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合理运用微课嵌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三维演示、人机交互等生动性特点,这些功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微课的生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通过微课生动、形象地讲解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以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微课的导入会给传统教学注入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新鲜血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合理运用移动终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移动终端技术的运用,将教师从讲台上解放下来,使手持平板电脑的他们可以走近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随时在平板电脑上操作和演示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抓拍、录制视频,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及不足,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做的'题目拍照上传到大屏幕上与大家分享,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数学教学中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客观题的检测能及时得到反馈。教师可以适时监控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度,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当学生做完任务提交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全班的正确率。这样,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进度,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

三、合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生本教学理念有效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并且已经成为了课堂的必需品。在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可以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学生根据数据信息在白板上制作统计图,既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亲身感受了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教师巧妙地将电子白板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又增进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白板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趣味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架起寻找与生活经验联结点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富有情趣且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在课前播放了小明进超市购物的情景。学生对乱摆乱放和分类摆放两种不同场景的观后感受,认识到分类的必要性,从而引发自己分类的欲望。此时,再出现需要分类的画面,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边操作边根据不同物品进行合理分类。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力求优化课堂结构

一节好课的关键在于整节课的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新颖。教师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应用在数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而且可以让学生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终实现教学最优化。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已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生生互相质疑、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边讲解边演示教学内容,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将抽象变为具体,启发并诱导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在讲解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能站几个人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选取一个小组的学生,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进去亲自体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直观、形象地显示出主题,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源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适时、巧妙发挥其独特作用,提供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合理、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才能打造理想、和谐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史晓艳.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2]张长利,张宏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03):127-129.

关于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进行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的教学策略之下,用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进行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牟瑛.营造充满探索的数学课堂环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2]张大明.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J].成功(教育),2010,(04).

[3]周波儿.数学教学中如何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且应用愈来愈广,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从1992年开始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迅猛发展,为高等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一、数学建模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何为数学建模?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即以现实世界为目的而做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也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就是将现实事物通过数学语言来转化为常见的数学体系。事实上,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主要方法是通过合理假设、引进自变量、借助各种数学工具实现对现实事物的数字化转变,进而描述或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受广大高校师生青睐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又是什么呢?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参与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同时兼具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成果以一篇论文的形式上交,要求必须包含完整的建模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假设、变量的引入、建模过程、模型求解与分析、模型检验及应用。

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课程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历年来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选手及其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调查、走访,并考察其他高校的'情况,笔者发现,相比往年的成绩,各大高校在近几年的竞赛成绩上有了飞速的提高,在学校的组织和鼓励下,参赛人数逐年递增,数学建模教学每年都在不断改革,同时除了参加竞赛,还在课堂外实践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过程。然而,通过参阅文献和访谈笔录资料,笔者也总结了近几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竞赛培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一,参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思想品质方面,数学建模的参赛过程极其艰苦,需要学生具备意志力、求知欲、团队意识。我们的队员往往在此三方面表现一般。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软件处理的方法单一,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结构的创新思维并不能良好地展现。

第二,根据上述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不难发现,教师团队在数学建模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模式亟待突破,数学建模的教师团队应当做好学生的表率,要吃苦耐劳,要通力合作。

第三,正因为上述问题,数学建模培训也出现了弊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只讲求深入而不探索广度,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的内容与建模竞赛不对接。

第四,经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对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期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少数高校在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中急功近利。另外,大多数高校在数学建模教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制度和保障体系。

三、大学生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策略

大学生建模竞赛除了能为部分大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和高校获得荣誉外,更能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教师层面

首先,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创新为起点。建模不是凭空而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真正在选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教师不能仅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数学博大精深,自身要不断涉猎新知识,不仅要注重数学学习的深度,更应当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为数学建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回归实践。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学模型,最后都要落到解决后的结果中。因此,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建模,又要教会学生将建模的方法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校层面

首先,制定系统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包括合理的学时、学制,保证学生的学习,不能在竞赛前急抓一批学生现学现用。

其次,学校要做好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于在校期间参加比赛,获得锻炼。

最后,学校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不能一味地为了获奖而出现教师代替学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建州.实用数学建模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尚志.数学建模竞赛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赫孝良.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简析与论文点评[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已经逐渐落实,相比于以往的教育机制,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教育质量极其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1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2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4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2]潘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72.

