌的超人的悟性唤醒, 你的心湖从此不再宁静,时时波澜翻卷。 有一年春天,桃之夭夭,一阵风来,落红遍地,你便哭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由花及人,你想到:“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于是你希望:“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吟哦,却成了你生命的谶语。 我在红尘中只能祝愿天的尽头有你想要的香丘。 哀哉!痛哉!诗歌成就了你的一生,同时也葬送了你的性命。 你在海棠诗社第二次社日时写到: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从诗中可以看出你已经知道自己诗魔缠身,又是临霜写又是对月吟。难道你忘记你初到贾府时贾母对你念过《四书》已经极大不满了吗? 记得你还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当时湘云吟道“寒塘渡鹤影”,你对道“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 “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黛玉呀,世俗的东西你不屑一顾,不愿争取,但是诗歌的舞台你寸土不让。悲乎哉,你如此的才华横溢又锋芒毕露,怎能自容与姐妹们中间呢?又怎能见容于贾母,见容于贾府呢? 真正为你添的一生病的是宝玉挨打后你在他送你的旧帕上写诗。诗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你诗兴大发,欲诉心中无限事,“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说你不知,或许冥冥之中你知道,不然的话,临死之前,你为何要焚此稿以断痴情呢? 呜呼!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欠命的,命已偿,欠泪的,泪已干。你为诗也为情流尽了泪,这就是宿命。尽管你的泪干了,可它却久久地湿润着我的心,尘世中的我祝福你在泪水铺就的天堂之路上不再坎坷。 2.红楼梦之反弹琵琶晴雯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 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 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可以成为小姐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悲剧就是因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浅谈几句,觉得还是辞不能达意啊。 3.黛玉的尊严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被人间奉为金科玉律的圣贤典籍,到了黛玉眼中,无非是名利险滩的一片野木蓬篙。而被常人贬斥的污秽戏文,到了黛玉口中,便化为馥气馨质的蕊白梅芯。春华秋叶,晨风夜雨,无人相诉之时,黛玉便轻挥藕指,弹奏云山缥缈的天籁之音,微启噙香唇齿,歌咏澹澹寒水的修篁之情。居潇湘桂阁,以碧竹为墙,坐月洞琴台,以笔砚为友。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4.看红楼,含笑的悲剧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5.由湘云说红楼以前就想写一些关于红楼湘云的文字,一则因时间仓促,二则笔下无文,所以也就搁下了。近来又重读红楼,实感其中趣味,故写此文,希与古典的朋友们共赏。 红楼总众女子中,我最喜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雪芹先生让湘云第一次出场乃在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篇文字中,而在二十九回中,宝玉与钗黛三人斗口之间便已带出湘云其人。太君因见金麒麟眼熟,故问。钗曰“史大妹妹有一个”黛则讽曰“宝姐姐别的事情上还有限,惟有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读至此,如不见后文,不知此文之妙,笔带双关,既活画出钗黛二人形象,又为后文打下伏笔,似此类之文,红楼中甚多,由此可见一斑,可知雪芹先生之胸中丘壑。 书归正文,呵呵,湘云第一回出场,人并不感其突兀,概因前之已伏之笔吧。而后由贾母,王夫人眼中写出湘云之衣着打扮,再由宝钗口中说出湘云旧事,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丝毫不费笔墨,却有如此传神。 到宝湘在书中的初会便是有一番景象了。与宝黛初会比较看来,当真是妙极。如此文字,似犯而不犯,似重而不重,又有几多。而这位云妹妹当真是心直口快且俐齿伶牙,几个绛纹石的戒指换出的那一番道理,想来读者应记忆犹新吧。直到玉卿挨打,宝钗赶蝇,龄官划蔷,湘云才结束了她的第一次小住。此间数个故事,纷乱头绪,却从未有缺何人,象凭空消失一般,必在纷乱中有几笔点到,象宝玉挨打时,众人来看,便点了湘云一笔,宝钗赶蝇时,湘黛二人偶见,又是一笔。如此又生出多少故事,至龄官划蔷后,湘云来辞,一切就顺理成章,总在乱中添置几笔,让人看后觉得简单而又有绪。 湘云二次来访,便是海棠结社后了。若上一次雪芹先生要突出刻画湘云的性格,此一次则刻画湘云的才情。两首白海棠诗写尽多少故事,而其中“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两句我窃以为便是其真实写照,再看她的菊花诗“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事,看来惟有我知音”,“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倘若陶彭令再生,也比慨然菊有此咏者,不枉矣。