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征文范文【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征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征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犹如一棵树生长的过程。家长需要精心教育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们的缺点与不足,不是来源于他自己,而是来源于家长。对于这些缺点与不足,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而是先纠正家长本身的错误,从而再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走。面对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大多数是由于外界因素与家庭因素造成的,不良的家庭坏境会给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时候,家风、家训与家教的好与坏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首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它是精神一层表面的教育,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理念。家风是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它在于内化心灵,而外化行为。所以,孩子的家风教育不只停留在表层的行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因此,家训对于孩子的精神教育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训是中国自古流传的一种家庭传统,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强烈的影响。对于家风来说,家训更为具体、易懂。它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要求与警示,能够更确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对。将家规熟记于心,每当孩子做事时,都会以家规为准,符合则为之,不符合则拒之。无形中,起到了警告、监督的作用。其实,家训也可以理解为在家风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达到内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我认为,家风与家训的主要体现还是在家教。家教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种教育是其他教育不能代替的。总而言之,家风与家训都属于家教。所以,家庭坏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当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够直接反应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家长。孩子在初始阶段,他们所有的认知标准都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能否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次改变。因此孩子的一生与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必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坏境与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风不是说说而已,家训也不是背背也罢,家教就更不是简单粗暴的那种打骂教育。家长对孩子做得够不够、好不好、严不严,就体现在孩子的未来。千万不要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才开始后悔当初对孩子教育的懒惰与放纵,要从现在就开始对孩子教育,担负起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严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标准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来。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无法忽视的话题。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中幸福成长。
家是大树,孩子是小树苗,家风就如同水一般重要,浸润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家的家训、家规、家风,每一个家庭的家训、家规、家风都对每一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去年暑假我去了秭归奶奶家。一路上看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矮小的土墙屋变成了三屋小洋房,从铺满石头的山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夏天的奶奶家可真热呀,就像在温棚下似的,在地里干活的农民也都累地汗流夹背。
我马上跑到屋里把电风扇开到了最大,飞速旋转的扇叶发出一阵阵清凉的风使我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坐在沙发上的我心情急躁不安,十分无聊,就在这时姐姐跑过来对我说:“思思,我们到河边去玩吧!”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在那儿,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河中的小鱼、小虾、小螃蟹在水里快乐的嬉戏……沉浸在想象中的我蹦蹦跳跳地跟着姐姐出了门,却忘了关电风扇。等我与姐姐回来时已是夕阳西下,奶奶把我们叫到了她的身旁。奶奶平日慈祥的笑容消失了,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大声囔着:“你们为什么出门不关电扇?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浪费了多少电?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浪费了多少钱?你们知不知道浪费就是犯罪?你们知不知道……”我心中十分委屈我只是出门忘关电扇而已奶奶却这么凶我!我委屈地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本想着妈妈会帮我说话谁知妈妈却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知道吗?电是生命的能源,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爱惜电,电能是由一次能源发明出来的,发出一点电能需耗费成千上万个能源,所以电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知道电的来之不易还要珍惜电以及我们所徉到的一切东西哦,要记住我们家的家风家训是:节约是美德,浪费是犯罪!奶奶是在教育你要节约要做到遵守家风家训!”
是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是美德,浪费是犯罪,这是我家的家风家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训,弘扬民族文化,做优秀、健康、快乐的中国好少年!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而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事的智慧结晶。运用家训告诫家人,教导子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的新春第一课便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里面一个个家风故事令人敬佩,感动!
赵一曼在宜昌从事地下工作,第二年的最后一天,生下儿子,取名为“宁儿”。不久,地下交通站被人告密赵一曼只好逃到上海,并忍痛把孩子交给堂哥抚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赵一曼被日本人抓走,日本人对她严刑逼供,可坚贞的赵一曼什么也没说。日寇只好将赵一曼押去刑场,在囚车里,赵一曼给宁儿写了一份家书。那饱含爱国情怀的家书也充满了对子女的爱意,赵一曼用自己的牺牲与奉献留给了孩子最后一次言传身教。
除了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还有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诚信家道,罗必炎一家的友善家训,看完这些后,我便与父母在一起把心中的感悟以及对更完美的自己的期待写成家规,今后能一直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我的家训中有这样几个词: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勤俭持家、和睦相处。我会努力做到这几点,并且我更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看了今年的第一课,我向父母保证:在学习中,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今日事,今日毕;每天坚持看书一小时要坚持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做好详细笔记,课后认真温习,完成各科学习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及父母交代的学习任务;写作业时不可粗心大意,字迹潦草,不可少做或故意不做,拖延。写完作业方可玩耍,除假期外不可看电视,玩电脑、在生活中,我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增加运动量。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遵从父母教导,要尽可能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可无视父母感受积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可推辞。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长辈,熟人要主动热情的打招呼,不可视而不见,避而不见,最后要待人真诚,为人谦虚,要脚踏实地,不可弄虚作假,不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父母见我信心十足,意志坚定,接着说:“最后一点要志存高远,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不可胸无大志,不可有丝毫懈怠,不可轻言放弃。”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想这也是我观看后最想说的吧!
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规,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家训,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我希望我家的家规家训能实现四大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自古,我国就有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自小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先教会我们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学会独立,长大以后更能真正体会理解它的含义。
家是温暖的港湾,只有在一个家庭平等、相互团结、相互谅解、懂得包容中,才会营造出完美的自我。课堂上,我们上了感恩教育课,课上,老师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付出,老师的演讲是我们深受感动,每一个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么是感恩。
“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好家训要做到,好家风要创造”,刘奇葆曾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风就是一种由家庭所引起的风气,家庭不一样,风气不一样。一种好的家风,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积累所得。所谓的家风的好坏,不仅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种责任。
家训就是人活着就要自立、自强,超越社会、超越自我、敢于担当,做事自己要做到问心无愧,做人要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无论做什么事,发生什么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人一定要自信,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微笑着去面对,良好的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出人头地,告诉你光想是没有用的,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看。我一直端正自己的家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和睦、包容、理解享福美满的一个好的家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端正自己的家风,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饭前洗手,坐在桌前不许漾腿,不许敲碗敲筷,家中长辈开吃后,小辈儿才能动筷……”这些小小的规矩、基本的家规礼仪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已经深深地体现在我的家庭中了。这些小规矩不仅包含着礼仪的文明,更是对长者的尊重。“勤劳是立家之本,节俭是持家之道。”每每看到孩子们吃东西吃一半撒一半的浪费行为,母亲总是一边骂一边捡,饼渣渣、小颗粒糖豆豆统统放在嘴里,能捡起的全都捡起来。我总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觉得太老古董不屑效仿时。母亲依然我行我素。
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家风是众多家庭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包括家教、家规、家政、家事、家声,以及家庭礼义和为人的准则等等。它涵盖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那么我们家里都有什么好的家规?对于孩子健康成长又有什么作用呢?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孝老敬亲,大都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无论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传承好培育好自己的家风变得尤为重要。不重视家风建设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就会在成长中走弯路,就有可能误入歧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父母教育孩子的美好宏愿,家风就在这些宏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家风是无论何种学校教育都无法给予的一种教育。所以创立好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就成为每位父母不可推卸的使命了。家风让整个家庭与子女都会受益。父母传承培育好自己的家风,好家风会带动好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好了,风气正了,更会惠及到每个人,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这样的家风理念普及到每个人,那么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它的风气在整个社会风气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国之大,民众多,千百种家风联系在一起,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无言地表达着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它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所以,一定要传承培育好家风,因为社会进步发展、文明程度与家风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高低与否,我们的礼仪之邦名副其实与否,家风更是至关重要。
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传承父辈们持家养家的精华,建设培育新时代下小家的现代文明!让积极健康的思想氛围,勤劳的立家之本,节俭的生活氛围,和文明的习惯,处处在生活中闪耀。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精选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征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家风的建设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创建自己的好家风,将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受益。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家规的建设,那就会使这个家庭的成员乃至这个家庭走弯路。原生家庭重视家风家规就会使这个人乃至这个家庭茁壮成长。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有家风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风家训的家庭,数与王侯将相之家。端正的家风,优秀的家训让我在这个家庭里茁壮成长。
家风和家训,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人家里都会有家风,家风包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孝顺父母。我家就有一种家风,那就是勤俭节约。
爸爸常常对我说:‘要省吃俭用,勤俭节约。’我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里了。每次吃饭,我都会把碗里的饭粒全部吃完,一点儿也不会留。
妈妈喜欢用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她常常会说:这样可以省掉不少的清水,也很环保,这是一个佷好的方法。而爸爸更会节省,他没有买过钱包,钱包是由一些废纸制做而成。一顿菜够他吃好几顿饭了。有时妈妈会开玩笑地说:‘你这是小气吧,连一个钱包都不肯买。’爸爸不服气地反驳道:这有什么不好,能省就省,能俭就俭,报纸当钱包,还方便省钱又好用呢!’
