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很多专业。更多你可以登录学校的官网:希望可以帮到你。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举办,2010年3月25日经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地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中原最宜居住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现代艺术氛围浓郁。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立足地方,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为文化、艺术、旅游、服务行业培养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院校园占地325亩,规划面积55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设有校园网络、语音室、微机房、舞蹈排练厅、钢琴房、工艺美术制作室、画室、心理咨询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图书馆藏书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现有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旅游英语、表演艺术、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开发、心理咨询、动漫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主持与播音、汉语等四个大类,19个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现有开封歌舞剧院、清明上河园、大乘旅行社、开封脉搏文化传媒公司、开封汴绣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开封市心理咨询中心、开封市精神卫生中心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个。学院设教学系部15个,党政部门16个,现有教职工504人,专任教师3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3人,讲师198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和双学历的教师116人,双师素质教师98人。聘请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设计者——画家肖红、“中国印”制作者张武、工艺制作大师吴天放、国家美协会员开封美协常务主席刘艳会、开封美协主席陈国桢等28人为学院客座教授。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工具书71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荣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为宗旨,对新专业课程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论证修订、补充完善,并着力培养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了全院教师公开课和优质课大赛。着力推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辅导员大讲堂、大学生论坛、特色班级建设系列活动;举办了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大学生书画展、“庆祝建党90华诞”文艺汇演、“唱红歌、颂祖国”红歌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托古城文化之底蕴,学院牢固树立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的思想,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狠抓教学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拓宽办学渠道,突出学科特色,协调发展专业结构体系,努力提高综合实力,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编辑本段专业与特色首批将设置主持与播音、动漫设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旅游英语、表演艺术、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心理咨询。其中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将紧密结合开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的优势,把朱仙镇木板年画、汴绣、灯笼、风筝、烙画、书法等开封传统工艺融进课堂,结合古画临摹与创作、木刻、手工编织等工艺品制作和图形图像制作,建立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领域内高级技能型人才。5年内将建成17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6400人的办学规模。该校的建成,将构建坚实的人才培训平台,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定向培养和培训,将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提供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编辑本段师资队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9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和双学历的教师81人、“双师”素质教师64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45人,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总数的。 除了专任教师外,学院还聘请具有行业资深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践课、技能课教学。外聘著名钢琴家刘诗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中国印”主要设计者张武、著名艺术家肖红、著名书画家陈国桢、刘艳会,著名工艺制作艺术家吴天放等为学院客座教授。编辑本段相关信息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部分)升格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1989年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开封市职工大学开封职工大学创建于1979年,是由河南省总工会主管的成人高校,学校于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83年国家教育部备案,是豫东地区唯一一所国家承认大专学历的地区性职工大学。 职大建校2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艰苦办学,注重质量,饱经风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养大专学生五千余人,培训各类人员十五万人,多数毕业生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8人,在校大专学生1000余人。建校以来,经省教育厅批准,开设的大学专科专业有:机械、工业与民用建筑、企业管理、税务、统计、计算机财会、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法律、中文秘书、新闻传播学、旅游管理、社区、高级护理、建筑施工、机械电气工程、机动车检测与维修、医疗等十八个专业。二、开封教育学院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创建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部分)升格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开封教育学院2003年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并入开封教育学院1.