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论文

论文的选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要和大众关心的话题中去挖掘,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妇科护理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妇科护理论文题目(一) 1. 川蜀中医妇科流派研究 2. 香薰疗法和治疗性触摸对妇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3. 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的MRI诊断 4. 妇科腹式手术后疲劳影响因素的研究 5. 陈自明对张仲景妇科诊治思想之继承与发展 6. 湖湘医学妇科学术源流研究及临证经验整理 7. 当代妇科名老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8. 妇科腹式手术后疲劳相关症状群影响因素的研究 9. 妇科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的需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利用TBS全文检索系统构建中医妇科数据库的研究与实践 11. 老年妇科肿瘤临床分析 12. 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现代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13. 徐升阳妇科桂枝汤证的临床经验研究 14. 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15.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妇科应用中的临床对比 16. 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遗传学研究 17. 妇科千金胶囊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用于人流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 18. 补肾疏肝法干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抑郁症状的研究 19.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妇科护理论文题目(二) 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妇科护理论文题目(三) 1.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3. 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4.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5. 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6.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7. 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8.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9. 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11.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2.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13.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4.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15. 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 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17.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18.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19. 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 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1. 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22. 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23.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24. 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25.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6. 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猜你喜欢: 1.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妇产科护理论文精选 3. 浅谈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妇产科护理论文 5. 妇产科护理论文

就学了这么点东西,写什么论文。连中医皮毛的皮毛都没摸着呢

是你要吧!哥们要诚实

中医学的论文篇2 浅谈中医学与气功 【摘 要】 中医学的气的概念和气机的变化,对气功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大力整理和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气功和学术非常必要。中医学对于气功的指导地位的提升有助于规范中医气功学的术语和临床技术规范。 【关键词】 气功;中医学;内养功 中医学中对气的论述是权威的、实用的。千百年来在临床运用中经过严格的实践检验,对中医的气的理解有助于气功练习和指导病人有效地习练功法健身祛病。历来气功的解释多趋于使用佛家和道家术语,而使用中医术语进行是对气功诠释有助于加深对气功术语和气功医疗操作的规范,而且易于接受。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谈到了主观精神因素的平静恬淡,会使气机畅达回归到原来的自然状态,精神内守对于防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关于气:何为气?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特性。气的生成来自于: 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之精气的生理功能; 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 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其中先天之精气为基础,奠定了总体的根基,后天之气补充和滋养先天之气使之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循环不止。水谷之精气和肺吸入的大自然之清新之气汇聚于胸中形成宗气,走息道司呼吸、贯心脉辅心行血。呼吸和心血的运行直接影响气血之运行,在气功中呼吸调节能很好的调节气血的运行可见一斑。 2 气的分布与分类 根据所在的部位、功能及来源的不同,气分可为以下三类。 元气: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主要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补充和培养。元气根源于肾,通过三焦而循行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无处不在。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说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反之就会因元气虚衰而产生种种病变。 在气功练习中,动功能使气机调达,推动元气敷布三焦。静功意守丹田则有温补元气的功效,在练习中动静结合达到完美的练功效果。 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之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与宗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宗气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注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温度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若宗气不足,临床可见语声低微、呼吸微弱、脉软无力等症。 呼吸的停闭调节有助于宗气的生成和运行,改善气血的运行,加强心肺的功能,心主神明、主血脉、为一身之大主,肺主气,为脏腑之华盖,为相辅之官,心肺功能的提高对于防病治病是非常重要的,习练气功不能不行呼吸之功以改善一身之气血状态,气功一词由兹而生不足为奇。 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因其富有营养,于脉中营运不休,故称之为营气。营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血关系密切,可分不可离,故常常将“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营阴”。 营气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卫气:卫气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防御、温煦和调节三个方面,包括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调节脾胃功能的气功练习方法内养功是首选,早期时候的科研和临床都已证实。 3 气的功能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气是功能极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殖、生长与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温煦作用:是指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防御作用:正如《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指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素问·评热病论》),气又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指气可以保持胃、肾、子宫、大肠等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如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然后再化生为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液和尿液等。 气的各种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比如,气的推动作用和气的固摄作用相反相成,一方面,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控制和调节着血液和津液的分泌、运行和排泄。推动和固摄的相互协调,使正常的功能活动得以维持。 4 气机:气的运动形式 气机,即是气的运动。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个方面,并体现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之中。人体之气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在,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因而气的功能是通过气机来实现的。升与降,出与入,以及升降与出入,相互为用,相反相成,共同完成人体内部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化过程。升者升其阳,降者降其阴,出者吐其故,入者纳其新。升降出入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是生命规律的高度概括。五脏中,心肺位置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出入的枢纽。如肺呼气为出,吸气为入,宣发为升,肃降为降。六腑则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气机的升降出入应当保持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机失常又称气机失调,是气的运动紊乱,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疾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而引起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紊乱,导致体内出现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 气机失常是人体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出现紊乱的概括,也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的内在表现。 气滞 “滞”是指阻塞,不畅之意。气滞,是指气机郁滞而阻塞不畅的病理状态。 气滞的发生多与情志不畅、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结石等阻滞有关。由于上述因素,影响到局部或全身气的运行,形成气机郁滞不畅,可出现胀满、疼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气滞可导致血行滞涩,而形成瘀血。若气滞导致水湿停滞,则可形成痰饮。 气滞还可以使某些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脏腑气滞,常见的肺气、肝气和脾胃气滞,可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则舒,以及完谷不化等症。 气逆 “逆”是违背,不顺从之意。气逆,是指体内气机升降失常,当升者升之太过,或当降者不降而上逆的病理状态。气逆的发生,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寒温不适、痰浊壅阻及外邪侵袭等所致,与肝、肺、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因肝主疏泄,升泄太过,肝气上逆,可见头痛而胀、目赤面红、烦躁易怒等症状,甚则导致血随气逆,出现咳血、吐血、中风、昏厥等症。因肺主肃降,肺失肃降而致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气喘、痰鸣等症。胃主降,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而见呕吐、嗳气、呢逆、腹胀等症状。 气陷 “陷”是升举无力,不足之意。气陷,是指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陷的发生常因素体虚弱,久病耗伤或思虑劳倦等所致。气陷多发生于脾脏,故又称“中气下陷”。脾主升清,一方面上输水谷精微于头目清窍,另一方面托举维系人体内脏器官位置的相对恒定。因此,在气虚升举无力的情况下,既可导致清气不能上养头目清窍,而见头晕、眼花、耳鸣等症;又可出现脏腑器官的维系乏力,而引起某些内脏的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还可兼见脘腹或腰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等症。此外,因气陷是因气虚发展而来的,故临床中常见疲乏无力、气短声低、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脉弱无力等气虚征象。 气闭 “闭”为闭塞,不能外达之意。气闭,是指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而出现的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气闭多于情志刺激而气郁之极,或痰饮、外邪、秽浊之气阻阔气机所致。其发生,可因外感寒邪,束于肌表,阳郁而不达而无汗,感受秽浊之气而致闭厥、外感热病过程中的热盛内厥、突然遭受巨大的精神刺激所致的气厥等。临床上,还可因气机闭郁,壅于心胸,闭塞清窍,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则见四肢逆冷,拘挛、两拳握固、牙关紧闭;肺气闭郁,气道阻滞,则见呼吸困难、气急鼻煽、面青唇紫;气闭于腑,则见二便不通。 气脱 “脱”即脱落、不内守之意。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气脱多由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或正气长期持续耗损而衰弱,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或因大出血、大汗出、大吐泻等,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所致。临床上,因气大量外散脱失,脏腑功能突然衰竭,常出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等危象。 5 病因中七情对于气机的影响 七情的致病特性 过度的情志活动可以直接干扰气机运动,造成气机的紊乱,如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思则气结等,气功的练习可以干预气机运动,气机平和则机体有机会得到修复,阻断了致病因素。内养功初级静功中松静筑基法,在自然呼吸同时配合松静的练习,使大脑和身体同时放松和入静,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内环境,使身体处于较舒适的状态,而得到将息温养。 七情内伤直接影响其相应内脏,使其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直接伤及内脏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相应的脏腑。因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而心是五脏六腑的统帅,它主宰着人的心理、情志活动。为此,七情致病均可损及心,并影响到其他脏腑,在七情致病中心起主导作用。另外,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故情志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失调为多见。如过喜、惊吓、思虑劳神均可伤心,致心神不宁,症见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郁怒伤肝,肝气郁结,证见两胁胀痛、善太息或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肝气上逆,出现呕血、面红耳赤、晕厥。思虑忧愁伤脾,脾失健运,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若思虑劳神,不仅损伤心脾,而且可导致心脾两虚,同时会出现上述心神不宁及脾失健运的兼症。 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对内脏的直接损伤主要为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致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见头胀痛、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喜则气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缓和精神紧张,营卫通利;二是暴喜过度,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见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悲则气消,过度悲忧损伤肺气,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见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见溺频、溲多或二便失禁,甚则面白、昏厥、遗精。惊则气乱,突受惊吓,损伤心气,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见心悸、惊惶失措。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致气机郁结,脾运无力,见食欲减退、脘腹胀满、便溏等。 七情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 情绪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肝阳上亢证,情绪的波动可诱发中风偏瘫,此时对于情绪的调摄,运用气功调神之法使患者能处于安静愉悦的状态,则可以避免和阻断,能处于安静愉悦。 6 气功对于气机的干预 气功练习中,调神运用合理的良性意念替代和阻断不良情绪的侵扰,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动功的练习可以使身体的气机得到调整,动功的练习在中医里也与中医肝藏血,主筋,主疏泄行气。 气功通过三调的合理练习,对身心有序的调节,可以安神定志、养气、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动功如内养功动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吐纳如内养功的停闭呼吸法、六字诀等功法,辨证选功、辨证练功,符合中医学理论的规律,合理的使用三调为宗技术,指导患者通过调神、调息、调身高效而安全的练功、养生祛病,练养结合来调达气机。 在气功的练习中,随着功夫的提高会逐渐形成自然的深长的腹式呼吸,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自然提高了水谷精气的形成。使宗气生成和气血的生成有了生化之源。深长呼吸更能获得充足的自然清新之气,使宗气更加充足,气血的运行动力更强劲。 在气功练习中,由于是自我调控的功夫和技能,故在很多急重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这一技术操作的,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气功的练习需要在缓则治本的阶段来使用,对于气功自我练习的适应症上亦以慢性病或疾病的恢复期为主,总之,是以病人自身能够完成操作为前提。 总 结 通过上述的这些内容从生理到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于气的论述和实践运用都是完善而成熟的,用于临床亦行之有效。气功学,尤其是中医气功学或医学气功、医疗气功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指导病患者辨证的习练气功,是我们中医气功学研究的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1. 中医学职称论文 2. 中医临床毕业论文 3. 中医学教学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趋势论文 4. 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研究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预防医学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心脑血管病失能半失能患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开发与应用研究2、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血清PTH与机体营养状况的关系3、老年AECOPD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与相关因素的分析4、不同营养状况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急性副反应、放疗后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的差异性研究5、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6、微型营养评估和患者主观全面评估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意义7、外周血炎症指标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应用研究8、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适用性研究9、腹膜透析性营养不良中医药干预的实验研究10、口服营养素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11、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效果12、基于脑—肠轴探讨培土生金法对肺脾两虚型COPD大鼠Ghrelin-Obestatin信号调节通路的影响13、体力状况及营养风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14、基于头罩稀释法的间接能量测试方法及其应用研究15、昌吉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生长发育及相关因素调查