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风家训就包含在内。所有良好的家风家训,都是由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教育而得来的。尽管我们嘴里一直提到要做个廉洁清正的人,近几年来还是有很多人进了监狱。这些人都是因为家教不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会使孩子走上不良之路。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好的家风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同样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纸张,不和别人比吃比穿。
家家户户都有一种良好家风,我们都要遵家规,做一个好公民。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会给后人造成不良影响。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的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要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第三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风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以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但愿我们大家都来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尤其是修养。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我是一个调皮、爱动的孩子。从小时候,每次上幼儿园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在幼儿园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爸爸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我想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我已经步入小学中年级了,我已逐渐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爸爸、妈妈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就我家的情况,我分别来简单的说一下。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姥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家训,字典上这样解释"指对咨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由此可见,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妈妈时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而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谎。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了,我会说同学们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脱爸爸妈妈的训导。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100倍。我也曾经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谎,最后的结果就是被爸爸妈妈狠狠的打了一顿。有时候做错事情,
爸爸妈妈反而不会打我,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要么给我讲道理,要么比较严厉的进行教育。还有一点,就是妈妈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说的一个词是"掷地有声",就是告诉我,自己说出来的话要能够做到。妈妈说,我是个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于承担。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而在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去敢于承担。
家教,我自己觉得跟家风有点相像。词典上说家教的重点在于道德礼节方面。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大人说,谁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觉得家教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在家长的帮助和教导下,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妈妈教育我讲礼貌,主动跟认识的长辈和邻居打招呼。他们不仅这样教育我,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当姥姥的朋友来家里作客的时候,都是妈妈在厨房忙活,让姥姥陪着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听到姥姥的朋友夸奖妈妈真是个好姑娘,家教真好,每当这时,我就能看到姥姥脸上骄傲的表情,我想怎么人家夸得是妈妈,而姥姥怎么会这么骄傲的样子呢?后来,我慢慢懂得了,夸奖孩子有家教,其实就是在赞赏家长的教育。每逢过节,家里聚会,亲朋好友也是夸我特别有家教,此刻,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的骄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妈妈的一种言传身教。通常,大人们就是孩子的榜样。
家风、家训、家教有着异曲同工的方面。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时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传承良好家风的征文范文(精选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好的征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飞扬的特点。你知道征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传承良好家风的征文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最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是看着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却又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一把刀。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而此时的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谨夫妇,端品行,习勤俭,遵法律,慎交游,训子孙,睦乡邻,厚宗族,爱国家”,282字熊氏家训,涵盖为人处世方方面面,滋养熊氏子孙300余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5日,走进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狮子口村的熊家坳湾,每家每户门前、厅堂张贴的熊氏家训,引人注目。在熊氏祠堂前,老人们正翻看族谱,教导春节返乡的年轻人学习家训。
熊家坳湾乡风文明理事会会长、53岁的熊良胜说,熊家坳湾自康熙十八年,一世祖熊世泰从梁子湖边熊思钦湾迁居到两座狮子山间的平地开基后,七世同居,百余人同财共食,孕育出以“敦厚、仁慈、勤劳、纯朴”为精髓的熊氏家训。
熊氏家训载入族谱、家谱,代代相传,家家户户以家训教育孩子。熊良胜称,自己年幼时相当顽皮,一次到隔壁湾子偷吃西瓜,父亲得知后,不仅以棍棒惩戒,还责令他到祠堂下跪,直到背会熊氏家训中“端品行”的所有内容方可起来。
如今,熊氏子孙不会动辄被责罚下跪,但家训传承及长辈言行举止已潜移默化融入血液。在南京一所大学任教的熊高强说,游子在外,待人接物仍时常记着“不给家族丢脸”,家训中的“慎交游”,对其影响最大,提醒他言行端正,交友慎重、真诚。
熊氏家训中有一条是“睦乡邻”,熊家坳湾25户遵此教诲,至今仍亲如一家。除夕夜,族人自发买来烟花、糖果、瓜子,架起篝火,围坐在电视前,一起观看刻有家训的光碟,看完后还相互交流。大年初一,晚辈媳妇要挨家挨户给湾里长辈倒茶,敬的是红糖水,寓意甜甜美美。
平时日,湾里有事,或谁家有难,族人必争前恐后出钱出力。在去年启动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少村民义务修建村道、清理沟渠,无偿让地……为修停车场,村民熊宣华自愿拆除了厨房;中心广场安放健身器材,需拆除村民熊先华的牛棚和杂物间,他二话没说,就将其让出,还义务帮湾里管理水塘、浇灌花草、维护上山景观道等;常年在银川做建筑生意的熊大斌,去年特意赶回老家,发挥己长,带领施工队建设美丽乡村,问及为何要搁下生意来做义务,他憨厚地说,“为湾子尽一份绵薄之力,应该的!”
在家训滋养下,村民的敦厚、仁慈、纯朴,不只对族人,而是早已深入骨髓。去年9月,鄂州市文联、作协组织采风活动,一众人在熊家坳湾露营。当晚文娱活动现场,村民们给采风人员端茶送水,担心采风人员露营寒冷,又送来空调被,看到被子不够用,深夜派人到街上又购回十多床新被子。女作家徐丽玲禁不住高歌一曲《父老乡亲》,来表达感激之情。
为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该湾将宗祠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十佳婆婆”“十佳媳妇”“美德少年”等,整理出《牵手香樟》、《三炷香》、《狮涎泉》等历史传说、名人故事等,将其打造成梁子湖最美乡愁地。
优良的家风家教,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多年构成的为人处世的风尚,或叫家规、家风、精神、品格等,包括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动准则。构建良好的家风最重要的是家长或家庭的主要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行动的认识和体现;其次,是家庭的规则,家庭规则虽然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的教育非常关键;最后有着良好传统家风的家庭,在中国自古到今最重视的是子女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素养,构成良好的思惟方式、处世原则、行动规范,从而代代相传,代有提高,家庭的文化,良好的家风。
做好家风家教的宣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在新的历史时期,这项工作也面临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的蔓延和渗透,家庭结构变化导致的传统家风家教资源流失,我国成年人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电子产品对家庭日常交流时间的挤压等挑战。因此,倡导和培育优良的家风,让千家万户的日子越过越好,是最深层次的民生工程。
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也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就能建立,必须依靠家庭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人人建设,世代弘扬。其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是家庭中的父母,家族中的长辈。中国许多古人为了让后代品行端正,防止儿孙误入歧途,走上邪路,为家庭成员制定了系列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成为家中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就是家规。不少家庭家族的家规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谆谆叮嘱,阐理透彻,不仅有神圣的权威性,而且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虽历经沧桑,依然能让人启悟,让人警策。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养。良好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养。在今天很多人都忙于工作、事业而无暇顾及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理当值得我们深思,这不是因为时间与距离的阻隔,更多的乃是我们忽视了家风的力量。良好的家风,能成就孩子一生;而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应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做父母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让良好的家风伴随孩子一生成长。
今天,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视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应把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风家教的文化研究体系;发挥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城乡文明建设带动家风培育;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长教育。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要放在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上;建立家风家教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要运用各种方式,多方配合,建立相应的切实有效制度。
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妇女素质提升相结合。良好家风是人成长进步的起点。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家庭教育工作相结合。优良的家庭教育孕育着优秀的子子孙孙。回顾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只有把的良好风气融入到每个家庭的血脉中,不断地规范做人做事的思维和方法,良好家风才能坚实并历经风雨传承下来。只有让良好风气与千家万户共同价值追求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共生共长,才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最近,电视上举办的一个节目搞得不错,值得称赞。节目内容即“家风”教育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这个内容在当今社会的确很重要,宣传中华精神文明,弘扬“尊老爱幼”光荣传统。我们要从家庭内部做起,从社会基层实际生活出发,开启心灵窗户,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
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和睦、和谐,融洽,这与良好的“家风”,传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输文明的思想,启蒙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在经济发展大浪潮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传统的文明不能遗弃,中华文明精华不能丢掉,要坚持弘扬传承下去,东方古国文明风采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华民族行进在世界舞台上,要有风度,有神韵,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精华,优良的“家风”教育在此会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总之,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流年岁月,轻轻的翻开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点点滴滴的文字,绘声绘色的画面,交织成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岁月,勾勒出中华民族久经不衰的历史。翻看史册,阅览了三国两晋时不尽的剑影刀光;阅览了五代十国时繁荣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饶的生活;欣赏了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岁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复始一点点流逝。它时刻警示着“龙的传人”,让我们挺起脊梁,团结一致,奋发向上。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在前进道路上的方向。从当初的元谋人时代到现在的小康时代,这质的飞跃是靠我们的先祖用双手拼搏出来的,在无道暴戾的时代,炎黄子孙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开创新的幸福时代,多次出现盛世时期,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光有民族经历的荣盛之巅,还有让很多笔黑暗与耻辱的划痕。
清初,统治者固步自封,重本抑末,自认为天朝无需与外国交流,便闭关锁国。19世纪上半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外国商人疯狂肆虐,牟取暴利,使许多白银外流。爱国义臣林则徐于虎门销烟,后爆发鸦片战争,由于中国落后签订《南京条约》,后外国列强发动多次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签订《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加剧了中国的贫弱,还令我们丧失了园林瑰宝——圆明园,并且丧权辱国,有义士云:“一撮历史渣滓,玷污纯洁清白,留下铁的罪证,教育我们认识江山如此多娇,原沃一腔碧血、勿忘过去。”而后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无耻的预谋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令人伤痛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四个多月,因重庆置之不理,使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而后又有了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其中还有可恶的百人大屠杀比赛,731细菌武器研究所等,他们就像一把把盐巴散在中国这块受伤的宝地上。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台湾也重回祖国的怀抱
但是这次胜利是有多少血肉筑成,用多少条人命铺垫的`呢?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要记住在逆境中崛起,回首历史岁月,在绝境中也有很多英雄人才涌现,乱世也能出英雄:衰而有林则徐硝烟,败而有邓世昌沉船,耻才有左宗棠收地,辱才现谭嗣同殉国…所以当我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要勇敢面对,努力征服。
最近,中日双方于钓鱼岛事件上争论不休,引起了多方面焦点关注,日本想借钓鱼岛事件挑起事端,引发战争,钓鱼岛一直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们决不会割让,而日本非法扣留我国渔船船长是违背道德的,我们应该为维护正义而战斗。不能让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漫漫的文化长廊中,一直都是一颗神秘璀璨的东方明珠,一幅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的前进,人类社会怎样的变迁,都不能使它暗淡无光,相反它会慢慢沉淀下来熔铸成龙的脊梁,使龙的传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我们是90的一代,更应该自强,铭记耻辱,正如:“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这一代龙的传人更应该挺起我们的脊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振兴中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生代将塑造一个“可爱的中国”!