[3]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在消耗相同的时间与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 方法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实现小学数学的阶段性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内部互帮互助,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除此之外,学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也可以有所差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只需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目,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继续完成拓展题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 课前预习

在教师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也能在课堂学习中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预习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习惯。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较为欠缺,在预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例如教师第二天要讲鸡兔同笼的典型习题,教师就可以在前一天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例题理顺思路,并额外做十道相同类型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见解,为教师课堂讲授奠定基础。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几何体时,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黑板上的平面图形不够形象直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比的意义》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给学生出示了10个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要求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长方形。结果,大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两个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比均为“黄金分割比”)。正当同学们为彼此之间的不谋而合而倍感费解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入了如下的数学 典故 :早在1000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也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的结果与同学们惊人的相似。这时,同学们纷纷产生了以下的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长方形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美的呢?其中蕴涵怎样的奥秘呢?于是,我趁机引入: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一起走进“比”的世界。

针对特点,大胆创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数学科目自身的特点规律,尝试性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一些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教法,做到新旧交替、动静结合,真正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通过听、说、看、动、做、学,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人人动脑,个个主动的良好教学局面。

例如:在五年级下学期教学圆周长公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工具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自己再算出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引导学生用此方法对于不同大小的圆分别作以测量和运算,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即: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灵巧地利用双手,并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地记忆这一知识点,而且也提高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技巧

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处于积累知识的初期,具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生活的实例引出学习的知识点,最终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门科学,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但是对基本的生活已经有所了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可以将生活引入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片段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展开对数学的学习,这样才能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形象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学到“时、分、秒”这一课时,时间本身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小学生从上学的那天起就已经对时间有初步的概念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没有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用了多少分钟吃饭和洗漱,几点从家出门,到学校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呢?学生在听了这些他们几乎每天都经历的问题,便会立刻投入回忆和思考,然后分别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在学生说出他们分别的不同的小时与分钟之后,教师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来继续提问:那么既然你们知道了时间的初步知识,那么你们知道时间单位之间是怎么换算的吗?你们想知道时间的计算吗?学生在前面的问题中产生的兴奋情绪仍然存在,会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时教师可以立即开启新课的讲解,让学生在兴奋之中,带着乐趣走进知识的海洋。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前的准备,利用先进科技

随着 网络技术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开始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网络为教师做课前的准备提供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方案,借鉴出色的教学方案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动画的图景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的积极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师教授分数知识的课堂准备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课件,比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分桃子的例子就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并结合事例中分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分数中二分之一的表现,在教学之前教师设置相关的小问题,比如看完播放的图片后回答“如何将一个桃子分给两个人”,这样带着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愿意思考和接受,教学的效果也很满意。但是网络教学也会有一些小小的弊端,并不是网络中的所有策略都适合信手拈来的借鉴,有些事例是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改进的,比如网络中也许有些词语表达不够 儿童 化,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改,知道适合自己的学生为止,这样才能够使得多媒体这些先进科技真正为我所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快乐学习法―愉快教学、学在乐中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快乐学习是学习的宗旨。数学知识本身偏于枯燥与抽象,其快乐学习的应用更是尤为重要快乐学习法即将学习的乐趣置于教学,使愉快教学,学在乐中。如讲“兔同笼”题:“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兔同笼”题即在愉快的教学中轻松的学习理解。

综观之,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践操作法,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思维发散法,开拓思维、问题引导;生活链接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快乐学习法,愉快教学、学在乐中等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方式,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既与新课程标准的宗旨一致,也符合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规律,是可采取的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动手操作、探究学习

实践操作法即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结合动作的演练,探究与合作式深入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导入形象化与有趣化。据记忆知识的规律,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最不容易遗忘。因此以动手操作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既有利于长期巩固,也有助于加强理解。实践操作既可通知相关知识器材的操作,也可通过同学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事例的操作,在操作中讲授相关知识,既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也符合学习内化的途径。