再看红楼最精妙的一副百笑图中,也不乏湘云的身影,雪芹先生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写到“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如此这般,红楼中的人物性格便全部展露在读者面前,如此文字,试问古今小说中非红楼而谁有?好一副红楼百笑图,如见如闻。 待到湘云第三,四次来,便应是整部红楼梦中最热闹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怡红院群芳开夜宴”等,如果说从前那两次只不过是湘云的一个剪影,那么此两回中,湘云便得到了一个升华。在庐雪庵的联诗中,湘云的联句是最多的,在我看来质量也是最高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笔墨将新到的宝琴,李纹,岫烟都给了读者一个大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云醉眠芍药洇,在我看来是红楼中画湘云最美的一副图画,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一般,湘云则是眠花了。试想红楼众闺阁中,除却湘云,还有谁会如此酣眠,无拘束,无牵挂的醉卧于花阴之间。在湘云的世界里,没有解不开的烦恼和忧虑,试问钗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吗?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湘云便是这样的真名士。“英豪阔大宽宏量,从不将儿女私情略系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也许是胜极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荣文字的背后便隐藏了无限的悲哀,此后逐晴雯,死金钏,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观园从此便笼罩上一层阴云,再也没有散开,湘云此后再来,没有了从前的那种笑声了。红楼便真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湘云的结局到底如何,雪芹先生没有写完,“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就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吧。 注:一说,湘云因麒麟由妙玉周全,最终与宝玉结为连理。一说,湘云夫婿卫若兰死后,史府抄家,湘云沦落风尘。 6.贾元春——皇宫里的活祭品红楼中,贾府里地位最高的人物不是贾母,而是这位着墨不多的大小姐——贾元春。文中曰:此女才德兼备,因而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因为她,贾府成为皇亲国戚,真正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之时,也就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 让我们看看下面几段剪影。 当贾府上下得知元春晋封时,“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按品大妆起来”,入宫谢恩。再看,元宵省亲时贾政的一段话“贵妃唯兢兢业业,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再看,荣宁两府祭祀时,贾珍的一席话“咱们哪怕用了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体面,又沾恩锡福的”。还有,迎春误嫁中山狼后,王夫人的几句话“你难道没听说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里都象你大姐姐做娘娘哪”。 看完这些后你又做何感想哪?我是想起了聊斋里的画皮,想起了镜花缘里那张浩然巾后面的脸,我有些毛骨悚然了。——当你被海浪卷起,在大海中挣扎时,内心大叫救命时,岸边的人却把你当成勇敢的弄潮儿,为你的挣扎而鼓掌喝彩——诚然,在贾母等人的眼里,元春是幸福的,她嫁了一个天底下最好的婆家,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给整个贾府都带来了荣耀。她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的一生将有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哪?可是雪芹先生把她列入了薄命司,如果时光倒退几百年,我也会觉得奇怪,这样也算薄命? 可是,这是事实。皇宫是个不得见人的地方,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畸形的产物。元春就是这样被爱她的父母,祖母送到了皇帝的身边,当作一种礼物。她——是活的祭品,可以说话,可以解闷,却不认为她有思想。皇宫是一个大的牢笼,它没有生命,它只属于一个人,属于那个君临天下的皇帝,可是却有数千乃至上万的人为它死祭,奇哉怪哉!他们也许是宫女,也许是太监,也许是皇妃,可是无一例外。——他们的血涂在了皇城的墙根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君王。他们没有自由,也没有自我,却偏要在头上戴起五彩眩目的光环,是以迷惑世人,让人以为那里是一个神仙世界,直待走进去才发现死一般的苍白与沉寂。雪芹先生看到了,借宝玉的眼看到了这一切。所以,他写了芙蓉女儿诔,所以,他酿制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为那宫墙内琉璃世界中的白骨默祷! 想起那首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7.