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论文主题

发布时间: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论文主题

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思考论文

摘要: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来说,采取教育惩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小学生得到健康成长。不过,教育惩罚是需要适度把控的,如果教育惩罚过度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文章中,笔者将以教育惩罚在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根本,深入分析对教育惩罚进行优化的相关有利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教育惩罚;策略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始终都被应用在学校教育中,不过最近几年,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使得教育惩罚开始逐渐成为备受瞩目和争议的话题,其消极影响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所以,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育惩罚手段,让该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应有的真正意义。

1教育惩罚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惩罚很难顺利进行:目前在小学教育中,有许多教师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不良行为,那么运用教育惩罚手段则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因害怕对教育惩罚的力度掌控不好在实施期间具有很大顾虑。与此同时,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权利,从而使得教师改变了以往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他们更多的会认为这种惩罚是具有批判性的,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对其进行惩罚行为,不管这种行为是否合理,学生和家长都会通过有效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不仅使得教育惩罚开始成为学校和教师的敏感词语,同时也导致学校在面对学生和家长时不能合理维护教师的权益,从而使得该教育手段很难在小学教育中顺利实施,久而久之,教师开始回避这一敏感问题,不断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即使学生在校期间存在过错,教师也不敢对其进行批评,并予以纠正。

1.2惩罚行为存在偏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时所使用的方式存在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不敢惩罚学生。因教育惩罚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点,许多教师在进行教育惩罚时会存在一些顾虑,导致在实际教学期间不敢运用这种方式。教育惩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纠正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如果教师没有发挥出教育惩罚的真正作用,则会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的教育效果带来影响。第二,教师进行过度惩罚。过度惩罚主要是指教师在惩罚期间没有掌控好力度,既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1.3缺乏有效的'惩罚技巧: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的技巧性很强,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教师在使用教育惩罚手段时缺乏有效的惩罚技巧,在选择惩罚方式时十分单一,和学生之间缺少相应的沟通,从而使得惩罚行为极为不公正,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教育惩罚的优化策略

2.1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对实行有效的教育惩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深刻意识到合理的惩罚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能惩罚过度,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惩罚方法。在具体实践期间,教师在惩罚中也要把情感作为基础,融入到学生心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聆听学生的心声。一般情况下,使用情感教育会比严肃的惩罚手段更有效果,也更加能够深入人心。

(2)正确认识教育惩罚的目的:惩罚是没有办法才会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因此惩罚一定要有教育性。教育惩罚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惩罚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事不对人,除此之外,教师在惩罚时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所选择的惩罚方式必须是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教师要意识到惩罚并不是给学生带来痛苦,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由于惩罚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教学秩序,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时要公平对待,尽可能的发挥出惩罚所蕴含的教育功能,这不仅是为了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在其他学生中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不做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目前在我国教育惩罚事例中,仍然有许多教师违背了惩罚的教育原则,他们惩罚学生大多是为了将自己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进行惩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成绩好的学生犯错时教师可以给予原谅,而成绩较差的学生犯错时教师的惩罚力度就会加大,这些行为都违背了教育惩罚的真正目的,没有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出发点,从而会让学生更加厌恶学习,甚至会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如果教师不能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日后发展。

(3)运用合适的惩罚技巧: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如果能使用合适的惩罚技巧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惩罚学生之前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解释,有一些学生并不是故意犯错,如果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的机会那么就会避免因不合理的惩罚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外,教师在进行教育惩罚时可让学生自行选择惩罚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并尊重教师。学生在违反学校规定后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其惩罚,否则事后再惩罚就很难达到教育惩罚应有的效果,这样在学生的心中也留不下深刻的教育印象。

2.2学校方面:学校要想在小学教育中对教育惩罚行为进行有效优化,就要做好下面三方面内容:第一,在小学校园内制定合理的校纪和校规,让教师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防止出现不合理或者惩罚过度的教育现象发生。第二,在对学校规定的执行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和尊重性原则。第三,要定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不断为教师灌输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教师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教育惩罚方式应用到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正确对待教育惩罚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惩罚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巧玲.教育惩罚的张力与限度———小学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惩罚[J].基础教育,2013,01.

[2]方益权,易招娣.论我国教师个体惩戒权法律制度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1,11.

[3]蒋湘祁,冯海平,易敏.惩罚的有效性与学生“态度改变”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0.

教育惩戒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随着大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惩戒一度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过度惩戒固不可取,全盘抛弃教育惩戒也并非合理之举。不当的教育惩戒对被教育者心理、身体、思想的影响也是引发校园民事侵权、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的诱因,因此,依法治校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教育惩戒、了解教育惩戒的必要性、构建科学合法的教育惩戒体系,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应有之举。

对犯错的未成年学生,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不管用时,是否需要惩戒?

20世纪以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这不是问题。但是在从清末到现代中国,中小学教师以体罚为主要内容的惩戒权已经被取消、禁止。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不过它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批评、管教学生。个别家长无理取闹,对教师施以人身攻击,影响非常恶劣。

有鉴于此,2009年教育部(微博)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专设条款,赋予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何谓“适当方式”,何谓“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不管用怎么办,该规定并未讲明,很多教师仍不敢批评、管教学生,甚至为了防止“出事”,有些地方的中小学在课间休息时,也不让学生轻易出教室,以免学生打闹发生“意外”,学校和教师担不了干系。教师应当担负的教育责任被严重弱化,几乎沦为保姆。

不可否认,旧式教育体制下,教师过多过滥地使用惩戒权,甚至给很多功成名就的读书人也留下恐怖记忆,但心存感激者也不乏其人。北宋真宗年间做了大官的丁谓,衣锦还乡时特地看望授业先生,称“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梗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前北大校长蒋梦麟幼时恨透了旧式教育,他曾有一番“豪言壮语”:“先生,我要杀了他!家塾,我要放把火烧了它!”但人到中年,则认为传统的教与学组织方式“已足以应付当时的实际需要”。

不独古代中国的教师如此频繁地体罚学生,古希腊罗马时期也是如此。古罗马人深信,“没有痛苦的代价,就没有进步”。因此,“没有眼泪的教育”也必然不是好的教育。跟古代中国一样,体罚的痛苦也让不少伟大人物终身难忘。中世纪著名神学家圣•奥古斯丁72岁时,有人曾问他是愿意等死还是返回童年。他毫不含糊地说:“我宁愿死,也不愿意返回童年接受教师的鞭笞!”

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兴起,学校和家庭的体罚现象遭到强烈抨击,1783年波兰废除了体罚。1845年卢森堡也废除了体罚。此后,荷兰、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德国等也都相继立法禁止体罚。

挟西风东渐,1904年,晚清 *** 在《奏定学堂章程》也提出“13岁以上”不可再用体罚,而13岁以下最好不用体罚。至于“罚站”、“剥夺假期”、“剥夺自由”、“替代劳动”等后来被认为是体罚之列的,在当时则被允许。民国 *** 原则上也要废除体罚。1952年中央教育部下发通知,明文规定“废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 ,一再明确表示“不许体罚”。

但是美国对废除体罚的历史潮流明确说“不”。1977年,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认定学校实施体罚并不违背宪法中的正当程序保证。最高法院在此前的另一个判例中认为,一方面,为维持教室秩序而采取恰当的管教措施在教育上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国家也有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维持教室秩序和保证学生安全的义务。但是法院又强调,无论如何,实施过度体罚绝非国家强制利益之体现。不论基于何种目的,过度体罚都是压迫性的和虐待性的,是不人道的。目前在美国,立法禁止体罚的有21个州,其他州无明文规定。

在英国,1986年以前,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必要的管教,社会默许体罚的存在。在日本,体罚是法令所禁止的,但教育实践中体罚的现象较为普遍。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校长及教员,在教育上认为有必要时,得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及儿童行使惩戒但不得给予体罚。台湾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体罚,但又提出对学生进行“暂时性疼痛的管教”。在教育实践中要不要体罚,目前争议较大。

我的老师800字 跌跌撞撞地走过懵懵懂懂的成长道路,频频繁繁地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令人讨厌,有的令人喜爱,而,我感谢一个人——一个在我生命中播下知识的种子,期待我生命中开出娇艳的花的一个人——她就是您!因为您给予了我很多很多,您给了我一个并不寻常的笑。

那个微笑有如春天的鲜花般绽放时的美丽,又如雨后的春笋般破土而出时的可爱。然而,也是那个笑给了我重获生命般的喜悦与温暖。

那是一个期中考,我们的心可都拧紧了,每个同学都收起了玩心,在您的一声令下我们都乖乖回到座位,埋头苦读。我更是信心满满,早已做好了对好成绩的迎接。

考试竟在指间匆匆跑过,我满怀期待地在座位上等待,小组长手里的卷子似乎在跳起了小舞,是因为我这次会考得很好吗?我愈加迫不及待,可卷子一发,我的眼珠都快瞪破了,心一阵酸,欢笑就此打住,话堵在喉咙里,泪也不禁流了下来。 那个鲜红的数字,如一匹罪恶的马,踩过我的心,来回踏,蹴起如玉的尘灰;如一条无情的鞭绳,抽打我的心,反复抽,掀起如霞的血肉。

我的心好痛好痛,泪流了下来,也不想去擦;书掉了下来,也不想去拾。一切都任由它们去吧,反正什么也比不上这痛…… 我的心一片阴凉,脑子一片空白,整个人脱去了活跃,硬被披上了无边的痛。

