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原医刊杂志

发布时间:

中原医刊杂志

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后经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或鼓膜外伤、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经外耳道鼓膜途径侵入中耳。婴幼儿基于其解剖生理特点,比成人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当,平卧吮奶,乳汁或呕吐物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不能陈述病情,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无芽胞厌氧的感染或混合感染亦逐渐受到重视。

【方一】蔓荆子散

【出处】《仁斋直指方》

【组成】蔓荆子、甘菊花、生地黄、赤芍、桑白皮、木通、麦冬、升麻、前胡、甘草、赤茯苓各等份。

【功用】疏散风热,解毒消肿。

【主治】治疗风热外袭,肺气失宣,而致耳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脓耳(化脓性中耳炎,或耳鸣,耳聋初期。

【方解】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桑白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前胡宣散风热;赤茯苓甘、淡、平行水,利湿热;生地黄、麦冬滋阴润燥,生津。

【药理】茯苓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菊花镇静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前胡苷元有抗菌、抗真菌作用;麦冬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黑升麻提取物具有抗菌、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镇静作用。

【用法】上为粗末。每次取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150毫升,饭后服,每日2次。

【方二】润胆汤

【出处】《辨证录》

【组成】白芍30克,当归30克,柴胡3克,炒栀子6克,玄参30克,天花粉9克,菖蒲24克。

【功用】疏肝利胆,泻火通窍。

【主治】治疗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恶寒发热,耳内有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者。

【方解】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活血;当归养血活血;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天花粉养阴生津;玄参清热滋阴,泻火解毒;菖蒲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药理】石菖蒲可以产生镇静镇痛作用;白芍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栀子解热镇静,免疫调节。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解仓饮子

【出处】《三因方》

【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各15克,当归、炙甘草、制大黄、木鳖子各30克。

【功用】活血清热,排脓消肿。

【主治】治疗邪热上壅,耳窍经脉气滞血瘀而致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内疼痛,脓出带血者。

【方解】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大黄清热泻火;木鳖子消肿散结,祛毒。

【药理】芍药苷具有抗炎、镇痛、消肿、通经、利尿作用、抗应激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大黄有很强的清热消炎作用;木鳖子具有止血、抗炎、止痛、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次取12克,水煎,食后服。每日2次。

【方四】马勃散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马勃、薄荷、桔梗、连翘、杏仁、通草各6克。

【功用】疏风清热通窍。

【主治】治疗风热之邪上郁而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方解】马勃性平,味辛,清肺利咽、解毒止血;薄荷清热解毒利咽;桔梗辛散苦泄性平,善于宣肺祛痰排脓;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杏仁润肺,止咳化痰;通草清热利湿。

【药理】马勃有止血,抗菌作用;杏仁消炎、杀菌、镇痛、止痒;通草具有较好的利尿、抗炎和解热作用;薄荷、连翘抗炎、镇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清白散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9克,甘草3克,贝母6克,煅寒水石9克,天花粉、酒芩、天门冬各4.5克。

【功用】清肺化痰。

【主治】治疗肺热痰火上壅所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出白脓,兼见咳嗽者。

【方解】桑白皮、地骨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寒水石清热降火,利窍,消肿;贝母清热,开郁散结;天花粉、天门冬养阴生津,消肿排脓。

【药理】贝母有中枢抑制,镇静镇痛作用;桑白皮抗炎利尿,镇静镇痛;天花粉、门冬抗炎。

【用法】上药为末。每取6克,食后用蜜水调服或白通草煎汤送下。每日2次。

【方六】清黄散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防风、滑石各15克,炙甘草3克,酒炒栀子9克,藿香、酒黄连各6克。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治疗小儿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中流黄脓者。

【方解】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收湿敛疮;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藿香性味辛微温,理气、和中、辟秽、祛湿;酒黄连清热解毒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藿香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防风热降温,镇痛抗炎,抗菌;栀子解热镇静,免疫调节;滑石有利尿消肿,保护黏膜的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白开水调6克,食后服。每日2次。

【方七】清心丹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炒黄连9克,飞滑石18克,甘草、飞辰砂各3克,薄荷1.8克,犀角6克。

【功用】清心泻火。

【主治】治疗化脓性中耳炎,耳出红脓兼见舌上舌疮如杨梅状者。

【方解】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收湿敛疮;辰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攻毒杀虫;薄荷清热解毒利咽;犀角清热凉血。

