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论十大关系的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论十大关系的论文研究

1976年12月26日, 经毛泽东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他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

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1956 年4月发表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是1956 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这篇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之际,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所分析的十大关系,或者说十个问题,都是在借鉴苏联教训、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前五大关系主要讲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后五大关系主要讲政治等问题,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各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毛泽东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 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扩展资料: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后来,毛泽东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经验时,仍然把它看作是一个转折。

1958年3月,他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说,1956年4月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

1960年6月,在《十年总结》中他又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些指导思想和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论十大关系》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1976 年12 月26 日, 经毛泽东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他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十大关系论述的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

具体的十大关系指:(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论十大关系-百度百科

二十年代初的国际关系研究论文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塞-华盛顿体系建立;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定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回答出美国妄图在中国建立亲美政府,继续控制中国;新中国成立,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可以酌情加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经济危机.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这两次大战虽然都根源于帝国主义,但却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为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的直接厮杀,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表现形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不仅在时间上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而且在内容上也明显体现出两战之间的过渡。2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在相对稳定的凡尔赛体系下,酝酿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成为走向围绕以法西斯挑起的局部战争、世界大战而展开为特征的30年代国际关系的阶梯。 一、20年代的苏俄外交活动 苏俄的诞生,揭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并存、互相对抗的历史序幕。20年代的苏俄外交,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为苏俄开创出生存和发展的国际条件。 对形势的判断是制定政策的基础。在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新生苏维埃政权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上,苏俄领导人曾寄希望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列宁在1919年12月全俄苏维埃七大的报告中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至少要无产阶级在若干先进国家中取得胜利后,才能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① 经过三年的国内战争,苏俄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但预期的十月革命将引发先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局面也未出现。随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潮,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保持住革命的成果。由此,苏俄领导人在客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国际形势的新认识。1920年11月,列宁指出:“经过三年残酷而激烈的战争……无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还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没有获得胜利,也没有遭到失败。②1921—l922年间,列宁多次阐述了这样的认识:“目前俄罗斯联邦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形成了一种均势,虽然极不可靠,极不稳定,但社会主义共和国毕竟能在资本主义包围中生存下去了” ③。 帝国主义战争和武装干涉使苏俄的经济面临及其严峻的局面。苏俄为实现向和平建设过渡,需要一个和平和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国际环境。争取同帝国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成为苏俄政府的头等外交任务。 然而,帝国主义国家在武装干涉失败后并未罢休,他们转而指望用经济手段改变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声称:“我们没有能用武力恢复俄国。我相信,我们能通过贸易做到这一点并挽救它。” ④帝国主义国家策略的改变表明,他们虽然仍继续坚持敌视苏俄的立场,企图以贸易手段改变苏俄的社会性质,但已不能无视苏俄的存在。 