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时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36年,其前身是《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本刊立足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开发研究,面向社会,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田水利与建筑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和农林管理干部。� 本刊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性数据库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1994年以来,本刊连续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在全国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综合质量评比中,先后20余次获奖,其中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报”及陕西省科技期刊“十佳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6年获“200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7年再度入选“200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获“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及“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编辑部”;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在促进学术交流、发展学科理论、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农业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97第二届)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99)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04第四届)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编:赵忠ISSN:1671-9387CN:61-1390/S地址: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40号信箱邮政编码:712100

最新的是2008年,为权威发布,中信所2010年1月数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然科学报告

最新的是2008年,为权威发布,中信所2010年1月数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36年,其前身是《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本刊立足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开发研究,面向社会,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田水利与建筑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和农林管理干部。� 本刊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性数据库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1994年以来,本刊连续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在全国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综合质量评比中,先后20余次获奖,其中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报”及陕西省科技期刊“十佳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6年获“200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7年再度入选“200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获“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及“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编辑部”;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在促进学术交流、发展学科理论、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当然是核心期刊。985高校的学报都是核心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名称:Journal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曾用刊名:西北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学院学报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影响因子:被引频次:30531

山西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大学学报都为省级期刊

(1) Zhao ZG, Rong EH, Zhang JT, Ma RY**(通讯作者).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diameter of sex pheromonetrap for oriental fruit moth.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SCI) 2012,7(7): 1192-1197.(2)李霞; 李先伟; 赵志国; 李捷; 马瑞燕; 聂磊云: 桃小食心虫性诱芯合理有效使用方法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13-216.(3)李娜; 李霞; 薛艳花; 赵志国; 李捷; 马瑞燕: 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参数探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12-516.(4)李锐; 李喆; 赵志国; 马瑞燕; 陈玉娟: 梨小食心虫幼虫为害桃梢的空间分布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9-412.(5)李萍; 杨小环; 王宏富; 赵志国; 郝兴宇: 不同谷子(Setaria italica(L.)Beauv)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 生态学报2009, 860-868.(6)赵志国; 荣二花; 杨小环; 马金虎; 杨文秀: 棉花[ADG]三种杂种及其亲本染色体的核型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67-271+278.(7)赵志国; 薛纪要; 智海英; 马海龙; 马瑞燕: 与Mi相关的抗蚜基因的引物设计.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05-408.(8)李生才; 李锐; 田瑞钧; 赵志国; 武彦楠: 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生态位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6-359.(9)梁雪莲; 郭平毅; 孙毅; 刘惠民; 王景雪; 刘少翔; 赵志国; 唐思静: 玉米3种非组培转基因方法转化外源bar基因研究. 作物学报2005, 1648-1653.(10)杜建中; 王景雪; 孙毅; 赵志国; 陈国娥: 植物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成功的因素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2004, 3-7.

你说的学报 是指校报嘛?如果指的是校报 那么 它不是国家级的刊物~~~话说 我还没听过学报这个东西嘞~~

不是,上了四年还不知道那个是国家刊物了。

cscd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2011版核心,位于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位置,比较厉害的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西北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274XCN: 61-1072/N邮发代号: 52-1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1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西北大学院校代号即代码为10697。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西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88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3千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万余人,研究生117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24个院(系),89个本科专业。截至2020年5月24日,学校拥有5所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

师资力量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学建设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省级名牌专业、34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经济学基地班、历史学基地班、物理学基地班、化学基地班、地质学基地班、生物科学基地班、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资源勘查工程、历史学、物理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行政管理。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中药学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材料化学。

省级名牌专业: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历史学、资源勘查工程、考古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文物保护技术、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专业: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物理学、文物保护技术、材料物理、生物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生物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化学、工商管理、世界史、软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行政管理、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哲学。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3项教学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合作交流西北大学于1992年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西北大学还与巴黎法语联盟合作成立了法语联盟-西安语言文化培训中心,成为西北大学乃至西安地区的师生学习法语以及赴法留学深造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西北大学精心策划了选派优秀在读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国的友好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项目和选送部分本科毕业生赴美、英、德、法、日、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项目等。科研机构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9个省部级理工类科研基地和1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西北大学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437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33项,发表学术论文12101篇,出版专著692部。

