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王喆贵妃醉酒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王喆贵妃醉酒研究论文

贵妃醉酒男扮女装的演员是赵本山的徒弟-----小飞龙

业精于勤 曾为白石老人笔下的墨虾叫绝,也曾立在《贵妃醉酒》前,为那千种妩媚、万种风情拍案叫绝。却不曾想到,这些都是“业精于勤”的结果。 《贵妃醉酒》是辰生老人的力作。他因为自幼生活拮据,并未得到名师的指教,只能凭苦练来提高艺术技巧。为了打好基础,他带着画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去写生。为了准确地勾勒北国风光,他常在雪地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成了一个雪人却浑然不觉。也曾在滚烫的沙漠上一次次勾勒,待画稿初成,早已汗透全身。无数次苦练,速写稿足足撂了好几箱;无数次体验,祖国的山川人物已了如指掌,连黄土高原人不同一般的高鼻梁,都被他察觉到了。扎实的基础,丰富的阅历,使辰生老人的画技突飞猛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创作出《贵妃醉酒》这样的杰作也就理所当然了。 勤练是辰生老人画技精湛的.原因,白石老人笔下的绝妙墨虾也非举手所得。他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画,是他一生不改的规矩。正是这不成文的规矩,练就了他一手画虾的绝技。 二位老人艺术上的高深造诣,都是勤的结果,我们惊叹于他们今天的成就时,却未曾体会到“精”字后面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从二位老人说开去,今天各行各业里出类拔萃的人才的成功,都不是因为一夜之间突发奇想或是天性赋予的灵感,而是来自无数个白天黑夜辛苦的磨炼。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者文君系湖南隆回一中学生) 【名家评点】 这一篇命题作文写得较为成功。作者紧扣主题,论据合理,叙述流畅。作者切题的手法很自然,显然是选择了自己熟悉的素材。 但就挖掘主题来说,尚显缺乏深度。“业精于勤”貌似小道理,实则大文章。作者仅仅说明了“精”来自于“勤”,但“业精于勤”引发的深层思考,却未能全面展现。一篇好文章,不但要告诉读者“是什么”,更要告诉读者“为什么”,才能启迪读者“做什么”。 就作者选取辰生老人和白石老人的例证来说,是很有分量的。引举名人的事例,是写议论文惯用的手法。但此文引举的《贵妃醉酒》,却似乎有偏狭之嫌。有些读者不一定知道辰生老人的《贵妃醉酒》,因为他们平时疏于绘画艺术。作者也没有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贵妃醉酒》的艺术价值。这便有个例举得当的问题了。需要作者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议论文写作,选取的素材,既要自己熟悉,又要读者不生疏,才能有效地提升阅读的感染力。再进一步说,作者若能抓住身边的活人活事,捕捉其“业精于勤”的闪光点,也许,更能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从遣词造句上说,文章中接连出现两个“叫绝”,两个“为了”,显得排比失色。另如“画技突飞猛进”“绝妙墨虾也非举手所得”两句,用词也不贴切。语言是写作的基本功,若能让动词“动起来”,而且,“动”得到位,文章才会引人入胜。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 好文章要入情入理,入诗入画。入情,是要感动人;入理,是要合情理;入诗,是要琅琅上口;入画,是要有意境氛围。《业精于勤》的作者,朝这个方向着力了,但总体上却显得首尾轻重不一,议论意犹未尽。写作是作者内宇宙和外宇宙的有机结合,而写议论文,最忌讳循规蹈矩。若不注重于思想的开拓和语言的出新,难免平淡如水,枯燥无味。诚然,写作,也是要“业精于勤”的,但还须知,“功夫在诗外”,这就是题外话了。 【名家简介】 秦德龙,1955年生,天津蓟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现供职于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著有6部文学作品集,主攻小小说创作及理论研究。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评出的“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并荣获“小小说星座奖”。被《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评为“当代百家”之一。

