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硫磺制酸工艺流程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硫磺制酸工艺流程毕业论文

将硫磺熔融,用喷枪使之成为雾状,与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再生成三氧化硫,再用硫酸吸收为硫酸

我是在化工厂上班的。对于工艺硫磺制酸,我可以告诉你方法,1、讲硫磺熔为液体状态,必须过滤掉杂质(防止在焚硫炉里面燃烧产生杂质气体)2、将液硫输送到焚硫炉进行燃烧(燃烧所需空气利用风机输送,利用浓硫酸的干燥性,对风进行干燥,空气在进入焚硫炉前,必须经过干燥塔)3、燃烧所得炉气在转化塔里面进行转化(so2-so3的过程),也就是转化工段,其实一般工艺上高温蒸汽是很宝贵的,所以一般在焚硫炉尾部都会连接一锅炉,用以生产高温蒸汽。4、在吸收塔里面,利用98%的浓硫酸进行吸收,也就是干吸工段。注意:全程的保温系统必须要做好,其实一般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是用于发电和传输到磷铵

硫铁矿制硫酸生产工艺毕业论文

利用硫铁矿烧渣产聚合硫酸铁工艺与应用研究用碰选硫铁矿烧渣原料经硫酸溶解、氧化、水解、聚合产品聚合硫酸通交实验佳工艺参数产品已实现工业化产并用于工业用水净化效良关键词垡_互渣鍪全堕煞盐产水处理bI』1前富聚合硫酸铁(PFS)种高效机铁系絮凝剂其式[F(OH)(SChh-]自70代问世已广泛用于甩水、工业甩水净化及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污泥处理等面该产品具毒、絮凝能力强、絮凝oH值范围宽、投药量少及本低等特点??我通实验室研究利用武汉硫酸厂硫铁矿烧渣.摸索套产聚合硫酸新工艺该工艺特点:a.原料源广泛价格低廉;b.产工艺简单靠操作便产周期短;c.能耗极低整程需要外界供热降低产本;d.产品质量经检测析产品质量指标完全达化工部标准HG2153-91要求2PFS产工艺制备原理武汉硫酸厂硫铁矿烧渣经磁选全铁含量高达60%左右其组见表1表1磁选烧渣化组用H2SO,溶解磁选硫铁矿烧渣害Fe2(SO,)3:FeSO4溶液氧化剂作用FeSO4氧化Fe2(SO4)3.进行水解、聚合等反应粘稠状红褐色透明液体聚合硫酸铁其化反应程式:04+4H28(h~Fe2(SO4)3+FeSO4+4H2OFe203+3H2SO4F电(Sq)3+3H2OFeS堕Fe2()3Fe2(SO4)3+nH20~Fe2(OH)(SO4)n/2+(n/2)H2SO4m[Fe2(OH)(s04)2]--[F~2(OH)(SOD2]产工艺流程PFS产工艺流程图1所示硫酸术氧化剂术怪l洗强水酸溶按要求配比定量硫铁矿烧渣、水、硫酸加入菖崾应釜同进行搅拌硫酸硫酸_工业1996第2期加入速度视反应激烈程度调整防止料液溢或喷发控制反应温度100~120℃反应间约1~15h酸溶程即完氧化、聚合酸溶反应完适补加少量水稀释料液.控制总铁浓度定范围内待物料温度降至60'(2左右加入氧化剂使亚铁离氧化同进行聚合反应通控制氧化剂加入量加入速度使整氧化、聚合程反应温度始终控制60℃左右间约1h料液密度、全铁亚铁含量及pH值均达标准即停止搅拌滤料液滤、离粘稠状红褐色透明液体--聚合硫酸铁产品送入品槽用水洗涤滤渣洗涤水返反应釜收使用佳工艺参数探讨量实验基础我发现影响聚铁产品质量主要素:硫酸与硫铁矿烧渣比例:氧化、聚合反应温度及间控制硫酸与烧渣比倒关键于保证聚铁盐基度(聚合硫酸铁OH与1/3Fd’间质量比)其比值通调节H2SO,加入量控制加入量少则体系酸度太低使部Fd水解析Fe(OH)沉淀溶液变混浊;加入量则聚合产品盐基度达要求且净水效氧化、聚合温度若太低则砭应速度慢使产周期延;若温度太高则Fe水解同析Fe(OH)沉淀我实验室进行交实验结表明佳工艺参数:硫酸:硫铁矿烧渣(干)=1.卜氧化、聚合反应温度60~65℃氧化、聚合反应间约产品质量由该工艺制PFS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化工部标准HG2153-91具体见表2表2产品主要性能指标41·3应用工业产概况试基础.我武汉硫酸厂进行工业试产结表明本工艺技术熟靠所聚铁产品质量基本与试结致主要产设备搪瓷反应釜()台锈钢离机台聚四氟泵台产本聚铁产品产本见表3表3每吨产品本核算预期经济效益析该装置设计产能力1000t/a按每吨聚铁售价650~700元计产值达65~70万元预期利税达25万元左右用PFS净化工业用水武汉硫酸厂工业用水原用聚合氯化铝