据2000、2001、2002年统计,该校被SC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别居第27位、26位、28位。中国校友会网2011、2010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学均为9篇,分别名列第5和第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西北大学一批科研项目获国家立项,并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获32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承担国家科技部首届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获万元资金资助,《名家四子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获准资助额度18万元等。

1998至2008年,西北大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奖励,科研成果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论文。1997年,西北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只有37篇,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学共有327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学术交流西北大学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克里夫·格兰杰、大卫·格罗斯、莫瑞斯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西北大学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西北大学图书馆累计纸质藏书324万余册,电子图书277万余册,电子期刊82万余种,数据库258个,电子学位论文808万余册,音视频6万小时。现已建成了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文摘索引、光盘、多媒体、视频等电子资源相互并存、互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特色馆藏中尤以16万册线装古籍的收藏在西北地区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收藏范围除中国各朝代刻本、印本外,还有日本本、朝鲜本等,内容包括敦煌佛经写本、宋元明清刻本、明清抄本、稿本等,已被确认的460部善本古籍堪属馆藏珍品。已有2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馆还有连续收藏30年以上的中外文期刊和报纸,以及种类齐全的陕西地方志和大量台湾版的地方志。

学术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医药学、地球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等栏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主要反映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社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守正创新,服务科研,传播学术,有补于世”为办刊宗旨,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学术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