这时,一只大手突然放在我的肩上,是那样的暖,那样的大,我打了个哆嗦,慢慢地抬起头——是您,竟然是您!一个在我眼里陌生而难以亲近的老师!您笑了,两瓣薄唇终于分开了,露出了八颗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见您笑啊。“哭吧,哭出来会好受点。

人的一生哪能一帆风顺,唯有失败才能在生命中开出一朵成功的花;唯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让人变得坚强;也唯有坎坷,才能使人成长。一次小小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以后的路还很长,来吧,孩子,从失败中站起来,迎接下一次更艰巨的挑战吧!”您笑了,笑得那么可爱,此时此刻,我们仿佛没有距离……这笑,这和蔼可亲的面孔融化了我冻结的心泉,化解了我如水的忧愁。

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关切的笑,使您所能带给我的,但您知不知道,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笑,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却给了一个沮丧的女孩多大的力量与温暖!使您让我从只懂的亲情与友情中,找到了一份珍贵的师恩。我不得不说,您的爱让我好幸福!您把永恒的回忆留给了我们,把幸福的回忆带给了我们,谢谢您,老师,我的老师!浙江嘉兴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六 我心中的老师 邓老师 谢老师200字 我在丰乐小学读书,我最喜欢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

她们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她们每天给我们上课非常辛苦。

她们每一节课的下课都要和几杯水。我见到她们那么辛苦,我就告诉我自己读书要认真,不能白费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所以,我每天都很努力的读书。我有一次考到了85分,老师的眼里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我觉得非常忏愧。

于是,我就发誓要考个100分给老师看。这样老师就不会失望。

所以,我每天晚上都复习。期末考试我一定要拿到100分。

果真如此,真的拿到了100分这时,老师对我说∶“周文敏,你的进步非常大,你是我的骄傲。”我爱我的老师!邓素芳老师和谢妙秀老师。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我目中的好老师赵老师600字 如果有人问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在我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身影:三十多岁、高挑的身材、乌黑的卷发,有些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那么文质彬彬,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赵老师。 赵老师是我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她大约35、6岁,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每当我们有同学获奖时,赵老师眼睛里总会闪烁着喜悦的光芒,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时儿戴时儿不戴,戴上时像一位博士,不戴时像一位母亲。 她上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妙语连珠,把我们这些不安份的“小猴子”都吸引住了。

记得有一次讲《普罗米修斯盗火》,赵老师不知从那里找来了一个类似“火把”的道具,还让班上的同学充当“普罗米修斯”把“火把”带到“人间”,而且还让我们询问那位“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把“火把”带到“人间”?在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课文,印象非常深刻而且有趣。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玩耍时摔了一跤,摔破了膝盖。

赵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非常认真地帮我清洗了伤口,仔细地涂上了药,望着赵老师那充满爱和焦急的眼神,我的膝盖仿佛是上了止疼药一样,疼痛缓解了许多。还有一次,因为我发烧掉了一堂课,赵老师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帮我补习功课,让我及时“赶”上了同学们的步伐。

赵老师的胸怀十分宽大,大的能包容下我们班上每个“淘气包”。不过可是,别看赵老师平时对我们亲热有加,一旦但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赵老师就会变得非常严厉,先是皱起那双细细的地柳眉,先开始一番“为什么?怎么样?”的“狂轰滥炸”,然后弯起细眉,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说得大家心悦诚服。

这就是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赵老师,她象母亲一样用爱呵护着我们,用严厉的目光监督着我们,用循循善诱的道理说服我们;她对我们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使我。

今天早上我们一如既往的去学校上课,叮叮叮,上课了我们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老师的到来,随着老师的到来我们吃惊了一老师手上拿着一袋子东西,我们非常奇怪,只见老师把东西一一放在讲台上,我们才看清原来是一盒盒囗香糖随及老师又说‘最近我们班上有三位同学吃口香糖,这节课让你们吃个够,老师让三个同学上来每人发了十条口香糖,让他们吃完,三位同学马上开始吃了起来,发出滋兹的声音 ,和流下来的口水,,,,,,,,,太恶心了,我发誓我从今以后再也不吃口香糖了,可滋滋声一直持续下去,一直。

..。

Encouragement is for sure students, urge students progress again,

punishment is the practice of negation to the student, enables the

student said the incident, future reform - this isn't do not respect

their personality, but is exactly student personalit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erformance! Encourage and punish, mutual supplement and plement

each other, not encourage education doomed not to succeed, don't

understand of education also punish failure.

阳光明媚的早上,鸟儿在枝头歌唱.时间匆匆而过,校园里已响起了清脆的 *** .

可是,有两位小同学很不幸迟到了,他们两个都是急匆匆地飞奔回教室去.甲同学的心紧张得快要蹦出来似的,而乙同学却是不以为然.甲同学一见到老师,十分抱

歉地说:“老师,对不起!今天我因为赖床了,没能及时赶回来,就迟到了!我十分抱歉!老师,我以后一定会的、改正的!”老师欣慰地点了点头,说:”你真是

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

可乙同学面对老师时,却是板着面孔,随意地扔下几句话:“老师,今天我迟到了,要罚随你便!反正迟就迟了,又没什么大事!"说完还对老师做鬼脸.老师摇了摇头,表示十分无奈,怎么自己门下有这种学生呢!哎~“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态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t is our duty to study hard for a bright future. Doing homework can help us improve ourselves better. So I think we should do our homework.

作为一名中学生,努力学习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是我们的责任.做作业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我们自己.我认为我们应该做作业

First, doing homework can help us review the knowledge we have learnt. If we can't do our homework, we should read our books again or listen our teacher carefully next time. Second, doing homework can let us know which part we should improve. Third, if we do our homework carefully, we will get good marks in the exam.

首先,做作业能帮助我们复习我们已经学过的知道.如果我们不会做我们的作业,我们应该把书再仔细地看一遍或者第二天认真听老师讲解.第二,做作业能让我们知道哪部分我们应该提高.第三,如果我们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我们在考试中能取得好的成绩.

In a word , is it important for u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do our homework. We can review old knowledge and get new knowledge. So we must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every day.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做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复习旧的知道并且学到新的知道.所以我们必须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惩戒权论文题目

对犯错的未成年学生,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不管用时,是否需要惩戒?

20世纪以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这不是问题。但是在从清末到现代中国,中小学教师以体罚为主要内容的惩戒权已经被取消、禁止。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不过它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批评、管教学生。个别家长无理取闹,对教师施以人身攻击,影响非常恶劣。

有鉴于此,2009年教育部(微博)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专设条款,赋予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何谓“适当方式”,何谓“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不管用怎么办,该规定并未讲明,很多教师仍不敢批评、管教学生,甚至为了防止“出事”,有些地方的中小学在课间休息时,也不让学生轻易出教室,以免学生打闹发生“意外”,学校和教师担不了干系。教师应当担负的教育责任被严重弱化,几乎沦为保姆。

不可否认,旧式教育体制下,教师过多过滥地使用惩戒权,甚至给很多功成名就的读书人也留下恐怖记忆,但心存感激者也不乏其人。北宋真宗年间做了大官的丁谓,衣锦还乡时特地看望授业先生,称“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梗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前北大校长蒋梦麟幼时恨透了旧式教育,他曾有一番“豪言壮语”:“先生,我要杀了他!家塾,我要放把火烧了它!”但人到中年,则认为传统的教与学组织方式“已足以应付当时的实际需要”。

不独古代中国的教师如此频繁地体罚学生,古希腊罗马时期也是如此。古罗马人深信,“没有痛苦的代价,就没有进步”。因此,“没有眼泪的教育”也必然不是好的教育。跟古代中国一样,体罚的痛苦也让不少伟大人物终身难忘。中世纪著名神学家圣•奥古斯丁72岁时,有人曾问他是愿意等死还是返回童年。他毫不含糊地说:“我宁愿死,也不愿意返回童年接受教师的鞭笞!”