又过了一个生日,年纪已经到了古人说的“三十而立”,对于“立”的含义,想起小时候爷爷一直挂在嘴边教导我的话——“明德守信,为立心之本;勤勉高节,为立身之本;忠君孝祖,为立人之本。”当时我年纪还小,爷爷一遍一遍的解释给我听,他告诉我一定要像爸爸一样牢记这句话,遇到事情多想想,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现在虽然爷爷不在了,但是这句话一直伴随我成长,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训。
对于这个家训,我最早记住的是“明德守信”。小时候,在田字方格本上学写字,爷爷就会在旁边说,写字要写满整个“田”字格,横平竖直,就像做人一样,大大方方,品德正直。一个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长久的成功。信用很重要,答应别人的事情,哪怕再难也要做到。爷爷说的多,我听得也多,但是直到亲眼目睹了一件事才让我深刻领悟这些话的意思。
妹妹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病了要去医院,但是她害怕打针,一直哭闹个不停,爸爸着急的情况下就答应她说不打针,只是给医生看下。我陪着妹妹,跟着爸爸一起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完之后,悄悄地和爸爸说妹妹需要打针,示意要爸爸配合他一下,爸爸想了想就抱起妹妹,哄她,转移她的注意力,医生就趁机快速地给妹妹打了针。妹妹意识到疼的时候已经打完了,马上大哭。这是在医院经常见到的一幕,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惊呆了在场的人。只听到“啪!”的一声,妹妹狠狠的给了爸爸一个耳光!因为她是被抱着,离爸爸的脸最近,小孩子也不懂得控制力道,不知道是因为打的大力,还是因为生气,爸爸的脸立马就红了,看着爸爸一口气憋在嘴里,脖子青筋都起来了,眉毛也紧紧皱着,怒生生的瞪着妹妹。
暴风雨前的低气压,估计下一秒就要爆发。周围人都屏住呼吸,可妹妹还不会看脸色地边哭边喊“爸爸,你人,说好不打针的,你说话不算数!”谁知道,爸爸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刚刚憋的那口气被爸爸深深的吐了出来,下一秒居然对着妹妹尴尬生硬地扬起嘴角,可能是想让他自己看起来是在笑吧,轻轻地拍着哭的很委屈的妹妹,温柔的说:“是,是,对不起,是爸爸说谎了,是爸爸说话不算数,爸爸错了,下次绝对不会不守信用了”,最后和妹妹勾了勾小手指才算了结了这件事。
即使一个大男人,也不绝能失信于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爸爸做到了!这一幕这么多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清晰,深刻。事到如今,在家庭聚会上,妈妈还会时不时聊起这件事,妹妹也很是歉意,爸爸却一直严肃地坚持说妹妹当时做的对,“‘人而无信,百事皆虚’,我们大家都要铭记“明德守信”,此为立心之本,欲立人需立身,欲立身,先立心。”
此外家训的另外两点,我也一直用来自律。“勤勉高节”和“忠君孝祖”,人要勤奋自勉,对辛苦劳累之事报感激之心,趁机增进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磨炼意志,要像松柏的坚贞劲直,对领导要忠贞,对长辈要孝顺,顺其意,听其命,且不忠不孝之人勿近,但不能愚忠愚孝,人都有疏漏犯错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提醒并帮助改正,才是真正的忠孝。
对于这句家训,长辈们始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许多年过去了,我慢慢体会到这几句话的深刻意义,从理解它,到以它为指路明灯,用以立身处世,持家就业。现在我也到了即将为人父的年纪,我会将这个家训说给我的孩子听,并像祖辈教导我一样教导他们,并叫他们传承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好的家规家训,不仅是祖祖辈辈对后代的鞭笞,也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无规矩不成方圆,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更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
中国历来特别重视家族传承与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许多家训,甚至是今天个别有名望的大家族依旧延续着祖上的谆谆教导,一经提起这些家风、家训来聊聊时,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每每外出时,父母会百般叮咛:紧睁眼、慢张口、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如此云云。父母的这些教育使我领悟到的无怪乎是:谨言慎行、为人低调。这些教导的话语虽不大气,但也相当的适用中肯,在普通民众间为人处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处的。
每当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处时,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匾额。尽管房屋已是老旧简陋,但有了这些穿越历史的家训,才更能显示出房屋主人曾经沧桑的经历以及世代延续家风所带来的家业平安的传承。细细品味这十个字,不免让人陷入沉思,回味深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风”传承的重要性,不亚于血缘的传承。“忠厚”与“诗书”,就是中国古人所强烈追求的理想精神与文化特质。古人渴望这种精神与生活方式能够世代相传,也就把它作为家族兴旺与骄傲一种图腾符号。
中国古代重农桑,“耕读传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穑,又丰五谷,既养家糊口,又安身立命。读书则是既知诗书,又达礼义,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然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老百姓虽与名门望族无缘,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风传承。透过历史来看,每个家族好的“家风”都称得上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信仰,所以“耕读传家”就是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华民族中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家风了。“耕读传家”不但让国人学会做人,而且还让国人学会谋生,从古至今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了。
历史上能够传承数十代、辉煌不灭的家族是不多见的。大多是显赫一时,后因家风不继,子孙不能够维系家风,或是世事变迁大难临头,使得家族分崩离析,瞬间灰飞烟灭,给后人留下“俱往矣”的无限慨叹。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得一样苍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一曲残香,就会又给我们漂浮出了历史上曾经的那份感伤和苍凉。然而在今天千千万万个家庭中,还能有多少“蛙鸣稻浪,诗书吟唱”可言呢?渐行渐远的“耕读传家”也许就只能成为当今世人的无限乡愁吧。
有幸读到《曾国藩家书》,全书以“重德修身”为宗旨,真实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着子孙后代。曾国藩对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让崇尚礼仪的儒士大家称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严明家规;尽孝悌,除骄逸;习劳苦为要义;不可有余财;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家事忌奢尚俭;治家注重: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字;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不可厌倦家常琐事;择良师以求教。《曾国藩家书》可谓概括了中国古代持家立业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传的传统。无论是从修身持家、交友教子、还是处事理财、为政治学等都十分的详实细致,对于我们现世也不愧为一部生动的生活宝鉴。这些教导对现代人仍有教育指导意义,也令现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过的“爹”们感想颇深吧!
生活中我们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线,这是我们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所总结出的教诲,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线的今天仍有无数中国人在坚持。我们必须坚持好的家风,好的家风能够培育出家之骄子、国之栋梁;树立好的家规就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国之公民。
关于家风家训的论文3000字的文字,主围绕家训展开,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正文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
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
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四风”很重要,休戚相关、互相影响,还可以在中间加上“家风”。虽然不能无限扩大家风的重要性,“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能有些绝对。
但换一个角度看,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这在方向和策略上却是正确的。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拾起来,最腻味的是先争论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争论中不用。
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
扩展资料:
1、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2、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家风家训是我国 传统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家训重在言传身教,祖传子承,人文化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风的 议论文 高三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风议论文高三1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初识“家风”二字,脑海中联想到的便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所见,家风应是被罗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被供奉在高堂之上的阳春白雪。几番思索,我方才发现,家风其实很简单。顾名思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也是根植于一个家庭的风骨。无需罗列,抑或背诵,我们所要做的便是---传承。
说到家风,还得追溯到三年前的 清明 节。我们一家在爷爷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山脚下的小路。石块铺就的路面凹凸不平,沿路花草树木丛生。路的尽头是一处老房子,许久未有人探访的样子。
这一路,严肃的气氛在在我们之中蔓延。爷爷在前领头走着,我们都在后面规规矩矩地跟着。惹得最爱闹的弟弟都不敢说一个字。再往里,我们来到了这座房子前。爷爷一直站着,像在回忆往昔。不知不觉,天公开始不作美,厚厚的积云挡住阳光,带来使人渐生寒意的风。我站在一直旋转的风里,看着一件件事物从我眼前溜走。爷爷终于开口说话了。“这是你们的伯伯,你们的军人伯伯……”
我知道伯伯,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拥有一身浩然正气。他的双肩担架着一个个虚弱的生命,他用双腿踏过一条条崎岖险阻的道路。
那是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他就冒着生命危险日日夜夜与地震抗争,从不叫苦叫累。甚至是余震发生的那一刻,他也要奋不顾身的挤进废墟中,同行的战友拉他出来他也要大怒的叫吼:“那有个人,她需要我的帮助!”余震随着他进去以后将地球晃动得更猛烈了,至此他没有再出来。为了人民,他可以连自己的命都不要。
既然选择了军营就要甘于奉献,走上了现场就要冲锋陷阵。那便是军人的精神。这座小屋的门两旁有这略微模糊的字迹,但能很清楚的辨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忽然明白,那便是伯伯在拼搏与奉献中精彩的青春。
家风是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家风是行到水穷处的坐看云起时。在漫长的岁月中,有家风相伴,生命的旅途必将充满光明,不再孤独。
家风议论文高三2
我家的家规是一点点形成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大大方方、不自私。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玩累了,回家去拿冰棍。而冰箱里只有一只冰棍了,我却没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出了那一根。父亲见状,忙问我为什么只拿一根,我告诉父亲冰箱里只剩下一根了。父亲听后让我把冰棍放回去,又累又热的我,怎么舍得把它放回去,父亲见我无动于衷,忙训斥道:“把冰棍放回冰箱,你吃冰棍解渴了,别人呢?”见到父亲这样,我也只好乖乖把它放回去,可当时的我哪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现在才渐渐懂得,不得不说,因为父亲的训斥,使我做事时想着他人,这种性格令我终身受益。
我每次去朋友家玩儿,都会忘记父母规定回家的时间,玩得很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让大人们着急。
有一天晚上,父母因单位有事情都去加班了,我一个人耐不住寂寞,便约同学出去玩,而我却没有告诉父母,心里本想着与同学玩一会儿就回家,可是我们在一起玩的高兴就忘记了时间,天渐渐的黑了,我们都没有散去的意思。直到有一位同学的家长催她回去,我们才各回各家。我刚到家楼下,就撞见父母,他们问我去哪了,我说玩去了。母亲用严厉的口吻对我说:“妈妈不是已经和你讲过了吗?出去玩也要有时间观念,要按时回家,到哪去也要告诉父母,你这样让我们有多着急呀!”说的我低下了头,很是惭愧,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按时回家的习惯。
“按时回家,去哪与父母打招呼”也成为了我家的家规。
“孝”也是我家的家风,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家风议论文高三3
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家庭是种子,孩子是小树。家风如雨露,小树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小时候,母亲经常会给我讲她小时候的 故事 。母亲有时也会把家务分担给我一些,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每当我找各种理由推掉不做时,她都会笑着对我说:“哎!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做人要勤劳,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最近姐姐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亲戚每隔几天就会过来家里坐一坐,祝贺姐姐。也时不时的对我说,你也要努力了,像你姐姐一样考上大学。今天,经常来我们村子里卖蔬果的爷爷又过来了。我和妈妈去买橘子,剩妈妈还有邻居挑水果的时间,他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哦,以后要考到博士!”我笑着答应了他。其实早在姐姐考上大学,看到爸爸妈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女儿考上大学了,是福大呢!的时候我就立志也要像姐姐一样考上大学,让他们的心里多一份骄傲。
自古文人重“家风,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就将他关在书房里,反复罚抄一副家教 对联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才领悟了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他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敦促自己用功读书。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清香宜人;小树在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我,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更加出类拔萃!