【药理】黄连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辰砂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外用抑杀皮肤细菌;滑石有利尿消肿,保护黏膜的作用;薄荷抑菌,抗炎,解热。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4.5克,蜜拌,薄荷汤送下。早、晚各1服。

【按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方八】黄芪建中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4.5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

【功用】温中补气,升清降浊。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证属气血不足者。

【方解】桂枝汤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阳祛风。饴糖合桂枝,甘温相得,温中补虚。饴糖、甘草合芍药,甘苦相须,和里缓急。黄芪,补气固表,抵御外邪。全方共奏温中补气,缓急止痛,调和营卫的功效。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提高免疫力、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方九】薏苡附子败酱散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15克。

【功用】排脓消肿。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或急性脓耳后期,脓稀而无臭者。

【方解】方中以薏苡仁利湿排脓,并辅以败酱逐瘀消肿,兼有附子温经祛湿、散寒止痛。

【药理】败酱有镇静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薏苡仁有解热、镇静、镇痛、增强免疫作用;附子有镇静、抗炎,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方十】黄柏滴耳液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柏30克。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主治】治疗脓耳。

【方解】黄柏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疗疮。

【药理】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原虫、抗炎、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用法】上药以水250毫升,馒火浓煎半小时,滤去渣,被缩至20毫升浓汁用时先以3%双氧水洗净患耳内脓液,拭干后,滴入黄柏滴耳液,每次2~3滴,每日3次。

【方十一】四黄液

【出处】《中医杂志》

【组成】黄连15克,黄柏、黄芩各9克,栀子6克。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主治】治疗急性脓耳和慢性脓耳。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药理】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栀子有抗炎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浸泡24~36小时,文火煎60分钟,待冷去渣,过滤两次,加2%苯甲醇,用前先洗清患耳,患耳向上,滴药液4~5滴,保持此姿态10~15分钟。1日滴3~4次。

【按语】四黄液滴耳、对耳拭细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白喉杆菌生长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应用四黄滴耳液未发生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亦未发现有药液沉积中耳腔内阻碍外流现象,本法具有简,验、便优点。

【方十二】四黄苦参液

【出处】《中原医刊》

【组成】黄柏、黄芩、黄连、黄芪各30克,苦参40克。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急、慢性脓耳。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提高免疫力、降糖、抗衰老、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慢火煎50~60分钟,滤渣后将药液浓缩至300毫升,澄清装瓶备用,保存期1月。用3%双氧水洗净耳道,拭千后,每次滴药液2~3滴,每日3~4次。根据病情,连续滴耳1~3周。

张世友,男,汉族,1946年生,函授大专学历,乡村医生,从医36年,擅长于中医内科,妇科及疑难杂症。先后曾在《中原医刊》、《河南卫生报》、《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中国中医基础杂志》、《中医杂志》、《新世纪世界名医论坛》、《中国医药科技优秀论文荟萃》、《中华综合医学杂志》等发表论文36篇。参加过多次国家级学术研讨会。曾获得优秀论文奖、科技贡献奖、学术创新奖金奖。并被全国民间医药研究会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澳大利亚国际中医药研究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现代临床医药杂志编委等。

白血病 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 疾病 。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治疗慢性白血病的 偏方 ,希望能帮到你。

治疗慢性白血病的偏方

[方一]

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青黛6克(装入胶囊吞服,不入煎剂),黄连9克,蚤休24克,虎杖、丹参各30克,苦参15克,丹皮、银花各11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 清热 解毒 ,凉血消瘀,可用于白血病患者。

[方二]

黄连、芦荟各12克,龙胆草9克,青黛6克(入胶囊吞服),大黄9克,莪术、黄药子、夏枯草各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清肝泻火佐以活血化瘀,适用于 湿热 型白血病。

[方三]

穿山甲15克,土鳖虫10克,昆布、海藻、鳖甲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适用于白血病。

[方四]

太子参、麦冬各15克,五味子、半夏、茯苓、陈皮、杏仁各1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河北 中医 》期,功能益气养阴,健脾化痰,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方五]

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猪苓、泽泻各10克,鸡血藤、丹参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中医杂志》期,功能清泻肝胆湿热,适用于急性白血病肝胆湿热型。

[方六]

熟地、茯苓、黄芪、白花蛇舌草、龙葵、山豆根、软紫草各30克,山药15克,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人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当归6克。水煎服,日1剂,连用3--4周为1疗程,休息1周,可继续服用。

本方益气助阳解毒,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此方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

[方七]

当归、丹参、赤芍各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功能养血活血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八]