我国生产硫酸以硫铁矿为主要原料。在焙烧硫铁矿时会产生大量反应热,从能源角度而言,这些热量属于二次能源,通常称谓余热(或称废热)。用余热锅炉回收这部份热量产生蒸汽,既可利用能源、降低硫酸生产成本,又可减少对环境的热污染。硫酸余热锅炉通常分两个部份回收热量:一是为保持稳定的焙烧温度从沸腾层中吸收部份热量;二是自沸腾焙烧炉出口炉气中回收部份热量。 余热锅炉一般分为烟道式和管壳式两大类。硫酸余热锅炉属于烟道式余热锅炉,这是根据制酸炉气的特性而采用的。由于硫铁矿制酸余热锅炉分两个部份吸收热量,因此余热锅炉也由两大部份组成,即沸腾层冷却管组和锅炉本体(一般所谓硫酸余热锅炉是指锅炉本体)。前者装置于沸腾焙烧炉内,通常称为沸腾层埋管;沸腾焙烧炉出口的炉气则导入锅炉本体,回收余热。沸腾层冷却管组与锅炉本体各自形成单独的汽水系统,但共用一个汽包。1 硫铁矿沸腾焙烧炉气的特性及硫酸余热 锅炉的特殊性 硫铁矿沸腾焙烧炉气温度为950℃左右,含S0:12%左右、并含微量的SO。,含尘300~400g/m。,尘的主要成份为Fe20。或Fe。O。,烟气量则随制酸能力而定,炉气进锅炉处一般为负压。中国铁合金在线

化工类硫酸工艺毕业论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思考和改革。

1、实验方法绿色化。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化学综合实验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选择。首先,在溶剂、原料及产品的选择方面,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试剂、少用或不用剧毒的有机物,如不选用苯、甲苯、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或原料进行实验,不选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氯酸盐作为氧化剂,不选用硝基苯或苯胺作为产品的实验等,并努力实现半微量或微量反应。

其次,在化学反应方面,积极探索无溶剂反应和超声波、微波催化等新型实验,如使用微波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不仅可以降低乙酸、乙醇及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而且收率可达90%以上。最后,在实验“三废”处理方面,主要实行“统一回收、循环使用、综合处理”的原则,最终实现“三废”无害排放。

2、实验内容现实化。

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应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以及对化学、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自我钻研、创新的意识和兴趣。膏霜类化妆品已经完全渗透人们的生活,其配制实验也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综合性实验之一。化妆品原料种类繁多,性能特点各异,在配方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而言:油脂和蜡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组分;为使形成稳定乳化体,需加乳化剂,如司盘类、吐温类;为保证外观和流变性,应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保湿剂、营养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精及祛痘、美白等其他功能性原料。

完成一个具有优良性质的膏霜类化妆品的设计,需要掌握原料的性质特点、性质影响因素及相互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良和优化;产品性质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膏霜类化妆品设计方案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兴趣浓,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体味到科研实践的价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学生在实验完成后,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比不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实验思路、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实验学科交叉化。

化学综合实验应综合体现有关知识: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单元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基础实验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实验室实验能力和工业化生产能力训练等。化学合成属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是验证、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条件优化以及一般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如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应该注重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际条件、应用领域等。