家风议论文高三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 对子 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 儿童 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 教育 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家风议论文高三5
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户人家,一种家风。家风、家训,不管多么简单,它们也是不平凡的。因为它们经过多年的传承,伴随了一代代人,启迪了一代代人,也影响了一代代人。
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求“求真务实,说真话,办真事”。这些话我太熟悉了,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家的家风。爸爸妈妈从小就这样教导我,他们不会因为我是小孩,就撒谎我,不跟我讲真话。由此我也知道了,在大是大非的层面上,在真理与原则面前,人人平等。爸爸经常在家给我讲大道理,首先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有时我被爸爸讲得哑口无言,但后来想一想,其实爸爸是对的。就应了上面那句话“在真理与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因为等我到了社会,或者出门在外,没人会让违背原则、是非不分地让着自己。只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了,才能在社会上为自己赢取一块立足之地,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走进奶奶家的大门,抬头一眼就看到“安居乐业”四个金光闪闪的铜字,悬挂在影壁墙偏上位置的正中间——这便是我们家的家训了。安居乐业,四个字看上去普通,里面却包含着大道理。安居,指的绝不是要安于现状,而是说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将自己的家庭尽力建设好、经营好,以家为本,求得生活安定,家庭和睦。国家是一个大社会,更是一个大家庭,它是由一个一个的小家庭组成的。所以,只有每个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每个小家庭都能安居了,社会才能安宁,国家才能安定。
论语中有一句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业”是境界了。乐业,便是 爱岗敬业 。我现在还只是个小学生,我的“业”就是要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把我的学习搞好,在我的业余时间尽可能地了解多专业、多领域的知识,以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所以现在的我,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分内职责当成了一种使命,一种乐趣,我们赖以生活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强盛!
每年的清明时节和 冬至 、 春节 ,我总是会和爸爸一起到先祖先辈们的墓前去扫墓、祭奠,缅怀他们、感谢他们传承下来的朴实无华的治家格言,生活真理。先辈们的言传身教,他们用经历和智慧 总结 出的家风与家训,不仅利己,更是利人、利社会,使得我们这些王家的子孙都大大受益,并一代一代地不断地去继承和发扬!
家风的议论文高三五篇相关 文章 :
★ 作文家风高三范文五篇
★ 作文家风高三800字五篇
★ 家风家训的高三作文范文五篇
★ 家风议论文800字高三学生满分作文
★ 高三家风家训优秀作文范文五篇
★ 以家风为话题的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精选
★ 高一作文好家风议论文五篇
★ 高中作文家风家训800字五篇
★ 家风的高三作文
★ 描写家风的优秀作文5篇
新中国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更多的人有幸福获得感,党和国家政府引导着整个社会重新回归到人情之本源——家庭。当重新回归家风建设时,必须首先弄清楚为什么今时今日要重新回归家风;其次要弄清楚传统家风起作用的关键生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就是从根源上弄清楚家风建设面临的挑战;最后,在关键生态发生变化后,应该怎样来重新建设家风。本文将对以上几个问题做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新时期的家风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一、家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良好的家风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与己的关系 1.培养个人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品质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彼此约束、密切配合呈和谐统一状态,个人才能保持心理健康,才能顺利地与外界环境互动、达成人生目标;否则就容易陷入混乱、极端、失常、抑郁乃至自杀的状态,给自己也给他人造成困扰。如何调节自我、本我与超我,传统优良家风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常自省、慎独与克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求个人时刻自省,控制自己的本能欲望,达到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和谐统一。 2.加强个人与外界的联系 著名的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曾在《自杀论》里谈到许多人自杀是因为他看不到任何可以追求的目标,他感到自己毫无用处,没有理由活下去;或者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但不在今生今世,因此生命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障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传统儒家家风浸润下的子孙后代的理想追求和实践指南,这在极大程度上培养了个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让个人即便在遭遇任何挫折和打击时也不会轻易放弃生命、放弃努力,而是迎难而上,创造奇迹。 (二)良好的家风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与人的关系 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如此则知,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血亲和类血亲为传统中国人编织了三重生活:第一重是个人出生便拥有的家庭生活,第二重是借助于一定感情维系的亲戚邻里朋友等关系,第三重是“五湖四海皆兄弟”“父母官”“君父”性质的社会与国家生活。在家庭里,由儒家文化浸润而成的家风则要求人们有情有义、孝亲敬长,“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在亲戚邻里朋友等方面则要求互以伯叔兄弟相呼,守望相助、睦邻友好、义之当先,至今在安徽桐城广泛流传的六尺巷故事便是良好家风的写照。在与社会、与国家方面则要求诚信忠恕。将孝亲敬长、睦邻友好、诚信忠恕的家风注入到中国人的三重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解人与己、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三)良好的家风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与物的关系 个人存于世间,还需要借用“物”的东西,由此构成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对个人生存造成影响的“物”主要包括家业、学业和职业。于家业来说,家庭成员是守业、创业还是败业,取决于良好的家风。于学业来说,家庭成员是勤于学业还是荒废学业,取决于良好的家风。如池州东至周氏家族周馥在为《周氏宗谱》撰写的序言中说:“族中子弟待养尤待教,教以兴学为先”。[5]于职业来说,家族成员是矜矜业业还是玩忽职守、是两袖清风还是贪得无厌,同样取决于良好的家风。如周馥曾说:“我任司道日,遇有益于国于民之事,莫不勇往图之……每当利害未明时,先为大府画策”。同样贯穿于家业、学业、职业当中的一些个人性格和行为方式,如坚韧、审时度势、同舟共济、临危不惧、童叟无欺、开拓进取、兼济天下等,也可由良好的家庭教育来培养。 二、去“祖荫”化——新时期家风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不再共同生活 家风的形成依赖两个基本条件,即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代代相传与积累。“祖荫”下的社会里,中国家庭四世同堂比较常见,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权威和权力容易形成一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且也容易在潜移默化、家规、家训的作用下将家风代代相传。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中国家庭结构也完成了巨大变迁:一是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完成了从传统大家庭到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和混合家庭的转变。二是在事实上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留守儿童家庭,留守在家里的孩子主要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而形成隔代教育。这种相对不稳定的抚养和教育方式,不利于对未成年人进行良好家风的培养。 (二)祖辈经济地位的降低 在传统犁耕文明社会,经济形式以小农家庭生产为主,在缺乏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指导下,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无论是生产方式、生产内容还是生产过程,都需要人们的经验积累,而年长者由于涉世相对较久能够对家庭的日常生产进行指导,通过掌握家庭的经济资源从而掌握家庭的其他权力,自然而然可以对年经的家庭成员进行约束性较强的家风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年经的家庭成员因为拥有充沛的精力,较强的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反而比年长者更容易参与到社会大分工体系之中, 年轻成员的工资性收入在家庭纯收入的比重也日益增强。年轻人一旦能够自己挣饭吃,坏脾气就来了,传统社会家长凭借经济生活来源控制子女、建设家风的方式失效。 (三)祖辈话语权的丧失与青年自主性的增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家庭权力转换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伴随着祖辈经济地位降低而来的是在所有领域祖辈话语权的几乎丧失和青年自主性的不断增强。 1.择偶和婚姻领域 新婚姻法的实施以及青年经济地位的上升使年轻子女拥有了大部分的择偶和婚姻权力。年经人择偶更加注重双方的性格和情感,不再听从父母之命,婚姻中女性的家庭地位也在日益上升。 2.生活和消费领域 子女的经济收入不再交给父母保存,而是自由支配。 3.在下一辈子女教育领域 年经父母在刻意给予子女自由、培养其个性的同时,无意识地忽略了对良好家风的培养和传承。 三、创新性重构——新时期家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提倡、引导力度 政府要加强家风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从“顶层设计”上为整个社会家风建设把好关。就家风的理论研究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家风的梳理和整理,将散落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整理出来,列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文化体系”;另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对传统家风进行批判性地完善和继承。就家风宣传来讲,可以采用“以评促建”的方式,紧紧围绕与家庭关系最为紧密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邻里关系,开展“父母的浪漫爱情”“优良家风传承家庭”“婆媳情”“友好邻居”等展现家庭良好风貌的评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典型,引导大家向其学习。 (二)社会尤其是媒体加大社会评判力度 传统社会家风能够对一个人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除了家庭内部的家规、家训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力量,即整个社会的道德评判。首先,媒体应该加强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事迹的报道;其次,媒体应该对破坏社会规则的行为和现象加强监督、跟进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最后,媒体应该对一些挑战传统道德但存在争议的现象保持理性。 (三)学校将家风纳入智育的追本溯源上 在高考指挥棒、就业压力和部分家长的攀比下,学校教育基本上成为智育为主,德、体、美、劳流于形式的智育教育,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在此情况下,家风教育可以纳入智育的追本溯源上,即在重视智育结果的同时,引导家长更加注重智育的过程。可以邀请优秀学生的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引导其他家长注重家风建设,把良好的家风建设与提高孩子成绩相关联。 (四)家风建设从硬性约束到软性引导转变 家风建设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千家万户的小家庭,家长要有家风培养的意识和行动。其一,要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观念纳入日常自省行动,规范自己在养老、婚姻、工作、处世方面的言行,“以身作则”;其二,可以带领子女借助网络、书籍、视频等学习传统的优良家风,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上与子女一起制订合适的家风、家规和家训;其三,可以带领子女参与家风文化建设活动,如参加政府、社区或媒体举办的各项与家风建设相关的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巩固家风意识。 四、结语 家风建设能从调节人类最原始的人与己、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推论到调节人与整个社会、人与整个国家、人与整个自然的和谐关系。新时期的家风建设,要以构建真情实感、平等相待、共同志趣的夫妻关系,重感情、重交往的亲友关系,互敬互爱的邻里关系和和谐共处的社交关系为目标,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摘自《现代交际》2020年第3期