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1953年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开封市五七师范大学创建(合署)1976年开封市五七师范大学、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开封市师范学校1984年开封市师范学校更名为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2.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1954年河南省艺术学校更名为开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1984年开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开封教育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坐落于黄河之畔的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开封教育学院是一所以为社会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具有高等专科层次的各类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师范性质的文理兼备的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省内外有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学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科研先导型学校” 、“师资培训先进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校园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用计算机600余台,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实验室、可编程实验室、语音教室、心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实验室、标准田径运动场以及校园宽带网络、卫星地面接收及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和其它现代化教学、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万册,各类中外文报刊杂志800余种。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CN刊物《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在职教职工474人,其中专任教师306人,教授、副教授89人,讲师、实验师等175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双学历的教师50人, 70余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学院注重科研的社会应用性,制订科研奖励条例,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工具书70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2项,162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学院设有中文系、文化传媒系、外语系、计算机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自然科学系、教育科学系和幼儿教育部等11个系部,开设有普通专科层次的语文教育、动漫设计、主持与播音、英语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及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心理咨询、商务英语、文秘、现代教育技术、视觉艺术传达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22个专业。目前,学院有普通高等专科、五年制大专、成人高等专科等多个办学层次,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学院认真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开封教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及相关文件精神,完善就业指导机构和制度,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坚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院本着“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工作准则,认真组织毕业生试讲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专场指导会,邀请专家做就业指导报告会,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加强成人专科向本科学历培养的重点转移,在建立本科函授站的基础上,扩大了函授规模。目前开设专业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文)、初等教育(理)和美术教育等。现有注册学员1694人。在与河南教育学院联办成人高招专升本函授连续举办四届高师本科自学考试、培养2800多名毕业生的基础上,2006年又与河南大学、河南教育学院联办第五届高师本科自学考试。目前开设函授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和教育学等。
毕业送老师礼物可以送一些明信片,包括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纪念品。让老师记得你就可以了
毕业送老师一速花和写几个字感恩老师
这个似乎不是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苏绣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本次世界遗产大会就在我们苏州举行,我们的苏绣举世闻名,如果哪位领导到我苏州来一定不要错过这一次大好机会,参观一下我们的苏绣。 苏绣产制太湖之边的镇湖镇,苏绣分两大类:单面绣和双面绣。单面绣的特点是只能一面看,就像挂在墙上的画一样;而双面绣的特点是两面多能看出,分不出正反面。苏绣它分为五大类:风景山水、动物宠物、植物花卉、静物油画、人物肖像。朋友们你们看过邓小平的肖像吗?那你一定说我见过,那你看过苏绣绣出来的邓小平的肖像吗?你一定说没见过,告诉你,绣邓小平的绣娘是镇湖镇的姚建萍阿姨,她绣出的邓小平跟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她用了几十种丝线,她花了上百天的时间才绣出邓小平的肖像,小平爷爷额头上的皱纹多清晰可见,真是活灵活现。她还绣过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江泽民、胡锦涛、还有国外的依丽莎白女皇、萨马兰奇等……好多好多名人! 在我们镇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绣娘,她们绣出来的绣品都非常好,我家婶婶她绣的老虎活灵活现。她先把老虎的'基本形状绣出来,然后把外轮廓一层一层的向里描,再用黄色的线在黑色的线里描了一层又一层。有的小朋友会给我提出一个小小的问题,那老虎还是不是“森林之王”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在问我老虎的头上有一个“王”怎么不见了?你别着急,我还没有说到呢!接下来我就要说老虎头上的“王”了,它是这只老虎的额头上最最明显的地方了 。“王”是先用黑线潦草的稍微描一下,然后再细细的的描一遍。怎么样这个“王”描起来很特别吧!下来还剩眼睛和鼻子还有嘴巴是最最特别的了,它是要等其他的部位全都完工了再开始做的。 她做老虎最拿手了,有的蹲着、有的仰着、有的俯着、有的卧着……我最喜欢婶婶做的老虎了,因为她做的老虎活灵活现非常逼真 我希望一些领导能采取我的意见,去镇湖镇看一下我老家的苏绣,那时您会感觉到苏绣真的很美,您会像我一样 忍不住的喜欢它!