肺癌肿瘤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乳腺增生病肝郁血瘀证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慢性肾脏病继发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病理要素的分析 《内经》耳鼻咽喉科学理论探析及临床 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三维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相关病症的临床研究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EGFR与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不难的,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写的《HGF基因治疗和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实验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很快就通过了低强度复合振动联合阿仑膦酸钠预防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立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犬高能营养注射液的研究口服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边疆想象、民族认同与文化建构卫生管理者综合能力体系构建与院校培养的研究卵巢早衰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新型M细胞靶向性疫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研究Th17细胞与Treg细胞平衡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初探mTOR通过减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介导压力负荷下的心功能保护作用双氢青蒿素对肺动脉高压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大花萱草品种筛选与制种技术研究云南高原山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应用研究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纤溶活性、血脂的相关性研究转移性胸腰椎肿瘤的外科治疗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机理研究二氢青蒿素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研究黄花蒿杀螨活性及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研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抑制性细胞因子水平研究α-1b干扰素与清热养阴中药序贯疗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羊种布鲁氏菌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医未病学学科化研究多西他赛对前列腺癌细胞株C-jun与雄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石英砂岩展布规律研究现状论文

我们有专业的团队,原创论文,包你满意

( 一) 砂体宏观展布规律

牛庄洼陷沙二段砂体在形成的控制因素上具有 “古水深控相、古水流控砂”,砂体在展布上具有 “平面弱分带、纵向显分期、早进晚退”的变化规律。

1. 古水深控相

牛庄洼陷沙二段尽管总体古水深较浅,但是水深对相和亚相的控制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在沉积相上,准层序组Ⅲ -1 沉积时期湖盆处于快速湖进时期,湖水深度相对较大,陆源物质的供应相对其他准层序组来说还是较弱的,因此三角洲的范围相对较小,在三角洲朵叶体之间浅湖 - 支流间湾沉积相对较常见。往上到准层序组Ⅲ -2 沉积时,湖水在达到最大湖泛面后开始快速湖退,水深变浅、三角洲推进的速度加快,导致在研究区平面上几乎全被三角洲沉积所覆盖。而到了准层序组Ⅲ -3 沉积时期,湖水退却,多数位置由湖变陆,沉积相类型也主要为河流 - 三角洲相沉积。

其次,在沉积亚相和微相上,准层序组Ⅲ -1 沉积时的西部水深较大,在沉积亚相上除出现大量的三角洲前缘分流河口砂坝沉积之外,还出现较多的三角洲前缘远砂坝沉积以及前三角洲沉积; 而在该剖面的中部及东部,远砂坝及前三角沉积则出现很少。准层序组Ⅳ -1 沉积时处于层序Ⅳ的低位时期,古水深较小,砂体沉积类型以三角洲前缘为主,到准层序组Ⅳ -2 沉积时研究区开始进入湖侵域,随古水深的增加三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后退的趋势,前三角洲及浅湖沉积相应交替发育。到了准层序组Ⅳ - 3 沉积时,水深相对增大,加上陆源物质供应相对不足,三角洲成因的砂体继续后退,浅湖滩坝沉积的含量则明显增加。

2. 古水流控砂

区域古水流背景控制了区域物源的供应方向和供应方式,而局部水流背景则控制了研究区砂体的展布方向和展布方式。沙二段沉积时期,区域古水流背景都是由东向西以及由南向北,层序Ⅲ沉积时期,局部水流方向和区域水流方向相一致,导致从准层序组Ⅲ -1 ~ Ⅲ - 3 砂体展布方向基本都沿由东向西或由南向北的方向成长扇形或长条状分布; 而层序Ⅳ沉积时期,受古水流方向的影响,该层序中所包含的几个准层序组中,三角洲成因砂体的展布方向都变为由南向北; 由于滩坝砂体的形成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准层序组Ⅳ -3 中,滩坝砂体呈现受三角洲前缘沉积明显影响的特征,滩坝砂体的展布也相应地具有受三角洲分布范围影响的特征。

3. 平面弱分带

研究区沙二段古沉积环境浅水及物源供应充足的特点,决定了湖盆以三角洲为最主要的沉积体系进行快速充填,在这种情况下三角洲呈现多分叉状或指状快速向西推进,并且各期朵叶体之间在平面上相互叠置。因此砂体在大致相同的沉积时期内,砂体间的分带性并不明显,表现在工区范围内岩性、空间展布上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各个准层序组中除Ⅲ -2 能大致分出朵叶体以及Ⅳ -3 能够大致确定南部以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往北则主要为滩坝沉积之外,其余准层序组的砂体 ( 特别是分流河口砂坝砂体) 之间基本都具有相连成片的特征。