化合物分析包括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原理、化合物结构解析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的有关计算,应该注重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初步具备对数据的评价能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化合物合成和分析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渗入化工原理实验,回答过程和设备的问题,使学生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设备,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规律和典型设备,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操作变量对过程的影响,调整操作参数以完成指定工艺要求,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实验装置和操作规范所蕴含的科学依据,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如在合成分析纯乙酸乙酯的实验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工业上如何除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产品如何进行纯化,使用何种设备?设备的设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产品纯度如何检测?在回答所有问题时,学生必需掌握合成、设备、分析等有关学科内容,实现学科交叉,对分析纯乙酸乙酯的从合成到工业化产品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通过化学综合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文献、选择合成方法、拟定实验方案、建立产品分析方法和基本工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打下基础。为了满足实验需要,还应补充其他教学内容,如文献检索、波谱解析、试验设计方法等。

4、实验项目科研化。

化学综合实验除承接基础实验的提升外,还应为科研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必然需要在综合实验中渗透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化学综合实验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时间为两周,对一个实验项目不能进行特别深入的研究,因此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注意选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的意义。根据我院情况,题目来源主要有:教师科研项目中可分割的、难度适宜的试验部分;教研组开发的综合实验;学生提出可实行的实验项目等。科研实验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从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条件优化、实验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交流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结语。

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学生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重视对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精选和更新实验内容,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工作,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增加现代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一、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课程的参考教材是华东理工大学胡明、刘霞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笔者选取该教材里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单元作为基础部分,让学生掌握化学化工常见专业词汇,了解专业英语构词规律,掌握专业英语中常见句式和翻译技巧。同时,从ACS、ScienceDirect、RSC、JohnWiley等数据库出版的化学化工方向的专业杂志中,精选近三年的文献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进行大胆的尝试。常见的化学化工英文文献有三种:全文、快报和综述。这三种文献的写作风格和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各级标题、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在第一次讲述一篇美国人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面的文献时,同学们都很好奇,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很多学生反映,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到英文文献。好奇之余,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短短的三页文献上有太多不认识的英文专业词汇、较多的长难句和定语后置等,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论文的写作风格与教材上面的单元有较大差别,同学们一时间难以适应等。随着教学时数的增长,同学们逐渐适应了英文科技文献写作的风格和格式。比如,美国人写的科技文章(美式英语)和英国人写的科技文献(英式英语)的写作风格就有较大的差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一次上课时,笔者就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好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1)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化学工业的状况。中国化学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需要同学们发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日益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中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投资和贸易合作的对象,如:巴斯夫、陶氏、联合利华、杜邦等。毕业生要想在这些公司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3)让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在本科最后两年学习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知识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化工热力学(双语和英语)的效果。此外,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要求学生翻译一篇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撰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熟悉本专业的几种主要外文期刊。

最后,在研究生面试时,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都要求翻译一篇或者几段英文文献。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不论什么课,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那么课堂气氛一定很沉闷。有些老师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又发现,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大学高年级的本科生,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笔者采取的做法如下: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35%,每个同学至少在课堂上回答一次问题才能得到平时成绩,回答问题次数越多,平时成绩越高。这样一来,就使得本来很沉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甚至出现多个学生争抢回答一个问题的现象。

三、以公平为原则,改革单一的考核模式。

专业英语考试的重点应放在考察学生综合利用专业英语知识从英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理解英文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一篇文献中的工作描述出来,并且能让同学们听懂,就可以称之为“理解”。基于这种观点,笔者采取了全新的考核方式。在第一次课的时候,就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5人一组),老师给出几十篇英文文献,要求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篇,并以之为基础,制作PPT。当本学期课程快结束时,由其中一个学生上台讲解他们制作的幻灯片(时间约6min)。

讲解完毕后,该小组的其他成员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均可补充,并回答同学们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根据学生在报告中所体现的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考核成绩。这种模拟学术报告及问答的过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考察,还锻炼了他们制作幻灯片和现场演讲的能力。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应聘求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有限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课时内,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我校化工专业连续三届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词汇,还掌握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英语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适应面,为学生日后的应聘求职和研究生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自1994年我校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来,十多年间,我校化工专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千余名合格的毕业生。我校化工专业分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分别是煤化工专业方向和高分子化工方向,大三第二学期由同学们自愿选报专业方向。据统计,报高分子化工专业方向的学生不足11%,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选择专业方向的主要依据是考虑到就业的便利。近年来我国,尤其是西部,陕西、山西、宁夏等地煤化工行业较热,结合我院生学来源,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考虑就业时倾向回原籍工作,于是参照往届同学的经验,大多选择了煤化工方向,无暇顾及到自身的兴趣。

