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要是想考心理咨询师的话,可以到辅导班买教材,他们的教材也不单卖,你要参加辅导班2心理学专业教材: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月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邵郊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郑雪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卢盛忠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3这个是考研复习用书:《普通心理学》 北师大出版社 (01版) 彭珃聆《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02版) 林崇德《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03版)梁建宁《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北师大出版社(03版)张厚粲等《实验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 朱滢《心理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1版) 金瑜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张日升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 金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石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章志光金盛华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 金志成何艳茹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赵曙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心理统计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心理卫生学 《心理卫生》 王玲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梁宝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 龚耀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行为医学 《行为医学》 杨德森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 王重鸣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许政援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SPSS教程西方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叶浩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专业外语 《心理学专业英语教程》 沈德灿沈政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公共课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6年应用心理专业硕士(BNU-MAP)采取非全日制培养方式(含推免生)集中进行课程学习(模块式授课,每月集中授课4天),随后进行研究,撰写论文,学制两年。北师大心理学院MAP2016年计划招收200人,分设四个专业方向: 1.用户体验(UX) 2.临床与咨询心理 3.职业心理健康与EAP(员工帮助计划) 4.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学费:UX方向两年学费万其他三个方向两年学费万考试方式与分值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考试内容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职业心理健康与EAP(员工帮助计划)方向、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考试内容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用户体验(UX)方向考试内容分为《心理学导论》、《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四部分内容。考试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心理学考研相关信息可si扣老师~
现在心理学几乎都是全国统考,若社会科学院也是,就好办些.有全国统一的大纲和试题,网上都能找到.大纲只给出参考书目,不指定教材,你可以选几本经典教材看,辅之以详细的大纲解析和习题看.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修订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聃龄 主编 心理统计与测量:《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徐建平 编著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 伍新春 等著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若有时间也可看一下辅导书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心理与教育测量》 暨南大学出版社 戴海琦等主编 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主编 《实验心理学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学民、舒华编著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董奇 著孟庆茂,常建华《实验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日昌主编《心里测量》 欢迎来到心理学世界!这是一个多姿多彩而枯燥无味的地方。后者是指起始阶段,前者是当你跨越了基础的学习,真正确定自己方向时随心所欲的感觉。如考研,时间准备应该没有问题,但从现在开始,要准备英语和专业课。Part 1<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史>),这个顺序最好不要打乱错。<心理与教育统计>可同时看, 只需要初中数学基础,关键理解方法在何处适用。1.<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基础的基础,(彭聘龄 北师大 新版比较好,也可参考你报考学校的指定用书),至少两遍,有大致的了解。2。<实验心理学>无须理会统计部分,(如杨治良 甘肃出版社)前三章至为重要,有大量知识点,后面的实验视觉、听觉、记忆比较重要,书上的图,你要可以"看图说话"3. <认知心理学>是现在心理学趋势,你对此有了解,有利于对付考验。以上三门的复习,建议你想办法找到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做当面指导,学生也行。4.<心理学史>有些学校有要求,有些单独考,有些与普心一起考,建议你有时间浏览一二遍是有好处的。前三本书你至少要5个循环,到后来,你会发现它们只是一科而矣。Part 2上面提出到四门,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而专业课则看你报考的方向。一般而言分几类,当然具体学校有些调整(1)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方向(2)教育及发展心理学 方向(3)人格及社会心理学方向 (4)临床心理学 方向心理学的"专业形象"是纸老虎,你耐心多看两遍,就能洞知玄机了,相信自己。一、请教领域内的大师,让他推荐代表性的几本书。这几本书要精读。大师教育然后再读这几本书后附上的参考资料中的书籍、论文等,这时候的读书是泛读(如果有时间的话,参考书目录前五本书也最好精读,如果作者不是以姓氏笔划排列的话)。再然后,又按照这批书后附上的参考资料目录中的书籍、论文等再泛读。这样三次之后,基本上可能把这个领域内的东西都了解了。 大师教育二、对心理学而言,我建议先读心理学史的书。毕竟所谓的普通心理学里的大多理论都是从心理学史中整理归类而来的,也就是说普通心理学只是把心理学纵向几千年积累而来的理论,经整理让它们“浮出水面”,以横切面的形式呈现给我们。记住: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横切面,心理学史则是心理学的纵切面,两者不可偏废其一。 三、读书要作笔记。书要买两本,一本当资料收臧,一本就当作笔记本,思想火花就写在空白处。"一本正经"作笔记是精读的事,平时再这样太固板,可是一有火花,等找到笔记本,那火花早去爪哇国了,所以,就直接写在书上,思想火花比书钱更加有价值。 四、读书要反复地读。为什么?"温故而知新",老夫子说的,几千年都推不倒,想必是有理,事实亦如此。 而且每读一次我们的知识体系都会有所改变(即认知结构的改变),这样下次再读的时候你的认知结构的状态已经不同于上次了,它必然会在你读的过程中再次重组已有知识,如此循环往复,认知结构一次一次重新建构,书中之真意也便逐步显现,此“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也! 大师教育五、技术性书籍不要背,只要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在什么地方,包括放在书架上的什么地方。用的时候再去细看。比如,我们现在用SPSS比较多,但是,我们要清楚,建模SAS比SPSS更好,要清楚SAS的那一个模块更适用当前任务。至于具体怎样cao作,时候再翻书。原因就是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出效率的地方。 六、带着问题读书。也就是要让自己处于意识的激活状态,准备好信息加工(要有主动加工信息的动机,而动机本身就是有目的的),这类似与桑代克的准备律。就像程序员一定要写程序,研究生一定要做项目一样。带着问题读书与往脑子里"灌"书有本质上的不同。带着问题读书往往会不知不觉中建立起适合您自己的读书策略,而且这个策略系统还是一个动态的呢,会根据您的知识结构而变化,进而达到实时的最优化。 