人参20克,麦冬30克,生地、白芍各20克,枣仁25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30克,黄岑15克,丹皮30克,白花蛇舌草25克,白薇、知母各15克,石膏60克,广角粉5克(冲服)。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中原医刊》期,功能养阴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方九]

羚羊骨18克,水牛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各30克,玄参15克,紫草根、细叶蛇泡各30克,土鳖虫12克,青黛末15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奇难杂证》,功能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急性粒细胞性淋巴性白血病。

[方十]

马钱子0,9克,大黄、猪殃殃、半枝莲、蛇六合、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清热解毒抗癌,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的饮食调理

1、热量适当应使患者体重保持稳定。若是体温和代谢正常的,3-5岁小儿每天需热量1300-1500千卡,6-8岁小儿每天需热量1600-1900千卡。

2.蛋白质充足每天的蛋白质量不能低于正常水平45-80克,其中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

3.维生素丰富

注意选择含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维生素A能增强免疫力,起到间接的抗癌作用。维生素E为抗氧化剂,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维生素C具有防癌的功效。在欧美的一些 医学 专家先后对数百名恶性 肿瘤 病人服用大量维生素C,一般都有好转,生命也有所延长。

4.多吃些富含硒、钼的食品硒、钼两种元素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动物 的肝、肾以及海产品是硒的重要来源。干豆、粗食、叶菜和动物的肝、肾含钼量较多。

5.注意多选择些“抗癌食品”

如大蒜、海参、黑米、大豆、香菇、甲鱼等。尽量避免食用坚硬或油炸的食品,如鱼肉制品应尽量去骨、刺,以防进食中硬物刺破口腔粘膜,致口腔溃疡甚或继发局部感染。

孩子得了白血病,在饮食方面要加以谨慎。要做到少食多餐,容易 消化 。因为孩子在进行治疗时,消化系统受到一些影响,而且孩子如有食纳不佳、 消化不良 时,可供给半流质或软饭,如二米粥、蒸蛋羹、酸奶、豆腐脑、小笼包子等,同时可佐以山楂、萝卜等促消化性食物。

中医杂志普刊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中医方面大多都是综述类文章,相对来说还是发专刊比较好发一些,比如,陕西中医,中国基层医药 ,中医杂志,中国现代中药,辽宁中医,实用中医杂志,等等中医专刊都非常适合您,不过您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QQ晋4936升06导977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由于杂志销量不佳。于2021年5月被私企收购成为市场上普通报刊开始发刊。发刊内容也由医药方面信息转变为时事焦点问题,发刊周期也由每月一次变为一周一期。

报道、特种针法、腧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中级医刊杂志

便秘是指大便不通,粪质干燥坚硬,解而不畅之病症,中医又称“不更衣”、“阴结”、“脾约”。 便秘的发病原因是饮食不当,过食辛厚;久坐少动,气机阻滞;体质壮实,肝腑燥结;病后体虚,气血耗伤以及隔肌、腹面、提肛门肌、肠平滑肌衰弱,部分肠梗阻,溃疡病,腹腔肿瘤,子宫瘤,卵巢囊肿,铅中毒,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都可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形成便秘。 治愈便秘不乏良方,平时多食疏菜、多引水,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不滥用泻药,避免自体中毒,标本兼治疗效则更佳。给你介绍几个处方。 1:醋蛋疗法 制法:鸡蛋1个,米醋180毫升,将蛋放醋内2个昼夜后,敲破去壳搅匀,再放置4天后服用。 服法:日服2次,每次15毫升 疗效:服用1天见效,7天好转。15天痊愈。 2:药物疗法 处方:鲜红薯叶500克,花生油15克。 用法:加盐适量炒熟,1次服食。日2次 疗效:食用7天便畅,15天痊愈 3:治习惯性便秘 处方:当归、莱菔子隔20克,蜂蜜200克 用法:按常规制成膏剂,每服50克。日2次 疗效:用药2天,有效率%

治疗便秘,首先应从生活上调节应该多喝水,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以刺激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建议每天早饭后去排便一次,加强运动锻炼。还可以睡前用手掌在腹部顺着大肠蠕动的方向按摩腹部,也就是顺时针按摩,100次左右。 蹲厕所时间不要太长5-8分钟即可,不然容易得痔疮。

chinese medicine杂志是三区。Chinese Medicine是本中国于2006年创办的期刊,也是国际中医药学会官方期刊。《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原名《中级医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期刊。据2020年2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医刊》共出版文献22682篇、总被下载974549次、总被引52444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20年2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医刊》共载文8855篇、基金论文量为952篇、被引量为37293次、下载量为415925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