辟如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体积”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摆设中探究思考,这个长方体是如何摆出的,它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在思考的引导中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摆出各种长方体造型,进而思考长方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不同的正方体个数摆出的长方体从哪些方面影响了长方体的体积,在实践操作与发问思考中,推演出长方体的计算方式即长宽高,即在动手操作中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学生中。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相关 文章 :

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工作反思范文

3. 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工作反思

5. 小学优秀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6. 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7.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8. 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反思范文

9.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10.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进行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的教学策略之下,用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进行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牟瑛.营造充满探索的数学课堂环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2]张大明.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J].成功(教育),2010,(04).

[3]周波儿.数学教学中如何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且应用愈来愈广,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从1992年开始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迅猛发展,为高等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一、数学建模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何为数学建模?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即以现实世界为目的而做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也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就是将现实事物通过数学语言来转化为常见的数学体系。事实上,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主要方法是通过合理假设、引进自变量、借助各种数学工具实现对现实事物的数字化转变,进而描述或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受广大高校师生青睐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又是什么呢?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参与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同时兼具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成果以一篇论文的形式上交,要求必须包含完整的建模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假设、变量的引入、建模过程、模型求解与分析、模型检验及应用。

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课程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历年来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选手及其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调查、走访,并考察其他高校的'情况,笔者发现,相比往年的成绩,各大高校在近几年的竞赛成绩上有了飞速的提高,在学校的组织和鼓励下,参赛人数逐年递增,数学建模教学每年都在不断改革,同时除了参加竞赛,还在课堂外实践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过程。然而,通过参阅文献和访谈笔录资料,笔者也总结了近几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竞赛培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一,参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思想品质方面,数学建模的参赛过程极其艰苦,需要学生具备意志力、求知欲、团队意识。我们的队员往往在此三方面表现一般。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软件处理的方法单一,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结构的创新思维并不能良好地展现。

第二,根据上述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不难发现,教师团队在数学建模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模式亟待突破,数学建模的教师团队应当做好学生的表率,要吃苦耐劳,要通力合作。

第三,正因为上述问题,数学建模培训也出现了弊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只讲求深入而不探索广度,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的内容与建模竞赛不对接。

第四,经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对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期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少数高校在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中急功近利。另外,大多数高校在数学建模教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制度和保障体系。

三、大学生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策略

大学生建模竞赛除了能为部分大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和高校获得荣誉外,更能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教师层面

首先,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创新为起点。建模不是凭空而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真正在选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教师不能仅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数学博大精深,自身要不断涉猎新知识,不仅要注重数学学习的深度,更应当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为数学建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回归实践。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学模型,最后都要落到解决后的结果中。因此,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建模,又要教会学生将建模的方法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校层面

首先,制定系统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包括合理的学时、学制,保证学生的学习,不能在竞赛前急抓一批学生现学现用。

其次,学校要做好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于在校期间参加比赛,获得锻炼。

最后,学校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不能一味地为了获奖而出现教师代替学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建州.实用数学建模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尚志.数学建模竞赛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赫孝良.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简析与论文点评[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已经逐渐落实,相比于以往的教育机制,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教育质量极其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1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2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4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2]潘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72.

[3]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1、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6、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7、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8、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9、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10、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11、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12、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3、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4、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15、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6、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17、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18、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19、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20、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为您奉上一部分,请参考: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教学策略A、B、C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年、月、日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圆的面积”的教案圆柱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新颖的数学论文题目有:

1、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

3、组合数学与中学数学。

4、构造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5、高中新教材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6、组合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7、浅谈中学数学教育。

8、浅谈中学不等式的几何证明方法。

9、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0、高等数学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1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12、情境认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3、高中数学应用题的编制和一些解题方法。

14、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15、探索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6、几个带参数的二阶边界值问题的正解的存在性研究。

17、关于丢番图方程1+x+y=z的一类特殊情况的研究。

18、变限积分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19、有限集上函数的迭代及其应用。

20、小学课堂环境改着的行动研究。

21、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2、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3、小学五年级儿童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

24、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5、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数学策略研究。

2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2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3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题目论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式的研究以“智慧放手”的教学特色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模式研究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与评价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基于读懂学生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依托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思想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关于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进行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的教学策略之下,用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进行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牟瑛.营造充满探索的数学课堂环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2]张大明.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J].成功(教育),2010,(04).