列宁在深刻地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为苏俄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对外政策的任务及策略。列宁指出:“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国际胜利,即对我们来说是唯一可靠的胜利,但是却给自己争得了能够同那些现在不得不与我们建立贸易关系的资本主义列强并存的条件。”列宁认为:“现在我们要谈的已经不只是喘息时机,而是比较长期地进行新建设的重要机会”,为此必须正确地估计帝国主义竞争的紧张局面,“必须不断地利用它们之间的争斗,使它们难于同我们作斗争”⑤,在防备突发武装斗争的同时,利用国际形势中“极不稳定的均势”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取较长时期和平,摆脱在国际上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政府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以贸易为突破口,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1921年,英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为重新打开俄国市场并对苏俄政局施加影响,主张同苏俄进行经济贸易往来。3月,苏英双方签订了贸易协定,这意味着英国实际上承认了苏俄的存在,标志苏俄迈出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交往的第一步。到年底,苏俄已同德、奥、意等14个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 1921年10月6日,19个资本主义国家以苏俄出现饥荒为由,在布鲁塞尔召开“援助苏俄”会议,提出以苏俄偿还沙俄政府欠下的外债和发还苏俄政府没收的外国企业为条件,考虑给予苏俄救济和贷款。10月28日,苏俄政府向英、法、意、日、美五国政府发出照会,强调“任何民族都没有义务去偿付多少世纪以来束缚它的锁链的代价”,但建议在各大国承认苏俄、与苏俄缔结全面和约并向苏俄提供优惠贷款的情况下,就偿还战前沙皇政府所借外债问题“尽速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讨论⑥。 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的建议作出了反应。1922年1月6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戛纳会议上决定,召开欧洲国家经济会议,邀请苏俄和德国代表参加。会议决议宣称:一些国家不能强行规定另一些国家应当根据什么原则建立其所有制、经济生活和管理方式;每个国家有权力为自己选择它所喜欢的制度。决议规定:在外国资本对一国提供援助时受援国要保障外国资本不可侵犯并获得利润;承认本国历届政府过去或将来签订的或担保的一切债务和义务;承认对于没收或国家接管财产给外国利益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有赔偿的义务。决议声称:只有苏维埃政府接受所有上述条件,协约国才予以承认。会议通过了给苏俄的邀请书,表示希望苏俄政府领袖列宁亲自出席预定的会议。戛纳会议表明,西方国家虽然顽固坚持被十月革命废除的经济特权,但不得不准备同苏俄进行交往。 苏俄政府从戛纳会议决议的矛盾中注意到帝国主义国家态度的变化,同意了邀请,并随即选出了列宁为团长的代表团准备参加会议。列宁最终未能参加会议,但他为代表团制定了细致周详的谈判原则、方针和具体策略。 l922年4月10日至5月19日,欧洲国家经济会议在热那亚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英、法、意、日、比、德、苏等29个国家和英国的5个自治领,美国派观察员列席。会议上,苏俄代表声明:苏俄坚持共产主义的原则,也承认旧的社会制度和成长中的新社会制度可以共处,代表这两种所有制的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对于普遍的经济复兴是绝对必要的。苏俄出席会议的目的,是为在互惠、平等和完全无条件的承认的基础上与各国政府及工商业人士建立事务性联系。协约国方面表示,苏俄若接受偿还沙皇和临时政府所欠的184.96亿卢布的债务、归还没收的外国企业、放弃外贸国家垄断制、让外商自由贸易等条件,可贷款给苏俄2000万英镑。苏俄代表以提出反建议的形式驳斥了上述要求,并提出一项反要求:赔偿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给苏俄造成的总计约390.4479卢布的巨大损失。德国代表批评了战胜国的政策,认为各战胜国是在力图损害德国的利益和幸福来增进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英国方面私下里表示,可以同意不归还外国人的财产,而以租借方式补偿。这个略带妥协的方案被法国否定。由于苏俄的主张遭到了英、法等国的反对,会议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苏联盟,苏俄代表利用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向德国提出建立两国平等关系的建议。德国为了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和国际上的孤立处境,同意苏俄的建议。1922年4月16日,两国在热那亚近郊的拉巴洛签订了双边协定。拉巴洛条约规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的贸易、经济和法律关系享有最惠国待遇;两国互相放弃对战费、战争和非战争损失的赔款要求。拉巴洛条约是苏俄同西方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协定。它既冲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苏阵线,也冲击了奴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有助于双方摆脱外交上的孤立状态。拉巴洛条约所采取的互相取消一切赔偿要求,恢复正常关系,密切经济联系的原则,为以后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开创了先例。 拉巴洛条约的签订对热那亚会议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但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一系列问题上难以同苏俄达成协议。历时40天的热那亚会议在没有签订一个协定,毫无具体成果的情况下结束了。不久之后召开的海牙会议,依然没有消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苏俄的分歧,同样以毫无结果而告结束。 热那亚会议表现出资本主义国家既要遏制苏俄,又迫切希望同苏俄进行贸易往来的矛盾心理,其最终结局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深刻矛盾。尽管如此,热那亚会议作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同有社会主义苏俄参加商讨问题的国际会议,在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从军事冲突到和平共处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转折意义。l924年,英国和意大利在没有坚持首先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与苏俄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英、意的行动引起了连锁反应,至1925年,苏俄基本上实现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二、对凡尔赛体系的两次重大调整 凡尔赛体系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争斗妥协的产物,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种种矛盾。随着其自身矛盾发展导致该体系不稳定因素增长,出现了在德国赔款和欧洲安全保障两大问题上对该体系的局部调整。 