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身边的经历和感受,但是从社会上的数据和报道来看,大龄未婚或已婚未育女性在找工作时确实可能面临一些困难。
一方面,一些雇主可能存在性别歧视,认为女性可能会在婚姻和家庭上分心,从而限制了女性在职场上的发展。此外,女性在面试和工作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各种性别偏见和歧视,比如薪酬不公、晋升机会少等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女性也可能受到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导致在职场上的发展受到阻碍。比如,女性可能因为缺乏专业技能或工作经验而难以获得理想的职位,或者因为家庭压力和责任而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因此,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女性在职场上的平等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对性别歧视和偏见的监管和打击,保障女性在职场上的平等权利。其次,需要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女性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此外,也需要推动家庭和社会对女性事业发展的支持和理解,为女性在职场上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为女性在职场上创造更加公平和有利的发展机会。
面临的难题就是,会出现选择的错误,会面临职业的抉择,会面临职业的要求,会面临结婚的抉择,会面临生孩子的困难,这些都是未婚大龄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困难。
这是因为年龄越大的话,受到的限制也会越多,所以在这场当中的就业也是非常难的。女性在就业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困难,同时也会受到职场歧视。
现如今,在男女平等的社会,女性对职场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各种原因的影响,女性就业可能会逐渐艰巨。大龄女士就业难点有:
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正飞跃增长,很多工作模式已经更新换代。对于早期积累的经验已经难以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因此,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如果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这也是大龄女士就业的一个主要难点。
二、接受新鲜事物较慢
企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培养每一个员工。企业只会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若是自己接受能力较弱,企业也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只要早到合适的人选,你很快就会被淘汰。
三、自身精力不足
无论你过程多艰辛,企业看重的是结果,只要你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业绩,你就会有更好的待遇。在随着有些工作说好的事朝九晚六,但实际上是经常加班到深夜。对大龄女性来说,她们可能没有太多的精力,透支身体。从而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交不上满意的业绩,也很容易被公司所淘汰。
在我看来,虽说年龄会成为女性工作的阻碍,但是只要你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年龄也会成为你的优势所在。人生是一个阅历不断积累的过程,根据你自身的阅历,在你结合当下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即使年龄在增长,你也能在职场里叱咤风云。
上个世纪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曾到川考察 老人感慨四川生产浓香型白酒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其中黄水尤为特别 什么是窖池的黄水 黄水是四川浓香白酒酒池发酵时候的渗出物质 在酒池酿酒时自然渗出 现代科学分析指出黄水含有较多的香味物质和有益微生物菌群,对于酒品香味有重要作用 黄水怎么来的 我们先要明白窖龄的问题 很多商家通常会在酒瓶包装上特意写明“窖龄多少” 四川的窖池使用当地特有的黄泥和泉水反复揉捻堆压砌筑而成 半年以上的新酒池由黄色变为乌色 用上两年则由黑变成灰白色 这是颜色上的变化 此时的酒质也随窖龄增长而提高 30年窖龄的酒窖,窖泥则呈现乌黑 这时的酒已经芳香浓郁,可以说已经是“老窖”的味道。 就在这无数次的酿酒沉积中黄水不断生成,窖池得到黄水的长年累月的包裹等于天然的给窖壁提供了养分 窖池的有益菌群不断滋长不断地重新回到酒糟,参与酒品的酿造 这样就形成了内外加持的状态 这种通过自身不断循环的方式使得酒的品质达到微妙的状态 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川的浓香酒几乎无法复制的原因 说起来简单,不过外地的确不具备这种天然的地理原料条件 据说北方酒厂曾在上个世纪80年来四川取材回去加工生产窖池 但是始终不能和四川当地的酒池出品一致 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川地历代酿酒师智慧的结果 最后大家有什么喜欢的酒或者常喝的酒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分享
入窖时间越长,发酵期延长,增加了产酯的时间,酒水中香味物质会明显增加、酸度提高,酒水会变得柔和、圆润。酒窖其实是对一些与酒有关的空间的总称。其中包括:酿酒酒窖和储酒酒窖。我们所指的是酒窖主要是葡萄酒窖与洋白酒窖。
因为老窖的酒味道特别的好,而且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酵,菌种也是特别好。
酿酒要经过窖池发酵,窖泥中生长着种类繁多、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菌群,这种菌群催化作用越强,酿出的酒就越好,香气更浓。
网上找的,希望可以帮助你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画卷上画着美好的世界,童年充满着梦想,洋溢着快乐。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幸福的;是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没有高尔基那么贫苦,甚至不及他的百万分之一,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不孝顺父母呢?我读了《童年》这一本书之后,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才深知,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被父母宠着,惯着,千依百顺,唯我独尊,没有受一点委屈和痛苦,还整天怨天尤人,做一点事情就叫苦叫累。无论父母如何用心良苦,我们都不知道,不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童年》是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四岁的主人公阿廖沙因为父亲去世,和母亲回到外祖父家,后来随母亲改嫁,和继父一起生活。在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两个舅舅为了分家不顾一切,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外祖母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每次在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时候,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阿廖沙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好事情”等等。