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兴起,学校和家庭的体罚现象遭到强烈抨击,1783年波兰废除了体罚。1845年卢森堡也废除了体罚。此后,荷兰、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德国等也都相继立法禁止体罚。

挟西风东渐,1904年,晚清 *** 在《奏定学堂章程》也提出“13岁以上”不可再用体罚,而13岁以下最好不用体罚。至于“罚站”、“剥夺假期”、“剥夺自由”、“替代劳动”等后来被认为是体罚之列的,在当时则被允许。民国 *** 原则上也要废除体罚。1952年中央教育部下发通知,明文规定“废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 ,一再明确表示“不许体罚”。

但是美国对废除体罚的历史潮流明确说“不”。1977年,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认定学校实施体罚并不违背宪法中的正当程序保证。最高法院在此前的另一个判例中认为,一方面,为维持教室秩序而采取恰当的管教措施在教育上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国家也有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维持教室秩序和保证学生安全的义务。但是法院又强调,无论如何,实施过度体罚绝非国家强制利益之体现。不论基于何种目的,过度体罚都是压迫性的和虐待性的,是不人道的。目前在美国,立法禁止体罚的有21个州,其他州无明文规定。

在英国,1986年以前,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必要的管教,社会默许体罚的存在。在日本,体罚是法令所禁止的,但教育实践中体罚的现象较为普遍。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校长及教员,在教育上认为有必要时,得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及儿童行使惩戒但不得给予体罚。台湾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体罚,但又提出对学生进行“暂时性疼痛的管教”。在教育实践中要不要体罚,目前争议较大。

我的老师800字 跌跌撞撞地走过懵懵懂懂的成长道路,频频繁繁地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令人讨厌,有的令人喜爱,而,我感谢一个人——一个在我生命中播下知识的种子,期待我生命中开出娇艳的花的一个人——她就是您!因为您给予了我很多很多,您给了我一个并不寻常的笑。

那个微笑有如春天的鲜花般绽放时的美丽,又如雨后的春笋般破土而出时的可爱。然而,也是那个笑给了我重获生命般的喜悦与温暖。

那是一个期中考,我们的心可都拧紧了,每个同学都收起了玩心,在您的一声令下我们都乖乖回到座位,埋头苦读。我更是信心满满,早已做好了对好成绩的迎接。

考试竟在指间匆匆跑过,我满怀期待地在座位上等待,小组长手里的卷子似乎在跳起了小舞,是因为我这次会考得很好吗?我愈加迫不及待,可卷子一发,我的眼珠都快瞪破了,心一阵酸,欢笑就此打住,话堵在喉咙里,泪也不禁流了下来。 那个鲜红的数字,如一匹罪恶的马,踩过我的心,来回踏,蹴起如玉的尘灰;如一条无情的鞭绳,抽打我的心,反复抽,掀起如霞的血肉。

我的心好痛好痛,泪流了下来,也不想去擦;书掉了下来,也不想去拾。一切都任由它们去吧,反正什么也比不上这痛…… 我的心一片阴凉,脑子一片空白,整个人脱去了活跃,硬被披上了无边的痛。

这时,一只大手突然放在我的肩上,是那样的暖,那样的大,我打了个哆嗦,慢慢地抬起头——是您,竟然是您!一个在我眼里陌生而难以亲近的老师!您笑了,两瓣薄唇终于分开了,露出了八颗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见您笑啊。“哭吧,哭出来会好受点。

人的一生哪能一帆风顺,唯有失败才能在生命中开出一朵成功的花;唯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让人变得坚强;也唯有坎坷,才能使人成长。一次小小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以后的路还很长,来吧,孩子,从失败中站起来,迎接下一次更艰巨的挑战吧!”您笑了,笑得那么可爱,此时此刻,我们仿佛没有距离……这笑,这和蔼可亲的面孔融化了我冻结的心泉,化解了我如水的忧愁。

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关切的笑,使您所能带给我的,但您知不知道,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笑,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却给了一个沮丧的女孩多大的力量与温暖!使您让我从只懂的亲情与友情中,找到了一份珍贵的师恩。我不得不说,您的爱让我好幸福!您把永恒的回忆留给了我们,把幸福的回忆带给了我们,谢谢您,老师,我的老师!浙江嘉兴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六 我心中的老师 邓老师 谢老师200字 我在丰乐小学读书,我最喜欢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

她们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她们每天给我们上课非常辛苦。

她们每一节课的下课都要和几杯水。我见到她们那么辛苦,我就告诉我自己读书要认真,不能白费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所以,我每天都很努力的读书。我有一次考到了85分,老师的眼里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我觉得非常忏愧。

于是,我就发誓要考个100分给老师看。这样老师就不会失望。

所以,我每天晚上都复习。期末考试我一定要拿到100分。

果真如此,真的拿到了100分这时,老师对我说∶“周文敏,你的进步非常大,你是我的骄傲。”我爱我的老师!邓素芳老师和谢妙秀老师。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我目中的好老师赵老师600字 如果有人问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在我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身影:三十多岁、高挑的身材、乌黑的卷发,有些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那么文质彬彬,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赵老师。 赵老师是我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她大约35、6岁,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每当我们有同学获奖时,赵老师眼睛里总会闪烁着喜悦的光芒,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时儿戴时儿不戴,戴上时像一位博士,不戴时像一位母亲。 她上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妙语连珠,把我们这些不安份的“小猴子”都吸引住了。

记得有一次讲《普罗米修斯盗火》,赵老师不知从那里找来了一个类似“火把”的道具,还让班上的同学充当“普罗米修斯”把“火把”带到“人间”,而且还让我们询问那位“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把“火把”带到“人间”?在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课文,印象非常深刻而且有趣。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玩耍时摔了一跤,摔破了膝盖。

赵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非常认真地帮我清洗了伤口,仔细地涂上了药,望着赵老师那充满爱和焦急的眼神,我的膝盖仿佛是上了止疼药一样,疼痛缓解了许多。还有一次,因为我发烧掉了一堂课,赵老师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帮我补习功课,让我及时“赶”上了同学们的步伐。

赵老师的胸怀十分宽大,大的能包容下我们班上每个“淘气包”。不过可是,别看赵老师平时对我们亲热有加,一旦但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赵老师就会变得非常严厉,先是皱起那双细细的地柳眉,先开始一番“为什么?怎么样?”的“狂轰滥炸”,然后弯起细眉,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说得大家心悦诚服。

这就是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赵老师,她象母亲一样用爱呵护着我们,用严厉的目光监督着我们,用循循善诱的道理说服我们;她对我们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使我。

今天早上我们一如既往的去学校上课,叮叮叮,上课了我们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老师的到来,随着老师的到来我们吃惊了一老师手上拿着一袋子东西,我们非常奇怪,只见老师把东西一一放在讲台上,我们才看清原来是一盒盒囗香糖随及老师又说‘最近我们班上有三位同学吃口香糖,这节课让你们吃个够,老师让三个同学上来每人发了十条口香糖,让他们吃完,三位同学马上开始吃了起来,发出滋兹的声音 ,和流下来的口水,,,,,,,,,太恶心了,我发誓我从今以后再也不吃口香糖了,可滋滋声一直持续下去,一直。

..。

Encouragement is for sure students, urge students progress again,

punishment is the practice of negation to the student, enables the

student said the incident, future reform - this isn't do not respect

their personality, but is exactly student personalit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erformance! Encourage and punish, mutual supplement and plement

each other, not encourage education doomed not to succeed, don't

understand of education also punish failure.

阳光明媚的早上,鸟儿在枝头歌唱.时间匆匆而过,校园里已响起了清脆的 *** .

可是,有两位小同学很不幸迟到了,他们两个都是急匆匆地飞奔回教室去.甲同学的心紧张得快要蹦出来似的,而乙同学却是不以为然.甲同学一见到老师,十分抱

歉地说:“老师,对不起!今天我因为赖床了,没能及时赶回来,就迟到了!我十分抱歉!老师,我以后一定会的、改正的!”老师欣慰地点了点头,说:”你真是

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

可乙同学面对老师时,却是板着面孔,随意地扔下几句话:“老师,今天我迟到了,要罚随你便!反正迟就迟了,又没什么大事!"说完还对老师做鬼脸.老师摇了摇头,表示十分无奈,怎么自己门下有这种学生呢!哎~“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态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t is our duty to study hard for a bright future. Doing homework can help us improve ourselves better. So I think we should do our homework.

作为一名中学生,努力学习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是我们的责任.做作业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我们自己.我认为我们应该做作业

First, doing homework can help us review the knowledge we have learnt. If we can't do our homework, we should read our books again or listen our teacher carefully next time. Second, doing homework can let us know which part we should improve. Third, if we do our homework carefully, we will get good marks in the exam.

首先,做作业能帮助我们复习我们已经学过的知道.如果我们不会做我们的作业,我们应该把书再仔细地看一遍或者第二天认真听老师讲解.第二,做作业能让我们知道哪部分我们应该提高.第三,如果我们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我们在考试中能取得好的成绩.

In a word , is it important for u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do our homework. We can review old knowledge and get new knowledge. So we must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every day.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做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复习旧的知道并且学到新的知道.所以我们必须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你好,对于论文上有什么可咨询的,辅导你。

最近,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细则看上去条款很具体,其实操作起来这个度特别难把握。作为一线的教师,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一旦与家长发生摩擦,吃亏的总是教师。作为教师一定不要因为国家出台了政策就贸然实施,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 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尽可能不用。

关于教育惩戒的论文

教育惩戒分析论文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作用

1. 教育惩戒的内涵。

教育惩戒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但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以激发其悔改上进之意,从而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对学生身体上给予感到很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违法失德的侵权行为,是封建野蛮专制的产物,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师德规范严格禁止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2.教育惩戒的作用。

教育惩戒具有教育警示作用,惩戒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事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纪意识,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学生的是非观念;惩戒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有效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弘扬正气。惩戒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具备了应有的羞耻感、荣誉感;惩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果学生早期经历过错后受到惩戒的体验,必然会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同时对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教师运用教育惩戒方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1.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有两种德育形式影响人的社会化。一种是正强化,表扬和奖励;一种是负强化,批评和惩戒。体罚、变相体罚同人性的解放及教育本质背离,所以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明令禁止体罚学生,但对教育惩戒也都作出了明文规定并予以了保留。现代教育的规模化、制度化及其活动,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然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在接受外在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过程中也无法全然排除外来的强制性影响,在其走向自律之前,他律往往是必经途径之一。教育惩戒正是教师以社会代言人身份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引导和矫正的权利,为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化也符合教育活动发展的内在需要。因为,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和秩序,对违规者予以必要惩罚与处分,既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又需要纪律、制度的严格约束,使其由自然人逐渐发展为社会人,这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脆弱、不负责的教育。所以,夸美纽斯指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用来制止邪恶的倾向的”,“有需要的时候就应该责备、惩罚或斥责”。