推荐书目:(涵盖了西方学者、苏俄学者和国内学者的主要著作)大师教育心理学史:大师教育《现代心理学史》 [美] 杜·舒尔茨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大师教育《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 上海译文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赫根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值得一看 《心理学史》[美]黎黑 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大师教育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心理学纲要》(克雷奇);他还开出了《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14种,其中9种是国外学术专著。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 文化教育出版社《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 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 卢盛忠译 杭州大学心理系《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 广东教育出版社《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 华夏出版社《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近年来,心理学专业报考趋热。这与社会对心理学专业人才需求加大有关,也因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不仅招收本专业,而且也招收跨专业考生。比如教育类、管理类、外语类以及理工科等与心理学有关的专业。那么,作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老师最看重考生的什么素质?考生如何准备心理学专业复试? 导师最看重研究能力 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车宏生说,在过去,初试分数高就能录取,而现在,复试中导师特别看重面试考生的研究能力,还有考生的研究潜质。据了解,现在很多考生为了考研而考研,初试分数高并不意味着就有科研潜力,加大复试力度是将来研究生考试的趋势。 车宏生说,研究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设想和研究内容;二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评论,指明其优缺点。就是说,考生要有能力阐述研究思路、感兴趣的心理学课题、怎么进行研究等问题。对于研究能力,可以通过笔试和面试来考查。比如北师大心理学院笔试中《研究报告分析》就是给定考生部分研究材料,要求考生对此进行评述。在面试中,导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追问等形式了解考生研究构想。 考生要有研究计划 对心理学专业来讲,具备研究能力首先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也就是说,考生要能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适合自己的研究题目,并提出研究方案。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意识和研究的想法,这对考生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但也是基本的要求。 其次,考生要能遵循"技术路线"来进行研究。比如说考生要做一个有关智商和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课题研究,就要能够进行测量,把握测量方法,要能根据数据进行研究,把握整个研究过程。这些都可以通过笔试、面试和研究综述看得出来。 复试无须特别准备 不同学校心理学复试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分以下三部分:专业综合考试、专业英语考试以及面试,从不同层面考查考生的文化素质与专业基础、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整体精神和健康状态等方面。而北师大今年还将汉语水平考生放进复试并计入总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车宏生老师表示,心理学专业的复试,不会像初试一样干巴巴地考查书本内容,因此考生无须做特别的准备。如果说有所准备的话,考生应该熟悉心理学内容,要了解研究动态,也要有初步的研究设想。这些问题都需要考生在考前认真思考。
必学的基础课程:1.普通心理学(概述) 2.个性心理学(人格内容结构)3.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过程)4.心理学史(知道科学从哪里来)5.认知心理学(前沿学派)6.心理学理论概述(各个心理学理论派系,各个学校要求掌握的不同,不过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是必修)。专业方向课程:1.教育心理学(师范类)2.儿童心理学(幼师)3.心理咨询学(咨询方向)4.心理治疗学(治疗师方向)5.催眠学(催眠师方向)6.犯罪心理学(监狱审讯方向)7.团队心理学(团队治疗)8.社会心理学(社会管理)9.营销心理学(市场方向)......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相关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概率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摘 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学科,其理论严谨、 应用广泛、 发展迅速。目前,概率的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 统计学中,主要是从正态分布、小概率事件两方面介绍了概率在统计学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随机现象;事件;样本;母体;正态分布;小概率原理
统计学主要分为描述性统计学和推断性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些数据,这个用法称为描述性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式建立起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为应用统计学。另外,还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同一仪器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重量,所得的结果彼此总是略有差异,这是由于诸如测量仪器受大气影响,观察者身体或 心理上的变化等等偶然因素引起的。同样的,同一门炮向同一目标发射多发同种炮弹,弹落点也不一样,因为炮弹制造时的种种偶然因素对炮弹质量也会有影响。此外,炮筒位置的误差,天气条件的微小变化等等都影响弹落点。再如从某生产线上用同一种工艺生产出来的灯泡寿命也是有差异的等等。
总之所举这些现象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试验或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就个别的试验结果或观察结果而言,它会时而出现这种结果,时而出现那种结果,呈现出一种偶然性。这种现象称为随机现象。对于随机现象通常关心的是在试验或观察中某个结果是否出现,这种结果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为了实际的理由选择研究团体的子集代替研究母体的每一笔资料,这个子集称作样本。推论统计学被用来将资料中的数据模型化,计算它的几率并且做出对于母体的推论,这个推论可能以对或错的答案呈现(假设检验)出对未来观察的预测,关联性的预测,或是将关系模式化(回归)。
随机现象有其偶然性的一面,也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这种必然性表现为大量试验中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的稳定性,即一个随机事件的频率常在某个固定的常数附近摆动,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统计规律性。频率的稳定性说明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随机事件本身所固有的,不随人们的意志而改变的一种客观属性,因此可以对它进行度量。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用一个数p(A)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个数p(A)就称为随机事件A的概率,因此概率度量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如果样本足以代表母体,那么由样本所做的推论和结论可以引申到整个母体之上,统计学提供了许多方法来估计和修正样本资料过程中的随机性(误差)。要了解随机性的一定几率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学观念。数理统计是应用数学的分支,它使用几率论来分析并且验证统计的理论基础。
概率在统计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总体、抽样研究、统计描述、统计推断、正态分布规律等,正态分布是概率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一方面正态分布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分布,例如测量的误差;炮弹弹落点的分布;人的生理特征的尺寸:身长、体重等;农作物的收获量;工厂产品的尺寸:直径、长度、宽度、高度,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一般来说若影响某一个数量指标的随机因素很多,而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又不太大,则服从正态分布这点可以用概率论的极限定理来加以证明。另一方面正态分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许多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近似,另外一些分布又可由正态分布来导出,因此在理论研究中,正态分布十分重要。如利用正态分布规律统计学校的成绩分布,得出一个阶段的学生总体是否进步,然后寻找原因,得出改进办法。分析一年 经济的发展,预测来年的收入。找出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寻求改进的方法等等。