4. 纵向显分期

在准层序级及准层序组级的层序地层单元中,每一个单元都包含了一期或若干期湖平面的升降运动,而在每一次升降运动的早期,湖水快速上升,水深加大、物源供应相对不足,晚期水深相对稳定,物源也相对充裕,因此导致在沉积物分配上出现下部泥多砂少、上部泥少砂多的现象,各种不同级次旋回在剖面上的叠置,导致砂体在纵向展布上出现了分期性。这种分期性在研究区的格架剖面上都显示的较清楚。

( 二) 水道型砂体及分流河口砂坝砂体的空间展布

牛庄洼陷沙二段水道型砂体及分流河口砂坝砂体是最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些成因类型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选择资料较丰富的王 3 区块中钻井最为密集的王 3—王 14 小区进行解剖性研究。

王 3 区块的水道砂体类型主要是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砂体等,后者在该区块相对发育较差。

1. 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水道的深度及宽度控制着其形成砂体的厚度及宽度。水道愈深,形成的砂体愈厚。对于古代的水道,通常都用它所形成的砂体的厚度代表水道的深度。水道的宽度也是控制砂体宽度的重要因素; 在水道没有明显的侧向迁移的情况下,水道砂体的宽度与形成它的河道宽度相同; 当水道有侧向迁移时,则砂体宽度大于水道宽度; 增宽的程度,取决于侧向迁移的距离。王 3 区块沙二段的分流河道,特别是水上分流河道,一般侧向迁移不明显,故砂体的宽度基本上代表了分流河道的宽度。

统计结果 ( 表 6 -1) 表明,王 3 区块王 3—王 14 小区所发育的分流河道深度的变化范围约为 1. 9m ~ 11m,以 3 ~ 7m 最为常见,平均值为 4. 9m。其宽度的变化范围为133. 3m ~ 1500m,以 300 ~ 800m 为主,平均 481m。宽厚比值变化范围 18. 6 ~ 314. 3,以50 ~ 150 为主,平均值 106. 2。

表 6 -1 王 3—王 14 小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典型分流河道砂体参数统计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 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

这是研究区另一种最重要的砂体成因类型。在王 3—王 14 小区或整个王 3 区块,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各砂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 1) 水道深度及宽度。选择典型的水下分流河道测量的宽深参数列于表 6 - 2 中。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比,水下分流河道的河深与其接近,平均宽度较前者要大一些,宽深比也有所增加。

表 6 -2 王 3—王 14 小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典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参数统计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由表可见,水下分流河道深度的变化范围为 2m ~13m,以 3 ~8m 最常见,平均值为5. 0m。宽度变化范围 114. 2m ~ 1600m,以 400m ~ 1000m 较常见,平均值 536. 2m。宽深比变化范围 27. 5 ~425,以 70 ~140 为主,平均值 114. 2。同样,剔除那些沿东西方向延伸的水下分流河道以及由于砂体的侧向迁移而连片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对测得的砂体作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y = 99. 937x + 37. 841

上述方程反映了该区块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比关系。

( 2) 水道延伸方向。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在水下的延伸,其流向沿袭了平原分流水道的走势,仍为向北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但也有一部分为东西向 ( 表 6 -2) 。水下分流河道的弯曲程度与水上分流河道的相差不大,部分小层显示比水上河道弯曲程度有所降低。

( 3) 水道形成的环境。该区块在沙二段沉积期间湖泊水体很浅,湖底也相当平坦,故水下分流河道的流向也会因局部起伏而发生弯曲。另一方面,作为河道基底及 “岸边”的先期沉积的粘土物质因饱含水,其固结程度比水上的河岸泥质沉积物差,故河道侧向迁移比水上容易一些。在某些小层中,水下分流河道因侧向迁移而使砂体宽度增大,以至于相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侧向相连,不再显示近南北向带状分布的特征。

3. 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

王 3 区块发育的分流河口砂坝的规模不等。就分布面积来讲,大者 4km ×2km,小者1. 5km × 1. 5km; 其砂体厚度,通常中心部位可达到 8 ~ 10m,厚者超过 12m,自中心向四周厚度有所减薄。

河口砂坝一般位于水下分流河道末端的外侧,呈席状分布。由于分布规模较小,故未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河口砂坝的分选较好,粒度适中 ( 以细砂为主) ,是良好的储集层。因为它与水下分流河道密切共生,故在勘探实践中,在寻找水道型砂体的同时,要注意寻找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外侧的河口砂坝储集体。

常国贞王永诗林红梅帅萍毕彩芹彭传圣

摘要通过沉积相、成岩相、岩石相结合对罗家地区砂、砾岩体进行储集层特征的地质描述,运用多井约束反演资料实现了储集体定量描述,点体结合,更好地建立了砂、砾岩体储集层模型。罗家砂、砾岩体中蕴藏丰富的稠油资源,而且稠稀油都有分布。针对罗家缓坡带砂、砾岩体稠油,本文以成藏演化为线索分析其成因,指出两类烃源岩、两次成藏期,是该区不同区块之间、同一区块不同构造部位原油性质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砂、砾岩体多井约束反演储集层模型原油性质稠油成因

一、引言

图1罗家地区构造位置图

罗家地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西南部,陈家庄凸起北部罗家鼻状构造带上(图1),西与四扣-邵家洼陷相连,北以斜坡过渡至渤南洼陷,东与垦西地垒及三合村洼陷相接。该区沙河街组发育规模巨大,砂、砾岩体为沾化凹陷乃至济阳坳陷所罕见,砂、砾岩体中蕴藏有丰富的稠油资源。由于储集层非均质强且以稠油为主,尽管绝大部分井见油气显示但试油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探明地下稠油资源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笔者对该区展开了专题研究,

本文为研究专题的部分成果。

二、砂、砾岩体划分对比及空间展布

罗家砂、砾岩体发育于沙四段及沙三段下部,厚度100~300m,为一套砾石成分复杂、分选磨圆差、砾石大小不一、结构和成分成熟度极低的砂、砾岩体。沙四段下亚段为暗红色泥岩夹灰色砂砾岩,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碎屑沉积物;沙四段上亚段转为盐湖沉积,由湖盆中心至边部依次发育膏岩、灰岩和砂砾岩;沙三段是湖盆发育鼎盛时期,砂、砾岩体沿湖岸分布;沙三段末期湖盆抬升,顶部地层遭受剥蚀。

砂、砾岩体地层划分对比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地层模型,研究砂、砾岩体空间展布。同一地质体并非等时体,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它的等时关系依赖于地震资料。实践中岩-电性及沉积旋回性分析是地层划分的基础,地震资料应用是地层对比的关键,多井约束反演资料解释应用是对地层划分、对比可靠性的验证。

罗家砂、砾岩体厚度大,其内部缺乏稳定的泥岩隔层。扇体走向经合成记录标定的连井地震剖面显示:潜山顶面(TR)、沙一段底面(T2)两个沉积间断面是砂、砾岩体顶底界面。T2反射层之下南部砂砾岩向北相变为沙三段下亚段油泥岩、泥岩;北部砂砾岩位于T6反射层之下,并向南超覆尖灭于潜山之上,由此确定其地质层位为沙三下段、沙四段。旋回性是沉积岩的普遍特性,利用取心井段长、砂砾岩地层厚的代表井将沙四段划分五个砂组,沙三段下亚段分为两个砂组。这种划分对比方案与测井约束反演地质界面吻合较好。通过地质—地震有机结合,实现了大套砂、砾岩体地层的划分对比,明确了罗家砂、砾岩体为超覆退积型分布的地层模型。

图2罗家地区砂、砾岩扇体分布图

受古地貌、同沉积构造、气候条件及补给水道的影响,罗家砂、砾岩体以鼻状构造轴部为界分为东、西两支扇体,纵向上具有继承性。沙四段、沙三段各自为沉积单元,二者端部与根部叠置,平面上具有不均衡性:东部扇体规模大、岩性粗,主要为砾岩体,西部扇体规模小、粒度细,为砂、砾岩体(图2)。