贵妃醉酒作词:王晓岭作曲:张卓娅 王祖皆演唱:王喆

宋小宝跟一个男扮女装演的二人转中那首歌叫《贵妃醉酒》。歌名:贵妃醉酒作词:王晓岭作曲:张卓娅 王祖皆歌手:王喆歌词:金炉香冷空罗帷 百花亭前月低垂昨日欢情只在梦中回味且饮了这一杯醉 醉 醉 醉华清池水余温在 霓裳羽衣舞难随今宵梦回谁解其中味又饮了这一杯醉 醉 醉 醉羡只羡鸳鸯戏水成双对叹只叹梨花带雨相思泪说什么荣华 道什么富贵怎如那粗茶淡饭举案齐眉醉 再饮了这一杯醉 醉 醉就与你比翼飞醉 醉 醉待等那青丝白 红颜褪才知道 千姿百媚比不过人间真情贵人间真情贵醉 醉 醉醉

京剧贵妃醉酒论文题目

艺术好完美,用心欣赏很好

《新贵妃醉酒》歌词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醉一回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对月情似天爱恨两茫茫问君何时恋菊花台倒影明月谁知吾爱心中寒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中国风

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和艺术风格。

海鸟冰轮、玉兔都是比喻月亮。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前几句是交代时间背景,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杨玉环信步前往百花亭。这个时候她是接受李隆基的邀请,去往百花亭赴约,因此心情很欢娱。所以后几句杨玉环通过情景过渡,将自己比作天女嫦娥,应对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特殊身份。好一似嫦娥下九重, 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在广寒宫。 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 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在水面朝, 中间这几句是她在行往百花亭的途中,根据周围的景色而生的唱段。因为京剧中的舞台是虚拟化的,这样的唱段可以用来表现演员所在的是皇宫花园,还可以体现出杨玉环当时快乐的心情:嫦娥虽然是仙女,可却独守广寒宫;而她身为贵妃,路过小桥的时候都有金鱼在向她朝拜(这当然是高力士和裴力士在讨好她瞎编的话)。鸳鸯戏水,更能说明杨玉环对爱情的渴望与执着。啊,在水面朝,长空雁,雁儿飞,哎呀雁儿呀, 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 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 这最后几句是收尾,一方面补充了杨玉环有“落雁”之容貌,另一方面也交代了她已经到达了百花亭。这一段四平调长短错落,在京剧中是极少见的,因此也成了旦角演员最常学习的唱段之一。下面再解释一下几个词的意思。在京剧中这种比喻比较长见,如太阳叫“金龟”,月亮叫“玉兔”,好马叫“能行”、“走战”等等。这可以说是京剧中的一个模式。所以说一些唱词在很多戏里都会用到,所以熟悉了这个模式,对听戏就有一定的帮助。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模式:除了《醉酒》中的之外,还有:* 眼望那金龟已落西山不用说,太阳落山就是天黑了。* 金钟响玉兔归王登九重月亮回家,就说明天亮了。*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这一句经常用于想念分别的人。* 辞别大人跨雕鞍就是告辞某某上马的意思。雕鞍就是马鞍,这里借喻马匹。* 刹时间腹内痛心血上涌京剧是虚拟化的艺术,所以一般描写人生病都是类似的症状。* 一见娇儿泪满腮不论孩子多大年纪,京剧中父母都喊“娇儿”,所以刚听的人肯定不习惯。* 哎呀且住后面肯定是人物的内心读白,说再大声别人也听不到,请观众放心。

杨贵妃和唐玄宗论文题目

唐玄宗,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曾开辟了中国史上一个繁盛的局面——开元盛世。但是,也正是这位伟大的人物,使唐朝面临一个由盛转衰的局面——安史之乱。如今,我们又该怎样评价他呢?(开头提出问题)他对中国的繁荣和发展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继位以后,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并崇尚节俭,使他的统治被称为“开元之治”。后来他逐渐完善,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得到了繁荣。他还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农业技术上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大大增加了产量。在生产工具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在陶瓷上,也已有了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而且还使唐都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他还完善了中国史上一项重大制度——科举制。他尤其注重诗赋,使唐诗得到了繁荣,也使诗赋成为当时进士科的重要内容。回看历史,唐玄宗的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和赞赏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他曾带给中国的痛。安史之乱始终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踪迹。在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并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安史之乱,这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来唐朝日趋衰落,在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907年,唐朝灭亡。