江南特色,目的主要是美观、服饰、经济方面。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国已将用于服饰。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晋王嘉《拾遗记·吴》:"孙权常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赵达)乃进其妹。权使写九州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于吴主,时人谓之'针绝'。宋朝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苏绣作品明朝(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06-25标签刺绣 之首 苏绣 400字作文 六年级 话题作文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苏州这个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刺绣,是这儿的灵魂。苏绣,独一无二。人们把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绣”。苏绣,是四大名绣之首。苏绣常用花、草、鱼、鸟作为绣面,因为它完成后看起来很秀丽,色彩运用很清雅,比起其他的绣作,实在是精品中的精品呀!苏绣的雅致与湘绣的豪放、蜀绣的疏朗、粤绣的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我国唐代以来,各朝皇上的龙袍也是用刺绣来完成的。达官贵人们的丝巾、手帕上都绣有精妙绝伦的刺绣作品,其中,大多数都以苏绣为主,湘绣为辅。由此可见,古代苏绣的受欢迎。告诉你哦,我妈妈也是一个苏绣高手呢!
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评析与开发建议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蜀文化资源是古蜀先民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推进成都文化旅游的纵深发展。一、蜀文化及蜀文化旅游资源的涵义“蜀文化”简而言之即蜀人的文明,是蜀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蜀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的,它是以一个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它包含了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战国时期的文化(又称青羊宫文化),是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之后的考古学文化。蜀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以蜀文化为支撑,客观存在于“蜀”这个地域空间并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谭继和研究员曾以时间为线索对蜀文化人文旅游资源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古蜀文明历史古迹遗址系列;秦汉与三国蜀汉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系列;唐宋至明清四川历史文物古迹、遗址、陵寝系列。二、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发展史。成都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首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成都的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具体表现在:①以“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成都城市是在灿烂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成,众多新石器遗址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及岷山区域,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新都区水观音、羊子山土台、古蜀船棺葬等遗址望帝、丛帝陵等均是古蜀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它们神奇、神秘和神妙,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还有有关古蜀的各种传说、文献和民俗,也是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文及传说,同样是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两者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古蜀文化链条,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②以武侯祠、南郊公园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蕴涵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三国文化影响深远,遍及欧美等世界各地,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三国文化积淀在成都地区特别丰厚,在现今的城市中,成都留下了最丰富的三国遗迹。武侯祠是三国文化中最主要的代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馆内拥有诸葛亮殿、刘备殿、刘备陵园、鼓楼、桂荷楼、琴亭等重要古迹,以及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牌匾楹联和馆藏文物。三国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渗透到成都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在在人们的记忆中、市民的口碑中,都能看到三国文化的影响,除了武侯祠,成都的大街小巷,许多为人熟知的地名皆因三国而来,如九里堤原叫糜枣堰,又称刘公堤、侍郎堤。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宋代重建,是为了防洪而建。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因“蜀人每事好归诸葛亮”,九里堤又称“诸葛堤”。③“诗歌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出成都优雅的人文氛围。灵秀的蜀地山川、古代成都的闲适富庶和神秘的古蜀文化养育和熏陶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古代的“三苏”、扬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再到现代的巴金、郭沫若……,虽然有的并没有出生在成都,但曾经在成都获得更多灵感,迎来他们创作的高峰期,如:我国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先后居住近四年,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余首,其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还有许多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都到过蜀中,在成都留下了一处处风流胜迹,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风流佳话而演绎的琴台、文君井等一系列古迹,还有薛涛望江楼、陆游祠、杨升庵桂湖,等等。