[3]周波儿.数学教学中如何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且应用愈来愈广,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从1992年开始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迅猛发展,为高等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一、数学建模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何为数学建模?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即以现实世界为目的而做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也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就是将现实事物通过数学语言来转化为常见的数学体系。事实上,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主要方法是通过合理假设、引进自变量、借助各种数学工具实现对现实事物的数字化转变,进而描述或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受广大高校师生青睐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又是什么呢?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参与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同时兼具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成果以一篇论文的形式上交,要求必须包含完整的建模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假设、变量的引入、建模过程、模型求解与分析、模型检验及应用。

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课程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历年来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选手及其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调查、走访,并考察其他高校的'情况,笔者发现,相比往年的成绩,各大高校在近几年的竞赛成绩上有了飞速的提高,在学校的组织和鼓励下,参赛人数逐年递增,数学建模教学每年都在不断改革,同时除了参加竞赛,还在课堂外实践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过程。然而,通过参阅文献和访谈笔录资料,笔者也总结了近几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竞赛培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一,参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思想品质方面,数学建模的参赛过程极其艰苦,需要学生具备意志力、求知欲、团队意识。我们的队员往往在此三方面表现一般。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软件处理的方法单一,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结构的创新思维并不能良好地展现。

第二,根据上述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不难发现,教师团队在数学建模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模式亟待突破,数学建模的教师团队应当做好学生的表率,要吃苦耐劳,要通力合作。

第三,正因为上述问题,数学建模培训也出现了弊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只讲求深入而不探索广度,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的内容与建模竞赛不对接。

第四,经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对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期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少数高校在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中急功近利。另外,大多数高校在数学建模教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制度和保障体系。

三、大学生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策略

大学生建模竞赛除了能为部分大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和高校获得荣誉外,更能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教师层面

首先,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创新为起点。建模不是凭空而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真正在选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教师不能仅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数学博大精深,自身要不断涉猎新知识,不仅要注重数学学习的深度,更应当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为数学建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回归实践。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学模型,最后都要落到解决后的结果中。因此,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建模,又要教会学生将建模的方法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校层面

首先,制定系统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包括合理的学时、学制,保证学生的学习,不能在竞赛前急抓一批学生现学现用。

其次,学校要做好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于在校期间参加比赛,获得锻炼。

最后,学校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不能一味地为了获奖而出现教师代替学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建州.实用数学建模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尚志.数学建模竞赛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赫孝良.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简析与论文点评[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已经逐渐落实,相比于以往的教育机制,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教育质量极其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1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2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4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2]潘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72.