小概率事件即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p≤),在统计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这样的事件理论上发生的可能性则几乎为零。如买彩票中大奖,就是典型的小概率事件,也许每一期均会有大奖开出(可能性很小),但对于每一个彩民来说,他买一注中大奖的可能性(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就发生的概率几乎没有。其实,这就是小概率事件在统计学上应用的重要理论依据——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真的发生了,根据统计学可怀疑其真实性。
如某接待站在一天内共接待5人单独来访,结果这5人全在周一到访,由此能否推断接待站有规定的接待日?假定没有规定的接待日,一个来访者在五天中任何一天来访都是等可能的用Am(m=1,2,3,4,5,)表示“一周接待了m个人,全都是周一来访”事件,Am的概率如下表示:
事件 A1概率 事件 A2概率
事件 A3概率 事件 A4概率
事件 A5概率
5个人都在周一来访的概率为,大约万分之三。现在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了,于是怀疑假定的正确性,从而推断接待站有规定的接待日。
公元1814年,拉普拉斯在他的新作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统计,世界上男婴与女婴的出生比值是22∶21,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占,女婴占,可奇怪的是1745-1784年四十年间统计巴黎男婴的出生率时,却得到另一个比是25∶24,男婴占,与前者相差,对于这千分之一点八的微小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巴黎人有“重女轻男”的现象,有抛弃男婴的陋习,以至于歪曲了出生率,经过修正出生比依然是22∶21。统计学依据小概率原理作出结论的正确性很高,但也存在犯错误的风险(较低)。
小概率原理在统计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如假设检验结论的判断,假设检验是用样本信息推测总体的一种统计推断方法,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样本信息和总体特征间可能不尽相同,所以假设检验实际上就是判断待比较各方的差别是不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假设检验中p值的大小反映的就是差别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概率。在假设检验中就是通过比较p值与检验水准a(通常设为)的大小关系,从而做出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
如果p值小于a统计学则认为差别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概率很低,那么根据小概率原理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就发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判定差别可能是由于比较各方在本质上的不同导致的。否则认为差别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在这里检验水准是在假设检验前认为设定的,是研究者能够承受的本次假设检验放弃真错误的概率,也可以理解为是研究者设立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而p值则是通过计算,即在检验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差别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概率。
统计在现代化 管理和 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现代化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统计,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故与之密切相关的概率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浅谈统计学基础教学方法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统计学基础知识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性学科,具有综合性,抽象性及应用面广等特点,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工具,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职教学中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培养
统计学基础知识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性学科,学科内容中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仅应用于各项工作中,也用于其他学科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故统计学具有综合性,抽象性,应用面广等特点,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工具,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探讨其教学方法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
统计学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其学科内容的特点:一是基本概念多,理论讲授上较抽象;二是指标类别多,初学时严格划清各种指标内涵难;三是调查分析方法多,正确理解和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难;四是正确的调查方式、方法指标体系的设置,统计范围的界定与是否得出反映事物的正确结论直接相关;五是科学设置调查事物的指标体系又与弄清反映该事物的客观内在本质的相关指标直接相关。因此,对年龄小,分析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教学对象来讲,即便从概念上掌握了统计学的原理,如果不结合实际的统计案例资料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达到正确应用统计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经济中问题的目的,甚至会因为错误使用方法,得出对事物评判的错误结论。
二、结合本学科知识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对教材内容体系的全面分析和教学对象知识结构的分析,以及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理解的深度和掌握应用情况的总结,在教学中的不同环节恰当地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1、通过学科内容体系导入与工作任务联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本学科内容时,首先给学生介绍统计学基础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统计学的涵义、研究对象、性质、职能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次是介绍学科知识体系: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调查整理的方式方法,统计数据的显示与提供,以及提供的统计数字资料运用多种指标法进行分析(总量指标法--反映事物的规模状况,平均指标法--反映事物的集中趋势及一般规律,相对指标法--反映事物的纵向横向比较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标准差法--反映事物中总体单位标志值之间的离散趋势和程度,分析事物之间的差异。统计指数法--反映事物中各种直接因素的影响。
时间数列法--反映事物在时间段上的发展变化趋势。抽样调查法--统计专门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方法。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事物中的因果关系。)通过内容体系的简单讲解导入,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理论知识前就对该学科有一个总体感性认识,产生兴趣。带着要通过掌握统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目的去学习。
2、让学生的学习从理性认识过渡到感性认识,增强应用能力
我在教学中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调查方法内容时,除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外,一部分知识讲完后,给出几个典型的统计调查方案让学生弄清在这些调查方案中所涉及的统计总体、总体范围的界定、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以及采用的哪种调查方式等。这不仅让学生把抽象的统计学概念知识从理性认识过渡到了感性认识,而且通过这些案例还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调查方式的选用必须要根据调查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适当选取,而不是什么调查目的,什么事物都可以用任何一种调查方式。只有正确选用统计方式、方法去调查分析客观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具备正确利用统计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指标应用与典型资料结合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讲授综合指标法时,对每一种指标的理解都是