后来,阿廖沙不堪外祖父对母亲的打骂,离家出走了。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但是,阿廖沙没有屈服,他在这些困难中懂得,活下去就是希望,只有斗争才能生存。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架,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让我们向高尔基看齐,一起做一个坚强的人;刻苦学习的人;学会生存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面对怎样的挫折,都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要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一起努力吧!上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因为以后所走的道路都是与童年有关系,很多人的梦想都是在童年立下的,并且内心的影响也是在童年开始。
所以说在童年一定要让孩子变得快乐幸福,让内心充满阳光正能量,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这样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也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毕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从小开始养成的。
童年是有意义的,童年的快乐也更加重要。
我可以帮你写。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人这一生的好坏,最重要的阶段是来源于童年时期的塑造,好的童年会影响人一生。其意义大于人必须要考某名牌大学、要功成名就、要赚多少钱。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共情、爱人和被爱的能力、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那么其他都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快乐的人生来源于一个有爱的家庭,一个有爱的家庭来源于一段和谐美满的婚姻。
世上任何职业都需要经过学习和测试考核来获得,唯有为人父母是不需要经过考试的,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
小学就上寄宿,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有弊,但主要还是好的方面更多一些。1、有利于拓宽学习环境。寄宿制学校的校园、教室、公寓和活动场所都是学习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休闲时间都是接受教育的时间。还有利于提高生活技能。学校按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着手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孩子的生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2、有利于培养独立能力。适当离开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得孩子的心智更加成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统一配餐,有利于克服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任性和挑吃挑穿的不良习惯。3、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学校开展的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和个体知识结构的互补,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屏蔽不良影响。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减少孩子出入不良场所的机会,帮助孩子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当然对孩子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不利于亲子间的情感连接。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亲情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性格品质的形成方面,家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错过了,也许一生都无法弥补。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渐渐让位给同伴,这个时候,家长再想要了解孩子和引导孩子的“三观”,可能会很困难了!2、老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寄宿的学校老师的数量和老师的经历都是有限的,大多数情况下对孩子的照料是比不上家长本身的专心培养的。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遇到困难、跟同学发生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在学校不能像在家一样完全的放松,坏情绪得不到释放。这些对于小学生在早教期间的性格成长来说影响都是很大的。
1、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2、对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适合远离父母,而正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的关键期,就好像婴儿哺乳期必须用母乳喂养一样重要,在这个关键期孩子缺少了最基础的情感环境培养是非常遗憾的,更是无法弥补的。3、对感情发展的影响,寄宿生往往在周末才能和家长见面,孩子很少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儿童在寄宿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孤僻、对别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感情。小孩小学上寄宿学校还是早了点,毕竟小孩小,依赖大,如果孩子心里不愿意去。可能会给小孩心理造成一定压力,走读小孩多,有利于培养小孩活泼的性格。4、对生活习惯的影响,读小学的孩子正是开始懂事的阶段,而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1、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2、对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适合远离父母,而正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的关键期,就好像婴儿哺乳期必须用母乳喂养一样重要,在这个关键期孩子缺少了最基础的情感环境培养是非常遗憾的,更是无法弥补的。3、对感情发展的影响,寄宿生往往在周末才能和家长见面,孩子很少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儿童在寄宿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孤僻、对别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感情。小孩小学上寄宿学校还是早了点,毕竟小孩小,依赖大,如果孩子心里不愿意去。可能会给小孩心理造成一定压力,走读小孩多,有利于培养小孩活泼的性格。4、对生活习惯的影响,读小学的孩子正是开始懂事的阶段,而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学就上寄宿学校。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不好的影响。不建议这样做。尽管有些家长工作都比较忙觉得没有办法。就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她才六岁。她的心智她的各种观念都还没有形成。或者说正在逐渐的形成。这时候就送到寄宿学校。有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