家训宜早,始自婴孩 颜之推认为,人生的奠基阶段在幼年时期,因为幼年可塑性较大,因此他十分强调及早施教,甚至应该从胎教开始。在《教子》篇中说道:“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仁孝礼义,导习之矣。”可见《颜氏家训》中对早教的重视程度之高。而之所以早教效果比较好,是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也就是说,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容易分散。勉子自立,读书致用颜之推在《勉学》篇中反复的告诫子孙,学习是人生的大事,切不可荒废学业,任何人都要努力的学习,其言道:“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之推还强调读书是立身之本,他经历了乱世沉浮,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告诫子孙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把书读好,读书是求取名利的正道和大道。“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耳身。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同‘技’)在身。’伎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对于学习的内容,颜之推认为首先要读儒家经典,当然对于佛学也不要忽视;然后要学习书法、数学、医术、绘画、琴瑟、下棋、 射箭 、投壶等“杂艺”,这些要兼习却不专精。颜之推还劝诫子孙年幼要读书,但年纪大了也不能不读书,人的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 3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颜氏家训》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涵盖了多个领域,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主张,这些内容都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具有时效性,对当代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及早施教,勿失良机 在上一节介绍《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已经提到,颜之推认为“家训宜早,始于婴孩”,重视早教,甚至从胎教开始。之所以重视早教,是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这对我们当家时代的家庭教育的启示是,对孩子的教育要尽早开始,按照孩子发展的阶段。早教的第一个阶段是胎教。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胎儿有接受教育的潜在可能因此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就可以开始教育,母亲在怀孕期间就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等对胎儿进行熏陶。早教的第二个阶段是学前教育。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要给予各种感官刺激来发挥潜能,同时要抓好婴儿发育的关键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寓爱于教,严慈相融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颜之推主张爱教结合,反对只爱不教,“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并指出了溺爱对子女的危害,认为溺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然而当今很多家庭,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溺爱有加,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孩子。因此颜之推认为对待孩子要严慈相融。首先对孩子要慈爱,同时该严格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这样孩子才会尊重和信服自己的父母。如果只严格,那么孩子就会害怕父母,在此环境下孩子只会变得胆小懦弱;如果只爱而不教,父母对其听之任之,那么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肆无忌惮,这两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均爱诸子,平等对待 颜之推在《教子》一篇中特别强调做父母的对待子女不能偏爱,要平等对待。父母一旦有了偏爱的情况,就可能会造成子女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是仇视,不管是受宠和被冷落,都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当今的多子女家庭中也依旧存父母偏心的情况,有的父母偏爱幼子、有的父母偏爱男孩儿……均爱原则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多启示,面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发展舞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身为家长要尽力去发现孩子的长处,为孩子创造一种机会,一种成长的机会,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孩子一视同仁,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董晓捷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7. [2]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4:8,135,287. [3]武海燕.《颜氏家训》对于当代家庭教育的意义[J].教育探索,2002(12):49. 家庭家教家风论文篇三: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帮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性别角色的同一性,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幼儿的社会交往等能力,父亲角色应当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其独特价值,然而现实却是中国幼儿家庭教育中面临着父亲角色在功能实现上的“缺失”,认知观念上的“误区”,行为扮演上的“极端”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家庭以及父亲本身有着必然的联系,确立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正确位置,不仅需要社会建立健全亲职教育的体系,家庭建立和谐良好的氛围,还需要父亲自身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促进角色成长。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角色定位;策略研究 家庭是幼儿出生以后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微系统”,父母是家庭中与幼儿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亲密的两个角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温情滋养与细心呵护,同样也不能缺少父亲的参与。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字经》中曰:“养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当中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纵观历史长河,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发生着些微变化,从最初作为一家之主的“严父”,到权威逐步瓦解的“慈父”,亲子之间由“上下级的权威”关系慢慢走向“民主平等”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父亲的职能也由单纯的“精神领袖”或者“养家糊口”走向了全方位、多功能对子女和伴侣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角色。如何正确确立父亲这一角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位置,是目前我们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父亲角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教育的起始阶段,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早期的家庭教育对未来 儿童 人格塑造、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能够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处在幼儿阶段的儿童会产生“恋父情节”和“恋母情节”,基于对父母权威的崇拜,他们逐渐从与自己相同性别的父母身上获得性别的认同,而模仿是幼儿性别认同的主要方式。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习到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有利于培养男孩子坚强刚毅、进取和拼搏之心,女孩子则可以从父亲身上了解到异性的特征,获得与异性交往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父亲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父亲粗犷的爱,是孩子认识力量的源泉,父亲的男人气质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源泉;父亲的广阔视野、丰富的知识,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父亲在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间,含蓄地传递着对子女的关爱和影响。”国内外的不少研究也显示,由男性带大的孩子在智商水平上会更高,在学校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父亲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一项研究显示,父亲跟子女接触的时间越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越强。五个月大的婴儿跟父亲接触和互动较多,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有更多的语音回应。此外,还有研究显示,跟父亲接触比较多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成人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而这些都有利于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父亲在幼儿的成长教育当中具有独特的贡献,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当代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定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在角色功能的实现上存在“缺失” 在当代社会的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缺失”以及“心理上的缺失”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是指由于离婚分居或者死亡而导致的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位,而后者主要是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或是个人意识的欠缺而未尽到父亲在家庭中应当尽到的职责。无论是哪种情况,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孩子会较少或者无法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而父亲会表现出不参与或者较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照料。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家庭中父亲参与幼儿的教育程度要远远低于母亲的参与程度,其中有的家庭,是父亲作为家庭中教育幼儿的主体,而的家庭是母亲担任教育幼儿的重任,而在生活照料上,父母之间的参与程度悬殊更大,有的家庭是主要有母亲来照顾,只有的家庭,孩子主要由父亲照顾。可见无论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还是在生活照料方面,父亲所承担的比重都比母亲要低很多。在健全的家庭结构中,父亲的家庭教育职能和养育职能存在“缺失”,对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而言,这种“缺失”就更为明显。近些年,全世界的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欧美国家的离婚率长期居高不下,如今亚洲的离婚率也有接近欧美国家的趋势,中国的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另一个数据显示,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只有10%交由父亲抚养,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单亲家庭的幼儿面临着父亲“缺位”的现实。 (二)在角色观念的认知上存在“误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父亲对家庭角色的分工存在着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其一,很多男性家长始终认为教育和抚养子女是母亲应当做的事情,而父亲更应当扮演“养家糊口”“在外挣钱”的角色,这种传统角色分工的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就尤为突出,因此不少留守儿童只能常年在母亲或者隔代长辈的陪伴下成长。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男女分工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当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步 入职 场,也就同时意味着家庭内部的职责包括抚养子女和料理家务应当成为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其二,大多数的男性家长对于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缺乏认识,认为父亲的职责就是为家庭提供经济基础,父亲对子女的关爱更多的应当体现在物质上的支持,而不是教育和陪伴。2004年,天津的一项关于父亲角色认知的调查显示,仅有的父亲知道“父亲带大的孩子更加聪明”,25%的父亲完全不知道自身对于儿童教育的作用,只有23%父亲能够说出自己的言行是儿童的榜样。 (三)在角色行为的扮演上存在“极端”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漠不关心”要么是“独断专制”,前一类型的父亲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之中,奔波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很少关心子女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对子女也缺乏必要的要求,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专制型的父亲则常常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命令和操纵着子女的一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子女,态度冷漠,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期望高,宽容少,限制多,温情少。相关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采用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增多,其子女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而且由于经常遭到拒绝,子女自我接纳程度减低,易产生自卑、无助、不安全感。相反,在情感温暖的家庭中,如果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情多的子女,成长后会表现出更加稳定的情绪、有较高的安全感、适应能力强,相应的自信心以及自尊感也会比较强,容易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可见父亲极端的角色定位和教养行为直接关系到幼儿日后的人格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温情民主的父亲形象在家庭生活中并不普遍,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的外部经济和文化大环境有关,同样也与父亲自身的个人素质和教育观以及儿童观息息相关。 三、父亲角色定位存在问题的根源探析 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的颠覆,父亲角色的定位存在着功能实现上的“缺位”,认识观念上的“误区”,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极端”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呢?笔者试图从社会因素方面,家庭因素方面以及个人因素方面寻找原因。 (一)社会因素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两地家庭、外地务工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新型家庭模式产生。激烈的社会竞争,物价上涨,高昂的教育成本和生活压力让父亲这一角色不得不背负着经济的重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养家糊口”当中,此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批的农民改变了以往在家种田的生产模式,进城打工成为了很多农村家庭获得经济入手的重要来源,进城务工这部分人群,在城市虽然拥有了一份工作,但相应的医疗、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尚未得到相应的解决,巨大的生活压力常常使一家人分居两地,养育子女的责任便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父亲”已然成为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成为了电话那头一个遥远的“问候者”,成为了一年偶尔回来几次的“远方客人”。