分别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该指标的含义和作用。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区分每一种指标的作用,在所有指标介绍完后,我选用了国民经济年度统计公报资料作为案例,让学生从统计公报资料中找出学习过的每一种综合指标,如:2007年全国GDP总值,人口数等是总量指标。本年度GDP完成百分比是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本年度GDP比上年度增长百分比是动态相对指标。人均GDP是强度相对指标。
GDP构成比例是结构相对指标。五年中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比是后面要学习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不仅对各种综合指标法的应用有了正确的理解,而且把各种指标的理解认识变成了应用能力,同时还对后面学习动态数列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很好地起到了巩固理解知识和预习下一教学环节内容的潜在作用。还起到了掌握知识综合性的效果。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一个总体的问题时,可以对问题的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指标进行分析,弄清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关联,这些都必须用一定的统计数据来说话。因此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必要性,也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新旧知识在现实案例中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讲授统计指数的内容时,传授给学生统计指数编制的基本方法的原理,教材中举例的商品价格、商品量、以及职工工资水平指数的编制都仅仅是一种计算基本方法的介绍。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还必须结合实际统计指数编制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及其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我特意在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讲完后,介绍实际工作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这个经济指数也是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人们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告诉学生,物价指数的编制运用了抽样调查的知识,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对每一种商品都采价调查,而是分大类商品,在商场和集贸市场分别采价。例如集贸市场的蔬菜价格每周至少要采集三次,每次要采集成交价的三人次,进入零售商品物价指数编制的价格实际上是一个多次简单平均的价格,而每天某种商品的三个价格要简单平均,每周三次的平均价格再简单平均。商场的商品价格如较稳定可用期初和期末的平均。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既给学生传授了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平均指标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不仅日常生活中用,而且在经济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进一步告诉学生加权平均法和调和平均法在编制物价指数和其他社会经济现象指数中的应用。
5、典型调查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把学生应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放在抽样技术的教学内容中,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也是抽象的。如,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的组织方式。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抽样误差的计算既涉及到平均指标的计算又涉及到标准差的计算,新旧知识的交替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新旧知识计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利用了一个草席质量抽样调查的案例,这个案例体现了从制定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方式的确定,采用主要标志划类,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到调查实施的步骤:草席宽度分类,登记原验级等级,编顺序号,确定抽样总体,计算全级总体标准差,决定抽样数目,设计计算表格,决定样本号,现场调查中的统一验级标准。
验级过程:由5人分别验级,级数的最后确定采用众数办法,5人验级中的3人验级标准为准。以上这些都具有前面介绍的抽样调查方式的代表性,而又用到了平均指标和众数的方法。同时,在计算草席平均等级时,还用到了品质标志值平均指标的计算,即将等级品质标志值过渡成数量标志来计算该批不同尺寸草席的平均等级,再计算抽样指标与原验级指标之间的误差。
这样一个复杂的抽样调查过程和指标的计算结果,更清晰的告诉学生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收购草席时,验级人员在判断标准上的误差带来了草席等级误差与价格的差异。而由于误差的存在,根据此抽样调查结果计算出的整个库存草席的总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巨大。对导致这样的结果,进一步结合政策市场以及人为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查找了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使了草席的收购价实相符。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教学方法设计,能让学生对统计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对学科基础内容有一个总体框架性把握,让那些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模糊的概念和繁杂的理论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的反复巩固和练习也逐步变得清晰,并大大提高了其综合应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统计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没有统计学,就没有现代的社会科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 教育 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 方法 论的科学,统计思想方法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性。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学的教育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对统计学普及教育的创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统计学;普及教育;创新
一、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200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2006统计学国际论坛”,笔者参加了这一论坛,并专门就统计学普及教育问题向美国依利诺依大学何旭明教授了解了美国统计学教育的有关情况。何教授讲:“美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统计方法》选修课,而且学生中选《统计方法》课程的人数要多于选修《微积分》课程的人数,因为他们觉得统计更有用。”另外,从最近的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中学教材来看,统计学与概率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材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在国内,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12月,贺铿、袁卫两位教授提出的“大统计”的理念,在统计学界从认识上正趋于统一。1998年9月,教育部在将504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49个的情况下,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反而被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这些都为统计学的发展和统计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如此,我国统计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具有统计学专业或开设统计学课程的只有100多所,这与美国有成百上千所学校在提供统计教育的状况相比比例是较低的。从我国中学教材来看,统计的内容约占4%。相对上述国家的教科书来说比例也是较低的。