[3]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为您奉上一部分,请参考: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教学策略A、B、C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年、月、日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圆的面积”的教案圆柱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论文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 教育 的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革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归纳,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探究课堂教学的状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对顺利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素质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的。因此,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策略,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进程。 1常见的课堂教学现状 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学习的知识,但是,并没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的 创新思维 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这样教学显然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的。 课堂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情境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与参与积极性。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造成为了情境而设计情景的教学局面。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活动,制造一些和数学知识不相关的情境,尽管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并不能将教学情境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导致了课堂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学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任学生自己。但是,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要组织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就行了,实际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制定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导,自主学习活动也过于敷衍,目的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时候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针对现状对症下药 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造成学习难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把课本“吃透”。所谓“吃透”,既要熟悉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还能用学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轻松接受。对于课下作业,要遵循着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一味地采用多做题的手段来使学生强化记忆。教师也要多联系学生家长,共同谈论学生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家长配合好,不要让家长一味给学生报补习班增大学生压力。在 学习 方法 ,学习空间与学习理念上尽可能保持一致,传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尽量少给他们增添心理上的学习负担。 转变教学观念: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小学生不能单纯地对数学学习和教学活动进行模拟,更不能依赖教师讲解和习题模拟,在新课改理念背景的引导下,应提倡小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用数学思维观察周围的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也将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以培养创新型的素质人才为目标,教育系统、学校、教师都应该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首先都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主动使用正确的知识结构,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注重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丰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住讲课的时间、节奏,严防教学中出现机械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等现象的发生。要主动将新教学模式带进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目标匹配出恰当的教学形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会偏离原有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让学生都有激情主动探究知识,不至于因为乏味而上课不认真、开小差。 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也要相互探讨,彼此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还能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中,必须具备完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结合现状,对症下药,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作者:朱雪松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金晶,张国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村山区小学拼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革新2011年12期. [2]孙江波.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湖南教育(上)2016年01期. [3]李柳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6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 教学方法 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 逻辑思维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文章 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视角;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 总结 ,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 经验 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与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与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讲求教学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激趣;启智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 儿童 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 田径运动 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 面相 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 反思 ,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优劣来.对于相同的问题和作业,优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还有空闲时间,中等学生还在求解之中,而学困生却显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要采取差别化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在授课方面,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领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对于优等生,要以放为主,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多元求解,积极进行高难度的拓展练习.对于中等生,应该半扶半放,在教师点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扶为主,在师生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标准也要有区别,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感到有收获,有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参与度. 作者:王晓红 单位:临泽县城关小学

微课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微课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小学生的数学启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微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归纳知识,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结合微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微课的灵活性使数学教师不仅能够随时地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重点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微课的教学意义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其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变。微课就是新教学手段之一。微课一般时长十分钟左右,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梳理知识点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微课视频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因为其高度的灵活性,使教学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在知识范围上不再局限于课本。微课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帮助每个学生完善自己在知识学习上的不足。

结合微课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强调预习和复习环节,可以利用微课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形式,可以结合微课来丰富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让数学学习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从数学中学习生活知识。因此,数学教师结合微课,能够使课堂教学多元化,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注重预习和复习

小学数学学习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固然重要,但学生只有做好预习和复习,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可以使学生为上课做好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信心,并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印象,并能够巩固知识。因此,教师应敦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依赖于教师和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在上一节课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微课视频来大概了解章节内容,将课本中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并熟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视频来进行复习,并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地进行学习。微课的利用在包括预习、课堂和复习的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能发挥极大的效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1]

(二)构建魅力的课堂

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广泛,是小学生之前从未接触到的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播放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视频,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微课视频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构建魅力小学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吸收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观看关于《面积》的微课视频,并提出问题如"如何衡量教室的面积"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用微课来丰富课堂形式和进行课堂互动,如播放一个有问答题目的《面积》学习视频,在每个题目出来后让学生快速地计算面积,对回答问题最快、最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因此,教师通过利用微课视频,能够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贴近生活,让学多动手

小学生对新知识具有好奇心。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是贴近实际生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观察、感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够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常识,以及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开展一些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纸笔,根据今年的日历推算明年的日历,来亲手制作一个日历本。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步骤和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来准确地制作好每一个月的日历。日历不仅贴近生活,还有实际用处。在学生完成日历的制作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日历装订好,送给自己的亲人作为纪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微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微课,可以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微课的灵活性,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同时,微课的灵活性还能够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体系,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教师通过微课来实施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参考文献

[1]郭塞玲.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新课程(中),2017(06).

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摘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1.导入更吸引人。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兴趣更易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 温晓东. 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3 . [2] 张远峰. 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 [3] 黎静芳.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流程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 [4] 李红婷. 数学“问题解决”研究[D] 今日泰州杂志社 2005 . [5] 陈兴国. 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6 . [6] 程明喜.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 [8] 陈永星.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 2006 . [9] 马杰.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7 . [10] 孔建霞.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

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论文

导语: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论文有什么内容呢?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结束之前,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准备。下面是我分享的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论文,欢迎阅读!