三、储集层特征地质描述

罗家砂、砾岩体规模大,厚度大,岩石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沉积成岩演化是影响储集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1.岩石相

罗家砂、砾岩属于复成分砂砾岩,以含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砾状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为碳酸盐岩、中酸性喷出岩。结构成熟度较低,常表现为杂基支撑,颗粒大小悬殊、分选差、磨圆差等特点。砾石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岩的碎屑填隙物主要为泥级细杂基和砂级、粉砂级粗杂基,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砂岩为长石岩屑石英砂岩、长石质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按岩石结构、构造及颗粒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砂砾岩相和砂岩相。砂砾岩相是主要的岩石相类型。

砂砾岩相包括颗粒支撑砂砾岩、杂基支撑砂砾岩和混合支撑砂砾岩。颗粒支撑砂砾岩分为同级和多级颗粒支撑砂砾岩两种类型,前者砾石大小相等,颗粒呈点、线接触,充填物少或被砂质充填,物性好,含油性最佳;后者砾石大小不等,填隙物以粗砂为主,物性和含油性稍差。杂基支撑砂砾岩,砾石呈漂浮状,充填物为粗杂基、细杂基,泥质发育,物性较差。

砂岩相纵向上位于一个沉积旋回的上部或顶部,平面上位于扇体的扇中前缘或扇端,常见平行层理、块状层理。

2.沉积相

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冲积扇( )和水下冲积扇( )。

(1)冲积扇

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山口处,主要为暂时性的洪水水流形成的山麓堆积物,可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三个亚相。

扇根亚相位于冲积扇根部,发育有单一的或2~3个直而深的主河道,其沉积物主要为河道充填沉积,一般无层理特征,呈块状构造。滞留物和冲刷面很多,反映了多次沉积侵蚀作用。其沉积序列为向上变粗的进积型反旋回沉积序列和向上变细的退积型正旋回沉积序列。测井曲线表现为块状高阻和自然电位波状起伏。

扇中亚相位于冲积扇的中部,沉积物主要为砂岩、砾状砂岩、砾岩。主要由辫状河道和辫状河道间两种微相组成。辫状河道微相沉积物具叠瓦状构造、不明显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冲刷-充填构造,与下伏层呈冲刷接触。其测井曲线特征为齿化或弱齿化箱形、钟形。

扇端亚相沉积物通常为砂岩、含砾砂岩夹粉砂岩和泥岩组成。西部扇体细粒沉积物较发育,分选较好。

(2)水下冲积扇

水下冲积扇可分为扇根、扇中及扇端亚相,指暂时性洪水携带大量陆源碎屑直泻入湖,并在湖盆边缘形成的水下扇形体。

扇根亚相沉积物主要由杂基支撑的砾岩、砾状砂岩夹少量灰色或灰绿色泥岩组成,可进一步划分为主河道和主河道间微相。主河道微相由高密度洪水冲蚀而成,是该亚相中最具特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砾岩、砂质砾岩和砾质砂岩构成,砾石大小不等、分布杂乱,砾岩多为粗杂基支撑的砾岩。测井曲线表现为正旋回特征,单个旋回为齿化或弱齿化的钟形或箱形,曲线组合形态为多个钟形或箱形的垂向叠加。主河道间微相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浅灰色泥岩夹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该沉积在垂向和平面展布上夹于水下冲积扇扇根主河道之间,粒度分布主要由悬浮总体及少量跳跃总体构成,反映了快速搬运和快速沉积的特点。测井曲线表现为较薄层的低幅平直或微齿化。

扇中亚相是水下冲积扇的主体部分,为一套互层的砾状砂岩、砂岩和泥岩,可划分为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扇中前缘微相。辫状水道微相主要由三种岩石相类型组成:混杂组构砂砾岩、具正递变层理的砂砾岩或含砾砂岩、块状层理及平行层理的砂砾岩。上述三种岩石相类型组成两种垂向序列:一种是自下而上由块状杂砾岩、递变层理砂砾岩、块状层理砂砾岩组成,该序列反映了物源供给减弱,流体性质由重力流逐渐向牵引流转变,水体不断加深的沉积条件;另一种是从下到上由递变层理砂砾岩、块状层理砂砾岩或平行层理砂砾岩组成,测井曲线一般表现为正旋回特征,弱齿化箱形或钟形。辫状水道间微相位于水下冲积扇扇中辫状水道之间,后期辫状河道发育时对其冲刷侵蚀,厚度非常薄。扇中前缘微相位于扇中辫状河道前缘,系水流流出辫状水道后所携带的物质在出口沉积而成。在相序上与扇中辫状水道微相沉积的砂砾岩密切共生,构成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

扇端亚相位于水下冲积扇的最前缘并与湖泊沉积相过渡,沉积物为砂岩、细砂岩、泥岩。泥岩具水平层理构造,垂向上与浅湖相碳酸岩或泥岩相叠交。

水下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厚度由厚变薄,形成一个自扇根到扇端的巨大正韵律层序,反映了向岸方向退积,并逐渐趋于废弃的过程。

3.成岩相

成岩相是成岩环境与成岩产物的综合,能反映储集层岩石目前面貌。在成岩作用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将砂、砾岩体储集层划分出以下五种主要的成岩相。

(1)杂基支撑压实成岩相及强压实压溶成岩相

杂基支撑压实成岩相主要形成于细杂基支撑及混合支撑的砾岩、杂砂岩中,杂基含量高,胶结物含量低,由于碳酸盐杂基的存在,容易遭受溶解,形成低渗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扇根及扇端亚相。强压实压溶成岩相常形成于以石英为主的砂砾岩储集层中,杂基含量较低,石英次生加大发育,属于致密储集层。

(2)碳酸盐胶结成岩相

早期胶结而晚期未发生明显溶蚀作用或早期沉淀晚期重结晶储集层类型。分布在水下冲积扇扇端亚相,少量分布于扇中亚相的辫状水道间微相。

(3)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

该类成岩相次生孔隙含量高,杂基或颗粒支撑,粒间、粒内溶蚀孔隙发育,主要成因包括大气淡水淋滤及埋藏溶蚀。主要分布于冲积扇扇根的主河道微相、水下冲积扇扇根的主沟道微相及扇中的辫状水道微相。

(4)沥青充填成岩相

沥青充填是砂砾岩储集层的一大特色,其对应的成岩相是普遍发育的一种成岩相类型。沥青充填于砂砾岩的原生和次生孔隙中斯孔隙度、渗透率降低,形成低孔低渗储集层。该类成岩相主要分布于冲积扇扇根的主河道微相、水下冲积扇扇根亚相及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受构造活动控制,多发育于构造高部位。

(5)混合成岩相

常发育于构造高部位,主要受油气运移、砂砾岩储集层非均质性、油气来源的影响,导致储集层中各种成岩现象并存。

四、储集层特征地球物理解释

经频谱分析,该区三维地震资料主频为21Hz。测井资料分析,沙四、沙三段的砂、砾岩体速度为3200~5000m/s,平均为4100m/s,若以A/4作为时间可分辨的厚度极限,纵向分辨率为25m;通常以A/8作为能量可分辨薄层的厚度极限,纵向分辨率仅为12m,不能满足储集层描述及预测砂体的需要。

多井约束波阻反演是以测井资料为依据,地震资料为控制,通过井旁地震道与测井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最佳波阻匹配关系,从井点出发逐步外推的一项技术。为了精确区分储集层、致密砂砾岩层等非储集层,解决波阻抗数据体中地层岩性及储集层的多解性问题,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波阻抗反演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自然γ、自然电位等测井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