一个国家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统计学提高教育和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无疑都会得到长足发展。统计学教育也会在普及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导下进一步普及。因此笔者认为,较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的统计学教育已经开始突破统计学专业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农医以及社会学等大部分学科和专业中,开设了统计课程;统计知识还列入了中小学教学内容。这是可喜的,但笔者认为统计学普及教育还仅仅是初露端倪,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还未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国在一些 财经 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社会统计学,在理工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数理统计学,都还与“大统计”的理念和作为理学类一级学科的统计学存在着很大距离。中小学虽然在数学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但一方面比例较少,另一方面,据笔者了解,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基层学校师资条件的制约,教育质量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很多理科教师在大学仅学过数理统计课程,对抽样和描述统计的内容较生疏,因而感觉新教材内容体系较乱,内容不如老教材讲起来“顺溜”。于是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很多的练习题,但蕴涵在知识背后的统计思想能否也讲出来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国民的统计意识还不强,对统计学的认识也还不够,据笔者了解,一谈到统计,很多人就联想到统计局,联想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这些都说明,统计学的普及教育还任重道远。
大规模普及统计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基础。以人力资源为例,尽管我国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学专家队伍,但由于他们承担着国家政府部门或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工作,因此显然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样,国家目前也还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资源开展统计学的普及教育工作。那么,怎样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开展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呢?
笔者认为,要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首先应该在各类高等院校中普及统计学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会。各类高校现有专业教师可以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着力通过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统计学普及教育。各类高等院校接受过统计学基础教育的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会走向社会的众多工作岗位,他们会带着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个岗位开花结果,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和继续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问题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径。
当然,由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重点大学和一流专家牵头,以讲座班的形式开展对一般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工作,以研讨会的形式定期沟通和交流各高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情况和 经验 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全社会普及统计学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来了。笔者甚至认为,高等院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会很壮观,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在高等院校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类高等院校中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实际上是相对现有教育体制来说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创新的一种尝试,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务部门的协调等基本条件作为保证。在这里,就有关教学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粗略地谈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抛砖引玉。
1、基本思想:将抽样技术、描述统计、概率初步、推断统计、非参数统计、 Excel 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学,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入门阶段最基本的统计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径:通过在普通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应用统计方法》选修课,解决统计意识的培养和统计方法普及教育问题,选修课一般为54~72学时为宜。
3、基本目标: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应用统计方法》的学习,初步树立统计意识,能够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统计分析软件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材选用:可以选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贾俊平等编著的《统计学》作为教材,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 其它 具体情况,自编教材。
5、师资问题:各高等院校讲授统计学或者概率统计的教师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务部门承担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教师很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例如,讲授概率统计的教师很可能需要学习实际的抽样技术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等。
6、学习评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统计”转化为“做统计”,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通过撰写统计 报告 进行考核,从而使学生掌握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写出统计报告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实践教学被视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单独列为一项二级指标,强化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各类高等院校率先进行统计学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但增强了实践教学的环节,而且也为统计学的社会普及教育打开了突破口,是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同时,通过大规模地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也会提高统计学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统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国民基本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学锋.美国统计教育之考察[J].统计与决策.
[2]张国荣.在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统计教育,
[3]马赞军.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统计教育.[4]杨大成.统计 教学方法 当改[J].中国统计.