宝钗的悲剧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我眼中的宝黛钗>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一 贾宝玉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二 林黛玉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薛宝钗说完了宝黛,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 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高调出场(见《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在贾府这样严肃的氛围里,王熙凤可以这样说话,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位高权重,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能够体现出一种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先声夺人就可以看出。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王熙凤衣着和外貌的华丽87版电视剧《红楼梦》 王熙凤图7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而“丹凤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心机深沉,无时无刻都在算计别人。但作者到此还没交代这位少妇是谁。接下去我们先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揭示了王熙凤在贾府受宠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会做人,用话就是情商高,懂得人情世故。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王熙凤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其实在炫耀着自己在贾家的特权……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王熙凤的出场前后做如许皴染,后文焉得不跃然纸上!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王熙凤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 《红楼梦》的读者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王熙凤的聪明不假,确实是聪明的,比如在王熙凤出场这一回中,王夫人(王熙凤的内姑母)在之前曾找王熙凤要过一端布料,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王熙凤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对王夫人说没有找到,但王夫人马上改口说这是为林黛玉准备的布料,而王熙凤在两人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又顺着王夫人说我已经听王夫人的备下了,这样一来王夫人有了台阶下,也得了贾母的欢心,自然而然的也就更喜欢王熙凤了。但是她大部分的聪明是残忍的聪明,是虽然八面玲珑但是人人又恨又怕的聪明,可恶的聪明。富有管理才能[1]《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一些文字中,生动刻画出王熙凤这一贾府中的当家管事的女性中豪杰形象。王熙凤治理的是流,而不是源;是末,不是本;是局部,不是整体。王熙凤图8小说《红楼梦》揭示的是封建社会的衰落,通过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落揭示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变化。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整个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衰败中的一个小插曲,挽回不了家族整体衰败的命运。王熙凤工于心计,虽然文化不深,却有主见、有胆识,王熙凤的确是贾府乃至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王熙凤同身边的其他命妇小姐比,因为缺少更深的传统伦理熏陶,更显得有胆识。这些个性素质在封建三从四德教育下的妇女也是难得的。而此时,那些男性主子们则享受着祖宗的荫庇,不务正业,养戏子的,爬灰的。总之,那些公子王孙在温柔乡里,尽享荣华富贵,过着金玉锦衣的奢华生活,成为社会上的没有真才实学的寄生虫、浪荡子。针对弊端,提出相应的整顿措施。1.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责,临期推委;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2.整顿措施第一、建立新的规则,打击违规违纪,惩治首犯。到宁府后,王熙凤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的规则。对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王熙凤的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定责任并相应授予部分权力,给管事人以管理灵活性。