《长生殿》写的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历史上曾出过许多作品,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元杂剧白朴的《梧桐雨》、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明代传奇《惊鸿纪》等等.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角度.我们现在要排演洪升的《长生殿》,就需要理解洪升,解读洪升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情史的处理.洪升 – 清代杰出的戏曲作家.生于1645年,浙江钱塘人.洪升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养尊处优,世代书香,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师友都是当代知名的文人、学者和文学界的优秀人物.但是他一生坎坷.他出生在明朝灭亡的第二年,正是兵慌马乱的时期,家庭曾遭危难,他从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一直做了二十几年太学生,不曾有过一官半职;后又因国丧期内演唱《长生殿》受到迫害,被革去国学生籍;六十岁时在乌镇不慎落水而死,结束了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洪升写《长生殿》直接脱胎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前后三易其稿.初稿名为《沉香亭》,写于1673年,是以李白为主角;二稿名为《舞霓裳》,写于1679年,主角由李白变成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三稿即为《长生殿》,写于1688年,此时,作品中的兴亡之感和对社会政治的暴露比前稿更加深刻了.洪升在《长生殿》自序和例言中写道:“史载杨妃多污乱事.予撰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这是他的创作方式.自序中又说到“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这是洪升写作长生殿的宗旨.“且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未有不悔者也.”洪升以审慎的态度结构《长生殿》,把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李、杨二人生死不渝的恋情既给予了高度的赞颂,又对这段恋情带来的后果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批判.《长生殿》是一部鸿篇巨制,内涵十分丰富.对《长生殿》的主题与思想内涵历来众说纷纭,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一直在进行探讨和争论.有关《长生殿》的主题有“政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具体地说,有说是“抒写亡国之痛”,有说是“垂戒来世”,有说是“歌颂李杨的真挚爱情”,有说是“表达了进步的爱情理想”,有说是“政治与爱情统一”等等. 《长生殿》的主题是复杂的、多义的.

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至少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他们原本是翁媳关系,是不伦之恋,站在今天的立场是不可想像的。 唐玄宗是皇帝,天下是他说了算,当然也包括对待异性的支配问题。 杨玉环接受他的爱情原本是半被迫的,毕竟也不符合家庭伦理。 唐玄宗通过高力士安排杨玉环和自己儿子离婚出家道观半年,再把她纳进宫封为贵妃,这才使杨玉环心理的道德上的疑虑得到缓解。才真正地接受了唐玄宗的爱。他们之间的爱情基本上是纯洁的,很象今天的男女一样,使得唐玄宗只爱她一人,正所谓“三千宠爱集一身”,甚至到了“后宫佳丽皆失色,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可见唐玄宗对她的倾心程度。 当安史之乱,长安失陷,在马嵬坡,将士哗变 要杀杨氏一族时,他还极力维护杨玉环,但这次挽救失败了。从此唐玄宗正式步入暮年,心灰意懒,顺水推舟地把帝位让给儿子,并至死都没能忘怀杨玉环。 杨玉环作为当时条件下的女人,其实是很无奈的,但是她没有别的选择,无论生死。 唐玄宗作为一位皇帝,为了爱情没有错,但是他沉迷于爱情,忘记了一个君王背负的万筠重担,所以他是这场悲剧产生的主要责任人。杨玉环却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正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饱暖思淫欲”,试问古今又有几个男人真正对自己严格要求,引以为戒呢!

后妃封号研究论文

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个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寝的宫女)。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扩展资料:

皇后的产生需经过皇帝册立。册立皇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同时还有一项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

若是皇帝在登基前已有正室,则通常不另择人选,直接将正室纳入后宫,并册立为皇后,但也有皇帝是先将正室纳入后宫,并先册封为嫔妃,待日后再进行擢升为皇后,如汉宣帝的妻子许平君先被封为婕妤,后立为皇后。

但也不是所有结发妻子都能被立为皇后,如陈宣帝陈顼的发妻钱氏(钱贵妃)和唐朝唐宪宗的发妻郭氏(懿安皇后郭氏)。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