所获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4月,该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22年4月,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校徽1、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代表西北大学的形象,面向世界,校徽是西北大学对外展示的图形与标志。2、标志校徽图案追求美观大方、对称,线条流畅,图形与深刻内蕴相统一,简明易识,并具有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3、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圆形图案为总体结构,以中国传统篆字与英文相结合,国内外均可理解其深刻内涵。4、西北大学地处周秦汉唐13朝古都—西安,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形式展现西北大学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出西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府。5、1902代表西北大学建校时间,说明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综合性高等学府。6、外圈的英文为:西北大学·中国·西安,世界各国都可理解西北大学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建校历史。7、以篆字书写“西北大学”校名,黑底白字,阴阳结合,彰显中国古代文化、文明与周秦汉唐的古风文韵,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8、此标志校徽作为西北大学永久标志校徽图案(此前西大无确定的形象校徽标志),从1992年9月确定并使用至今,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校训西北大学“公诚勤朴”之校训,诞生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合大学在城固办学的艰难时刻就淬炼出了“公诚勤朴”的校训。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锦熙教授曾撰文阐述了“公诚勤朴”的含义:“公诚勤朴”校风养成,盖与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相应。“公”以去私,用绝党争;“诚”者天地之道也,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于虚,诚则实亦;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也;勤以开源,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诈之反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就是普通期刊了。不是中文核心。理工科学校的社科版一般都不是中文核心。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截至2013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188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15项;科研经费总额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0项;获准专利248项。 2007—2010年,西安科技大学被三大检索目录引用次数达282次,SCI,EI,ISTP每年平均被引用次数分别为次、和次。3年间三大检索系统共收录西安科技大学论文1205篇,其中SCI收录150篇,EI780篇,ISTP275篇。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图书馆有各类馆藏文献资料250多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13万册),现刊2000余种,电子版全文期刊13000余种。馆藏文献与本校的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基本形成了以煤炭矿业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为特色,以计算机、通信、电气自动化、机械、材料、地质、环境、建筑等学科为重点,文、管、理、工兼收的多学科藏书体系。拥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煤炭数字图书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银符考试库、万方数据库等20个中文数据库,陆续引进了Elsevier数据库、PQDT国外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Ei、Springerlink、国道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库、ACM、ASCE、ASME等9个外文数据库,收藏有6000多种多媒体光盘。 学术期刊《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技术与创新管理》;《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教研究》;《成长·我的青春》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是学风、教风、作风的有机统一,是全体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治学、治教、治校的努力方向。团结:就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团结就是力量。全体师生员工要为办好学校自觉凝聚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勤奋:就是勤勉奋发、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教学、科研、工作、学习中不断追求,锲而不舍,勇攀高峰。求实:就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讲究实效。创新:就是大胆探索,勇于创造,有理想、有抱负,在事业上不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民的儿女,是以强烈的责任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励志图存 自强不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是核心期刊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930CN: 61-1295/TU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2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验室和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依托学校建立。 国家级科技平台 国家干法水泥回转窑预热预分解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生态建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省部级级科技平台 部级科研平台教育部生态水泥工程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农房建设技术西部研究中心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现代生土建筑实验室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建筑文化研究基地耐磨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陕西省生态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环境保护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陕西省水泥生产新技术工程推广中心 陕西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 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结构与抗震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功能材料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建筑科技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中心 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建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陕西省生态水泥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科技机构 钢结构研究所 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所 工程结构与抗震研究所 材料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所 建筑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研究所 粉体工程研究所 建(构)筑物检测鉴定站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土木工程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所 建筑工程材料研究所 岩土工程研究所 劳动安全卫生研究所 空间结构研究所 矿物资源工程研究所 交通与总图规划设计研究所 工程机械研究所 结构安全研究所 机械电子技术研究所 清洁生产研究所 振动应用与故障诊断研究所 道路桥梁工程研究所 耐磨材料研究所 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研究所 计算机控制研究所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所 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西安城市与建筑研究所 智能建筑研究所 建筑与环境研究所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 建筑勘测研究所 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所 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 建筑经济研究所 历史城市建筑保护与风景园林研究所 矿山系统工程研究所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投资与房地产经济研究所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 管理科学与系统设计研究所 环境与市政工程研究所 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所 财务与会计研究所 清洁生产审核研究所 应用物理研究所 工业烟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所 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所 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研究所 城市雕塑研究所 中日通风技术研究中心 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贵金属研究所 生态经济文化研究所 冶金材料研究所 建筑文化研究所 冶金应用技术研究所 当代文学研究中心 校企共建科技平台 西建大莱钢建筑钢结构研究开发推广中心 西建大 - 德源矿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西安建大 - 江森自控 VAV 实验室 冶金固废资源研究中心 西建大 - 龙钢清洁生产研究开发推广中心 西建大 - 潼关中金冶炼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Sonix-MCU 芯片实验室 西建大 - 汇豪镁合金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声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建大 - 翼钢冶金研究中心 陕西省尧柏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矿业尾渣综合利用研究中心 西建大 - 海格尔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西建大 - 新达冶金辅料研究中心 建大 - 秦翔科技研发中心 西建大 - 中航泰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建大振德冶金辅料研究开发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富煌钢结构研究院 西建大 - 秦翔冶金设备研发中心 煤航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新奥混凝土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西建大—山璞矿业工程研发中心 昆山同方可再生能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止桥研究与发展中心 西建大-深圳建工集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昆钢钢结构研究发展中心 西建大-东南网架钢构研究发展中心 西建大-南通扬子碳素冶金研究与推广中心 西建大-济南新峨嵋重大科技基地 充气膜结构技术研发中心 建大-东铭工程技术中心 节能环保工程联合实验室 冶金技术研究中心 红然铝业产学研合作机构 三门峡电熔刚玉产学研合作基地 漳州万晖洁具产学研合作基地 建筑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2014年,资料来源 2005年至2010年,学校相继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国家 “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前期专项等国家级大项目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先后在 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0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百余部,取得国内先进水平以上成果、获全国三大奖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百余项,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创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学校自有知识产权(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50名左右。学校设有建筑、城市规划、建材等三个甲级设计研究院及一大批极具水平的研究机构。先后承担的“黄帝陵整修总体规划与设计”、“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大颗粒流态化理论用于水泥熟料煅烧的机理性研究”、“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稀有金属钛锆提取与加工研究”、“纳米技术研究”等几十项国家级重点规划设计及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8月,图书馆累计藏书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85万册,外文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5633种;同时还订购大量的中外文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及其它专业数据库,自建有本馆馆藏特色的全文数据库,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图书馆还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特种文献和视听资料。 学术期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2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以刊登建筑、土木工程等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学术论文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及特色科技期刊、RCCS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esearchCenterforChineseScienceEvaluation)中国权威学术期刊、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等。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数据库(CCCJG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被评为全国理工科院校学报(社科版)优秀期刊、陕西省人文社科类优秀期刊,其中建筑文化栏目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系统等收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