摘要:以上探讨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统计学课堂教学方法,统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相信当建构主义理论真正走进统计课堂教学时,统计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教育
一、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1、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即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 渠道 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学科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统计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统计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虽然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正如统计的特点具有社会性)。此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统计专家等展开充分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的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作用和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现者。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用科学的原理和原则,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引。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教师既要把最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提供给学生,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师,或在学生。分开来看,“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则对这些活动施加影响。合起来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因此,“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可以实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按照“学与导和谐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诱导试学——引导探学——开导活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统计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通过对课堂的组织,让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学习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对统计学知识的探索,学生才能学有所长。(2)探索问题,增强学生主角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课堂教学方式应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 措施 ,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以往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而“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在灵活应用统计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兴趣,变抽象的科学法则、科学方法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参与学习统计的快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统计学教法探讨
1、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
统计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统计学课程内容基本分为三个模块两个层次。第一模块:研究统计学的一般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第二模块:推断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属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运用。第三模块: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统计综合评价,属于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特有问题,侧重于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两个层
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因而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2)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然。(3)采用启发式、精讲多练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构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设计课内课外相融共生的大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书本之外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料,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通过课内设计的实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综合指标分析、统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统计实训的课内教学采用精讲、示范、多练、答疑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分组制表、制图、社会调查、整理计算分析等方式。
3、实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大统计
“点”是指让学生根据某一知识点完成作业、实习。“线”是指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让学生把若干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实训。“体”是指让学生能就学科体系及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应用。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高度整体把握统计的思路和统计分析、评价思想。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应根据统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学家,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统计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在自我实现中超越自我。
5、设置情境,在交互中实现教学目标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也不单纯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木讷课堂。课堂中的社会性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师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 辩论 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统计教学要从过去主要关注“人机交互”到关注“人际交互”;从只关注学生与教师、教学信息的交互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实践工作者的交互;从关注个别化学习到同时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性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交互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6、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诊断性学习和 反思 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该根据理论和实训教学的不同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方式,不断的反馈,使学生自己及时评价。同时,在学生成绩考试评定中,应采取了灵活的考试方式
笔试、有口试,也有设计方案和调查报告,笔试内容也应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
以上探讨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统计学课堂教学方法,统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相信当建构主义理论真正走进统计课堂教学时,统计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统计学教育分析论文相关 文章 :
1. 统计学教学专业论文范文
2. 统计学教学优秀毕业论文
3. 统计学专业课程建设模式探究论文
4. 统计学课程教学专业论文
5. 统计学教学专业优秀硕士论文
6. 统计学课程教学相关论文
统计数据质量作为衡量统计工作绩效水平的重要依据,社会各界对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方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统计方面论文范文篇1 论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统计方法制度是我国统计工作的基础与规范,关系到什么是统计、怎样统计的问题,关系到统计质量的问题,关系到服务于决策者和社会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发展,统计工作进入到一个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统计方法制度伴随着生产经济方式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详细的进行了论述。 一、统计方法制度基本特点 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对象,是统计工作的一个基础与规范,贯彻与执行以及实施统计方法的相关制度就包括:我国基层中的统计工作者其统计工作、政府部门中统计工作者的统计工作、以及政府综合性的统计工作者其统计工作。 其主要的特点就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全面性。统计方法相关制度就是包括了各个领域,包括资源、流通、生产、以及分配等等,涉及到了三次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来看,它就全面的反映了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科技文明、以及环境文明等等。 其次,可比性。从纵向上来说,我国的一些统计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一定的可比性以及稳定性。统计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长期的稳定与发展,这也是能够成为一个长期制度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才能够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以及规律,从计算的方法来看,在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可比性以及稳定性。 此外,系统性。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统计方法制度就包括了部门、地方、以及国家的统计方法的制度。在时间上来说,这就包括了年报以及定报。从标准来说,这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从其管理的方面来看,已经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二、我国的统计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剧增,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经济活动,对统计信息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要求愈来愈高,与统计力量薄弱,统计法制不健全,协调监督不力,技术手段滞后,形成的反差很大。现行的统计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显示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常规统计的内容以及范围还存在着一些缺口。在我国的一些常规性统计中,其调查制度的一些内容以及范围还存在着缺口,其覆盖面不是很全,这就意味着对我国的国民核算体系还缺乏一定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价格的统计制度不是很健全、常规服务业的缺口也比较大、以及一些专业的统计范围不是很健全。 第二,专业性统计制度之间的协调性较差。这就往往体现在年报以及普查之间的矛盾;抽样调查与全面报表的矛盾;核算统计相关制度与专业性统计制度的矛盾;我国的统计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有机的整体。 第三,统计的标准化程度还没有对现在的需要完全相适应,目前来说,很多的统计标准其在制定以及修订的过程中,往往是以国际的标准以及与国际标准相联系的标准予以展开的,而没有与实际相联系起来,没有结合着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关的制度改革相联系,这类的标准是较少的。尤其是目前的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的调查单位,与城乡一体化相互配合的一些支出分类,以及反映出我国的一些企业登记与注册的标准等等都需要做到对其研究、制定、以及改革。 