以此克服“事无专责,临期推委;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王熙凤采取相对授权的管理方式,要求部门管理者带头遵守规则严格管理,她对来升家的说道:“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第二,重新制定岗位,划定责任范围,罚责明确。王熙凤为了克服宁国府管理上的弊端,采取了“定岗定责,按责定编,包干到人,责任到人”的措施。王熙凤的管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岗位适当,编制合理,尤其是部门管理,责任到位,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做事与管物结合起来、责任与实效结合起来,误事要罚,丢了东西要赔。在管理中保留一定的弹性,作为激励,最突出的是关于大观园里树木、蔬菜种植的“承包”管理,就有很大激励作用。第三,严格执行规定,项目管理,恩威并施。王熙凤建立新的规则,严格执行,严格管理。王熙凤一到宁府就明确提出严格的时间要求,因此当王熙凤第一天“卯正二刻”正式到宁国府点卯,“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王熙凤对宁府人说:“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为了尽快扭转宁国府管理的混乱的状态,王熙凤亲自早起点名,狠抓新纪律的贯彻执行。王熙凤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负责迎送亲友客人的一人未到。王熙凤说道:“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并命令拉出去责打二十板子。紧接着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命令“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严格惩罚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时人们也才真正体会到琏二奶奶的利害。从此众人不敢偷闲,兢兢业业,保全执事。在严管同时,又恩威并用,她一方面维护新的规则,严格执法,又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人给与鼓励众人。王熙凤说:“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在短暂的宁国府管理实践中,应该说,王熙凤的是相当成功的。然而,这小小的短暂的成功再也挽回不了整个封建家族在世风日下的形势下衰败的大局。故事中的影响力1.贾母史老太君老太太(老祖宗)是荣宁二府中辈分最高的老祖宗,最具权力。王熙凤很会讨好老太太,老太太和这个孙子媳妇之间关系十分融洽,王熙凤也深得老太太的欢心。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在林黛玉的眼里,见到王熙凤深得老太太欢心,自认老太太是王熙凤的最具权力的后台。2.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书中表述贾政与王夫人是贾母的次子、次子媳。可贾政、王夫人与老太太住正房。可见贾政与母亲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自然贾政的夫人王夫人也最得老太太宠信。王夫人是王熙凤娘家的亲姑母,又是婶婆。王夫人自然喜欢王熙凤,娘俩之间互相互帮衬。王熙凤和贾琏不与父亲贾赦住在一起,反而和老祖母、叔叔、婶娘们住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关系情感最近的人。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王夫人的嫡亲子媳李纨不能与公公、婆婆住正房,反而让堂侄媳妇王熙凤一起住,更见其关系不一般。3.受宁国府当家的贾珍相邀请王熙凤前来协理宁府,是接受了宁国府赋予的尚方剑的,自然可以行使有最大的权力。这就不容不得宁国府里的丫环婆子刁奴恶仆们不听。对于管理一个企业,必须与最主要的领导、直线领导搞好关系。你有能力是一方面,若果搞不好关系,你的能力就等于没有。能力只有用在实践中并且显示出来,才是能力。王熙凤明的暗的都具有,就是会运用潜规则和显规则。甚至贾琏都不敢直接对着干。王熙凤的协理是有实效的,是利用当时封建家长制为主体的暂时的人治胜利1、王熙凤平时与侄子贾蓉的夫人秦可卿关系最好,对宁国府的事情非常了解。宁国府里的事可以说了如指掌,“知彼知己”,王熙凤就能做到这些。她利用了许多信息,掌握了宁国府管理中存在着的各种弊端。这是协理宁国府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熟悉管理对象的情况。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宁国府管理上存有五大弊端。人物新解历史长河中,对王熙凤的看法大多是持贬低的态度,一度成为历史的主流观点,包括一些红楼梦研究者,也都褒少贬多。近些年来,也有为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重新定位的,其中有一些红楼研究者,也有民间的红楼爱好者,甚至有为其喊冤的。新解主要观点汇聚(1)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一面,很生活化和现实化。从根本上与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种虚拟化的人物相对称,生活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难找到的,而王熙凤却到处都是。因此定位王熙凤这样的角色,就应该有不同的眼光和标准。