不少同学对这两个方向都不甚了解,对我国化工行业了解甚少,选报哪个方向都无所谓。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专业的培养计划不了解,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课程安排有前松后紧的现象。这些不解和困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上亟待解决一些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我校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应该从下面几点来开展工作。

1、调整培养计划,进行培养规范的整体设计

专业规范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高等学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为基础,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参考指标进行整体设计,专业规范对专业人才设定培养规格,拟定培养目标。在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规范进行整体设计,是开展专业建设与深化改革的重要入手点[1]。

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化工专业的专业规范非常有必要。自1999年以来,高校外延发展迅速,新增高校、新增专业多了,人才培养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呈多元化,亟需制定专业规范,一般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2、加速进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认证工作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为了让高校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高等院校为化工行业提供主要人力资源,教育部自2006年启动了化工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目前已有6个专业点进行了试点工作[2]。化工行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本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出较好的人文素养。

(2)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较好,工程基础知识扎实,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

(3)具备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有工程实践经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接受过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

(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流利,人际交往能力突出,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与以上标准相对照,我校在培养化工人才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结合行业要求分析,我校化工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队伍中普遍经历单一,缺乏工程师经历。

(2)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学校与工业界联系不够紧密。

(3)缺乏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系统训练。

(4)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不够完善等。除此之外,缺乏科学的学生考评机制,缺乏毕业生跟踪与反馈体系。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有目的的开展工作。

3、灵活设定培养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前途命运。在充分利用我校资源的同时,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体现差异,强化特色,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开设专业方向的问题上,要避免与周围同区域、同等水平的院校趋同,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在人才培养上出现重复和过度竞争,充分体现差异[3]。

4、优化各级结构,提高培养质量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每所高校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宏观上的'一些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外,高校还应该根据市场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培养质量,既要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结构,明确学校、院系和学科的定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另外,要从微观上、从学校本身把握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理顺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与理论结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相一致[4]。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之间的功能也由以前的趋同转向为逐渐分化,这就使得学校的专业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化工专业应根据主要生源地的用人需求,将培养的方向和层次准确定位,针对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满足哪些领域的社会需求等这些问题开展广泛的研究,谨慎决定。此外,认真处理好专业建设中适应与对口的关系,在一般的学校,学生是直接面对市场就业的,应该将专业设置得窄一点,对口性更强一点[4]。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要想扩大我校化工专业在西部地区的办学影响力,还需要我们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认识水平,根据市场的需求,提高培养质量,能够很好的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建设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定会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王牌专业,为我国化工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对开发能源的技术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部在1996年将“煤化工”等专业列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促进我国煤化这一特色专业发展。加强煤化工特色建设,可以扩大煤化工产业,推广清洁能源,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煤化工特色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将学生的就业与市场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在面对社会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自信,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提高就业机会。

发扬创新精神

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才能够彰显特色。特色专业是经过改革后被确定的内容,它本身就具有探索和创新,但煤化工专业发展中,以往的教学经验仍然会对创新有所阻碍,因此在建设有特色的煤化工专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煤化工特色建设。

稳定发展原则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始终坚持煤化工人才培养方向,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毕业后学生主要面对钢铁冶金系统,能源方向,因此在建设特色专业是,也要立足根本,找准发现,坚持稳定发展的原则。煤化工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中会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因此稳定发展,才能适应不确定的变化,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2、建设煤化工特色的对策

创新教育观念

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理念的表现形式,其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过程等都离不开一定的理念指导[1]。煤化工特色专业的发展与市场分不开,煤化工专业与能源安全与供应、钢铁冶金行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实现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能源问题出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摄入,煤化工专业发展也要将观念进行创新,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可以通过实现教育活动,将教育观点和教学理念进行谈论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了教学理念偏差,要及时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给予指导。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煤化工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定期考核,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将这种观念融入教育,这也是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措施。