一个小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树苗是要不断的修整和打叉的。然后才能让这一颗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小孩子也是这样。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不断地修正。特别是在为人做事。对各种事物的观点。家长对孩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同时小孩子的事情健康以及生活上。也更需要家长的照顾。但从小就送到寄宿学校。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做。她又那么小。很多事情做不好。会让她对生活失去信心。
寄宿学校中有很多。都不是很本事。可能是好几个孩子住在一个房间。生活习惯的不同。也让孩子住着不舒服。如果一个寝室内。有一个调皮捣蛋的。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他学习。因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多半都占有强势。它们严重影响着其他孩子正常成长。导致孩子都跟他一样。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现实中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跟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或者是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在一起。这一点大多数家长应该跟我是一样的观点。小孩子嘛他正在成长他很多东西都是跟身边的人学习来的。所以经常跟这些。特别顽皮的孩子在一起。他就会学的特别顽皮。同时一个班级的孩子。40人左右就有一个生活老师老师肯定也照顾不过来。因此过早的让孩子上寄宿学校。对他的身心健康成长。都可能出现很不好的结果。
总之我是不赞成孩子从小学就上寄宿学校。再艰难。我也要独立的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孩子即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长的未来。既然有了孩子那么我们就要照顾好她。要想照顾好孩子那就不能让他太小上寄宿学校。至少到高中。才可以考虑是否上寄宿学校?还要到学校实地考察一下。寄宿学校的整体环境怎么样?是不是能达到一定的标准?达不到的话高中都不去,就在家里自己照顾。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通过调查了解以上3个小区的老人大部分子女都是不在身边的,有些还是“空巢”老人。因此老人的生活起居、生活状况,比如身体健康、饮食起居等都更需要得到很好的照顾。1.政府对老年人退休生活的采取的政策在我们与老人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镇里、街道组织了专项资金进行走访慰问,为老人送上了慰问金和年货。这不仅在经济上让青浦区老人们得到保障,还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受着政府和社会无微不至的关心。盈港小区的周小娣老奶奶说:“到大众浴室洗澡有专职配备人员负责照顾助浴老人。像我这样的高龄独居老人存在“洗被难”的情况,区各级老龄组织会发动志愿者为老人洗刷冬被。另外,还开展了为纯老家庭进行水电煤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活动和为老助餐服务,我感到很满意。”2.子女能否很好的赡养老人通过对几名独居老人的了解,绝大多数子女都自觉履行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当然也有少数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甚至有的子女还把赡养父母看作额外负担。主要原因有:1. 子女众多。不愿赡养“你不养我也不养”;2. 子女不孝。被赡养人的子女法制观念淡漠,道德观念极差等其它方面。二、老年人的物质经济生活1.老年人的消费结构在调查中很大一部分老人都以农村的养老方式把自己的储蓄存放在银行里,准备留给自己的子女,除了一小部分用于生活开支和供自己养老外,其余都存进了银行。只有小部分的老人把自己的退休金或养老金用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比如旅游、购物等。总体来讲,老人消费结构比较稳定,没有很大的幅度。2.小区器材是否适合老人通过了解以上3个社区健身器材基本能满足社区中老年百姓健身需要而且自家口的社区健身器材都是免费的。其中只有少量器材不大适合老人锻炼,原因是活动量大或者老年人的身体条件的限制。 “你现在看到的人还算少的,一到傍晚吃完饭,来这儿运动的老年人更多,大家跟联欢似的!”李炳良老人很有经验地告诉我们,“遛弯只能活动腿脚,在这里运动运动,全身都能活动着。”3.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通过让老人们发表对现在政府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几乎所有老人都很满意政府的政策。他们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过的很充实。政府的积极推进我区养老事业的发展,使得老人们的养老、医疗等方面有了可靠的保障。三、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采访,老人们经常会在居民小区建立的老年活动中心或老年活动室里通过文艺演出、老年大学、老年文体团队等使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滋有味。可见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挺丰富多彩的。城北社区的倪徳忠老人说:“我参加了在曲水园里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定期义务到曲水园从事保安巡逻、维持秩序、劝导游客文明游园等工作。能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感到很快乐。”在不少居民小区,不少退休老人就近到自己所在的村委帮助做宣传、组织工作,俨然是村委干部的得力助手。总结反思:经调查分析,我们得到:虽然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会致使消费支出呈现减少趋势,对增加储蓄会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抑制了经济发展;使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不利;也会引起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变化和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是毕竟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象征。对老龄化持悲观态度,过分强调老年人口增加对社会带来“负担”的观念,容易造成老龄化的消极形象,不仅片面,而会使老年人精神上受到压抑,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安度晚年。所以作为社会的支撑者要把由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会降至最低限度,让老人们真正获得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8�9 参考资料来源:无