诗宗文豪的创作活动为成都留下了魅力无穷的诗歌文化宝库,给成都营造出非常优雅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生活情调,使成都成为文化旅游的向往之都。④以青城山、青羊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本土宗教的重要载体。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征。中国道教从创教以来,~直道脉不断,成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相传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设坛布道,晋唐以后宫观林立,极盛时达一百余座,称为“第五洞天”,自古为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炼之地。青城山也成为了道教的祖庭和圣地。青城山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区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之地和朝拜、观光的圣地。成都青羊宫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道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殿内九米多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像,堪为全国道观一流。青羊宫原名青羊肆。据《道藏辑要》记载,这里曾是老君为关令尹喜真人演法传道之所,后名青羊观,玄中观。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扩建后改名为青羊宫。⑤以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为代表的蜀禅文化旅游资源是佛教文化重要载体。佛教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据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东汉时佛教己传入蜀地。成都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历朝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对蜀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入唐以后,佛教禅宗在蜀地发展极盛,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唐代禅宗十大家中就有马祖道一、圭峰宗密等五家是蜀中人,隋唐、两宋时期,蜀中佛教文化更一度冠盖于全国,以至于宋代第一大文豪、大诗人苏东坡曾赞叹道:“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蜀中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成都著名的寺院有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宝光寺,灵岩寺等。众多的禅林古刹,既是众多佛教徒朝圣拜祖的圣殿,同时也构成了蜀文化的一大景观。⑥以马镇、平乐古镇为代表的古城古镇旅游资源是蜀地乡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距成都郫县县城9公里的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早在三国时代,蜀汉大将魏延曾在此屯兵养马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古城内的蜀汉街古韵犹存,唐街古风遗响,宋街、明清街更是阡陌交通,人来车往。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旌旗猎猎,商贾云集,展现的是一派古文化、古街坊、古建筑的韵律。古城还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竹编、棕编、草编的“三编”之乡,其编织工艺源于宋代,产品精巧纤丽,远销东亚、东南亚一带,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古城的武术源远流长,早在三国蜀汉时代就已开展。成都周边有十大著名古镇,各具特色,或历史久远,或文化深厚,或建筑精巧,或依山傍水,或习俗奇异,或地理位置突出。其中,邛崃平乐古镇、大邑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客家古镇都是成都市古镇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邛崃平乐古镇始建于隋代,史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安仁古镇秀美清丽;黄龙溪古镇以浪漫水乡表达浓郁的民俗风情;洛带古镇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⑦以川菜、川酒、川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品位独特。成都美食源远流长,川菜、火锅、特色小吃闻名遐迩,享有“中国美食之都”的美誉。川菜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北方菜的代表鲁菜,具有干烧、干煸、鱼香、宫保、麻辣、怪味、椒麻、红油八大特色,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原料有江团、岩鲤、雅鱼等珍品以及银耳、竹荪、香菇等土特产。著名的菜点有:宫保鸡盯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赖汤圆、龙抄手等。醇香浓郁的川酒最能体现四川天府之国精髓,五谷精华和着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长的酒水里被一一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川几千年的文化、风俗都溶进了清洌、酣香的酒水里。另外,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说法,唐宋时期,川茶产量居当时各地首位。⑧以成都灯会、花会为代表的民间节庆旅游资源尽显蜀地遗风。每年的节庆盛会都是传承数千年的民俗和民间风情,无疑也是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蜀地民风纯朴,一向为人所称道。蜀地风范和遗风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至今仍保留在大众的生活中,影响着一代代成都人。成都的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正月元宵灯会起于唐时。唐玄宗幸蜀曾在元霄上街现灯,有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葱寺的水灯,从此形成极富特色的成都灯会。