⑵有红楼梦新解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用“贾瑞的死,尤二姐的死,王熙凤的凡事利己”作为把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塑造成众人唾骂的形象,是有失偏颇的,甚至是“情绪化和观念化”的误读,误解。同时,分析贾瑞的死,尤二姐的死,都不能尽把罪责归咎凤姐身上,认为那样太片面化,不太符合客观。有红楼爱好者写博文指出,“贾瑞和尤二姐的死,铁槛寺弄权致张金哥和守备公子双双殉情”都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还跟相关的客观环境有关。完全归罪于王熙凤,显得太过分,严重剥离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统一的属性。⑶王熙凤作为封建社会下的女人,具有超前的独立女人意识,尤其对男权的专制极其痛恨,在《红楼梦》中表现出对老公贾琏的痛恨和厌恶,但又不敢强烈表现,只是犀利言语的表露,狠狠地骂贾琏,挖苦贾琏。贾琏与多姑娘偷情,与鲍二媳妇偷情,王熙凤知道后就非常愤怒,但封建男权的三妻四妾伦理观念又在压迫凤姐,到最后,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忍无可忍,最终爆发,加上贾琏之妾秋桐和丫鬟的添油加醋,导致尤二姐吞金自杀。认为站在客观女人的角度上讲,王熙凤也是封建男权下的牺牲品,其也值得同情。有红楼爱好者博文指出,认为是“女人间荣辱的争斗”。⑷“关于说王熙凤奉承贾母”,新解者认为,用这个批评王熙凤,就太冤枉了。王熙凤这个人本身就是爱说爱笑的人,其办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其本身口才好,能言善辩,会说会道,能逗得贾母开心,也不奇怪。有红楼爱好者指出,贾母是一个表面图享乐而实际是一个有世面认识的老人,王熙凤善于搞好与上级的关系,而她的上级又是她的长辈,算孝敬,算策略,也不为过。更何况,世上能讨得长辈高兴的人也不见得多,不能博得长辈高兴的人往往又被说成是不孝敬。也实在太让凤姐为难了。⑸“关于说王熙凤扣着月钱不发,放高利贷等”,新解者认为,王熙凤作为贾家的管理者,有权对财政进行处理和安排。从文中可看出,王熙凤无意扣月钱不发,只因放高利贷投资,有时发放就晚些,再者,‘放高利贷’在封建社会是合法的,同炒股的合法性类似,王熙凤用于投资,来支撑贾府的开销,足见其有责任心和善于理财持家的才华。⑹新解者博文指出,王熙凤有赏识人才的眼光,能把林小红看中,收在门下,这在贾府是无人能比的。还指出,王熙凤的才华,贾家无人能比,薛宝钗虽懂人情通诗书之礼,但论实践才干,是赶不上王熙凤的。⑺新解者指出,王熙凤同邢夫人和赵姨娘等有冲突,尤其在遏制贾家荣府反派赵姨娘等有极大的功劳,不算反派人物。⑻关于贾府的没落衰败,新解者认为凭所谓的索隐谐音法等,是不能说明全由王熙凤成为承担罪过的。贾府这个没落家族,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指出王熙凤到贾家时,贾家已是每况愈下了,贾家整个家族的没落衰败,贾家的男人是要付责任的,而贾府里的女人除了王熙凤以外,难道可以脱干系吗?是不能的。所以贾家覆没罪责不能全归罪王熙凤。⑼王熙凤,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巧姐遭难等,对王熙凤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而作为贾家的当权者,没有理由把贾家往死路推,那岂不是断自己的路。王熙凤也是个悲剧角色,被“棒打出头鸟”,落井下石,终难善终。总而言之,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人们讨论得多,评价也多。有人评价道:“王熙凤啊王熙凤,叹你命好啊又叹你命薄,说你才华气宇不凡,却不知才高易遭人嫌,为己为家一生累,反倒遭人怨,聪明为人耍花招,不料一招招把命关,心非真毒,手段实辣,身为娇贵,行动爽快,活生生的真女人,真正的活女人。”至于读者的认识,按有人的话“《红楼梦》流传已经几百年了,阿凤也跟着在人们心中几百年,其形象或许还是不能完全敲定的,但会更加深入人心,这应该是深信不疑的一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王熙凤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塑造,是《红楼梦》在文化界和民间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关键所在。历来红学家和文化者,都大多认为,有王熙凤这个人物使得《红楼梦》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增强。不管怎么样,小说人物千古评,各人心中有各人的红楼情,对待同一人物的不同评价,也实属正常,因个人体会差异导致的不同,正可促成更进一步认识这部伟大的著作《红楼梦》。盖烈夫:企业管理者要学王熙凤翻阅《红楼梦》,当看完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之后,大为感动。既感动于曹雪芹的细节描写,更感动于主人公王熙凤她那比作者还要精细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要学王熙凤!为什么?学什么?一、干啥想啥,心无旁骛。王熙凤在受命协理宁国府之初,王夫人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回答:“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从这短短的对话中,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启迪:管理者必须围绕自己的职责去思考,而且一定要“先理出一个头绪来”。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他发现了宁国府在管理上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王熙凤认为:“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三、管事管人,有板有眼。