德国赔款问题是巴黎和会未解决的战后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法国为彻底削弱德国,补偿自己巨大的战争损失,恢复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希望最大限度地从德国榨取赔款,使德国一蹶不振。英国为保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和商品市场,主张不过分削弱德国。美国担心如果德国无力支付赔款,则英、法就有了不向美国偿还战债的理由,反对向德国索取高额赔款。在巴黎和会上,由于英、法的坚持,确定了德国偿付巨额赔款的原则。其后,三国都力图把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动权抓在自己的手中,使问题按自己的意愿去解决。 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规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合330亿美元。德国政府采取了“履行它,就是要证明它无法履行”的对策。1922年,德国政府以灾难性的通货膨胀为由,要求延期支付全部赔款。英国支持德国的要求,并提出了允许德国延期交付和将赔款总额减为500亿金马克的建议。由于法国强烈反对这一建议,英、法分歧加深,德、法矛盾激化。 l923年1月爆发的鲁尔危机,是法国谋求一战后欧洲霸权的一次尝试。鲁尔危机使法德双方面临政治经济危机。在英美的压力下,德国结束了“消极抵抗”,法国也被迫同意重新研究德国赔款问题。鲁尔危机的结局表明,法国无力单独承担维持和平、管辖欧洲的重任,打算凭借凡尔赛和约确立欧洲霸权的企图最终落空。 1924年9月1日,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所谓“道威斯计划”开始实行。该计划的主要精神是:首先稳定德国的金融,复兴德国经济,在此基础上索取德国经济能够承受的赔款。计划规定,由美、英等国向德国提供8亿金马克的贷款,帮助德国稳定金融恢复经济,德国的财政经济由以美、英为首的机构总管监督。计划还要求法、比从鲁尔撤军。道威斯计划使德国赔款问题的控制权由法国转到了美、英手中。计划对于德国赔款的总额没作明确规定,意味着英、美、法、德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 道威斯计划实施后的15年中,德国从美、英两国得到200多亿金马克的贷款,同期,德国支付的赔款仅为110亿金马克。大量贷款流入德国,使德国经济起死回生。l927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回复到战前水平,1929年再次成为欧洲的第一经济强国。随着大量美元流入德国,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及对欧洲国际事务的影响。英国实现了联合美国、打击法国、扶植德国的欧洲均衡政策目标。鲁尔危机结束后,欧洲的紧张局势也得到缓和。 道威斯计划未规定赔款总额,不是一个最终方案。1928年,德国以经济困难为由,提出修改道威斯计划的要求,得到美国支持。次年,“杨格计划”出台(1930年1月正式生效)。杨格计划作出了缩减德国赔款总额20%等规定。杨格计划实行仅仅半年,德国又因经济危机请求延期支付赔款及其他债务。美国担心如果德国经济崩溃会影响欧洲政治经济秩序及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利益,宣布赔款及一切政府之间债务延期一年偿付,但其他国家欠美国的债务不能取消。由于德国的财政状况继续恶化,1932年6月,有关各国在洛桑开会,决定把德国的赔款总数削减到30亿金马克,但先决条件是必须妥善解决协约国之间的债务问题。由于美国在战债问题上不肯做任何让步,洛桑协定最后未获批准。此时,面对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国际形势,德国不再支付赔款,各国也闭口不谈偿还债务问题,贯穿于20年代的赔款和战债问题不了了之。 围绕德国赔款问题,战胜国之间、协约国与德国之间多次展开冲突与协商,带来了凡尔赛体系的调整,总的方向是减轻对德国的经济处罚,打击战后初期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抑法扶德。德国因此得以逐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经济束缚,实现经济复兴,为其最终用武力挣脱凡尔赛和约提供了条件。 欧洲安全保障问题是巴黎和会未能解决的另一重大问题。道威斯计划通过后,法国更急于尽快解决安全保障问题,提议法、英、比三国结盟,以保证不受德国侵犯。德国希望通过适当满足法国的要求,来换取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于1924年9月,提出了加入国联和协约国撤兵莱茵区的要求。英国为继续实行“势力均衡”政策,既希望缓和因鲁尔危机恶化的英法关系,也企图以对德让步来离间它和苏俄的关系,主张通过缔结保安公约来解除法国对安全问题的担忧。这样,法、德、英等国虽各有打算,但都希望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能够解决。其间,法国曾要求对德国东部边界的安全也提供保证,以便维护其东欧盟国,但在英、美两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这一要求。 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会议签订了最后议定书和7个条约,此外,德国分别同法、比、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也分别同波、捷签订相互保证条约,这些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公约规定,德、法、比三国相互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德比之间的领土现状,英国和意大利作为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但在德、英的坚持下,该公约没有规定德国承担维护德波、德捷边界现状的义务,这反映了德国迫切要求收回东部被割让领土和英国力图牵制法国的意向。 为了笼络和控制德国,洛迦诺公约规定,德国必须参加国联,公约才能生效。但德国为维持其在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保持平衡的政策,以此作为修改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的筹码,提出要以对国联盟约第十六条(即对所谓“侵略国”共同制裁)持保留态度作为加入国联的先决条件。德国的这一要求被接受了。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 洛迦诺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它使德国重新加入了帝国主义强国行列,大大提高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英国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和法国的保护人,取得了平衡欧洲力量的有利地位。法国则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东欧同盟体系遭到削弱,并将本身的边界安全置于英、意两国的空头保证之下。 在整个20年代,虽然凡尔赛体系一直是构成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但是,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德国实施惩罚的凡尔赛和约基础之上的。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德国增强了经济实力并提高了国际地位,然而作为德国遭受惩罚耻辱象征的凡尔赛和约却依然存在。既然协约国集团不愿放弃凡尔赛和约,也就注定了凡尔赛和约日后的命运。 纵观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一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国家通过相互之间激烈复杂的对抗和较量而出现了和平共处局面;二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斗虽然导致了某种妥协,但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酝酿国际冲突的根源。