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如汉朝的皇后三卿),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贵人 常在 答应以上是等级封号惠妃 淑妃 德妃 贤妃 宸妃 庄妃 丽妃、元妃、静妃、涟妃、良妃、荣妃、成妃、华妃、湘妃、温妃、柔妃、安妃、令妃、容妃、宁妃、宜妃、昭妃、伊妃、兰妃、珍妃、贞妃、闵妃、紫妃、艳妃、彦妃、清妃、庆妃、沁妃、晴妃、懿妃、全妃、瑾妃、珂妃、迪妃、华妃、淳妃、莹妃、悦妃、良妃、琦妃、含妃、容妃、贤妃、淑妃、德妃、丽妃、惠妃、慧妃、舒妃、萍妃、海妃、环妃、蒂妃、湘妃、楠妃、愉妃、玉妃、裕妃、成妃、隐妃、颖妃、瑛妃、雪妃、文妃、温妃、元妃、柔妃、岚妃、婇妃、莲妃、梅妃、眉妃、菀妃 沁妃 怡妃 雪妃 盈妃、凌妃 馨妃 嘉妃 月妃 芸妃 晴妃 宜妃 雨妃 文妃 樱妃 婉妃

古代后妃的封号等级:

正超品——皇后(1位)。

正一品——皇贵妃(2位)。

从一品——贵妃。

庶一品——妃(德妃、端妃、令妃、宸妃、敬妃、瑾妃、宜妃、姝妃、珍妃、柔妃)(各1位)。

正二品——夫人。

从二品——贵嫔。

庶二品——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

从三品——修仪、修容、修媛。

庶三品——充仪、充容、充媛。

正四品——淑仪、淑容、淑媛。

从四品——贵仪、贵容、贵媛。

庶四品——月仪、月媛、月容、月华。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婉华。

从五品——德仪、德媛、德容、德华。

庶五品——丽仪、顺仪、佩仪、芳仪。

正六品——贵姬。

从六品——姬。

庶六品——容华。

正七品——婕妤。

从七品——贵人。

庶七品——常在。

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

从八品——顺人、才人、淑人。

庶八品——小仪、小媛、小娣。

正九品——承徽、承荣。

从九品——宝林。

庶九品——采女。

正十品——选侍。

从十品——答应。

庶十品——秀女。

古代妃子的等级和封号:

嫔妃,即妃嫔,是指君主的妾室。经过正式的册封后,会拥有不同等级的位号、待遇。在东亚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的影响下,君主通常会拥有一位皇后和数量不等的妃嫔,妃嫔可从数人至千人不等。各个时代嫔妃的等级排列都不相同。

等级:后宫主位:〈1〉皇后(1位)〈2〉皇贵妃(1位)〈3〉贵妃(2位)〈4〉妃(4位)〈5〉嫔(6位)后宫另位:〈1〉贵人(无数)〈2〉常在(无数)〈3〉答应(无数)介绍: 皇后是后宫主位,她要掌管后宫。其余主位要管好自已的宫殿。另位跟随皇贵妃与主位共住一宫。

与王妃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的论文

[论文摘 要] 浪漫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各国人们在表达心中对于未来美好理想的作品中都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本文试从比较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入手,分别从社会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论文关键词] 浪漫主义 社会理想 生活理想 人物理想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浪潮主要是产生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十九世纪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源头可以追述到古希腊时期。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要比西方早几百年,有很多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但其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展望未来美好理想。中西方浪漫主义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他们心中对于未来的美好理想,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

一、社会理想——脱离人间的桃花源与现实世界的乌托邦

中国关于社会理想的描述,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存在。屈原在《离骚》中,展现了其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是为人们塑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自耕自食,不问政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的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在《梦留天姥吟留别》里,借梦境表达出自己所向往的仙人之境,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其小说《巨人传》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蓝图——特莱美修道院,反映了当时在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于美好、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里,浮士德用生命建造的海滨乐园则是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所梦想的理性王国的蓝图。

可以说,中国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脱离人间的桃花源,并没有具体展现;而西方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乌托邦,虽然是描绘的未来世界,但是却是描绘具体,蓝图清晰。这是由于当时时代所造成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社会长期停滞,缺乏先进思想指导,因此古典浪漫主义作家很难具体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只能采用托古改制、游历仙境等间接方式展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西方由于有很多先进的社会思想作指导,因此他们有可能具体展现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使读者读后能受到莫大的鼓舞。