尽管王熙凤还未施展管理才华,曹雪芹就先来个肯定性的评价:“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那么,凤姐儿是怎样管理的呢?请看:⒈抓关键,先掌控。⒉身先到,威仪重。⒊先君子,后小人。⒋分工明,责任清。⒌有授权,有监督。⒍有要求,有惩罚。⒎有时间,有节点。⒏有巡视,有督导。⒐有安慰,有激励。其实,细细想来,还不止上述这些启迪,比如,王熙凤还是个有个人主张,有改革理念的人,您看王熙凤当着众人是怎么说的:“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再比如,王熙凤的不怒自威等等。婚姻中的谋略家,王熙凤要说做老婆,王熙凤那是一把手.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任凭你二奶是为情还是为钱,都把你送上黄泉路永世不得投胎。尤其是王熙凤和尤二姐关系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表明了这一点,夫妻矛盾怎么样转换为妻妾矛盾,把一切的仇恨、怨毒、心机、谋略都用在了这个上头。在王熙凤和尤二姐的较量中,特别含意深长的是:第一,王熙凤竭力塑造自己贤良的假象,得悉偷娶秘事后,她主动登门,又主动引见给贾母,以致二姐悦服、长辈欣慰、众人称奇,其目的在摘掉“妒”的帽子,在宗法礼教上占得一个“制高点”;第二,王熙凤又调动一切手段,把尤二姐置于名教罪人的地位,揭发尤二姐“淫奔”的老底,咬定其悔婚再嫁,一女竟事二夫;因此,所谓“借剑杀人”,不单是假手秋桐之流,更是凭借着全部封建宗法的权力和舆论机制,其操纵运筹的精明熟练,真可叹为观止,达到置人于死地而不承担任何法律和道义的责任。总之王熙凤这个人物,历来融化在中国女性人格中深入骨髓的从属意识,在她身上居然相对弱化,不仅可与男性争驰,甚至还能居高临下。王熙凤不仅才识不凡,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这一切,当出格出众、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示威时,我们觉得很痛快,扬眉吐气;当其为所欲为,算尽机关,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特别是同为女性者的人格、尊严以至生存权利时,又不能不使人心寒、深恶痛绝。这二者交织、纠结、迭合而形成了一个所谓“凤辣子”的中国女性形象。
在艺术中,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物,就没有性格。对于人物性格“对立”的描写,敌对的和阶级的“对立”,容易区别得鲜明;阶级内部和阶层内部的“对立”,却容易雷同。可见,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长篇小说首先需要解决的任务。而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在同一阶级、同一阶层、同一集团内写出许多千差万别的典型形象来。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正是在这个方面获得了卓异的成就。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这个对比手法,正是恩格斯所准确提示的那种“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的方法。这是一条异常宝贵的创作经验,是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决窍”。脂砚斋在评《红楼梦》时,称这种手法为“特犯不犯”。金圣叹叫作“犯中求避”。犯,是有意把两个人物的某一点写成相同、重复;同时,又避,即在同中求异,在重复中求不重复。古今中外,天地万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无不相比较而存在。在艺术中采取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正是刻划人物性格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红楼梦》在刻划人物性格上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努力借鉴。 《红楼梦》中有一对有名的泼妇:一个是王熙凤,另一个就是“颇步凤姐后尘”的夏金桂。凤姐借秋桐折磨尤二姐;夏金桂利用宝蟾凌辱香菱。这两件事表面上似乎相同,实际上却大有差别。王熙凤从生活到思想上都继承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衣钵,为了掠夺金钱,攫取权势,她“机关算尽”,不但凌辱奴仆,而且同本阶级本阶层一切权势争夺高低。当尤二姐被卷进了贾府内部权力地位之争的漩涡时,王熙凤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陷害尤二姐,她乘贾琏不在之机,设计把尤二姐赚进大观园。为了遮人耳目,她于丈夫面前,一反常态,逆来顺受,在公婆面前,故意装得豁然大度,宽厚待人;对二姐表现出“贤惠”体贴,视如姐妹一般;对于秋桐,欲擒故纵,挑拨激逼。她对尤二姐进行了卑鄙无耻的精神戏弄和物质迫害。借用秋桐这把刀,既杀了尤二姐,又保全了自己声名,真是嘴甜心辣,外善内恶,“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比起王熙凤的心地奸诈,阴险毒辣来,夏金桂在剪除香菱的过程中,则是肆无忌惮,明火执仗。