20世纪20年代还处于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进入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 的格局。

论十大关系论文文献格式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著作,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参考文献要放在论文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的要求1.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中括号表示,如[1],[2],[3],[4],[5]…,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英文句号“.”结束。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3.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 (期号).(3)论文集:〔序号]作者. 题(篇)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国内外检索系统通常不仅收录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还收录其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起点和深度以及科学依据的重要指标,也是期刊质量量化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等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 因此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著录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出版物的整体水平. 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 本刊要求来稿作者,凡是引用参考文献的成果 (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图表和其他资料) 均需要对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 作者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书写参考文献著录项.1、参考文献的分类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①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 (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 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②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③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2、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参考文献目前共有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档案A, 舆图CM, 数据集DS, 其他Z.凡无法归属于前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以用Z来标志.3、参考文献格式要求:1.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2.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 (期) :页码.3) 会议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路径.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 获取路径.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 标准:标准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过3名时,全部照录,超过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 (左顶格) 或“[参考文献]” (居中) 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 6 9 0-2,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者.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 (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3) :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3, 33 (4)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曰期 (任选) . [11]学术堂.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EB/OL].. [12]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 B/C 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十大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十大关系的意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本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而成。

本书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全部著述的汇集,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10月至1860年3月的文献24篇。所收著作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编排。

2、《列宁选集》

《列宁选集》选载列宁1894年至1907年即投身革命初期、建党时期和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共27篇。列宁开始革命活动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

3、《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4、《毛泽东著作选读》

《毛泽东著作选读》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分上下两册,共万字。

5、《毛泽东外交文选》

《毛泽东外交文选》是1994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毛泽东在外交工作方面的贡献,用于学习、研究和继承他的外交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著作选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外交文选