2.运用教育惩戒方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关爱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成长,提倡赏识和鼓励教育,张扬学生的个性等等。但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占多数,许多学生对人不关爱,对己不约束,对物不珍惜,对事不尽责,单纯强调权利忽视义务,只讲自由,不要法规纪律,蔑视传统做人品质的培养。当学生有了问题,有了错误,如果一味的“宽容”、“等待”和“迁就”,就会让学生习惯了世界为他让路,习惯了“接受型”的生活方式。这种对学生的违纪现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做法,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教育渎职行为。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3.教育法律法规赋予了教师惩戒权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不等于禁止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惩戒权的肯定。所以,从法律角度看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依法对学生的不合规范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避免其不断发生,以促进其合乎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的一种教育权力,是一种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相对强制性权力。

三、教师使用教育惩戒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惩戒须合法且要有教育性

依法执教是教师的首要师德修养,学校和教师在制定和执行校纪、校规的时候,要以法律为依据,把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年幼、经验不足、认知能力低等原因,他们有时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处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反省自己的错误,使之在受到惩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如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胰岛素发明者麦克劳德在上小学时,一心想看狗内脏的模样,有一天他将校长的爱犬抓住宰杀了观察,校长知道后十分气愤。但校长在搞清原因后,罚他画一副人体骨骼和血液循环图,如果做的好免除其他纪律处分,结果校长和老师对麦克劳德画的人体骨骼和血液循环图很满意,现在这两副图保存在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这种赏识性的教育惩戒经典案例值得我们每一为教师深思和借鉴。教育惩戒其目的不在于“惩”,而在于“戒”,“惩”只是“戒”的手段,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危害,弥补过失,防患于未然。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学生的做法,不尊重学生的权利,为“惩”而“罚”,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可能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对抗、逃学、轻生或犯罪等不良后果。

2.教育惩戒须适“度”,讲究公正、合情、合理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对教育惩戒权行使中缺乏“度”的控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在学校,学生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极易受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对待。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戒时慎防受感情因素的影响,把工作、生活中的不悦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以致惩戒失去公正性;或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依据自己以前对学生的印象加以判断,致使惩戒不合情理。在教育惩戒学生时,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学生违规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违规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情绪状态、家庭状况及具体的违规情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对同一性质的违规行为施以同样的惩处,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绪冲动时使用惩戒,从而保证违规学生受到的惩戒公正、合情、合理。

试析行使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

论文摘要: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必须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即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惩戒的价值和局限性,教师惩戒应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应当果断而明确地行使惩戒权,并在惩戒的过程中秉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论文关键词:教师惩戒;原则;自我教育;宽容 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拥有的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的权利。随着教师在法律上被赋予了惩戒学生违规行为的权利,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便从“教师敢不敢惩戒学生”转变为了“教师会不会惩戒学生”,即当教师拥有了惩戒的权利之后,他们是否能够恰当地运用这项权利,从而达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而,明确和遵循行使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整体而言,行使教师惩戒权必须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一、正确认识惩戒的价值和局限性 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惩戒措施的使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它的使用应该远远多于奖励,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在道德领域,惩戒应当优先于奖励而存在。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而言,他们都应该遵从最基本的社会规范,而这种遵守并不会受到表扬或是奖励;我们所关注的重心,是那些未能遵从这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的成员,我们通过舆论或是其他措施对其进行惩罚。在学校教育中,遵守学校各项规范的学生也不应该受到表扬,否则他们所形成的是对表扬的依赖而不是对规范的尊重,在没有表扬刺激的情况下会出现不遵守规范的情况;但违反学校规范的学生则必须受到惩罚,否则规范的权威性便会受到削弱。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惩戒是有局限性的,它并不总是能够产生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教师惩戒权的使用并不必然带来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指出,惩罚越频繁,越强硬,自我教育的成分就越少。当儿童经受了与惩罚相伴随的震撼之后,为人的本性所注定的自我教育的内在力量就会在心里衰减。“惩罚,特别是其正当性大可怀疑的惩罚,会使人的心灵变得粗野、凶狠、残暴。一个在儿童时代遭受过惩罚的人,少年时代就不会害怕什么儿童收容所、法庭、劳教所。” 在教师行使惩戒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指导者而非控制者。惩戒的最佳效果应该是使学生学会如何把已经造成的损失和过错做最好的处理或弥补。比如,如果学生把水弄洒了,这时最好的处理不是把他的名字记到黑板上,而是由他把地板清理干净。如果两个学生正在打架,最好的处理办法也不是把他们送到校长室去训话,而是让他们彼此冷静下来,待怒气消除之后再写一份报告,说说有没有比打架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如罗杰斯和弗雷伯格所言,在学校受教育本是令人高兴的事,但自从老师让犯错的学生放学后单独留下来,待在学校就变成了惩罚,这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是合理的结果。 二、教师惩戒应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师惩戒学生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的惩戒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内在认识的变化。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倾向,即追求能够使自己得到满足的事物而逃避令自己不快的事物。当学生意识到某些行为会导致教师的惩戒的时候,出于这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他们会努力逃避惩戒,即避免做那些可能招致惩罚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从内心中认可了相应的规范。正如洛克所言,“他现在只是爱好更大的肤体的快乐,惧怕更大的肤体的痛苦而已。用这种动机去管束和指导儿童的动作和行为,结果是什么呢?”洛克认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因自己做了错事而感到羞愧,而不是让他惧怕痛苦。洛克将这种靠惩罚来维持秩序的做法称为奴隶式的管教,他指出,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只能是奴隶式的脾气,就是在有教鞭威胁着的时候,儿童会表现出屈服、顺从的姿态,而一旦没有教鞭的威胁、没有人看见、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惩罚的时候,他就会放任自己内在的倾向,从而造成更大的破坏。 因而,教师的惩戒必须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即在惩戒的同时让他们认识自己错误的根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并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规则。“这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有运筹帷幄的感觉。当学生参与决策时,他们会更加愿意遵循这些决定,他们努力的方式也有助于改进学习和对学校的态度。当他们发现对班集体有益的事情也会对个人有益时,他们就会事先倾向于朝着使班级变得更好的方向努力。”让学生参与规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违规时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地接受惩罚、实现自我教育。 当然,教师惩戒应该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努力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把一切都交给学生去决定、让学生承担起生活和学习的全部责任,这样很有可能使学生畏缩,最终重新回到教师的庇护之下,给人一种“学生远远无法实现自主”的印象;事实上,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生活中逐渐累积、发展的过程。自律应该是随着个体的成长一点点培养起来的,若用一节大课来讲授自律根本起不到作用。培养自律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和课堂生活是其中一部分,由外部纪律转向内部的自我约束,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自由来培养自律,这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新的尝试难免有风险。因而,教师应该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尝试给学生一点自由,然后再根据学生和自己的适应情况,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学生能够承受的自由逐步交给学生。

对犯错的未成年学生,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不管用时,是否需要惩戒?

20世纪以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这不是问题。但是在从清末到现代中国,中小学教师以体罚为主要内容的惩戒权已经被取消、禁止。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不过它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批评、管教学生。个别家长无理取闹,对教师施以人身攻击,影响非常恶劣。

有鉴于此,2009年教育部(微博)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专设条款,赋予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何谓“适当方式”,何谓“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不管用怎么办,该规定并未讲明,很多教师仍不敢批评、管教学生,甚至为了防止“出事”,有些地方的中小学在课间休息时,也不让学生轻易出教室,以免学生打闹发生“意外”,学校和教师担不了干系。教师应当担负的教育责任被严重弱化,几乎沦为保姆。

不可否认,旧式教育体制下,教师过多过滥地使用惩戒权,甚至给很多功成名就的读书人也留下恐怖记忆,但心存感激者也不乏其人。北宋真宗年间做了大官的丁谓,衣锦还乡时特地看望授业先生,称“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梗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前北大校长蒋梦麟幼时恨透了旧式教育,他曾有一番“豪言壮语”:“先生,我要杀了他!家塾,我要放把火烧了它!”但人到中年,则认为传统的教与学组织方式“已足以应付当时的实际需要”。

不独古代中国的教师如此频繁地体罚学生,古希腊罗马时期也是如此。古罗马人深信,“没有痛苦的代价,就没有进步”。因此,“没有眼泪的教育”也必然不是好的教育。跟古代中国一样,体罚的痛苦也让不少伟大人物终身难忘。中世纪著名神学家圣•奥古斯丁72岁时,有人曾问他是愿意等死还是返回童年。他毫不含糊地说:“我宁愿死,也不愿意返回童年接受教师的鞭笞!”