便秘宜食物品 宜食物品 慢性习惯性便秘者宜食物品有。 番薯 多吃番薯,可治便秘,使大便畅通易解,民间多有此经验。《本草求原》亦有记载,认为红薯:“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慢性便秘者食之尤宜。也可用鲜红薯叶250克,加油、盐炒菜吃,一次吃完,早晚空腹各吃一次,适宜大便燥结之人。 芝麻 能润肠通便,适宜肠燥便秘之人服食。《上海中医杂志》1963年9月介绍:赵某某,女,65岁,阴虚液燥,患有习惯性便秘已5年,每4~5天大便1次,伴有头晕肢麻,口苦咽干等症。选用古时《医镜》中桑麻丸方,以黑芝麻(炒)同冬桑叶等份为末,蜂蜜调和为丸,日服12~15克,1月而愈。 阿胶 能滋阴补血润肠,适宜体虚便秘者食用。《仁斋直指方》中介绍:“治老人虚人大便秘涩,阿胶二钱,连根葱白三片,蜜二匙,水煎,去葱,人阿胶、蜜溶开,食前温服。”此法对产后虚弱,大便秘涩者亦宜。 香蕉 能清热、润肠、解毒,适宜热性便秘和习惯性肠燥便秘之人服食。以香蕉生食,每日2~3次,每次2支。 桑椹 能滋液润肠,适宜体虚之人肠燥便秘,也适宜慢性血虚便秘者服食。可用新鲜黑桑椹挤汁,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或用鲜桑椹2千克,绞汁,白砂糖500克,将白砂糖放入铝锅内,加水少许,小火煎熬,待糖溶化后加入桑椹汁,一同熬成桑椹膏。每日2次,每次15克,开水化服,连服1周。 甘蔗 功在清热、生津、润肠,适宜热性便秘者服食。可用青皮甘蔗汁、蜂蜜各1酒盅,混匀,每日早晚空腹服下。 松子仁 适宜慢性肠燥便秘者食用,有养液、润肺、滑肠之功。可用松子仁30克,每日早晚同粳米煮稀饭吃。或用海松子仁250~500克,炒熟后捣烂,同白糖500克,再加适量清水,一同用文火熬成膏,冷却后装瓶内,每日早晚空腹食用,开水冲饮。 柏子仁 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能润肠通便,适宜肠燥便秘之人服食。古时《世医得效方》中有润滑肠道而通便秘的“五仁丸”,就是以柏子仁配合松子仁、桃仁、杏仁、郁李仁为丸。也可用柏子仁、火麻仁各10克,微炒研细,以绢包水煎20分钟,过滤,加白糖适量,一次顿服,每日1次,便通为度。 胡桃 适宜大便燥结之人服食,古有记载。《医林纂要》中就说:“胡桃仁,润大肠,通热便。”民间常用胡桃仁、黑芝麻各500克,炒后共捣烂研碎,早晚空腹用少许蜂蜜调服,既可补养身体,又治习惯性便秘。也可单用胡桃肉30~50克,同粳米煮粥,早晚食用。 韭菜 可用新鲜韭菜,洗净,然后捣汁1杯,约30~50毫升,加15~20毫升黄酒,滚开水冲服,适宜便秘者食用。 萝卜 可用新鲜白萝卜250克,洗净后绞取萝卜汁,然后对入少量蜂蜜,空腹时1次服下,每日1次。《日用本草》云:“萝卜宽胸膈、利大小便。”此法尤其适宜气秘之人,气秘者欲便不得,甚则腹中胀痛,胸胁痞满。 苋菜 苋菜能清热利窍,民间多用苋菜炒食,治大便秘结干燥者。《滇南本草》云:“苋菜,治大小便不通。”《本草纲目》亦载:“六苋,并利大小肠。”习惯性便秘之人,也宜用苋菜煮粥服食。” 菠菜 慢性便秘者宜常食之,有养血润燥通便作用。《本经逢原》载:“凡蔬菜皆能疏利肠胃,而菠菜冷滑尤甚。”《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说:“菠菜,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 马铃薯 适宜习惯性便秘之人食用。早在《中级医刊》1954年第1期中就有介绍:将马铃薯洗净后切为薄片,放入绞肉机内绞成糊状,用消毒纱布绞汁,每空腹及午后前各服半玻璃杯。据杨天楹氏报道,用此法曾治疗84名长期便秘患者,结果全部痊愈,大部在服用2~4天内有效,个别便秘者服用20天才有效。 芋头 便秘之人宜食之,它含丰富的淀粉,同时也含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是一种碱性食物,民间多有食用芋头以防治便秘的经验。 慈姑 含维生素Bl、维生素B2较多,能增强胃肠的蠕动,是预防和治疗便秘的理想食品。 海蜇 能清热、化痰、消积、润肠,适宜大便燥结者食用。《古方选注)中的“雪羹汤”,以海蜇30克,荸荠4个,煎水服,除可用于慢性咳嗽,吐脓痰之外,对大便干结者亦宜。 蜂蜜 能润燥清肠,适宜肠燥便秘者食用。《实用经效单方》中曾介绍:“一男子,61岁,左半身不遂,大便秘结,卧床已半年。以蜂蜜180克,黑芝麻30克研烂,调和,蒸熟,1日2次当点心吃。半月后,大便恢复正常,3个月后能起床,半年后,恢复如常。” 猪油 能润肠燥,通大便。《本草纲目》载有一法:将猪油100克放入搪瓷杯内,加蜂蜜100克,用文火烧沸后,停火晾凉,将猪油与蜂蜜搅拌均匀。