储集层解释模型是一种能将反演数据体中非储集层信息剔除的模型。孔隙度是最能反映储集层信息的一项参数,但由于孔隙度反演数据是通过砂砾岩孔隙度与声波回归关系由声波时差转换得来,而该区的泥岩与砂砾岩的声波时差分布无界限可划,泥岩与砂砾岩所计算出的孔隙度无法在数据体中用来区分储集层与非储集层,这同时也否定了直接运用速度数据体和波阻抗数据体来剔除非储集层的可能性。然而,砂、砾岩体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的关系表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只要确定砂砾岩储集层与致密砂砾岩层孔隙度的界线值,就可将致密砂砾岩剔除。因此,可以通过先剔除泥、灰岩再剔除致密砂砾岩的方法来剔除非储集层。

罗家砂、砾岩体泥质含量较高,自然电位响应无法区分各类岩性。自然γ测井弥补了这一不足,泥质含量的高低能在自然γ值上产生响应,可以用自然γ测井剔除泥、灰岩。统计结果表明,泥岩的自然γ分布为35~60API,砂砾岩的自然γ分布为25~50API。确定二者之间界线的原理是最小误差原理,即该界线使各自进入对方区域的丰度近似且达到总误差最小。通过丰度曲线的交会得出该界线为42API,可信度达70%以上。统计还表明,砂砾岩的自然γ值多大于25API,灰岩的自然γ值多小于25API。自然γ区分泥岩、灰岩与砂砾岩是可行的,最终确定砂砾岩的自然γ门坎值为25~42API。

砂、砾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为5%~16%,非储集层的孔隙度为0~6%,同样应用最小误差原理确定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的界线为5%,可信度达95%。

在用自然γ数据体剔除泥、灰岩所得的砂、砾岩体展布信息数据体的基础上,将该信息移植到孔隙度数据体,再用储集层与非储集层孔隙度分界值剔除不能作为储集层的致密砂砾岩,留下的数据体反映了砂、砾岩储集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孔隙度数据体本身又能反映物性分布特征,从而达到了定量评价储集层的目的(图3)。

图3砂、砾岩体储集层地球物理方法预测流程图

五、储集层地质模型

储集层地质描述是基于对岩心及测试资料的描述技术,而储集层特征地球物理解释则是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描述方法,点体结合,全面地反映了储集层空间变化规律,从而更客观地建立了储集层模型,为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坚实的基础。

1.储集层结构特征

储集层建模的主要目的是将储集层结构和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变化表示出来。储集层结构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顺辫状水道方向,砂体具较好的连续性,砂体规模受同沉积断层的影响,断层下降盘砂体厚度较大,不同期次的砂、砾岩体呈超覆退积沉积序列;②横切辫状水道方向,主要为透镜状砾岩体与薄层砂岩体、薄层泥岩夹层和致密砂砾岩的复杂组合;③砂体宽厚比值较大,一般7~12;④砂体之间泥岩夹层主要分布于扇缘,砂砾岩主体连通性应与砂砾岩致密隔层的分布有关。

2.储集层孔隙度分布特征

储集层孔隙度分布三维模型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顺辫状水道方向,总体上扇中主水道储集层物性较好,砂体连通性较好,砂体之间有物性较差的薄层致密或扁长透镜状泥岩层分布;扇根和扇缘物性较差,主要表现为透镜状,物性较好的分布于物性较差的致密层或泥岩中。

第二,横切辫状水道方向,砂砾岩物性表现为较强的层间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砂体连通性较差。辫状水道部位,物性较好,致密砂砾岩隔层厚度和分布密度较小;辫状水道间为透镜状物性较好砂砾岩零散分布于物性较差的厚层泥岩或致密层中。

第三,平面上,砂、砾岩体也表现为较强的储集层非均质性。物性较好的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扇中辫状主水道,扇根及扇缘也有零星分布;物性较差的储集层多分布在辫状水道间及扇缘[1]。

六、原油性质及其高硫来源分析

罗家砂、砾岩体中原油物性变化大,除个别区块为稀油外,大部分为稠油分布区。原油密度~,粘度~,含硫量~,凝固点-4~60℃。稠油具有“四高”和“三高三低”特征,即高密度、高粘度、高凝固点和高含硫,高胶质、高沥青质、高非烃、低烷烃、低芳烃、低含蜡。按原油密度和粘度两项指标,参照国际上采用的重质稠油划分标准,将原油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正常原油(工类)、重质油(Ⅱ类)、特重油(Ⅲ类)和沥青(Ⅳ类)(表1)。

表1罗家原油类型分类表

随着罗家砂、砾岩体原油相对密度的增加,动力粘度量指数增加,含硫量呈线性增加,而含蜡量线性递减。相对密度和粘度主要取决于原油的族组分,即胶质与沥青质的含量,其中粘度主要受非轻(胶质)含量的影响,两者成正比关系,而重质油的相对密度主要受沥青质含量的影响,二者也成正比关系。而胶质与沥青质的丰度又与硫的含量密切相关,主要是因为胶质和沥青质是富含氮、硫和氧原子的高分子量的多环分子。

石油中硫含量不仅是评价石油性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研究石油生成和转化的重要参数,因此分析原油中硫的来源及成因是分析稠稀油形成机理的关键。原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生油母质的性质、演化程度及次生变化等因素。高硫含量是该区稠油的一大特色,而含硫量与原油密度、粘度(对数)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硫不是活的生物体的主要组分,因此原油中的高硫成分必然是后期从其他方面获得的。该区稠油中部分硫来自沉积物原始有机质中的氨基酸,但大部分原始硫来自沉积有机质和水溶硫化物(S2-)。

在强还原缺氧的情况下,厌氧细菌的作用使硫从硫酸盐中析出,由于贫粘土的石灰质淤泥含铁和其他金属少,不能消耗所有的硫根,这些硫先进入沉积物中与残留的有机质结合,导致成环作用和芳构化作用,形成富硫的Ⅱ型干酪根,其饱和化合物除由大量的环烷烃和中等链长的脂肪链所组成外,还存在大量的硫。当有机质进入生油门限时,首先以苯并噻吩衍生物而析出,而后又以硫化氢的形式释出,因此硫含量高通常与表明缺氧条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存在相关性(如高C35升藿烷指数或低的姥鲛烷/植烷比值等)。原油的生物降解作用也能导致硫的富集,因为细菌优先消耗饱和烃,而对苯并噻吩衍生物和高分子量杂原子化合物很难发生降解作用,从而导致原油中的含硫量相对增加;微生物活动导致硫化氢和元素硫形成,它们可以和蚀变的原油再反应而生成多硫化物。

七、原油稠化机理分析[2~3]

1.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烃母质

渤南洼陷沙四、沙三段烃源岩有明显差异。沙四段烃源岩为咸水强还原环境,广泛分布,膏岩分布区位于湖盆中心,周边环绕灰岩相带。这种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富硫干酪根的生成。研究表明,相互交联的硫原子桥在碳-碳键开始裂开之前就已经破裂,富硫的干酪根在热力低级阶段就能生成石油。由于弱碳-硫键的破裂,硫从干酪根中分离出来,形成高硫的低熟油。沙三段烃源岩沉积的水介质条件、生物标志物、有机质丰度、类型等与沙四段差异较大,生成低硫干酪根,大部分热降解为正常成熟原油。

经原油的碳同位素曲线对比发现,沙四段下亚段原油碳同位素曲线形态相似,可对比性良好,说明来自同一油源;而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原油碳同位素曲线不完全相似,反映了混源特征。Ts/Tm为成熟度参数,该比值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沙四段下亚段原油 Ts/Tm值(0~)明显低于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γ-蜡烷是由五个六元环组成的环状化合物,沙四段下亚段原油γ-蜡烷/C30藿烷为~,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分别为~和~。以上分析证实沙四段下亚段原油来自于沙四段烃源岩,而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原油来自于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

2.运聚过程及稠变作用

罗家砂、砾岩体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油气运聚过程,第一次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期,第二次在馆陶组沉积末期至今。

东营组沉积末期,沙四段烃源岩进入排烃阶段,油气穿过灰岩地层进入砂、砾岩体中,除一部分被圈闭捕获外,其余继续向上倾高部位运移,由于基岩不整合面与地表连通,地表蒸发氧化作用使原油稠化。大气降水入渗也使原油遭受了普遍强烈的次生改造,罗9井原油烷烃色谱证实发生了生物降解,分析认为是古降解作用。