创新课程体系

煤化工特色专业要突出特色,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在基础教学中突出特色,从而培养有特色的专业性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突出煤化工特色,根据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教学能够有序进行。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煤化工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但特色建设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因此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要与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从而能够在以往的经验中,发挥教学成果的理念,整合课程资源,促进特色专业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课程体系要反应时代的特征,但也要与学校的特色向结合,建设出使用社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煤化工课程体系要突出特色,例如开展“焦化特色课程”、“清洁能源课程”等,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将基础必修课和辅修课程想结合,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工程与艺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建设特色煤化工专业时,要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将最前沿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才能够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在实践中,专业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的质量体系建设是有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保障,在科学的监督机制中,促进煤化工专业发展。高校要保证特色专业有效进行,就要对其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及教学条件,这些物质保障是实施特色专业的前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课程实施不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课程目标的实现。做好特色专业,离不开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学反馈、教务系统质量检测等,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是高校的特色专业,因此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创新性原则,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本专业特色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要创新教育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健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突出特色,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煤化工专业人才。

酸奶工艺流程论文参考文献

其实很简单啦,我的家乡都是自己做酸奶,特别好喝原料:牛奶<最好是牦牛奶>和原味酸奶方法:鲜牛奶熬开之后凉温<一定是温的>后加入原味酸奶搅拌均匀,最好用瓷罐保存,围上毛巾保温,不需要放到特别的地方不用太热太冷的地方就好了,一般夏天第2天就好了,冬天3-4天,做好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就可以喝了,简单吧?要点:1熬好的原奶一定要放置温的时候才可以往里面到原味酸奶<没有糖的>,不然做出来的酸奶有怪味或者就是不成功2搅拌均匀后在罐子上包毛巾保温最重要,不然还没等发酵就坏了.就这两点,没别的了,很简单吧?我们这里人人都会

一、凝固型酸奶的制作法方 1、产品配方:原料 鲜牛乳 白砂糖 稳定剂 乳糖 食用香精 传代菌种 合计 添加量/kg 72 13 8 40 1000 2、工艺流程: 鲜奶到厂→鲜奶检验→收购→冷却→贮存→配料(部分鲜奶加入白砂糖、稳定剂、乳糖)→离心分离→贮存→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加入工作发酵剂、香精)→灌装、封口→恒温培养→快速冷却→成品贮存 3、相关参数与操作要点: 鲜奶在收购前要对鲜奶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奶温、脂肪、蛋白、非脂乳固体、酸度、杂质度、冰点、抗生素、酒精实验、美兰实验、细菌总数、掺碱、掺盐等。收购后马上将新鲜牛乳冷却到4℃以下进行贮存。配料时将所用鲜牛乳的三分之一加热到40~45℃后将白砂糖、稳定剂、乳糖加入到干粉混料机或者是高速乳化罐中进行混料时间大约是二十分钟。混完料将混合物料打到配料罐中与剩余的鲜牛乳进行混和。混合大约五分钟将物料打进离心分离机对乳中的糖的杂质进行分离。经过分离混和物料即可进行杀菌,杀菌的温度在90~95℃5min。将杀完菌的物料打到发酵罐(注意排尽发酵罐和管道里的水)。进入发酵的物料温度控制在42~44℃,然后加入发酵菌种(现在很多工厂也在用直投式的菌种只要把以上传代菌种是奶量加入鲜牛乳中就行了)。把菌种加入到发罐中搅拌五分钟,即可进行灌装了,把灌装好的物料推进恒温发酵室进行发酵。恒温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42~44℃发酵3~4小时,发酵的终点酸度为70~75°T。发酵结束了以后要快速把已发酵好的酸奶推到低温库中进行后酸化。低温库的库温为0~6℃。后发酵时间为12小时。 二、搅拌型酸奶的制作方法: 1、产品配方:普通搅拌型酸奶原料 鲜牛乳 白砂糖 稳定剂 净化水 食用香精 直投菌种 合计 添加量/kg 900 70 21 40U 1000 2、产品配方益生菌酸奶原料 鲜牛乳 白砂糖 稳定剂 食用香精 直投菌种 合计 添加量/kg 70 11 1000 参考资料:

酸奶的不同制作方法:原味酸奶作菌种制作酸奶原 料 鲜牛奶500克,原味酸奶50克1.将牛奶倒在不锈钢锅中, 上火加热到70~80℃,离火降温,待用。2.将容器用开水消过毒后,倒入牛奶,再加入原味酸奶,搅拌均匀。3.盖上盖子,放入酸奶机体中,再把外盖子盖上。接通电源,保温8小时左右。4.待牛奶呈豆腐脑状,即可取出食用。制作秘籍1.加热的牛奶降温至不烫手时为佳。若温度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影响发酵。2.如果选用的是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则不需经过加热过程。3.如果家里有微波炉,可以将容器内放一勺水,盖上盖子,高火加热半分钟即能达到消毒效果。4.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5.做好的酸奶要立刻放到冰箱里冷藏2小时,然后才能饮用。6.此酸奶制作时没有加入白糖,故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白糖调味。以酸奶发酵剂作菌种制作酸奶原 料 鲜牛奶500克,酸奶发酵剂包,白糖25克1.坐锅点火,倒入鲜牛奶和白糖。2.以中火煮开至白糖溶化,离火。待牛奶降温至不烫手时,加入酸奶发酵剂充分搅匀。3.取消毒的酸奶杯,盛入调好的牛奶,封好口。4.放入酸奶机体中,盖上盖子。5.接通电源,加热保温8~12小时,至呈豆腐脑状。6.取出酸奶,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即可食用。制作秘籍1.这种采用的是分杯酸奶机制作。2.要掌握好酸奶发酵剂与鲜牛奶的比例。3.加糖量一般控制在5%~10%之间。4.酸奶发酵剂最好先用少量牛奶在干净的小碗中完全溶解,然后再倒入酸奶机容器内搅匀。

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1.凝固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接种→搅拌→灌装封口→发酵→冷却→后熟2.搅拌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发酵→搅拌→灌装封口→冷藏后熟→酸乳↑果料、香精前者先冷却分装,后培养发酵。后者先冷却接种发酵,后分装。凝固型酸乳用于纯酸奶的生产,搅拌型酸乳还可用于果味、果料等花色品种酸奶的生产。一般凝固型纯酸奶要有良好的组织状态,要防止有裂纹出现,因此要先搅拌,分装,再发酵。带有果料的酸奶,影响乳酸菌的发酵,不能保持良好的组织状态,固采用先发酵,后搅拌加果料的方式。酸奶生产工艺操作要点1.配料2.均质3.杀菌、冷却4.乳酸的制备(重点)5.发酵的操作条件及终点判断(难点)配料的选择和要求: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各种原辅料:牛乳、乳粉、砂糖和稳定剂等。乳粉、砂糖混合后加50~60℃温水溶解。琼脂、明胶等稳定剂可与少量糖混合后加水加热溶解充分后添加。均质的目的是:防止脂肪上浮,使脂肪微粒化,改善口感。一般采用高压均质机。均质工艺条件:均质前,应先将混合料预热至50~60℃,均质压力为~.杀菌目的是什么?①除去原料乳中的氧,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明显促进乳酸菌的生长。②由于蛋白质的变性,改善了牛乳的硬度与组织。③对防止乳清分离有效。杀菌及冷却的条件:杀菌条件:90℃、15min。经杀菌后的混合料冷却到40~45℃备用。还可以采用高温瞬时杀菌。操作:135-140℃加热2秒左右。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减少煮沸气味。酸奶常用的乳酸菌发酵剂及工艺要求:①常用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种(2:1-1:1)。②发酵剂的制备:母发酵剂-中间发酵剂-工作发酵剂③工艺条件:接种量%~%,菌种比为2:1~1:1。对数期接种,主发酵温度为42~45℃,时间为。低产酸力接种量要多,高产酸力接种量要少。一般低接种量按%~%,高接种量按%以上,最适为%~%。主发酵温度采用42~45℃?这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最适生长温度。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生产中要控制好三个因素:接种量、发酵剂活性、培养温度。发酵的条件是:灌装后迅速入发酵室,42-43℃,发酵~4h,达凝固状态。此时,酸度~%,ph低于。至2~6℃的冷库中存放12h(防止过酸,促进芳香物质产生,增加制品的粘稠度)。发酵终点的判断条件是:组织状态为凝固状态,没有过多乳清分离现象。后熟发酵有什么用途:促进芳香物质产生,增加制品的粘稠度。后熟发酵也要注意组织状态及时间的控制,防止过酸。