二、生活理想——超自然的曲折幻想和坦率自信的'直接追求

西方作家所描述的生活理想多是关于个人主体的幸福。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多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幸福。在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中,就有大量是以歌颂生活、爱情为主题的。到了十九世纪,这种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生活理想逐渐升华成一种反封建、争取自由的事业理想。雪莱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塑造的革命夫妻莱昂和茜丝娜就是这一形象的典型代表。

中国作家对于生活理想的描述,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将笔触放到了追求功名利禄、叙述人伦上。这并不是说中国文人的生活理想中没有爱情,《牡丹亭》和《孔雀东南飞》中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但在这些爱情故事当中也会掺杂一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西厢记》中,莺莺的母亲不同意女儿和张生在一起,直到张生考取了状元才默许这段婚事。

因此对于生活理想中的爱情,中国不如西方影响深远。这是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爱情婚姻历来是由父母、媒人包办,青年男女受到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压制,几乎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歌颂自由爱情的作品较少。

除了生活理想的内容、题材不同之外,中西方作家对于这种理想的表达方式也大相径庭。

中国古代作品表现生活理想时多是曲折含蓄,往往采用一些超自然的方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有的采用打破生死界限的浪漫主义手法,使生前不能在一起的男女情侣,死后能够得到幸福,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有的作品在结尾处加入一段幻想,来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如《孔雀东南飞》。还有一些作品是通过鬼神的力量帮助弱者达到伸冤雪恨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们心中的生活理想,像关汉卿的《窦娥冤》。

而西方作品表现生活理想更加直接了当。往往是一种主人公坦率自信的去争取自由幸福的个人生活理想。

中西方作家之所以表现方式不同,与他们生活的时代分不开。中国由于资本主义不发达,封建社会各种制度对人们的压制,束缚了人们对生活理想的大胆追求,所以人们只得采取那些曲折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生活理想。而西方浪漫主义作家生活的时代,封建主义逐渐没落,资本主义发展,作家对于战胜封建势力、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所以他们能够用直截了当、大胆热情的笔触去构建美好生活的蓝图。

三、人物理想——性格单一的超人和个性化的普通人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人物大概可分为三种类型:

1.积极向上的叛逆英雄

他们积极向上,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热心与力量。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为了摆脱现有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目标,敢于与魔鬼缔约,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还是显示出其英勇的胆识。这也表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有胆有谋的可贵品质。还有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为了建立没有纷争和压迫的大同世界,敢于与封建暴君斗争,这也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2.拜伦式英雄

他们敢于反抗现实,但是又摆脱不了身上固有的恶习,不愿与人民群众为伍,由于脱离群众,而陷入到忧郁和孤独的状态之中。最典型的是拜伦创作的一系列人物。这种英雄人物身上所带有的特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性已经消失、无产阶级革命尚未成熟的时代的叛逆者身上所特有的性格。

3.“世纪儿”

他们对现实不满,有理想但是却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终日无所事事。像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缪塞在《一个世纪儿的忏悔》里塑造的沃达夫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这一时期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作品中对于理想人物的塑造,虽不如西方类型清晰,但是却也有较为鲜明的代表。以下举两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1)屈原在《楚辞》中化身的灵均

屈原在《楚辞》中通过灵均即“我”,表达了很多高尚的品格,例如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孙悟空

孙悟空成为人们心中理想人物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它是一个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叛逆形象,这主要体现在它取经之前。取经之前,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天空,将一个叛逆者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也客观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对暴君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它是一个智慧无穷、降妖除魔的英雄形象,这主要体现在它取经途中。救王妃、公主,帮百姓、僧人……这些英勇行为都深深的印刻在我们脑海里,这也客观的反映了广大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智慧、侠义、勇敢并存的英雄。

中西方作家虽都在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心目中的人物理想,但是他们笔下所塑造出的英雄人物,却并不相同。

西方绝大多数是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中小资产阶级民主阶层的代表。他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虽然是理想人物,但是并没有超凡入胜,他们拥有一般人的缺点和优点。所以说,西方塑造的浪漫主义理想人物大多是个性化的普通人。