人口老龄化 小论文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9.论文结构要清晰,重点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内容,不要把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10.严格按照硕士论文书写规范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的整体风格,编排要整洁清爽。 人口老龄化的论文600字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11.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 12.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 13.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 14.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 15.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 16.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 17.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 18.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 19.论文的结构一般是 背景介绍 ·研究现状 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 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 结论和展望 20.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 急求~!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论文参考文献 [1] 郑文峰.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04) [2] 曲海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J]. 人口研究 , 1989, (04) [3] 刘传江. 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与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 , 1993, (06)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J]. 瞭望 , 2000,(38) [5] 蒋正华.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 求是 , 2005,(0常) [6] 王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 1990, (05) [7] 张杰, 张展新. 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关村 , 2004,(07) [8] 邬沧萍, 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 1990, (02) [9] 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01) [10] 杜寿杰, 张文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 发展论坛 , 1997,(11) [1] 丁葵桃.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0,(04) [2] 崔凤.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新长征 , 1999,(05) [3] 李红.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行政与法 , 1998,(02) [4] 成凤皋.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对策[J]. 理论建设 , 1996,(02) [5] 普建中.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创造 , 2000,(07) [6] 刘观海.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福州党校学报 , 1996,(01) [7] 郭远发 , 陶立群. 我国老龄科学的起步[J]. 瞭望 , 1989, (37) [8] 周彦杰.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前线 , 2001,(06) [9] 刘观海. 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 福州党校学报 , 2005,(02) [10] 杨伟国. 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J]. 求是 , 2005,(13) 急求人口老龄化论文,1000字左右。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抚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 *** 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 *** 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 *** 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人口老龄化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益延长,使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叮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提出的建议是:1、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为老年保障体系提供法律基础。2、要制定老龄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是我国把它列为一项新兴的社会事业来看待。3、要建立老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化运行机制,解决“五老”问题。“即五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设的安老、养老的安全网;培养服务老龄化的社会知识、技能、品德。4、改革退休制度。有一种过渡性的退休制度不妨试试。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怎样 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 论文形式 代写 我国人口老龄化可能会有哪些问题? 一、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这里指的是狭义养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老年人生活的吃穿住等问题。我国老年群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经济供养来源划分,大致可分为离休阶层、退休阶层、自养阶层(指城乡无国定经济来源而依靠自身力量积蓄或子女供养的老人)、救助阶层;从生活状况角度划分,大致可分为富裕阶层、小康阶层、温饱阶层、贫困阶层。从居住环境角度划分,可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阶层。在老年群体里,绝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属于 *** 供养的体制内老年人。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上说体制内的离退休阶层好于其他阶层,城市阶层好于农村阶层。