制鞋工艺流程毕业论文5000字

高等院校开办鞋类设计专业是一件新事物。本书作者根据近几年在高校的教学经验,从另一个全新视角出发,对制鞋工艺进行了阐述。

鞋类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鞋类设计师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必须是通晓多门知识,有全面素质和技能的多面手。例如,设计者在开发鞋类产品时,不单要注意鞋类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还要顾及其内在功能结构,即考虑物质功能,还要考虑精神功能。因此,鞋类设计师与单纯的打板师、艺术家有所区别,打板师以技术为主,艺术家以美学为主,而鞋类设计师以消费者需求为主,以人为主,是将技术与美学结合起来,将科技、艺术和文化及经济结合起来的主体。 鞋类设计师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打板师,但应懂得鞋类产品设计中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以便设计出产品后,能由打板师去完成;鞋类设计师也不一定是优秀的艺术家,但应懂得艺术,并能把艺术应用到设计中去。当然,关于有些设计,也可以由艺术家去完成(例如:鞋类的图案设计)。鞋类设计师不一定能亲手制作各种精致的鞋类产品,但应懂得制鞋的材料与工艺,能根据材料不同制订出可行的工艺流程,供车间的工人师傅去操作。鞋类设计师与建筑师相似,建筑形式与建筑图由设计师完成,而建筑本身则可由他人去营造,同样,鞋类设计师只完成产品构思和相关的图纸及效果图,鞋的制作本身由车间去完成。 鞋类设计师主要解决鞋类产品与人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讲究美的形式,还要考虑鞋类产品的批量生产,讲究经济与适用的原则。因为,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本身,为了满足不同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经济、适用及美的原则要兼而顾之。过于追求艺术美而舍弃产品本身的经济、适用和过于追求经济、适用而舍弃产品美观的原则的做法都是片面的。 世界级设计大师雷蒙德�6�1罗维说过:“设计是一个敏捷而可靠的动作,灵活性是设计师最有价值的财产”。鞋类设计师的素质和技能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没有电脑以前,要靠手去完成鞋类产品效果图以及样板的扩缩,有了电脑之后,就要学会电脑,应用电脑去进行样板的扩缩和效果图的绘制。所以说,鞋类设计师没有固定不变的功能,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鞋类设计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与技能。 一. 素质 从目前我国制鞋业发展趋势来看,作为鞋类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 1.文化艺术意识:鞋类设计师应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如审美判断力和艺术鉴赏力,通晓肌理、色彩和造型。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对绘画、文学、英语、舞蹈及服装表演等有欣赏能力和综合能力。单纯的打板师一般缺乏文化艺术意识,对周围的视觉传达世界缺乏认知能力和应有的敏锐洞察力,所以,打板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鞋类设计师,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和意识。 2.科学技术意识:鞋类设计师对科学技术应有基本的知识,对制鞋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应该明白,并能与打板师通力合作,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人类需要的鞋类产品。 3.想像力与创造能力:鞋类产品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即提出新概念、推出新的设计思路、指出新的设计方法、塑造鞋类产品新形象。这些没有想像力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鞋类设计师没有想像力就等于失去了灵感,就会造成我国鞋类产品设计仍停留在仿制阶段,而不能真正推动我国制鞋业的发展。 4.市场意识: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鞋类设计师必须通晓市场经营知识,善于推广自己的设计,精于市场新产品的促销,精通市场调查和对市场的预测,既能综合市场的过去,分析市场的现在,还能预测市场的未来。鞋类设计师在这点上根本区别于单纯的打板师与艺术家,因此,鞋类设计师可以算是艺术家、打板师和企业家的三者混合体。 5.人类意识:鞋类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鞋类产品最终是为人所设计,人是鞋类产品消费的主体。因此,鞋类设计师必须了解人的消费心理和审美心理,精通人体工程学,掌握人的现在需求和预测人的潜在需求,千万不要离开人而闷头去搞设计。 二. 知识与技能 1.形象创造能力:在20世纪初,人们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三大体系,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源于“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实践活动,它是通过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几何形体,用各种不同的组合构成方法,来创造各种非自然的形态。这些形态和外形有的可以直接用于鞋类产品设计中,有的可以通过他们的启发产生其它的非自然的形体。因此,这类形体和构成的方法,是鞋类设计的形象基础,它不仅提供给设计师形象创造的手段和形态选择的机会,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了他们在平面、立体和色彩方面的罗辑思维和形象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对今后的鞋类产品造型设计意义深远。 2.形象表现能力:鞋类产品设计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产物,但是,不管形象思维还是罗辑思维,其结果最终都要用形象和想像来表达,需要具备表现能力。因此,鞋类设计师应具备下列表现技能。 a.绘制立体图、部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b.样板制作能力; c.鞋类产品效果图绘制技法; d.鞋类产品摄影技术; e. 试制样品鞋的能力; f.电脑设计能力。 3.分析技能:鞋类设计师要想有效地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成功设计,那么,他首先应具备的是对问题、事务和产品的分析能力。培养鞋类设计的分析能力主要有三种途径,即设计素描、速写和产品分析。 鞋类产品的设计素描主要通过对鞋类产品的绘制,来认识该产品形体的构造方法。其绘制的结果是次要的,而这种分析过程,只能通过产品外观的观察,来推断产品的内部结构,从而加深对形体结构的理解。 速写本身具有两大效用,一是形体记录功能,二是形体分析能力。用设计速写进行形体记录简单方便的特点,但它所缺的是细致。形体记录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如用摄影取代。但在设计过程中,草图式的速写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记录着设计的每步进展,而且通过设计速写可以对现有的构思进行分析而产生新的构思,直到得到一个满意的概念乃至设计完成。设计速写作为分析方法具有形象、迅速、方便的特点,是工业设计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鞋类产品的分析是对现有鞋类产品或已完成的设计进行全面分析。不仅从造型、色彩、工艺方面,而且从功能、结构、构造、材料、外观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加强对鞋类产品的理解,同时找出其优点和缺点、合理和不合理部分,吸取精华、消除弊端,为今后鞋类产品造型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在我国制鞋行业中,鞋类设计师负有重要的使命,要担负起时代赋予设计师的责任,就必须使鞋类设计师的思想和专业技能都大大提高,打破技术与艺术的鸿沟,建立综合的设计知识构成体系,这样才能为我国制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