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兴起,学校和家庭的体罚现象遭到强烈抨击,1783年波兰废除了体罚。1845年卢森堡也废除了体罚。此后,荷兰、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德国等也都相继立法禁止体罚。

挟西风东渐,1904年,晚清 *** 在《奏定学堂章程》也提出“13岁以上”不可再用体罚,而13岁以下最好不用体罚。至于“罚站”、“剥夺假期”、“剥夺自由”、“替代劳动”等后来被认为是体罚之列的,在当时则被允许。民国 *** 原则上也要废除体罚。1952年中央教育部下发通知,明文规定“废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 ,一再明确表示“不许体罚”。

但是美国对废除体罚的历史潮流明确说“不”。1977年,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认定学校实施体罚并不违背宪法中的正当程序保证。最高法院在此前的另一个判例中认为,一方面,为维持教室秩序而采取恰当的管教措施在教育上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国家也有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维持教室秩序和保证学生安全的义务。但是法院又强调,无论如何,实施过度体罚绝非国家强制利益之体现。不论基于何种目的,过度体罚都是压迫性的和虐待性的,是不人道的。目前在美国,立法禁止体罚的有21个州,其他州无明文规定。

在英国,1986年以前,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必要的管教,社会默许体罚的存在。在日本,体罚是法令所禁止的,但教育实践中体罚的现象较为普遍。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校长及教员,在教育上认为有必要时,得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及儿童行使惩戒但不得给予体罚。台湾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体罚,但又提出对学生进行“暂时性疼痛的管教”。在教育实践中要不要体罚,目前争议较大。

我的老师800字 跌跌撞撞地走过懵懵懂懂的成长道路,频频繁繁地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令人讨厌,有的令人喜爱,而,我感谢一个人——一个在我生命中播下知识的种子,期待我生命中开出娇艳的花的一个人——她就是您!因为您给予了我很多很多,您给了我一个并不寻常的笑。

那个微笑有如春天的鲜花般绽放时的美丽,又如雨后的春笋般破土而出时的可爱。然而,也是那个笑给了我重获生命般的喜悦与温暖。

那是一个期中考,我们的心可都拧紧了,每个同学都收起了玩心,在您的一声令下我们都乖乖回到座位,埋头苦读。我更是信心满满,早已做好了对好成绩的迎接。

考试竟在指间匆匆跑过,我满怀期待地在座位上等待,小组长手里的卷子似乎在跳起了小舞,是因为我这次会考得很好吗?我愈加迫不及待,可卷子一发,我的眼珠都快瞪破了,心一阵酸,欢笑就此打住,话堵在喉咙里,泪也不禁流了下来。 那个鲜红的数字,如一匹罪恶的马,踩过我的心,来回踏,蹴起如玉的尘灰;如一条无情的鞭绳,抽打我的心,反复抽,掀起如霞的血肉。

我的心好痛好痛,泪流了下来,也不想去擦;书掉了下来,也不想去拾。一切都任由它们去吧,反正什么也比不上这痛…… 我的心一片阴凉,脑子一片空白,整个人脱去了活跃,硬被披上了无边的痛。

这时,一只大手突然放在我的肩上,是那样的暖,那样的大,我打了个哆嗦,慢慢地抬起头——是您,竟然是您!一个在我眼里陌生而难以亲近的老师!您笑了,两瓣薄唇终于分开了,露出了八颗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见您笑啊。“哭吧,哭出来会好受点。

人的一生哪能一帆风顺,唯有失败才能在生命中开出一朵成功的花;唯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让人变得坚强;也唯有坎坷,才能使人成长。一次小小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以后的路还很长,来吧,孩子,从失败中站起来,迎接下一次更艰巨的挑战吧!”您笑了,笑得那么可爱,此时此刻,我们仿佛没有距离……这笑,这和蔼可亲的面孔融化了我冻结的心泉,化解了我如水的忧愁。

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关切的笑,使您所能带给我的,但您知不知道,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笑,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却给了一个沮丧的女孩多大的力量与温暖!使您让我从只懂的亲情与友情中,找到了一份珍贵的师恩。我不得不说,您的爱让我好幸福!您把永恒的回忆留给了我们,把幸福的回忆带给了我们,谢谢您,老师,我的老师!浙江嘉兴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六 我心中的老师 邓老师 谢老师200字 我在丰乐小学读书,我最喜欢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

她们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她们每天给我们上课非常辛苦。

她们每一节课的下课都要和几杯水。我见到她们那么辛苦,我就告诉我自己读书要认真,不能白费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所以,我每天都很努力的读书。我有一次考到了85分,老师的眼里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我觉得非常忏愧。

于是,我就发誓要考个100分给老师看。这样老师就不会失望。

所以,我每天晚上都复习。期末考试我一定要拿到100分。

果真如此,真的拿到了100分这时,老师对我说∶“周文敏,你的进步非常大,你是我的骄傲。”我爱我的老师!邓素芳老师和谢妙秀老师。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我目中的好老师赵老师600字 如果有人问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在我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身影:三十多岁、高挑的身材、乌黑的卷发,有些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那么文质彬彬,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赵老师。 赵老师是我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她大约35、6岁,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每当我们有同学获奖时,赵老师眼睛里总会闪烁着喜悦的光芒,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时儿戴时儿不戴,戴上时像一位博士,不戴时像一位母亲。 她上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妙语连珠,把我们这些不安份的“小猴子”都吸引住了。

记得有一次讲《普罗米修斯盗火》,赵老师不知从那里找来了一个类似“火把”的道具,还让班上的同学充当“普罗米修斯”把“火把”带到“人间”,而且还让我们询问那位“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把“火把”带到“人间”?在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课文,印象非常深刻而且有趣。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玩耍时摔了一跤,摔破了膝盖。

赵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非常认真地帮我清洗了伤口,仔细地涂上了药,望着赵老师那充满爱和焦急的眼神,我的膝盖仿佛是上了止疼药一样,疼痛缓解了许多。还有一次,因为我发烧掉了一堂课,赵老师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帮我补习功课,让我及时“赶”上了同学们的步伐。

赵老师的胸怀十分宽大,大的能包容下我们班上每个“淘气包”。不过可是,别看赵老师平时对我们亲热有加,一旦但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赵老师就会变得非常严厉,先是皱起那双细细的地柳眉,先开始一番“为什么?怎么样?”的“狂轰滥炸”,然后弯起细眉,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说得大家心悦诚服。

这就是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赵老师,她象母亲一样用爱呵护着我们,用严厉的目光监督着我们,用循循善诱的道理说服我们;她对我们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使我。

今天早上我们一如既往的去学校上课,叮叮叮,上课了我们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老师的到来,随着老师的到来我们吃惊了一老师手上拿着一袋子东西,我们非常奇怪,只见老师把东西一一放在讲台上,我们才看清原来是一盒盒囗香糖随及老师又说‘最近我们班上有三位同学吃口香糖,这节课让你们吃个够,老师让三个同学上来每人发了十条口香糖,让他们吃完,三位同学马上开始吃了起来,发出滋兹的声音 ,和流下来的口水,,,,,,,,,太恶心了,我发誓我从今以后再也不吃口香糖了,可滋滋声一直持续下去,一直。

..。

Encouragement is for sure students, urge students progress again,

punishment is the practice of negation to the student, enables the

student said the incident, future reform - this isn't do not respect

their personality, but is exactly student personalit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erformance! Encourage and punish, mutual supplement and plement

each other, not encourage education doomed not to succeed, don't

understand of education also punish failure.

阳光明媚的早上,鸟儿在枝头歌唱.时间匆匆而过,校园里已响起了清脆的 *** .

可是,有两位小同学很不幸迟到了,他们两个都是急匆匆地飞奔回教室去.甲同学的心紧张得快要蹦出来似的,而乙同学却是不以为然.甲同学一见到老师,十分抱

歉地说:“老师,对不起!今天我因为赖床了,没能及时赶回来,就迟到了!我十分抱歉!老师,我以后一定会的、改正的!”老师欣慰地点了点头,说:”你真是

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

可乙同学面对老师时,却是板着面孔,随意地扔下几句话:“老师,今天我迟到了,要罚随你便!反正迟就迟了,又没什么大事!"说完还对老师做鬼脸.老师摇了摇头,表示十分无奈,怎么自己门下有这种学生呢!哎~“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态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t is our duty to study hard for a bright future. Doing homework can help us improve ourselves better. So I think we should do our homework.

作为一名中学生,努力学习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是我们的责任.做作业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我们自己.我认为我们应该做作业

First, doing homework can help us review the knowledge we have learnt. If we can't do our homework, we should read our books again or listen our teacher carefully next time. Second, doing homework can let us know which part we should improve. Third, if we do our homework carefully, we will get good marks in the exam.

首先,做作业能帮助我们复习我们已经学过的知道.如果我们不会做我们的作业,我们应该把书再仔细地看一遍或者第二天认真听老师讲解.第二,做作业能让我们知道哪部分我们应该提高.第三,如果我们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我们在考试中能取得好的成绩.