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一年一次,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除此之外还有流行于郫县一带的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都江堰清明会和放水节等。三、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①设立以展示蜀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标志形象。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作为标志的形象很多,但确立为旅游标志的形象应该具有独特性和易识别性,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并能彰显文化。几年前,与三星堆考古齐名的金沙遗址震惊中国考古界,其间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更是让人兴奋不已,叹为观止。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为十二个火焰组成的圆环,内有镂空的四个“三组鸟”。“太阳神鸟”的形象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作为古蜀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表达了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不仅是古蜀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体现。它激情洋溢,轻盈飞扬,极富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它已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是成都1060万人民的荣耀,同时,太阳神鸟作为古蜀文明的表现,具有作为成都旅游的标志物形象的特点和优势,能较好的突出成都的特色。②整合蜀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线路。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应遵循“文化——商品——品牌——名牌”的轨迹发展,即通过“利用蜀文化优势——创造特色旅游商品——树立旅游品牌——打造精品名牌”来发展旅游市场。以蜀文化为主线,尽快整合现有蜀文化旅游产品,将分散的景点按一定的主题串连起来,根据其分布状况,推出几条精品线路:第一,古蜀文明遗址游:a.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水井街酒坊遗址。(成都市区内小环形旅游圈);b.新都区水观音——郫县杜宇的杜鹃城——温江区柏灌墓、鱼凫墓——双流县瞿上王城。(成都大环形旅游圈)第二,陵寝文化游:望帝丛帝陵——后蜀和陵——前蜀永陵——武侯祠——明蜀僖王陵。第三,诗歌文化游:杜甫草堂——望江楼薛涛纪念园林——郫县扬雄庐墓园。第四,蜀禅文化游: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大慈寺——石经寺。第五,道教文化游:青羊宫——青城山——鹤鸣山——纯阳观。第六,古镇文化游: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西来古镇。第七,民俗文化游:文殊坊——宽窄巷子——民俗公园。第八,美食文化游:成都名小吃——成都茶馆——川菜——火锅。③加大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成都拥有像川剧、皮影戏、四川木偶戏、杨琴、金钱板、清音、花鼓、车灯等大量民间文艺资源,加大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对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成都还有大量的民间制作工艺,且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如:成都的蜀锦绚丽多彩,美如云霞,是我国织棉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云锦、宋锦并誉为中国三大名锦。蜀绣更是驰名世界,它与苏绣、湘绣、和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此外,漆器久负盛名,金银丝织品、瓷胎竹编闻名遐迩。成都拥有如此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制作工艺,因此,探讨如何把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把民间艺术与市场效益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进一步保护民族工艺和民间艺术,提高民间工艺品制作水平,尤其是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竹丝画、树皮画等工艺。其次,政府应在财政税收上给予优惠,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旅游商品生产。此外,还可建立成都蜀文化工艺美术展览馆,一方面,为国内外旅游者充分展示成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欣赏、购买的场所。④举办形式多样、文化品位高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既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活动,更是旅游娱乐的重要形式。节庆己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品牌。节庆旅游可以使旅游者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享受,各种节庆活动己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各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地区文化、民俗等差异性,各地所举办的节庆活动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举办极具本土特色的节庆活动,以独特的形象吸引区域内外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节庆活动也为蜀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如:都江堰的“放水节”就是一个以水为媒,融乡情、文化、经贸于一体,充分展现都江堰千年水文化风采的一个大型节庆活动。另外,蜀文化精品展、武侯三国文化节等活动展示了古蜀和三国文化的厚重;草堂人日吟诗会、“草堂听琴”中秋赏月等活动则体现了唐代诗歌文化的典雅,反映了四川成都的民俗文化特色。蜀文化中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的资源异常丰富,如果将这些文化资源中的民俗风情和旅游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出更多、更具吸引力和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如:以“永陵”为载体,依托王建墓24乐伎石刻,复原制作其乐器,创作一台“蜀国弦”或“蜀宫伎乐”,作为永陵博物馆的经常演奏曲目可以恢弘“古代东方世界的音乐之都”的特色;以“金沙”为载体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可以展示古蜀文明,成都已推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金沙》音乐剧和极具特色的《梦回金沙》的4D电影。并于2009年春节开始打造首届金沙太阳节,推广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