每日两次,每次1汤匙,对肠燥便秘者尤宜。 当归 既能补血调经,为妇科常用药,又能润燥滑肠,适宜大便秘结之人。可用当归15克,生首乌15克,煎水服用,可养血润肠,尤其对血虚肠燥便秘者,最为适宜。 肉苁蓉 有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的作用,尤其适宜血枯便秘和阳虚便秘之人服食。《医学广笔记》中介绍:“治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结,大肉苁蓉三两,白酒浸,洗去鳞甲切片,白汤三碗,煎一碗,顿服。” 决明子 能清肝、明目、通便,适宜习惯性便秘者服用。可先将决明子500克,炒黄,每日取10~15克,沸水冲泡当茶饮。 南瓜 性温,味甘,中医认为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现代研究南瓜不仅是一种低糖低热量食品,而且所含丰富的纤维素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凡便秘之人,尤其是中老年体弱便秘者,食之最宜。 猪肉 有补虚、滋阴、养血、润燥作用,体弱便秘之人,食之尤宜。《随息居饮食谱》就说它能“利二便”,并介绍“治便秘:猪肉煮汤,吹去油饮。” 牛奶 性平,味甘,能补虚润肠,故凡体质虚弱,或病后产后,或年老之人便秘者,皆宜食之。《滇南本草》曾说它“利大肠”,《本草纲目》也认为牛奶“润大肠,老人煮粥甚宜”。 海参 为清补食物,既能滋阴润燥,又能养血通便。如《药性考》中说它“降火滋肾,通肠润燥”,并介绍“治虚火燥结:海参、木耳、入猪大肠煮食”。所以,对肠燥便秘,或血虚便秘,或年老体弱便秘者,食之颇宜。 苹果 据现代研究,苹果中含有多量的纤维素和果胶。经分析,每100克苹果可含粗纤维克,含果胶15~18克,这两种物质都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纤维素难以消化,在肠道中增加容量,刺激肠壁蠕动而通便。所以,有习惯性便秘者,常食颇宜。 甜杏仁 性平,味甘,能润肠通便。《现代实用中药》说得好:“甜杏仁有滋补性,内服具轻泻作用,并有滋补之效。”因此,对于年老体弱之人慢性便秘者,食之最宜。 食盐 性寒,味咸,有清火凉血作用。对大便干燥及习惯性便秘之人,每天早晨空腹喝淡盐水一茶杯最为适宜,有清肠通便的效果。 梨 性凉,味甘微酸,能清热、生津、润燥。热胜津伤的燥热便秘者,食之颇宜。《开宝本草》就说它能“利大小便”。《中药大辞典》也认为梨能“治便秘”。 无花果 性平,味甘,有健胃清肠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还说它能“清热、润肠”。慢性习惯性便秘者宜常食之。 榧子 性平,味甘,有消积润燥作用。《本草衍义》中还说:食之“过多则滑肠”。因此,大便秘结者,多食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蕹菜 性寒,味甘。《陆川本草》记载:“治肠胃热,大便结。”《中药大辞典》说它“治便秘”,因其纤维素可增强肠蠕动,慢性便秘者宜常食之。 落葵 俗称木耳菜、滑腹菜。性寒,味甘酸,大便秘结者食之尤宜。《本草纲目》云:落葵“利大小肠”。《福建民间草药》也说它“泻热滑肠”。《泉州本草》亦云:“治大便秘结”。因其性大凉,对热性便秘者食之颇宜。 首乌 有何首乌与白首乌之分,两者均适宜便秘者服食。生何首乌有通便作用。《本草汇言》认为“生者气寒”。《江西草药》说它“通便,解疮毒”。白首乌能补虚润肠,《山东中药》记载:“为滋养、强壮、补血药。鲜的并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老人便秘。” 锁阳 性温,味甘,有温肾、润肠、通便作用。《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补阴气,治虚而大便燥结者。”《本草切要》中曾介绍:“治阳弱精虚,阴衰血竭,大肠燥涸,便秘不运:锁阳三斤,清水五斗,煎浓汁二次,总和;以沙锅内熬膏,练蜜八两收成,入瓷瓶内收贮,每早、午、晚各食前服十余匙,热酒化服。”凡阳虚便秘及血虚便秘者,食之最宜。 此外,便秘之人还宜服食燕麦、甘薯、猪大肠、杨梅、茼蒿、青菜、青芦笋、甜菜、海带、羊栖菜、香菇等。中药辨证论治1、胃肠积热治法 清热润肠通便方药 麻子仁丸加减2、气滞便秘治法 顺气导滞方药 六磨汤加减3、气虚便秘治法 益气润肠通便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4、血虚便秘治法 滋阴润肺,润肠通便方药 益血润肠丸加减5、阳虚便秘治法 温阳通便方药 温脾汤加减