然而留守在家中的母亲或者隔代长辈,受文化素质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局限,也无法很好的意识到自身是父亲和子女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对于城市的家庭而言,由独生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家庭模式也由亲子关系为轴心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转变,也这就意味着,她们在婚姻上更加注重夫妻双方的感情和个人的感受而不再为了孩子或者生存而迁就,因此离婚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缺位也日益普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让父亲难以尽到应有的职责,对于完整的家庭而言,社会大众的传统思想和舆论导向也认为父亲应当更多地投入到家庭生计当中,而对于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二)家庭因素 费孝通教授曾经说过亲子关系与夫妇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短缺的[1]”,另有相关研究发现,母亲对父亲的支持,会影响到父亲家庭教育的实现,那些受到妻子鼓励的父亲会觉得自己更能够当一名好父亲,因此,一个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直接会影响到父亲角色的实现,夫妻关系的质量会影响父亲与孩子直接互动。[2]有研究显示,从儿童出生6个月到18个月,父亲的婚姻满意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母亲的婚姻满意度也从怀孕到产后两年存在下滑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夫妻间的关系在幼儿刚出生到幼儿出生没多久这段时间处在比较紧张的时期,这与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亲所面临的经济压力、照料孩子的压力、新的家庭责任以及父母亲双方所面临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分工相关。中国目前的幼儿家庭,在角色分工方面,很多母亲喜欢大包大揽,主动承担起家庭教养的责任,对父亲参与幼儿照料和教育子女缺乏信心,,对父亲的育儿行为不能够有耐心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鼓励,这种默认的角色分工让父亲不自觉地成为了家里的“甩手掌柜”;另有一部分的家庭,母亲除了担任照顾家庭的责任以外,还忙于 职场 ,奔波于职场和家庭的妇女对父亲在家庭中照料和教育子女方面便有了更高的期待,她们希望无论是在外工作还是在家养育子女都应当是两人所共同承担的事情,如果父亲在家庭职责上无法满足母亲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夫妻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父亲角色的实现。 (三)个人因素 在幼儿家庭中,初为人父人母的夫妻双方都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问题,女性除了当好妻子之外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位好母亲,对男性而言同样面临着要学习如何从一个丈夫的角色转化成一个父亲。如果说十月怀胎和婴幼儿的哺育能够让女性顺利的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那么对于男性而言,如何当好父亲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在很多的幼儿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父亲角色对幼儿成长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教养观和亲子观。即使有些父亲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教育方式不得法等问题,很多父亲采用专制甚至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子女,结果使得父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遭受的挫折之后的父亲很难能够继续投入到家庭教育当中,并默认自己并不擅长照料子女,因此父亲面临着难以确定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位置,即便确定的自己的位置也难以实现。 四、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策略 (一)建立社会父职教育体系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成为父亲母亲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亲职教育的培训,事实上,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父职教育已经较为成熟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的全国父亲网络从1985年就逐渐发展起“父方支持方案”,通过“父职课程”的有效实施,来提升父职教育的目标。台湾地区的“爸爸学校”也旨在通过课程的传授教导父亲如何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使命。我国父亲缺失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相应的父职教育体系并不完善,针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地区的父亲角色缺失现象,政府首先应当在社区街道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聚居地建立父职教育培训机构,由专业的亲职教育专家和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帮助父母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与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如何处理亲子之间的关系等等。除此之外社区街道和农村村委会还可以联合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多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定期开展父亲或者母亲交流大会,共同分享育儿经验。尤其对于单亲家庭或者贫困家庭面临的经济和情感上的困境,政府要给予帮助。在法律方面,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明确父亲的职责维护父亲的权益,并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障亲职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时,整个社会要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重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观念,呼吁全社会参与到亲职教育中。 (二)发展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 “父亲关系是家庭的根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家庭是建立在父亲、母亲和子女三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佳作用,父亲的缺失对母亲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父亲长期在外的家庭,母亲会相应的承担更多照料子女的责任,对于母亲而言,她不仅要学会如何尽到一个母亲应有的职责,还应当学会如何在父亲缺失的状态下满足子女对父爱的渴望,正确引导子女健康成长,并协调子女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对于离异的家庭而言,母亲要帮助子女正确面对离异问题,不要因为夫妻之间的感情而影响到父亲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要帮助子女学习如何与父亲和谐相处。在父亲意识薄弱的家庭中,母亲要从怀孕开始就鼓励父亲参与到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并帮助父亲增强教养子女的自信心,帮助父亲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夫妻双方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彼此的家庭分工,相互协助,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三)促进父亲角色的自我成长 “所有角色的内涵,都是由特定的时代和具体的生活方式所赋予的”,[3]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这也就意味着父亲这一角色也要不断调整来适应社会的要求。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从不胜任到胜任,从不成熟到成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父亲角色是自我成长“为人父”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对于父亲而言,他们要不断的提升自我,在观念上首先要解构原有的守旧思想,对自我的角色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赚钱养家,还要意识到教育子女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父亲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父亲的教育职能,父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儿观,在子女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子女形式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父亲要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温和的教养方式,“自由”而不“放纵”,“威严”而不“专制”,通过与子女的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满足幼儿对父爱的渴望,给予儿童发表自己想法和看法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意愿并科学的加以引导。即使工作繁忙或是无法与子女一起生活,父亲也要尽自己所能,抽出时间积极投入到亲子活动和亲子互动中,无论是否在子女身边都要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给予充足的关爱。 作者:刘艳珍 宋晓晓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生育制度.费孝通文集.第四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60. [2]李燕.父亲参与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18—20. [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孙元升.父亲缺失类型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5]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1. 家风家教的征文1500字 2. 家训家风家教心得体会6篇 3.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 4. 家风家教的励志日志 5.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 6.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关于家风家训的论文3000字的文字,主围绕家训展开,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正文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
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
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四风”很重要,休戚相关、互相影响,还可以在中间加上“家风”。虽然不能无限扩大家风的重要性,“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能有些绝对。
但换一个角度看,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这在方向和策略上却是正确的。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拾起来,最腻味的是先争论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争论中不用。
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
扩展资料:
1、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2、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题目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下面有我整理的好家风好家训征文题目,欢迎阅读!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题目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题目
我是一个70后的妈妈,从小生长在农村,没有书香家庭的氛围,但是父亲却给予我们很高的期望,常常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让我们的耳朵都起茧的一句话:要想有出息,就好好读书。虽然这其中的“读书”和现在的阅读是两个概念,但是其中都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我做了母亲之后也不例外。
儿子对读书的兴趣还要从他出生说起,孩子刚生下来时就特别淘气,整晚整晚的不睡觉,我常常埋怨:为什么我做母亲要比别人辛苦几倍啊!孩子慢慢的长大,可是晚上不睡觉的毛病还是没变,有时候要陪他熬到凌晨两点才睡,八个月大的孩子啊是打也不行,骂也不懂啊,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反正你晚上不睡觉那就让我们一起看书,看谁熬得过谁,于是我买了一些简单的认识小动物和认识数字的小图画书,没想到刚咿咿呀呀学语的他手捧着小书眼睛还在书上转来转去的,嘿!还挺像样的,我也不闲着,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他念给他讲,他虽然看不懂却很安静。
孩子上了幼儿园,越来越爱读书了,下午回到家,他不和其他孩子一起跑一起玩,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看书,吃过晚饭,我们就会围着一个小火炉子看书。那样投入,那样安静好像空气都凝固了一样,其乐融融,享受着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一次,孩子看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他仰起头对我说:“妈妈,如果在街上碰到了卖火柴的小姐姐,就让她来我们家”。看着孩子稚嫩的小脸我很感动,通过阅读,我看到了孩子单纯温厚的内心,之前作为家长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和智慧,其实读书还可以涤荡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让孩子领略人世间很多丰富的`感情。
现在他看书看多了,还经常拿出一些问题来考我们,以难倒我们为乐,我告诉他,知识的海洋是很浩瀚的,爸爸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他坚持阅读和学习,将来懂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一定会超过我们的,看得出来,他的心里很期待。
书是万花筒,书是大观园,书里的生活五彩缤纷,书里的世界色彩斑斓,来吧!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让我们一起营造一片属于孩子的快乐天空!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题目
我是一个70后的妈妈,从小生长在农村,没有书香家庭的氛围,但是父亲却给予我们很高的期望,常常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让我们的耳朵都起茧的一句话:要想有出息,就好好读书。虽然这其中的“读书”和现在的阅读是两个概念,但是其中都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我做了母亲之后也不例外。
儿子对读书的兴趣还要从他出生说起,孩子刚生下来时就特别淘气,整晚整晚的不睡觉,我常常埋怨:为什么我做母亲要比别人辛苦几倍啊!孩子慢慢的长大,可是晚上不睡觉的毛病还是没变,有时候要陪他熬到凌晨两点才睡,八个月大的孩子啊是打也不行,骂也不懂啊,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反正你晚上不睡觉那就让我们一起看书,看谁熬得过谁,于是我买了一些简单的认识小动物和认识数字的小图画书,没想到刚咿咿呀呀学语的他手捧着小书眼睛还在书上转来转去的,嘿!还挺像样的,我也不闲着,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他念给他讲,他虽然看不懂却很安静。