旅游文化相关的论文算是简单的,如果是专业的论文还是需要专业的合作伙伴,可以搜一下“春泥期刊库”,会给你更多的帮助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苏绣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本次世界遗产大会就在我们苏州举行,我们的苏绣举世闻名,如果哪位领导到我苏州来一定不要错过这一次大好机会,参观一下我们的苏绣。 苏绣产制太湖之边的镇湖镇,苏绣分两大类:单面绣和双面绣。单面绣的特点是只能一面看,就像挂在墙上的画一样;而双面绣的特点是两面多能看出,分不出正反面。苏绣它分为五大类:风景山水、动物宠物、植物花卉、静物油画、人物肖像。朋友们你们看过邓小平的肖像吗?那你一定说我见过,那你看过苏绣绣出来的邓小平的肖像吗?你一定说没见过,告诉你,绣邓小平的绣娘是镇湖镇的姚建萍阿姨,她绣出的邓小平跟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她用了几十种丝线,她花了上百天的时间才绣出邓小平的肖像,小平爷爷额头上的皱纹多清晰可见,真是活灵活现。她还绣过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江泽民、胡锦涛、还有国外的依丽莎白女皇、萨马兰奇等……好多好多名人! 在我们镇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绣娘,她们绣出来的绣品都非常好,我家婶婶她绣的老虎活灵活现。她先把老虎的'基本形状绣出来,然后把外轮廓一层一层的向里描,再用黄色的线在黑色的线里描了一层又一层。有的小朋友会给我提出一个小小的问题,那老虎还是不是“森林之王”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在问我老虎的头上有一个“王”怎么不见了?你别着急,我还没有说到呢!接下来我就要说老虎头上的“王”了,它是这只老虎的额头上最最明显的地方了 。“王”是先用黑线潦草的稍微描一下,然后再细细的的描一遍。怎么样这个“王”描起来很特别吧!下来还剩眼睛和鼻子还有嘴巴是最最特别的了,它是要等其他的部位全都完工了再开始做的。 她做老虎最拿手了,有的蹲着、有的仰着、有的俯着、有的卧着……我最喜欢婶婶做的老虎了,因为她做的老虎活灵活现非常逼真 我希望一些领导能采取我的意见,去镇湖镇看一下我老家的苏绣,那时您会感觉到苏绣真的很美,您会像我一样 忍不住的喜欢它!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相对于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破坏甚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鼓励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下面我们来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做法,从互联网背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少年儿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四个方面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融为一体,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
近些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的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在传统村庄减少、农耕方式替代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非遗,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一、非遗活态传承的意义
非遗的活态传承是指非遗的产生、发展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保护非遗。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血脉和情感的主要体现。
非遗不是文物,不是凝固的。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流变,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时代的传承人群在与历史、自然等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对非遗进行再创造。
一方面,非遗项目需要在创新和传承相结合的良性互动中,为当代人理解和认同,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另一方面,非遗的活态传承也要杜绝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例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泼水节”“火把节”天天上演,那只是“表演”,而非“过节”;带有恶搞甚至低俗性质的婚庆习俗强拉游客参与,目的就是让游客为名目繁多的消费项目买单,早已失去了展示非遗项目、让游客了解认识非遗的初衷。
这种纯粹为了赚钱、改变非遗性质的所谓创新,实则是对非遗的严重破坏,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是要坚决摒弃的。尊重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核心是保护传承人,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保护传承人群获得收益的权利,在保护和传承中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二、日本非遗活态传承的经验
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前列的国家,重视非遗的活态保护,他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创新求变的传承之路。
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例,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传统金属工艺、漆艺和陶艺制作时使用天然材料和传统技法,对器物形制、色泽、纹样进行改良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审美取向的改变。
1974年日本颁布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1992年国会进一步修正该法律,加大了扶持力度。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坚持创新求变,因此多年来发展良好。
(二)“人间国宝”的认定和保护。
非遗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活”
的动态文化,其声音、形象和技艺存在于从事它们的人身上,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性”的核心因素。
日本在非遗的保护中非常重视传承主体,强调对传统文化持有人的保护。
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传承人的认定。日本将那些具有高超技能,能够传承某项文化的“身怀绝技者”,称为“人间国宝”.