In a word , is it important for u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do our homework. We can review old knowledge and get new knowledge. So we must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every day.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做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复习旧的知道并且学到新的知道.所以我们必须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关于教育惩戒权论文的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初中惩罚式教育理念的解读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惩罚式教育理念的解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惩罚式教育理念的解读

摘要:

最近教育部颁布决议,指出班主任在一定条件下有权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对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说明,可以说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力度较大的改革和创举。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特性,本文对此制度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体现进行解读,以图有所借鉴。

关键词:

惩罚式教育 挫折意识

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绩效化改革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此次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突破就是明确提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权限,指出班主任在一定条件下有权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它有一个前提,教师出于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目的,在劝说和教育无效后,对于犯有明显错误和危险行为的学生可以采取必要的惩罚。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既不同于小学生的无条件顺从,也不同于高中生的趋于独立,而是表现出青春早期所特有的叛逆心理、盲目自尊、价值感模糊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实施教育惩罚,需要对相关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体现出惩罚式教育理念的真正意义。

一、理性认识初中惩罚式教育

此次改革对于教师职责和权限的肯定是教育观念的理性回归。对于惩罚许多人包括教育界的工作者持批评和反对态度,认为惩罚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甚至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之类的口号。相信持有这种观念的工作者是处于教育和尊重学生的目的,带着良好的教育理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反思,提倡尊重与爱的教育是否就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惩罚,是否教师必须一味的迎合学生,只能进行劝说和引导而不能进行任何的惩罚呢?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现实,初中阶段学生没有明确进行自我定位,没有形成清晰的自我发展模式,在心理发展上独立与依赖矛盾突出,在日常行为中显得更加难以约束,常出现问题行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能通过劝说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或者立刻解决的,出于解决问题或者提高效率的目的,运用正确的手段对初中生进行惩罚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

教育者应当有这样一个信念,不求人人理解,只求无愧于心。只要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合理的惩罚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应该执行的。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最终是需要到社会中生活的,作为人生的引导者,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要让初中生了解社会的真正情况,了解到惩罚是社会支撑运行的重要因素,没有惩罚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早期,身心发展迅速,但是方向性不明确,这既是机遇,又充满发展危机。而惩罚措施的使用,对于教师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会起到很好效果,通过惩罚,也可以培养初中生一定的挫折意识和抗挫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惩罚式教育的确是教师的职责。

二、惩罚式教育对教师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教师的地位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和波动,在一段特殊时期甚至成为社会的最底层,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人,竟然成了学生和社会鄙视的对象。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得教师的地位重新为社会所认同。在此后的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力,使得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成了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和指导者,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但是在这种观点下教师地位却出现了错位,逐渐失去了权威和主导的位置,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开始失去应有的力度。 我们在提升学生地位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消除教师的权威,降低教师的影响力,教师作为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其指导、交流、合作和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权威和影响力。惩罚的目的并不是简单为了树立教师的个人权威,实行师道尊严,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活动。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能力水平是教师权威和影响力树立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起到消除错误于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权威树立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实现惩罚式教育可以树立教师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教师的地位,影响教育的结果。

三、惩罚式教育对初中生的影响

我们以往的教育实际上从某些角度讲,可以看做是“温室教育”,取消所有的惩罚,给学生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并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学习和生活是不需要惩罚的,只要自己犯错误时在语言上进行悔改,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没有惩罚的教育实际上是不健全的教育。教育应该让学生接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内容,惩罚教育应该作为挫折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让学生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感受到挫折,形成责任感,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惩罚也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爱,只是变化了形式而已。在犯错误时能够接受惩罚,能够正确的认识惩罚的意义,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学生来讲意义重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生和学习。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权利保障和身心保护已经在立法层面进行了确定,教育实践也证明了对初中生进行特殊保护的正确性,但从学生个体发展而言,人生发展的曲折性教育又是必需的。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虑到初中生接受惩罚教育的必要性,我们自然也会顾及初中生的承受能力,作为思想活跃但盲目的群体,初中生的抗挫能力是很微妙的,如果惩罚措施不当,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作为初中班级管理来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应该注意在惩罚的过程中抱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反馈惩罚效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做到惩罚也“因材施教”,这是保证惩罚有效性、教育发展性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向玖菊.小议“惩罚教育”.科教文汇.2009,(7).

2.贺春湘,王兴兵.试论当前学校中的惩罚教育.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6).

3.周梅芳.关爱下的惩罚教育.卫生职业教育.(21).

4.梁凤兰,王学臣.初中生师生关系特点及其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文教资料.2009(2).

拓展: 浅谈我国初等教育理念创新及教育模式改革

一、初等教育教学理念多元化

初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更加偏向于学生综合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不仅仅在学科知识提升和应试分数提高这个问题上下功夫。这个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教学的理念受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只有老师授课才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途径。

在目前的初等教育中,存在着课程种类单一化,授课过程扁平化的问题。学生在课程设置的选择上缺乏自主的选择。初等教育的理念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情况下融入高等教育的思想。比如,可以引用各个高校的全校性选修课这一教学模式,在中学中也开设一两门选修课, 并且规定一个学期内的最低学分,把选修课作为学生拓展知识纵深的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变的丰富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提早锻炼自学能力,为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做一个铺垫,使得学生将来游刃有余的适应大学生活。教育理念多元化的提出正是为打破这一固有的教学模式,对授课方式进行变革:

1.授课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在安排选修课的同时,我们应该兼顾到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传统的“授课课堂”变更为“独立课堂”。打破传统固定了时间、空间的课堂,使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学习自己的课程,并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自主选择课堂的地点,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

2.课程设置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每个同学有着不同的知识偏好,但是根据每个人的偏好开设课程是不现实的,这里的方法是利用图书馆已成规模的学科书籍命名课程名称,由学生自己选择性的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3.教学目标的变化。在这种学生完全自学的环境中,教学的目标应由传统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转变为新的三个维度“信息获取与整合”“兴趣塑造与培养”“学习能力养成与革新”。

4.教学任务的变化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学任务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教学任务应该确定为:①在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在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③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初等教育教学过程分流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点也应运用在我们现代的学校教育中。目前的学校教育没有体现出教育的独特性和人才选择性, 普遍采取了老师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并且学校开设的课程与课程授课顺序也存在着弊端,首先未能考虑到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没能考虑到课程难易程度的授课顺序,极其容易打消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忽视了学习欲望的激励。虽然这与我国学龄人群基数大的国情有着极大的关联,但是这并非不可解决。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分流到人,但是可以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区分,按照成绩和兴趣不同分为不同的班进行同一科目或者不同科目的教学,比如文理分班就是较好的分流。也可以采取将学校的课程授课顺序重新排序,按难易程度分别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递进式教学,比如按照学生各个科目的基础和掌握程度分成不同授课速度、不同授课难度的教学班级,达到因材施教。这样的分流化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欲望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三、初等教育教学内容全局化

目前大约有80%以上的本科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就业,虽然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也不能完全归责于高校的教育体制,对于实证分析和局势把握的思考方式应该从初等教育阶段做起。就目前的初等教育模式和内容来看,其缺乏与社会的对接。这里的缺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沟通能力的训练,二是社会时政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都达到了各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是缺乏对于社会时事的了解和分析,这无疑在工作时成为限制自身发展的短板。当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高度,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时展现出自己的薄弱时,就会发生“短板效应”,一所学校对于这个学生教育付出的时间、精力与产出之间也就有了产能的流失。

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有必要在中央的号召下开设时事政策的课程。的确,这门课程很难直接与未来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之间产生关联,只能在教育中作为一种对于时事分析的思考方式的培养夹杂在学生教育中。时事政策的课程只是提供了所有学生面对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共性的解决方案,但全体学生对每件事情的分析都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对于这种思考方式的运用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学生将分析时事的思维方式与学业结合时,难免产生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时事分析各有千秋,理解的程度也参差不齐的现象。

四、初等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

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计划,不管运用什么样的计划和手段在培养的过程当中,都是为了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取得更好的成绩。虽然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国开展初等教育的学校在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上一直在努力。

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敢于尝试突破,敢于创新。更多的将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引入到教育理念当中。在众多学科交叉下,结合社会时事,形成紧跟时代的教育理念。并且积极将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到模式改革当中去,由每个新型的理念与旧模式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逐一变更、完善。保留原有模式的经典理念,摒弃旧有模式的呆板方式。做到从课程制定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变革。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对于学生初等教育的模式和路径规划的选择应该根据目前我国学龄人数、教学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做出统一的评判,再进一步考虑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模式的变化。真正规划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的探究教育模式的变更。从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方向去谋求变革,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变革的坦途,真正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初等教育为高等教育做好基奠,切实提高我国人才素质。

(1)在初等教育中应该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首先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由老师授课转变为学生独立学习。同时,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中的授课地点和时间的安排也应该打破常规,由学生独立安排。

(2)在教学中,应该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区分教育。可以引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分班的制度,将中学的教育也分班授课。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的态度。

(3)目前的初等教育应当与高效共担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工作对接的重任。应在初等教育中也开设形势政策课程,同时各学科老师也在授课中潜移默化的融入不同课程与目前时事的对接。培养学生对时事的思考能力。