第四,重复性调查比较多,对基层来说起负担较重。统计信息的浪费比较严重。因为缺乏一种对制度的平衡以及整体性设计,这就造成了专业制度其内部、各个专业之间、部门统计以及综合统计之间的一种重复性调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工作量。首先,基层的统计数据其质量不是很高。其次,造成了数出多门以及一门多数或者是数据打架的一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统计信息就会被湮没,使得可以运用的信息较少,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三、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路及策略 综上所述,随着形势的发展,统计工作的现行体制、制度、方法等弊端就越加暴露出来,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步伐,转变职能,统计工作才有生气,才有希望,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一)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在不断的改革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不但的认识基础上,要做到不断的去发现并要捕捉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难点以及热点问题,要对当前的一些适用的统计指标要保留,对一些过时的、陈旧的、不适用社会发展的一些指标予以去除,对指标体系做到不断的改进以及完善,使得整个的指标体系在真实的基础上反映出实际情况,做到对社会各个方面的统计与要求能够适应。 (二)改进统计的方法 统计工作应该要在实际的情况以及新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调查对象其不同的特征来对统计方法进行改革,在实行普查的基础上,依靠着抽样调查以及全面报表体系,并且要利用一些非全面的调查方法,加强利用行政记录。对调查方法进行改革中,首先要保证数据的质量,早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对成本加以考虑,用比较少的花费以及比较小的一种力量,来实现一种统计的目的。目前来说,在调查方法体系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推进行政管理体系以及调查方法之间的一种考核还存在的一些矛盾,怎样去协调以及管理,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去研究以及解决。 此外,还要对统计的标准化水平予以提升,还要不断的对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进行完善等。 四、结束语 总之,对我国的统计方法进行改革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鉴于在统计方法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应该不断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统计方面论文范文篇2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统计教学方法 1 《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特别是指数、抽样调查这部分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公式复杂不易计算,这些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中等职业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当前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形势,导致多数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自己不自信、甚至破罐破摔,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厌学。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并且,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外界诱惑非常大,因此课程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享乐等,根本无心学习。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另外,中职生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烈。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2 统计学教学设想 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方式上的数据整理是使用纸上表格,填入数据、文字,再利用计算器计算所需的结果,如求和、分类汇总、求平均值、数列分析等数学运算,但往往因为数据过于庞大复杂,不仅计算起来十分辛苦,而且容易出错。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应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还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大家生活工作上常用的一款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已能满足常用的统计方面的要求。excel可以进行数据运算,绘制图表、统计运算等,应用于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抽样分析与参数估计、时间数列分析,不仅可以减少繁琐的重复计算,而且一旦编制好一个工作底稿,以后只要更改其中任一数据,就可以轻松地重新自动计算结果。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数据整理工作量,学习统计不再意味着整天埋头于一堆枯燥无味的数据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在统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统计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不论是宏观社会的整体调查研究,还是微观事物的观察分析,都需要统计。从微观上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统计”。例如,开学时,辅导员要统计一下到校的学生人数;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要统计每个队员的投篮命中率、犯规的次数;农户在农作物收获后统计其产量等。再例如,家庭中的商品选购,买房买车,储蓄炒股,节水省电,参与彩票等等。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到统计课堂教学中。比如讲到正态分布,我们可以联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许多现象呈现常态,虽有差异,偏离正常,但表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总是比较少,而且越不正常的可能性越少。比如人生目标,现实中“总统”只有一个,真正的发明家也不太多,而普通人随处可见。明确了这一规律,我们就不必为我们不是“总统”或“发明家”而气馁,我们应该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一个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再说身边的朋友,最要好、最贴心的不会很多,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也是少数,而不冷不热、不疏不亲的“点头朋友”却随处可见。“点头朋友”约占95%,也就说你在大街上随便碰到的100 个朋友中,大约只有五个是好朋友或坏朋友,其余都是“点头朋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好好珍惜那少数几个难能可贵的好朋友们,对那95%的“点头朋友”要少些期待和要求,对那些无可救药的坏朋友则应该敬而远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样书本上的知识也讲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又增加了趣味性。 从宏观上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更是离不开统计。在当代社会,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口学中的统计学应用(进行优生优育)、社会发展与评价、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政府统计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等都依赖于各类科学的统计方法。统计学在企业生产、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了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等一系列经济研究应用问题。 既然是处处离不开统计,那么我们就可以定期带领着同学们阅读各大新闻报纸及浏览各大统计官方网站,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国家大事。 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拘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3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状况,灵活设计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和贯彻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信息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1.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 2. 统计方面的论文范文 3. 统计学术论文范文 4. 统计优秀论文范文 5. 统计学论文范文
办公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内科技楼A区216室电话:; 传真:通讯处: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875E-mail: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数量经济学、交叉科学、科学史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它的任务是:主要反映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各学院、系、所、中心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和研究生等.�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来稿应具有科学创新性或技术先进性,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6 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国图书馆分类号(简称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表、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附基金号)、交稿日期. 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摘要正文、关键词.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本刊接收软盘投稿,并请附激光打印样稿.来稿要符合编辑出版标准化要求,论文编写格式、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1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16 cm,尽量不用彩色,单独保存在*.TIF或*.JPG文件中,与正文一并交到编辑部,主线与辅助线粗细比例约为2∶1.坐标图中横坐标格点向上、纵坐标格点向右.图中文字用“宋体”,数字、符号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并与正文一致.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同时写出图序、图题. 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数量以不少于10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著录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的规则,文献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外加〔 〕)按其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排.参考文献表中的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外国人姓前名后,名缩写,省略缩写点“.”; 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 题名〔J(文献类型标志)〕. 期刊名(外文可缩写,省略缩写点“.”),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如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起始页码)�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码�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码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EB/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编辑部将先退请作者修改,合格后再送审.� 对拟刊用的稿件,作者在退回校样时须按规定的标准缴纳发表费.�3 本刊已被国内外近30家权威数据库或权威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收录刊源,或摘要转载,或全文上网,或全文进入光盘版杂志.作者来稿时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同意这些有利于扩大本刊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举措.�4 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必要的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文稿自收到之日起4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的,作者可另投他刊.