生活质量最高的是体制内离退休领导和极少数的退休知识分子、企业人员。 我国老年群体生活状况主体上比较幸福,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面临的困境也比较大,其主要反映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上。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实施了20年,但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仍在养老保障制度之外。我国真正纳入三类养老保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制度、五保供养制度)的老年人只有7100万(2007年底),占老年人总数的46%,其余5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三类养老社会保障范围。他们未来的生活如何解决,如何保障,是 *** 的一个难题。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城乡已经有一大批老年人生活极度困难,显得 *** 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我国不仅现有8000多万老年人游离在三类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而且未来几十年里这个数还在大幅度增加(假如 *** 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话)。我国参加城乡四类养老保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制度、农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制度)的人口总计约亿(2007年底),只占到应参保人口的1/3。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首要的基本的制度安排,但我国养老保险发展速度和保险水准都有较大差距,而且全面推动难度大,由此反映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钜。 二、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有10年,但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医疗问题日益突出。在城镇,真正纳入两类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为4152万(2006年底),占城镇老年人口6800万的66%,其余3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参加城镇三类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制度)的人口总计约亿(2007年底),尚有1/3以上应当参保的城镇人口尚未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而且,根据现在参加医疗保险情况,无经济来源导致没有能力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相应的今后没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将会持续增加。 在农村,我国有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上3000万人参加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农村约亿人口(2007年底)纳入医疗保险。农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多,但保障水平非常低,老年人不敢看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实际上没有得到真正保障。因为高额的医疗费和低额的报销比例以及医疗机构的限制,常常把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拒之医院的门外。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事实上成为老年人只交钱不看病的负担或“经济剥夺”。 医疗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制度安排,但从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进展情况看,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却不能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看病和住院费用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子女或亲属负担。我国这种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直接导致老年人贫困现象加剧和健康受损害。 三、老年人的精神贫困和尊严保护问题 在我......>> 关于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研究论文的提纲 50分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此论文资料,可以参考) 一、引言 人们最初关心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关心它的数量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它使中国又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化问题。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中国人口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口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果分地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人口并非到2000年前后才突然地成为老年型人口,老年人口问题也并非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化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人口老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显性化,但就局部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如1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水平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老化问题。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考虑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 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 这个就拿我们中国来说最合适了,中国现在的人口的年龄比率就是老年化相当严重的国家,如果还不适量放开计划生育,那以后会怎么样,真实不敢相信,首先从经济方面讲,现在的年轻人压力要比我们老一辈的压力更大,比如独生子女,他们需要赡养四个老人,一个小孩,两个人的工资只是生活都很困难了,更别是买房买车之类的了,丹资不够养家之用,人力方面考虑,年轻人的比重在下降,很多行业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不是没人,是没人愿意去做这样的工资,现在大学生满天飞,很少有愿意吃苦的,有关系的销尖脑袋往公务员里钻,有钱的富二代更是不用愁,只有我们农村来的人才拿微薄的工资还拼命干活,没办法啊,没背景,没名牌大学文凭,一点牢骚之言,楼主看看就算了,帮不上忙,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