馆陶组沉积末期油气运聚方式与第一次类似,所不同的是沙三段烃源岩进入大量排烃阶段,油气沿基岩不整合面进入上覆的馆陶组聚集。由北向南渤南、罗家、陈家庄三个油田原油含硫量为低—高—较低的变化趋势,即油性为稀—稠—较稀的分布特点,是本期油气运移的加硫稠化和差异运聚的必然结果。

胶结物有机包裹体中气-液烃与沥青共存、成群分布,证实砂、砾岩体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油气充注过程。原油含硫量分布呈“双峰”特点,虽然两次油气运聚过程都发生了加硫稠化作用和轻烃散失滞留稠化作用,但前峰低硫原油为第二次成藏期产物,而后峰高硫原油则为第一次成藏期形成的较重稠油。

3.油气成藏后的稠化作用

对单个油藏,成藏后的稠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底边水的水洗氧化和重力分异作用。以罗801断块油藏为例,罗801位于构造高部位,原油密度为,是Ⅰ类正常原油,低部位的垦5井原油密度为,属Ⅱ类重质稠油,分析认为是底水或边水造成的分异作用。

第二,断层活动造成差异分离作用。断层作用使压力释放,将单相流体系统转化为两相系统,形成气顶,这些气体和轻烃运移到浅层圈闭中,导致其下部砂砾岩中原油更稠。罗东地区罗9-37断阶沙一段为稀油,而与之相邻的南、北断阶沙四段为Ⅱ类重质油,是断层导致的差异分离作用。

八、稠、稀油分布规律

统计罗家砂、砾岩体中所有的油性资料,I类原油占,Ⅱ类原油占42%,Ⅲ类原油占,Ⅳ类原油占19%;总体上砂砾体赋存的原油以Ⅱ类原油为主,其密度为~,粘度100~(80℃)。Ⅰ、Ⅱ类原油沙四段下亚段仅占20%,沙四段上亚段占62%,沙三段下亚段达65%。西扇体工、Ⅱ类原油占73%,东扇体则为。

纵向上,砂、砾岩体中上部含油性好。沙四、沙三段砂、砾岩体上覆沙三段、沙一段泥岩地层厚,分布范围广,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在成岩和成藏演化中,砂、砾岩体由早期作为油气输导系统的一部分,演变为若干套储盖层组合。物性改造过程中,中上部是油气运聚集中段,物性和含油性较好,而下部成岩作用更强,物性逐渐变差。砂、砾岩体中大部分井油气显示井段很长,解释的油层并不多,这是砂砾岩稠油油藏的特点。其原因是,早期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后期物性变差为干层,仍可残留油斑显示;二是早期作为运移通道,后期物性变好,仍为油气运移通道或构造部位低或原生油藏遭到破坏,残余油斑显示物性好,试油出水。斜坡带上一些区块属于这种类型。

平面上,西部扇体油性比东部扇体好。局部构造高的部位油层总厚度较大,向低部位过渡为水层或干层,储集单元的展布和构造高低决定油水层分布。不同区块之间油性变化较大,但同一区块构造部位越高油性越好。

受两种烃源岩、两次成藏期等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和多种稠变因素的控制,罗家砂、砾岩体原油分布具有东部扇体稠西部扇体稀;层位上,下稠上稀;油气运移方向上,远稠近稀和单个油藏底稠顶稀的特点。

九、结论

应用地质、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罗家砂砾岩地层划分对比,通过岩石相、沉积相、成岩相三个方面研究进行储集层地质描述,划分了两种岩石相、两种沉积相和五种成岩相。在此基础上,运用多井多参数联合反演资料进行砂砾岩储集层定量描述,建立了储集层结构和参数模型。

罗家砂、砾岩体稠油含硫量高,原油性质变化大。受两种烃源岩、两次运移期和成藏后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原油具有东稠西稀、远稠近稀、下稠上稀和底稠顶稀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1]裘怿楠,薛叔浩等.油气储集层评价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王铁冠,钟宁宁,侯读杰等.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3]曾凡刚,李赞豪,程克明等.中国重质原油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中医研究生论文发布

广中医图书馆论文接收各研究生导师、各研究生:按照《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办法》(广中医研〔2019〕24号)、《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查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我院现布置开展2022年上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工作,具体通知如下:一、参与人员2022年上半年申请学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其指导老师。二、审核方式研究生向导师提交学位论文及原始资料,由研究生导师审核所指导申请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研究原始资料。三、审核内容学位论文相关研究原始资料,包括原始数据、实验记录、调研记录、问卷调查记录、拍摄素材和案例、病例、统计学分析结果等,审核其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等。四、结果处理1.审核合格,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签署《第一临床医学院学位论文原始数据和资料真实性承诺》;2.审核不合格,由审核导师提交《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表》,另附问题清单和佐证材料(若有),《审核表》报学院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复审;审核不合格,学校不受理该研究生当季的学位申请。五、完成时间2022年5月5日前完成审核。有审核不合格情况由审核导师向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提交《审核表》及相关材料。审核合格者由研究生保管《真实性承诺》,并作为学位论文附件材料之一。六审核说明研究生导师应切实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对研究生加强学术规范、学术诚信引导,严格审核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原始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我想知道怎么发表?写好论文,在目的期刊网站上查到投稿信箱投递,有的期刊有在线投稿系统.投稿后,电话咨询查收.之后等待审稿.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难写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要求有创新,有一定理论或应用价值.写作的时候要下点真工夫.没有一点独到的想法或试验数据是很难发表的.是不是要求特高??要求也不是特别高,核心期刊也比较多.英文期刊则有更高的要求.还是交钱就行??不是有钱就可以发表的,否则核心期刊也就不核心了.但一定数目的版面费是少不了,版面费数目各期刊标准不一.

网站发布是不关乎晋职的,你得在国内公开的专业期刊发布才行,有些时候还需要国家期期刊才行,而且你的专业文章如果在网络等公开媒体发表过,杂志社是不会也不能再给你发布的。联系一家杂志社吧,现在你再好的文章,也不会给你稿费,而是你要按你的字数版面支付出刊费用!当然如果你是霍金这样级别的发表就不用了找家你想投稿的杂志社,把你的文章发给其邮箱,他们的编辑会主动联系你的!如果你要投稿的杂志社比较高级别,也有专门做这行的公司,会给你的论文润色和疏通关系,这些都是不能说的秘密,我也豁出去告诉你了!其实大家都有这么个印象,80年代后的论文就没有值得看值得信的,因为都是在变着法的抄袭前人,所谓目的,以前是为了公开成就,现在就是像你一样的,都是为了晋级,因为你再好的研究成果,也不会有什么人在意,甚至发布不出,而你改一改前人著作,就能大行其道,前两年不是有件件哄动性的事吗?某某伟大研究在国内几家杂志社被拒,结果被世界一流杂志刊发并重点推荐,还引起国内媒体自省,天朝这种制度,有本事的不如会说的,有能力的不如会考的,成功的敲门砖在国内永远不会是真材实学,一个本单位内连实习生都不认可的人,在外场甚至是风风光光口若悬河的专家正高,骚年,死心吧,真材实料别想顺利发表顺利晋级,甚至你的第一作者都保不住,这就是现实,尽早找论文代理是正事!