日本的这些“人间国宝”对所传承的技艺予以记录、保存并公开。
日本 *** 每年给这些“人间国宝”200万日元补助金,用来培养和传承继承人。因此, *** 监督该笔款项的使用情况,“人间国宝”
每年要向 *** 报告该笔款项的用途。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认定和扶持有力推动了日本非遗的传承发展,“能乐”、“歌舞伎”、“狂言”这些日本传统的艺术表演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三)非遗保护中的儿童意识。
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是少数核心传承人的保护,还关系着培养传承群体,特别是传承群体中的少年儿童。
日本非常重视对传承群体中少年儿童的培养,为中小学生提供体验传统艺能的机会。
例如“歌舞伎”,2001年开始举办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歌舞伎讲习会”,从2002年起,“歌舞伎讲习会”拓展到小学生,并且每年都予以实施。
日本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重视日本传统文化的学习,设立了传统工艺品课程,加深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他们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三、我国非遗活态传承的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更加贴近年轻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被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与选择,拓展其生长空间,以真正实现非遗的价值。
微信推送、淘宝开店、视频课程,是许多非遗项目都在尝试的互联网背景下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以桐乡竹编的传承之路为例,竹编传承人钱利淮和他的团队开创了竹芸工坊,让竹编从小众作坊走向大众传承。
他们根据受众的年龄和基础编写了生动直观的竹编网络课件,开设竹编私房课的网络直播教学,并在“竹芸”微店上推出竹编DIY商品。钱利淮开创的“互联网+竹编”的传承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普通大众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选购竹编材料,按照网络课程自己在家学习竹编。
浙江桐乡推出了非遗项目专题传习班的微信公众平台,包括剪纸、桃核雕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木雕、麦秆画,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对非遗以及传统文化的需求。
非遗项目通过互联网汇聚人气,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到非遗项目实体店;通过非遗项目实体店的展览、展示,创造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传统、对于历史的敬畏,形成互联网与实体店的良性互动发展。
社交媒体公众账号、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这些途径让非遗越来越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
例如,浙江象山的非遗订阅号“象山非遗”,信息发布频率很高,阐释质朴而到位,策划很接地气。
中央美术学院发布的《中国古典家具》APP大受欢迎,这个APP运用游戏的手法,实现明代榫卯家具的完成过程,在带给人们娱乐游戏的同时,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木作的“灵魂”---榫卯的技艺。
这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明代榫卯家具APP,是数字化背景下将现代新技术与非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这个明代榫卯家具APP,使用户短时间内能够直观的认知榫卯家具的结构和组合,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此外,通过开发非遗游戏软件来扩大非遗在儿童、青年人中的传播。
例如:南通蓝印花布的游戏软件收录了近千种蓝印布典型图案,该软件还可用在苏绣、云锦等非遗项目中。
(二)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的支持和培训计划。
人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问题。
除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之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第29条规定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目前,文化部已命名了4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自2008年起,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8000元,2016年起提高为每人每年2万元。
非遗的传承仅靠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作用甚微,还需要积极培养非遗持有者、从业者等非遗传承人群,通过非遗传承人群来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
)正式启动,该研培计划是文化部联合教育部专门针对非遗保护发起的。
研培计划有助于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能力,有助于非遗传承人群深入领会传承项目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非遗活态传承的持久动力。
(三)非遗走进少年儿童。
非遗的活态传承要在少年儿童中扎根。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为中小学生常年授课,教授传统手工艺课程,为学校里的少年儿童讲好民族文化的每一课。
在符合条件的中小学建立传统文化基地,将非遗烙印在少年儿童心中,鼓励中小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
充分利用民俗、节日,让少年儿童在非遗实践环节参与技艺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对非遗的兴趣爱好。
建立非遗博物馆,展示非遗项目的图文及实物,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互动活动,点燃少年儿童非遗教育的火种。通过深入认知和参与非遗项目,使少年儿童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后备力量。
(四)非遗的海外传播。
将中国的非遗向世界传播推广,是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以非遗项目剪纸为例,剪纸在中国多地广泛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有剪纸。