“薛文起悔娶河东吼”一回这样介绍“夏家小姐”,“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只吃亏了一件: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兄弟,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帝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他母亲皆百依百顺”。这说明她受封建正统教育比较少,对封建观念也淡薄。因此,她嫁给薛家之后,不象王熙凤那样表面上还能恪守封建伦理,而是根本不考虑什么声名,一心要凌驾于薛蟠之上,更不把薛姨妈母女放在眼里。她抓住薛蟠喜新抛旧的好色特点,故意将陪嫁丫头宝蟾送给薛蟠,以便坑害香菱。害香菱的目的也不象王熙凤那样一切从权势出发,而是出于“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唐之意”。但她的手段与凤姐相比,显然不及凤姐高明,致使杀人不成,自己反名声狼籍,枉送了性命。由于曹雪芹在塑造夏金桂这个形象时,有意识地把她和凤姐对照起来写,因而出现了“特犯不犯”的艺术效果。凤姐和金桂这两个少妇身上都具有泼辣和狠毒的一面,她们出现在同一部小说中便形成了“特犯”。但是作为特犯而出现的凤姐和金桂的泼辣与毒辣,又被作者写得各有千秋。王熙凤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八面玲珑,笑里藏刀;夏金桂是“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这是她们各自性格不同的另一面,这种性格差异的出现便又破特犯而为不犯了。由于作者在塑造这两个形象时,注意运用同中求异的对比手法,不但使王熙凤、夏金桂二人的性格差异显示出来。而且使这两个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了。这就是脂评所说的“一击两鸣法”。
内容摘要:王熙凤被称作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塑造成功形象之一。王熙凤不但有着美丽的容貌,还有着超凡的管理才能,且心机深重、阴险歹毒,成为女性世界中一只杰出的“凤凰”。本文从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反映出封建贵族的罪恶本质,以及封建家族走向灭亡必然趋势的命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王熙凤 能力才干 阴险歹毒 随着社会的变化,不同时代对王熙凤的理解与评价各有差异。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描述代表着时代性,基于经济市场下背景分析王熙凤的处事风格及人物性格。对王熙凤为人处世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因此必须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分析人物真实的性格特征,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容貌风华,恍若神妃 王熙凤人物出场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一语未了,只听到后院中有人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其装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作者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外表,把王熙凤塑造成雍容华贵的美人,赋予了她迷人的风采,使她在众多美女的贾府突显而出。 笔者除了直接描述外,还从侧面衬托凤姐的美貌。在“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两回中,笔者一方面突出了王熙凤的心机和手段,另一方面显现出王熙凤的光彩照人。 二、伶牙俐齿,巧言善辩 王熙凤伶牙俐齿的口才也让读者印象深刻。从她开口的与众不同,“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时时不忘。”从王熙凤话中,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应了周瑞家那句话“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 “刘姥姥进荣国府”这回,王熙凤超常的巧言善辩才能及处事的应变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来意心知肚明,刘姥姥在诉说家道艰难的时候,也不失时机地告诉刘姥姥:“不过借赖着祖父的虚名,作个穷官罢了……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王熙凤尽量的贬低自己,目的是在自身利益不损失的同时,又不至于得罪刘姥姥。简短的几句话王熙凤的表现既让刘姥姥不失颜面,又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充分展现了她异于常人的语言才能。 三、心思细腻,善于心计 在人际关系繁中复杂的家族中,处处都需要防备外人的算计,捍卫自己的地位,王熙凤可谓机关算尽。一边对“老祖宗”奉承巴结、极力讨好,一边对王夫人甜言蜜语,对周围平辈也极力拉拢关系,对待下人打压收买,对触及自身利益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 在小月不能管家的时候,王夫人委托贾探春代为管理。当王熙凤得知探春能力后,对贾府平辈赞美了一番。从中看出她缜密的心思,平时留心观察身边每一个人,在熟知每个人弱点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对付他们。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事上,王熙凤在得知此事后,马上讯问家童打听尤二姐住处。