高职高专学生的需求和就业方向不同于中专类学校,需要在原理上、应用上和实践上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本书的结构分为四大部分,分别讲述了制鞋生产的工艺原理、成型工艺、工艺施工图以及实训操作。本书与已经出版的《脚型·楦型·底部件》。和随后出版的《帮样结构设计》同属系列教材,内容上密切相关,有些超出工艺范畴的内容可以上下借鉴。在每节课后精心安排了作业与练习,便于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本书属于制鞋的技术类教材,同样也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广大制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作为参考资料。

鞋靴胶粘工艺是目前制鞋工业中运用最广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的优点是适合各种材料,生产效率高,适合流水线作业。以胶粘鞋为例,工艺主要流程如下:面料、里料裁断――制帮(包括片边、折边、缝帮等)——制底(包括各种底料整型、处理,绷帮等)——合底(帮底结合)——烘干定型——出楦——检验等。 鞋靴热硫化工艺分为热硫化粘贴工艺和热硫化模压工艺,前者应用更为广泛。热硫化制鞋工艺主要运用于旅游鞋、运动鞋和运动式休闲鞋等胶底鞋类生产。热硫化粘贴工艺主要流程是:鞋帮制造胶部件制造—成型—硫化—脱楦。 注塑(射)是注射成型的一种制鞋方法。这种工艺多应用于旅游鞋、运动鞋、运动式休闲鞋等鞋类中。注塑工艺又分为整鞋注塑成型工艺(鞋帮另制)和鞋底注塑工艺,鞋底注塑工艺又可分为单色注塑工艺和多色注塑工艺。注塑工艺主要流程是在注塑成型装置中先将物料压缩,接着塑化(固体塑料转变成流体)、均化,然后通过模具的注射通道将流体塑料注入到鞋的模腔中,经冷却后得到成型的产品。 模压工艺在帮底结合强度要求高的鞋类品种中应用较多,如劳动保护鞋、军用鞋等。模压工艺分为绷帮模压和套楦模压两种。绷帮模压工艺主要流程是将绷好帮的鞋帮,经过起毛、拨出原楦,涂上胶粘剂等处理后,套在模压机同型号铝楦上,然后在底模中放入胶料,再经过模压机加温热熔和向下施压,最后胶料热熔、压制同时与鞋帮紧密合成,整个工艺就基本完成了。 缝制工艺是一种传统制鞋工艺,缝制工艺的基本特点是帮底结合是用特制麻线缝制起来,缝制工艺较为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充分体现人的一种工艺能力和技巧,多用于高档皮鞋的生产。 工艺不仅仅是将材料加工成型的制作过程,精致、完善、复杂的工艺还能给使用者(消费者)带来一种工艺美感,即存在一种审美价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