以剪纸为媒介,可以很好地起到文化交流沟通的作用。
在中国剪纸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剪纸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十多年间与不同国家进行以剪纸非遗为主题的创作合作,将剪纸作为国际间交流共有的文化背景。
这既推动了中国剪纸走出去在海外的传承,也促进了世界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认同与接纳。
从营销策略来看,将非遗产品上传到网络平台,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极为宽广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理论界,2013(4):67
[2]陈又林。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3):10~12
[3]徐继宏,薛帅,郑蕾。“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纪实[N].中国文化报,2017-06-08
[4]郑海鸥。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N].人民日报,2017-06-08
因为传承的时间最长,而且针法严谨,图案非常形象生动;蜀绣的针法是居于四大名绣之首的,工艺很成熟,而且线条很细腻,里面也富含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
首先感谢您对蜀绣的关心,您提出的问题我做如下简要回答: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主要出自成都的郫县安靖镇。 最早记载蜀绣的文字,出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绣补》一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则明确提出蜀绣和蜀中其他的物产,包括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充分说明蜀绣作为地方工艺品的珍稀独特。其实,蜀绣的历史跟蜀锦一样,都是萌芽于古蜀时期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据文献记载,蜀国最早的君王蚕丛已经懂得养殖桑蚕。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的对象除了金银、蜀锦、蜀绣,还大量劫掠蜀锦蜀绣工匠,视之为奇珍异物。时至宋代,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成都地区因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盛产丝帛,因此蜀锦蜀绣的制作生产“冠于天下”。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复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东晋《东阳国志》将蜀绣与蜀锦并称蜀中之宝。清道光年间成都发展了许多绣花铺。绣品以本地织造的红绿等色缎和地产重要散线为原料。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其针法是针脚整齐、线法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车,即指由中心起针,向四周扩展;拧,即指长短针从外向内作添针或减针的处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族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产品有镜帘、花边、嫁衣、卷轴、鞋帽、裙子、枕套、被面、帐帘等。题材多吉庆寓意,具有民间色彩。 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中国的四大名绣之列。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的蜀绣更令人爱不释手。有单面、双面刺绣。纯手工的刺绣,确保了画面逼真,造型多变,图案精美。 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据统计, 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 物绣得维妙维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都表现了不同的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质感。 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 蜀绣盛唐时期已有记载。清初艺人们又吸取了顾绣的长处(清朝末年成者尚有几家打着顾绣铺名的作坊),以及长针刺绣而后扎针的民间绣法。蜀绣用成都地区练染的各色散线(较粗松的丝线)或丝线(较细紧的丝线)绣制于本地所造绸缎上。由于选料、制作认真,成品工坚、料实、价廉,长期以来行销于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颇受欢迎。出品多衣裙、被面、枕套、帐幔、鞋帽等实用服饰品。花纹取材,由艺人们根据民间吉庆词句或流行式样,自行描绘绣制。也有部分作品兼用苏绣构图布局及运针设色方法。模仿绘画章法构图的纯欣赏品绣画较少,民间质朴喜庆气息浓厚。当时成都是生产蜀绣的中心。 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传统针法绣技近1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蜀绣遍布四川民间,70年代末川西农村的郫县安靖镇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15倍。她们除刺绣被面、枕套、头巾、手巾、衬衣、桌布等几十个品种外,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绣品仍保持浓厚的地方特色。蜀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时常得到画家的大力支持, 如《薛涛制笺图》绣屏,就是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潇洒光亮、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注:我是业内人士,欢迎您与联系共同探讨关于蜀绣的相关问题。
是因为蜀绣的历史非常的悠久,针法也非常的新奇绣出来的绣品非常的细腻好看,色彩也非常的优美,绣品的材质也非常的好,花纹也非常的展示出中国特色;蜀绣的特点是针法细腻,色彩明亮,花纹丰富,质量好。
蜀绣蜀绣是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地方刺绣,又名川绣。蜀绣针法除参照苏绣章法以套针为主外,还有拧针、晕针、纱针、盖针、旋流针、编织针等多种蜀地独特的绣法。绣品在用针特点上是短针细腻,针脚工整,粗细丝线兼用,线片齐平光亮,分色丝缕清楚,针迹紧密柔和,花纹边缘处针脚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