孩子上了幼儿园,越来越爱读书了,下午回到家,他不和其他孩子一起跑一起玩,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看书,吃过晚饭,我们就会围着一个小火炉子看书。那样投入,那样安静好像空气都凝固了一样,其乐融融,享受着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一次,孩子看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他仰起头对我说:“妈妈,如果在街上碰到了卖火柴的小姐姐,就让她来我们家”。看着孩子稚嫩的小脸我很感动,通过阅读,我看到了孩子单纯温厚的内心,之前作为家长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和智慧,其实读书还可以涤荡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让孩子领略人世间很多丰富的感情。
现在他看书看多了,还经常拿出一些问题来考我们,以难倒我们为乐,我告诉他,知识的海洋是很浩瀚的,爸爸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他坚持阅读和学习,将来懂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一定会超过我们的,看得出来,他的心里很期待。
书是万花筒,书是大观园,书里的生活五彩缤纷,书里的世界色彩斑斓,来吧!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让我们一起营造一片属于孩子的快乐天空!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题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议论文【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议论文【2】
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的词锋亦得助于严格的家风。由此可知,家风不但有深刻的内涵,亦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风是严格的,它能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史俱扬。”想必大家对窦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五代,一般的人家可能认为能够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衣食无忧便是谢天谢地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从小严格教育子女,最终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谈,更被当时文学大家称之为“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经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严格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风是睿智的,它有助于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亮这一著名人物,想必是妇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风光的历史成就,却不知其也有着辛酸的发家史。诸葛亮在刘备还未发现他的时候,亦有着数载发奋苦读,想必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对其家风的最好诠释了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要是诸葛亮在刘备还未找到其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贪图快乐不在苦读,想必他非但不能成为千古名相,恐怕连衣食也有很大的问题了。到那时,真会应了他的那句名言“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了吧。也真的会是一条“卧龙”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风,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家风是深刻的,它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一代词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风华绝代、才艺过人的外表,却不知其在小的时候也是一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过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风的教导和熏陶罢了。相反,如果她没有以上两种东西的帮助,可能会还是一位只知道情爱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风,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 现在,换个角度说说自己的家风吧!我的家风没有上述名人的著名,亦没有他们的意义深刻,而且我也认为自己也不算很优秀。但是我仍然认为家风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可能就是家风的魅力之一吧。因为,我的家风很简单,就是努力为祖国、人民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堂堂正正的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虽然现在自己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却在一步步的努力,我相信自己总能实现的,这就是自己对家风的全部理解了。
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议论文【3】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题目:
1、【家风改变我的一生】
2、【让好家风成为无言的教诲】
3、【x氏家训】
4、【家风伴我成长】
5、【我的家风】
写作思路:意高则文胜立意,就是确立的中心和意图,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正文:
家风在我的理解下意思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氛围。
家风每一个家庭都有,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小我们就生活在家庭之中,家的氛围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在我家的家风中,有着极多的严厉。就一个例子来说吧: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妈妈正在床上午睡(这个时候爸爸出去打工了),我在书桌上练习写毛笔字。毛笔字非常难写,我在纸上练习了一遍又一遍,始终写不好。一横,软绵绵的,失去了原有的气势,一竖,弯曲的如同山路一般,乍一看,就是一道完美的曲线。
越练习,手抖的就越厉害,笔就握得越不好,我一生气就洗了毛笔,盖上了墨水瓶,关上本子,走到客厅里看电视去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
一个小时后,妈妈醒了过来,穿好衣服后,走过来问我,毛笔字写了没(当时,我就剩下这一个作业了),我回答说:“手越写越抖,我想歇一会儿就好了,所以就出来看电视了。放心,我一会儿就去写。”
时间过得真快啊,下午一晃就过去了。毛笔字也写完了。饭后,妈妈叫我把作业给她检查。作业她一一过目,都合格了,可当她检查到毛笔字时,却叫我再到草稿纸上写一遍,我显得有些不解,妈妈解释道:让我再写一遍是为了看一看有没有进步。我可以练习几遍,再来写。
我回到书桌旁,拿起毛笔,把每一个字练习了一遍,就开始写。一刻钟过去了,我把本子给妈妈看,她只嗯了一声,就继续看电视了。我问她:“写的怎么样?”妈妈回答:“比刚才写的好了一点,但还是很丑,我写几个字给你看吧!”妈妈来到书桌旁,拿起毛笔写了我刚才写的几个字。每一个字写的都很漂亮。我在一旁看着,碰了妈妈一下,结果妈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字写完了,妈妈回过头,开始教导我怎样写。半小时过去了,妈妈讲完了,我正准备去睡觉时,妈妈又强调了一点,写字时不仅要注意这些,更要专心,一心一意地去写,才有可能写得好。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我家一直充斥着认真的气氛。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悟出一个道理:勤奋,坚持,认真是成功的必需品。
关于家风家训的论文3000字的文字,主围绕家训展开,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正文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
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
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四风”很重要,休戚相关、互相影响,还可以在中间加上“家风”。虽然不能无限扩大家风的重要性,“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能有些绝对。
但换一个角度看,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这在方向和策略上却是正确的。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拾起来,最腻味的是先争论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争论中不用。
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
扩展资料:
1、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2、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优秀征文范文(精选1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很是熟悉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征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优秀征文范文(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俗话说:“家风是一家道德的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家也不例外,虽然非常简单,意义却非常深刻。那便是履行做人之道。
记得从小开始,妈妈就教我学会了诚实守信,爷爷教会了我朴素,爸爸却教会了我一项特别的DD“谎言。”让我至今铭记于心
谈到爸爸教会我的“谎言”,大家一定会有疑问,因为“谎言”可是一种坏风气,可我为什么谈爸爸教我的“谎言”呢?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和朋友发生矛盾。正巧赶上了回家的爸爸,爸爸细心盘问我:“你怎么了?”我告诉了爸爸事情的缘由,爸爸对我说:“你可以撒谎呀!”我猛地一惊:“什么?小孩子怎么能撒谎?”爸爸解释了我的疑问,说道:“我说的撒谎是指善意的谎言,不是指对别人的欺,而是友好的化解矛盾,你明白了吗?”我听得似懂非懂。
后来,我渐渐的懂得,对别人有时不能说实话,这样我就会伤害别人的尊严,少量投入一些善意的谎言,这样会更好。
我家的家风,虽然不是特别“正派”,但却有着它独特的闪光点。不过,也不能时时充满谎言,要在诚实与善意的谎言之间徘徊,但也不能徘徊不定。
家训,家风,顾名思义,都是围绕着“家”这一字展开的。家风,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生活,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就构成了家风。家风是每个家庭从老一辈哪里传承下来的美德,多多少少都会有祖辈的影子,而家训,更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严谨、认真。
建设好的家风、家训关键在于家长,家长要首先成为建设家风、家训的有心人,只有家长做好了,那么儿女也会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品质。培养好的家风会使整个家庭受益,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模范作用。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全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每一个家庭都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有的是热情之风,有的是友爱之风,还有的是诚信之风……这次我就来讲讲我们家的家风——诚信之风。
记得在前段时间,学校准备举行一年一度的长跑比赛,我十分开心,因为我被老师选去参加比赛!但我心里也有点紧张:要是比赛中一不小心失误了,可就让全班的荣誉抹黑了,怎么办好呢?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爸爸曾说过的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一放学我就去跟爸爸说,爸爸听了,答应星期日带我去体育馆练习跑步。
到了星期日,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咦,爸爸怎么没来叫我,该不会忘了?”我赶紧穿好衣服,走出房间,原来爸爸已经在客厅等我了。我说:“爸爸,我还以为你忘记要去陪我跑步的事情了。”爸爸说:“我答应你的事情怎么可能忘记呢?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不管怎么样都得做到。”听到这里,我的心里暖暖的,也暗自以爸爸为心中的榜样……到了体育馆,爸爸告诉了我很多跑步的知识和热身运动。
转眼间就到了比赛的那天。比赛前,我先热身,把身体的关节都打开,还慢跑了一圈。等比赛开始的时候,我就按爸爸教我的方法跑,结果我跑起来不会很喘,还得了第一名。这第一名不是白白来的,是因为我有这样一个诚信而又知识渊博的爸爸教来的。
就这样,我一直把这件事留在心里,也把我家的家风永远地记在了心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些好习惯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而好习惯的来源则是来自于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从小妈妈就对我们三姐弟说你们姐弟之间一定要相互友爱,互帮互助,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弟弟也要尊敬姐姐,保护姐姐,虽然有时候我们会打打闹闹的,但是丝毫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因为我一直都记得妈妈说的一家人就应该相亲相爱,这就是妈妈的家训——相亲相爱。
爸爸经常不在家,一回到家就喜欢把我们三姐弟叫到一起然后询问我们最近的情况,比如说:学习怎么样呀、你们有没有打架呀之类的问题,然后就开始对我们灌输他的思想。学习一定要认真,虽然说学习不能决定一切,但是如果你连学习都掌控不好,你如何掌控以后的工作,以后的生活呢?我偷瞄了一眼姐姐跟弟弟,姐姐似乎听得很认真,弟弟一直看着爸爸,而我好像只记住了爸爸当时说话的感觉,真正听到耳里的话就是要认真学习,这就是爸爸的家训——刻苦学习。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奶奶每次要开始跟我们讲道理的时候,这就是她的开场白,我们家人每次听到这句话都会心一笑,默默的找个小板凳坐下来,静静的听着奶奶的家规。昨天我故意放了几个硬币在桌上,看你们几个小孩自不自觉会不会直接就拿走去买吃的了,不过还好,我看到你们三个都看到了桌上的钱但并没有人去动它,所以这一点是值得表扬的,做人就应该如此,不能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即使这个钱是在你家的,但是那个钱它不是属于你的,你就不能拿,懂吗?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懂!然后奶奶就继续说,我们做人就是一个良心,如果连良心都没有了,那这个人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你们知道吗?我们再次同声回答:知道!然后这节课就算是结束了,奶奶愉快的起身离开了,我们大呼一口气,结束了。这就是我们家一直在坚持的家风——诚实善良。
我们家的家风就像一缕清风缓缓吹来,潜移默化当中让你把这些家风家训熟记于心,并且真正按照这样去做。
家风和家训,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人家里都会有家风,家风包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孝顺父母。我家就有一种家风,那就是勤俭节约。
爸爸常常对我说:‘要省吃俭用,勤俭节约。’我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里了。每次吃饭,我都会把碗里的饭粒全部吃完,一点儿也不会留。
妈妈喜欢用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她常常会说:这样可以省掉不少的清水,也很环保,这是一个佷好的方法。而爸爸更会节省,他没有买过钱包,钱包是由一些废纸制做而成。一顿菜够他吃好几顿饭了。有时妈妈会开玩笑地说:‘你这是小气吧,连一个钱包都不肯买。’爸爸不服气地反驳道:这有什么不好,能省就省,能俭就俭,报纸当钱包,还方便省钱又好用呢!’