中国医刊杂志社

这两本杂志都是核心期刊《中国医刊》 级别:国家核心 主要内容:临床卫生 医药论坛 学术理论《中国临床医学》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4-636。选题方向:专题论述,基础研究,各科临床研究和实践,护理医学,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与思考,讲座,综述等。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2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稿过程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事先与该刊联系,勿一稿两投;2个月后仍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可投其他杂志。请作者自留底稿,对不采用的稿件该刊不予以退稿。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杂志社对来稿有适当的文字及内容的修改权。退作者修改的稿件逾期2个月未寄回编辑部的,视作自动撤稿。 来稿若不附带声明该稿禁止转载,可被视为转载权已授予编辑部。为了广大公众的利益及较好地传播医学知识,我们希望得到所刊登稿件的电子网络版、汇编或合订本的使用权,凡投该刊的稿件,若无特别声明,可视为同意期刊社取得了这些使用权。 稿件刊出后酌付稿酬,赠送当期杂志1册。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刊》编辑部收;邮政编码:100021。 来稿请写明联系人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e-mail,以便于及时联系。

chinese medicine杂志是三区。

Chinese Medicine是本中国于2006年创办的期刊,也是国际中医药学会官方期刊。

《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原名《中级医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期刊。

据2020年2月《中国医刊》官网显示,《中国医刊》第九届编委会有总顾问7人、顾问10人、特邀编委69人、编委176人。

据2020年2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医刊》共出版文献22682篇、总被下载974549次、总被引52444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20年2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医刊》共载文8855篇、基金论文量为952篇、被引量为37293次、下载量为415925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

是的,我也是了1100元,说6月份出刊,到现也没收到。请大家注意了。

中华医学杂志刊号

可以写哦,这边可以发表

当然可以写,以下推荐你几个相关医学人文的期刊,希望对你有帮助:

1.医学与社会

繁荣医学科学文化,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旨在集中反映当代医学科学、卫生管理学、公共卫生各学科、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医学教育、医学图书...

2.医学与哲学(A)

《医学与哲学》杂志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我国医学人文学方面的一份主要刊物,在国际同类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最早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同时获得两种国家核心期刊的惟一人文医学杂...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

4.中华医学

《中华医学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综合影响因子为。中华医学杂志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是全国医学界与社会各界互通通信...

5.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更名为《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面向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与医学相关的一系列人文学科,以"医学人文"为主,报道"医文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 《辽宁医学院学报...

这本杂志不是核心期刊,也不是一级期刊,就是普刊国家级,国家卫生部主管的,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际刊号ISSN1674-4985,国内刊号CN11-5784/R,投稿邮箱,主要栏目:论著,综述,卫生管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报道,个案报告,学术讲座,中医中药,护理研究,影像与检验,国外医学等,现在安排14年末期,要审核后才能发表,亲自己联系吧

这个就要问问你单位的意见了,看看要求是怎样的吧, 选对了刊物就可以了,懂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