中国浪漫主义理想人物和西方相比,性格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受到各个时代人民普遍推崇和敬仰的时代英雄。他们的主导性格鲜明突出,但是却缺乏各自的个性。所以说,中国塑造的浪漫主义理想人物多是个性单一的超人。

虽然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和西方成熟的浪漫主义体系相比,显得并不完善,但是其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今后的发展还是奠定了基础。中国浪漫主义作家通过自身对当时时代社会的体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有民族特色的理想天堂!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勃兰兑思:《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4]郑克鲁:《外国文学作品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涉江采芙蓉 》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诗意: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2.《咏同心芙蓉》 隋代: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鲜艳明亮的荷花代表着祥瑞,亭亭玉立站在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一根花茎引出翠绿之色,两个花朵分用一片鲜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花颜好像拿走了歌伎的面色,香气迷乱好像舞动衣服引起的微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这样的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更何况它们的心是在一起的。诗意:开得鲜艳的荷花预示着吉祥,笔直的立在水面上。一支孤茎引出一抹绿,两朵花共同分开两抹红。荷花秀丽的颜色仿佛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气如舞衣下的微风。这两朵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况且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首联展现荷花动态之美,颔联为荷花着色,颈联与人作比,极写荷花的色、味,尾联是点睛之笔,揭示主旨,表达两心相悦的情感。3.《阳羡歌·山秀芙蓉》 宋代:贺铸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山青芙蓉美,水明俨如画,仙游岩洞水波间。临风慨叹遥想,周处当年斩蛟灵,长桥千载尤横跨。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解绶带投冠簪,归隐躬耕田间,黄鸡白酒渔樵社。陈登不复少壮豪,耳边再无功名噪。诗意:贺铸是词坛上一位怪杰,其生活际遇,其艺术风格,其内心世界都是复杂而多彩的。他有许多词都是写骚情艳思的,但这首《阳羡歌》却透露着隐逸之情,充满了沉郁悲愤之气。宜兴,古称阳羡。贺铸晚年寓居苏州,杭州,常州一带,常常往来于宜兴等地,此篇想是晚年的作品。上片写景为主,开首两句写山川秀丽。据地方志所载,阳羡境内有芙蓉山,罨画溪。罨画,原指彩画,以此名溪,想是此处风景美丽如画。这里不言“芙蓉山高,罨画溪明,”而颠倒为“山秀芙蓉,溪明罨画。”这就使得“芙蓉”、“罨画”均一语双关。它们既是地名,又是形容词修饰语,写山川如芙蓉如彩画般的美丽可人。“真游”一句写溶洞之美。“真游洞”即仙游洞之意;真,即仙。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修行于此。洞中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美丽非凡。面对青山,碧水,沧波……,于是有感而发,转而写人。“临风”二句用周处之典。周处,阳羡人,少孤,横行乡里,乡人把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三害。有人劝周处杀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种。周处上山杀虎,入水斩蛟,回来后知道原来乡人憎恶自己,于是翻然改过。后来在文学作品中常以斩蛟比喻勇敢行为。唐刘禹锡《壮士行》诗有句云:“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贺铸“临风”二句既有对周处的赞美,又有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慨想”二字传导出的感情是复杂的。下片抒怀与“慨想”暗脉相通。组,印绶,即丝织的带子,古代用来佩印。“解组”,即辞去官职。“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也比喻弃官。“解组”三句是说自己辞官归隐,终日与渔人樵夫为伍,黄鸡白酒,作个买田置屋的田舍翁。结处以陈登自比。据《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记载,东汉人,陈登,字元龙。许汜见陈登,陈登自己睡大床,而让许汜睡下床。后刘备与许汜论天下英雄时,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责难许汜没有济世忧民之心,只知求田问舍,为个人打算。并且说,要是我的话,我要自己睡到百尺楼上,让你许汜睡在地上。此处贺铸借陈登说自己已不再有年青时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耳边也不再有功名利禄之语。这结句实则是反语,是壮志难酬的激愤之语。4.《采莲曲二首》 唐代:王昌龄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诗意: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5.《天净沙·秋 》 元代:朱庭玉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解与诗人意同。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诗意: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则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