巧言令色的将尤二姐入贾府,指使家奴到官府去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在贾母面前假装好人,瞒贾琏,将尤二姐逼死。整个过程,将她善于心计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做事干练,争强好胜 王熙凤自幼充当男孩子教养,行事风格与那些闺阁女子自然不同。在刘姥姥进荣国府时,听说熙凤管理贾家,就对她称赞有加。在宁国府,无人敢惹焦大,王熙凤却敢说:“还不早打发了没这王法的东西!”协助管理宁国府时,对下人说:“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这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置!”不难看出她雷厉风行的作风。 笔者在表现雷厉风行时,也体现出她争强好胜的性格。宁国府办丧事她本可以不出面,但她极力主动请缨去宁国府帮忙。在铁槛寺,老尼求王熙凤帮退守备家的定礼,熙凤本不想管,可被老尼的话相激,便发起了兴致。从中不难感受到她喜欢卖弄的性格。 五、两面三刀,阴险歹毒 贾瑞起色心时,熙凤本就十分痛恨,却满脸微笑,还以语言相挑逗。对尤二姐的巧言令色,博取尤二姐的同情,让尤二姐“认她作是个极好的人”,跟随她进入大观园。另外,熙凤指使家奴到官府告状,大闹宁国府后,说此事只用五百两银子平复。在尤二姐面前,又以姐妹相称,背地里却叫丫鬟欺侮尤二姐,并不断咒骂二姐,使二姐最后被逼死。 为了得到三千两银子,熙凤与官府勾结使得张家女儿、守备儿子同时自尽;为了除掉情敌,又用借刀杀人将尤二姐活活逼死;因为贾瑞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她便说贾瑞“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如此对待别人的生命,让人不寒而栗。 作品中,作者一面通过对人物形象美丽、泼辣、伶俐、歹毒的描写,赞扬女性的聪明才智,呼吁提高女性地位;另一面又表现对她善于算计,心狠手辣的厌恶之极,揭露并鞭挞了封建时期的主子的罪恶本质。单从作者给王熙凤判词中,不难看出笔者对这个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提起《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没有几个人不会恨之如骨的。乍看王熙凤很能干,但她能干却只是为了谋个人私利。王熙凤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在贾母面前得宠,于是在府里便有了势力,真是一人得势,万人不宁。把容宁二府搅得昏天黑地、家财丧尽,死得死,亡的亡,吃官司、惹人怨。有人说王熙凤很有才能,我想这是绝对不能否定,光说她能言善道的嘴,滴溜乱转的眼睛,机敏灵利的脑壳,还有做事决断的魄力,无人不夸无人不赞确有才能。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糊涂。王虽聪明备至,但有五错:一、不够大度。贾琏娶尤二姐,这在古代社会已经很正常,夫权难耐,人家尤二姐也没招你惹你,你敬我爱地过着就是了,何苦害死人命落下恶毒的把柄?人善人聚之,人恶人恨之,今天不算帐,明天挨着你,恶人自有恶人磨,终有一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熙凤聪明极致,为何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下棋只看一步或者几步,却看不到全局,算什么聪明呢?只能算是聪明的糊涂!一个人有点恶也罢了,别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好吧?这害人性命可不是闹着玩滴!人在进攻面前,还是要想到退路滴!一旦贾家失势你还是要偿命滴!二、不悟智慧,妄自弄权。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让她多置善业,多置地产,以备将来遇到后患。秦可卿可谓胸藏心机的才女,其死虽冤也是一生郁郁难以得志。读秦可卿交待王熙凤的一番话,可谓睿智才女,一双利眼,从贾家的兴看到衰,分析得淋漓尽致,真是兴亡有知。然而王却对智慧之言无动于衷,不仅没有谨记在心,相反却乘势弄权。结交私党,营私舞蔽,暗害他人。哪怕为了千两银子的微利,致使一对情人双双为亡命。三、两面三刀,暗藏杀机。王熙凤在尤二姐面前表演得天衣无缝,外表上一片热情内心里却暗藏杀机。如果王的能耐用在与坏人斗智斗勇,可谓足智多谋,可是装乖弄巧欺负老实人,可真是可鄙可卑。假言一片,真心全无,真是一片邪气!四、吃醋撒泼,连身边最疼爱的丫头都不放过。平儿那么好的丫头,竟然也被她吃醋打骂,闹得乌烟瘴气。试想,连身边最好,最得意的佣人都不能维护好,怎么能够聚拢人心为她护佑?王熙凤唯一积德行善的事就是善待了刘姥姥——其实也是为了讨好贾母,寻乐子,才落下了一点仁德。五、豪奢聚敛,挥霍无度。为了讨好贾母,王熙凤当权的时节挥尽了家财——当然贾家为元春省亲建大观园已经挥霍了不少财力,而王熙凤的变本加厉更加加剧了贾家败落和倒台。王熙凤私自弄权赚到的银两其实并没有保住多少,大部分被贾琏拿去挥霍。而她自己也是穷奢极欲,贪图享乐。王熙凤的吃用住都非常豪华,衣饰装束也是贾家最阔绰华丽的一员。更不用说在其它方面的花销了。王的狠毒在史学上文学上有了名,骂声高于赞声。所以王的下场和结局自然是“忽喇喇似大厦倾”。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读罢王熙凤,想起往日里的一位朋友,总是人前面后虚假一片,禁不住长叹!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何苦佯装,何苦人前背后两张面孔。朋友有误会也不怕,只要真人真面,坦率豁达,又有什么!窍喜群中不少朋友直臆胸腑,不掩不漏,反而添加几分可爱,不忍触其纯真之心,欲加珍爱!奉劝假象一片者,自尊自爱,少在好人面前装乖逞能,知过必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