1. 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诗句 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诗句 1. 有关惩罚的诗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网:天道之网。 恢恢:形容非常广大。疏:指网眼稀疏。 这两句大意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天道之网广大无边,虽然它的网眼稀疏,但任何罪恶它都一点不会漏失。~意谓天道公平,任何犯罪作恶,都要受到天的惩罚;现多写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用以形容作恶多端的坏人,不管他多么奸诈和狡猾,显赫和不可一世,到头来都难逃人民的法网和正义的惩罚。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刑赏之本,在乎助善而惩罚。 惩罚名言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这两句大意是:惩罚与奖赏的根本,在于奖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31威人们作好事,惩处那些作恶事的人。此二句点出刑赏的本质同题是劝善惩怒。 因为“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见荀悦《申鉴·政体》).而“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因而必须注重刑赏。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德国哲学家 天文学家 伊曼努尔·康德傲慢者的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的惩罚。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索福克勒斯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 关于惩罚的名言英国作家 瓦谢尔人每违背一次理智,就会受到理智的一次惩罚。 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 托·霍布斯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美国法学家,律师 英格索尔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 法国小说家 朱尔·勒纳尔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惩罚名言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伏尔泰宽恕,对于一个自知犯错的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惩罚。 武侠小说家 古龙 《游侠录》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围城》如果无序是你必须遵守的法则,你就会因谋求秩序而受到惩罚。 法国诗人 瓦雷里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权威。 关于惩罚的名言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我宁可坚持正确的东西而得不到丝毫谢忱,也不愿意不受惩罚地去犯任何错误。 古罗马作家 大加图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英国作家 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躯体是对灵魂的折磨;它是地狱,是命运,是负担,是粗壮的锁链,也是难忍的惩罚。帕拉达斯心里仍然保持犯罪的意识,但兑掉了惩罚的暗暗得意,不管多么微弱,总是十分甜蜜的。 惩罚名言法国小说家、戏剧家 杜伽尔如果一个人受到侮辱损害而又没有力量对罪人直接施行惩罚,这实在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 毛姆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惩罚表现好的,鼓励表现差的,得来的只是一支坏的职工队伍。 史蒂格虚荣是母亲,做作是女儿;虚荣是罪恶,做作是惩罚。前者可谓自爱之根,后者可谓自爱之果。 英国政治家 哈利法克斯疼痛并不是惩罚,活着也不是奖赏。同理,死亡也不是失败。 这都是人生的必然,你只有安然接受,寻找出暗淡中的色彩,并长久地保持美丽的荧光。 关于惩罚的名言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用语言、事物表扬,用警告、训斥、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治病一样。 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人生三件事:学会关门、学会计算、学会放弃。学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学会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学会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海派清口创始人 周立波 《壹周立波秀》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专家、民众都在呼吁讲真话,并坦承讲真话的不易,这就很耐人寻味。真话的反面,不仅有假话,还有大量的空话、套话与为自己利益脱口而出的奉承话。 大家之所以不说真话,是怕有人不爱听,对自己不利,归根结底,是“利”字在作怪。曾经以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会改变一切,可突然发现,在现实的压力下,现在的弟弟妹妹也能很自然地使用这套话语。 一想也没办法,爷爷爸爸都这样,你能指望孩子们脱胎换骨吗?毕竟还要相信遗传。而实际上,并不是大家不知道真话是什么,可长此以往,常识也就在人群中退避三舍了。 记得到《新闻1+1》之后,有人采访我:“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不是要特有思想?”我乐了,“思想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就像真理一样简单,并没有多到满地都是的地步,好的思想也如此,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缺了这三样,你毫无价值;而这三样,我想都与常识有关。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努力地去发明常识,而是捍卫常识。”1+1=2,这多简单。 没压力的情况下,谁都知道,但环境稍有改变,1+1=3会得到好处,都不要说。 2. 有关教育的诗句大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流.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3. 关于教育的古诗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4. 关于“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歌》 释义: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释义:所谓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释义:选择别人的优点来学习 发现别人的缺点对照自己来改正发现别人的缺点对照自己。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释义: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6.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释义: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7.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大戴礼记•保傅》 释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生的秉性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 8. 爱之必以其道。——《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释义: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9.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思辨录辑要》 释义: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10.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古文观止》 释义:受宠的孩子没有不骄横的,骄横的孩子没有不失败的。 5. 为什么要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 光明日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近年有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见诸报端,体罚当然不好,但是过度渲染,让老师对学生完全不敢教育,孩子一点儿挫折都不能受,这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如今,学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陈舒认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谈及权力,笔者不禁忆起2009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本来是学校和教师天经地义的教育权力,却需要文件来落实,教师一片无奈地哀叹。数年已过,教师教育孩子的权力再被提及,说明师生关系之尴尬依然未解。 现在,中小学教师以体罚为主要内容的惩戒权早已被取消、禁止,“戒尺在手,学生俯首”已成往事,这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教学中的教导需要教育的秩序与教师的权威。没有惩戒,秩序和权威必然渐被消解。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并不等于权力相同,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与惩戒也并非对学生权利的侵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放眼世界,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国家不在少数,为数不少的中国家长对它们的教育很是欣赏。可是,欣赏其现状,却摒弃其保障,岂非悖论? 近年来,“爱的教育”之热潮席卷教育界,赏识教育成为主流。这固然与媒体导向有关,其根源却在“中国式家庭”。孩子是“掌中宝”“小皇帝”,“2+4”模式的家长呵护,在家锦衣玉食、温言软语相伴。孩子一言不合,即成学校里的“熊孩子”“小霸王”。赏识教育、以人为本成为家长主张学生权利的利剑,老师不敢管、不能管,职业领域渐渐缩成了“授业”这一角天空。 教育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授书本知识、应对考试只能算是授业解惑,是排在教孩子为人处世的“传道”之后的。赏识也得有是非标准,人本更指尊重人格。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不相悖,奖惩分明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玉不琢,不成器”,璞玉雕琢的过程虽苦,成器之后却是熠熠生辉。北宋丞相丁谓衣锦还乡时特地看望授业先生,称“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梗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 当然,惩戒要有尺度、有爱意、有温度。尺度便是依法、依理;爱意是指惩戒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不能简单粗暴;温度是给予学生温暖,惩戒结束后的沟通和观察需要持续。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教师需要时刻警醒、更加理性,慎用惩戒权。 教学行为的效果需要师生共同作用,“教不严”固然可能因为“师之惰”,但如果变成“教得严,师之错”,那也不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听之任之,老师于心不忍;管之束之,家长于心不安。从何寻求一条平衡发展之路,社会、教师、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上须作出新的探索。 6. 应该如何看待教师惩戒权 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而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明事理。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徘徊时,需要有人去指点、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教师就是这个人,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惩戒学生的责任,并通过适时、适度的惩戒,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惩戒教育中,学生才能辨是非、知对错、懂权责。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有“惩戒教育”。如果说赏识是阳光,孩子在赏识的阳光下可以自信而快乐的成长,那么惩戒就是风雨,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接受磨练,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7. 形容教育的诗句 无题 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更种花。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8. 有关教育的古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教育惩戒主题论文

初中惩罚式教育理念的解读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惩罚式教育理念的解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惩罚式教育理念的解读

摘要:

最近教育部颁布决议,指出班主任在一定条件下有权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对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说明,可以说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力度较大的改革和创举。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特性,本文对此制度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体现进行解读,以图有所借鉴。

关键词:

惩罚式教育 挫折意识

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绩效化改革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此次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突破就是明确提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权限,指出班主任在一定条件下有权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它有一个前提,教师出于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目的,在劝说和教育无效后,对于犯有明显错误和危险行为的学生可以采取必要的惩罚。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既不同于小学生的无条件顺从,也不同于高中生的趋于独立,而是表现出青春早期所特有的叛逆心理、盲目自尊、价值感模糊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实施教育惩罚,需要对相关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体现出惩罚式教育理念的真正意义。

一、理性认识初中惩罚式教育

此次改革对于教师职责和权限的肯定是教育观念的理性回归。对于惩罚许多人包括教育界的工作者持批评和反对态度,认为惩罚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甚至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之类的口号。相信持有这种观念的工作者是处于教育和尊重学生的目的,带着良好的教育理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反思,提倡尊重与爱的教育是否就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惩罚,是否教师必须一味的迎合学生,只能进行劝说和引导而不能进行任何的惩罚呢?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现实,初中阶段学生没有明确进行自我定位,没有形成清晰的自我发展模式,在心理发展上独立与依赖矛盾突出,在日常行为中显得更加难以约束,常出现问题行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能通过劝说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或者立刻解决的,出于解决问题或者提高效率的目的,运用正确的手段对初中生进行惩罚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

教育者应当有这样一个信念,不求人人理解,只求无愧于心。只要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合理的惩罚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应该执行的。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最终是需要到社会中生活的,作为人生的引导者,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要让初中生了解社会的真正情况,了解到惩罚是社会支撑运行的重要因素,没有惩罚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早期,身心发展迅速,但是方向性不明确,这既是机遇,又充满发展危机。而惩罚措施的使用,对于教师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会起到很好效果,通过惩罚,也可以培养初中生一定的挫折意识和抗挫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惩罚式教育的确是教师的职责。

二、惩罚式教育对教师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教师的地位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和波动,在一段特殊时期甚至成为社会的最底层,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人,竟然成了学生和社会鄙视的对象。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得教师的地位重新为社会所认同。在此后的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力,使得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成了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和指导者,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但是在这种观点下教师地位却出现了错位,逐渐失去了权威和主导的位置,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开始失去应有的力度。 我们在提升学生地位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消除教师的权威,降低教师的影响力,教师作为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其指导、交流、合作和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权威和影响力。惩罚的目的并不是简单为了树立教师的个人权威,实行师道尊严,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活动。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能力水平是教师权威和影响力树立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起到消除错误于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权威树立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实现惩罚式教育可以树立教师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教师的地位,影响教育的结果。

三、惩罚式教育对初中生的影响

我们以往的教育实际上从某些角度讲,可以看做是“温室教育”,取消所有的惩罚,给学生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并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学习和生活是不需要惩罚的,只要自己犯错误时在语言上进行悔改,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没有惩罚的教育实际上是不健全的教育。教育应该让学生接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内容,惩罚教育应该作为挫折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让学生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感受到挫折,形成责任感,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惩罚也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爱,只是变化了形式而已。在犯错误时能够接受惩罚,能够正确的认识惩罚的意义,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学生来讲意义重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生和学习。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权利保障和身心保护已经在立法层面进行了确定,教育实践也证明了对初中生进行特殊保护的正确性,但从学生个体发展而言,人生发展的曲折性教育又是必需的。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虑到初中生接受惩罚教育的必要性,我们自然也会顾及初中生的承受能力,作为思想活跃但盲目的群体,初中生的抗挫能力是很微妙的,如果惩罚措施不当,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作为初中班级管理来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应该注意在惩罚的过程中抱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反馈惩罚效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做到惩罚也“因材施教”,这是保证惩罚有效性、教育发展性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向玖菊.小议“惩罚教育”.科教文汇.2009,(7).