论文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门结合实际教学水平进行了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及方法,创造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以达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将简要分析,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教学经验表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并重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数学教学课堂的问题,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教与学的基本组织方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及锻炼数学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非常低。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数学教师只有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才能改善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曾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是创造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而且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需要围绕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这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以情感为载体,以彼此的信任为基础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勇于打破数学教学沉闷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更加了解彼此。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全部的课堂学习任务。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由于这个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学科的知识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由于难以接受数学知识的难度,表现出反感、抵触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现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至关重要的事。著名学者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就会逐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改变过去对待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

3.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鼓励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其真正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并学会如何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对初中数学目标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表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因此,在初中整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并紧紧围绕数学教学目的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数学教师应认真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专业能力积极地探究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通过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改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能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对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与建议。其次,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活泼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另外,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选择兼具严谨与活泼的教学结构,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不断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数学教师还应注意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付出一定的努力,锻炼其自身的意志力。

三、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不断的教育实践活动表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自身有着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需要发挥老师的点拨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与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帮助学生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1.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

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结束之前,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准备。对于如何进行充足的预习准备,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预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提前了解,学生事先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简要的浏览,在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认真分析一下新知识的构造原理,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好标记,留在下一节数学课堂中从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这种预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力及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优化学生组合的目标。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性和、性别以及成绩,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五人到八人的组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数学问题,逐渐提高学生间合作的能力,并在不断的问题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之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

3.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

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逐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为了避免划分的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在探究学习中存在问题,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成为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数学教师应明确当堂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及合作学习的有关流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和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数学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此,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事项之一。

4.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于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十分有益。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帮差优扶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奖惩。对于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提出一定的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数学课堂学习态度不认真及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在鼓励其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耐心地劝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并取消其所在小组的优秀小组竞争资格一周,激励其奋发学习,和小组其他成员为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创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只有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才能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潜心钻研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积极地创造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何亚男。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2]王明哲。初中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0)。

[3]陈淑燕。浅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0,(20)。

[4]陈燕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农家科技,2011,(04)。

[5]邱琼。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实验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微课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微课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小学生的数学启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微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归纳知识,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结合微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微课的灵活性使数学教师不仅能够随时地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重点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微课的教学意义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其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变。微课就是新教学手段之一。微课一般时长十分钟左右,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梳理知识点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微课视频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因为其高度的灵活性,使教学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在知识范围上不再局限于课本。微课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帮助每个学生完善自己在知识学习上的不足。

结合微课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强调预习和复习环节,可以利用微课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形式,可以结合微课来丰富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让数学学习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从数学中学习生活知识。因此,数学教师结合微课,能够使课堂教学多元化,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注重预习和复习

小学数学学习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固然重要,但学生只有做好预习和复习,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可以使学生为上课做好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信心,并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印象,并能够巩固知识。因此,教师应敦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依赖于教师和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在上一节课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微课视频来大概了解章节内容,将课本中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并熟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视频来进行复习,并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地进行学习。微课的利用在包括预习、课堂和复习的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能发挥极大的效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1]

(二)构建魅力的课堂

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广泛,是小学生之前从未接触到的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播放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视频,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微课视频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构建魅力小学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吸收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观看关于《面积》的微课视频,并提出问题如"如何衡量教室的面积"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用微课来丰富课堂形式和进行课堂互动,如播放一个有问答题目的《面积》学习视频,在每个题目出来后让学生快速地计算面积,对回答问题最快、最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因此,教师通过利用微课视频,能够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贴近生活,让学多动手

小学生对新知识具有好奇心。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是贴近实际生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观察、感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够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常识,以及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开展一些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纸笔,根据今年的日历推算明年的日历,来亲手制作一个日历本。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步骤和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来准确地制作好每一个月的日历。日历不仅贴近生活,还有实际用处。在学生完成日历的制作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日历装订好,送给自己的亲人作为纪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微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微课,可以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微课的灵活性,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同时,微课的灵活性还能够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体系,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教师通过微课来实施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参考文献

[1]郭塞玲.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新课程(中),2017(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