毕业论文不会发表。研究生小论文是可以发表的。

初中数式规律题研究论文

随着教育科研意识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 根据笔者的切身经历,我认为初写数学论文的教师, 为了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就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高中和小学的数学,以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2)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3)电子形式,比如以网络、光盘、软盘等为载体的信息. 来源于不同形式的信息各有千秋,有的权威性高,有的时效性快,有的针对性强,有的信息量大. 这些信息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种:(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主要用于一般性的信息;(2)做摘记,写在本上,编好序号目录,以便查找,所记内容比卡片更详尽,适用于比较重要的信息;(3)复印,对于特别重要并且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全文复印,复印件应用同样大小的复印纸,对不同大小的原件缩放得一样大,便于装订、排序、编目;(4)存盘,这是针对电子信息形式的特殊性采用的一种保存方式,复制到微机硬盘或软盘上. 有条件的,还能使用录音、录像、刻录光盘等等方式. 自1996年以来,我手抄20多万字,复印存盘10多万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我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 论文只是教研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只看重论文发表这一结果,急功近利,做无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 “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2)课后反思,对每节课的成败得失都及时的总结下来,以便进一步研究;(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提示我们教学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学生中也会有许多新颖的解题思想,值得教师学习;(4)考试总结,测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集中检验,即使在素质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试视为应试教育的“余孽”,“打入冷宫”,关键是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和内容,适应素质教育;(5)解题分析,教师平时应坚持解答一定数量的数学题,解题是数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样做可以活跃思维,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6)调查反馈,调查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所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阅读他人的论文时,有时也能发现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对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于质疑;(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但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几年来,我以“教学手记“形式,积累的素材已达200多份45万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成文,已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数学论文(或文章)100余篇17万字. 其中,有些论文的素材积累投入了很大力度,比如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01年第10期的《“动”了五年的压轴题》一文,是在对1997年~2001年五年间,河北省中考压轴题的命题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汇总整理而成的;发表于《校园学习·数学》2002年第1~2期的《方程(组)中考复习精要》一文,素材源于对2001年70余份中考试题的分析精选. 三、立足实践,提炼新意 初中数学教师都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最清楚教学中的困惑和喜悦,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进行着实践和改革,这些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门所难以具备的. 正因如此,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 近期,我正负责河北省“创新教育”子课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工作,这一课题也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将自己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参加了2000年8月在京举办的“全国初中数学教育第十届年会”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 再比如,教学中的一些“冷点”问题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便会使学生无从插手,据此李凤君老师和我合作写成《怎样判断勾股数》一文,发表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第2期上. 论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 就拿对中考试题的研究来说:河北省2000年中考于6月22日结束,我随即对当年的中考试题加以分析,从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角度深入剖析,于7月份创作完成了《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000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并寄给《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后来发表于该刊2001年第3期;一般每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汇编资料最早在10月份面世,通过研究我发现,1998年的中考试题中不等式应用题异军突起,而且当年考生的得分率偏低,必将引起以后中考师生的注意,针对这一新动向,我于11月份写成《例谈中考不等式(组)应用题》一文,对此进行分类研究,并补充编拟新试题,指出命题趋势,该文发表于《河北教研》1999年第2期. 四、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写论文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按照一般情况,提醒初写者先尝试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练习写学习辅导类的文章. 几年来,我在《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中生周报》等报纸上,发表学习辅导类文章数十篇. 这些虽然一般称不上“论文”,但是进行这样的写作,既可以当作练笔,又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视为一次小小的课题研究. 学习辅导类的报刊面向广大学生,通常用稿量大,发表得快;其内容突出针对性,深入浅出,形式灵活;所需稿件短小精悍,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与教学同步,应该比教学进度提前3个月寄稿;写稿还应分析用稿动向,目前学习辅导类报刊多数存在高年级稿多、低年级稿少,综合知识稿多、单个知识稿少等等现象,初写者可以倾向于写“少”的方面的稿;稿件写完后要反复修改,确保无误,再抄写或打印寄出. 第二步,进行教学研究类论文的写作,侧重于解题方法研究等实践性强的,由浅入深,不要急于写理论性太强的论文. 可以先探讨解题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后深究素质能力,进而分析命题原则,预测趋势走向等. 如果写有些理论性的文章,可以从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新课题,比如发表于《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1年第9期的《谈计算器的教学》一文,就是在此方面的尝试. 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论文的范围不求广,但求分析透彻,凝练精华;论文篇幅不求长,大家都知道的少说或不说,适可而止,相信读者的阅读水平,主要适于教师阅读的论文,长短不一,就我发表的论文而言,短的仅千余字,长的近7000字,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类论文与学习辅导类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规范得多,但对与教学同步性的要求则比较宽松;为提高发稿率,应认真研读报刊风格,留心新增栏目、征稿启事,对发现的问题勇于质疑争鸣. 五、文外功夫,提高修养 文外功夫,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个人修养、意志品格等方面的表现. 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讲究文德,不要过分看重名利、沽名钓誉. 必须信守承诺,尤其是应约写稿,一定要迅速及时,保质保量;如所约稿件较多,也可以多写几篇给编辑以选择的余地;为避免信件丢失,可用挂号信寄稿,有时还需用特快专递、传真、发E-mail等方式. 当前很多单位(甚至有的是个人)利用教师希望发表论文的迫切心理,征集各种名目的“自助论文”,对此应慎重对待,不能为了名利,就写一些没有价值的文字,花钱发表. 一稿多发一般是由一稿多投所致,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收到用稿通知、样报样刊或稿费,而再投他刊造成重复发表的尚有情可原;但有的把一篇稿同时寄往多家报刊,甚至明知已经发表录用又另投他刊,即使侥幸被重复发表,无论间隔时间长短,也很容易被读者识破,这样做既不尊重编辑,影响报刊质量,又坑害读者,降低个人声誉,结果适得其反. 更为严重的是剽窃抄袭他人论文,不但可耻,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我从1996年初开始着手于素材的积累,不断自觉的夯实基本功,历时一年多,直至1997年开始投稿,结果投寄的第3篇论文《代数式求值十法》就被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1997年第6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细细回味,一年多的“寂寞”也是初次收获的重要因素,如果坚持不下来,也只能是半途而废了. 相对于更多的论文作者来说,我还算是幸运的,他们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提到投稿数十次、甚至近百次以后才有作品问世,其间的酸甜苦辣、经验体会是难以言传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上所谈是我对初中数学论文写作的几点看法,希望能给刚刚开始写作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所涉及的内容较为肤浅,如要在论文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还需要借鉴更多人的成功之道,但无论如何,个人的实践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魅力无比的定理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所以它充满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骛,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无法比拟的。在这数百种证明方法中,有的十分精彩,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因为证明者身份的特殊而非常著名。首先介绍勾股定理的两个最为精彩的证明,据说分别来源于中国和希腊。1.中国方法画两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如图,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这两个正方形全等,故面积相等。左图与右图各有四个与原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左右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必相等。从左右两图中都把四个三角形去掉,图形剩下部分的面积必相等。左图剩下两个正方形,分别以a、b为边。右图剩下以c为边的正方形。于是a2+b2=c2。这就是我们几何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既直观又简单,任何人都看得懂。2.希腊方法直接在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画正方形,如图。容易看出,△ABA’ ≌△AA’’ C。过C向A’’B’’引垂线,交AB于C’,交A’’B’’于C’’。△ABA’与正方形ACDA’同底等高,前者面积为后者面积的一半,△AA’’C与矩形AA’’C’’C’同底等高,前者的面积也是后者的一半。由△ABA’≌△AA’’C,知正方形ACDA’的面积等于矩形AA’’C’’C’的面积。同理可得正方形BB’EC的面积等于矩形B’’BC’C’’的面积。于是,S正方形AA’’B’’B=S正方形ACDA’+S正方形BB’EC,即 a2+b2=c2。至于三角形面积是同底等高的矩形面积之半,则可用割补法得到(请读者自己证明)。这里只用到简单的面积关系,不涉及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这就是希腊古代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其《几何原本》中的证法。以上两个证明方法之所以精彩,是它们所用到的定理少,都只用到面积的两个基本观念:⑴ 全等形的面积相等;⑵ 一个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各部分面积之和等于原图形的面积。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朴素观念,任何人都能理解。我国历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论证方法有多种,为勾股定理作的图注也不少,其中较早的是赵爽(即赵君卿)在他附于《周髀算经》之中的论文《勾股圆方图注》中的证明。采用的是割补法:如图,将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涂上朱色,把中间小正方形涂上黄色,叫做中黄实,以弦为边的正方形称为弦实,然后经过拼补搭配,“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他肯定了勾股弦三者的关系是符合勾股定理的。即“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也”。赵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示了我国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较为简明、直观。西方也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勾股定理,给出了很多证明方法,其中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证明是毕达哥拉斯给出的。据说当他证明了勾股定理以后,欣喜若狂,杀牛百头,以示庆贺。故西方亦称勾股定理为“百牛定理”。遗憾的是,毕达哥拉斯的证明方法早已失传,我们无从知道他的证法。下面介绍的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如图,S梯形ABCD= (a+b)2= (a2+2ab+b2), ①又S梯形ABCD=S△AED+S△EBC+S△CED= ab+ ba+ c2= (2ab+c2)。 ②比较以上二式,便得a2+b2=c2。这一证明由于用了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使证明相当简洁。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明。5年后,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这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把这个直角三角形所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图,Rt△ABC中,∠ACB=90°。作CD⊥BC,垂足为D。则△BCD∽△BAC,△CAD∽△BAC。由△BCD∽△BAC可得BC2=BD ? BA, ①由△CAD∽△BAC可得AC2=AD ? AB。 ②我们发现,把①、②两式相加可得BC2+AC2=AB(AD+BD),而AD+BD=AB,因此有 BC2+AC2=AB2,这就是a2+b2=c2。这也是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而且也很简洁。它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对勾股定理为数众多的证明中,人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如有人给出了如下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设△ABC中,∠C=90°,由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因为∠C=90°,所以cosC=0。所以a2+b2=c2。这一证法,看来正确,而且简单,实际上却犯了循环证论的错误。原因是余弦定理的证明来自勾股定理。人们对勾股定理感兴趣的原因还在于它可以作推广。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推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一个直边形,其面积为两直角边上两个与之相似的直边形面积之和”。从上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下面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圆,则以斜边为直径所作圆的面积等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所作两圆的面积和”。勾股定理还可以推广到空间: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对应棱作相似多面体,则斜边上的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直角边上两个多面体表面积之和。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分别作球,则斜边上的球的表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所作二球表面积之和。如此等等。【附录】一、【《周髀算经》简介】《周髀算经》算经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原书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周髀算经》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二、【伽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道:“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伽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出的难题。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转引自:中“数学的发现”栏目。图无法转贴,请查看原文。魅力无比的定理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所以它充满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骛,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无法比拟的。在这数百种证明方法中,有的十分精彩,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因为证明者身份的特殊而非常著名。首先介绍勾股定理的两个最为精彩的证明,据说分别来源于中国和希腊。1.中国方法画两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如图,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这两个正方形全等,故面积相等。左图与右图各有四个与原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左右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必相等。从左右两图中都把四个三角形去掉,图形剩下部分的面积必相等。左图剩下两个正方形,分别以a、b为边。右图剩下以c为边的正方形。于是a2+b2=c2。这就是我们几何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既直观又简单,任何人都看得懂。2.希腊方法直接在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画正方形,如图。容易看出,△ABA’ ≌△AA’’ C。过C向A’’B’’引垂线,交AB于C’,交A’’B’’于C’’。△ABA’与正方形ACDA’同底等高,前者面积为后者面积的一半,△AA’’C与矩形AA’’C’’C’同底等高,前者的面积也是后者的一半。由△ABA’≌△AA’’C,知正方形ACDA’的面积等于矩形AA’’C’’C’的面积。同理可得正方形BB’EC的面积等于矩形B’’BC’C’’的面积。于是,S正方形AA’’B’’B=S正方形ACDA’+S正方形BB’EC,即 a2+b2=c2。至于三角形面积是同底等高的矩形面积之半,则可用割补法得到(请读者自己证明)。这里只用到简单的面积关系,不涉及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这就是希腊古代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其《几何原本》中的证法。以上两个证明方法之所以精彩,是它们所用到的定理少,都只用到面积的两个基本观念:⑴ 全等形的面积相等;⑵ 一个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各部分面积之和等于原图形的面积。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朴素观念,任何人都能理解。我国历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论证方法有多种,为勾股定理作的图注也不少,其中较早的是赵爽(即赵君卿)在他附于《周髀算经》之中的论文《勾股圆方图注》中的证明。采用的是割补法:如图,将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涂上朱色,把中间小正方形涂上黄色,叫做中黄实,以弦为边的正方形称为弦实,然后经过拼补搭配,“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他肯定了勾股弦三者的关系是符合勾股定理的。即“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也”。赵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示了我国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较为简明、直观。西方也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勾股定理,给出了很多证明方法,其中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证明是毕达哥拉斯给出的。据说当他证明了勾股定理以后,欣喜若狂,杀牛百头,以示庆贺。故西方亦称勾股定理为“百牛定理”。遗憾的是,毕达哥拉斯的证明方法早已失传,我们无从知道他的证法。下面介绍的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如图,S梯形ABCD= (a+b)2= (a2+2ab+b2), ①又S梯形ABCD=S△AED+S△EBC+S△CED= ab+ ba+ c2= (2ab+c2)。 ②比较以上二式,便得a2+b2=c2。这一证明由于用了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使证明相当简洁。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明。5年后,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这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把这个直角三角形所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图,Rt△ABC中,∠ACB=90°。作CD⊥BC,垂足为D。则△BCD∽△BAC,△CAD∽△BAC。由△BCD∽△BAC可得BC2=BD ? BA, ①由△CAD∽△BAC可得AC2=AD ? AB。 ②我们发现,把①、②两式相加可得BC2+AC2=AB(AD+BD),而AD+BD=AB,因此有 BC2+AC2=AB2,这就是a2+b2=c2。这也是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而且也很简洁。它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对勾股定理为数众多的证明中,人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如有人给出了如下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设△ABC中,∠C=90°,由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因为∠C=90°,所以cosC=0。所以a2+b2=c2。这一证法,看来正确,而且简单,实际上却犯了循环证论的错误。原因是余弦定理的证明来自勾股定理。人们对勾股定理感兴趣的原因还在于它可以作推广。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推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一个直边形,其面积为两直角边上两个与之相似的直边形面积之和”。从上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下面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圆,则以斜边为直径所作圆的面积等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所作两圆的面积和”。勾股定理还可以推广到空间: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对应棱作相似多面体,则斜边上的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直角边上两个多面体表面积之和。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分别作球,则斜边上的球的表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所作二球表面积之和。如此等等。【附录】一、【《周髀算经》简介】《周髀算经》算经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原书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周髀算经》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二、【伽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道:“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伽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出的难题。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回答者:zhang_1118 - 江湖新秀 五级 2-19 17:47中“数学的发现”栏目。图无法转贴,请查看原文。补充回答:这又详细证法,还有图,自己看看