2.贺春湘,王兴兵.试论当前学校中的惩罚教育.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6).

3.周梅芳.关爱下的惩罚教育.卫生职业教育.(21).

4.梁凤兰,王学臣.初中生师生关系特点及其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文教资料.2009(2).

拓展: 浅谈我国初等教育理念创新及教育模式改革

一、初等教育教学理念多元化

初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更加偏向于学生综合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不仅仅在学科知识提升和应试分数提高这个问题上下功夫。这个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教学的理念受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只有老师授课才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途径。

在目前的初等教育中,存在着课程种类单一化,授课过程扁平化的问题。学生在课程设置的选择上缺乏自主的选择。初等教育的理念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情况下融入高等教育的思想。比如,可以引用各个高校的全校性选修课这一教学模式,在中学中也开设一两门选修课, 并且规定一个学期内的最低学分,把选修课作为学生拓展知识纵深的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变的丰富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提早锻炼自学能力,为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做一个铺垫,使得学生将来游刃有余的适应大学生活。教育理念多元化的提出正是为打破这一固有的教学模式,对授课方式进行变革:

1.授课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在安排选修课的同时,我们应该兼顾到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传统的“授课课堂”变更为“独立课堂”。打破传统固定了时间、空间的课堂,使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学习自己的课程,并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自主选择课堂的地点,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

2.课程设置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每个同学有着不同的知识偏好,但是根据每个人的偏好开设课程是不现实的,这里的方法是利用图书馆已成规模的学科书籍命名课程名称,由学生自己选择性的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3.教学目标的变化。在这种学生完全自学的环境中,教学的目标应由传统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转变为新的三个维度“信息获取与整合”“兴趣塑造与培养”“学习能力养成与革新”。

4.教学任务的变化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学任务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教学任务应该确定为:①在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在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③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初等教育教学过程分流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点也应运用在我们现代的学校教育中。目前的学校教育没有体现出教育的独特性和人才选择性, 普遍采取了老师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并且学校开设的课程与课程授课顺序也存在着弊端,首先未能考虑到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没能考虑到课程难易程度的授课顺序,极其容易打消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忽视了学习欲望的激励。虽然这与我国学龄人群基数大的国情有着极大的关联,但是这并非不可解决。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分流到人,但是可以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区分,按照成绩和兴趣不同分为不同的班进行同一科目或者不同科目的教学,比如文理分班就是较好的分流。也可以采取将学校的课程授课顺序重新排序,按难易程度分别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递进式教学,比如按照学生各个科目的基础和掌握程度分成不同授课速度、不同授课难度的教学班级,达到因材施教。这样的分流化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欲望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三、初等教育教学内容全局化

目前大约有80%以上的本科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就业,虽然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也不能完全归责于高校的教育体制,对于实证分析和局势把握的思考方式应该从初等教育阶段做起。就目前的初等教育模式和内容来看,其缺乏与社会的对接。这里的缺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沟通能力的训练,二是社会时政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都达到了各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是缺乏对于社会时事的了解和分析,这无疑在工作时成为限制自身发展的短板。当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高度,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时展现出自己的薄弱时,就会发生“短板效应”,一所学校对于这个学生教育付出的时间、精力与产出之间也就有了产能的流失。

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有必要在中央的号召下开设时事政策的课程。的确,这门课程很难直接与未来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之间产生关联,只能在教育中作为一种对于时事分析的思考方式的培养夹杂在学生教育中。时事政策的课程只是提供了所有学生面对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共性的解决方案,但全体学生对每件事情的分析都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对于这种思考方式的运用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学生将分析时事的思维方式与学业结合时,难免产生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时事分析各有千秋,理解的程度也参差不齐的现象。

四、初等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

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计划,不管运用什么样的计划和手段在培养的过程当中,都是为了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取得更好的成绩。虽然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国开展初等教育的学校在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上一直在努力。

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敢于尝试突破,敢于创新。更多的将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引入到教育理念当中。在众多学科交叉下,结合社会时事,形成紧跟时代的教育理念。并且积极将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到模式改革当中去,由每个新型的理念与旧模式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逐一变更、完善。保留原有模式的经典理念,摒弃旧有模式的呆板方式。做到从课程制定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变革。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对于学生初等教育的模式和路径规划的选择应该根据目前我国学龄人数、教学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做出统一的评判,再进一步考虑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模式的变化。真正规划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的探究教育模式的变更。从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方向去谋求变革,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变革的坦途,真正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初等教育为高等教育做好基奠,切实提高我国人才素质。

(1)在初等教育中应该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首先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由老师授课转变为学生独立学习。同时,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中的授课地点和时间的安排也应该打破常规,由学生独立安排。

(2)在教学中,应该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区分教育。可以引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分班的制度,将中学的教育也分班授课。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的态度。

(3)目前的初等教育应当与高效共担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工作对接的重任。应在初等教育中也开设形势政策课程,同时各学科老师也在授课中潜移默化的融入不同课程与目前时事的对接。培养学生对时事的思考能力。

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奖励与惩罚是教育者常用的两种控制被教育者行为的方法。此方法不但使教育者能控制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形成关于个人的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的信念,进一步形成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责的模式。奖惩法是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广泛存在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方法,它属于外加的激励作用。当受教育者对于努力学习工作和自我管理约束,没有自发的内在的动机时,教育者通常采用的便是利用表扬、奖励或批评、训斥。奖励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物质奖励等,惩罚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评及较严重的处分和罚金等。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对别人的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济,是情感勾通的需要”,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的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可见奖励的重要性。“奖励”意味着对学生正确认识与行为的肯定或较高的评价。适当的奖励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学习的动机,改善教育活动的氛围。在学校教育中,经常看到一些成绩一般甚至有某些缺点的学生,因为得到表扬等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与探索求知的欲望,因“皮格巴利翁效应”而真正成为优等生的成功范例。但是奖励如果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非一般的教育手段,就应该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教育者在实施这个方法时要注意奖励的艺术性,包括以下几点要求: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频率指当奖则奖。不能无原则地乱用奖励,使之成为一种效应逐渐降低的手段。程度指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过高或过低的奖励都会降低奖励的功效。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应注意奖励的时效性、针对性,实施奖励的最佳时间应在正确行为发生后不久,才能加深记忆,增强效力。在奖励对象上,一些胆小没有信心的学生特别需要鼓励,而一些自尊稳定,有骄躁表现的学生,过多的奖励反而对他们有害。所以奖励既要有统一和公平的性质,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奖励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从点头赞许到口头表扬,到用特定形式(奖状、奖品、奖金等)进行的奖励都应当恰当和灵活运用。4、无论何种形式的奖励,本质上都应是精神上的鼓励。作为鼓励的外在象征可以是奖品和奖金,但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慎用物质奖励以外,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将奖励的象征意义而不是象征形式看成是第一位的。5、奖励应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6、奖励的标准要适中。奖励条件高了不容易做到,就会失去争取的信心,奖励也就没有意义;奖励条件太容易,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兴趣也就不高了,奖励的功效也不能持久。针对不同的对象,必要时可分层、分级实施,让每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奖励也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过分的和不合时宜的奖励会使目的或目标发生转移到当前的奖励上,而把学习目标放在次要地位,产生“有奖才做”,影响将来的“价值观”。一个集体中,有奖励便有竞争。竞争的结果,只是少数人获胜,获胜的自然感到一时的兴奋,而特别努力勤学,可失败的不免灰心丧气。再者,来自内心的喜悦产生的学习动力才是真正的。当然不能把奖励作为唯一的手段滥加使用。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或者是一种负强化的方式,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手段,在教育活动中使人们产生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体罚等惩罚方式被广泛否定和禁止,因为它不符合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一方面,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也都认识到了惩罚所具有的教育性。例如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当头棒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强调。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正确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所以,正如奖励并不必然就构成教育性的方法一样,惩罚也并不必然与教育性无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惩罚手段。正确使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惩罚的目的是教育,而不能为惩罚而惩罚。必须让学生认识问题所在,认识惩罚手段所实际寄寓的教师的爱心、善意与尊重。在学生已经认识错误所在并决定不在重犯时应免于惩罚。2、惩罚时一定要弄清事实,应当公平、合情合理、准确,掌握一定的分寸,要避免那种主观情绪化和武断的惩罚,更不能偏激。严禁体罚,因为不仅伤害肌体,更伤害自尊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