论十大关系[1](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下面我讲十个问题。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所谓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在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也没有犯大的错误,只是最近几年,对于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对它的发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这要改变一下。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2]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要更强些,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的工资一般还不高,但是因为就业的人多了,因为物价低和稳,加上其他种种条件,工人的生活比过去还是有了很大改善。在无产阶级政权下面,工人的政治觉悟和劳动积极性一直很高。去年年底中央号召反右倾保守,工人群众热烈拥护,奋战三个月,破例地超额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计划。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总之,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 我国少数民族人数少,占的地方大。论人口,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是压倒优势。如果汉人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很不好。而土地谁多呢?土地是少数民族多,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资源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物博”。 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主要是汉族的反动统治者,曾经在我们各民族中间制造种种隔阂,欺负少数民族。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就在劳动人民中间也不容易很快消除。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并且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常注意检查。早两年已经作过一次检查,现在应当再来一次。如果关系不正常,就必须认真处理,不要只口里讲。 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究竟怎样才适合,要好好研究一下。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有几点应当肯定: 第一点,应当肯定,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那一次镇压反革命是必须的。有这么一种意见,认为那一次镇压反革命也可以不搞。这种意见是错误的。 对待反革命分子的办法是:杀、关、管、放。杀,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一回事。关,就是关起来劳动改造。管,就是放在社会上由群众监督改造。放,就是可捉可不捉的一般不捉,或者捉起来以后表现好的,把他放掉。按照不同情况,给反革命分子不同的处理,是必要的。 现在只说杀。那一次镇压反革命杀了一批人,那是些什么人呢?是老百姓非常仇恨的、血债累累的反革命分子。六亿人民的大革命,不杀掉那些“东霸天”、“西霸天”,人民是不能起来的。如果没有那次镇压,今天我们采取宽大政策,老百姓就不可能赞成。现在有人听到说斯大林杀错了一些人,就说我们杀的那批反革命也杀错了,这是不对的。肯定过去根本上杀得对在目前有实际意义。 第二点,应当肯定,还有反革命,但是已经大为减少。在胡风[13]问题出来以后,清查反革命是必要的。有些没有清查出来的,还要继续清查。要肯定现在还有少数反革命分子,他们还在进行各种反革命破坏活动,比如把牛弄死,把粮食烧掉,破坏工厂,盗窃情报,贴反动标语,等等。所以,说反革命已经肃清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是不对的。只要中国和世界上还有阶级斗争,就永远不可以放松警惕。但是,说现在还有很多反革命,也是不对的。 第三点,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杀。社会上的反革命因为是老百姓的直接冤头,老百姓恨透了,所以少数人还是要杀。他们中的多数,要交给农业合作社去管制生产,劳动改造。但是,我们还不能宣布一个不杀,不能废除死刑。 第四点,机关、学校、部队里面清查反革命,要坚持在延安开始的一条,就是一个不杀,大部不捉。 第四条,杀了他们,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三不能帮助除四害,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杀了他们,你得一个杀俘虏的名声,杀俘虏历来是名声不好的。还有一条,机关里的反革命跟社会上的反革命不同。社会上的反革命爬在人民的头上,而机关里的反革命跟人民隔得远些,他们有普遍的冤头,但是直接的冤头不多。这些人一个不杀有什么害处呢?能劳动改造的去劳动改造,不能劳动改造的就养一批。反革命是废物,是害虫,可是抓到手以后,却可以让他们给人民办点事情。 但是,要不要立条法律,讲机关里的反革命一个不杀呢?这是我们的内部政策,不用宣布,实际上尽量做到就是了。假使有人丢个炸弹,把这个屋子里的人都炸死了,或者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你说杀不杀?那就一定要杀。 机关肃反实行一个不杀的方针,不妨碍我们对反革命分子采取严肃态度。但是,可以保证不犯无法挽回的错误,犯了错误也有改正的机会。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这样做,对人民事业,对国际影响,都有好处。 镇压反革命还要作艰苦的工作,大家不能松懈。今后,除社会上的反革命还要继续镇压以外。一定要分清敌我。如果让敌人混进我们的队伍,甚至混进我们的领导机关,那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专政造成多么严重的危险,这是大家都清楚的。 九 是非关系 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 《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其实,阿Q当时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可是,这样的革命假洋鬼子也还是不准。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像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犯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甚至把一些犯错误的人杀掉了。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无论在社会上不准人家革命,还是在党内不准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都是不好的。 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有人说要看他们改不改。我说单是看还不行,还要帮助他们改。这就是说,一要看,二要帮。人是要帮助的,没有犯错误的人要帮助,犯了错误的人更要帮助。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是团结全党的方针,我们必须坚持这个方针。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 他们没有料到,苏联不久也改设文化部,和我们一样。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完全以“风”为准。今天刮北风,他是北风派,明天刮西风,他是西风派,后来又刮北风,他又是北风派。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一、经典文献类: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5、《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年版。 8、《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研究著作类: 1、张静如主编:《毛泽东研究全书》(全五卷),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 2、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权延赤著:《走下上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4、龚育之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版。 5、黄允升等著:《历史怎样选择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徐焰著:《军事家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7、李君如著:《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李君如著:《毛泽东与后毛泽东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沙健孙:《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选择》,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启民:《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美】本杰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经典著作 毛泽东著作: 1.《实践论》、《矛盾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 2.《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 3.《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 4.《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 5.《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 6.《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7卷) 7.《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毛泽东文集》第8卷) 邓小平著作: 1.《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中国的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政治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

电力系统的十大期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于196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电力工业领域学术期刊。

学报主要刊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总被下载7432106次,总被引446095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根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显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影响因子为,载文量为9976,被引量为296718,下载量为1128848。2015年影响因子排名为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第67名;电工技术(101种)第0名。

办刊历史

196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

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由旬刊变更为半月刊,每月5、20日出版。

2014年,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总被引频次达19265次,在全国6000多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二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这方面的核心;

电 气 应用

电气 自动,化

制造业  自动化。

三个蛮不错的。

评职称用吗可以提供帮助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电气类)排名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工技术学报3.电力系统自动化4.电网技术5.高电压技术6.电池7.电源技术8.电化学9.电工电能新技术10.中国电力11.高压电器12.继电器13.电力电子技术14.变压器15.电工技术杂志16.电气传动17.中小型电机18.低压电器19.电力自动化设备20.蓄电池21.微电机22.微特电机23.电机与控制学报2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5.电气自动化26.电测与仪表27.大电机技术2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