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风家训就包含在内。所有良好的家风家训,都是由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教育而得来的。尽管我们嘴里一直提到要做个廉洁清正的人,近几年来还是有很多人进了监狱。这些人都是因为家教不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会使孩子走上不良之路。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好的家风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同样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纸张,不和别人比吃比穿。
家家户户都有一种良好家风,我们都要遵家规,做一个好公民。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承至今,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是因家庭背景、文化差异而有不同表现形式。我的家风没有诗情画意,圣人之言,就叫做多读书、善做事,实实在在过日子。
古人云: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我也算是出生于书香之家。老家在农村,听父母说,我的祖父就曾是白马湖畔有些名气的教书人。祖父、父辈也都是读书人,我的伯父和父亲还不到20岁,就在家乡从事私塾教育了。我的家自古以来一直也种些田,且家境一般,但一代代人教子读书,本分、敬业的传统始终不变。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年迈的曾祖母逢人便唠叨:“养儿不读书,如同养群猪。”老人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小读些书,将来立身处事有好处啊!这些虽显粗俗的话,却给我影响深刻。我的父母生我们兄弟五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十分艰难,但父母不忘家训,竭尽全力让我们读书,最低也读到初中毕业。当年这样的举动,连一些好心的乡邻也质疑我父亲,你老先生家里日子过得这么艰辛,为什么不让大些的孩子早些回生产队挣工分?父亲只是苦笑而不答。
父母对我们的读书、为人要求很严。学期结束父亲必查成绩单和老师评语,既要有好成绩,更要有在校的好品行。母亲则更多要求我们从小学会持家、待人,向好人看齐。我们也总能让父母听到来自学校或社会上好的评价。
父母不仅说得严厉,行事也是堪称表率。父亲后来在镇上一个单位工作,离家也就十里远。可除春节外,我们从来见不到他认真休一天假,偶尔晚上回趟家,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赶回单位。我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他说:“作为单位员工,就应当以单位为家,再说,这也是我家的饭碗啊!”这种敬业精神,也影响我一辈子。
我早年在乡医院工作,经常是值了夜班,白天还坚持上班,并努力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达到最优。后来,我转到政府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几乎也是没日没夜地工作,经常写材料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也照常上班。自己有时也觉得很辛苦,但与父辈们的工作态度和要求比,也就不算什么了。那些年代里,我几乎年年获得表彰和好评,也在政治上有了进步,自己还是感到欣慰的。
工作之余,我是从不放松学习的,每天必看新闻联播,看一些专业书籍。我们是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的,没有读大学的机会。在机关工作期间,我挤出时间复习考试,上了大专班,实实在在地完成了十多门学业的考试而获得毕业,也终算是圆了我的大学梦。我们家这辈人,通过读书学习,都很好地改变了人生。我有一个弟弟,也是高中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了,由于他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自学了本科,后来成为我县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和全市的学科带头人。这些,应该就是与其良好的家风传承不可分的。
现在,我虽然退休在家,仍能一以对峙之的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有时还做些笔记,写写心得,牌桌上的玩意我是从不沾边的。此外,我还热衷于义务参加一些关心下一代的公益活动,接送孙辈读书,还经常免费指导一些慕名而来的学生写书法。这些让我感到很充实,也熏陶了我们的下一代人。我那读小学的孙女,学习成绩算不上最好,但她知道节电节水,懂得同情与感恩,举止文明,平时从不乱抛垃圾、不闯红灯,吃饭不落一粒米下地,随手关电器。已经初步有了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社会,传承好家风,就是传递正能量,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潜移默化传好接力棒,让好家风、好家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每个家都有不同的家风家训。良好的家风家训,能使人积极向上,走向成功;不良的家风家训,会使人误入歧途,坠入深渊。诚实守信就是我的家风家训。
记得有一次,同学约我出去玩,时间是周六的早上九点,地点是先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在去找地方玩,逛街。
我刚开始还在犹豫,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因为我每次回到家,妈妈就会跟我说:你周末不可以自己一个人跑出玩,最近外面坏人很多怕我出事。在我犹豫的时候,那个同学又说了一句话,说我还找了好几个好朋友一起去呢。听到这里,我想:又不只是我们两个人,人这么多,应该没事吧,我就答应了。到了周五我回到家,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刚想找到机会和妈妈提起此事,但在此之前被妈妈的一句话将我的这个打算消掉了。
这顿饭我吃得极少,吃过就回到房间里躺在床上睡觉了,但是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还是抵挡不住困意睡着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眼看就要九点了,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就那样想啊想我还是跟妈妈说了,她说:“既然已经约好了,人不可以失信,而且又有那么多的同学一起去,有人一起就好了,妈妈就放心了,你去吧,不过还是要小心啊,快点回来。”听到妈妈这么说,我很开心,不只守住了和同学的约定,又没有欺任何人。
还记得有一次,数学作业莱什批完发下来,我打开一看,自己竟然全对,还加了三颗星,我很开心,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这张作业,忽然,我发现有两道计算题是错的,老师却给我批对了。我想应该是老师批错了,我想要去和老师说一下,但是又一想,如果改过来,那我就一颗星也没了,但是不和老师说,我心里有不舒服。
在我纠结的时候铃声响了,这节课刚好是数学课,老师主要是讲题。在老师讲到计算题的时候,是让同学到黑板上去写,老师就到讲台下面“巡查”,当老师走到我旁边的时候,我还是遵循内心的意愿,我和老师说了一下,老师看了看,确实是改错了,但是老师不但没有减掉我的星,还表扬了我的诚实。着两件事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它时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诚实守信,不鞥撒谎。诚实守信就是我的家风家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最重要的一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谢谢”,其次还有“不能欺软怕硬”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小时候,那时还没有懂事,只要别人一给我东西,妈妈爸爸必定让我说谢谢。虽然那时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却知道了,这是别人给我东西应该说的话。
而小时候的教育,给我养成了现在的好习惯。无论陌生人和熟人,家人,给了我东西,帮助和疼爱……我都会说声谢谢。亲人会说我见外,让我不要说谢谢,而我每次打趣的笑笑,说有礼貌不是件很好的事吗?而陌生人都会说我有礼貌。
因为家训,我在许多人的心里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噢,对了,我现在的性格也是因为家训所变。爸爸说过:“不能欺软怕硬。”就这样,我每次遇到弱小都会及自己所能帮忙。遇到比我强的人也丝毫不能屈服,我不做窝囊废。人是要有尊严的。就因为这样,我是个爱打抱不平,而好胜心又极强的人。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将来也许不能给予自己的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宽泛的人际关系,但我们会努力将父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和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吸领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风是家庭成员为人处事的做法和风气,是家庭内部特征与道德规范,也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风反而被我们所遗忘与淡化,今天,又重新拾起讨论,觉得很有必要。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的培养,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光有关于家风的记载和公开发行的就有百十余种,充分说明,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流传较多的如“父慈子孝”、“夫正妇顺”、“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国君”、“五常八德”(五常:礼义仁智信,八德:忠教仁爱信义和平),这些家风家训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子孙后代教育和社会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今,在社会上时常听到,说到某个孩子不懂事理,没有教养,归根到底就是家教出了问题。注重物质追求,疏于学习,缺乏道德引导和传承家风的载体;人口流动大,亲人相聚少,家庭微型化,给家风传承难度增大;由熟人社会交往向陌生人社会交往发生了转变,也给家风传承带来外在的困难。种种现象让家风家被渐渐遗忘与淡化。
重拾家风不仅要依靠社会道德建设,要纠正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家风的培养营造社会氛围还需要依靠每个家庭成员的一代传承一代,更需要依赖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身教是孩子接受家风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家长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勤懒俭奢,都会潜移默化影响着下一代。家风重建,必须从家庭出发,重视家庭的观念,家庭每个成员都要拥有家风意识,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
典范的家风,是催人向善向上,提高人品涵养,励志成才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家风,可使人在言行举止上自我约束,好的家风对于社会而言,它是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道德的滑坡将会停滞,人间的真善美将在家风中流传。
小时候,老师在课堂里给我们上有关“孔融让梨”课文,而家父则在家给我讲“莎莎分糖”的故事。作为小女孩的我,最爱的就是五颜六色的水果糖了,然而有的时候糖果突然间出现,带给我很多惊喜,也会有更多的小伙伴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让我措手不及。正当我呆呆地拿着糖果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家父走到我面前,冲我眨了下眼睛,然后就一把拿走了我的糖果,“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吧,猜脑经急转弯赢糖果呦!”刚开始我还有些吃惊,但是后来我们开心的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的回答脑筋急转弯,一个问题还没问完,我们就互相争抢地举起手,大家都在为自己拼命举高的手臂而傻乐着,虽然最后我答对的最多,糖果还是拿出来分给其他小伙伴了。这次让我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虽然我并没有吃糖,但是心里却比糖还要甜。
家乡潜山是我的根,无论如何漂泊,我都在这里扎下了,并努力向上生长着,立志要为家乡潜山尽一份力,在家父的鼓励下,我放弃了外地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工作,成为了潜山网的一名编辑,虽然我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背后工作人员,但是我会一直认真对待每一条新闻,细致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让新闻真正有态度。同时我非常热爱潜山文化,希望潜山文化也通过网络得到更多的传承与发扬。
家风家训汇成河,河水的波光就像是家父的只言片语,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闪耀,家风家训,生生不息,流动不止,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沉淀,渐渐散发出幽香,在你我左右萦绕。
古人云:“以人为镜,正人衣冠。”我却觉得做人不仅仅要以人为镜,更要以训诫为标尺,以良好风格为方向。
以人为镜,可以认识不足,然后去改正;以训诫为标尺,可以衡量一切,把握是非善恶观;以良好风格为方向,可以步入光明阔途,直通向成功。
正所谓:“恨铁不成钢。”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他们从小就会教育孩子,尽量为他们铺好未来的道路。 我的爸爸妈妈从小就会告诫我:“做人要正实、善良,又热心帮助他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受人尊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会主动出一份力;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帮他走出困境;在别人急需某物时,我会主动给予他……总之一番下来,我的人缘就有了不少提升,与大家相处的融洽了,总是嘻嘻哈哈一起玩,从不缺少乐趣。可见其训诫作用之大。再者,对于别人提出的质疑,需要如实告知,而不是尔虞我诈,这样人与人之间将失去信任。在两难境况下,训诫也可以帮助你辨识一切,做出很好的抉择。例如我有坏消息不忍直接告诉他人时,我会撒一个善意的谎言帮助他人不受影响;与好朋友约定时自己有事不能去,便痛下决心说出实情,另择他日赴约。
我的爸爸妈妈从小也告诉我:“人一辈子要活得精彩,微笑面对世界,遇到挫折不轻易放弃,勇敢去追求梦想。所以我摔倒在地时,我会默默爬起来,一声不吭,留给大家的是浅浅的微笑;当我遇到困难,停滞不前时,我会鼓励自己再加把劲,突破障碍,克服困难,将绊脚石踩在脚下;当我事事不顺心时,我会大声告诉自己,熬过今天将迎接美好的明天。
一棵小草,经过狂风的摧残,始终坚守“遇挫不放弃”的训诫便可长成参天大树,纵使风雨交加,雷电齐鸣也奈它不得;一只幼鹰经过残酷的训练仍坚持“勇敢追求梦想”的信念,便可展翅高飞,冲出蓝天之外,傲视苍穹;一群大雁经过漫长的长途跋涉,始终坚持“团结”的风格便能越过高山,跨越大海,到达旅途的终点。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外公外婆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
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家训。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守时,上学要守时,同学聚会也要守时。以前爸爸妈妈跟我说守时这件事我却似懂非懂,但一件儿时的往事使我真正明白了守时的重要性。
暑假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夏令营的爬山活动。出发前,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在11:00前回班车集合。我和同学出发了,因为难得的好天气,大家玩得很高兴。我和同学有说有笑,我不时地拿出相机,按下快门,将大家的笑脸与这美景合个影。正当我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句:“时间不早了!”我看了下表,确实离集合时间只有40分钟了。我们正玩在兴头上,被这儿的美景所吸引,还真有些恋恋不舍,这时我想起出门前父母反复叮嘱的一句话:跟大部队走,要听老师的要求,按时回集合地,一个人如果不守时,会影响下面的行程无法正常进行。这时有两位同学还在拍照,我冲她们喊了一声:“时间到了,该回去了。”我劝了她们半天,可她们却没有要回的意思。我只好和其他小伙伴们往回走了。
当我们回到集合地时,老师们正在清点人数:“少了两位同学,你们谁看见了?”“我下山时她们还在拍照。”我说。老师只好拿起手机给她们打电话,可是却打不通。老师们也有些着急了,因为晚开车意味着下一项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有两位老师去找她们了,我们却只能坐在车上焦急地等待着,不知过了多久,老师带着她们回来了,但是大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爸妈经常跟我说的那句话:“做任何事,都要守时。”以前我对这话很不以为然,今天才真正认识到了守时的重要性。
家风是一泓不绝的“清泉”,我们便是那“过路人”,水的清与浊都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