初中数学小论文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奇妙的“黄金数” 取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部分,而长段与短段的比恰好等于整段与长段的比,这个点就是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为:1:…而…这个数就被叫作“黄金数”。 有趣的事,这个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有些植物茎上相邻的两片叶子的夹角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圣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尔铁塔,都少不了…这个数。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的主体大都在画面的…处。音乐家们则认为将琴马放在琴弦的…处会使琴声更柔和甜美。 数…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与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实验,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止。但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将试验点取在区间的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作“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达到前一种方法做2500次试验的效果! “黄金数”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实例和运用。或许,在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美妙的轴对称 如果在一个图形上能找到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这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飞机是一个标准的轴对称物体,俯视看,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呈左右对称。轴对称使它飞行起来更平稳,如果飞机没有轴对称,那飞行起来就会东倒西歪,那时,还有谁愿意乘飞机呢? 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许多艺术品也成轴对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桥。它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品了(应该算艺术品吧),就拿金华的桥来说:通济桥、金虹桥、双龙大桥、河磐桥。个个都呈轴对称。中国的古代建筑就更明显了,古代宫殿,基本上都呈轴对称。再说个有名的:北京城的布局。这可是最典型的轴对称布局了。它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成左右对称。将轴对称用在艺术上,能使艺术品看上去更优美。 轴对称还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耳、眼、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耳的轴对称,使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还可以确定声源的位置;而眼的对称,可以使我们看物体更准确。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轴对称。 数学离我们很近,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上面只是两个极普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根本举不完。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能给人带来更多地发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