来稿发表后,按篇向作者支付稿酬(含可能有的其他稿酬)并赠送样刊2册和论文单行本15~30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简介 百年峥嵘、风雷激荡,历代名师先贤矢志不渝,使教育事业成为国家独立与自强的基石;世纪之交、继往开来,教育学人更应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立千秋功业。秉承这种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北京师范大学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凸显特色,以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科为战略目标,将原有教育学科相关单位加以整合,于2009年组建了教育学部。教育学部的愿景是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建设成为中国教育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基地,未来教育家的摇篮,教育决策的思想库,国际教育交流和中国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 教育学部承载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辉煌成就。全国最早设立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最早设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为教育学部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秉承厚重的光荣历史,学部继承和发扬原有学科优势,着力推进学科整合和创新,现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其中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教育学部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桥头堡和策源地。学部现设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育技术学院、教育管理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教师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所(系)、特殊教育研究所(系)、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等14个实体性学术机构,承担着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学部拥有《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学报》、《教师教育研究》、《中国教师》等高水平专业期刊,传播中国教育学术思想、展示最新教育科研成果。 教育学部是国家重大教育政策的咨询中心。学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育部民办教育政策研究院、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首都高等教育研究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教育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教育家书院17个综合交叉平台,以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立足学术前沿,紧扣国家需求,服务公众需要,为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极具价值的“智库”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综合因子为:。从综合因子可以看出,自己投稿几乎炮灰。不过还好有我,急你所急,做你所想!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快捷分类:科学基础科学综合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0476-0301国内刊号:11-1991/N创刊时间:1956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基础科学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博士的区别是:侧重取向不同、申请条件不同。难度不同。具体如下:
1、侧重取向不同。
教育学博士顾名思义,是“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博士,等同于国外的PhD,是学术取向,研究取向的。教育博士顾名思义,是“教育”的博士,英文是EdD,是职业取向,实践取向的。
2、申请条件不同。
只要具备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以上,就可以申请或攻读教育学博士。教育博士目前只面向那些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学费也相对较贵。
3、难度不同。
因为是面向不同的人群,如果对同一个人,都有资格申请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要难不少,但也得全职读。但如果无法脱产,同时又想深造博士学位,那教育博士更适合。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职业型和研究型并重的复合式高级专门人才。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博士一样,同样接受了严谨的学术训练。在研究方向上,更加侧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类似于工学博士和工程博士()的区别。
1921年由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率先设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哈佛大学明确了教育博士项目以培养高级 “研究型专业人员”为目标,重点培养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领导学校组织变革和教育变革的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并以新知识生产模式和项目管理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贯穿于整个教育博士培养的过程之中。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培养教师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师范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它是一所教育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学部,它是以教育学为主,以教育科学为基础,集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四个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部。教育学部致力于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育学人才,为社会和学校提供具有专业素质的教育科学技术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中包括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学部,专门从事教育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涵盖了文、理、工、经、管、法、历史、哲学、教育、新闻传播、艺术等多个学科,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则专注于教育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教育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98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的三等奖后,1998年被评为“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按教育部文件,此奖项等同于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2002,2004,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2004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6,2008年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12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在河北省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该刊荣获河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学报评比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200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本刊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本次评优活动是经教育部社政司同意的。此次评奖,遵循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经过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后经学会聘请的学报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总评委员会(25人)终评,历时四个月。此为全国性评奖,获奖证书和奖状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颁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继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后,仍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厚爱和好评,为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的刊物,在各种评比中先后被评为:1998年荣获河北省第四届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和华北地区“十佳期刊”;1999年度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第五届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奖;第五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2002年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2006年第三届全国百强学报;2008年又一次被评为“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本刊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两次入北京大学“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计量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0年进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是的,最新版的北大核心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教师评高级职称认可的刊物包括但不限于:
1、《教育学术月刊》:
《教育学术月刊》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性的期刊,杂志现主要面向的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自创刊以来,期刊始终致力于在保持原有办刊特色基础上,突出教育理论的学术性、前瞻性和时代性。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教育期刊,坚持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主要涉及职教要闻、专稿专访、综合管理方略、课程教材、教研与教学、职业指导、职业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坚持关注教育科学的发展,刊登的文章方向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性成果,其栏目众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富于指导性和实用性。目前主要刊登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性成果,面向的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管理人员、教育学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学教师等。
4、《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目前主要刊登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性的文章,内容主要涉及教育管理、德育研究、职业指导、教育史研究、比较教育、教学理论、教法研究、课程与教材等,主要面向的读者对象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教育一线工作者,期刊始终致力于为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理论创新和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5、《现代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是由现代教育管理主管、辽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坚持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结合实践问题撰写稿件内容,引导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应用,致力于为教育管理提供平台,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服务,读者对象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高等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